历史复习题七年级_第1页
历史复习题七年级_第2页
历史复习题七年级_第3页
历史复习题七年级_第4页
历史复习题七年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内容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时间约;地点:。2、北京人代表古人类发现地点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历史地位北京人北京西南距今约前额低平眉骨粗;嘴部前伸,脑容小;直立行走【旧石器时代】使用保存火种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原始人类地点距今时间生产工具生产活动房屋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原始居民流域石器耒耜耕地种植饲养家畜会制造黑陶、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象牙雕刻,使用天然漆。半坡原始居民流域普遍使用石器【新石器】种植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会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二、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①都以农耕生活为主,种植农作物;②都使用石器;③都会建造房屋,过生活;④都制作陶器;⑤饲养家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1、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著名的部落首领。2、炎帝、黄帝部落联合:,结成联盟;一战,炎黄大败蚩尤,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常自豪地称自己为“”。二、炎黄的发明:1.:开垦耕种五谷蔬菜;制作生产工具;制陶;制作乐器;纺织,煮盐;通商;具有最早的天文知识;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制船发明指南车【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发明,编出了,发明算盘。三、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贤能)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四: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到此终结,开始了。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主要表现不包括()A.青铜业、冶铁业等有所发展B.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D.纸质货币被更多地使用4《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A.尧舜禹时期B.西周C.春秋D.战国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6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7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8.春秋末期,先后北上争霸的长江下游的诸侯国有()A.齐国和晋国B.鲁国和燕国C.吴国和越国D.秦国和楚国9《论语》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0.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材料二: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材料三:春秋时期重要货币:晋国货币齐国货币楚国蚁鼻钱(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2)结合材料二,请指出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哪些方面?(3)请指出以上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13.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大变革B.大一统C.民族政权并立D.专制皇权加强14.《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15.山西省的宣传语是“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A.韩、赵、魏B.郑、宋、楚C.韩、赵、燕D.秦、齐、楚16.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役发生在这期间的是()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牧野之战D.长平之战17.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中位置最西的是()A.秦国B.赵国C.魏国D.燕国18.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19.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奖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建立县制20.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21.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余秋雨笔下“了不起的工程”是指()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22.都江堰的修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主持修筑这个水利工程的是()A.大禹B.商鞅C.李冰D.管仲2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24.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后来“卫鞅”被这些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有人说他主持的这次变法失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材料一是我国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组成?(2)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高的赞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它的修建有何重要意义?(4)上述材料中这个水利工程曾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它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27.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28.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老子B.庄子C.孔子D.韩非子2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30.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说明“官风”“官德”对“民风”“民德”起着重要的教化和示范作用。春秋时期倡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31.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孔子的智慧”能在下列哪一著作中得到体现()A.《尚书》B.《论语C.《道德经》D.《左传》33.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改革”“法治”34.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A.墨子B.荀子C.孟子D.庄子35.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刚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庄子C.墨子D.孟子36.“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主张明确尊卑,以维护社会秩序。”上文中的“他”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37.“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8.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期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包括()①孔子②孟子③墨子④荀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39.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时期?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3)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材料一中的人物与材料二中的人物有何不同?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41.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图说历史】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1)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它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影响?(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在你所在的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42.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A.仁政B.无为C.兼爱D.法治43.(泰安中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44.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45.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A.河南安阳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D.河南登封46.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A.周武王B.嬴政C.大禹D.商汤47.“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48.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A.刺史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B.用泥制陶的事实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50下图为2022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这种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这种字体是()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楷书51.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山东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铲形币B.刀形币C.圆形方孔半两钱D.蚁鼻钱52.秦朝时开凿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它沟通了()A.长江和珠江B.长江和黄河C.湘江和漓江D.漓江和淮河53.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C.山海关、嘉峪关D.山海关、临洮5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车同轨55.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5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材料二:材料三:秦朝疆域图(1)材料一中李白这首《古风》诗中的“秦王”是谁?该诗歌主要赞颂了他哪方面的功绩?(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项措施?当时秦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什么类似的措施?(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范围。(4)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57.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2)为巩固统治,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措施?这套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在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统治措施?(4)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58.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59.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厂卫制60.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1.《史记》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①战乱频繁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罚严酷A.①②③B.C.②③④D.①②③62.“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B.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63.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64下面的图片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A.渔阳B.陈C.大泽乡D.垓下65.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66.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最终率领起义军灭亡秦朝的是()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67.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下面的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B.晋楚争霸C.吴越争霸D.楚汉之争68.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霸王别姬”两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A.春秋争霸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楚汉之争69.李晚芳对项羽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是在()A.巨鹿B.长平C.阪泉D.垓下70.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A.修筑万里长城B.修建阿房宫C.刑罚非常残酷D.秦朝的暴政71.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7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材料二: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杀死了押队的军官……举起反抗的旗帜。材料三: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祚共十五年。遥想当年“秦王扫六合”是何等的威风,可短短历经二世十几年即亡……材料一中秦朝人口与每年征调服役的人数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这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2)材料二中的领队人,是哪两个人?材料二描写的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有人说:“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就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此你怎么看?(4)材料三中秦朝灭亡发生在哪一年?遥想当年“秦王扫六合”是何等的威风,可短短历经二世十几年即亡,对此,你有何感想?7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7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A.嬴政B.项羽C.刘邦D.李斯7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73.西汉建立之初,社会贫困,汉高祖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度量衡B.休养生息C.统一货币D.开凿灵渠7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5.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A.灌溉B.播种C.收割D.耕地76.在位20多年间,大到宫室小到车骑都没有增加,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77.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78.汉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79.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80.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8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汉书·食货志》译(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出现哪一盛世局面?(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征派了几十万人,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要建造露台呢?”(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怎样的统治状况?这一状况导致了怎样的后果?(2)材料二的描述与汉初的哪一统治政策有关?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3)综合上述问题,请你回答秦亡汉兴的原因。83.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84.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85.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86.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不法行为,汉武帝专门设置了下列哪一官职()A.御史大夫B.刺史C.丞相D.太尉87“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百家争鸣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8.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景帝89.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半两钱B.五铢钱C.铲币D.刀币90.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其中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91.“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A.秦始皇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高祖统治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93.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1)汉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_____”。【捍卫皇权】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主父偃(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9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1)根据材料一,秦朝“地方政权封建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的推行有何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这段话是谁说的?这个建议的实行解决了西汉王朝面临的什么严重问题?(3)村料三反映了这位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什么措施?这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4)根据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95.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派张骞出使西域B.设置“十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D.反击匈奴96“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实行郡县C.颁布“推恩令”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7.公元9年,废孺子婴(刘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的西汉外戚是()A.嬴政B.刘邦C.项羽D.王莽98.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99.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百家争鸣D.休养生息100.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东汉末年,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威望后率众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A.陈胜B.吴广C.刘秀D.张角2.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场农民大起义B历时9个月被镇压C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D深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3.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A.州牧势力的膨胀B.农民起义的打击C.王莽施政的危害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5.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皇帝即位年龄和帝10岁殇帝1岁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少帝14岁献帝9岁图一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2)图二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3)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6.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汉东汉(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A.关西B.新疆C.西域D.西藏2下图是七年级(1)班排练的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可以判断出他们正在排练的是()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A.张骞出使西域B.汉武帝派人出击匈奴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3《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4.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5.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①核桃②小麦③石榴④葡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7.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甘英曾出使大秦B.班超曾出使西域C.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D.东南亚曾是中国的版图“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9.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张骞出使西域B.班超出使西域C.丝绸之路的开通D.西域都护的设置10“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颂扬的是经营西域三十多年的()A.张骞B.班超C.班固D.甘英11“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班超经营西域C.甘英出使大秦D.修筑万里长城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他“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3)材料三中交通线被称为什么?该商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14.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全长7000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留给世人的印象之一。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为丝绸之路这条存在两千多年的商道开辟作出最大贡献的探险家是谁?请写出这条千年商道的完整路线。(2)这条贯穿亚欧大陆的古老商道开辟之初,从汉朝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什么?这一要道的开通有什么意义?(3)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为什么能够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这条千年古道是中国古代繁荣的见证,请你为保护和复兴该通道出谋划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5.《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D.开通商路16.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C.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D.美洲的特产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A.刘备B.诸葛亮C.曹操D.孙权2.下列哪一次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出自下列哪次战役()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4.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D.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5.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A.官渡之战后B.刘备称帝时C.曹丕称帝时D.孙权称王时7.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8.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7年,北征乌桓,曹操在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该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在此之前他取得了哪次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他有什么重大意义?(3)为了实现诗中的“雄心壮志”他主动发起了哪次战役?最终结果如何?1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2.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3.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6.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7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A.回族B.匈奴C.蒙古D.女真8.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A.氐族和羌族B.鲜卑族和匈奴族C.匈奴族和羯族D.羌族和鲜卑族9十六国是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出现的各族割据政权的总称,它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A.后赵B.西秦C.北燕D.成汉10.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西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当时的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压迫内迁各少数民族的?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3)内迁各族中哪个少数民族在4世纪后期建立的什么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刘元海载记》(1)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为王?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A.回族B.匈奴C.蒙古D.女真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4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5.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南方经济发达6.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推广和改进犁耕B.推广选种、育种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D.普遍种植双季稻7.认识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哪一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青瓷莲花尊()A.秦朝B.西汉C.东汉D.南朝8.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