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铵盐知识点(12篇)_第1页
氨铵盐知识点(12篇)_第2页
氨铵盐知识点(12篇)_第3页
氨铵盐知识点(12篇)_第4页
氨铵盐知识点(1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氨铵盐知识点(12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氨铵盐知识点篇一

使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把握氨的性质、氨的试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的观测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性质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试验,说明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探讨和试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关于氨气的试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探讨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再通过试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试验能力。

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试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氨的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对于本节的试验,可根据试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试验〞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稳定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

1.氨的性质

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试验说明极易溶于水。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性质。

2.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试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教师可补充演示试验,并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产生。(指明该方法是常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同时,该试验也为铵离子的检验埋下伏笔。

为更好地区分氨水与液氨,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将[试验1—3]改为学生试验验证此性质,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再将该知识拓宽完成氨与硝酸、硫酸等反应的方程式。并指明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时,会产生浓的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此知识的引入建议从部分结构入手,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条件能与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引出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二、铵盐

1.铵盐受热分解

铵盐的受热分解较分繁杂教学中不能随便拓宽。只要求学生把握、受热分解状况。但应注意的受热分解与升华的区别。

2.铵盐与碱的反应

通过[试验1—5]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得出铵盐的通性—均能与碱共热产生氨气。并让学生根据、与反应的方程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该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氨的试验室制法

可以采用边讲边试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反应原理由学生探讨选择试验装置,设计试验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总结。

一、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把握氨的性质及试验室制法。

3.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4.使学生把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态度。

二、氨的性质,铝离子的检验。

三、试验准备的球棍模型、一集气瓶、一烧瓶、浓氨水、浓盐酸、溶液、晶体、晶体、。晶体、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坏、试管夹、玻璃棒、滴管、酒精灯、双头胶塞、乳胶管、止水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

其次课时氨的试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引导—摸索法六、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或铵盐,一种是硝酸盐,这一节我们就氨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其次节

一、氨

回研究物质的性质首先要从其结构入手。请用电子式及结构简式表示氨分子。

1.氨的结构

氨分子极性如何?空间构型又如何?

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一瓶集满nh3的集气瓶。

喷泉试验,观测现象。此试验说明nh3具有什么性质?

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2.氨的性质

课本相关内容。

氨极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气态氨在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液氮作致冷剂。如各大型场所的制冷设备。

刺激性气味。

1.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烧瓶内液体变红。

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

在喷泉试验中,氨溶于水后显碱性,这过程中nh3发生了什么变化?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发生电离。例如0.1mol/l的氨水在25℃时,只有1.34%发生电离。

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写出方程式。

氨溶于水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氨水有弱碱性。

浓氨水加热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浓氨水中若参与生石灰或固体烧碱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用这种方法也可制取氨。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气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起因。

大量氨气逸出。或在水中反应或溶解放出热量。

浓氨水用水稀释后可以施入土壤,供应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但实际上氨水却不能大量用作化肥,这是什么原因呢?

能否把氨转化为固体化肥?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注意观测两根玻璃棒接近时发生的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氨水作为化肥的不足是:液态,易挥发,弱碱性。

大量白烟生成。

利用这个反应,就可以使氨转化为固体的铵盐(铵态氮肥),同时,氨与盐酸和硝酸等挥发酸反应时,还因气相反应,直接产生固体铵盐小微粒,都伴有白烟。盐酸与氨的发烟现象,可用来检验氨的存在。

请写出氨分别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氨与酸反应实质是什么?

前面氨的性质所涉及的都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在nh3中,氮元素显现其最低化合价-3价,那么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表现什么性质?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氨有弱还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条件下与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氨和在催化剂(铂、氧化铁)作用下,就可发生氧化,生成物为no和h2o,它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请书写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价的氮元素价态还可升高,所以氨应具有还原性。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氨的用途。

4.氮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剂

(3)制化肥(硫铵、硝铵、尿素等)

(4)制硝酸

1.氨气、液氨、氨水、铵离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氨水在贮运中应使用什么容器?

3.请用两种方法检验氨气。

课本一、二3、三1、2、四1

其次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业上是用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的。试验室可用铵盐和碱的反应来制备少量的氨气。一般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制氨气。

5.氨的试验室制法

(1)原理

在试验室制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的原则是什么?

试验室制氮气应选择什么装置?收集方法?为什么?

由于此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可选用制氧气的装置。

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和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气取气法收集。

若在试验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试管氨气,在试验过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在安装仪器中,注意盛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收集氨的试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检验氨气的操作方法。

(2)装置

(3)制取

(4)驻满

(5)尾气处理

若制取枯燥的氨气,可选择哪种枯燥剂?能否用浓硫酸?为什么?

氨与酸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铵盐。

二、铵盐

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1-4)氯化铵受热分解。

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满。

在验满时,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色则已满;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则满。

在验满后,应立刻中止加热,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盐酸浸湿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气。

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制氨气,其余同学评议。

可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由于硫酸可与氨气反应。

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试验1-5](铵盐受热分解),表达试验现象,其余学生观测、解释、评议、书写方程式。

现象:试管内壁附有白色固体

3.受热分解

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遇冷时二者又重新结合为氯化铵,类似于“升华〞现象,但不同于i2的升华。nh4hco3加热则完全气化,也出现类似“升华〞的现象,请用方程式表示。

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要根据具体状况分析,一般与温度和铵盐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诸多因素有关。

铵盐这类氮肥都是铵态氮肥,在贮存和施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铵盐的不稳定性。

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在施肥时,应埋在土壤下并及时灌水,以保证肥效。

(1-5)铵盐与碱的反应。

这特性质是铵盐共同的性质。其反应实质是什么?

铵盐和碱假如在溶液里的反应,都可用上述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这特性质可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二位学生上台[演示试验l-5](铵盐与碱的反应),表达试验现象,其余学生观测、书写方程式。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并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产生。

三、铵离子的检验

有些地区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浇洒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时,能否同时浇石灰水或碱性物质,为什么?

(潮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不行。氨气逸出,肥效降低。

试验室制取氨的方法,铵盐的性质及检验。

1.写出以下物质转变的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用加热方法可分开的一组是(

a.氯化铵和消石灰

b.碳铵和过氧化钠

c.碘和食盐

d.氯化铵和氯化钡

3.只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和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气(除了用铵盐和碱)还有其它方法吗?

课本二、三3、4

七、

其次节氨

铵盐

一、氨

1.氨的结构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2.氨的性质

寻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2)氨与酸的反应

(3)氨与氧气的反应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作制冷剂(3)制化肥(4)制硝酸

5.氨的试验室制法(1)原理(2)装置(3)制取(4)检满(5)尾气处理(环保)

二、铵盐

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热分解

三、铵离子检验

潮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氨铵盐知识点篇二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把握氨的性质、氨的试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的观测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性质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试验,说明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探讨和试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关于氨气的试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探讨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再通过试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试验能力。

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试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氨的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对于本节的试验,可根据试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试验〞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稳定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

1.氨的性质

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试验说明极易溶于水。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性质。

2.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试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教师可补充演示试验,并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产生。(指明该方法是常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同时,该试验也为铵离子的检验埋下伏笔。

为更好地区分氨水与液氨,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将[试验1—3]改为学生试验验证此性质,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再将该知识拓宽完成氨与硝酸、硫酸等反应的方程式。并指明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时,会产生浓的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此知识的引入建议从部分结构入手,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条件能与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引出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二、铵盐

1.铵盐受热分解

铵盐的受热分解较分繁杂教学中不能随便拓宽。只要求学生把握、受热分解状况。但应注意的受热分解与升华的区别。

2.铵盐与碱的反应

通过[试验1—5]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得出铵盐的通性—均能与碱共热产生氨气。并让学生根据、与反应的方程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该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氨的试验室制法

可以采用边讲边试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反应原理由学生探讨选择试验装置,设计试验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总结。

一、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把握氨的性质及试验室制法。

3.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4.使学生把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态度。

二、氨的性质,铝离子的检验。

三、试验准备的球棍模型、一集气瓶、一烧瓶、浓氨水、浓盐酸、溶液、晶体、晶体、。晶体、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坏、试管夹、玻璃棒、滴管、酒精灯、双头胶塞、乳胶管、止水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

其次课时氨的试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引导—摸索法六、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或铵盐,一种是硝酸盐,这一节我们就氨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其次节

一、氨

回研究物质的性质首先要从其结构入手。请用电子式及结构简式表示氨分子。

1.氨的结构

氨分子极性如何?空间构型又如何?

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一瓶集满nh3的集气瓶。

喷泉试验,观测现象。此试验说明nh3具有什么性质?

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2.氨的性质

课本相关内容。

氨极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气态氨在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液氮作致冷剂。如各大型场所的制冷设备。

刺激性气味。

1.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烧瓶内液体变红。

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

在喷泉试验中,氨溶于水后显碱性,这过程中nh3发生了什么变化?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发生电离。例如0.1mol/l的氨水在25℃时,只有1.34%发生电离。

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写出方程式。

氨溶于水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氨水有弱碱性。

浓氨水加热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浓氨水中若参与生石灰或固体烧碱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用这种方法也可制取氨。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气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起因。

大量氨气逸出。或在水中反应或溶解放出热量。

浓氨水用水稀释后可以施入土壤,供应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但实际上氨水却不能大量用作化肥,这是什么原因呢?

能否把氨转化为固体化肥?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注意观测两根玻璃棒接近时发生的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氨水作为化肥的不足是:液态,易挥发,弱碱性。

大量白烟生成。

利用这个反应,就可以使氨转化为固体的铵盐(铵态氮肥),同时,氨与盐酸和硝酸等挥发酸反应时,还因气相反应,直接产生固体铵盐小微粒,都伴有白烟。盐酸与氨的发烟现象,可用来检验氨的存在。

请写出氨分别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氨与酸反应实质是什么?

前面氨的性质所涉及的都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在nh3中,氮元素显现其最低化合价-3价,那么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表现什么性质?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氨有弱还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条件下与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氨铵盐知识点篇三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把握氨的性质、氨的试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的观测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性质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试验,说明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探讨和试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关于氨气的试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探讨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再通过试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试验能力。

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试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氨的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对于本节的试验,可根据试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试验〞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稳定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

1.氨的性质

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试验说明极易溶于水。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性质。

2.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试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教师可补充演示试验,并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产生。(指明该方法是常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同时,该试验也为铵离子的检验埋下伏笔。

为更好地区分氨水与液氨,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将[试验1—3]改为学生试验验证此性质,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再将该知识拓宽完成氨与硝酸、硫酸等反应的方程式。并指明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时,会产生浓的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此知识的引入建议从部分结构入手,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条件能与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引出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二、铵盐

1.铵盐受热分解

铵盐的受热分解较分繁杂教学中不能随便拓宽。只要求学生把握、受热分解状况。但应注意的受热分解与升华的区别。

2.铵盐与碱的反应

通过[试验1—5]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得出铵盐的通性—均能与碱共热产生氨气。并让学生根据、与反应的方程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该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氨的试验室制法

可以采用边讲边试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反应原理由学生探讨选择试验装置,设计试验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总结。

一、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把握氨的性质及试验室制法。

3.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4.使学生把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态度。

二、氨的性质,铝离子的检验。

三、试验准备的球棍模型、一集气瓶、一烧瓶、浓氨水、浓盐酸、溶液、晶体、晶体、。晶体、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坏、试管夹、玻璃棒、滴管、酒精灯、双头胶塞、乳胶管、止水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

其次课时氨的试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引导—摸索法六、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或铵盐,一种是硝酸盐,这一节我们就氨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其次节

氨铵盐

一、氨

回研究物质的性质首先要从其结构入手。请用电子式及结构简式表示氨分子。

1.氨的结构

氨分子极性如何?空间构型又如何?

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一瓶集满nh3的集气瓶。

喷泉试验,观测现象。此试验说明nh3具有什么性质?

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2.氨的性质

课本相关内容。

氨极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气态氨在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液氮作致冷剂。如各大型场所的制冷设备。

刺激性气味。

1.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烧瓶内液体变红。

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

在喷泉试验中,氨溶于水后显碱性,这过程中nh3发生了什么变化?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发生电离。例如0.1mol/l的氨水在25℃时,只有1.34%发生电离。

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写出方程式。

氨溶于水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氨水有弱碱性。

浓氨水加热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浓氨水中若参与生石灰或固体烧碱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用这种方法也可制取氨。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气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起因。

大量氨气逸出。或在水中反应或溶解放出热量。

浓氨水用水稀释后可以施入土壤,供应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但实际上氨水却不能大量用作化肥,这是什么原因呢?

能否把氨转化为固体化肥?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注意观测两根玻璃棒接近时发生的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氨水作为化肥的不足是:液态,易挥发,弱碱性。

大量白烟生成。

利用这个反应,就可以使氨转化为固体的铵盐(铵态氮肥),同时,氨与盐酸和硝酸等挥发酸反应时,还因气相反应,直接产生固体铵盐小微粒,都伴有白烟。盐酸与氨的发烟现象,可用来检验氨的存在。

请写出氨分别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氨与酸反应实质是什么?

前面氨的性质所涉及的都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在nh3中,氮元素显现其最低化合价-3价,那么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表现什么性质?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氨有弱还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条件下与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氨和在催化剂(铂、氧化铁)作用下,就可发生氧化,生成物为no和h2o,它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请书写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价的氮元素价态还可升高,所以氨应具有还原性。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氨的用途。

4.氮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剂

(3)制化肥(硫铵、硝铵、尿素等)

(4)制硝酸

1.氨气、液氨、氨水、铵离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氨水在贮运中应使用什么容器?

3.请用两种方法检验氨气。

课本一、二3、三1、2、四1

其次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业上是用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的。试验室可用铵盐和碱的反应来制备少量的氨气。一般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制氨气。

5.氨的试验室制法

(1)原理

在试验室制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的原则是什么?

试验室制氮气应选择什么装置?收集方法?为什么?

由于此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可选用制氧气的装置。

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和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气取气法收集。

若在试验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试管氨气,在试验过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在安装仪器中,注意盛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收集氨的试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检验氨气的操作方法。

(2)装置

(3)制取

(4)驻满

(5)尾气处理

若制取枯燥的氨气,可选择哪种枯燥剂?能否用浓硫酸?为什么?

氨与酸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铵盐。

二、铵盐

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1-4)氯化铵受热分解。

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满。

在验满时,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色则已满;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则满。

在验满后,应立刻中止加热,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盐酸浸湿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气。

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制氨气,其余同学评议。

可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由于硫酸可与氨气反应。

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试验1-5](铵盐受热分解),表达试验现象,其余学生观测、解释、评议、书写方程式。

现象:试管内壁附有白色固体

3.受热分解

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遇冷时二者又重新结合为氯化铵,类似于“升华〞现象,但不同于i2的升华。nh4hco3加热则完全气化,也出现类似“升华〞的现象,请用方程式表示。

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要根据具体状况分析,一般与温度和铵盐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诸多因素有关。

铵盐这类氮肥都是铵态氮肥,在贮存和施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铵盐的不稳定性。

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在施肥时,应埋在土壤下并及时灌水,以保证肥效。

(1-5)铵盐与碱的反应。

这特性质是铵盐共同的性质。其反应实质是什么?

铵盐和碱假如在溶液里的反应,都可用上述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这特性质可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二位学生上台[演示试验l-5](铵盐与碱的反应),表达试验现象,其余学生观测、书写方程式。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并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产生。

三、铵离子的检验

有些地区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浇洒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时,能否同时浇石灰水或碱性物质,为什么?

(潮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不行。氨气逸出,肥效降低。

试验室制取氨的方法,铵盐的性质及检验。

1.写出以下物质转变的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用加热方法可分开的一组是(

a.氯化铵和消石灰

b.碳铵和过氧化钠

c.碘和食盐

d.氯化铵和氯化钡

3.只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和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气(除了用铵盐和碱)还有其它方法吗?

课本二、三3、4

七、

其次节氨

铵盐

一、氨

1.氨的结构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2.氨的性质

寻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2)氨与酸的反应

(3)氨与氧气的反应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作制冷剂(3)制化肥(4)制硝酸

5.氨的试验室制法(1)原理(2)装置(3)制取(4)检满(5)尾气处理(环保)

二、铵盐

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热分解

三、铵离子检验

潮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氨铵盐知识点篇四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把握氨的性质、氨的试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的观测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性质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试验,说明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探讨和试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关于氨气的试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探讨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再通过试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试验能力。

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试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氨的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对于本节的试验,可根据试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试验〞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稳定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

1.氨的性质

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试验说明极易溶于水。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性质。

2.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试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教师可补充演示试验,并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产生。(指明该方法是常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同时,该试验也为铵离子的检验埋下伏笔。

为更好地区分氨水与液氨,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将[试验1—3]改为学生试验验证此性质,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再将该知识拓宽完成氨与硝酸、硫酸等反应的方程式。并指明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时,会产生浓的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此知识的引入建议从部分结构入手,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条件能与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引出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二、铵盐

1.铵盐受热分解

铵盐的受热分解较分繁杂教学中不能随便拓宽。只要求学生把握、受热分解状况。但应注意的受热分解与升华的区别。

2.铵盐与碱的反应

通过[试验1—5]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得出铵盐的通性—均能与碱共热产生氨气。并让学生根据、与反应的方程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该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氨的试验室制法

可以采用边讲边试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反应原理由学生探讨选择试验装置,设计试验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总结。

一、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把握氨的性质及试验室制法。

3.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4.使学生把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态度。

二、氨的性质,铝离子的检验。

三、试验准备的球棍模型、一集气瓶、一烧瓶、浓氨水、浓盐酸、溶液、晶体、晶体、。晶体、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坏、试管夹、玻璃棒、滴管、酒精灯、双头胶塞、乳胶管、止水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

其次课时氨的试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引导—摸索法六、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或铵盐,一种是硝酸盐,这一节我们就氨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其次节

氨铵盐

一、氨

回研究物质的性质首先要从其结构入手。请用电子式及结构简式表示氨分子。

1.氨的结构

氨分子极性如何?空间构型又如何?

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一瓶集满nh3的集气瓶。

喷泉试验,观测现象。此试验说明nh3具有什么性质?

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2.氨的性质

课本相关内容。

氨极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气态氨在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液氮作致冷剂。如各大型场所的制冷设备。

刺激性气味。

1.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烧瓶内液体变红。

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

在喷泉试验中,氨溶于水后显碱性,这过程中nh3发生了什么变化?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发生电离。例如0.1mol/l的氨水在25℃时,只有1.34%发生电离。

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写出方程式。

氨溶于水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氨水有弱碱性。

浓氨水加热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浓氨水中若参与生石灰或固体烧碱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用这种方法也可制取氨。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气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起因。

大量氨气逸出。或在水中反应或溶解放出热量。

浓氨水用水稀释后可以施入土壤,供应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但实际上氨水却不能大量用作化肥,这是什么原因呢?

能否把氨转化为固体化肥?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注意观测两根玻璃棒接近时发生的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氨水作为化肥的不足是:液态,易挥发,弱碱性。

大量白烟生成。

利用这个反应,就可以使氨转化为固体的铵盐(铵态氮肥),同时,氨与盐酸和硝酸等挥发酸反应时,还因气相反应,直接产生固体铵盐小微粒,都伴有白烟。盐酸与氨的发烟现象,可用来检验氨的存在。

请写出氨分别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氨与酸反应实质是什么?

前面氨的性质所涉及的都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在nh3中,氮元素显现其最低化合价-3价,那么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表现什么性质?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氨有弱还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条件下与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氨和在催化剂(铂、氧化铁)作用下,就可发生氧化,生成物为no和h2o,它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请书写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价的氮元素价态还可升高,所以氨应具有还原性。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氨的用途。

4.氮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剂

(3)制化肥(硫铵、硝铵、尿素等)

(4)制硝酸

1.氨气、液氨、氨水、铵离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氨水在贮运中应使用什么容器?

3.请用两种方法检验氨气。

课本一、二3、三1、2、四1

其次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业上是用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的。试验室可用铵盐和碱的反应来制备少量的氨气。一般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制氨气。

5.氨的试验室制法

(1)原理

在试验室制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的原则是什么?

试验室制氮气应选择什么装置?收集方法?为什么?

由于此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可选用制氧气的装置。

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和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气取气法收集。

若在试验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试管氨气,在试验过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在安装仪器中,注意盛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收集氨的试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检验氨气的操作方法。

(2)装置

(3)制取

(4)驻满

(5)尾气处理

若制取枯燥的氨气,可选择哪种枯燥剂?能否用浓硫酸?为什么?

氨与酸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铵盐。

二、铵盐

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1-4)氯化铵受热分解。

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满。

在验满时,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色则已满;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则满。

在验满后,应立刻中止加热,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盐酸浸湿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气。

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制氨气,其余同学评议。

可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由于硫酸可与氨气反应。

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试验1-5](铵盐受热分解),表达试验现象,其余学生观测、解释、评议、书写方程式。

现象:试管内壁附有白色固体

3.受热分解

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遇冷时二者又重新结合为氯化铵,类似于“升华〞现象,但不同于i2的升华。nh4hco3加热则完全气化,也出现类似“升华〞的现象,请用方程式表示。

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要根据具体状况分析,一般与温度和铵盐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诸多因素有关。

铵盐这类氮肥都是铵态氮肥,在贮存和施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铵盐的不稳定性。

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在施肥时,应埋在土壤下并及时灌水,以保证肥效。

(1-5)铵盐与碱的反应。

这特性质是铵盐共同的性质。其反应实质是什么?

铵盐和碱假如在溶液里的反应,都可用上述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这特性质可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二位学生上台[演示试验l-5](铵盐与碱的反应),表达试验现象,其余学生观测、书写方程式。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并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产生。

三、铵离子的检验

有些地区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浇洒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时,能否同时浇石灰水或碱性物质,为什么?

(潮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不行。氨气逸出,肥效降低。

试验室制取氨的方法,铵盐的性质及检验。

1.写出以下物质转变的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用加热方法可分开的一组是(

a.氯化铵和消石灰

b.碳铵和过氧化钠

c.碘和食盐

d.氯化铵和氯化钡

3.只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和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气(除了用铵盐和碱)还有其它方法吗?

课本二、三3、4

七、

其次节氨

铵盐

一、氨

1.氨的结构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2.氨的性质

寻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2)氨与酸的反应

(3)氨与氧气的反应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作制冷剂(3)制化肥(4)制硝酸

5.氨的试验室制法(1)原理(2)装置(3)制取(4)检满(5)尾气处理(环保)

二、铵盐

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热分解

三、铵离子检验

潮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氨铵盐知识点篇五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把握氨的性质、氨的试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的观测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性质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试验,说明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探讨和试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关于氨气的试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探讨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再通过试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试验能力。

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试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氨的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对于本节的试验,可根据试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试验〞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稳定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

1.氨的性质

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试验说明极易溶于水。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性质。

2.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试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教师可补充演示试验,并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产生。(指明该方法是常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同时,该试验也为铵离子的检验埋下伏笔。

为更好地区分氨水与液氨,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将[试验1—3]改为学生试验验证此性质,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再将该知识拓宽完成氨与硝酸、硫酸等反应的方程式。并指明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时,会产生浓的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此知识的引入建议从部分结构入手,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条件能与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引出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二、铵盐

1.铵盐受热分解

铵盐的受热分解较分繁杂教学中不能随便拓宽。只要求学生把握、受热分解状况。但应注意的受热分解与升华的区别。

2.铵盐与碱的反应

通过[试验1—5]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得出铵盐的通性—均能与碱共热产生氨气。并让学生根据、与反应的方程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该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氨的试验室制法

可以采用边讲边试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反应原理由学生探讨选择试验装置,设计试验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总结。

一、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把握氨的性质及试验室制法。

3.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4.使学生把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态度。

二、氨的性质,铝离子的检验。

三、试验准备的球棍模型、一集气瓶、一烧瓶、浓氨水、浓盐酸、溶液、晶体、晶体、。晶体、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坏、试管夹、玻璃棒、滴管、酒精灯、双头胶塞、乳胶管、止水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

其次课时氨的试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引导—摸索法六、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或铵盐,一种是硝酸盐,这一节我们就氨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其次节

一、氨

回研究物质的性质首先要从其结构入手。请用电子式及结构简式表示氨分子。

1.氨的结构

氨分子极性如何?空间构型又如何?

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一瓶集满nh3的集气瓶。

喷泉试验,观测现象。此试验说明nh3具有什么性质?

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2.氨的性质

课本相关内容。

氨极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气态氨在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液氮作致冷剂。如各大型场所的制冷设备。

刺激性气味。

1.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烧瓶内液体变红。

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

在喷泉试验中,氨溶于水后显碱性,这过程中nh3发生了什么变化?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发生电离。例如0.1mol/l的氨水在25℃时,只有1.34%发生电离。

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写出方程式。

氨溶于水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氨水有弱碱性。

浓氨水加热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浓氨水中若参与生石灰或固体烧碱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用这种方法也可制取氨。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气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起因。

大量氨气逸出。或在水中反应或溶解放出热量。

浓氨水用水稀释后可以施入土壤,供应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但实际上氨水却不能大量用作化肥,这是什么原因呢?

能否把氨转化为固体化肥?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注意观测两根玻璃棒接近时发生的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氨水作为化肥的不足是:液态,易挥发,弱碱性。

大量白烟生成。

利用这个反应,就可以使氨转化为固体的铵盐(铵态氮肥),同时,氨与盐酸和硝酸等挥发酸反应时,还因气相反应,直接产生固体铵盐小微粒,都伴有白烟。盐酸与氨的发烟现象,可用来检验氨的存在。

请写出氨分别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氨与酸反应实质是什么?

前面氨的性质所涉及的都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在nh3中,氮元素显现其最低化合价-3价,那么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表现什么性质?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氨有弱还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条件下与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氨和在催化剂(铂、氧化铁)作用下,就可发生氧化,生成物为no和h2o,它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请书写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价的氮元素价态还可升高,所以氨应具有还原性。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氨的用途。

4.氮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剂

(3)制化肥(硫铵、硝铵、尿素等)

(4)制硝酸

1.氨气、液氨、氨水、铵离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氨水在贮运中应使用什么容器?

3.请用两种方法检验氨气。

课本一、二3、三1、2、四1

其次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业上是用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的。试验室可用铵盐和碱的反应来制备少量的氨气。一般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制氨气。

5.氨的试验室制法

(1)原理

在试验室制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的原则是什么?

试验室制氮气应选择什么装置?收集方法?为什么?

由于此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可选用制氧气的装置。

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和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气取气法收集。

若在试验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试管氨气,在试验过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在安装仪器中,注意盛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收集氨的试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检验氨气的操作方法。

(2)装置

(3)制取

(4)驻满

(5)尾气处理

若制取枯燥的氨气,可选择哪种枯燥剂?能否用浓硫酸?为什么?

氨与酸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铵盐。

二、铵盐

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1-4)氯化铵受热分解。

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满。

在验满时,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色则已满;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则满。

在验满后,应立刻中止加热,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盐酸浸湿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气。

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制氨气,其余同学评议。

可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由于硫酸可与氨气反应。

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试验1-5](铵盐受热分解),表达试验现象,其余学生观测、解释、评议、书写方程式。

现象:试管内壁附有白色固体

3.受热分解

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遇冷时二者又重新结合为氯化铵,类似于“升华〞现象,但不同于i2的升华。nh4hco3加热则完全气化,也出现类似“升华〞的现象,请用方程式表示。

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要根据具体状况分析,一般与温度和铵盐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诸多因素有关。

铵盐这类氮肥都是铵态氮肥,在贮存和施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铵盐的不稳定性。

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在施肥时,应埋在土壤下并及时灌水,以保证肥效。

(1-5)铵盐与碱的反应。

这特性质是铵盐共同的性质。其反应实质是什么?

铵盐和碱假如在溶液里的反应,都可用上述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这特性质可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二位学生上台[演示试验l-5](铵盐与碱的反应),表达试验现象,其余学生观测、书写方程式。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并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产生。

三、铵离子的检验

有些地区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浇洒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时,能否同时浇石灰水或碱性物质,为什么?

(潮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不行。氨气逸出,肥效降低。

试验室制取氨的方法,铵盐的性质及检验。

1.写出以下物质转变的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用加热方法可分开的一组是(

a.氯化铵和消石灰

b.碳铵和过氧化钠

c.碘和食盐

d.氯化铵和氯化钡

3.只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和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气(除了用铵盐和碱)还有其它方法吗?

课本二、三3、4

七、

其次节氨

铵盐

一、氨

1.氨的结构

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2.氨的性质

寻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2)氨与酸的反应

(3)氨与氧气的反应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作制冷剂(3)制化肥(4)制硝酸

5.氨的试验室制法(1)原理(2)装置(3)制取(4)检满(5)尾气处理(环保)

二、铵盐

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热分解

三、铵离子检验

潮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氨铵盐知识点篇六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把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试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的观测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化学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试验,说明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探讨和试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关于氨气的试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探讨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学习思考,再通过试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试验能力。

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试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学习,对于本节的试验,可根据试验特点和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试验〞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稳定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试验说明极易溶于水。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物理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试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可补充演示试验,并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产生。(指明该方法是常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同时,该试验也为铵离子的检验埋下伏笔。

为更好地区分氨水与液氨,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组织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将[试验1—3]改为学生试验验证此性质,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将该知识拓宽完成氨与硝酸、硫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时,会产生浓的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

(3)氨与氧气的反应

此知识的引入建议从部分结构入手,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条件能与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引出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二、铵盐

1.铵盐受热分解

铵盐的受热分解较分繁杂中不能随便拓宽。只要求学生把握、受热分解状况。但应注意的受热分解与升华的区别。

2.铵盐与碱的反应

通过[试验1—5]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得出铵盐的通性—均能与碱共热产生氨气。并让学生根据、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该试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氨的试验室制法

可以采用边讲边试验的方法,在的引导下,根据反应原理由学生探讨选择试验装置,设计试验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总结。

铵盐

一、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把握氨的化学性质及试验室制法。

3.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4.使学生把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科学态度。

二、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铝离子的检验。

三、试验准备的球棍模型、一集气瓶、一烧瓶、浓氨水、浓盐酸、溶液、晶体、晶体、。晶体、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坏、试管夹、玻璃棒、滴管、酒精灯、双头胶塞、乳胶管、止水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

其次课时氨的试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

五、方法引导—摸索法六、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或铵盐,一种是硝酸盐,这一节我们就学习氨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其次节

一、氨

回研究物质的性质首先要从其结构入手。请用电子式及结构简式表示氨分子。

1.氨的结构

氨分子极性如何?空间构型又如何?

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化学键:共价键

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分子极性:极性分子

一瓶集满nh3的集气瓶。

喷泉试验,观测现象。此试验说明nh3具有什么性质?

氨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2.氨的物理性质

课本相关内容。

氨极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气态氨在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液氮作致冷剂。如各大型场所的制冷设备。

刺激性气味。

1.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烧瓶内液体变红。

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

在喷泉试验中,氨溶于水后显碱性,这过程中nh3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

3.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发生电离。例如0.1mol/l的氨水在25℃时,只有1.34%发生电离。

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

氨溶于水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氨水有弱碱性。

浓氨水加热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浓氨水中若参与生石灰或固体烧碱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用这种方法也可制取氨。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气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起因。

大量氨气逸出。或在水中反应或溶解放出热量。

浓氨水用水稀释后可以施入土壤,供应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但实际上氨水却不能大量用作化肥,这是什么原因呢?

能否把氨转化为固体化肥?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注意观测两根玻璃棒接近时发生的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氨水作为化肥的不足是:液态,易挥发,弱碱性。

大量白烟生成。

利用这个反应,就可以使氨转化为固体的铵盐(铵态氮肥),同时,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