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学校学科第一页,共74页。一、学科的含义
学科有三重含义第一,学科是一定领域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要点:学科是一个知识体系,它反映着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基本含义)这个知识体系总是以特定的知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对独立性,是一种学问的分支。第二页,共74页。第二,学科是围绕特定的知识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的专门化组织。要点:学科是一种学术团体,某一领域的专门研究者,通过一定组织体系,构成学术团体,便于成员间交流、合作。第三页,共74页。第三,学科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时应遵循的规范与制度。要点:学术组织内进行知识发展和学术研究活动应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与学术制度。第四页,共74页。二、我国学科分类
(一)基于知识发展的学科分类
中国图书馆的学科分类2010年9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将所有学科分为五大基本部类,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并在五大部类基础上按字母排列,组成22个门类。第五页,共74页。国家技术监督局学科分类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2009年修订(GB/T13745-2009)该标准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派生来源及研究目的为依据,将所有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五大门类,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第六页,共74页。人才培养中的分类《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学士学位按新目录的学科门类授予。学科门类13类,110个一级学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第七页,共74页。(二)基于学科的学科分类从学科产生的时间来划分,有传统学科(如:哲学、经济学、教育学)和新兴学科(海洋资源化学)之分。从学科的产生方式划分,有综合学科(如:生态学)、横向学科(世界共性规律,如:系统论、信息论)、交叉学科、分支学科之分。从比较和建设角度来划分,有带头学科、一流学科、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之分。第八页,共74页。(三)基于大学的学科分类从学科体系来划分:基础学科(基础理论、基础应用)、主干学科(学校特色优势学科)、支撑学科和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来划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职业学科。从学科有效整合的角度来划分:主体学科(带头学科或骨干学科)、基础学科(支撑学科)、通用学科(相关学科)。第九页,共74页。三、学科建设内涵学科建设是一个含义最广的概念,它包括了学科、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制度等各种要素。具体来讲,学科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学科领域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和学校学科建设第十页,共74页。学科领域建设对于一个研究领域,学科建设主要是指通过理论体系的构建,使其制度化,然后通过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过程,建立起该学科的训练制度(开设课程、招收学生、颁发学位等)与研究制度(出版期刊、成立学会、收集文献等),最终使其繁盛起来。第十一页,共74页。学科体系建设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科或学系而言,学科建设主要是指学科群的建设,即通过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从而使得一级学科下面的分支学科不断增多,社会建制不断扩大,研究经费更加充足,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第十二页,共74页。学校学科建设而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学科建设则主要涉及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结构与体系、交叉学科的形成等一些更为宏观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些有影响的学科群或一流学科,以此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第十三页,共74页。四、高等学校学科的发展趋向
1.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2.发展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3.产学研结合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加速器4.学科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有力保障第十四页,共74页。高等学校专业第十五页,共74页。一、专业概念
专业是指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而进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更接近学科,专业名称一般是二级学科,教学内容更侧重学科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更接近职业,专业名称一般是职业活动中一项劳动分工,教学内容更接近职业劳动,干什么,学什么本、专科生教育的专业介于在两者之间第十六页,共74页。职业: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以后又逐年增加新职业。第十七页,共74页。(一)专业与职业的区别:专业和职业在范畴方面是不同的。专业是教育范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而职业是工作范畴,是人们进行社会劳动的基本单位。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并不固定。可以说,职业的数量远远多于专业。不同口径的专业对职业有着不同的覆盖面。第十八页,共74页。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第十九页,共74页。专业职业一职业三职业二专业职业学术问题职业问题第二十页,共74页。(二)专业与学科的区别专业学科构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等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有基本完整的理论体系划分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有相对稳定性目标培养人才知识的发现和创新第二十一页,共74页。学科、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学科门类职业4职业3职业2职业1职业种类专业学科1学科2学科3学科4课程课程2023/3/2822中国.天津第二十二页,共74页。二、专业设置的依据与影响因素
1.社会需求种类、层次、数量、供给、知识技术能力2.学科发展专业目录、专业内容都受学科影响3.学校条件学校定位、师资、教学设施、专业结构4.国家政策专业目录、发展趋势第二十三页,共74页。重点专业就业好、招生好发展前景好教育资源好人力、物质、人文、管理经济、个人、科技、教育
满足劳动市场需求适应社会整体发展体现办学效益优化三、重点专业遴选就业率、创业率、对口率、满意度第二十四页,共74页。重点专业遴选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了解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信息,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大力支持和资助学生创新活动;第二十五页,共74页。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科学。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具有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校内外实验、实习等条件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培养的学生质量高,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招生、就业情况良好,用人单位综合评价好;第二十六页,共74页。重点专业建设策略因校制宜人有我优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人无我有人优我特(新)2023/3/2827中国.天津四、重点专业建设策略第二十七页,共74页。个人体会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专业建设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全员参与学好文件(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专业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学校领导重视,选好专业带头人,硬件软件协调发展,开展教学改革,办出特色和影响是建好专业的关键不能忽视的问题:学生管理、专业文化、品牌宣传、毕业生跟踪调查、利用外脑第二十八页,共74页。高等学校课程第二十九页,共74页。一、高等学校课程的概念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第三十页,共74页。二、高等学校课程类型
(一)按照课程类别划分1.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十一页,共74页。(二)按课程结构层次划分1.公共课程公共课程是各专业的大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目前各高校规定的公共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课等。2.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指学习某一门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第三十二页,共74页。3.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某一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课程。既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也包括相应专业的基本知识的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专业基础。4.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侧重的是某种专业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课程,是一个专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专业的特点,是根据国家对于某种专门人才在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第三十三页,共74页。(三)按课程方式划分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或学校所规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和设置的课程。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国家或学校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方向出发开发和设置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可以自由选择的边缘性课程。第三十四页,共74页。(四)按课程表现形式1.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是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而在高校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并按照预先编制的课程方案实施的课程。2.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亦称非正式课程,是指学校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学校文化传统(校史、校歌、校训)、校园环境、校内课外活动(学术讲座、文体活动)、学风、考风等。第三十五页,共74页。高等学校课程开发第三十六页,共74页。课程开发应考虑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什么时候、在哪里、用什么教?针对教学媒体设施的问题针对时间顺序的问题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问题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的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要求的问题第三十七页,共74页。第三十八页,共74页。
职业能力分析
学生需求分析
确定课程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编制课程文件
一般过程是:专业设置调研
第三十九页,共74页。一、专业设置市场需求调查调查了解本地优势产业调查了解国家和本地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劳动力市场招聘信息调查学生就业率情况调查学生升学意愿调查本地职业学校专业分布调查主管行业领导意愿、协作单位意愿本校办学可行性调查第四十页,共74页。专业设置注意事项处理好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并非需求量大我们就培养处理好需求与可能的关系,培养我们能培养的人才处理好新专业与旧专业的关系,在旧专业基础上建新专业处理好学校专业数量与规模质量的关系,不能贪大求全处理好高投入专业与低投入专业比例第四十一页,共74页。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应确定:学生毕业后有哪些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有哪些?(分解为几项工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哪些能力?第四十二页,共74页。职位问卷分析:问卷内容包含决策、技能、设备操作以及信息加工等活动。工作日写实法:对员工整个工作日的工时利用情况,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测时法: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测量和研究工时消耗。工作抽样法:根据概率和统计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利用调查结果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面谈法:通过分析人员对员工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和交流,获取对工作分析有帮助的直接和间接信息。关键事件分析法: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加以记录,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职业分析的方法第四十三页,共74页。学生的知识状态、身心成熟程度、个性倾向、接受能力、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等等基础愿望学生的求知要求求职业、求发展等等三、学生需求分析第四十四页,共74页。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育人首先就要认识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别差异。因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别差异同课程设计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性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四十五页,共74页。1.从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因看,课程设计必须反映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智力水平和可能产生的学习新事物的动机、兴趣和需要。2.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看,教材的体系要反映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性。课程设计人员既要懂得教材的内容;也要懂得教材的顺序、结构、难度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认识能力。3.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看,课程设计要反映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年龄特征是学生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是共性。第四十六页,共74页。学生愿意学学生容易学会学生至少知道如何做人调整教学内容我们教得更有针对性,学生学得更容易实现成功体验解决了好学的问题解决了会学的问题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师生不再做无用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信心形成,使学生自觉学会做事学生毕业后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把自己放在正确位置上。我们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功德无量!会学习会学习会为人会做事第四十七页,共74页。四、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某种程度,一般来讲课程目标都是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的学习水平的下限。第四十八页,共74页。课程目标分类如果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教育目的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第四十九页,共74页。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以工作任务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简单说就是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景来设计教学内容。五、确定教学内容第五十页,共74页。1.课程方案
1指导性方案:由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原则意见和部分重点专业的具体指导意见2实施性方案
:由学校按照指导性方案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制定
课程方案
六、编制课程文件第五十一页,共74页。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传统称为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教学文件,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编写教材、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第五十二页,共74页。3.教材–教学资源库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表述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教材具有两种功能,一是教学资源功能,它应该选择反映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时代特征,符合专业培养方向的人类文化精华;二是教学工具功能,它应体现先进的教学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教学规律,具备友好“界面,便于教师使用。第五十三页,共74页。教材主要包括下列几种:(1)教科书简称课本,狭义的教材指的就是教科。(2)教学指导书,一般包括教学参考书、实习或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等。(3)教学辅助教材,一般包括工具书、各种图、幻灯片、影视片、音像磁带、计算机软盘等。第五十四页,共74页。高等学校课程管理第五十五页,共74页。一、课程管理的分类
1.按管理内容划分按照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可分为课程设计者管理、课程编制过程的管理,包括课程目标管理、课程内容管理、课程实施管理、课程评价管理等。第五十六页,共74页。2.按管理方式分类按照高校课程管理的方式,可分为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静态管理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则对现行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进行常规的管理。例如,学校对课程实施状况的评估、检查等。动态管理是根据课程要素的变动而相应调整管理规则、手段所进行的管理。例如,对课程改革、课程实验的指导、监督等。第五十七页,共74页。3.按管理主体行为分类按照高校课程管理的主体类别,可分为课程行政管理和课程专业自主管理。课程行政管理包括课程决策权、课程计划制定权、课程内容审查权、考试评价权等。课程专业自主管理包括课程选择权、课程内容制定权、课程实施权、教材编写权等。第五十八页,共74页。4.按管理范式划分按照高校课程管理的范式,可分为目标管理范式和课程领导管理范式。目标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执行与控制目标来进行的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整个管理过程的课程管理模式。课程领导模式针对目标管理的弊端,倡导课程管理的人文选择,突出“理解”的重要性,关注“解放”对课程的意义,使课程管理从控制走向服务,从“自上而下”走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从管理的科层等级走向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第五十九页,共74页。二、课程管理的内容
课程文件的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管理规章制度、课程实施的检查监督课程评价制定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评价、评价结果反馈第六十页,共74页。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第六十一页,共74页。一、课程建设的目标1.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离婚财产分割及孩子抚养协议书
- 施工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样本
- 产业孵化基地入住协议
- 使用授权协议书要点解析
- 房屋互换合同格式
- 员工实习期劳务协议
- 中外专有技术转让协议
- 标准版委托检验检测协议书
- 5.2 凝聚价值追求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建筑项目施工合同书范本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六讲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
- 【课件】Unit+3Extended+reading+Of+Friendship+说课课件牛津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 2024年广东佛山市三水海江昇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4.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考易错应用题(100道)
- 肺功能检查及其临床应用幻灯课件
- 《疆喀什介绍》课件
- T-CACM 1420-2022 中成药安慰剂模拟效果评价规范
-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 儿童心理学教育培训家庭教育辅导
- 2024年北京排水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