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四书的常识。
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学问的重要性。
3、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4、本文针对中国同学这一特定对象,引用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词、术语、典型事例,论说道理。我们从文中可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2、难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支配】
1课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同学自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思索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完成学习重点,懂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义。
2、老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在关心同学深化理解课文后,激发同学努力养成注意实践、注意探究精神的热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列举现实生活中或摘引报刊的统计报道,有关中国同学往往念功课成果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想法的讨论工作时,就经常不知所措的高分低能现象,并由引导同学初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缘由,进人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本文从关注祖国科学事业的进展,关怀祖国青年一代尤其是从事科学讨论的青年一代的成长的高度,选择典型事例,特殊是选取自己的生活经受,极有劝说力地阐述了不光在讨论学术而且在应付今日的世界环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同学自读课文一至两遍,初步了解各节大意及写作思路和结构。
关于写作思路提示:
本文的题目即是中心论点。课文开头先剖题,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带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视的缘由分析,澄清了人们的错误熟悉,接着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样把这种精神应用到科研实际中去,最终真诚地提出盼望,发出号召。
段落层次提纲:
⑴话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1自然段)
⑵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第2~5自然段)
⑶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试验(第6~12自然段)
2、投影以下思索题,商量理解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⑴什么是格物致知?
明确:格物致知即从探究物体而得致学问。
⑵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明确:由于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学问,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⑶为什么应当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明确:由于科学进展的历史告知我们,新的学问只能通过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⑷格物致知精神适用于哪些范围?
明确: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讨论学术中不行缺少,而且在应付今日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行少的。
⑸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与本文论点有什么关系?
明确: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所举事例,一是第四节,明朝大理论家王x明格物失败告终。一是第十二节,我初到美国学物理不知所措的生活经受。
这两个事例,在文章都是为了说明观点所借以的事实论据。王x明的例证,很好地证明白,在我国古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的观点,王x明失败的结局,是由于他的格物并不是真正的试验,而是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是不理解格物致知真正意义的必定结果。我的亲身经受,雄辩地证明白中国同学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试验,在面临着需要想法的讨论工作时,就经常不知所措了的观点。告知人们格物即试验精神在科学讨论上的重要性。两个事例,都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中心论点供应事实论据。
四、总结、扩展
本文思路清楚,例证确凿,极雄辩地说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长了人们学问,而且大大开启了人们的思想,学完本文后,最重要的应在于主动培育这种精神。为此,可放手让同学结合书后练习二绽开商量,重点商量怎样才能真正成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五、布置作业
以怎样才能避开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会按肯定的挨次背出来。
2、能写出带有“木字旁、单人旁、提手旁、三点水”的字。
3、能把左中右结构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今日我们学习练习1,看看练习1共有几道练习。这节课的任务是:
1、通过复习声母、韵母表,会按肯定的挨次背下来。
2、能正确的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3、通过复习本单元的绳子,能归类写出“木字旁、单人旁、提手旁、三点水”的字。
二、导练第1题
1、读懂题意
2、复习声母表和韵母表
①分组用卡片认读
②出示声母表、单韵母表,理解什么是挨次?
3、用铅笔把声母、单韵母有挨次地连起来。
4、看黑板检查,自读一遍。
5、说话训练:
①小白兔在干什么?
②什么时候,小白兔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③你喜爱小白兔?为什么?
三、导练第2题
1、指名说偏旁名称
2、读题明题意
3、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字中,有上述偏旁的字有哪些?
4、小组竞赛,回忆有上述偏旁的字在第一册中有哪些?看哪一小组写出的字最多为胜。
5、按要求写在作业本上。
6、检查,校对。
7、答案对比。
四、导练第3题。
1、明确题意。
2、师范写,让生说字的三部分,哪部分长,哪部分短,哪部分大,哪部分小。
3、同学尝试练习。
4、商量沟通。
5、完成作业本的'作业。
五、小结下课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词。
2、理解“长江、黄河、童年、父亲”词的意思。
3、能正确的读写儿歌,初步建立喜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明确教学要求
二、导练第4题
1、读题明意
2、读一读,这些字你发觉什么?
3、交给口头组词的方法:
例:“去”——来去的去,加上三点水就是法,方法的法。
“法”——方法的法,去掉三点水就是去,来去的去。
4、按方法开火车组词
5、自己完成书面组词
三、导练第5题
1、指名认读词语,理解“长江、黄河”是怎样的河流。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
2、指名认读词语,说说“童年、父亲”的意思。
3、小结
四、导练第6题
1、自由读儿歌,想,这首儿歌讲了什么?
2、指名读后回答
3、再读儿歌,同桌商量:我们为什么要爱小鸟和树木?
指名回答,教育同学喜爱庄稼,喜爱小鸟,喜爱大自然。
4、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5、抄写儿歌
抄时留意:格式要正确,一句一行,抄成4行,每一行开头空
两行,别忘了抄逗号和句号。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上的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篇3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学校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楚,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熟悉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文中的小林由于生活中的一次经受: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小林淋湿感冒了。为此,他就主动开动脑筋,想把雨衣改一改。他从张开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启事,将可充气的塑料气囊粘在雨衣的下摆,创造了有用的充气雨衣。课文4、5自然段中长句较多,朗读是个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膝”“囊”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3.朗读感悟1、2自然段,了解创造充气雨衣的缘由。
4.学习思索,学会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究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4个汉字,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难点:朗读课文,联系实际,学会观看、思索。
四、教学预备
老师制作课件;同学预习课文。
五、教学设计
〔一〕接题质疑,激发爱好
1.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看,多思索,并学会动手做一做。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这一主题的。
出示课题:16
气雨衣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你能读准它的字音吗?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气的?
老师出示充气蹦床、充气攀岩、充气水池等图片。
2.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质疑,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出示。
问题预设:
充气雨衣是谁创造的?是什么时候创造的?
为什么要创造充气雨衣?
充气雨衣是怎样创造的?
〔二〕初读课文,沟通预习状况,学习生字词
1.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
2.检查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你觉得认读字词要留意什么?
〔2〕自由拼读;开火车领读,随机正音;
〔3〕沟通识记字形。
〔4〕引出多音字转假缝差
〔5〕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思索黑板上的问题。相关语句可做记号。
2.小组合作:说说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从哪儿发觉的,老师随机引导。
预设:读了课文,同学最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充气雨衣是谁创造的?和“为什么要创造充气雨衣?”这两个问题。见此机会引导学习1、2自然段。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充气雨衣的创造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创造者:北京市打钟庙学校四班级林恒韬〔男,11岁〕
创造作品: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制造竞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创造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真能干,你们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
〔2〕林恒韬怎么会想到创造充气雨衣的呢?你是从那写文字中了解到的?同学读相关文字。
出示第1自然段,再读。
什么叫“顶着大雨回家”?
小林顶着大雨回家,他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机朗读: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就像这几天,冷冷的,这样的天气,被雨淋湿,的确冷极了。想象一下,穿着刚过膝盖的雨衣,冒着大雨回家的小林或许还会遇到什么问题?
朗读这一段。
〔3〕老师补充:由于这次遭受,小林感冒了。当天晚上就发高烧,还为此请了三天假。假如你是小林会怎么想?谁能找找小林想的句子。
这个难题指什么?
“始终”说明什么?〔小林没有放弃,坚持思索〕
“……”表示什么意思?〔小林思索的过程持续进行,没有结束。〕
〔4〕小林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从书上找一找。
〔同学说,老师出示解决图片〕并板书:旋转的裙子
〔5〕回家后小林怎么做的?板书:铁丝雨衣
新的雨衣做好了,穿着这种雨衣,雨水不会再流到裤腿上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是什么?
〔6〕这个问题小林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小林游泳的时候想到了塑料救生圈。
〔7〕充气雨衣最终创造出来了,我们也一起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吧。
〔8〕一个很简洁有用的小创造,也需要创造者的细心观看,多做多想,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林的思索过程。
〔9〕爱动脑筋的小伴侣就肯定能胜利,美丽、有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神气呢,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拓展延长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想创造什么来解决问题呢?给大家一些小提示。
2.小结:只要你擅长观看,勤于思索,亲自动手实践,肯定会成为了不得的创造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创造的新产品,信任这一天肯定会到来。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学内容
生活中到处有工业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使同学感受到工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到处有工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要敬重从事工业劳动的人们,爱惜工业设施,自觉抵抗不文明的行为。
[智育目标]:
使同学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行为。
[素养进展目标]:
培育同学联系生活实际的力量,在探究与沟通中了解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同学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行为。
[教学难点]:
培育同学联系生活实际的力量,在探究与沟通中了解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预备
搜集相关资料
同学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我们国家由原来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了工业社会,工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新授:
1、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
同学们自由发言〔电灯,帽子冰箱空调〕
2、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分类
教室里--电扇、日光灯、课桌、凳子、门窗、班训、垃圾桶等
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
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餐桌、炊具、餐具等。
3、老师导言: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东西都属于工业产品,那你对"工业"有怎样的熟悉?
〔同学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工业;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4、老师:我们对工业有了进一步的熟悉,我们可以把家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下分类
〔面包-食品业衣柜——加工业服装——服装业冰箱——家电业〕
生自由发言:电扇微波炉——家电业床椅子——加工业
老师总结:看来我们家庭中到处都有工业产品,工业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三〕、和我们紧密相连的工业产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制造一个工业产品需要多少行业的人付出劳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商量一下我们最爱吃的冰激凌是怎样生产的。
1、议一议:冰激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当你吃到甜蜜的冰激凌时,你知道有哪些行业的人付出了劳动?
同学自由发言。
3、老师小结:一个美味的冰激凌需要许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对于工人叔叔辛辛苦苦做出的东西我们是不行以铺张的。
〔四〕、画一画:
选择你宠爱的另一种工业食品,说一说这种食品的生产过程。
〔五〕、穿衣与工业:
老师围绕服装的历史与进展、衣料的成分与生产过程、服装的生产过程等内容组织同学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沟通。
〔六〕、吃饭与工业:
1、老师出示图片,让同学说一说图中的各种食品需要什么原料?
2、商量:食品与工业的关系。
〔七〕、住房与工业:
师:或许同学们会问,住房与工业有很多的关系吗?其实住房所用的各种建筑材料,都是工业产品。你能举例说明吗?
〔八〕、出行与工业:
1、师:现代化的交通让我们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现代工业的进展使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快捷。
2、试想,假如没有工业,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3、观看我们学校的各种设施,与工业有关系吗?
4、电力工业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供应了什么?
5、停电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6、电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对待这些电力设施,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九〕、总结全文:
通过今日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工业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工业和我们的生活已经紧密联系再一起了。每一个工业产品是由很多行业的人们共同制造完成的。我们应当珍惜大家的劳动成果。
教后反思:
通过了解、观看同学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使同学初步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之中,我们的生活与工业有着许多的联系,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工业,工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且随着工业的进展,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发生改变。通过了解一些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社会协作的必要性,并从体验中体会到合作是社会进展的必定需要。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材简解: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季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欣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气。
目标预设:
学问与技能: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育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量。
过程与方法:以分步解读,入境悟情等方式通过品尝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看法、价值观:感悟秋天,发觉观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育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同学对秋天的观赏美的观赏,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媒体选择和应用:
1、网上有关图片的下载;
2、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古诗下载;
3、古筝曲《渔舟唱晚》。
设计理念: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日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由于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剧烈,节奏鲜亮,意境美丽,引导同学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育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爱好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丽、布满生气的诵秋诗。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呈现于我们面前。教学中我把握情与景的统一,引导同学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三、品尝想象,观赏意境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五、课外延长,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1、谈谈秋天的印象。
2、出示图画或课件,配乐朗诵《山行》。
3、理解诗题,简介。
【设计意图: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简单激起同学的爱好。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感知秋天,进而引入古诗,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引发同学了解全诗的爱好。】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1、“扶”同学学习第一句。
〔1〕运用不同手段理解“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让同学联系实际,绽开想象理解;
“斜”老师用“简笔画”演示;
“寒山”让同学查阅工具书或老师讲解。〔从该词当中了解古诗所写的季节〕
〔2〕出示句式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老师引导同学讲句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讲句意。
【设计意图:紧扣重点词,理解“远上”、“斜”、“寒山”相应词语,创设情境,让同学体会古诗的凝练与本诗意境。】
2、“半扶半放”引导同学学习其次句。
〔1〕指导同学看图或课件,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机突出“生处”这个词义的难点。
〔2〕试着让同学自己讲句意,老师点拨订正。
3、“放手”自学三、四句。
〔1〕依据学法指导,让同学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商量学习,老师深化同学,了解反馈。
〔2〕汇报沟通,老师对重点处点拨。
4、引导同学领悟全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突出“词义句意理解”的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意智力与技能的培育,发挥同学学习的主体性和参加性,力求转变“讲词语——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
三、品尝想象,观赏意境
1、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导同学把景物说详细。
2、面对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声朗读这首诗。
〔2〕画一幅画。
【设计意图: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同学,可指导同学依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同学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同学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育同学的想象力及制造美的意识。】
〔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
【设计意图: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想法让同学当堂即做,如朗诵诗,不能当堂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同学,从而满意不同同学的不同需求,给了同学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1、同学诵读,怎样才能读得美?
2、同学汇报,老师点拨。〔读出节奏美〕
3、转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适合诵读。采纳不同形式的读,既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化理解诗歌内容,又可使同学情感升华至对美妙景物的喜爱。】
五、课外延长,拓展视野
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
2、同学自由诵读。
【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与秋天有关,同学通过自读,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秋天的千姿百态之美。】
教学设计方案篇6
《月光曲》是六年制学校语文的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改变进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绽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同学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进展的改变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进一步落实辨别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同学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同学在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及内容的过程中,领悟感情,使重点训练项目化为技能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怜悯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绽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
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沟通商量: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老师指名反馈。
板书: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上升风卷巨浪
月光照射波涛汹涌
3、品读体会:
依据月亮、海水的改变,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化研读:
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层来读一读。
⑴第一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⑵其次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突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⑶第三层:
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
过度:
好一幅奇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
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南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专题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关于学期工作计划模板集锦9篇
- 《专利权的客体》课件
- 《怎样构建和谐校园》课件
- 2024年技术转让合同:知识产权许可
- 2024乙方为甲方提供物业安全服务的合同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炖煲系列批发合同书(3篇)
- 2024年房产过户离婚责任书
- 2023年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综合测试卷(新高考专用)(教师版)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练(新高考专用)
-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 -DB13-T 5224-2020 河北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6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2课时)
- 2021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三秦思语(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年秋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年新教材)
- 2024-2030年中国铜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道法】认识生命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贵州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6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