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镇增产村土地整理_第1页
三龙镇增产村土地整理_第2页
三龙镇增产村土地整理_第3页
三龙镇增产村土地整理_第4页
三龙镇增产村土地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jPAGE0目录TOC\o"1-3"\h\zHYPERLINK\l"_Toc182201968"1项目区概况1HYPERLINK\l"_Toc182201969"1.1项目区自然条件1HYPERLINK\l"_Toc182201970"1.1.1气候条件1HYPERLINK\l"_Toc182201971"1.1.2地形地貌2HYPERLINK\l"_Toc182201972"1.1.3土壤2HYPERLINK\l"_Toc182201973"1.1.4水文地质2HYPERLINK\l"_Toc182201974"1.1.5工程地质3HYPERLINK\l"_Toc182201975"1.1.6自然灾害3HYPERLINK\l"_Toc182201976"1.2社会经济条件3HYPERLINK\l"_Toc182201977"1.3项目区基础设施4HYPERLINK\l"_Toc182201978"1.3.1骨干排灌系统设施状况4HYPERLINK\l"_Toc182201979"1.3.2交通设施状况4HYPERLINK\l"_Toc182201980"1.3.3农田防护状况4HYPERLINK\l"_Toc182201981"1.3.4电力设施状况4HYPERLINK\l"_Toc182201982"1.4土地利用现状5HYPERLINK\l"_Toc182201983"2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6HYPERLINK\l"_Toc182201984"2.1规划原则6HYPERLINK\l"_Toc182201985"2.2规划目标6HYPERLINK\l"_Toc182201986"2.3建设标准6HYPERLINK\l"_Toc182201987"2.3.1土地平整工程标准6HYPERLINK\l"_Toc182201988"2.3.2排涝设计标准7HYPERLINK\l"_Toc182201989"2.3.3降渍设计标准7HYPERLINK\l"_Toc182201990"2.3.4道路建设标准7HYPERLINK\l"_Toc182201991"2.3.5防护林工程设计标准7HYPERLINK\l"_Toc182201992"2.4建设内容7HYPERLINK\l"_Toc182201993"2.4.1土地平整工程7HYPERLINK\l"_Toc182201994"2.4.2灌溉排水工程9HYPERLINK\l"_Toc182201995"2.4.3田间道路工程10HYPERLINK\l"_Toc182201996"2.4.4农田防护工程10HYPERLINK\l"_Toc182201997"3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11HYPERLINK\l"_Toc182201998"3.1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1HYPERLINK\l"_Toc182201999"3.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1HYPERLINK\l"_Toc182202000"3.3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12HYPERLINK\l"_Toc182202001"4项目施工组织13HYPERLINK\l"_Toc182202002"5工程明细表14附件:附件一:2008年度xx市xx镇增产村土地整理项目明细表;附件二:2008年度xx市xx镇增产村土地整理项目前后地类变化情况表;附件三:项目区标准分幅图;附件四:项目区所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附件五:项目区规划图;附件六:相关证明材料。PAGEPAGE441项目区概况xx市位于xx省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北纬32°56′~33°36′,东经120°13′~120°56′,东滨黄海,西隔串场河与兴化市相望,南与东台市接壤,北邻盐都区和射阳县,全市总面积2367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该项目为xx市2008年度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项目编号为Z08JU040。项目位于xx市xx镇增产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4′43″~120°25′49″,北纬33°25′25″~33°26′13″。东至中心河,西至双益河,南北至居民点。1.1项目区自然条件1.1.1气候条件项目区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特点。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充沛。过渡性表现为气候多样;海洋性表现为春温回升慢,秋温下降慢,初霜迟,无霜期长;季风性表现为冬季多西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多东南风,雨热同期,春秋季为季风交替时期,干、湿、冷、暖多变,春夏季、秋冬季界限不明显。主要气候因素如下:(1)日照常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8千焦每平方厘米,夏季最多为38.52千焦每平方厘米,占全年的32.64%;春秋次之,各占全年的24.62%和22.51%,冬季最少为20.23千焦每平方厘米,占全年的17.14%。常年日照时数为2188.5小时,日照率为51%,8月份最多,为216.5小时,日照率为57%;2月份最少,为155.4小时,日照率为50%。(2)气温常年平均气温为14.1℃。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持续天数为322天,通过10℃的积温为4526小时。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8℃;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秋温下降缓慢,初霜期较迟,无霜期217.0天,初霜11月7日,终霜4月4日。(3)风力境内具明显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半年,气流多来自西伯利亚,多西北风;夏半年,气流多来自海洋,受副热带气候变化的影响,多东南风。常年平均风速为3.5m/s,春季(3-5月)风速大,季平均风速4.6m/s,大于4m/s的风速多集中在2-5月,其中又以4月的风速最大,平均风速为4.8m/s。(4)雨量常年降雨量为1068毫米,全年雨日116.4天。多雨年为少雨年的3倍多,降水量最多的是1965年,雨量为2015.2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78年,雨量只有521毫米。每年6月至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63%,冬季降水偏少,只占全年8%,7月份有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夏秋季随台风常有暴雨。1.1.2地形地貌项目区属滨海海成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面高程2.5米左右(废黄河高程,下同),成陆时间在清朝乾隆至民国年间,上一世纪五十年中期才成为潮上带。自新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以沉降为主,接受了古黄河、古淮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堆积了巨厚的新第三系、第四系地层。1.1.3土壤项目区成陆时间比较早,剖面下层为海相沉积,上层为湖相沉积,土质为重壤,在长期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了水稻土,土壤已基本脱盐。耕作层厚度11cm,无障碍层次,石灰反应强,全剖面土壤含盐量平均约为1‰,土壤pH值在7.5~8.5,偏碱性,有机质含量约为1.35%,全氮含量0.088%,全磷0.162ppm,速效磷7ppm,速效钾194ppm代换量3.8me/100g土。1.1.4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的赋存受地层、岩性及微地貌控制。松散堆积物分布全区,颗粒粒径较细,岩性以粉细砂为主,具有多孔性和良好的导水性。地下水类型属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别由两个含水岩系组成,即松散岩类浅层孔隙水和深层孔隙水。浅层孔隙水地层为全新统,晚更新统,岩性以粘性土为主。含水层上部为亚砂土,局部粉砂,下部以粉细砂为主,厚度在75-85米之间。单井涌水量100吨/日左右。因受多次海水入侵,水质较咸,矿化度高(>10克/升),无供水意义。深层孔隙水地层为早、中更新统,含水层以亚砂,粉细砂为主。因后期海岸东移,受海侵影响不大,水质为1-3克/升的微咸水,矿化度由浅入深渐变为淡水,PH值在7.3左右,单井涌水量为1000-2000吨/日。据王港河口的深孔资料,孔深160米,涌水量达2880吨/日,矿化度0.49克/升,可供饮用。1.1.5工程地质项目区的地质构造,位于淮阴——响水口断裂以南,属于扬子准地台区,自中生代以来持续沉降,形成一系列隆起和盆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盐阜凹陷、建湖隆起、东台凹陷。本项目区属于东台凹陷区,其上覆有巨厚的沉积层。第三纪地层全部埋于地下,厚度10~40米,第四纪地层覆于其上,厚度达300~400米。沉积物的组成,下层为棕黄、灰黄色亚粘土、粘土夹粗、细砂和粉砂。水工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土质为淤土。1.1.6自然灾害项目区地处海滨,是里下河地区的泄水走廊,灾荒频繁,雨涝、干旱、台风、龙卷风、冰雹、寒潮、阴雨经常发生,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1)雨涝 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发生机率31.2%,平均3年一遇,主要出现在6至9月间,夏季的梅雨、暴雨、夏末秋初的台风暴雨,都是造成涝渍的原因。成灾的主要因素:一是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分布面积广。二是水系混乱,客水压境外部因素。(2)干旱干旱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只是程度不同,通常发生在下列三种情况:一是“梅前旱”,二是“梅后旱”,三是“空梅”。(3)台风境内台风灾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10次之多,机率为30%,平均每3-4年一遇,82%的台风出现在8-9月份,最早出现在7月份,最迟出现在10月份。台风影响时一般都伴有暴雨袭击,导致作物倒伏,受涝受渍。(4)龙卷风龙卷风平均3年一遇。80%以上发生在6至8月,发生时间大部分在傍晚或上半夜。(5)连阴雨境内连阴雨的特点是:阴雨日数多,空气湿度大,光照严重不足,影响庄稼的生长。连续阴雨平均每年3.3次。以夏季常见,春季次之。1.2社会经济条件xx镇位于xx市东北部,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48028人,耕地面积101593亩,劳力31218人。xx镇已由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格局演变成为一、二、三产全面协调的经济结构,2006年共实现三业总产值7.63亿元。项目区主要种植小麦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由于土地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欠佳。部分农民外出或在就近的乡镇企业打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副业和第三产业。具体情况见表1-1:表1-1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名称总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均年收入(元)xx镇增产村2150124065693.055001.3项目区基础设施1.3.1骨干排灌系统设施状况项目区内田间工程渠网比较分散,农田经常出现渍涝情况。田面不平整,不能达到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另外水、田、林、路缺乏综合治理,加上多年来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水系混乱,浪费大量土地,形成了目前项目区内沟壑纵横、田块零乱的局面。农沟、农渠内部杂草丛生,部分沟深较浅、断面尺寸偏大,淤积较为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1.3.2交通设施状况项目区内道路路面狭窄,坑洼不平,比较杂乱,无法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项目区内亟需统一进行规划建设,建成纵横交错、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1.3.3农田防护状况项目区内林网建设不完善,林木覆盖率较低,仅在一些主要河渠沟道两侧栽植了防护林,但由于比较零星,不成规模,没有发挥农田防护作用。1.3.4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电源取自国家电网,电力资源丰富。同时,xx市供电公司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各乡各村均具有高质量的输供电网络。区内电力设施配套比较齐全,供电网络基本到田间地块,并配备专业人员管理,完全能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需要,保障电力供应。1.4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为1669.6亩。其中水浇地1148.3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8.78%;农村道路56.1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36%;坑塘水面7.6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46%;农田水利用地165.3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90%;农村居民点188.1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1.27%;墓葬地5.6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34%;公路用地15.0,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90%;河流水面83.6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0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详见表1-2。表1-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亩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项目区面积合计计占总面积比例名称编号农用地耕地水浇地1131148.368.78%小计1148.368.78%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15356.13.36%坑塘水面1547.60.46%农田水利用地156165.39.90%小计229.013.72%合计1377.382.49%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村居民点203188.111.27%小计188.111.27%特殊用地墓葬地2065.60.34%小计5.60.34%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26215.00.90%小计15.00.90%合计208.712.50%未利用地其它土地河流水面32183.65.01%小计83.65.01%合计83.65.01%总计1669.6100.00%%2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2.1规划原则在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本着坚持标准、因地制宜、讲究效益、注重新技术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方针,本次规划遵循如下原则:(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根据地形坡度、地势走向合理确定田块的规格和布局,统筹安排田、林、沟、路、渠。(2)切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搞好水土保持建设,发挥项目区最佳的综合功能和综合效益。(3)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提高耕地质量,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2规划目标(1)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净增耕地202.5亩;全面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2)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水利设施的“蓄、灌、排、降”功能,使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3)改善灌排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生态条件,使项目区内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提高项目区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4)通过土地整理,使项目区内道路畅通,适应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农产品的运输,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与生活条件。2.3建设标准2.3.1土地平整工程标准土地平整的目的的是使土地地更适宜于于作物生长长发育,方方便耕作,便便于灌溉和和排水,保保持水土和和保蓄肥力力。土地平平整方案的的确定要从从整个项目目区的地形形、土地利利用方式和和水土保持持角度来综综合考虑。因因此从总体体上讲,土土地平整应应满足项目目区内灌溉溉和排水的的要求;从从细部看,土土地平整应应符合大麦麦、小麦和和棉花等作作物精耕细细作的要求求,条田田田面高差不不超过±5厘米。尽量量做到平整整单元之内内土方平衡衡。2.3.2排涝设设计标准根据排水区的自自然条件、涝涝灾的严重重程度及影影响大小,排排涝设计标标准按日雨雨200mmm,两日内内排出不受受涝。2.3.3降渍设设计标准降渍设计标准为为控制地下下水埋深为为地面以下下1.2mm。2.3.4道路建建设标准本项目区规划主主要道路标标准如下::田间道:路面宽宽3.0m,路基宽宽4.0m,高出地地面0.55m,10cmm厚泥结碎碎石路面,素素土夯实路路基。2.3.5防护林林工程设计计标准根据当地的气候候、土壤条条件,及当当地防护林林建设的经经验并考虑虑经济效益益,防护林林树种选用用意杨。主主林带走向向宜垂直于于当地主害害风向并沿沿着斗沟布置,株株距约3米。2.4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工程内内容包括土土地平整工工程、农田田水利工程程、田间道道路工程和和其他工程程。2.4.1土地平平整工程1、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尽量保保持在每个个平整单元元内挖填土土方总量平平衡,以减减少工程量量土地平整整,根据大大麦、小麦麦和棉花等等作物精耕耕细作的要要求,条田田田面高差差不超过±5cm以内。由由于耕作需需要,在土土地平整时时需要对该该部分土地地进行表土土剥离工作作,根据当当地的土壤壤肥力和耕耕层厚度确确定表土剥剥离15ccm。本次次土地平整整的土方量量计算已经经考虑了表表土剥离的的工程量。项目区采用散点点法计算田田面高程及及挖填土方方量。计算算步骤如下下:a)田面高程设设计田面平均高程计计算公式为为式中:Ha———田面平平均高程(m);Hi——实测点点高程(mm),i=11,2,…n;n——实测点数。以项目区各个平平整地块内内的标准田田块为平整整单元,相相邻田块之之间的高差差一般不超超过0.33m。分别别进行田面面高程设计计。耕作田田块间高差差可存在差差异,具体体依据实际际地形设计计确定。b)挖填土方量量计算1)平均挖填深深度计算挖、填平均深度度计算公式式:平均挖深:平均填高:式中:hc———平均挖挖深,(mm);Ha——田面设计高高程,(mm);Hc——大于Ha的的高程值,(m);hf——平均填高,(m);Hf——小于Ha的的高程值,(m);L——大于Ha的的高程值的的点数;m——小于Ha的的高程值的的点数。根据以上公式,分分别计算各各平整单元元的的平均均挖填深度度。2)挖填方面积积计算根据挖填平衡的的原则,推推求挖填方方面积。计算公式挖方面积:填方面积:式中:Ac———挖方面面积,(mm2);Af——填方面积,(m2);Aa——测量地块总总面积,(m2);hf——平均填高,(m);hc——平均挖深,(m);根据上述公式,计计算得各平平整单元挖挖填方面积积。3)挖填方量计计算挖填方量计算公公式挖方量:填方量:将各有关数值分分别代入上上述公式,可可计算得各各平整单元元的挖填方方量(包含含表土剥离离土方)。经经计算,项项目区土地地挖方量为为5.577万m3,填方量量为5.557万m3。2.4.2灌溉排排水工程项目区种植旱作作物,灌溉溉一般能满满足要求,因因此只进行行排水工程程设计。项目区的的排涝标准准为日雨2200mmm,雨后2日排出不不受涝。排涝模数的计算算按下列公公式计算::Q=R/86.4tt式中:Q涝—设计排涝模数,m3/(s·kmm2);R—田间产水量,mmm;t—排涝历时,根据据排水设计计标准,排排涝历时t=2d;田间产水量按下下式计算::R=F水R水+F旱R旱+F村R村+F路R路式中:R水、RR旱—分别代表表水田产水水量和旱田田产水量,mm;R村村、R路—分别代表表村、路产产水量,根根据排水设设计标准,村村庄不具备备入渗功能能,则R村=200mmm;F水、F旱、F村、F路—分别代表水田、旱旱田、村庄、道道路所占面面积的百分分比(%)。根根据典型调调查,分别别取值为00%,68%,11%,4%。根据xx省水文文手册提供供的项目区区所在地区区的P+Pa~R关系曲线线,P=200mmm时的R旱=80mmm;则:耕作方内的的设计净雨雨深R=78mm。经计算,耕作方方内的排涝涝模数Q涝=0.45m3/s·kkm2。沟道排涝流量的的计算采用用下列公式式:式中:Q涝——设计排涝流量((m3/s);F——排水沟的控制面面积(km2);根据以上设计过过程,结合合当地的实实际情况,设设计斗沟为为梯形土质质渠道,断断面尺寸具具体见下表表2-1。表2-1斗沟、农农沟断面统统计表名称断面尺寸长度(米)斗沟底宽2.0米,坡坡比1:2.0,深度2..5米,上口宽宽12.00米1600农沟底宽0.4米,坡坡比1:1.2,深度1..1米,上口宽宽3.0米17972另外,在充分利利用原有桥桥梁的基础础上,新建建机耕桥1座,规格格为12×4.0mm。2.4.3田间道道路工程本工程中田间道道:路面宽宽3.0m,路基宽宽4.0m,高出地地面0.55m,10cmm厚泥结碎碎石路面,总总长42886米。2.4.4农田防护工工程项目区种植意杨杨10677株,沿着中中沟两侧各各种一行,株距3米。3项目区土地利用用结构调整整方案3.1土地利利用限制因因素分析本项目区土地利利用主要限限制因素::(1)农田基本建设不不配套,沟沟渠、道路路布局散乱乱,排灌不不畅,易涝涝易旱;田田间道路路路面较差,机机械耕作不不便,影响响农业生产产;(2)耕地集约利用和和产出率较较低,经营营规模小,分分散;(3)当地政府和农民民经济实力力有限,资资金短缺,项项目区农业业投入明显显不足,农农业生产长长期在低水水平、低效效益状态下下运行,农农业基础设设施的改造造资金供需需矛盾突出出。通过土地整理项项目的实施施,可以完完善项目区区内的水利利设施和优优化灌排体体系,改善善农田基础础设施,同同时完善交交通网络;;通过土地地整理,提提高耕地质质量,增加加耕地产出出率,稳定定农业生产产;同时对对废弃工矿矿地等进行复复垦,增加加耕地面积积,提高土土地利用率率;通过国国家对项目目区进行资资金投入,解解决地方资资金不足问问题,改善善当地农业业生产环境境。通过上上述措施,进进一步改善善项目区土土地利用的的限制因素素,加快当当地农业发发展。3.2项目区区新增耕地地潜力分析析项目区通过土地地整理可以以提高耕地地质量,有有效增加耕耕地面积。(1)项目区内现有有道路、沟沟渠混乱,通通过对农田田水利用地地和农村道道路的整治治,共可以以增加耕地地面积866.1亩,占占总面积的5.166%。(2)通过整理呆滞滞坑塘水面面,可增加加耕地面积积7.6亩,占总面面积的0.46%。(3)通过对部分居居民点进行行拆迁整理理可以增加加耕地面积积75.4亩,占总面面积的4.522%。(4)通过对荒废的的河流水面面的整理可可以增加耕耕地面积33.4亩,占总面面积的2.00%。通过土地整理,新新增耕地面面积2022.5亩,新新增耕地面面积比例为为12.113%。3.3整理后土地利用用结构本项目通过对77.6亩的坑塘水水面、1665.3亩亩农田水利利用地、556.1亩亩农村道路路、75..4亩农村居民民点、33.4亩河流水水面进行整整理,扣除除规划后225.6亩亩道路和109.77亩的农田水利利用地,可可望实现新新增耕地面面积2022.5亩,新增耕耕地比例为为12.113%。整整理后的土土地利用结结构调整表表见表3-1。表3-1项目区土地利用用结构调整整表单位:亩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整理后增减名称编号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水浇地1131148.368.78%1350.880.91%202.512.13%小计1148.368.78%1350.880.91%202.512.13%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15356.13.36%25.61.53%-30.5-1.83%坑塘水面1547.60.46%0.00.00%-7.6-0.46%农田水利用地156165.39.90%109.76.57%-55.6-3.33%小计229.013.72%135.38.10%-93.7-5.61%合计1377.382.49%1486.189.01%108.86.52%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村居民点203188.111.27%112.76.75%-75.4-4.52%小计188.111.27%112.76.75%-75.4-4.52%特殊用地墓葬地2065.60.34%5.60.34%0.00.00%小计5.60.34%5.60.34%0.00.00%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26215.00.90%15.00.90%0.00.00%小计15.00.90%15.00.90%0.00.00%合计208.712.50%133.37.98%-75.4-4.52%未利用地其它土地河流水面32183.65.01%50.23.01%-33.4-2.00%小计83.65.01%50.23.01%-33.4-2.00%合计83.65.01%50.23.01%-33.4-2.00%总计1669.6100.00%%1669.6100.00%%0.00.00%4项目施工组织a)土地平整工程本次土地平整工工程对项目目区内的田田坎、沟坑坑等零星地地块统一平平整,重新新规划田、沟沟、路、渠渠、林。土土地平整主主要是田块开挖挖、回填。土地平整工程施施工中,对对于田块中中现状高程程大于设计计高程的部部分需进行行土方开挖挖。挖方优先先用于本身身田块高程程不足部位位的回填,采采用推土机机推运,多多余土方本本着运量(运运输土方量量×运输距离离)最小原原则进行田田块间的土土方调配,用用于其他田田块的填土土,填土采用用铲运机施施工运距一一般在1000m左右右。土地平整工程施施工中,对对于平整田田块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