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1页
优质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2页
优质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3页
优质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4页
优质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当前1页,总共54页。进程: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分类共性与个性: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包容性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当前2页,总共54页。国家产生时间发展结果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楔形文字,进入文明)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中国公元前2100年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烟消云散雅利安化面目全非源远流长其他文明都因历史的中断而没能延续至今,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当前3页,总共54页。发展时期殷商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独尊儒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当前4页,总共54页。在山西陶寺出土的一件陶壶上,两个朱砂符号被认为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国文字。神秘“文字”:比甲骨文还早800年,如果这些都被证实,中华文明形成的起点将推前500年,到公元前4200年左右。写有“疑似文字”的残破陶制扁壶(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2)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今天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和见证。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当前5页,总共54页。隶书楷书行书金文草书篆书甲骨文猜猜看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当前6页,总共54页。2、史书典籍(史学典籍):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当前7页,总共54页。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当前8页,总共54页。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试就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表现,谈谈己见。思考: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微的辩证关系当前9页,总共54页。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1)原因:1、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2、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②经济上:工业革命,冲击封建自然经济。③思想上: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④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当前10页,总共54页。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2)、表现: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推行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③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⑤西学大量传入,西学东渐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当前11页,总共54页。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3)国家衰微与文化衰微的辩证关系:1、2、3当前12页,总共54页。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1)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进行文化创新。(2)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4)必须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5)应坚持正确方向,反对“保守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6)坚持人民群众是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创造更多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13页,总共54页。

古代辉煌的历程:未中段并延续至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汉字史书典籍源远流长的见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衰微原因、表现、与国家衰微辩证关系、措施本课知识树当前14页,总共54页。练一练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性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D当前15页,总共54页。C练一练2.2013年5月23日,第八届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会在安阳举行,与会代表共话河洛文化,畅谈殷商文明。河洛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历史见证。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为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比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当前16页,总共54页。答案B解析③④指的是文字。3.2012年2月3日的《文汇报》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人类进入文化时代的标志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当前17页,总共54页。4.为什么说“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p64)1、“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是说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在:⑴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⑵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当前18页,总共54页。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的重要见证。央视作为大众传媒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极大地超越了时空局限,日以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利于增强对汉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央视举办汉字书写大赛利于增强华夏儿女的民族凝聚力,和全球华人对汉语文化的认同感;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利于增强我国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和汉语文化水平,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5、汉字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近3年来中央电视台在暑假对初二年级学生举办的汉字书写大赛的文化意义。当前19页,总共54页。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前20页,总共54页。博大精深体现在以下三点:(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文化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当前21页,总共54页。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作用:特点:地位:华文化中的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学艺术当前22页,总共54页。

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意义是中国人们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当前23页,总共54页。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哪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如行云流水般的丝竹之声,清秀柔润的江南文学和山水画,小巧精致、无水不成园的江南园林,饮酒品茗的嗜好及对紫砂壶的讲究等,无一不与水结缘。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历史上,西南地区属于边地,因交通不便,与内地交往不甚密切。加上云贵高原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多样,多民族交错杂居,因而滇黔文化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把家乡的文化与这些文化相比较,你发现什么特定吗?

(房子的设计等,汉中有哪些文化特色?)当前24页,总共54页。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当前25页,总共54页。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当前26页,总共54页。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P70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3.意义: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关系:当前27页,总共54页。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简要说明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课后探究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当前28页,总共54页。注意:不要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是先后关系。即:共性是在个性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中华文化是在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基础上抽象概括出的共性。如:大人、小孩、男性、女性——人(共性)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民族的个性,又有中华民族的共性。如:小孩既有人的共性,又有小孩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中,即中华文化寓于汉中面皮文化、四川的竹子文化、侗族的大歌文化。不能说:中华文化包含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组成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整体,各民族文化是组成部分,先有各民族文化,后有中华文化。当前29页,总共54页。当前30页,总共54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包容性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当前31页,总共54页。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力量当前32页,总共54页。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2、科学技术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区域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样性)1、成因2、区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先进性)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点、作用、地位)(特点、意义、地位)【知识梳理归纳总结】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当前33页,总共54页。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史书典籍见证体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构建原因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华文化的力量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当前34页,总共54页。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了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当前35页,总共54页。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原因是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3.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是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当前36页,总共54页。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回答4~6题。4.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有①吴越文化开放,滇黔文化内敛②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③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样性④吴越文化文明,滇黔文化野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散集合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当前37页,总共54页。6.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形成这种地区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B.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C.外来文化的影响D.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7.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学。三大英雄史诗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斗争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当前38页,总共54页。8、“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当前39页,总共54页。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9.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传统文化既保留了基本面貌,又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当前40页,总共54页。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当前41页,总共54页。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为背景,要求运用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怎样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注意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当前42页,总共54页。「玉」,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字眼。在中国文字中,「玉」代表质地细致、颜色温润、雕刻精巧的美丽石块;在中国文化中,「玉」具有高贵、完美、坚贞与不朽的意义。长久以来,玉已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分贫富贵贱,中国人均视「玉」为无上的珍宝。玉为山川蕴育的精华,但若未经人工雕琢,其温润的色泽与迷人的质感则无从表现出来,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所以雕琢之工是构成玉器极为重要的一环。中国玉器的制作,到商代已经成熟,高度发展的雕刻技术,可制成任何形状的玉器。而在周代末期至汉代早期时,中国玉雕艺术又发展到另一高峰,雕匠以进步的工具和有效的磨砂,制造出不少绝佳的作品,其中包括由整件玉块刻成数件相连的玉器,充分反映出雕匠出神入化的技术。从此,玉匠能雕造出顾客所要求的任何样式的玉器。到了近代和现代,一些玉匠开始借鉴西方美学理念,结合中国传统美学,雕刻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同样受到了中国顾客的青睐。当前43页,总共54页。请分析说明上述材料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长久以来,玉已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玉器的制作,到商代已经成熟,在周代末期至汉代早期时,中国玉雕艺术又发展到另一高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2「玉」,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字眼。在中国文化中,「玉」具有高贵、完美、坚贞与不朽的意义。玉已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玉匠开始借鉴西方美学理念,雕刻精美的玉器,受到中国顾客青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或者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当前44页,总共54页。

辨题:科学技术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6.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北宋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用于军事,13~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6.(1)认为“科学技术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错误的。文字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它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2)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科学技术仅是文化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汉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并流传后世的,汉字成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当前45页,总共54页。24.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化,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齐鲁文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是在汲取齐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齐鲁文化又是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核外,更具有明显的山东特色。(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3)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因此,各民族文化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性。当前46页,总共54页。(8分)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中国人在国内过西方圣诞节?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你所持的观点加以说理。赞成。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②赞成中国人在国内过西方圣诞节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西方国家文化的理解;③利于在坚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坚持世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与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睦相处。④利于打破文化封闭主义,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反对。①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反对中国人在国内过西方圣诞节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利于彰显中华文化的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④利于防止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当前47页,总共54页。31、材料一: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过去,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熏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材料二: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虚玄的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文化生活的道理。(8分)(2)结合材料二回答,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6分)当前48页,总共54页。31、(1)①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2分)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医药学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熏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2分)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医药学延续数千年而不衰,本身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诊疗方法,都说明了这一点。(2分)(2)①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生活实践,是使传统中医药学焕发生机的根本途径。(2分)②面向世界,博采西医之长,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2分)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不断推陈出新。(2分)④要克服全盘否定传统中医药学的“唯西医论”,也要克服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