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城市与宫殿、住宅园林课件_第1页
元、明、清城市与宫殿、住宅园林课件_第2页
元、明、清城市与宫殿、住宅园林课件_第3页
元、明、清城市与宫殿、住宅园林课件_第4页
元、明、清城市与宫殿、住宅园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遗址

(一)元大都城1.元大都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2.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3.外城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5.全城的规划设计,均以汉族统治者建都的思想为主导,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制度。

二·元大都规划与建设·

择址避开金中都废墟,但将万宁宫附近大片湖水包括进宫城内·

宫城、皇城、都成3重礼制格局·

以宫城为中心,城偏南·

规整的朝廷与自由的御苑结合·

交通网络:干道、胡同3.明清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面积约为60多平方公里,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包括正阳门、崇文门、德胜门等原北京内城的九个城楼。外城包括永定门、广安门、左安门、永定门、东西便门等外城城楼。再加上6个角楼,一共有22个城楼。

(1)内城宫城:宫城在内城的中央,前朝为皇极殿(清改建后称太和殿),后宫为乾清宫。东、西华门在皇极殿前方的左右。宫城后面用人工堆成万岁山(今称景山),以为屏障。宫城前方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皇城:宫城之外筑皇城,皇城内除西部为西苑太液池,东南隅为“南内”重华宫外,东部和北部都是为皇家服务的内官衙署和作坊仓库等。

(2)外城主要是工商业区域。

4.中轴线布局:

从北京城最南端永定门城楼经正阳门、大明门、紫禁城、万岁山到鼓楼、钟楼这条轴线长达8公里,是一条完整的城市轴线。轴线上的层层门殿,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布置的坛庙、官衙、城阙,使这条贯串全城的轴线显得格外强烈、突出。

永定门为外城七门中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它前有箭楼,后有城楼,中间为瓮城,1957年,永定门被彻底拆除了,理由有二,一是说它妨碍了交通,二是说它已成危楼。从此,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如同一根断了线的琴弦。2004年又重修永定门城楼。5.城墙已全部用砖贴砌,一改元代土城墙受雨水冲刷后的破败景象。(城墙后被拆除)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南方天井民居(以徽州民居为主)

“天井”其实也是院落,只是较小。中国南方炎热多雨而潮湿,人稠山多地窄,故重视防晒通风,布局密集而多楼房。天井民居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正房即堂屋前向天井,完全开敞,狭高的天井起着拔风的作用。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外围耸起马头山墙,可防火势蔓延。墙头高出屋顶,作阶梯状,砖墙抹灰,覆以青瓦墙檐,白墙黛瓦,明朗而素雅,是南方建筑一大造型特色。天井民居以中国东南部皖南赣北即徽州地区最为典型。

徽州民居的特色:

1、村落选址的重要性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2、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

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

天井: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随时间推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同堂的习俗。

建筑形象: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方整的外形,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甚至叠山造泉,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一、苏州艺圃全园面积约0.33公顷,住宅占了大半,园林部分仅约0.13公顷。这座园林在整体山林的处理上,特别在与树木的结合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苏州园林史的重要实例。1、留园平面布局图2、留园入口空间入口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极大地压缩了人的视野,过此,则豁然开朗。留园入口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形成对比,从而当人们穿越它而进入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古木交柯绿荫轩入口留园入口空间3、留园中部空间留园中区的总体布局,采用“前厅后山,隔池相望”的布置,为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中所多见。2、古木交柯3、绿荫4、明瑟楼5、涵碧山房7、闻木犀香轩8、可亭9、远翠阁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谿楼14、濠濮亭古木交柯绿荫轩明瑟楼涵碧山房小结:节奏——古木交柯——绿荫轩——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远翠阁视野开阔体态轻盈的清风池馆留园中园的景观回顾涵碧山房的开阔视野,中景的小蓬莱,远景的可亭建筑之间的虚实关系(拓扑关系)4、留园的

东部空间留园的东区以建筑与庭院为主,是当时园主进行各种园居活动的场所。建筑内景品茶听曲——留园乐事冠云峰——高5.6米,苏州诸园最高的湖石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外形有瘦、透、皱、漏的特点。冠云峰5、留园的西部空间

园的西区有南北向的土山,山上建有小亭两座,可遥望虎丘、天平、上方等山。山坡之上枫树成林,晚秋时节,红叶一片,美丽喜人。西部景观西部三曲平桥与水阁“活泼泼地”6、留园的北部空间

北区原有建筑解放前已全毁,现植有竹、李、杏树等,并辟有盆景园。盆景园中的微池假山关于留园留园的景观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丰富的石景,山势自然,峰石奇秀;二是变化多样的空间处理艺术,空间的高低、虚实、明暗、收放等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四、拙政园明嘉靖时,御史王献臣被贬后在大宏寺的部分废址上建成了别墅,这是此园的开端。以后迭经易主,现在见到的大体是清末的规模。“拙政”一词来源于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田鬻(yu)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表示了园主对官场的厌恶与清高自赏的情怀。按园址分:自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