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制造防错原理及应用案例_第1页
电子产品制造防错原理及应用案例_第2页
电子产品制造防错原理及应用案例_第3页
电子产品制造防错原理及应用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产品制造防错原理及应用案例电子产品的组装过程隐藏着大量的人为出错机会。在印制板组装、电缆加工和系统制造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因疏忽大意而出现错误。本文将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说明在新产品导入(NPI-newproductintroduction)过程中人为错误的防范和纠正方法,过些都是EMS(ElectronicsManufacturingServices,电子制造服务)厂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出错的防范在工作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告诫组装操作人员要细心和勤奋,并通过培训和惩罚来避免错误的发生。但实践证明,这些防范措施并不能长期有效。在传统的方法中,为了保证操作员的正确操作,我们总是对操作员进行培训。而一旦出现差错,为了让犯错误的人记取教训,不再重犯,我们总是他们进行纪律惩罚。但专门从事制造过程错误防范问题研究的人员相信,只要人就难免出现差错。尽管每次差错的出现都会涉及到人,但造成错误的原因往往是人所不能控制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防范“制造”差错的方法。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位名叫ShigeoShingo的工程师,利用一种被称作Poka-yoke(PronouncedPOH-kahYOH-kay)的设备创立了一套质量管理方法(Poka-kah的日文意思是防范差错)。所谓Poka-yoke,它可以是任何一种机械装置,它能够防止人为错误的发生或者是让人一眼就能够找到出现错误的位置。也就是说,Poka-yoke装置的用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杜绝产生特定产品缺陷的原因,另一个是通过廉价的手段对生产产品进行逐一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合格。这种检查的操作员在执行组装的过程中完成的,它们对操作员应该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只要Poka-yoke的条件不满足,则操作就不能继续下去。Poka-yoke设备与其它过程控制(SPC)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对全部的产品实行检查;●对生产过程的透明性,不会增加操作员的额外负担;●要求所有产品都必须通过这种错误防范的设备,否则工序操作就无法完成;●实施成本很低(有时可以没有成本);●检查结果可以马上反馈给操作员。什么是人为差错?出于不同的目的和看问题的角度,关于人为差错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以下是对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人为差错的定义:“人为差错:人们在特定目标和特定环境下实施的不当行为或企图。”人为技能差错技能是指人们执行某项任务的能力。人们一旦获得这种技能,他们的感知和动作过程就变成一种简单的下意识行为。这种行为过程的发生速度通常都很快,很少需要进行为人的刻意努力。就像我们每天早上的起床、穿T恤衫或出门等动作,它们都是下意识的,我们不需要对这些动作做专门的思考,所有的决策都是自动完成的(如穿T恤衫哪只手系哪个扣子等)。我们的大多数操作培训考虑都是这种技能的开发,也就是要建立人们的一种习惯性行为过程。组装操作员所需知道的只是如何去完成一系列的规定动作,而不需要去理解这些动作背后的原理。我们的培训就是要使操作员对这些动作非常熟练,熟练到不需要任何说明就可以操作。如果这种技能操作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依靠各种规则或知识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人为规则差错基于规则的操作过程一般需要操作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对问题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典型的规则形式就是“如果X,则Y”,它们主要基于人们过去的经验或专门操作说明等。例如,当你准备要离开房间时,你一般会去推门(这是一个下意识动作)。但如果此时门没有推开,为了继续完成你原定的离开房间和任务,你就会从各种因素中去分析门打不开的原因。它可能应该向里拉,或是可能上了锁等。正如前面提到的,当一般操作技能不解决问题时,操作员就需要考虑用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处理。此时他需要对眼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从一套明确的指导说明或规则中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例如,一个实验室技术员在调整监视系统时,他可以按照一套规则来指导操作:如果屏幕太亮了,将这个旋钮向左旋;如果太暗了,将这个旋钮向右旋等。人为知识差错如果我们按照规则仍然无法解决部问题,这时就需调动我们的知识了,这通常都是一些新的,我们不熟悉的或是低级规则不适用的情况(例如,制定战略决策、实施医疗诊断或求解代数方程等)。一般来讲,此类处理都会涉及符号信息的处理(如牌桌上的不同花色或代数公式中的图形符号等)。在用户系统中适当引入标记符号可以方便用户的识别。基于知识的处理,与基于规则的处理过程一样,也是一种理性过程,它涉及个人主观意识的分析和处理。如果说技能是我们执行任务的能力,那么,知识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关于任务的“信息、事实和理解”。人们在这种认识机理中所常犯错误就是失手和疏忽。失手:动作的差错失手是一种非本人意志的行为,它的计划可能不错,但执行的结果很糟。就像足球比赛的漏球。失手都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只是在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失手的机理包括:失控:一般是指人们不自觉地去做某种自已原本没有打算去做的动作,而且造成这种失控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这种动作模式太熟悉了。例如,当某人经常拨打某一电话时,他的手指就会不自觉地习惯这种特定的按键顺序。描述错误:一般的指行为人对于自已要想做的事情不明确,也就是这个行为是在一种“不完整或模糊的行为意识”下完成的。这种差错多发生在计划的动作与自已习惯的动作相类似的情况,从而将正确的动作施加在了错误的对象上。例如,将沙拉放进了烤炉,而将蛋糕放进了冰箱。反应失误:主要是指大脑对两种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联想或关联,特别是发生在某个外部刺激需要触发某项特定动作的情况下。例如,当听到门铃声后却去接听电话。生产现场的操作员在通过音响等方式取得信号的情况下也潜在着类似的问题。例如,SMT生产线上多台设备都存在着音响报警信号。如果操作员将A设备的报警错当成是B设备的报警,就会产生这种反应失误问题。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种反应失误的发生不与每台设备的报警声响是否相似有关,即使是不同的报警声响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记忆丧失:是指行为人对于正在做的或准备做的事情的原因(过程的“激励”)暂时失去记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行为过程被外部事情突然打断,如有人递给你某件东西或问你某个问题。过失:意识的差错过失是一种有计划的差错,它的行为是计划的,只是这个计划是错的。这种失误一般会涉及到判断或推理过程,并且由此产生错误的意图、错误的判定尺度或错误的价值认定。在人类错误的分析中,失误是一种真正的挑战。对于人们的疏忽,我们常常可以在设备和工具中加入某些监测点来加以避免,例如,一个O2/N2O气体比率限制器就可以防止麻醉师因管理不当而造成两种气体的危险混合。但对于人们的过失来说,它们多源于人们感知能力的紊乱,并且很容易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非常难于预测和防范。规则的过失规则的过失主要是由于对情况的错误认识而选择了错误的规则或错误地应用规则。例如,在制造过程中选用了错误的焊膏。该焊膏的订购和管理可能都没问题(也就是说,流程是正常),但对于这个特定的工艺过程,它就是用错了。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