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语法补习微课堂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语法补习微课堂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语法补习微课堂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语法补习微课堂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语法补习微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语法补习微课堂第一讲词类活用【轻松一刻】外宾贺喜一对中国青年结婚,他们的一些外国朋友也来祝贺。其中一位外国朋友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新郎的话使这位外国人吓了一跳,他以为笼统地赞美,对中国人来说不够过瘾,还必须举具体的例子说明,于是就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外国朋友的话引起了人们哄堂大笑,反倒给婚礼增添了喜气。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而一味把“哪里”认作疑问代词了。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这种词类活用的现象,是我们学习和阅读文言文时必须认真掌握的。【语法梳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作词类活用。一、主要类型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类型主要特点活用作一般动词本来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形容词或数词带了宾语且没有使动和意动意味活用作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了名词的语法功能,在句中作了主语或宾语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置于动词之前,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类型主要特点使动用法动词、名词、形容词用作使动的动词后,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意动用法名词、形容词带宾语,且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把它看作什么”或“感到它怎样”的意味为动用法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二、主要类型例说(一)活用作一般动词类型例句简析名词活用作动词①名余曰正则兮(《离骚(节选)》)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节选)》)④扣舷而歌之(《赤壁赋》)①名词后带名词、代词或介宾短语,则名词活用作动词②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或否定副词,则名词活用作动词③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则名词活用作动词﹒﹒﹒﹒﹒类型例句简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①固而近于费(《季氏将伐颛臾》)②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①把表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词语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②形容词后带宾语,含有动作行为的意义数词活用作动词①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②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数词后带宾语或处在谓语位置上,含有动作行为的意义,则数词活用作动词﹒﹒﹒﹒(二)活用作名词类型例句简析动词活用作名词①百废具兴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①动词、形容词前有代词“其”或数词作定语,则动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②动词、形容词前有以助词“之”作标志的定语,则动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③动词、形容词直接作主语或宾语,则动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②小学而大遗(《师说》)③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三)名词活用作状语类型例句表示比喻斗折蛇行(《小石潭记》)表示方向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表示凭借或工具道中手自抄录(《指南录后序》)表示处所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木兰诗》)表示态度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表示频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节选)》)表方式方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四)使动用法类型例句简析动词的使动用法①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②而征一国者(《逍遥游(节选)》)③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①用作使动用法的词,一般是动词以及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数词②用作使动用法的词语后面可以省略宾语③其谓语的动作不由其前的主语所发出,而是由谓语后的宾语所发出,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名词的使动用法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节选)》)﹒﹒﹒﹒﹒﹒﹒(五)意动用法类型例句简析名词的意动用法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②吾从而师之(《师说》)①构成意动用法的词,一般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及名词②用作意动用法的词语后面不可以省略宾语③其语义结构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其意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什么”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六)为动用法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直可惊天地、泣鬼神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既来之,则安之【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C项是意动用法。﹒﹒﹒﹒﹒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则思江海下百川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C.辞楼下殿,辇来于秦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选A。A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余三项是名词活用作状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A.草行露宿B.必固其根本C.名曰《指南录》D.李牧连却之【解析】选C。例句与C项均是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在荒草间。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后退。﹒﹒﹒﹒﹒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齐彭殇为妄作B.群贤毕至C.少长咸集D.亦遂增胜【解析】选A。A项,形容词作动词;B、C、D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 B.字余曰灵均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或师焉,或不焉【解析】选A。A项,为动用法;B、C、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C.越国以鄙远D.大王必欲急臣【解析】选D。D项中的“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都是意动用法。﹒﹒﹒﹒第二讲文言句式(上)——判断句、省略句和被动句【轻松一刻】叫爸爸周末早上,一男士还在睡懒觉,其好友老李却已来访。该男士的妻子打开门后,忙对3岁的女儿说:“快,去叫爸爸。”女儿望着妈妈,迟疑了一会,走到老李面前,怯生生地对着老李喊了一声:“爸爸。”结果弄得老李非常尴尬。这一笑话正是妈妈在说话时省略了“爸爸”前的“你的”,而孩子却不能理解引起的。【语法梳理】一、判断句例说文言文中,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运用“者”“也”组合成判断句。如:①《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节选)》)②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2.用“亦”“为”“乃”“则”“即”“非”“是”等表示判断。如:①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②斯是陋室。(《陋室铭》)③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3.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二、省略句例说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因承前、蒙后、对话而省略,翻译时一般要补译在括号内,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之为省略句。常见的省略句有:类型例句主语省略(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谓语省略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②途中(遇)两狼,缀行甚远(《狼》)宾语省略①屠惧,投(之)以骨(《狼》)②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介词或介词宾语省略①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以)木格贮之(《活板》)②将军战(于)河北(《鸿门宴》)③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④引以(之)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三、被动句例说(一)有标志词的被动句类型例句用“于”“受……于”表被动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②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用“见”“见……于”表被动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用“被”表被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无标志词的被动句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的“是”不表判断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D.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解析】选C。C项中“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其他三项中的“是”都表判断。2.下列句中“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则秦之所大欲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解析】选C。表判断,可译为“是”。A、B、D三项均为连词。3.下面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风移影动,珊珊可爱D.是社稷之臣也【解析】选C。C项,一般句式;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唐安禄山为虏所败,张守珪奏请斩之。上惜其才,敕令免官。张九龄固争曰:“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有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竟以为节度使,出入禁中。因请为贵妃儿,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不之疑。时季政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排抑胜己,口有蜜而腹有刀,养成天下之乱。禄山以林甫狡猾逾己,亦畏服之。及杨国忠为相,禄山视之蔑如也。由是有隙。然禄山虽蓄异,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而后作乱。会国忠欲其速反以取信己,言于上,数以事激之,禄山遂反。(节选自明朝张岱《夜航船》卷三)下列各项句子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不杀(之,代安禄山)必有后患B.(上)竟以(之,代安禄山)为节度使,出入禁中C.(上)因请为贵妃儿,颇有丑声闻于外D.会国忠欲其速反以取信(于)己【解析】选C。补充内容应为“禄山”,是安禄山自己请求做杨贵妃的儿子。5.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补充省略的成分。(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4)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答案:(1)桃源人渔人渔人桃源人渔人桃源人(2)杨子邻人杨子邻人(3)鼓鼓(4)公吾之6.阅读下文,先判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然后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被动句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2)判断句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7.阅读下文,先判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然后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夜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徐吾曰:“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判断句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穷啊。第三讲文言句式(下)——倒装句与固定句式【轻松一刻】倒装句有一个女同学情绪一激动或是高昂时,时常将句子倒得乱七八糟。有一次,在语文课上老师讲倒装句:“颠倒原有语序,而语意不变的句子就叫作倒装句,下面谁能举个例子?”该女同学抢答道:“肉夹馍。”“肉夹馍”本来是“馍夹着肉”,但习惯上一般表示为“肉夹馍”。【语法梳理】一、倒装句主要类型例说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1.主谓倒装为突出谓语,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的句子。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句中主语应为“汝之不惠”,谓语应为“甚矣”,此处倒装,强调“不惠”程度之“甚”。2.宾语前置类型特点例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①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通过助词“之”“是”使宾语前置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唯利是图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3.定语后置(1)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跟“者”字短语时,“者”字短语通常作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置定语,翻译时,应将其提前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如: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句中“桃核”为中心词,“修狭者”是“桃核”的后置定语。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群臣吏民”为中心词,“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是“群臣吏民”的后置定语。(2)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用一个“之”字,然后引出定语,翻译时应将“之”字后的定语移至中心词前。如:①马之千里者。(《马说》)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3)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跟数量短语时,数量短语通常作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置定语,翻译时,应将其提前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如: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句中“玉斗”是中心词,“一双”是数量短语,在句中作后置定语。4.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节选)》)②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节选)》)(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作状语。如:①具告以事。(《鸿门宴》)②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3)“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后置。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节选)》)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译作状语。二、固定句式类型例说所谓固定句式,是指在文言文中那些结构形式固定,表达的意思也固定不变的句式。(一)表陈述语气1.“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节选)》)2.“所以”,可译为“……的原因”“……的凭借”。如: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3.“……之谓也”“其……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啊”。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节选)》)(二)表疑问语气1.“……若(奈、如)何”“若(奈、如)何……”“若(奈、如)……何”,分别译为“怎么样”“对……怎么办呢”。如: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2.“何(奚)……为”“何(奚)以……为”,译为“为什么……呢”“还……干什么呢”。如:①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节选)》)(三)表反问语气1.“况……乎”,译为“何况……呢”。如: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2.“岂……耶”“岂……乎”“其……乎”,可译为“不也……吗”“难道……吗”。如:①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节选)》)3.“无乃……与”,译为“难道不是……吗”。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四)表感叹语气1.“何其”“一何”,译为“多么”“何等”。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2.“直……耳”,译为“只不过……罢了”。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五)表推测语气“得无……乎”“得无……耶”,表推测语气,译为“恐怕……吧”。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六)表比较“……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例句:凌万顷之茫然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臣战河南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项,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D.当其欣于所遇【解析】选A。A项是一般句式,其余三项均是状语后置句。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王道之始也B.是亦走也C.未之有也 D.是社稷之臣也【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判断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4.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师旷琴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1)请找出两个状语后置句并翻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②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2)请找出两个宾语前置句并翻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②公曰:“太师谁撞?”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第四讲断句与翻译【轻松一刻】秀才断句讥财主从前有一个财主,靠养猪致富,可家里的老鼠成灾,他求道士为他家写一个神符,希望将猪养得如大象一样又肥又大,让老鼠都死干净。道士边写边念道:“喂猪喂成象,老鼠都死净。”财主高兴极了,将神符贴在门上。因为当时写文章都不用标点符号,所以神符写成“喂猪喂成象老鼠都死净”。这天,一位穷秀才来访,财主就在他面前炫耀神符。秀才看罢,说:“不好,不吉利!”财主问为什么,秀才念道:“喂猪喂成象老鼠,都死净。”气得财主撕了神符。他虽明知秀才故意气他,又不好说什么。这个小故事启示我们句子断句的重要性。【语法梳理】一、断句(一)断句的定义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前人读书时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句读”,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谓的“断句”。(二)断句的方法与技巧1.读语段,抓名词和动词通过诵读,我们可以大致弄清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这些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断句。抓住文段中的名词和动词,也就抓住了其中陈述的主要对象和事件。如: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诸葛亮集》)在这个句子中,用横线画出的“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是四个人物,“渭滨”“关中”是两个地名,“军司马”是一个官职;再找出动词“次”“震动”“惧”“战”“遣”“为”,文意也就基本把握了,断句也就不难了。2.看标志,抓固定句式(1)常见的标志性词语类型示例表示对话标志的词语曰、云、言等用在句首的发语词夫、盖、初、唯、斯等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的语气词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复句中的关联词苟、虽、虽然、纵使、若夫、且夫、于是、至若、是故等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在断句时,看到这些常见的语言标志,我们一般都要在它们的前面或后面断开。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2)关注固定句式在文言文中,通常会有一些相对固定的句式,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它们的特点,则可以快速地断句。如: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这是以“……者,……也”“非”为标志的判断句,断句时将主谓两部分断开即可。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节选)》)“其……邪”这种句式为我们断句提供了很好的帮助。3.明修辞,抓对称、反复和排比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常用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在这个语段中,句式非常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特点,断句自然就不是难事了。二、翻译(一)翻译的标准(二)翻译标准的落实1.落实“信”的要求(1)要关注语境,做到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一一对应”。(2)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重要文言现象。如: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屠者的)前面。﹒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3)注意修辞、用典等语句的翻译。如: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互文)译: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婉曲)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典)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却落得向北回望,仓皇败还。2.落实“达”的要求做到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必须以“……是……”的方式来翻译,省略句必须将省略的成分补出,倒装句应翻译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序,而固定句式应有其固定的翻译方式等。如: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②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译: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③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译:我心中的情思悠远啊。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固定句式)译:现在人家好像是刀、砧板,正处在宰割的地位,我们好像是鱼肉,正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什么呢?3.“雅”的落实在中学阶段,文言文翻译主要看准确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也就是以“直译”为主,对“雅”的要求尚不涉及。(三)文言文翻译速记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依境斟酌字词句;名词称谓不必译,被动省略译得出;现代词语替古义,倒装句式调语序;碰见虚词因句译,译句末尾看语气。【基础巩固】1.请用“/”给下面各语段断句。(1)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选自《张太岳集》)(3)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取材于《庄子·至乐》)(4)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取材于苏洵《心术》)答案:(1)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附【译文】(宋朝时)陕西有一次山洪暴发,有一块巨石落下山涧当中,涧水四处流溢,造成灾害。但巨石太大,如一幢房舍,人力根本无法搬动,州县深感困扰。当时的县令雷简夫命人在巨石的下方挖一个大洞,洞的大小和巨石一般,再顺着水势将巨石推入洞中,水患也就平息了。(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附【译文】天下的事,难的不是立法,而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法;难的不是采纳意见,而是实现诺言。假如过问一件事却不问最终的结果,办一件事却不经常检查,君主没有综合考核的明智,臣子就会有敷衍了事的念头。(在这种状况下,)即使是尧、舜为君,大禹、皋陶相辅佐,恐怕也很难取得政绩上的成就。(3)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附【译文】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吗?从前一只海鸟落到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国国君把海鸟迎接到朝堂里献上美酒,演奏《九韶》之乐作为娱乐,用最高祭品牛、羊、猪作为膳食。海鸟却眼花缭乱忧伤悲戚,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按照养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按照养鸟的办法养鸟啊。(4)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附【译文】做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跑而眼睛不眨,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2.翻译下面各语段中画线的句子。(1)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仕宦有时,不可求也。①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仕奈何不一遇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家贫则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①(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劣也。译文: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