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二标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二标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二标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二标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二标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二标段)第1页共17页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一期(二标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10)《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1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13)《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08-2010)(14)《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6)(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1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21)《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22)《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DJBT50-121(23)《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24)《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试行)(25)《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26)《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27)《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2018)(2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2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3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3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3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2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与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本项目合同2)《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两江大道北延伸段二期工程立项的批复》(渝两江政务审[2012]44号)【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2012.9.26】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4)《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阶段成果)【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泄洪通道及水系专项规划》现场调研报告【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9】7)《两江大道南北延长段(K12+860~K17+500)施工图》【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2011.04】8)《六横线以北地块平场施工图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16.06】9)《两江大道南北延长段(石河立交)初步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17.02】10)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11)甲方提供片区内1:500地形图12)甲方提供片区内1:2000地形图13)《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4)《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综合管网方案》中间成果【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三级污水管网工程设计》【重庆市设计院】16)《黄胡路工程(一期)》施工图【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17)横一路、横三路施工图(2019.12.26提供)【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8)6号路方案设计图纸(2020.03提供)【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9)业主提供其他资料。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勘察区位于龙兴工业园核心地段,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勘察区内两江大道、H2路、10-9号路、10-7号路等相关道路均已竣工通车,场地经过人工改造地形平坦,沿两江大道方向坡角约坡角约2-5°,在两江大道两侧因修路挖填方多处形成边坡,边坡均已采取放坡处理,现状稳定。其各个节点工程地形地貌如下:H2路节点:两江大道K13+800~K14+650段总体地形平坦,坡角约1~3°,该段东侧因两江大道修改形成一岩质边坡,高1~14m,坡体岩性为砂泥岩,坡度约50°,现状稳定。该段最高点位于钻孔ZK412附近,高程261.49m,最低点位于两江大道北西侧,高程234.84m,高差26.65m。 10-9号路节点:10-9号路K0+260~K0+575段道路已修建完毕,场地地形平坦,坡角约1~3°,K0+575~K0+710段地形坡度5-12°。10-7号路节点:整体地形平坦,10-7号路K0+240~K0+650段地形平坦,坡角约1~3°,K0+650~K0+800段地形坡度5-15°,局部较陡约30°。人行通道:地形经过人工改造,西侧地形平坦,。规划支路下穿道节点:地形经过人工改造,拟建下穿道西侧及东侧为周边地块及两江大道修建形成挖、填方边坡段,边坡均为土质边坡,地形坡度约30°,下穿道中部为两江大道,两江大道已修建完毕,地形平坦。2.2地质构造勘察区所在区域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位于石船向斜的西翼近轴部。K13+800~K15+250段(H2路节点、人行通道)岩层产状:倾向约106º,倾角约14º,岩层面少量泥质充填,为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裂隙倾向311º,倾角76º,裂隙面平直,延伸2~4m,裂隙宽一般1~3mm,局部有粘土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裂隙倾向40º,倾角80º,裂隙面平直,延伸1~2.5m,裂隙宽一般2~5m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K15+250~K16+K16+653.827段(10-9、10-7、地下通道点)岩层产状:倾向114-130º,倾角6-10º,岩层面少量泥质充填,为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裂隙倾向301º,倾角85º,裂隙面平直,延伸6~8m,延伸2~5m,裂隙宽一般1~3mm,局部有约5mm粘土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裂隙倾向44º,倾角82º,裂隙面平直,延伸2~3m,裂隙宽一般2~5mm,局部有约3~4mm粘土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通过前人资料和本次实地踏勘证实,场地内无断裂构造存在。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的规定,区内抗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抗震分组第一组。2.3地层岩性通过地面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1、第四系全新统(1)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5%-40%,粉质粘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塑。回填时间大于5年,大部分填土已经过机械夯实,结构中密-密实;局部地段结构松散-稍密。揭露最大厚度21.80m(未揭穿)(ZK474)。(2)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灰褐色、红褐色,呈可塑状,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经钻探揭露粉质粘土在拟建场地内主要分布于地形相对较低的洼地地带或地形平缓地带,揭露最大厚度为2.8m(ZK651)。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场区内基岩为砂岩、泥岩,分布连续稳定。(1)砂岩(J2s-Ms):红褐色、灰白色、浅青灰色为主。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次之,钙、泥质胶结。场地内局部分布。(2)泥岩(J2s-Ss):紫红色、棕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较重。在拟建场地广泛分布。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结合钻取岩芯风化程度,在钻孔深度范围内可划分强、中等风化带:(1)强风化带:岩体结构破坏严重,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强风化揭露厚度0.9~3.9m,风化裂隙发育,胶结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强度极低,岩块手易折断;(2)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致密,岩体较完整,钻取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中等风化岩层层理结构清晰。3、基岩面特征拟建勘察区地形经人工改造,地形整体较平缓;H2路节点:两江大道K13+962~K14+450段总体地形平坦,坡角约1~3°,该段基岩埋深一般0-5.4m,中风化层埋深一般2.1-7.4m,基岩面坡度总体较平缓,约1-5°,局部约19°;K14+450~K14+620,该段基岩埋深一般0.3-18.5m,东侧基岩面埋深较大,整体由西侧向东侧倾斜,基岩面坡度10-12°,中风化层埋深一般1.7-19.5m。 K14+710~K14+870段该段土层较厚,钻孔为揭露岩土界面,根据收集的原始地形线推测,该段基岩埋深约人行通道节点:该段地形经过人工改造,地形平坦,本次钻探局部钻孔为揭露岩土界面,根据收集的原始地形资料推测,该段基岩埋深0.6-28.4m,西侧基岩面埋深较大,整体由东向北西侧倾斜,基岩面坡度1-5°,局部较陡约40°。10-9号路节点:该段地形经过人工改造,现状地形较平坦,10-9号路K0+260~K0+645m段,基岩埋深一般0-7.2m,基岩面起伏较小1-5°,局部约12°,中风化层埋深一般1.3-9.0m;K0+645~K0+706m段基岩埋深一般1.6-12.8m,基岩面起伏较小1-5°,局部约10°,中风化层埋深一般4.2-13.9m。10-7号路节点:该段地形经过人工改造,现状地形较平坦,K0+285~K0+800m段,基岩埋深一般0-10.5m,基岩面起伏较小1-5°,局部约18°,中风化层埋深一般1.6-11.8m。规划支路下穿道节点:K0+675~K0+755该段主要为填方路段,该段基岩埋深一般2.2-14.2m,基岩面起伏较小1-5°,中风化层埋深一般4.1-15.1m;2.4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岩性、构造及地貌控制,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可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等两大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第四系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在接受补给后,向下渗透及迳流的方式向低洼处排泄,部分渗入基岩裂隙中,补给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季节性影响,具较大的动态变化特征,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本次勘察对土层采用小水量和无水钻进过程中,未见有此类地下水,此类地下水较贫乏。(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构造裂隙与风化带网状裂隙中,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本次勘察期间未见泉水出露,地下水主要沿裂隙向地势低洼地带排泄。其中中等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储水条件差,水量贫乏,砂岩中地下水主要受裂隙控制。砂岩属相对含水层,但砂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含水范围相对较窄;由于场地地势西侧相对较高,当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沿场地道路内排水沟向低凹处排泄,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但勘察区10-7号路K0+650-K0+680左侧约17m处有一水塘,K0+725-K0+760左侧约10处有一水塘,受湖泊地表水补给可能存在基岩裂隙水。经调查,场地及周边未见地下水露头,本次施工的钻孔ZK638、ZK637、ZK636、ZK655、ZK654、ZK653钻孔发现地下水,由此分析,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受水塘地表水补给存在基岩裂隙水,其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其水位随水塘水位变化而变化。2.5不良地质作用经调查,该段拟建道路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未发现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未发现有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钻探揭露岩石层位连续稳定,无地下洞穴、破碎带、软弱夹层分布,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拟建工程。3初设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优化黄胡路节点管位布置,建议将雨水管道改迁至人行道下,避免车行道下大量检查井。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已将黄胡路节点K11+000-K11+100东侧雨水管道改迁至人行道下,详见图纸S-04《黄胡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一)》。2、优化YX-3、下穿道顶管Y2至Y5段检查井井位,将其调整至中央分隔带内,避免位于车行道下,并且核实Y3-Y4段与规划下穿道的竖向关系。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YX3号检查井移至中央分隔带与现状DN900给水管管位冲突,YX3检查井维持原设计井位,已调整Y2-Y5段顶管线位至黄胡路中央分隔带,详见图纸S-04《黄胡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一)(二)》;已核实Y3-Y4段管道位于规划下穿道上方,详见图纸S-09《黄胡路节点雨水纵断面图(二)》。3、管道迁改应重点表达与轨道出入口的关系。回复:根据前期沟通,轨道出入口管线迁改由轨道设计对其进行迁改,目前轨道未提供其管线迁改图纸。4.寨子路Y1928-Y1938段、Y1893-Y2008段d1600的雨水管道建议不进行迁改,如果是检查井与路缘石冲突,建议对检查井收口进行更改。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取消寨子路Y1928-Y1938、Y1893-Y200811迁改,对位于路缘石处的检查井收口进行改造设计,详见图纸S-13《寨子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5、10-2处污水应结合龙兴节点改造资料一并考虑;地通道排水能否考虑重力流排入东侧地块内,不采用提升泵。回复:已复核新建人行地通道与龙兴节点改造线位有部分冲突,经过与业主沟通,龙兴节点改造对其线位进行调整,避开与地通道冲突;本次设计地通道进口处已设计反坎及雨棚阻止外部雨水进入,因此地通道内雨水水量较少,若地通道排水考虑接入东侧地块内部,则地通道排水管将通过重力流穿越地块内部,影响地块建设,因此地通道排水考虑通过提升泵站将水排放至市政雨水系统内。6、综合管线迁改应补充纵断面图。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已补充电力、通信管线纵断面图,详见初设图纸GW-11、GW-16、GW-21、GW-26、GW-31《电力、通信管线纵断面图》。7、细化顶管的相关说明,并补充相关图纸。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已细化顶管相关说明,详见说明11.8.6.6顶管段施工章节;已补充顶管相关图纸,详见初设图纸GW-51《顶管工作井大样图》,GW-52《顶管接收井大样图》,GW-53《工作井(接收井)回填处理大样图》。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核实黄胡路节点两侧污水管道是否有污水收集功能,如果没有建议取消该段污水管道,并进行封堵。回复:目前暂未收集到周边地块资料,因此暂无法复核黄胡路节点处污水管道是否有污水收集功能,下阶段设计过程中加强对周边地块资料收集,结合本次专家意见对此段污水管进行复核更改。2、核实寨子路节点两江大道东侧侧污水管道是否有污水收集功能,如果没有建议取消该段污水管道,复核其汇水面积是否满足雨水流量要求,如果满足,将其改为雨水管道,取消在车行道下的雨水管道,并进行封堵。回复:寨子路节点两江大道东侧污水管道本次设计按照原位保护,目前暂未收集到周边地块资料,因此暂无法复核其是否有污水收集功能,下阶段设计过程中加强周边地块资料收集,结合本次专家意见对此段污水管进行复核更改。3、10-2处两江大道东侧污水的污水管道取消,并进行封堵。回复:根据龙兴节点改造资料,已对10-2节点处两江大道东侧污水管道进行封堵,因此本次设计同龙兴节点改造资料对此段管道进行封堵。4、加强交叉口的雨水收集设计。回复:交叉口处雨水口收集设计将于施工图阶段根据《交叉口竖向图》进行复核修改。5、如是轨道进行管线迁改的建议将其方案一并表达在图上,避免管线迁改不到位。回复:目前轨道仅提出其排水管钱临时迁改方案,初步设计已将其临时排水改迁线位于各节点《排水平面图》中表达,无其余综合管线改迁资料。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管道回填材质应采用便于质量控制的材质,如砂石,并核实能否购买到中、粗砂。回复:根据专家意见,于施工图设计中将管道回填材质更改为砂石。4工程概况4.1工程基本情况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南起机东北,北至石河立交(不含),路段全长8km。设计内容含:10个规划菱形立交节点、1个分离节点以及两江大道路段改造。其余分离节点均已另行委托设计。项目分一、二期,一期为K10+600.000~K16+653.827(除机东北节点以外部分)。二期为机东北节点。本次一期项目设计含:6个规划主、次干道相交节点、1个规划支路下穿节点改造,其中与本项目相交的横一路、横三路、横四路及6号路由其他设计单位进行设计。4.2设计内容范围根据建设单位建设计划,本次设计仅包含一期(二标段)的黄胡路节点、寨子路节点。按照前期龙兴公司与轨道公司会上达成的一致意见,因轨道建设而引起的雨、污水改造及迁改由轨道负责改造及迁改,本次设计仅对市政改造影响范围内的雨、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其余综合管线均由各产权单位负责迁改及改造,其中与本项目相交的横一路、横三路、横四路及6号路设计均由其余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根据业主意见,由横一路、横三路、横四路及6号路建设引起的两江大道现状管线的迁改及还建均由各设计单位负责迁改及还建。黄胡路段海绵城市做法按照《黄胡路(一期)》施工图做法实施。由现场交通导改引起的管网改迁本项目只算量,具体管线改迁根据施工期间现场实际情况及产权部门意见确定。5排水系统概况5.1排水现状黄胡路节点:两江大道K10+959.809~K11+722.169和黄胡路K2+600~K2+770属于本次设计黄胡路节点;黄胡路K2+600~K2+640段雨污水均排放至黄胡路西侧规划支路雨污水系统内;黄胡路K2+720~K2+770段雨污水均排放至黄胡路以东下游雨污水系统内;两江大道K10+969.809~K11+282.365段现状污水排放至两江大道南侧鲁家沟截污管内,雨水排放至两江大道南侧横五路雨水系统内;两江大道K11+282.365~K11+722.169段雨污水于K11+282.365处排放至东侧黄胡路雨污水系统内;寨子路节点:两江大道K11+938.413~12+780.000和寨子路K0+623.555~K1+289.281段属于本次寨子路节点;寨子路K0+623.555~K1+289.281段现状雨污水沿寨子路向东排放至寨子路下游现状雨污水系统内;两江大道K11+938.413~K12+390.484段现状雨污水于K12+390.484处排放至寨子路雨污水系统内;两江大道K12+390.484~K12+780.000段雨水于K12+800.000处排入现状雨水箱涵出口,污水于K12+830排放至现状污水出口;5.2本项目排水规划根据《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综合管网方案》中间成果(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项目排水管网规划如下:(1)两江大道(本次两江大道实施范围黄胡路节点K10+969.809~K11+282.365、寨子路节点K11+938.413~12+780.000、五横线节点K13+880~K14+863.988)排水管线按照现状保留,其中排水检查井井盖位于道路改造后路缘石下,需将管线局部进行迁改,避免现状检查井与路缘石冲突;(2)两江大道黄胡路节点(K11+282.365~K11+574.036段)雨污水系统受两江大道主线车行地通道上覆土深度影响,针对此节点,排水规划有调整;两江大道K11+282.365~K11+574.036段左侧污水于K11+300处排放至西侧黄胡路污水系统内,雨水沿两江大道向南侧排放,最终于横五路处雨水过街管排放至鲁家沟内;两江大道K11+282.365~K11+574.036段右侧雨污水于K11+300处排放至东侧黄胡路雨污水系统内;5.3排水设计概况本次黄胡路节点、寨子路节点的设计内容包含排水工程,新建车行下穿道排水及消防设计,其他管线按照规划仅预留管廊,除排水管线外其余管线均由产权部门设计实施,轨道施工范围引起的管线迁改由轨道建设对其进行管线迁改和还建;本项目黄胡路节点包含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段道路设计,该段道路于2018年9月份黄胡路施工图中已设计,经与业主沟通,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段纳入本项目实施,黄胡路项目对此段进行相应变更取消该范围内道路施工,由于该段管网排水工程、电力土建及海绵城市内容已设计,因此本项目针对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段与黄胡路施工图保持一致。5.4设计原则(1)排水管网改造以重庆市规划院综合管网方案为依据进行设计。(2)排水管线施工时会受到新建构筑物(包含轨道实施时)明开挖等影响,此现状管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排水措施,最终按照施工图排水设计进行永久还建。(3)改造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4)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5)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6)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7)排水优先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8)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工程管线在竖向管位分配时,宜按下列原则规定处理: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支管线避让主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6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6.1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6.2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规定: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Vmax=10.0m/s

塑料管:Vmax=8.0m/s(雨水排放);Vmax=6.0m/s(污水排放)钢筋混凝土管:Vmax=5.0m/s·检查井最大间距一般按下表的规定取值:管径或暗渠净高(m)最大间距(m)污水管道雨水(合流)管道200~4004050500~7006070800~100080901100~15001001201600~2000120120·排水管道最小管径:污水管DN300mm,雨水管道DN300mm。重庆市的常规最小管径DN400mm。6.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L/S·Hm2)·设计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临时排水管P=1年立交、下穿道系统P=50年,内涝重现期P=5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0.7。·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雨水管沟断面的计算(雨水管道按满流进行计算)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1/n)*R(2/3)*I0.5Q:雨水设计流量(m3/s); V:雨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对钢筋砼圆管取n=0.014;对塑料管取n=0.011;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6.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次设计道路综合用水量指标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计算。根据片区控规,道路所在片区内以工业用地为主,其综合用水指标取20000m3/km2•d。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Qave×Ks×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q计算Qave=q×流域面积(hm2)/(24×3600)(L/S)q=单位面积用水量×85%(L/Cap.d)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L/Cap·d)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1.1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1.41.37雨水系统设计7.1平面设计位于道路拓宽后车行道范围内的现状雨水检查井井盖均需更换为重型井盖,车行道范围内检查井井身及井圈均需加固,更换防坠网。检查井井口需根据道路高程对其进行提升或降低改造。道路拓宽后的现状雨水口均需废除,雨水口沿新建路缘石处还建,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车行道范围内的雨污水管道均需在道路结构层敷设双层钢筋网对其进行加固保护。部分现状排水检查井位于新建路缘石处,根据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本次涉及到检查井位于路缘石下的排水管道需改建。(1)黄胡路节点:eq\o\ac(○,1)YX1(PS2469)~YX13(PS2641):现状PS2461~PS2466雨水管横向过街排入东侧黄胡路雨水系统,由于横向过街管与新建两江大道车行地通道高程冲突,且车行道上覆土无法满足雨水管重力流过街排放,本次设计遵循《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综合管网方案》将现状PS2461~PS2466段雨水由北向南排放至两江大道南侧雨水系统内,现状PS2649~PS2641雨水管道规模扩大至dn1000,改造管道长368m,具体改造线位详见《黄胡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eq\o\ac(○,2)Y2498~Y2502:由于现状雨水管PS2498~PS2505位于道路改造后车行道下,人行道下有足够空间将此段管道改迁至此,本次设计将此段现状管线废除后改建至人行道下,管道规模为dn800~dn1000,管长156m,具体改造线位详见《黄胡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eq\o\ac(○,3)Y2477~Y2472、Y2376~Y2378、Y2289~Y2288、Y2303~Y2307:此处四段管道受横三路车行地通道放坡开挖影响及部分管线位于道路车行道下影响,现状雨水管道需废除后还建至人行道下,具体改造线位详见《黄胡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eq\o\ac(○,4)黄胡路Yb-69~Yb-70、Yb-71~Yb-73、Ya-66~Ya-68、Ya-69~Ya-70段雨水管道设计与《黄胡路工程》项目设计保持一致。(2)寨子路节点:eq\o\ac(○,1)Y1899~Y1906、Y1835~Y1844、Y1482~Y1489、Y1728~Y1729:此处四段管道受横一路车行地通道放坡开挖影响及部分管线位于道路车行道下影响,现状雨水管道需废除后还建至人行道下,具体改造线位详见《寨子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eq\o\ac(○,2)现状雨水检查井位于路缘石下:寨子路K0+720~K0+860段两侧现状dn1600雨水检查井部分位于路缘石下,此处需对位于路缘石下的检查井进行收口改造,调整现状雨水检查井收口方向,避免雨水检查井井盖与路缘石冲突,收口做法参照大样图《矩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大样图(D=1000~1650)》实施;7.2纵断面设计雨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8m/s。雨水管道起点覆土深度按物探资料埋深进行控制。7.5车行地通道排水及消防本次黄胡路节点处两江大道有新建车行地通道闭口段长170m,寨子路节点两江大道新建车行地通道闭口段长220m,为四类隧道,本次在车行地通道敞口段两侧均布设净空尺寸为B×H=0.30m×0.40m的排水沟,边沟球墨铸铁雨水箅每间隔10m设置一处,分别在最低处K11+250和K12+405排水边沟2.0m范围内满铺雨水篦子。排水沟设计坡度为同道路坡度,在车行通道最低点K11+250和K12+405处排水沟局部加深,用作沉砂池,加深宽度1.0m,在排水沟深度变化处设置格栅,同时预埋两根d325×8衬塑复合钢管,便于对侧边沟雨水排放,雨水经局部加深沉砂池以重力流形式排至市政雨水系统。水力计算按照单侧边沟最大汇水面积核算: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过流能力流速重现期径流系数(hm2)(L/s)(‰)(L/s)(m/s)(a)1黄胡路节点地通道边沟(按单侧最不利段计)0.322000.3m×0.4m503353.46500.92Y1-Y5(地通道顶管)1.04670d1000mm515742.00500.93寨子路节点地通道边沟(按单侧最不利段计)0.312000.3m×0.4m502603.46500.94Y6-Y12(地通道顶管)1.14710d1000mm515742.00500.9车行地通道内不单独设置给水点用于地面冲洗,其地面拟由市政环卫清扫车异地取水进行冲洗。本次设计道路桩号K11+200~K11+370段为黄胡路节点车行下穿道,总长170m(小于500m),K12+270~K12+490段为寨子路节点车行下穿道,总长220m,上述车行地通道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为四类隧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本次仅考虑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的配置可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7.3.1节的公式Q=KS/U计算,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2.2.4节规定确定。本次设计在车行地通道(单洞)单侧设置ABC类灭火器。灭火器设置点的距离为50m,每个设置点放置4具灭火器。灭火器箱采用嵌墙型开门式,型号为XMQK2-4,隧道侧壁上暗装的灭火器箱尺寸为860×680×200mm,距检修道地面1.0m,由结构专业预留孔洞尺寸880×750×220mm,详细作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灭火器类型为MF/ABC4(2A),箱内设MFA4型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四具,位置详见《黄胡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寨子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8污水系统设计8.1平面设计位于道路拓宽后车行道范围内的现状污水检查井井盖均需更换为重型井盖,车行道范围内检查井井身及井圈均需加固,更换防坠网。检查井井口需根据道路高程对其进行提升或降低改造。车行道范围内的污水管道均需在道路结构层敷设钢筋网对其进行加固保护。部分现状排水检查井位于新建路缘石处,考虑两江大道路缘石处景观,本次涉及到检查井位于路缘石下的排水管道需改建。(1)黄胡路节点:eq\o\ac(○,1)W2763~W2760;由于现状污水管PS2763~PS2759位于道路改造后车行道下,人行道下有足够空间将此段管道改迁至此,本次设计将此段现状管线废除后改建至人行道下,管道规模为dn500,管长156m,具体改造线位详见《黄胡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eq\o\ac(○,2)黄胡路Wb-71~Wb-72、Wb-73~Wb-75、Wa-70~Wa72-1、Wa-73~Wa-74段污水管道设计与《黄胡路工程》项目设计保持一致。(2)寨子路节点:W2090~W2096、W2122~W2131、W1711~W1716、W1585~W1586此处四段污水管道受横一路车行地通道放坡开挖影响、6号路地通道放坡开挖影响及部分管线位于道路车行道下影响,现状雨水管道需废除后还建至人行道下,具体改造线位详见《寨子路节点排水平面分图》;8.2纵断面设计新建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5m/s,污水管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2.0m,改造污水管道坡度按照现状污水管道坡度控制。9黄胡路节点(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段)电力土建及海绵城市设计本项目黄胡路节点包含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段道路设计,该段道路于2018年9月份黄胡路施工图中已设计,经与业主沟通,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段纳入本项目实施,黄胡路项目对此段进行相应变更取消该范围内道路施工,由于该段管网工程已设计排水工程、电力土建及海绵城市内容,本项目为与黄胡路保持一致,对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段电力土建及海绵城市设计参照黄胡路项目设计实施。9.1电力土建部分设计9.1.1工程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的电力管线土建部分施工图设计,其中K2+699~K2+712段电力过街预埋管根据《综合管网规划》将现状的DN1200过街管作为电力过街管,该段现状管道受轨道施工期间基坑开挖影响需废除,还建由轨道对其进行还建,确保电力过街排管能够顺接。9.1.2设计规范、标准(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2)《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6)《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9.1.3新建管线(1)电力管线布置在黄胡路南侧人行道下,距路缘石7.6m。(2)电力管线规模为24孔,以排管形式敷设。(3)在道路交叉口电力管线采用排管形式铺设,排管管材采用红泥管,并配备套管。在电缆井内设置Ф75PVC排水管,就近排入市政雨水检查井内。(4)电力管线实施范围根据黄胡路施工图按照N-84~N-87、N-88~N-91划分。(5)本次设计为不大于10KV电力管线设计。采用电力排管形式,规模为24孔,管材采用高压电力电缆管(PVC-C套管),并使用配套管枕。排管两侧设工作井,电缆排管在人行道下覆土不小于0.7m,车行道下覆土不小于1.0m。电缆管在施工时沟底平整,电缆管的中心间距大于0.25m,多层电缆管间隔1.5m安装电缆管架一组,电缆管层间中心间距0.25m,用C15混凝土包封。电力排管应设置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3%。9.1.4工作井(1)电力排管每间隔50m设置工作井,做为拉线用。(2)每座封闭式电力工作井的顶板应设置直径不小于700mm人孔1个。(3)每座电力工作井的底板应设500×500×500集水坑,向集水坑的泄水坡度不小于0.5%,集水坑内设置一根Φ75UPVC排水管与就近的雨水井相连;如果就近的雨水井底高于电缆井底,在电缆管下用Φ75UPVC排水管与低处电缆井连通便于排出电缆井内积水,排水管道坡度按1.5%安装。(4)每座电力工作井的两侧除需预埋供安装立柱支架等铁件外,在顶板和底板以及于排管接口部位,还需预埋供吊装电缆用的吊环以及供电缆敷设施工所需的拉环。(5)沿电力管道外侧通长埋设一根-50x5热镀锌扁钢作为接地干线。每座电力工作井外侧设一组(3根)长2.5m的L50×5热镀锌角钢作接地体,在工作井四周均匀接地。电力工作井外侧的垂直接地体距离不宜小于5m,埋深不应小于0.6m。具体要求详见(GB50169-2006)。(6)安装在电力工作井内的金属构件采用-50×5热镀锌扁钢与接地体连接,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所有金属构件作好防腐防锈处理。(7)电力工作井两侧的排管孔口应封堵,电力工作井做法详见图集07SD101-8。(8)电力工作井的井盖、井圈采用球墨铸铁成品,应在保护板上层印制醒目的“国家电力”的球形标志,直径为20cm,位置在盖板表面中央,颜色采用艳绿色且具备防腐功能。9.1.5电力管线施工(1)本工程电力排管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2)管线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5控制,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3)管线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4)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5)管线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6)回填材料采用沟槽开挖的土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7)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8)电力排管覆土层中应设置警示带(成品),警示带宜为黄底红字,并需预留有服务电话等信息,如宽度大于2m应增加警示带数量。9.1.6质量要求(1)电缆排管必须经电力试验单位测试(包括压路试验和通流试验等)合格后方可使用。(2)图中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执行。(3)为保证电力管沟能够满足供电部门的使用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请供电部门共同参与中间验收等重要环节。9.2海绵城市设计黄胡路K2+600~K2+669、K2+712~K2+770段海绵城市为与黄胡路保持一致,参照黄胡路海绵城市设计执行,由于K2+712~K2+770段道路纵坡>5%,黄胡路项目于该段不做海绵城市设施,本次海绵城市设计仅为黄胡路K2+600~K2+669段,由于该段海绵设施与黄胡路为一个系统,已在黄胡路项目中进行海绵设施计算,本项目不再对该段海绵设施进行计算校核。根据道路设计坡度,本次设计在K2+600~K2+640段道路两侧设置生物滞留沟,沟净宽为3.5m。生物滞留沟做法详见《生物滞留带大样图》;路缘石豁口按照每间隔5m设置一处,豁口做法详见《豁口路缘石结构大样图》;本项目设计三座雨水溢流口,溢流口做法详见《方型雨水溢流口大样图》;位于生物滞留沟内的雨水检查井井盖更换为圆形溢流井盖,做法详见《圆形雨水溢流井盖大样图》。10综合管网预埋过街管根据龙兴公司市政部要求,本项目实施路段中需增设综合管网过街预埋管,本次设计综合管网过街预埋管规模d800,为国标Ⅲ级钢筋混凝土管,过街管平面图详见各节点综合管网平面分图,过街预埋管具体位置最终可根据市政部意见进行调整。11管材、基础及接口11.1管材及断面形式工程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采用圆形断面。设计图中排水管道以dn表示其公称外径(PVC-U双层轴向中空管),DN表示其公称内径(钢管),d表示其公称内径(钢筋混凝土管,新型钢带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管道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本片区参照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印发《关于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内工程项目设计的若干标准》的通知选择管材,具体执行标准如下:表11-1管材一览表管径管材选用条件执行规范接口基础dn315~dn1200PVC-U双层轴向中空管SN≥8000N/m2覆土<6m《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第3部分: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GB/T18477.3-2009)采用柔性承插密封圈连接砂石基础表11-2PVC-U双层轴向中空管尺寸表单位:(mm)公称外径(mm)最小平均内径(mm)315270400340500432630540800680100086412001037表11-3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主要物料力学性质表项目指标密度/(Kg/m³)≤1550纵向回缩率/%≤5环刚度/(kN/m²)SN4≥4SN6.3≥6.3SN8≥8SN12.5≥12.5SN16≥16环柔度式样圆滑,无反向弯曲,无破裂,两壁无脱开烘箱实验无分层,无开裂蠕变化率≤2.5冲击性能(TIR)/%≤10二氯甲烷浸渍试验表面无变化表11-4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尺寸表单位:(mm)公称内径(mm)最小平均内径(mm)120011851400138515001485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排水管质量应执行行标:《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CJ/T225-2011)的相关规定。针对本工程中因排水管道在车行道下埋深较浅(管顶覆土<1.0m),排水管材采用衬塑复合钢管,接口采用不锈钢垫片焊接,基础采用砂石基础。同时对于管顶覆土小于1.2m的道路路面采用双层钢筋网片加固。顶管管材采用顶管专用钢筋混凝土管。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11.2接口(1)塑料排水管道接口均采用柔性接口;(2)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柔性承插密封圈连接,国标II、III级钢筋混凝土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连接,具体做法参照06MS201-1页29。(3)衬塑复合钢管采用不锈钢垫片焊接接口。(4)球磨铸铁管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11.3基础(1)塑料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混凝土带状基。(2)雨水口连接管均采用dn315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雨水口连接管沟槽待水稳层铺设后进行反开挖,反开挖沟槽管道工作宽度0.15m,按1:0.1~0.3进行放坡开挖,用5.5%水泥稳定碎石回填至水稳层顶面标高。11.4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本工程中,排水检查井无特殊说明外,应优先采用装配式检查井,若不能采用装配式检查井则采用混凝土现浇检查井,禁止使用混凝土砌块及砖砌检查井。具体情况如下:eq\o\ac(○,1)装配式检查井:管径D≤800mm且井深小于等于5.5m的检查井均采用预制装配式检查井,具体情况如下:a直径1000mm圆形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管径D=400~500mm),参照DJBT50-121,页15;b直径1200mm圆形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管径D=600mm),参照DJBT50-121,页20;c直径1500mm圆形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管径D=700~800mm),参照DJBT50-121,页25;eq\o\ac(○,2)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管径D>800mm且井深小于等于5.5m的检查井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钢筋混凝土现浇检查井大样图。eq\o\ac(○,3)深型检查井本工程中,井深大于5.5m的检查井均采用深型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深型检查井大样图。(3)检查井统一采用防盗防沉降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井盖采用φ700圆形井盖。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爬梯采用球墨铸铁成品。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T6414-2017)的要求。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6414-2017)中CT10的规定。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车行道下检查井需要在井周进行补强处理。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应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低于地面。人行道上井盖外观宜与人行道铺装相一致。在车行道下井盖基座与井体分离。(4)根据最新规范要求,检查井需设置防坠落设施。具体做法详见井筒安全网大样图。11.5沉砂井部分道路截、排水沟雨水需接入道路雨水系统,为防止泥沙阻塞管道,需要设置沉砂井。沉砂井在实施时应调整至该段水沟最低点。雨季时应及时清通沉砂井格栅,防止堵塞。11.6雨水口1)本工程采用C30砼砌块双箅雨水口,雨水箅为铸铁材料成品。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2)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n315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道路坡度特别平缓、道路陡坡变缓坡处、立交及道路变坡凹点处需要加密设置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5cm。当道路纵向坡度大于2.0%时,为保证收水效果,雨水箅与路面的高差为5cm。11.7结构采用材料要求本工程所有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钢材采用普通热轧钢筋(I级钢筋为HPB300;II级钢筋为HRB400);石料采用微风化的砂岩,强度等级不下于Mu30。12非开挖顶管施工工艺本工程黄胡路节点处车行地通道、寨子路节点处车行地通道采用顶管施工工艺通过重力流方式排出地通道内雨水;其中黄胡路节点处顶管段为Y1~Y3,长159m,共设有有2座工作井,起点位于黄胡路地通道基坑内,顶方向由Y2向Y1顶进,终点接明开挖段,具体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寨子路节点处顶管段为Y6~Y11,长453m,共设有3座工作井,1座接收井,起点位于寨子路地通道基坑内,顶进方向由Y7向Y6顶进,终点接明开挖段,具体布置详见平面图及顶管施工示意图。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成品管,管道等级Ⅲ级,管道内径为1000mm,壁厚100mm,共长612m。(1)钢筋混凝土成品管顶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成品管,规格为DRCP=3\*ROMANIII1000x2000JC/T640-2010,容许最大顶力为1600kN;预制混凝土成品管采用钢承口接头,钢承口接头采用不锈钢制成并应采取防腐措施。顶管采用C50钢筋混凝土制成,防水等级为P8。混凝土骨料的碱含量最大限值应符合《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规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及HRB400钢筋,相关力学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规范》GB50010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管道制作误差及相关要求符合《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相关规定。(2)管口橡胶密封圈无压排水管接头采用单橡胶圈,密封圈材料应符合《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HG/T3091规定。(3)木垫圈木垫圈选用富有弹性的松木、杉木和胶合板。压缩模量140MPa,厚度10~30mm。混凝土管木垫圈外径应与橡胶密封圈槽口齐平,内径应比管道内径大20mm。(4)管壁减阻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减阻:扩孔后管周间隙可取10~20mm;管底弧形支承角度135°内部不能超挖;采用触变泥浆进行减阻,触变泥浆应根据现场实际顶进情况进行调配。(5)工作井和接收井工作井为顶管施工所需的施工临时构筑物,工作井定位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分析顶推方向后确定,并应经相关单位认可。本工程顶管段工作井设计暂定位置具体详见平面图。工作井的结构设计属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井在填土及强风化岩层内采用逆做法现浇施工,每次向下掘进深度不超过一米;在强度较高的中风化中,采用喷锚护壁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在施工工作井时,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工作井的平面尺寸取决于管径和管节的长度、顶管掘进机的类型、排土方式、操作工具以及后座墙等因素。本工作井暂按人工土法顶管工艺采用内径5.0m钢筋混凝土圆形井。本工程本着可行、经济考虑,接收井采用圆形井,人工土法顶管工艺采用内径为3m的接收井,施工时采用逆做法施工,施工时应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改造成永久性检查井使用。根据地勘报告,本项目顶管采用人工土法顶管。井身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开挖过程中应对井身应力,变形进行检测,若遇突发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6)顶管段施工要点1)本段顶管工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人工土法顶管。2)由于顶管施工技术含量高,因此须由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且有顶管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否则难保工程安全顺利实施。本段顶管采用信息法施工,施工时加大量测频率,谨防管道偏位。3)施工必须严格遵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同时施工单位应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更好地组织施工。4)施工时应根据地勘资料和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如注浆固结等)对邻近建筑物和现有道路进行保护。5)顶管施工前必须获得顶管沿线所有现有管线和构筑物资料,以尽量避免损坏现有管线。如果顶管遇到重要管线和构筑物,在不可迁移时可经设计同意适当调整顶管平面线型。6)顶管施工前应复测顶管沿线的原状地面高程,根据顶管埋深确定各管线段的施工方案。7)顶管施工必须控制地面隆陷,必要时设置中继间。土层顶管建议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岩层顶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顶进过程中进行水钻法人工掘进方式施工。土层中若采用人孔掘进方式时,需在稳定土层中进行,并且顶进端头需设置工具管,持土顶进,每次掘进长度不大于30cm,必须在工具管内掘土,要求随顶随挖,严禁在管外超挖。若土层不稳定,需对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实施顶管。若顶进前方遇到障碍物,需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清除障碍物,继续顶进。8)工作井位置可经相关单位同意后适当调整。9)中继间设置经验算,每间距不超过50m需设置一道中继间。10)严格顶进和控制注浆,顶管应24小时不间断施工,防止停止施工增加顶力,及时注浆补浆,确保泥浆减阻效果。11)顶管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2)顶进方法的选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顶进方法(3)工作井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6)顶进时预制管的局部承压验算;(7)洞口的封门设计;(8)测量、纠偏的方法;(9)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10)减阻措施;(11)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12)注浆加固措施和顶进洞口封闭泥浆的措施;(13)安全技术措施。12)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应控制工具管前进的方向,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13)管道顶进应连续作业。管道顶进过程中,遇下列情况时,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处理:(1)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2)后背墙变形严重;(3)顶铁发生扭曲现象;(4)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5)顶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6)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7)接缝中漏泥浆。14)当管道停止顶进时,应采取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15)顶管作业完成后,应对管壁周围超挖部分进行注浆回填,注浆料采用水泥砂浆。(7)施工排水与通风若顶管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水,防止水流从工作面涌入管道。由于本段顶管为地下工程,需采取通风设备进行通风。若地下存在有害气体,则必须采取封闭式顶管机,且加大通风量。(8)施工量测与控制1)量测目的:顶管施工要求高,且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管道不发生偏差,合理控制地表沉降,顶管施工比选严格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和工作坑位建立地下和地面测量控制系统。2)测量内容:(1)顶进方向的垂直偏差;(2)顶进方向的水平偏差;(3)掘进机身的转动;(4)顶进长度3)误差要求(1)轴线误差小于20mm;(2)管底高程+40~-50mm;(3)相邻管节错口15%且不大于20mm(9)其它应注意事项(1)顶管施工前应全面搜集地下构筑物及基础资料,避免与管线位置产生冲突,同时应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并报业主、设计、监理几方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施。(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查清现有管线类型、位置,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管线保护。(3)顶进过程中,严格控制过路段沉降,沉降量不大于20mm,当沉降大于控制量的70%时,应启动紧急预案。(4)本工程应进行专项施工论证后方可实施。(5)每段应进行试顶,试顶成功后,方可全段顶进。13沟槽开挖及回填13.1管渠沟槽开挖(1)管沟槽开挖放坡坡比根据所开挖的地质岩层情况和地勘报告确定,同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条的要求。排水管沟沟槽开挖要求及开挖时工作面宽度详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2)开挖时如发现不良地质,则需根据有关施工规范对沟槽作支撑处理,防止垮塌事故,同时应确保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3)由于本项目主要为改造项目,沟槽开挖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需结合图纸及实测资料注意周边现状管线,禁止对现状管线进行破坏,如开挖期间不可避免的破坏现状管线,则应在实施前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进行核实后方可施工,沟槽开挖应控制超挖。对于填方地段,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13.2地基处理(1)排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路基范围内,地基处理按道路路基处理执行。(2)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13.3沟槽回填(1)沟槽回填时,需对称回填并分层压实。管两侧及管顶以上1m范围内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0.3m。回填必须在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进行。(2)槽底至管顶以上1m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应采用细粒土回填。(3)排水管道沟槽回填时,柔性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详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大样图;混凝土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6条相关规定执行。排水管道沟槽回填的填料、回填方法及其他要求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5条相关规定执行。(4)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a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b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c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d井室及井筒周围0.5m范围内应采用砂卵石或碎石回填。(5)未尽事项按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执行。14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须复核上、下游市政排水管道(沟)接入处标高,避免水接不进来和排不出去的事故发生。如测量结果与本次设计标高相冲突,及时与设计方联系,以作出调整,只有待设计方调整完后方能施工。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复测现状地形,地基已形成部分应复测压实度及现状管线,复测后与设计不符处应及时与设计方联系,以作出调整,只有待设计方调整完后方能施工。(2)工程正式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一次图纸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请认真仔细读图,若本设计图中有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之处或错漏之处,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调整后方能施工。(3)如果工程现场与设计基础资料有较大出入或者有障碍物影响施工,需要变更设计的,由施工方提出,监理同意,业主发送设计变更函件给设计单位,设计方调整变更完后,施工方根据正式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施工。(4)检查井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确认。(5)过街预留管管端用砖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于支路的管道接入。过街预埋共用管沟处也应作好隐蔽记录,便于远期的穿管和接线。(6)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地勘报告求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同时开挖中必须严格注意开挖边线与周边现状建构筑物的关系,沟槽开挖不得影响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7)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必须浇筑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在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的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及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由水专业的施工人员配合工作,并签署后方可浇筑,以免错漏和移位,严禁事后打孔凿洞。(8)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施工单位上报监理,会同业主、质检、设计协商处理,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否则设计单位一概不认,对施工问题的处理,应以书面签署盖章为准。(9)塑胶管道须进行管道密闭性、管道变形及沟槽回填土密实度检验,管道初始变形需要满足技术规程的要求。(10)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11)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双橡胶圈承插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12)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13)排水管道必须做闭水试验,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14)工程施工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5)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16)沟槽开挖时,需对已形成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应保护措施。15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强化排水管网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对排水管网工程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或竣工验收,并按照《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排水管网覆土隐蔽前进行测绘,形成准确、完整的管线工程测绘数据和测绘图。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及验收。16管理维护建议(1)本工程建成后严禁雨污水管道混接。(2)排水管道应设置相应机构管理,定期检查、疏浚、维护,排水边沟及沉砂井需市政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疏浚、维护。17存在问题与建议(1)建议各产权部门管线临时迁改、还建与道路同步实施,避免后期道路形成后对道路造成二次破坏。(2)本项目除排水管线外其余管线均由各产权部门实施,排水管线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需复核排水管廊是否被其余综合管线占用,如占用则需通知业主及设计进行调整。本次设计管道所在位置为现状道路,管道开挖时需与各管线部门进行对接,需进行管网保护的及时进行保护,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现状综合管网正常使用。(3)轨道施工范围内的管线由轨道对其进行设计及改迁,业主需将本次设计排水施工图提供给轨道设计进行复核,避免排水管线衔接处位置及高程出现错位。轨道施工期间临时排水管线需结合市政施工时序统一考虑,且施工期间临时排水管线待施工结束后需拆除。(4)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提前复核与轨道范围衔接处排水管线高程,如发现位置及设计标高冲突,及时与设计方联系,以作出调整,只有待设计方调整完后方能施工。(5)黄胡路节点车行地通道顶管Y3~Y5段为明挖段,位于黄胡路一期项目中,由于黄胡路一期项目正在施工,未避免后期本项目施工对黄胡路一期已建成道路造成二次破坏,经过于业主沟通,黄胡路节点Y3~Y5段纳入黄胡路项目中实施。(6)寨子路节点车行地通道顶管Y10~Y11段根据地勘资料显示顶管处为岩层,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Y10~Y11处下方为庙复路车行地通道,目前该处车行地通道已建成,地通道上方地质条件可能已经发生变化,经与业主沟通确定,庙复路车行地通道回填时预埋该段管道,该段管道纳入庙复路项目中实施。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18.1范围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本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