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有理数的乘方课后反思(4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测、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理数的乘方课后反思篇一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折报纸,一方面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会不会沿着同方向对折纸,假如学生随便对折,那么对折后报纸的层数就不太好数;另一方面折纸活动和拉面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复?在和其他老师交流过,我最终舍弃了折纸,直接用拉面情景引入,具体做法如下:
师: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今天老师要现场制作拉面。首先将面揉搓成1根长条,这里用绳子代替,我们只考虑面条的根数。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为了同学们看的更明了,我把它剪开,现在面条是几根?我继续拉扣一次,面条是几根?
生齐答:2根;4根。
(我给学生提供的绳子最多只能拉扣6次)
提问:(1)假如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这个数字的?
(2)观测等式右边的算式,算式里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你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它们?
教材中的议一议是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一般只能举出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正方体的体积表示为,那么表示什么呢?学生在现实中就很难找到它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上课时回避了这个问题,直接由拉面的情景引入了乘方的定义。
课后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出发,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探讨—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小结时,对简单出现的错误概括地十分全面,甚至把课堂上没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举例,如:不能写成2×6。可见,本节课学生对新知的把握状况教好,教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乘方课后反思篇二
今天,听了胡老师的一节录像课———《有理数的乘方》。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胡老师在情境创设上下了一番功夫,通过让学生回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和折纸30次能否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在课的终止时回归、解决这个问题,做到前后呼应。
(2)对学生的适时表扬、勉励能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易错点能确切把握并能及时改正、稳定。如和、和的区别等。
(4)课后问题设计较好。
同时,还有以下几点个人观点,一起议一议:
(1)对于有理数的乘方,一定把握这是一种新运算,是继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之后的第五种运算,所以务必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与这几种运算的比较,可以用下面的表格进行比较。
(2)加强对问题的设计。如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可仿课本上的改一改。因七年级学生,对字母表示数接受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可以先举几个数的例子,再到字母,从特别到一般,便于学生接受。另,对于幂性质的得出的题目还嫌少。
(3)时间的分派再合理一些。在运算上多分一些时间。
有理数的乘方课后反思篇三
本科时为“有理数的乘方〞的第一课时,在小学平方、立方和有理数加、减乘除的基础上,本科时引入有理数的乘方,学生通过摸索,有理数的概念和意义,把握有理数方法运算,这节课承上启下,它既是有理数乘方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发和开放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乘方运算和幂相管概念的`教学,难点是对立体的读法和运算理解,首先,我选取的情景应——饮食中“拉面〞问题(或折纸),他尽量联系学生生活且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其中的数量对比简单探究,不至于“头重脚轻〞同时还对本章的教学活动“有用〞。其次,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累了新课标要求的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第三,根据本地区学生特点,为达到目的,提高运作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故采用同位互动,小组探讨的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终,学生在底数是负数和分数时幂的表示中出错往往是由于概念不清。因此,结合乘方的意义对学生易混淆的几种形式进行辩析,以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目的,计算同样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本节的目的明确,例一要求全体学生会,例二在优生学会的基础上,以“小老师〞带动下90%学生学会。“我能行〞为突破难点设置的,“探究乐园〞为提优做准备的。
本节不足之处:
1、应给学生统一纸张。
2、课堂引入应给学生充沛的思考时间。
3、语速有点快。
4、时间有点紧。
有理数的乘方课后反思篇四
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顺序。有理数乘方书写格式,有理数乘方常见错误等五个方面来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即一般地n个一致的因数相乘即。在教学上应当抓住以下几点:
乘方是一种运算。相当于“+、—、×、÷〞。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要求学生把握其书写方法,及格式。强调幂的意义,幂的意义与“和、差、积、商〞一样。如的结果是8。所以说的幂是8。与2×4一样,2×4=8。所以不能说8是幂,说成的幂是8。同时强调具有两种意义,它既表示n个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运算结果。
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它的运算,所以特别注意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的教学。法则是: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教有理数综合运算时应当强调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终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时注意教学生的书写格式。分清区别。注意–5的平方与1/2的平方的书写方法。
注意讲清有理数乘方中的常见错误。如的区别前者是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数,后记者是表示–2的平方,写法不同计算的结果不同。同时分清分数的乘方的书写与分清负数的乘方的书写有理数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鱿鱼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轴向不锈钢耐震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不锈钢全自动电开水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管接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除皱修护眼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黑小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液体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移动式启车电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半导体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Unit 3 Welcome to the School Period 1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预防流感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2023年4月自考00808商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幼儿园中班语言《猜灯谜》
- 中医外科疮疡病
- (高清版)DZT 0004-2015 重力调查技术规范(150 000)
- 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筛查策略
- 燃气过户协议书
- 射频同轴电缆简介
- 《劳动专题教育》课件-劳动的产生
- 中央经济会议2024原文及解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