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材分类_第1页
诗歌题材分类_第2页
诗歌题材分类_第3页
诗歌题材分类_第4页
诗歌题材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题材分类高考诗歌题怎么做,先学会诗歌的题材分类,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1.山水田园诗、2.思乡送别诗、3.咏物诗、4.咏史怀古诗、5.羁旅行役诗、6.边塞诗、7.闺怨诗,每一类别的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主旨往往相似,通过分类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首由、隐逸生活的向往适自得的心情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内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①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②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③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④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二、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钱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三、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①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边疆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②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③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④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成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情感。⑤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⑦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⑧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四、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成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烽烟、家书、书机、梦、乡关等1.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嫉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官词》,张祜《宫词》。)2.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3.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4.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5.闺怨诗:①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②表达女子对于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以及柔情别绪,忧愁伤感;③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五、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理性的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主旨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3.艺术手法:抒情手法一般是借古讽今,对比,虚实结合(历史的繁华为虚,眼前的凋敞,颓败,衰败为实)六、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抒情手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也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2、形式标志: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3、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言5、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七、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文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而苏轼则以形象来喻理。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①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