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反思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反思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反思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反思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反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人琴俱亡》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第一局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王子猷(y嶾plainu)便索舆来奔丧(y抃plain)

B.便径入坐灵床上(j孿plainng)弦既不调(xu俓plainn)

C.掷地(zh孿plain)俱病笃(d揬plain)

D.因恸绝良久(t怽plainng)月余亦卒(z抃plain)

2.本文选自,是南朝文学家。(2分)

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笃:)

②语时了不悲(了:)

③便索舆来奔丧(舆:)

④子敬素好琴(素:)

⑤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径:)

⑥弦既不调(调:)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3分)

5.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白什么?(3分)

6.下面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擅长运用简洁含蓄,精炼传神的笔墨,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B.一些字词的运用精确而恰当,隽永凝练,生动地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感情。

C.文中一个“掷”字就把子猷对子敬的哀痛表现到了极点。

D.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把子猷的神情、外貌、动作、语言都描绘得细腻而真实。

7.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人们常以“人琴俱亡”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

B.王子猷了不悲是由于他认为生死乃自然之理。

C.王子猷在子敬去世之后不哭,是由于他哀痛到了极点,而不能发泄出来。

D.在王子猷看来,子敬的琴与子敬是密不行分的,子敬去世了,琴也是无意义了。

8.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方什么?(2分)

9.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答复以下问题。(4分)

①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又想表现什么主题?

②子猷与子敬是兄弟,为什么子敬去世了,子猷“了不悲”呢?

其次局部:

(一)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0.“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主语是,当时他自己的状况是(用原文的两上字答复)。(2分)

11.你怎样理解子猷“都不哭”?(3分)

12.子猷、子敬兄弟情深,而文中却说“语时了不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13.文中写到“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3分)

14.请你说出1-2个反映亲情的成语故事。(2分)

15、译句:(4分)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⑵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2分)

17.从故事仆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1分)

18.释词:(4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

⑵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舍去:)

⑶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无礼:)

⑷友人惭,下车引之(引之:)

1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3分)

2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3分)

21.“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1分)

2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3分)

23、片断写作练习(选其中一小题完成):(40分)

⑴将《人琴俱亡》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可以增加适当的情节和人物。主题不变。

⑵任选一个成语故事,将它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1.B2.《世说新语》、刘义庆3.①沉重②完全③轿子④一向⑤径直⑥协调4.“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等语句。5.“不调”既是写实际状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来说,言之成理即可。6.D7.B8.比方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9.①文章主要写了以下这些内容: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哀思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借此来表现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切的兄弟之爱。②子猷哀思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所以后来在看到弟弟的琴这个触发物后,竟然哀伤而逝。10.王子猷;病笃11.王子猷、子敬兄弟情深,王子猷由于哀思过度,“都不哭”。12.这可以说是子猷哀思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响,其实他的内心是特别苦痛的。13.①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②王子猷睹物思人,哀痛过度,不能调琴。(言之有理即可)14.如: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等15.略16.元方,语言和行为17.守信用、讲礼貌。18.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19.“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20.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21.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22.略23.略

【反思】

一、自主学习并不代表不需要教师的存在。

一堂语文课首先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就不要教师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怎样组织教学,怎样点拨学生,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首先要确定哪些是由学生自学的,哪些是要教师点拨提升的,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二、文言文教学要文言并重。

上课时我们教师应当否认那种死抠翻译而不顾文章内涵的教法,应当多引导学生去体悟文章的情感以及各种人文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到达将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华注入我们的下一代的血液里的目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文言并重。

三、注意比照阅读。

在课堂上,由于本文内容简洁,因此在分析完后设计了一个比照阅读环节。阅读练习册《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