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东莞理工学院学年论文学年论文题目: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学生**:梁顺南学号:1系别:政法学院专业班级:08行政管理2班指导教师**及职称:杨亚南讲师起止时间:2011年6月——2011年9月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市场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如何有效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问题,应当从营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调整高校专业构造,加强就业指导效劳、增强大学生就业主观意识等方面进展。只要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沟通,就能掌握较充分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扩大就业量,也减少企业损失,到达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良性循环,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目录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4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5〔一〕政府原因………..5〔二〕社会原因………..5〔三〕高校原因………..5〔四〕大学生自身原因………………6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7〔一〕深化体制改革……………………7〔二〕按需择人…………8〔三〕适应市场办学…………………….8〔四〕更新就业观念…………………….8〔五〕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8四、结语……………...9参考文献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如今,大学生在社会人群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但就在这一方面使我们感到欣喜之余,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后,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无视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就其原因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进展探讨。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根据调查了解,大学生偏多,而企事业单位需求少,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剧烈。总体情况就是所有职业能力不能到达前20%优秀程度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会成为非常无助、非常弱势的社会底层。**省毕业生就业网**省毕业生就业网从下列图可看出,200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呈逐年递增之势,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供求关系的偏离值正在加大!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对于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或工作经历缺乏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一缩一增意味着将有大批就业者被企业拒之门外!去年近1/3的大学毕业生因缺乏技能而离职,说明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所学非企业所需,毕业之后难以在职场上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很多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往往很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甚至成为企业抢手人才!于是,“再培训〞、“充电回炉〞成为众多求职者获取高薪的又一捷径。因此,要改变现状,首先要选准行业,选对培训机构,再选一个符合自身根底的课程。一所高附加值的培训机构,不仅能让学员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还能短期内提高学员的工作技能及工程实践经历,毕业即成为企业抢手人才。曾湘泉.曾湘泉.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2010,13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400多万人,就这些数字对照一下,大学毕业生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群体理应有比拟大的就业空间和竞争优势。但从种种方面观察得出,还是涌现出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因此,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政府原因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局面的形成,很大因素源于政府的扩招政策。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115万.到2009年,这一数字已达已达610万。如此庞大的人群.必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据调查,我国不少中小型私营企业急需高水平的管理技术人才,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忧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而兴叹,企业也招不到人。同时,基层和西部地区急需大学生担任相应职务,但如果大学生去工作,他们的户口和档案就将一并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碰到制度性障碍。这种种现象都说明,我国目前人事管理制度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二〕社会原因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关系无处不在,有些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却因在找工作时没有社会关系而被一些单位拒之门外。相反,一些在校期问整天“混日子〞的学生却因为关系的护驾找到比优秀学生更好的工作。有些单位就是近亲繁殖,招聘的人部是和本单位相关人员有关系的,这样既挫伤了一些优秀毕业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对单位的开展不利。细察当下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有的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还不如本科生或专科生,但用人单位宁愿要能力差的研究生也不要本科生。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在选择就业时,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历。不少用人单位急于招聘有经历的人才,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这方面的要求。用人单位无视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历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第五,形貌歧视。有些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好比在选美,面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受到歧视,认为这些毕业生有损企业形象,从而使一些有能力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就业。〔三〕高校原因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有什么教师,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开什么专业,滞后于社会的开展;或者是按招生时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些专业的学生,几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则很难把握。这成为源头上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过细过窄,大学生毕业难以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专业对口的职业岗位,由于国家经济处在构造调整转型期,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学校并未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更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无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只是对学生进展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其他素质的培养则重视不够。比方,很多高校很少组织学生进展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其他社会活动,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由此更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产生。最后,学校就业指导不完善,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学校里面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报考公务员,效劳基层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时机要多一些;个别企业参加招聘会“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么是打广告做宣传,要么是碍于主办方面子来凑数,有的甚至借机招聘廉价劳动力.报考公务员受专业、英语等级、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总的来讲,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在专业构造上,所设课程内容陈旧,偏重理论方法,缺乏实践性,许多学生学了也不知道怎么应用,很大一局部原因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培养科研型人才,评价学生主要还是分数,不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课程学了之后,考试完就忘了,学生学到的实用的东西太少,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社会上存在一些专科技校的学生很好找工作,而很多本科生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机构只是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单调,有的只是毕业班才开设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四)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一直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一方面,“精英化〞的就业观念依然存在。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相当小的,大学毕业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就业层次一直比拟高。随着高等教育群众化的到来,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原来的基点上,对自身的定位很高,认为只有在比拟高的就业层次,留在大城市才能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另一方面,“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依然大有市场。一局部学生认为只有在公、检、法和一些党、政部门工作,才能被人瞧得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去一些普通、平凡的岗位。其次是“博弈〞心理的存在。毕业生求职时,会综合各种因素形成一个就业期望值。我们不妨假定一个毕业生的期望值为l00,当A单位招聘提供的待遇为90,由于博弈心理的存在,他认为以后还会出现待遇高于90的单位出现,所以虽然A单位愿意要这个学生.该学生也不会与这个单位签约。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没有单位所提供的待遇超过100,且这个毕业生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的话,他就会处于失业的状态中。就业问题—现实的困惑与理性的思考.docin./p-50342162.html就业问题—现实的困惑与理性的思考.docin./p-50342162.html总言而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合理。首先,局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上。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开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城市之间收入差异大,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不愿意到落后地区、中小城市就业,过度集中到工资水平高的城市,如、**等兴旺城市,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其次,局部大学生还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自居,仍坚信着考上大学就意味有铁饭碗和辉煌的人生,选择职业时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高校、科研单位和国营大、中型企业,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平安稳定,而一些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没人愿意去。准备缺乏,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来提高就业率,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全凭运气碰,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也有许多学生依赖心理比拟强,自己不去把握就业时机,而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碰运气;还有一局部大学生属于“守株待兔〞型,没有自信,不敢去尝试,而是等着用人单位来找他,从而失去很多就业时机。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一〕深化体制改革政府要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开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规*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显明.大学理念与依法治.中国大学教学,2009,70*显明.大学理念与依法治.中国大学教学,2009,70〔二〕按需择人用人单位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其次,要加强人才储藏,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缺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藏,调整人才构造,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开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三〕适应市场办学学校方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开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根底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开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展职业开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四〕更新就业观念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要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剧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并要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群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五〕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在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些兼职,积累社会经历,丰富自己的阅历。稳固自己的学业知识。在校期间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充分利用就读大学的教育资源,方案好自己的学业,以争取在择业时处于有竞争力的位置。加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求职信心。四、结语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将这一问题与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防止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