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应以突发性事故导致的危险物质环境急性损害防控为目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险监控及应急建议要求,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9.1现有项目环境风险回顾性评价9.1.1现有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情况现有项目由于建设较早,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故未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建设单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13]41号)等风险环保要求,制定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配备了兼职管理人员,通过技能培训,承担该公司运行中的环保安全工作。在落实现有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从事运行至今未发生过重大风险事故。9.1.2现有项目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物质及风险因素识别根据现有项目的特点,现有项目主要风险源主要为铝液、重油储罐及燃烧设施、制氮系统等,主要环境风险物质为铝液、重油和氮气等,主要环境风险因素为火灾、泄漏、爆炸等。现有项目各类风险物质中,重油最大存储于专门的油罐贮存区,最大存储量为30t,存储量较小,铝液和氮气均为现制现销物质,不在厂区内存储。综上,本项目不构成重大风险源。9.1.3现有项目风险防范措施(1)选址、总平面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现有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符合事故防范要求,具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2)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现有项目使用的电机、按钮、仪表、照明等电器设备和线路的设计安装、运行和安全管理符合国家《爆炸危险场所电器安全规程》等相关要求,按照各场所火灾危险等级要求选择防爆型。电器设备在设计、安装、使用中要保证电流、电压、温升不超过允许值,以防过热;电气设备、仪表、照明等的设计、安装任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承担。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应设置比较完善的短路、过载保护装置,便于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3)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方针,进行经常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并结合事故预案进行演练。根据火灾危险性配备了相适应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厂区消防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5L/s,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50L/s。室外管网采用DN200的环状管网,上设室外消火栓。企业内部设置的固定式消防设施由专人管理,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试运转。消防器材要设置在比较明显、取用方便又较安全的地方,并经常检查,做到“三定”(定点、定型号和用量、定专人维护管理)。加强对便携式灭火器的检查,一旦发现失效及时更换。9.1.4现有项目风险评价小结现有项目存在的风险源主要有铝液、重油储罐及燃烧设施、制氮系统等,主要环境风险物质为铝液、重油和氮气等,各风险源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在落实现有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企业从事运行至今未发生过重大风险事故。9.2环境风险因素识别9.2.1风险调查(1)风险源调查风险源调查结果见表9.2-1。表9.2-1风险源调查结果一览表序号风险源危险物质生产工艺名称数量(t)分布1制氮系统氮气/4#厂房制氮2熔化炉铝液254#厂房熔铝3仓库、生产线钒及其化合物0.24仓库、生产车间生产、贮存4仓库、生产线镍及其化合物15仓库、生产车间生产、贮存5仓库、生产线油类物质0.02仓库、生产车间生产、贮存3燃气管道天然气<1管道熔铝(2)环境敏感目标调查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表9.2-2和附图1。表9.2-2主要环境敏感区一览表类别环境敏感特征空气环境厂址周边5km范围内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相对方位距离/m属性人口数(人)1许家NWN2283居住区692望村NWN1338居住区1103许镇镇区NEN1479居住区100004谢村NE2735居住区655许老村NE2320居住区356朱塘埂NE2504居住区357汰塘王NEE2423居住区608何家涝NEE2020居住区309三甲李NEE769居住区10010东河陶E625居住区4811旗杆汪E527居住区10512六甲坦E2181居住区4013九甲朱E1614居住区15014安埠店SEE2344居住区13015万家坦SEE2190居住区6616小河墈SE2814居住区5417东二村SES2614居住区140018七房里SES1525居住区1519百全村SES2881居住区4520三铺村S2571居住区5021黄土潭S290居住区6022十甲陈SWS1893居住区5023龚家坦SW2009居住区3624八坊廊SWW2559居住区3025郭村SWW1480居住区18026钱村W727居住区7027王郭村W1777居住区14028下车W70居住区4229车头王NWW2182居住区5430朱强SW2177居住区3531胡坦SW1628居住区1532董村坦NW616居住区14033上郭村NWN2373居住区14034邵家NWN2612居住区2535潘塘冲NWN2279居住区3336刘村NWN1592居住区5037渭塘村N4130居住区33938毛村N3256居住区6039石塘墈N3391居住区7240牌楼周NEN4676居住区3941西崔冯NEN4292居住区16542大浦新村NEN3127居住区11543南城NEN4211居住区10044新屋基NE3867居住区9045龙潭村NE3637居住区20646东塘乡NEE3636居住区60647坝刘NEE4261居住区9048坦村刘NEE3004居住区6549江王时NEE3766居住区10850墩上王E3729居住区7551郭村E3551居住区4052小村陈E3030居住区5453大村陈E3001居住区14754西边周SEE3813居住区9555金家村SEE3440居住区13556西茅村SEE4285居住区27957下桥村SE3882居住区1558上阮湾SE4097居住区9359下阮湾SE3653居住区7060杭村SE3131居住区9661牌坊村SE3306居住区7862俞家湾SE4491居住区2663朱界埂SES4035居住区4564小村喻SES3257居住区6365刘家埂SES4546居住区9266团塔村SES3514居住区6067三甲村S3385居住区1068方家SWS3177居住区11169于村SWS4523居住区14170孟太村SWS3919居住区63071雨田润升天酒店SWS4236酒店31072野鸡洞SWS4002居住区2073方家小村SWS3290居住区12074坦山赵SWS4387居住区9375马仁村SWS4626居住区11476晒场叶SW3595居住区5577外坝文SW3304居住区2278王村SW4562居住区5679许村SWW4263居住区1880四甲冯SWW3004居住区10581周墓村SWW3612居住区13582丁村SWW2683居住区9383枫树墩SWW4206居住区6984斗门口刘SWW3200居住区7085汪家坝W4255居住区6686朱家村W4092居住区5187俞家垾W4270居住区5488范村W4058居住区6689西庄郭NWW3526居住区53090周阳垾NWW4449居住区19291孙家墩NWW3209居住区3692任湾NWW3963居住区3693方家NWW3488居住区9394黄墓镇NWW4769居住区250095刘家湾NWW4022居住区9896东风村NWW3674居住区14097清城村NWW3079居住区10298周埠NW4148居住区7399四甲章NW3472居住区60100黄墓村NWN4952居住区8101牛皮塘NWN3597居住区33102陈咀NWN4555居住区43103王村NWN3071居住区12104松埂NWN4022居住区93105巷口NWN4254居住区200106黄咀NWN3895居住区95107下郭村NWN3182居住区54厂址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102厂址周边5k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24032大气环境敏感程度E值E3地表水环境受纳水体序号受纳水体名称排放点水域环境功能24h内流经范围/km1漳河Ⅱ类25.922古里塘Ⅲ类5.6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E2地下水环境序号环境敏感区名称环境敏感特水质目标包气带防污性能与下游厂界距离/m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E39.2.2风险潜势初判(1)P的分级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定量分析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和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M),对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等级进行判断。①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HJ169-2018附录C,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HJ169-2018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式中:q1,q2,…,q--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判定依据详见表9.2-3。表9.2-3Q值判定一览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CAS号最大存在总量qn/t临界量Qn/tQ值1氮气7727-37-9///2钒及其化合物/63镍及其化合物/150.25604油类物质/0.0225008×10-65天然气(甲烷)74-82-8<1100.1Q值∑61由上表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61,属于10≤Q<100范围。②行业及生产工艺(M)根据HJ169-2018附录C,分析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按表9.2-4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进行分别评价求和。将M划分为(1)M>20;(2)10<M≤20;(3)5<M≤10;(4)M=5,分别以M1、M2、M3和M4表示。表9.2-4行业及生产工艺(M)行业评估依据分值石化、化工、医药、轻工、化纤、有色冶炼等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10/套无机酸制酸工艺、焦化工艺5/套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危险物质的工艺过程a、危险物质贮存罐区5/套(罐区)管道、港口/码头等涉及危险物质管道运输项目、港口/码头等10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气库(不含加气站的气库),油库(不含加气站的油库)、油气管线b(不含城镇燃气管线)10其他涉及危险物质使用、贮存的项目5a、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b、长输管道运输项目应按站场、管线分段进行评价。本项目属涉及危险物质使用、贮存的其他行业,行业及生产工艺(M)为5,以M4表示。③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根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行业及生产工艺(M),按照表9.2-5确定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P),分别以P1、P2、P3、P4表示。表9.2-5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P)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行业及生产工艺(M)M1M2M3M4Q≥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10≤Q<100;行业及生产工艺(M)为M4,故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为P4(轻度危害)。(2)E的分级确定分析危险物质在事故情形下的环境影响途径,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对建设项目各要素环境敏感程度(E)等级进行判断。①大气环境依据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划分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表9.2-6。表9.2-6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大气环境敏感性E1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E2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0人E3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环境低度敏感区(E3)。②地表水环境依据事故情况下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受纳地表水体功能敏感性,与下游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表9.2-7。其中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和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分别见表9.2-8和表9.2-9。表9.2-7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S1E1E1E2S2E1E2E3S3E1E2E3表9.2-8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F1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Ⅱ类及以上,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一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国界的较敏感F2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二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省界的低敏感F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表9.2-9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分级环境敏感目标S1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S2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S3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为较敏感度F2,环境敏感目标分级为S3,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③地下水环境依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与包气带防污性能,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表9.2-10。其中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和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别见表9.2-11和表9.2-12。当同一建设项目涉及两个G分区或D分级及以上时,取相对高值。表9.2-10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包气带防污性能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1G2G3D1E1E1E2D2E1E2E3D3E2E3E3表9.2-11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G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G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低敏感G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表9-2-12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D3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2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1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D3”条件Mb:岩土层单层厚度。K:渗透系数。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为低敏感G3,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D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环境低度敏感区(E3)。(3)环境风险潜势判断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照表9.2-13确定环境风险潜势。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取各要素等级的相对高值。表9.2-13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一览表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极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轻度危害(P4)环境高度敏感区(E1)Ⅳ+ⅣⅢⅢ环境中度敏感区(E2)ⅣⅢⅢⅡ环境低度敏感区(E3)ⅢⅢⅡⅠ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为P4,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环境低度敏感区(E3)、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环境低度敏感区(E3),对照上表,则大气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地表水环境风险潜势为Ⅱ级、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故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Ⅱ级。9.2.3风险识别(1)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污染物、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等。按HJ169-2018附录B,结合上文对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进行识别,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危险特性及分布情况见表9.2-14。表9.2-14危险物质危险特性一览表危险物质危险特性分布情况氮气不燃、窒息4#厂房铝液不燃、烫伤4#厂房钒及其化合物不燃、一般毒性仓库、生产车间镍及其化合物不燃、一般毒性仓库、生产车间油类物质易燃、易爆仓库、生产车间天然气易燃、易爆管道(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等。根据本项目平面布置功能规划、工艺流程、物质危险性识别,将厂区划分成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贮运工程、环保工程等系统。按照危险单元风险源的危险特性、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生产装置是否高温高压、周围环境是否存在诱发因素等方面确定权重系数,权重越大,表明该单元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越大,潜在危险性也越大。识别结果见表9.2-15。表9.2-15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结果一览表第一子系统第二子系统危险单元权重系数危险源权重系数生产装置0.4生产线1贮运工程0.3原料仓1公用工程0.1燃气管道0.6制氮区0.4环保工程0.2废气处理装置0.3污水处理装置0.4危废暂存间0.3根据上表可知,确定生产线为重点风险源。(3)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分析根据物质及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结果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特性,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类型包括:危险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引起的半生/次生污染物排放。本项目环境风险类型、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可能途径和影响方式见表9.2-16。表9.2-16环境风险识别一览表序号危险单元风险源主要风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1生产装置生产线铝液、钒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等泄漏、火灾/爆炸泄漏物和燃烧废气污染大气环境;通过雨排水系统等进入外环境大气、地表水、土壤环境2贮运工程原料仓机油泄漏、火灾/爆炸泄漏物等通过雨排水系统等进入外环境;燃烧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3公用工程燃气管道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泄漏物挥发污染大气环境;燃烧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4环保工程废气处理装置烟(粉)尘泄漏泄漏物污染大气环境大气环境5污水处理装置废水泄漏泄漏物等通过雨排水系统等进入外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环境6危废暂存间废机油、废油和污泥泄漏泄漏物等通过雨排水系统等进入外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环境PAGE173PAGE1739.2.4风险事故情形分析(1)风险事故情形设定①风险事故类型本次评价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选取对环境影响大且具有代表性的事故类型,具体设定内容如下:a、生产车间熔化炉损坏导致高温且含有重金属的铝液泄漏,污染地表水和土壤;含重金属的烟(粉)尘污染大气环境;同时高温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伴生/次生CO、SO2等进入大气环境。b、燃气管道、原料仓的机油发生泄漏,挥发气体进入大气环境;泄漏过程遇明火引起火灾/爆炸,伴生/次生CO、SO2进入大气环境。c、本项目废气处理系统故障,大量未经处理/不达标的废气排放至大气环境。d、运转异常,大量未经处理达标的废水外排进入南陵县许镇中心镇区污水处理厂,对其造成冲击,进而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构筑物或设备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废水中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地下水环境。e、危废暂存间贮存构筑物坏损,废机油、废油等危险废物泄漏,污染周边地表水、地下水。②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风险类型主要为:危险物质泄漏后扩散影响大气环境及及随厂区雨水系统进入水体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危险物质泄漏后遇明火发生火灾/爆炸,进而产生伴生/次生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虽有多个风险源,但从风险物质危险特性及储存量等综合考虑,结合HJ169-2018附录E,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确定为天然气发生火灾造成的次生污染事故,75mm≤内径≤150mm的管道泄漏孔径为10%孔径的频率为2.00×10-6/(m·a)。(2)源项分析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F中的火灾事故伴生/次生污染物产生量估算公式,计算天然气燃烧产生的CO量。计算公式如下:GCO=2330qC式中:GCO—CO的产生量,g/kg;C—物质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含量,%;q—化学不完全燃烧值,%,取5~20%。项目供气来源园区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压力0.4MPa,根据气体泄漏公式可估算天然气泄漏速率为0.053kg/s,天然气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75%,化学不完全燃烧值取10%。由此计算,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次污染中CO排放速率为0.01kg/s。9.3风险预测与评价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大气环境风险预测应定性分析说明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影响后果。9.3.1大气环境风险预测本项目次生/伴生风险主要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不完全燃烧引发的次生/伴生危害,不完全燃烧产物为CO等。利用多烟团模式计算平均风速(2.7m/s)、静风(0.5m/s),不同稳定度时天然气火灾二次污染物从泄漏开始30min的影响范围及最大落地浓度,预测结果见表9.3-1~表9.3-2。表9.3-1平均风速条件下CO事故后果分析项目A~BC~DEF30min最大落地浓度(mg/m3)16.781.6188.7230.630min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m)29.031.127.327.4最大半致死浓度影响范围(m)////居住区浓度超标范围(m)39.174.5148.0175.1最高容许浓度超标范围(m)38.183.487.3IDLH超标范围(m)////表9.3-2静风条件下CO事故后果分析项目A~BC~DEF30min最大落地浓度(mg/m3)17.8201.2117.985.930min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m)11.4最大半致死浓度影响范围(m)////居住区浓度超标范围(m)14.542.567.679.1最高容许浓度超标范围(m)33.736.942.0IDLH超标范围(m)////由上表可见:天然气火灾二次污染物排放后果较为严重的是在平均风速、F类稳定度时,其导致的CO污物30min最大落地浓度为230.6mg/m3,出现距离为27.4m。平均风速的F稳定度下居住区浓度超标范围为175.1m,最高容许浓度超标范围为87.3m。CO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暂无定论。应急处理:应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本项目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将所有消防尾水妥善收集,引入事故池暂存,待事故结束后,对事故池内废水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水质情况采取相应处理、处置措施,可有效防止污染物最终进入水体。本项目污染物在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后,可有效防止其扩散到周围水体,并可以得到妥善处置。为使环境风险降到到最低限度,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完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危害,事故一旦发生,应及时抢救处理,不能拖延事故持续时间。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的风险可以接受。9.3.2地表水环境风险预测地表水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危险物质泄漏后随厂区雨水系统进入水体及污水处理站运转异常,大量未经处理达标的废水外排进入南陵县许镇中心镇区污水处理厂,对其造成冲击,进而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液态污染物易于控制,可将污染物收集进入事故应急池,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使污染事故得到控制。本项目设有三级防控体系,一级防控可将泄漏物质控制在围堰内,二、三级防控通过雨污切换阀、事故应急池、终端污水处理站等防控设施将泄漏物质控制在厂内,确保不排入外环境。同时,污水处理站内部设有各类池体,当污水处理站运转异常时,生产废水池体内暂存,待事故结束后,经预处理达标接管南陵县许镇中心镇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9.3.3地下水环境风险预测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污水处理站废水下渗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大范围为120m(迁移3700天),但本项目周围500米范围内无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因此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造成影响。为防止事故工况的发生和运行,必须严格实施各项地下水防渗措施,提高防渗标准,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事故工况入渗强度和持续时间;同时结合地下水环境监测措施,一旦事故发生,能及时发现;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切断污染源,并将监测井转化为抽水井,实施水力截获,将污染物控制在较小范围。考虑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控。9.3.4环境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是对可能存在的事故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可能造成的环境灾害制定应急预案,减少环境风险。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总图布置和建筑风险防范措施①总图布置厂区道路实行人流、物流分开(划分人行区域和车辆行驶区域、不重叠),划分专用车辆行驶路线、限速标志等并严格执行。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中配套建设应急救援设施、救援通道等防护设施。②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厂房建设及总体布局严格按照《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国家有关法规及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2)生产、储运过程风险防范措施①生产过程风险防范措施A、针对项目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铝液泄漏后遇水会使水迅速沸腾产生蒸汽,可产生爆炸风险的情况,项目熔炼区域内地面保持干燥,熔化炉、精炼炉等附近不设置存水设施、不堆放可燃物,还须在熔炼车间内部划出与水、油、汽等物质的隔离区域,这样即使铝液泄漏也可以防止铝液与水或可燃物发生接触,因此可以避免车间内部铝液泄漏遇水或可燃物导致的风险。B、针对熔炼车间产生的铝粉尘,熔炼车间粉尘年无组织排放量约为2.085t/a,小时排放量为0.434kg/h,一般生产车间换气次数为25~30次/小时,生产车间尺寸为35.52m×25m×8m=7104m3,故车间内粉尘浓度约为2.036mg/m3,浓度远低于铝粉尘爆炸极限下限,并且车间粉尘中主要物质为金属及非金属氧化物,为非可燃物质,故生产车间发生铝粉尘爆炸引发环境风险的可能性较小。本项目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及浓度均低于铝粉尘爆炸极限(下限),同时粉尘中的物质主要是一些非可燃金属及非金属氧化物(研究表明,熔化、精炼粉尘中粉尘主要成分为Al2O3和SiO2等,两者合计占总重量的70%以上),因此,铝粉尘爆炸概率较低。一旦发生金属粉尘爆炸事故,不得选用水或泡沫进行扑救,应选用化学干粉、干砂及石墨粉等进行扑救,另外,还应重点关注避免引发二次爆炸。本项目采取的防范铝粉尘爆炸措施如下:a.项目在各产尘点均设置集气装置、密闭设备最大程度收集粉尘,减少了粉尘的无组织逸散;b.项目选用的风机、电机等设备基本为防爆设备;c.生产车间通风按照《采暖通风设计规范》(GB50019-2003)及其它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厂房墙壁设置了窗户,强化了自然通风,避免了粉尘在车间的累积;d.制定安全作业制度以及对员工的安全培训计划;e.定期对生产场所进行清理,采用不产生火花、静电、扬尘等方法清理生产场所,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应及时对除尘系统(包括排风扇、抽风机等通风除尘设备)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f.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了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g.安装了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系统,并设置接地装置;收尘器离明火产生处距离达6米以上,回收的铝灰粉尘储存在独立干燥的堆放场所(渣库);h.生产场所设置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畅通;i.生产场所电气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采用了防爆防静电措施;生产场所电气线路、设备等由专业电工安装;j.落实《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相关安全要求。通过以上分析,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及车间内产生的粉尘浓度均不在铝粉尘的爆炸极限范围内,粉尘中主要物质为非可燃的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铝粉尘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较小,同时企业采取了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因此,可以认为企业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可有效控制铝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贮存过程防范措施。②贮存过程防范措施本项目涉及到的危险品为天然气、机油,项目天然气由管道接入。针对机油的厂内暂存,储罐区全部做硬化防渗处理,周围设置围堰及灭火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各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运输人员必须接受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加强容器、管道的安全监控,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加强危险目标的保卫工作,防止破坏事故发生。(3)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生产区、危废库的照明、动力电气设施、供电线路等应达到相应防火防爆要求;公司电气维修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全公司厂区包括生产区域、危废库都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来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状态;建设方应完善公司火灾报警系统,加强员工安全技能培训,使每个职工都了解报警系统、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要求,达到在公司内任何处一旦出现火险事故,立即有人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的程度。(4)设置事故池本项目生产车间为主要防火部位,一旦电气线路老化而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在灭火过程中将产生消防废水。为此,本次评价提出建设单位应建设一定容量的事故池,以接纳事故情况下排放的污水,泄漏物料或消防废水能迅速、安全地集中到事故池,进行必要的处理。根据《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对应急事故池大小的规定:注:计算应急事故废水量时,装置区或贮罐区事故不作同时发生考虑,取其中的最大值。V1——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或储罐。V1=0;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室内外设消火栓,根据厂区建筑物的容积、防火等级,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5L/s,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30L/s,按照1h的消防用水时间计算得项目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8m3,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08m3。按照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进行计算,则消防总水量约252m3,即V2=126m3;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本项目无其它储存设施,则V3为0;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本项目生产废水不进入事故废水系统,V4=0;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q——降雨轻度,mm,南陵地区日平均降雨量q约为3.2mm;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按厂区总体占地面积10000m2计(即1.0ha);则V5=10×3.2×1.0=32m3;通过以上数据可计算得本项目的事故池容积约为:V总=(V1+V2+V3)max+V4+V5=126+32=158m3,本项目发生事故时泄露的生产废水进入项目设置的的1座事故池,容积为200m3,故项目事故池满足项目运营要求。企业应配套设置迅速切断事故排水直接外排,并使用泵将废水抽入事故池。事故池应采取安全措施,且事故池在平时不得占用,以保证可以随时容纳可能发生的事故废水。如装置区或仓库已着火,则立即启动火灾事故应急方案,启用着火源附近的消防灭火设施,对着火源进行灭火、冷却,并对火灾产生的烟气喷洒水雾,以吸收烟气中的有毒气体,将火灾的次生污染降至最低。事故现场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毒面具),并向着火源上风向疏散。通过以上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火灾事故风险。(5)应急器材与资料配备建设项目为减少事故造成的重大影响,在辅助房仓库贮备以下应急器材备用:①工具车;②堵漏器材(管箍、管卡等);③机动性强的充气式围栏;④临时贮存容器;⑤应急修补的专用工具和器材等;⑥溢漏检漏专用仪器和设备等;⑦消防设施和器材;⑧移动通讯器材。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事故应急措施是防止风险事故进一步扩大、并使伤员得到急时救治的不可或缺的环保措施。由以上风险分析可知,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其破坏力强,后果较严重。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的影响,必须制订应急预案,一旦事故发生,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1)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包括工厂组织机构和救援专业队伍。在企业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员工编为抢险抢救组、通讯联络组、物资供应组、现场警戒组及医疗救助组,成立专门的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①工厂组织机构企业成立“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和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生产、安全、守卫、设备等各部门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总经理任总指挥,主管生产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办公室。若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不在企业时,由副总经理、环保科室负责人临时代理总指挥和副总指挥。②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和分工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含义务消防队),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承担事故的救援和处置。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救援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事故,因此每个职工都应按应急计划接受基本培训,使其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正确的行动。(2)应急措施当火灾发生时,发现者首先应保持镇定,根据火势的大小和现场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火灾初期:火灾发生初期是灭火的最佳时期,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发现者不应立刻逃离现场,应果断地拨打火警电话并呼叫厂区其他人员一起参与灭火,在消防队员进场之前,尽量使用厂区配备的灭火器进行灭火或者阻止火势的蔓延;若火场附近有易燃物体,应及时将其搬离火场,防止火势增大;若发生喷射火时,应立刻关闭天然气阀门;灭火时应注意人身安全,建议佩戴配备的面具进行灭火;消防队员抵达后,应主动告知起火的原因、起火的物质等基本信息,配合消防队员进行灭火。厂区应设置消防尾水收集管线及事故池等事故状态下废水的收集池,事故池应有足够的容量。项目设置1座事故池(容积200m3),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关闭雨水管道阀门,切断雨水排口,打开应急池管道阀门,确保消防废水、雨水等能迅速、安全地集中到事故池,待事故结束后再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南陵县许镇中心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事故状态下切断措施见图9.3-1所示。图9.3-1事故状态下厂区排水与外部水体的切断措施示意图②火灾中后期:火灾发生一段时间后,火势已经不可控制,发现者应立刻拨打火警电话和通知厂区负责人,呼叫厂区内其他人员撤离火场;厂区负责人接到信息后应立刻赶往火灾现场并启动应急预案。③环境事故:当火灾进一步升级,已经蔓延向厂外成为环境风险事故时,应及时快速地疏散项目周边的人群,采取隔离沟等措施阻止火势进一步蔓延。④应急监测计划根据对事故的分析,事故发生后对外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气环境方面。因此,为及时了解本项目事故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掌握其扩散规律,以及时疏散影响范围内的人员,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影响和人员伤亡,建设单位应制定事故的应急监测计划,本环评建议的监测计划如下:监测点布设:厂区边界、下风向的环境敏感点。监测项目:环境空气: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氯化氢;地表水:根据事故类型和排放物质确定,本项目的地表水事故因子主要为:COD、NH3-N等。监测频次:事故初期,采样1次/2h;事故结束后,应定期进行监测,直至事故场地周边的大气环境质量基本恢复到事故前的水平为止。监测采样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等技术规范中提供的监测采样方法。监测报告: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机构负责每小时向园区管委会、芜湖县环保局等提供分析报告。3、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国家环保局(90)环管字057号文的要求,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建设单位应本着立足“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当机立断”原则,制定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工作计划、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及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必须按事先拟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它包括应急状态分类、应急计划区、事故等级水平、应急防护和应急医学处理等。本项目应根据生产特点和事故隐患分析,按表9.3-3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制订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应急事故的发生,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编制化学危险品应急响应工作作业指导书、废气事故排放应急响应工作作业指导书等应急方案,对公司营运期发生的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援救处理。表9.3-3应急预案内容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2危险源概况详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3应急计划区生产装置区、库区、邻近区域。4应急组织工厂:厂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邻近区域:地区指挥部负责工厂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厂专业救援队伍的支援。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生产装置及储存区:防火灾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泄、扩散设施。邻近区域:中毒人员急救所用的一些药品、器材。7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生产区的内线电话、外线电话和对讲机等。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9应急防范措施、清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链锁所应。清除现场泄露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邻近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配备。10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制定、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邻近区域: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制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11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2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13公众教育和信息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14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15附件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应急行动反应程序见图9.3-2。图9.3-2风险事故应急组织系统基本框架发生事故时,厂区各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现场应急处理,控制险情,同时上报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内应急救援系统,若险情在厂区不能控制,及时请求园区应急救援专业组织支援,并和园区管理部门组织人员疏散。4、应急教育、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计划(1)应急宣传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等途径增强职工危机防备意识和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手册》。制作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览表。(2)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开展面向职工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培训。将环境突发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以提高厂内人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并积极参加环保部门的相关培训活动。(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适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强化配合意识。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进行1~2次。9.4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9.4-1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完成情况风险调查危险物质名称氮气铝液钒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油类物质天然气(甲烷)存在总量/t/250.24150.02<1环境敏感性大气500m范围内人口数102人5km范围内人口数24032人每公里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人口数(最大)人地表水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RF3□环境敏感目标分级S1□S2□S3R地下水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1□G2□G3R包气带防污性能D1□D2RD3□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Q值Q<1□1≤Q<10□10≤Q<100RQ>100□M值M1□M2□M3□M4RP值P1□P2□P3□P4R环境敏感程度大气E1□E2□E3R地表水E1□E2RE3□地下水E1□E2□E3R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RI□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R简单分析□风险识别物质危险性有毒有害R易燃易爆R环境风险类型泄漏R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R影响途径大气R地表水R地下水R事故情形分析源强设定方法计算法□经验估算法□其他估算法□风险预测与评价大气预测模型SLAB□AFTOX□其他□预测结果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最大影响范围m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最大影响范围m地表水最近环境敏感目标,到达时间h地下水下游厂区边界到达时间d最近环境敏感目标,到达时间d重点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生产管理,建设火灾报警系统、事故池,配备风险防范物资,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评价结论与建议风险可控注:“□”为勾选项,“”为填写项。9.5环境风险评价小结根据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分析,本项目厂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主要的风险来自天然气的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本环评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经采取环评报告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后,项目建成后全厂的事故风险在可控制和承受的范围之内。PAGEPAGE175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1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8亿元,利税1500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10.2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建成以后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市场上对项目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由于运输成本、市场开放度等种种因素影响,急需有实力的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以达到降低成本、便捷服务、规避市场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本项目的投产可缓解市场压力,带来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本项目用地为安徽省南陵县许镇经济开发区许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工业用地,对完善园区建设,提高产业区的土地利用有重大的意义。(3)项目采用先进设备,生产工艺技术成熟,设备运行稳定,产品质量好,收率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市场竞争。(4)本项目的投产,不仅增加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给国家和地方增加税收,同时为就业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岗位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利用周边区域的资源优势,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及当地的就业机会,并能在区域内形成循环产业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10.3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0.3.1环保投资本项目共投入环保资金约156万元,用于项目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5.57%,企业能够承受。10.3.2环境效益分析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项目环保设施的建成与投入运行,可以满足本项目废水、废气、噪声等达标排放要求,并可以保证企业有良好的生产环境。10.3.3环保治理经济收益分析建设项目环保措施主要是体现国家环保政策,贯彻“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控制原则,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该项目的环保措施主要体现在废气、污水处理系统和设备先进上。本项目运行后对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通过采取各项处理技术,既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附近地区的环境影响相应较小。PAGEPAGE18411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11.1环境管理11.1.1环境管理的意义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企业对自身的环境管理。本次论述的主要是企业对自身的环境管理。企业通过对自身进行良好的环境管理,对企业内部来说,可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对外部来说,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环保形象,有利于企业融资、扩大生产规模等,也有利于获得公众和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支持。11.1.2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应当在内部设置专职环境管理机构——环保安全部,由厂长或总经理直接负责,内设专职环境管理人员3~5人。环境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环保相关知识。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有:(1)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2)组织制定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3)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4)负责开展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分析掌握污染动态以及“三废”的综合处置情况;(5)建立环保档案,做好环保资料的统计整理工作,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上报环保工作报表以及提供相应的技术数据,及时做好公司的排污申报工作;(6)监督检查环保设施及自动报警装置等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7)检查落实安全消防措施,开展环保、安全知识教育,对从事与环保工作有关的特殊岗位(如承担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的员工的技能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8)负责处理各类污染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9)负责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和维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环境管理。11.2污染物排放清单全厂污染物排放状况见表11.2-1。表11.2-1全厂污染物排放状况单位:t/a种类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削减量接管量排放量废水综合废水(循环冷却废水水、地面冲洗水和生活污水)废水量315.20315.2315.2废热//常温常温COD0.0910.0340.0570.016SS0.1350.0960.0390.003NH3-N0.0040.0010.0030.002TP0.000400.00040.0002石油类0.0020.00140.00060.0003废气有组织天然气燃烧废气SO20.2060/0.206NOX1.1410/1.141烟尘0.120.1194/0.0006熔化炉烟(粉)尘30.11529.964/0.151镍及其化合物0.01750.017/8.74×10-5氟化物0.0110.006/0.0046HCl0.1380.131/0.007炒灰机粉尘9.59.452/0.048镍及其化合物0.00550.005/2.752×10-5无组织熔化炉烟(粉)尘1.5850/1.585镍及其化合物0.00090/0.0009氟化物0.00060/0.0006HCl0.0070/0.007铸造机粉尘0.50/0.5镍及其化合物2.91×10-40/2.91×10-4炒灰机烟尘0.50/0.5镍及其化合物2.897×10-40/2.897×10-4固体废物回炉铝料132132/0废渣199.54199.54/0不合格品500500/0除尘灰渣39.5439.54/0废活性炭0.10.1/0废分子筛0.10.1/0废油、含油污泥0.40.4/0废机油0.020.02/0生活垃圾0.90.9/0化粪池污泥0.1150.115/0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原环评总量控制:COD0.096t/a、烟尘5t/a、SO20.945t/a。废气:本次改扩建后,全厂废气总量控制指标:有组织废气:SO20.206t/a、NOx0.141t/a、烟(粉)尘0.1996t/a,无组织废气:烟(粉)尘2.585t/a。项目废气总量控制指标未超出原环评批复量,无需另行申请总量。废水:本次改扩建后,全厂无废水总量控制指标:接管量:COD0.057t/a、NH3-N0.003t/a;终外排量:COD0.016t/a、NH3-N0.002t/a。废水接管考核量纳入南陵县许镇中心镇区污水处理厂总量控制指标内。固废:均得到有效处置,无需总量控制。11.3环境监测11.3.1环境监测机构厂内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参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J942-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GB50988-2014)的相关要求,排污单位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安排专人专职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和分析。排污单位对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自行监测的技术手段包括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本项目采用手工监测,手工监测时生产负荷应不低于本次监测与上一次监测周期内的平均生产负荷。自行监测方案中应明确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执行排放标准及其限值、监测频次、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11.3.2环境监测计划监测计划主要包括污染源监测计划、环境检测计划、应急监测计划及竣工验收监测计划。监测内容及频次建议如下:(1)污染源监测①废气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生产过程产生的工艺废气,有组织废气为天然气燃烧废气、熔炼废气和炒灰废气(H1排气筒);无组织废气主要为少量集气罩未收集的上述废气和铸造烟尘等。因此,应对排气筒及无组织废气厂界排放进行监测。建议监测项目、频次及点位如下:A、有组织废气:废气处理设施进口、出口:烟(粉)尘、SO2、NOx、氟化物、HCl、镍及其化合物。有组织废气每季度监测一次。B、无组织废气:在项目厂界外布设3~4个无组织监控点,主要布置在下风向,监测项目包括:烟(粉)尘、氟化物、HCl、镍及其化合物。无组织废气每季度监测一次。②废水须在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雨水排口采样检测。监测项目及频率如下: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雨水排口:流量、COD、NH3-N、SS、总磷、石油类。排放期间每日至少开展一次。每季度监测一次。③噪声对主要噪声源靠近的厂界进行监测,确保达到3类区标准要求,监测项目等效A声级,监测频次每季度一次(昼夜各1次)。表11.3-1公司污染源监测计划一览表类别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废气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颗粒物、SO2、NOX(以NO2计)、氟化物、HCl、镍及其化合物每季度监测一次厂界颗粒物、氟化物、HCl、镍及其化合物废水废水排口流量、COD、SS、NH3-N、总磷、石油类每季度监测一次雨水雨水排口噪声厂界四周等效连续声级Leq(A)每季度监测一次(2)环境质量监测①大气监测点位及频次:每年对厂界和周边的重点环境敏感目标监测一次(如区域有监督性监测等资料,可引用)。监测项目为:PM10、SO2、NOx、氟化物、HCl等。②地下水监测点位:在项目场地内设置一口监控井,每年监测一次。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总大肠菌群、六价铬、锰、铁、铜等。(3)应急环境监测方案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存在的事故风险,配备应急监测及人员防护服装等。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应由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及时进行监测。废水通过应急池和停产做到无事故排放,因此不制定监测计划。发生大气泄漏或爆炸情况下的监测因子按事故种类进行选择,主要有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等,监测布点在事故发生的下风向设置2~3个点,监测时间按事故严重程度分别设置间隔时间段(1h到5h),事故终止后持续跟踪监测直到周围环境质量稳定后方可终止。(4)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及地方环保管理要求,项目在试生产满三个月后要申报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竣工验收监测计划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各生产装置的实际生产能力是否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如项目分期建设投产,则三同时验收也应相应分期进行。(2)按照三同时要求,各项环保设施是否安装建设到位,运转是否正常。(3)在车间排气口以及厂界下风向布设厂界无组织废气监控点,监测因子同前述污染源及环境监测计划。(4)废水排口取样监测。监测因子同前述公司及环保监测计划(增加水量监测)。(5)厂界噪声点布设监测,布点原则与现状监测一致。(6)是否实现“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在雨水清下水排口取样监测,因子同前。(7)固体废物处置情况。(8)环境防护距离的核实、确定。(9)是否有风险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10)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算,各指标是否控制在环评批复范围内。(11)各排污口设置是否规范化。11.4排污口规范化设置根据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准-排放口(源)》、原国家环保总局《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等技术要求,企业所有排放口,包括水、气、声和固体废物,必须按照“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和规范化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绘制企业排污口分布图,同时对污水排放口安装流量计,对治理设施安装运行监控装置。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1)合理确定污水、废气排污口位置,并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采样点;(2)对于污水排污口应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并安装测流装置;(3)按照GB15562.1-195及GB1556.2-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的规定,规范化整治的排污口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4)按要求填写由国家环保部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并根据登记证的内容建立排污口管理档案;(5)规范化整治排污口的有关设备属环境保护设施,应将其纳入本单位设备管理,并选派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兼职人员对排污口进行管理。污染源排污口规范化设置:(1)污水排放口位置应根据实际地形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情况确定,原则应设置一段长度不小于1米长的明渠。排污口须满足采样监测要求。经环保部门批准允许用暗管或暗渠排污的,要设置能满足采样条件的采样井或采样渠。压力管道式排污口应安装取样阀门。还必须在一类污染物的排污口和总排污口设置一段与排放污水有明显色差的测流渠(管),以满足测量流量及监控的要求:(2)排放同类污染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污口(不论其是否属同一生产设备),在不影响生产、技术上可行的条件下,应合并成一个排污口。有组织排放废气的排气筒(烟囱)高度应符合国家和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应加装引风装置进行收集、处理,并设置采样点。排气筒(烟囱)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和采样监测平台。有净化设施的,应在其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口及采样监测平台。采样孔、点数目和位置应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和《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设置。采样口位置无法满足规定要求的,必须报环保部门认可。(3)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或《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4)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在厂区的废气排放源、废水排放源、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图形符号分为提示图形和警告图形符号两种,分别按GB15562.1-1995、GB15562.2-1995执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的形状及颜色见表11.4-1,环境保护图形符号见表11.4-2。表11.4-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的形状及颜色表标志名称形状背景颜色图形颜色警告标志三角形边框黄色黑色提示标志正方形边框绿色白色表11.4-2环境保护图形符号一览表序号提示图形符号警告图形符号名称功能1废水排放口表示污水向水体排放2废气排放口表示废气向大气环境排放3一般固体废物表示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4噪声排放源表示噪声向外环境排放5危险废物表示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场11.5“三同时”验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版),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三同时”验收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遏制环境恶化趋势的有力措施。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本项目“三同时”验收清单见表11.5-1。表11.5-1本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类别污染源污染物治理措施(设施数量、规模、处理能力)处理效果、执行标准或拟达要求完成时间废水生活污水COD、SS、NH3-N、TP冷却废水和地面冲洗水经隔油及沉淀处理后、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处理达标后接管南陵县许镇中心镇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尾水排入古里塘。满足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已建成循环冷却废水废热、COD、SS地面冲洗水COD、SS、NH3-N、石油类碱液喷淋废水SS碱液喷淋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废气天然气燃烧烟尘、SO2、NO2布袋除尘器+碱液喷淋塔+15m高排气筒(H1)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SO2、NOX满足《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标准要求,其他过程产生的烟(粉)尘、氟化物、HCl、镍及其化合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已建成熔化炉烟(粉)尘、镍及其化合物、氟化物、HCl炒灰机粉尘、镍及其化合物无组织废气烟(粉)尘、镍及其化合物、氟化物、HCl车间排放系统噪声设备噪声连续等效A声级隔声、减振措施,合理厂区布置位置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标准与相应生产设备安装同步完成固废一般工业固废回炉铝料、不合格品、废渣、除尘灰渣、废活性炭、废分子筛一般固废暂存区:50m2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相应要求已建成危险废物废机油、废油、污泥危险废物暂存区:10m2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化粪池污泥垃圾桶若干/地下水防腐、防渗措施满足分区防腐防渗要求恢复生产前建成事故应急措施设置应急事故池(兼初期雨水池)、各类消防器具、应急设施及员工个人保护装备发生事故后及时救援已建成急救措施:救援人员、设备、药品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组建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报警网;风险防范中所提及的各类防范措施均设置到位排污口规范化设置雨污分流,共设置雨水排口1个(依托现有)、废水排污口1个、废气排气筒1个,排放口按照“排污口规范化设置要求进行建设实现雨污分流,具备采样、监测等条件已建成总量平衡方案废气总量控制指标未超出原环评批复量,无需另行申请总量,废水污染物接管考核量在南陵县许镇中心镇区污水处理厂内平衡/大气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以4#厂房和过道1为界设置100m和50m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超出厂界部分为环境防护距离/PAGEPAGE18912结论与建议12.1项目概况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投资800万元在安徽省南陵县许镇经济开发区许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年产5000吨铝合金铸件项目”,并于于2007年8月办理了环评手续,并于2007年9月获得了环评批复,于2009年7月通过环保验收(批准文号:南环验[2009]13号),现有项目建设内容为一条铝合金铸件生产线。2017年8月15日,南陵县环境保护局经调查核实,企业《年产1万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未依法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主体工程擅自开工建设。芜湖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责令企业立即停止建设,具体详见附件《南陵县环境保护局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南环[2017]245号)。为此,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对改扩建建设内容进行登记备案,取得了南陵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同意芜湖市芳胜工贸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的通知》(南经信工信[2017]125号),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扩建3#、4#厂房,并将一台重油供热的锅炉改为两台燃气锅炉,项目占地面积10000m2,总投资2800万元。经查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版),本项目不属于其中所列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经查询《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不属于其中所列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根据《南陵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和《安徽省南陵县许镇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项目所在地为工业用地,符合园区规划要求。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区域规划要求。12.2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12.2.1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8年芜湖市环境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