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甘肃省市级优课)-政治课件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甘肃省市级优课)-政治课件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甘肃省市级优课)-政治课件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甘肃省市级优课)-政治课件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甘肃省市级优课)-政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民勤县第一中学李玉翠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学习目标1、实践的含义(一)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注意: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实践的性质是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老师讲课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教育实践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探究二:(分组讨论)“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发展的新阶段,发射“天宫二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1、“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2、“天宫二号”比“天宫一号”的功能更强大。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科学家研制发射“天宫二号”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16世纪中叶,西红柿刚从美洲传入欧洲,大家都认为它有毒,还给它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名字“狼桃”。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对大家的说法提出了质疑,然后亲口吃下一个西红柿,发现没有任何异常。接着,有人试着开始吃”狼桃”了,都说:“非常好吃!”从此,欧洲人才开始放心吃西红柿了。

画家关于”西红柿可吃”的认识是如何获得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走进生活思考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人类认识的来源则是实践,而且也是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投票决定将其列入“矮行星”。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太阳系的老九“走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①新问题遇到推动新探索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提高认识的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发展)实践的发展③实践实践的发展②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12岁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该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出声。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走进自然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实践结果指导改造不符合实践怎么检验认识是否正确?错误正确

两则材料说明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什么?材料二: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材料一:《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都耗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以精通,当他学成归来、在众人面前充分展示了他的技术之后,一个老人站出来问了一句:"可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龙,你的技术再高到哪里去屠龙?"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走进社会(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名言连连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下列谚语主要体现的哲理1、吃一堑,长一智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5、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4、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归宿动力检验标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知识梳理高考链接高考考点考情分析高频考点1.实践:概念、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2010全国212012全国192013海南222014全国13、39;海南22、17;江苏312015全国21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014·江苏)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如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材料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典例分析1:(2014全国)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典例分析2:3、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