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_第1页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_第2页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_第3页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_第4页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古代诗歌阅读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03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考点精讲考情考向

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的重难点,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

①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歌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歌中的某一个字、某一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等。

②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一

分析诗歌情感我国古代士子的人生之路,有着许多带有共性的地方,对其作品产生的人生阶段的把握,能帮助我们解读诗歌情感。他们一般是早年读书,胸怀天下,四方结友,充满壮志豪情。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或金榜题名、春风得意,或失意落第、叹忧写愁。接下来是宦游四方,羁旅行役,或想家思人,或念君忧国,或为官一方,或醉卧沙场。得意者谈建功立业,失意者言贬谪之愁。最后是离别官场,或颐养天年,或归隐山林,其人生境况、生活感慨,自然成为诗歌的主题。因此,他们能写进作品中的情感,往往不外乎如下:喜乐自然对自然山水景物的热爱,对春夏秋冬的喜欢。人生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悲愤国家山河沦丧,小人当道,报国无门。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百姓剥削者压榨人民,人民遭受苦难。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亲人相思不得相见。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相思担忧。用“3抓”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情感1.抓诗题和注释等,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用“3抓”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情感2.抓字词——找诗眼,析意象(1)找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最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2)析意象。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用“3抓”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情感3.抓诗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1)写景句——抓住景物特点,揣摩含蓄之情。(2)状物句——抓住双层感情: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3)特点句——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句子,要还原其本意;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三、概括情感的“4大关注”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三、概括情感的“4大关注”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三、概括情感的“4大关注”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四、诗歌思想情感题解题步骤题型对点[例](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向明确,要求“概括”思想感情。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1.看提示,定基调。标题表明友人抱病不能外出,曾写了一首诗寄给作者,本诗是作者依韵奉和之作。从注释①可知两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注释②可知作者的职业,从注释⑤可知作者对友人的宽慰。因此,这是一首写给病中好友皮日休以表达关切之情的应和诗。2.抓意象,挖内涵。诗中用“春城”“百亩蕙”“三秀芝”“江花”这些意象,情感基调鲜明,可见这首诗的情感是乐观的,对友人充满期待之情。3.品词句,悟感情。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尾联“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的美好生活作了展望。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对点训练(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治理者的欣喜之情;2.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3.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4.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题点4

评价观点态度所谓“评价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作者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评价观点态度“两注意”1.观点要明确,理解要深刻分析评价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2.评价要准确,分析要具体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还要注意分寸,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观点态度分析题解题“3步骤”题型对点[例](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对诗中人物处理“仕”与“隐”关系的看法。考查的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明确观点这首诗写的是曾巩,曾巩是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曾巩“出山”的原因是回答的关键。分析评价在作者看来,曾巩出仕“不及鸟飞浑自在”,“僧住”一生值得羡慕;但“未能与世全无意”,于是“起为苍生试一鸣”。曾巩并未因“隐”而忘情社会,不问民生疾苦,当需要“为苍生”时,便不顾“多事”之嘲,毅然出山。这是作者对师长的赞美。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

对点训练(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强化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别葛使君王安石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客幙雅游皆置榻①,令堂清坐亦鸣弦②。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注】①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②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B.“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C.“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D.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答案]C[解析]“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分析有误,本句就是概述,并不是具体刻画别前欢笑。(2)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是想象朋友与诗人别后的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诗人的心声。②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