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南开大附属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天津市南开大附属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天津市南开大附属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天津市南开大附属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天津市南开大附属中学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体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它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C.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进行传导D.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2.泰山的山脚和山顶温差很大。暑假,很多游客登上泰山山顶时,冻得直打哆嗦,此时他们体内的产热量和耗氧量发生的变化为()A.产热量减少,耗氧量增多 B.产热量增多,耗氧量减少C.产热量和耗氧量都增多 D.产热量和耗氧量都减少3.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造成周围大气中放射性碘一131严重超标,为防止放射性碘对甲状腺造成损害,专家建议食用碘盐。对碘盐的认识你不认同的是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B.幼儿时期缺碘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C.内陆地区服用碘盐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D.碘在人体的含量很少且不易积聚,因此要经常食用碘盐4.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开始出现的“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是()A.第二性征变化 B.身高和体重增加 C.遗精和月经 D.心脏功能变化5.下列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的是()A.入球小动脉 B.出球小动脉 C.肾动脉 D.肾静脉6.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听到上课铃响,走进教室 B.风沙迎面袭来,立即眨眼C.看到红灯亮起,停步等候 D.阅读路线指南,到达地点7.防止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食物是()。A.胡萝卜 B.动物肝脏 C.新鲜蔬菜 D.标准粉8.既能消化淀粉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哪一组,A.唾液和胃液 B.唾液和肠液C.肠液和胆汁 D.肠液和胰液9.胡老师从鸡西被调到到西藏工作,半年后进行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血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这种增加的血细胞最可能是()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10.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48只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疫苗)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半个月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存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注:人体的免疫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绵羊等哺乳动物)()A.实验的原理是甲组绵羊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体获得了免疫力B.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实验中甲组绵羊没有发病是由于免疫起了作用D.甲组绵羊开始注射的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杀菌作用11.用手捏心脏各腔,感觉心壁最厚的部位是()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12.最近,央视推出《朗读者》备受各界人士喜爱,其中斯琴高娃声情并茂的朗读《写给母亲》,感动地全场观众落泪,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看电视节目《朗读者》被其中的人和事所感染而潸然泪下,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并且是人类特有的反射B.看到令人感动的画面就会泪如雨下,此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C.听到朗读者的声音,需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D.看电视时,屏幕上的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依次通过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等最后成像在视网膜上13.现有一条较长且带有几个分支的血管,从一端能灌进水,从另一端却不能灌进水,这条血管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和静脉14.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黑猩猩 B.大猩猩 C.长臂猿 D.森林古猿15.下课的铃声响了,校园的广播中传来了清脆的声音“下课时间到了,老师,您辛苦了”从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②→①→③→⑤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③→①→②→⑤16.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3只小狗,甲狗不作处理,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单位:微克/100毫升血液),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甲36乙2.80.1丙0.15.8A.甲狗在实验中作对照B.乙狗切除了垂体C.丙狗切除了甲状腺D.一段时间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17.假如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个数分别为A、B、C。某人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时,检测到三种血细胞的值分别用X、Y、Z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见下表:血细胞种类正常值检测值正常值与检测值的关系红细胞AXA>X白细胞BYB=Y血小板CZC=Z则此人的健康状况是A.患贫血 B.是正常人 C.体内有炎症 D.患遗传病18.甲常说:“我是万能输血者”。乙却说:“我是万能受血者”。甲、乙的血型分别是A.A型、B型 B.A型、O型 C.O型、AB型 D.O型、B型19.下列各种植物中,常作为空气监测指示植物的()A.苔鲜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20.关于人体呼吸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进行吸气时膈顶下降B.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C.吸气时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D.吸气时胸廓缩小21.下列关于人体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的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受精,受精卵可通过分裂形成胚泡B.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会始终浸在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C.胎盘和脐带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二者都富含毛细血管D.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第二性征也逐渐出现22.中午我们进餐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23.下列既是呼吸道又是消化道的器官是()A.鼻 B.咽 C.喉 D.肺24.下表为霏霏同学在做“唾液和胃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观察与记录。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试管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入碘液1淀粉糊+唾液37℃5分钟不变蓝2淀粉糊+唾液0℃5分钟变蓝3淀粉糊+胃液37℃5分钟变蓝A.1和2对照,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分析试管1,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C.2和3对比,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1和3对照,得出胃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5.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传出神经B.②表示神经中枢C.膝跳反射和谈虎色变都属于复杂的反射D.人的手被针刺后,会先感觉到痛再缩手26.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够形成尿液的是()A. B. C. D.27.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生活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病毒可以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D.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28.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交换依赖于() A.呼吸作用 B.呼吸运动 C.气体的扩散作用 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29.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30.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是因为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恢复和更新,都离不开()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水31.甲、乙、丙三同学同行出游,甲由于受伤急需输血。已知丙的血型是A型,乙的血型是AB型,甲的血型是A型,谁可以为甲输血?()A.乙、丙都可以 B.丙 C.乙 D.乙和丙都不可以32.2017年农业部联合中国奶业协会在北京启动了“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牛奶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A.维生素A和钙 B.蛋白质和钙C.维生素A和糖类 D.蛋白质和糖类33.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C.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D.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34.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A.羊水 B.输卵管 C.胎盘 D.子宫内膜35.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有利于()A.呼吸道对空气的净化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36.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_____。(2)刚从电影院出来,光线刺得睁不开眼,过一阵后就没这种感觉了,此过程中瞳孔的变化是_____。(3)预防近视眼,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应注意平时的饮食营养,缺乏_____易患夜盲症。(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晶状体曲度_____,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成像就有可能如图所示,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配戴_____加以矫正。37.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的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仑提出了“血液运动潮汐说”,他认为:人体心室的隔上有小孔,右心室的血液可由小孔进入左心室;血液由肝脏合成,与“生命灵气”混合后,在血管中沿一定方向流动,再流向相反方向。16世纪,科学家发现: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隔膜很厚,没有小孔;右心室的血液要经过肺,到达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这些发现指出了盖仑学说的错误。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通过解剖观察心脏,发现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他又通过定量计算发现:每小时由心脏压入主动脉的血液约245.4千克,相当于人体重的3-4倍!这样大的血量决不可能立刻生成或同一时间内由静脉储存。由此,哈维断定血液在体内是循环的。哈维还用实验方法确定了血液流动的方向。他找出还在跳动的A血管,用镊子把它夹住,发现离心脏较近一端(近心端)的血管膨胀起来,而离心脏较远一端(远心端)马上瘪下去;他又用镊子夹住大的B血管,其结果正好相反:远心端血管膨胀起来,近心端血管瘪下去。哈维最终得出结论:血液由心脏这个“泵”压出来,通过动脉流向身体各处,再从静脉流回心脏,这样完成了血液循环。哈维曾断言: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会有某种肉眼见不到的起连接作用的血管,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他没有找到这种“中介血管”。166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随后,列文·虎克又证实了毛细血管连接着动脉和静脉,从而使血液循环理论进一步完善。(1)盖仑的“血液运动潮汐说”有多个观点与科学事实不相符,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观点:_____。(2)16世纪的科学家发现:右心室的血液经过肺到达左心房,从血液循环途径上看这属于_____循环,具体的路径是:右心室→_____→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3)哈维解剖观察心脏时,发现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能够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___;在心室与_____间也有类似的结构。(4)根据资料,哈维没有发现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的“中介血管”是_____。该血管的主要功能是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_____,它数量多,分布最广,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且血液速度最_____,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5)通过阅读“血液循环”发现史的这段资料,你的收获或体会是:_____。38.2016年1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16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为“蓝生活”,鼓励公众为了蓝色天空和蓝色星球,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此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类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并释放出_____气体。(2)我们倡导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减少了大气中_____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39.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下面图甲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图乙是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图丙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丁是肝、胆、脾、小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统计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已称为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威胁最大一类疾病,观察图甲时,圆圆同学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且内流动脉血的是[].(2)小宇同学认真观察图甲后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3)小明同学认真分析图乙后得出结论是,该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的过程,图中的[10]和[11]分别模拟的结构是,[8]模拟的结构能使到达[9]的气体变得清洁.(4)在图丙中,若[14]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刺激[18]时,病人有感觉(天“能”或“不能”)缩手.(5)在丁图中,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液体是由结构[]分泌后储存在结构[20]中,由于图中的结构[]有多种消化液汇集在这里,因此该结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40.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活及环境好了,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降低,但也有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成分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的实验: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为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相同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组增重40%,B、C两组增重均为25%,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二、1921年加拿大青年医生班廷和医学院学生班斯特在多伦多大学成功地给几只狗做了胰腺切除手术,结果狗的血糖含量急剧升高,尿中出现了葡萄糖.7月30日午夜,他们给其中一只狗注射了5毫升胰腺抽提液,结果这只狗尿液中葡萄糖消失.请分析:资料三、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1)____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_________的作用。

(2)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______组幼鼠会提前成熟。(4)切除胰腺,使____不能正常地随血液运输,造成狗血糖含量失常,多余的糖随尿排出。(5)注射胰腺抽提液使狗的血糖浓度恢复常态,证明抽提液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6)小明的爸爸近来身体日渐消瘦,而且多尿.到医院检查,发现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很低,尿液中还含有葡萄糖成分。根据以上症状,小明的爸爸可能患有__________病.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治疗.(7)由资料三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哪种病的可能性较大(____)A.呆小症B.侏儒症C.坏血病D.巨人症

参考答案1、D【解析】

此题考查了神经元的结构就功能,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详解】A、此图是神经细胞的结构图,也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细胞核,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A错误;

B、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B错误;

C、兴奋或神经冲动可以通过②③④传导,C错误;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点睛】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可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图来理解和记忆。2、C【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当外界温度低时,人体通过增加产热量来维持其散热量的增加。【详解】泰山的山脚和山顶温差很大。从泰山低到泰山顶,温度下降,人体散热量增加,故其产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耗氧量也增多,故本题的答案为C。【点睛】人是恒温动物,为了维持这个恒温,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要保持平衡。3、B【解析】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的是生长激素,幼儿时期缺碘会导致呆小症。4、C【解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并正确对待。5、B【解析】试题分析:入球小动脉的一端连着肾动脉,一端连着肾小球,A错误;出球小动脉一端连着肾小球,一端连着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B正确;肾静脉一端连着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一端连着下腔静脉,C错误;肾动脉一端连着主动脉,一端连着肾小球,D错误。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6、B【解析】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详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的反射中枢,该反射的类型是非条件反射。听到上课铃响,走进教室;看到红灯亮起,停步等候;阅读路线指南,到达地点属于条件反射。风沙迎面袭来,立即眨眼属于非条件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射。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区别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特点。7、B【解析】

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会患骨质疏松。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详解】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但不含维生素D,A错误;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防止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B正确;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C错误;标准面粉中含有维生素B1,不能防止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D错误。【点睛】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8、D【解析】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2)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3)肝脏分泌胆汁并流入胆囊,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颗粒。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5)肠腺在小肠内,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详解】A、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二者都不能消化脂肪,A错误;B、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不能消化脂肪,B错误;C、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没有消化分解功能,只能够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C错误;D、肠液和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D正确。【点睛】注意胆汁的作用,因它不含消化酶,只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进行物理消化。9、B【解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详解】A.白细胞能吞噬细菌,防御疾病,A错误。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对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B正确。C.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错误。D.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功能。10、D【解析】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甲组注射了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因此为对照组。故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原菌,它进入羊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即抗体,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点睛: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11、B【解析】试题分析:左心室壁特别厚,大约是右心室的3倍。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特点。12、D【解析】

此题可综合反射的类型、反射的结构基础、视觉的形成和听觉的形成等知识分析解答。【详解】A.看电视节目《朗读者》被其中的人和事所感染而潸然泪下,这一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并且又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A正确。

B.看到令人感动的画面就会泪如雨下,此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为视网膜,B正确。

C.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听到朗读者的声音,需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C正确。

D.晶状体和玻璃体的位置颠倒了,应该是看电视时,屏幕上的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依次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最后成像在视网膜上,D错误。

故选D。【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了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过程、反射弧的结构基础,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要求对知识熟练。13、B【解析】

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只有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详解】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的特点为: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根据题中所述,只能从一端注水,从另一端不能注水,可知这条血管可能是四肢的静脉。【点睛】血管中只有静脉内才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除此之外,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14、D【解析】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5、B【解析】

耳的结构图如下:。【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④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①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声波→④→②→①→③→⑤。故选:B【点睛】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6、D【解析】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设置对照试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其他的因素都相同。【详解】通过分析此实验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因此甲组是对照组,乙丙是实验组,A正确;乙组的小狗生长激素含量低,切除的是垂体,丙组的小狗甲状腺激素过少,这样甲组与乙组形成对照,变量是是否切除垂体,甲组和丙组形成对照,变量是是否切除甲状腺,因此B、C正确;乙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乙组的小狗会生长缓慢、发育正常;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丙组小狗生长正常、发育迟缓,D错误。【点睛】本题考察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17、A【解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红细胞检测值小于正常值,白细胞、血小板的值正常,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8、C【解析】

考点:输血与血型。本题考查血液的类型,有A型、B型、AB血型、O型四种。【详解】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而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输血时,同型血之间输血一般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异型之间可以少量输血。这时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不发生凝集反应即可。O型血红细胞中没有凝集原,与其他血型的血清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可以为其他血型输血,所以O型称为万能输血者。AB型血清中没有凝集素,不会与其他血型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输血,所以AB型被称为万能受血者。故选C19、A【解析】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没有输导组织;它没有根,那些有点像根的须状物只有固定功能,没有吸收水分、无机盐的功能,所以只能叫假根.因此苔藓植物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符合题意。

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的叶状体。B不符合题意。

蕨类植物不仅有茎、叶的分化,而且有真正的根,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供植株利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不符合题意。

种子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D不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空气监测的指示植物.解答时可以从苔藓植物作为空气监测指示植物的原理和苔藓植物叶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详解】20、A【解析】

肺泡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详解】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吸气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A正确,CD错误;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B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21、C【解析】人体生殖发育的过程是:首先是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故A正确;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故B正确;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所以胎儿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故C错误;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现月经等,故D正确。故选C。22、B【解析】试题分析:营养物质被吸收后,可经血液循环送到身体各处。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因此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23、B【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详解】鼻腔是呼吸道的组成部分,不属于消化道器官,A错误;咽是气体进入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B正确;喉不但是气体进入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但不属于消化道,C错误;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但不属于消化道,D错误。【点睛】掌握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24、B【解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此探究实验1是对照组,2、3为实验组。分析解答。【详解】A.对比1号和2号,变量是有温度,1号有唾液,在37℃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加碘液不变蓝;而2号放到0℃下,淀粉没有被分解,故加碘液变蓝色。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正确。B.1号试管加碘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不能证明分解成麦芽糖,B错误。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消化液,不能得出科学结论,C正确。D.表中的1号和3号对照,3号加入碘液变蓝,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D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25、B【解析】①表示传入神经,A错误;②表示神经中枢,B正确;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谈虎色变属于复杂的反射,C错误;人的手被针刺后,会先缩手再感到疼痛,D错误。26、D【解析】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详解】A.A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不符合题意;B.B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不符合题意;C.C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不符合题意;D.D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D符合题意。【点睛】把握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7、D【解析】

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身体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详解】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故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故B正确;在繁殖时,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把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由一个个体变成了两个个体,所以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故C正确;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受到第一道防线的阻挡,皮肤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故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病毒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8、C【解析】试题分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也就是肺泡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29、A【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A错误;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B正确;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C正确;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既有反射,又有传导作用,D正确。考点: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0、C【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主要作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故C符合题意。【点睛】掌握人体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31、B【解析】

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成团的现象,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生命危险。【详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已知丙的血型是A型,甲的血型是A型,因此丙可以为甲输血。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在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32、B【解析】

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不同的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详解】牛奶中主要含蛋白质和钙,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33、A【解析】试题分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34、C【解析】

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来源,据此答题。【详解】胎儿生活在子代内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A错误,C正确。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B错误。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开始分裂,发育成胚泡,最终植入子宫内膜,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母亲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以及胎盘的结构。35、B【解析】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肺泡数目多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详解】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肺泡的结构和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36、晶状体由大变小维生素A变大凹透镜【解析】

(1)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一个眼睛正常的人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在成像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2)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当人体进入暗处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当光线太强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变小,减少光线的进入。刚从电影院出来,光线刺得睁不开眼,过一阵后就没这种感觉了,此过程中瞳孔的变化是由大变小。(3)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在晚上时看不清东西。(4)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近视眼的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矫正措施。37、心室中隔上有小孔、右心室血液可由小孔进入左心室等写出一项即可肺肺动脉房室瓣(瓣膜)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慢心脏是运输血液的“泵”,对“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即可)【解析】

心脏共4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因此肌肉壁最厚是左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四肢的静脉血管内有静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四肢流向心脏。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详解】(1)上房下室,心房心室相通,但是心脏左右不相通,右心室的血液不能直接接入左心室。(2)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肺循环将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也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4)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为毛细血管,数量多,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有以上特点,说明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5)心脏是运输血液的“泵”,对“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点睛】掌握心脏结构和功能,区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38、氧气二氧化碳光合二氧化碳【解析】

目前,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物圈,是人类调整自身和自然关系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变。地球不仅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结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低碳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我们倡导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同时植物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点睛】当代中学生应该结合生物学科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知识,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