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第五章纵断面设计演示文稿_第1页
高速公路第五章纵断面设计演示文稿_第2页
高速公路第五章纵断面设计演示文稿_第3页
高速公路第五章纵断面设计演示文稿_第4页
高速公路第五章纵断面设计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速公路第五章纵断面设计演示文稿3/26/20231当前1页,总共85页。第五章纵断面设计

5.1概述5.2纵坡设计5.3竖曲线设计5.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5.5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5.6高速公路纵断面布局5.7纵断面设计方法与纵断面设计图复习思考题当前2页,总共85页。5.1概述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称道路的纵断面。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的图形叫路线纵断面图,它反映路线所经地区中线之地面起伏情况与设计标高之间的关系,它与平面图、横断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够完整地表达道路的空间位置和立体线形。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综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道路纵断面设计与选线有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在选线过程中已做了纵坡大小、坡长分配、纵面与平面配合等的考虑,纵断面设计是将选线的预想具体化,因此,可以认为纵断面设计是选线工作的继续和深化。当然,在纵断面设计过程中还将对选线的预想做些适当的修正,如果在选线过程中对纵坡值考虑不够,就可能改线。当前3页,总共85页。当前4页,总共85页。第三,一般认为道路上3%的纵坡对汽车行驶不造成困难,即上坡时不必换档,下坡时不必刹车。对于小于3%的纵坡,可以不作特殊考虑,只是为了排水的需要(公路边沟的沟底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般是相同的),一般要有一个不小于最小纵坡的坡度。如果排水上无困难,可以用平坡。但是采用了大于5%的纵坡时,必须慎重考虑,因为纵坡太大,上坡时汽车的燃料消耗过大,而下坡时又必须用刹车,重车或有拖挂车的车辆都易出事故,对运输经济与安全极为不利。当前5页,总共85页。当前6页,总共85页。5.2纵坡设计1.纵坡度2.坡长限制3.合成坡度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当前7页,总共85页。1.纵坡度(1)最大纵坡(2)最小纵坡(3)平均纵坡(4)高原纵坡折减当前8页,总共85页。当前9页,总共85页。当前10页,总共85页。当前11页,总共85页。当前12页,总共85页。当前13页,总共85页。当前14页,总共85页。当前15页,总共85页。当前16页,总共85页。2.坡长限制(1)最大坡长限制(2)最小坡长限制(3)组合坡长当前17页,总共85页。当前18页,总共85页。当前19页,总共85页。当前20页,总共85页。当前21页,总共85页。当前22页,总共85页。当前23页,总共85页。当前24页,总共85页。当前25页,总共85页。5.3竖曲线设计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称为变坡点。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而在变坡处设置的纵向曲线,即为竖曲线。相邻两坡度线的交角用坡度差“ω”表示,坡度角一般较小,可近似地用两坡段坡度的代数差表示,即ω=i2-i1

,式中、分别为两相邻坡段的坡度值,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如图4-2。ω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上,称为凹形竖曲线;ω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上方,竖曲线开口向下,称为凸形竖曲线。

各级道路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线形采用二次抛物线。由于在其应用范围内,圆曲线与抛物线几乎没有差别,因此,竖曲线通常表示成圆曲线的形式,用圆曲线半径R来表示竖曲线的曲率半径。

当前26页,总共85页。当前27页,总共85页。当前28页,总共85页。当前29页,总共85页。当前30页,总共85页。当前31页,总共85页。当前32页,总共85页。2.竖曲线设计标准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长度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竖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当前33页,总共85页。当前34页,总共85页。当前35页,总共85页。当前36页,总共85页。当前37页,总共85页。当前38页,总共85页。当前39页,总共85页。当前40页,总共85页。当前41页,总共85页。当前42页,总共85页。当前43页,总共85页。当前44页,总共85页。当前45页,总共85页。当前46页,总共85页。当前47页,总共85页。5.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道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道路的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所组成的空间立体形状。道路线形设计首先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最终以平、纵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在驾驶员眼前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驶速度,是由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因此,设计中仅仅满足平面、纵面线形标准还是不够的。道路的空间线形应能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当前48页,总共85页。当前49页,总共85页。当前50页,总共85页。当前51页,总共85页。当前52页,总共85页。当前53页,总共85页。当前54页,总共85页。当前55页,总共85页。当前56页,总共85页。当前57页,总共85页。5.5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1.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2.爬坡车道的设计当前58页,总共85页。当前59页,总共85页。1.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1)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纵坡长度受限制的路段,应对载重汽车上坡行驶速度的降低值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验算,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在上坡方向行车道右侧设置爬坡车道:1)沿上坡方向行驶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表4-14的允许最低速度以下时,可设置爬坡车道。2)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应设置爬坡车道。当前60页,总共85页。当前61页,总共85页。当前62页,总共85页。当前63页,总共85页。2.爬坡车道的设计(1)横断面组成爬坡车道设于上坡方向主线行车道右侧,如图4-7所示。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5m,包括设于其左侧路缘带的宽度0.5m。爬坡车道的路肩和主线一样仍然由硬路肩和土路肩组成。但由于爬坡车道上行驶速度较低,其硬路肩宽度可以不按主线的安全标准要求设计,一般为1.0m。而土路肩宽度以按主线要求设计为宜。对长而连续的爬坡车道,为了临时停车的需要而应按规定设置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的曲线加宽按行车道曲线加宽有关规定执行。当前64页,总共85页。当前65页,总共85页。当前66页,总共85页。(3)平面布置与长度爬坡车道的平面布置如图4-8所示,其总长度由起点处渐变段长度L1、爬坡车道的长度L和终点处附加长度L2组成。起点处渐变段长度L1用来使主线车辆驶离主线而进入爬坡车道,其长度一般取45m。爬坡车道的位置与长度L,一般应根据所设计的纵断面线形,通过加、减速行程图绘制出载重车行驶速度曲线,找出小于容许最低速度的路段,从而得到需设爬坡车道的位置及长度L。爬坡车道终点处附加长度L2用来供车辆驶入主线前加速至容许最低车速,其值与附加段的纵坡度有关,见表4—16规定,该附加长度包括终点渐变段长度60m在内。当前67页,总共85页。当前68页,总共85页。(4)爬坡车道长度的确定设计步骤如下:(1)绘制道路纵断面线形图,如课本图5-11所示,其中LV为竖曲长度线(2)绘制分段换算坡度图,换算成直线坡段。换算如下:长度不足200m的曲线,各取一半分别采用其前后的坡度值长度大于200m的曲线,当其前后坡度的代数差绝对值小于0.5%时,分成四段,两端的1/4段采用其前后坡段的坡度值,中间的2/4段采用前后坡段坡度代数平均值。(3)绘制速度曲线图,(4)确定爬坡车道的长度。由速度图直接找出低于容许车速的界限范围及相应的起讫点长度,即为所求的爬坡车道的长度。即C图中的LV值。爬坡车道的长度通常是根据爬坡性能曲线用图解方法求取。按道路设计纵坡与坡长的关系,经查爬坡性能曲线图逐段推求各端点车速,其中低于容许最低车速的分割路段,即为待定的爬坡车道起讫点的范围。当前69页,总共85页。5.6高速公路纵断面的布局

一、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的填土高度二、山区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特点三、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当前70页,总共85页。5.6纵断面设计方法与纵断面设图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纵坡设计前,应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平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沿线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