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热教学设计优质5篇_第1页
光与热教学设计优质5篇_第2页
光与热教学设计优质5篇_第3页
光与热教学设计优质5篇_第4页
光与热教学设计优质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与热教学设计优质5篇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熟悉多音字“差”。

3、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熟悉并把握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

教学预备乌鸦与狐狸的挂图、生字卡片、嬉戏《摘苹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醒课题:

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好玩的寓言故事,瞧!教师已经把故事中的两位仆人公请来了,(出示乌鸦图片)问:同学们看,这是谁呀?你眼中的乌鸦是什么样的?它的羽毛美丽吗?它的叫声和黄莺或百灵鸟相比又怎样呢?那么另一位仆人公狐狸,它的本性是什么呢?(狡猾)出示“和”字卡,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还想怎样介绍这个“和”字。(学生学习“和”字)

二、看图了解大意,随机学习生字:

我们先来观看这幅图:

1、图中画着谁和谁?(乌鸦和狐狸)(重复训练“和”的使用)

2、它们各拘束什么地方?(学习“枝”)(狐狸在树下,乌鸦在树枝上)

3、再认真观看,乌鸦的嘴里叼着什么?(学习“叼”字)

4、看到乌鸦嘴里叼着的肉,狐狸表现出什么样子?(学习“馋”)

5、你能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把我们刚刚观看到的内容将给大家听吗?

6、乌鸦叼着的肉怎样掉下来被狐狸吃掉的?只要我们细心的读课文,你就会找到答案。(教师演示肉从乌鸦嘴里掉下来)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79页,先听教师读一读,要仔细听,听准字音。

2、你们喜爱这则寓言故事吗?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读一读,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

3、同学们找到了几小节?那么我们请8位同学根据挨次分别来读一读这则小故事,好吗?其他同学要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4、狐狸对乌鸦说了什么?(学习“您”)(区分“您”与“你”并分别说句子)

5、还说了什么?(学习“差”、“嗓”)

6、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心情怎样呢?(学习“意)

在它特别得意特别快乐的时候,它最终忍不住怎样了?它的歌声是什么样的?(学习“哇”、“刚”)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狐狸的本性怎么样?(很狡猾)(随着学生熟悉生字的过程指导书写)

7、现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则小故事,刚刚在文中消失的生字宝宝我们也熟悉了?现在,谁情愿作小教师来领着大家读一读?(领读)假如教师让同学单独来读,你还能熟悉这些生字吗?(指名读)

8、看来同学们已经和这些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了,对吗?为了嘉奖同学们教师要带着大家一同到果园摘果子,好吗?(嬉戏《摘果子》)留意:我们把摘下来的果子放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语,这样才算胜利,能做到吗?(把摘到的果子读给大家听,让同学们来推断对还是错)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①熟悉“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创造家勤于思索、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擅长把人的特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预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提醒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假如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订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沟通沟通。

③全班初步沟通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创造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创造坦克的?

b.“是的,谁擅长把别人的特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争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构造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看这7个左右构造的字各局部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察,准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终一句话含义的事例,预备沟通。

其次课时

复习问题,提醒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创造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创造坦克的?

②“是的,谁擅长把别人的特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争论,沟通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沟通。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沟通。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连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沟通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创造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笔算,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理解并把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以学校宣传栏需要刷油漆为例,引入课题。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供应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表达了“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严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留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依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依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通过观看比拟所列的乘法算式。(提醒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1、教学新知,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谈话:依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阅历,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2.4×0.8”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展笔算。

(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请学生依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

争论沟通并小结: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算出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怎样把算出的结果转换成实际的结果呢?

(3)学生独立完成后沟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

(4)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将学生做过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讨论的对象,来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具有可观性和比照性,利于小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既培育了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又到达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5)沟通: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当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当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6)依据学生答复进展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出例如4:0.56x0.04=

2、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争论:

小数数位不够怎么办?

3、沟通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7×4.60.48×1.50.29×0.070.056×0.15(强化所学)

四、稳固练习,深化理解

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索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准时的练习稳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意了学生思索过程的沟通,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打算积中的小数位数”的学问点,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严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共享一下。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4

预设目标:(第一课时)

1.熟悉“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浮、池”。

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预设教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猜猜我是什么?

三、检测生字,新词把握状况。

四、读通全文,同桌检测。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读书,让学生明白水是怎么变的过程。

2.感受云的变化美。

3.写“浮、池”这两个字。

六、学习其次自然段。

1.默读课文,知道云遇到冷风,又会变成雨、雹子、雪。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落”、“打”、“飘”这三个词的精确性。

3.再次识记“雹”等生字。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课件展现让学生理解品尝“睡觉、漫步、奔驰、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

2.指导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3.范背第三自然段,激发学生背的兴趣。

八、初步感知第四自然段。

1.通过读书感受水的脾气的变化:有时候温柔,有时候急躁。

2.再次稳固记字

九、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雨雹雪

其次课时

一、沟通“生活中你见过水在变吗?”

二、再次稳固要求会认的“浮、雹”等11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中“人们想出种种方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句子,拓展练习“人们管住我们的方法有哪些?”

四、学习“冲、晒、黑、器、灾、害”等生字,“冲”和“池”、“浮”比照学习。

五、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并进展展现。

光与热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脚、饥饿、屋檐”等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从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体会用词的精准以及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窃读时的简单味道,调动学习积极热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及心理活动,学习窃读时详细而形象的表达。

?难点】

体会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闻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英国闻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养分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似乎没有阳光;才智里没有书籍,就似乎鸟儿没有翅膀。”你们喜爱读书吗?(适时引导学生自由沟通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收获学问、学会思索,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的读书经受的作品——《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感知“窃读”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书籍是有养分的,读书就是一次次的吸取养分,那么有为什么要“窃读”呢?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到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研读“味道”

1、讲一个故事其中往往也蕴含着一种情丝,写“窃读”表达了这怎样的情感呢?(用原文概括她的心情)

出示:我很欢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味道。

2、读书有千百般味道,找出文中描写“窃读”味道的句子,思索:是如何描写“窃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