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贸易1986至1992年,国有集体商业逐步放开搞活,先后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以风险抵押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四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改革,加速形成各业经商,全民经商局面。1993年和1994年,县天华购物中心、国商大厦和牡丹商厦相继开业,国有集体商贸业营业场所发生巨大变化。剡溪宾馆、嵊州宾馆、国商宾馆、浙东超级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等一批规格较高的餐旅企业建成,从根本上改变商贸形象。江滨市场、中国领带城、浙东农贸市场等大型市场营业,反映了市场的发展。2021至2021年,个私商贸蓬勃发展,国有、集体商贸企业体制改革活力增强,商贸业进入持续发展阶段。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个体企业、连锁企业的出现和增加是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1996年4月起,粮食系统实施“两线运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运行)方针,2021年进行以“四分开一完善”(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基本原则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21年,实施企业产权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转换的企业改制。2021年,全市商业系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5家,从业人员1923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49.06亿元,为1986年3.01亿的16.3倍。第一章经济类型第一节国有商业1986年,国有商业有县食品、蔬菜水产、百货、烟糖、五金交电化工、石油、医药、饮服公司和食品厂等企业,从业人员1536人,固定资产1000.67万元,年商品销售额13034.4万元。1987年,从县百货公司中分出成立县纺织品公司。1993年,组建县商业物资公司和商业土特产公司,从县烟糖公司分出成立县盐业公司。1994年,组建成立县国商大厦、商业城。1995年,因商品和商业结构调整,县商业土特产公司关闭。是年,国有商业有县食品、蔬菜水产、百货、纺织品、烟糖、盐业、五金交电化工、石油、医药、饮服、商业物资公司和国商大厦、商业城、食品厂等企业。有从业人员1946人,固定资产3528.55万元,比1986年增长252.6%,年商品销售额31376.1万元,比1986年增长138.1%。县国商大厦成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业零售企业,其优质的商品、优良的服务和优美的购物环境,巩固和增强国有商业在流通领域的地位。2021年,市国商大厦、商业城、饮服、纺织品、烟糖、医药、蔬菜水产、商业综合公司、商业物资公司和食品厂等分批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2021年12月,市百货公司并入市国商大厦。至2021年,国有商业有市石油公司、食品总公司、五金交电化工总公司和盐业公司。有从业人员1237人,固定资产3910.7万元,年商品销售额45532万元。第二节供销合作社商业1990年10月,县供销联社被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11月,浙江天华实业集团公司成立。1996年8月,市供销社转为经济实体。经营网络专业公司1986年直属专业公司有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果菜公司、特产公司、畜产公司、日杂废品公司、供销贸易中心、集体商业公司(下辖15个供销商业公司)、储运公司等。是年,除县储运公司外7家专业公司有商业网点69个,经营人员755人,自有资金897万元,固定资产365万元,销售额12466万元,利润216.5万元。1990年8月,县日杂废品回收公司分设为县物资回收公司和日用杂品公司。1992年6月,以城关供销合作社为基础,成立嵊县工业品公司。是年,嵊县茶叶总公司成立。1993年,县社成立石油煤炭公司、天华经济贸易开发公司、天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天华购物中心。2021年11月,城中市场成立。2021年底,市供销社控股或参股专业公司有浙东农贸发展(土产公司)、市畜产品、越乡茶业(特产公司)、日用杂品公司、供销贸易中心、天华购物中心、天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城中市场、茶叶总公司、物资回收公司、工业品公司、经济贸易开发公司、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供销商业公司(下辖上东、崇仁、北山、浦口、石璜供销商业公司和富润合作商业总店)等,资产22554万元,负债18663万元,所有者权益3892万元,职工918人,销售额6631万元,利税235万元。基层供销社1986年,有甘霖、长乐、石璜、崇仁、富润、城区、城关、三界、浦口、北山、上东、里东、南山、黄泽、白鹤供销社,经营网点401个,固定职工1742人,合同制职工433人,自有资金3017万元,固定资产1562万元,商品销售总额17485万元,农副产品收购5819万元,创利486万元,上缴税金987万元。1992年,城区供销社改组为城关供销社。1996年7月,浦口供销社并入城关供销社。2021年4月,贵门(南山)供销社并入长乐供销社。2021年4月,富润供销社破产。2021年3月,博济(白鹤)供销社并入甘霖供销社。年底,有城关、黄泽、甘霖、长乐、三界、崇仁、谷来、石璜、下王等基层供销社,资产8878万元,负债5273万元,所有者权益3605万元,职工771人,销售额892万元,利税10万元。经营规模1986年元旦,县供销社鹿山大楼开业,主楼6层、4000平方米,属当时城关镇最具规模的商业综合性服务大楼。15个基层供销社基本形成1个厂、1个商场的经营格局。是年,县供销社商品总购进达1215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6124万元;商品总销售1490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2971万元;利润1016万元,上缴税金1038万元(包括社办工业,下同)。1988年,供销社上缴税金1219万元,利润1531万元,创历史最高。是年,供销社商品总购进32915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9216万元;商品总销售25756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4022万元。1991年末,有各类商业服务机构514个,饮食服务企业16家,从业人员3187人。其中农副产品采购机构90个,工业品批发机构36个,零售机构(代销店)336个。按经营内容分,有各类食品商店55家,纺织品商店16家,百货商店62家,医药商店10家,书店5家,日用杂品商店5家,煤炭商店4家,石油商店4家,五金交电化工商店32家,农业生产资料商店93家,其他专业商店7家,综合性商店43家。1993年12月,第一家大型商场——天华购物中心开业,经营面积4700平方米,经营商品达1.8万余种。1995年,全市供销社商品总购进3874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12843万元;商品总销售44676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4769万元,上缴税金921万元,利润42万元。2021年11月,市供销社所属城中市场开业。2021年3月和10月,嵊州市名茶市场和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供销社商品交易市场总营业面积达30500平方米,经营规模也随之扩大。2021年,商品总购进93122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82366万元;商品总销售12720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7633万元,利税1046万元。2021年,商品总购进18332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113815万元;商品总销售17515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2662万元;利税644万元。第三节集体商业城关合作商店城关各行业合作商店1986年有职工420人,营业网点67个,企业固定资产31.24万元,年商品销售额248.9万元。采取“集有个营”等形式搞活经营,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集体商业的发展。至1995年,商业综合公司固定资产达234.73万元,比1986年增长6.5倍;年商品销售额938.2万元,比1986年增长2.77倍。2021年,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乡镇合作商店1986年,经清理和整顿保留长乐、崇仁、甘霖(下辖白鹤综合性商店)、石璜、城区、黄泽、三界、上东、浦口、北山等供销商业公司,富润供销商业公司更名富润合作商业总店,里东、南山、白鹤供销商业公司并入县供销商业公司。有职工1406人,营业网点491个,自有资金229万元,固定资产125万元,年销售额达2913万元。1987年,新增经营网点26家,甘霖、上东商场相继开业。经销品种扩至棉布、针织、百货、日杂、五交化、文具、图书、建材、副食品、水果、医药、饮食油货、废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等,销售额达3210万元,利润5万元。1988年,新增经营网点22家,上东商业公司在城关镇南桥开设经营部,农村集体商业向城镇渗透。县水果交易部为果农贩销地产小水果,21家批发部拓展商品销售。下半年,县公司本级试行合股经营,甘霖、长乐商业公司试行合股经营。1989年,富润、石璜等商业公司的15个独人门店、14个饮服店实行大包干(包死基数,费用自负,超利归承包者,缺额由承包者全赔)。县公司与上海第九百货商店联合在嵊县开设经营部,拓展家用电器、针棉百货等商品联销。是年,继石璜商场、甘霖第二商场、崇仁五交化商场竣工开业后,供销商业商场达11家,固定资产330万元,销售服务额达5025万元。1992年,基层商业公司(包括同级的合作商业总店、综合性商店)委托所在地基层供销社代管。集体商业的人、财、物归属不变,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年,县供销社商业公司更名浙江天华实业集团嵊县供销商业公司。年末销售服务额3622万元。1993年,转换经营机制,落实“四定一奖赔”(定人员、定销售、定上缴基数、定流动资金、超额全奖、缺额全赔),逐步形成集有个营(抽资承包)、集体经营(定基数承包)、风险抵押承包经营、离店承包经营等形式的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一般期限为1至3年和5至8年。是年,白鹤综合性商店划归博济供销社管理。1994年,三界供销商业公司实施改制,资产量化,明确产权主体,实行合股经营和个人自主保职经营。1996年,嵊州市供销商业公司落实第二轮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核定基数,一定3年,风险抵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长分成。2021年,成立嵊州市供销集体商业管理委员会。里东综合性商店置换资产,分流安置部分职工,并委托下王供销社管理。2021年12月,崇仁供销商业公司开始改制试点,推行资产置换重组,职工分流自营,转换职工劳动关系。至年底,全市供销商业有网点302个,职工807人,销售额551万元。2021年,落实第三轮租赁承包经营责任制,南山综合性商店转换职工劳动关系后实施企业歇业。2021年,长乐供销商业公司并入长乐供销社,实行资产一体化运作。白鹤综合性商店改制后停业。2021年,富润合作商业总店归口崇仁供销社管理。2021年,北山供销商业公司转换职工劳动关系,分流职工自主就业后歇业。至年底,全市供销商业在编职工365人,网点95个,固定资产368万元,净资产209万元,年销售服务额343万元。第四节个体私营商业1984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允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1987年,以推销蔬菜种籽为主体的农村贩销队伍遍及全国。1989年,出现私营商业企业。1993年,县华龙物资注册资本340万元,年营业额2536万元,被列为省重点私营企业。1994年起,个体私营商业发展迅速。游戏机、网吧、电脑打印、电脑彩票、歌舞厅、演艺厅、影视厅、休闲室、盲人推拿、洗足房、性保健品销售、音像制品租售、书报亭、信息中介、家政服务、婚纱摄影、鲜花店、花鸟宠物销售和液化气、纯净水供应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理发逐步向美容美发过渡,各类精品屋、专卖店遍及市区各大街道。计算机的家庭普及化,带来软件服务行业兴起。生活节奏加快,促进餐饮业向快餐化发展。优胜劣汰的商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地大型超市进驻,遏制本地商业批发、零售业,作为连锁反应,本市小型超市纷纷登场,冲击个体零售小商业。2021年末,个体商业从1985年5227户发展到11537户,增1.2倍;从业人数5941人增至14351人,增1.4倍;注册资金3999万元增至15935万元,增3倍;营业额35876万元增至457850万元,增11.8倍。其中城镇的个体商业694户增至5483户,增6.9倍;农村5033户增至6054户,增0.2倍。私营商业企业从1989年2户发展到352户,投资者3人增至1012人,雇工27人增至2739人,注册资金5万元增至26500万元,营业额300万元增至357988万元。1985年纯商业3991户,占70%;餐饮业557户,占10%;服务业(含修理业)1179户,占20%。2021年纯商业5631户,占49%;餐饮业3845户,占33%;社会服务业2061户,占18%。是年社会服务业中,理发及美容化妆业630户,淋浴业14户,日用品修理业755户,旅馆业135户,娱乐服务业105户,信息咨询服务业55户,计算机应用服务业50户。粮油购销第一节粮食收购合同定购1986年,强调粮食合同定购既是经济合同,又是国家任务,必须完成,实行“三挂钩”(对签订粮食定购合同的粮农,供应一定比例的平价化肥、柴油、水泥等物资)奖售政策,与131036户农户签订定购合同,落实定购任务5514万公斤。1987年起,在全省率先试行县对乡“确定基数,一定3年,超额奖励,缺额自补”的粮食包干责任制,是年完成定购任务超过定购包干结算基数3.77%。1988年,因受“7·30”特大洪灾影响,全县比1987年少购400万公斤。1986至1990年完成粮食合同定购任务25875万公斤。国家定购1990年秋粮起,国务院决定将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1991年,完善县对乡镇的定购包干责任制,实施“定购基数包干、减基数赔补、超基数全奖”的办法。1992年,在提高定购价实行购销同价的基础上,按照“基本稳定,个别调整”的原则,逐步试行分季分品种定购。1993年1月1日起,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粮油实行指导性计划收购。1994年,预购定金改为低息贷款,种粮面积减少。是年,按照“计划到乡、合同到村、落实到户”的原则,下达任务4000万公斤。1995年,贯彻“三个稳定”(面积、产量、库存)、“两个平衡”(总量、地区)和“一个责任制”(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一票否决制”(取消不完成粮食定购任务乡镇的年终考核评奖资格),强化粮食收购工作,恢复粮肥挂钩奖售政策。是年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01%。1996至2021年,采取稳定三熟、控制二熟、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等措施,粮食丰收。出现产量增、收购增、大户增、调销困难的局面,粮食部门仍按质论价,不打白条,敞开收购。2021年7月,市政府成立嵊州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嵊州市国有粮食收储,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是年,定购任务完成率占省下达考核指标的110.16%。2021年,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针对嵊义线、上三线等公路建设及集镇建设,粮食定购任务调减为3800万公斤,不再实行粮肥挂钩政策,调整价外补贴办法。2021年,大、小麦退出定购和保护价范围。省政府减免粮食定购任务,调减后的粮食定购任务为2500万公斤。订单收购2021年,贯彻省委、省政府“一取消,二放开”(取消粮食定购任务,全面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政策,不再实行保护价,取消价外补贴,实行粮食供求平衡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年,粮食收储公司按购得进、销得出原则,实施粮食订单收购办法,与1513户种粮大户签订粮食订单585.2万公斤。2021年,与8300户粮农签订早稻谷订单896万公斤。2021年起,为确保粮食安全,推行“内抓粮食订单,外建粮源基地”的收购措施。收储公司组织人员到江苏、安徽、江西、黑龙江等地落实粮源基地,采购粮食。粮食兑换主要帮助农户调换种子及品种调剂、主杂粮搭配。1987年,兑入235万公斤,兑出196万公斤,为1986年后最多的一年。1992年,兑入2万公斤,兑出仅1万公斤。1986至1992年,兑入396万公斤,兑出330万公斤。1993年起,停止兑换。销售农村定销。1986至1992年,由于专业菜农增加、国家征用建设用地等原因,农村定销上升,共供应粮食7445万公斤,年均1064万公斤。1993至2021年,以定销价销往农村缺粮户粮食1593.1万公斤,年均265.52万公斤。生活安排和救济。对遭遇灾荒或生活确有困难的烈军属、荣誉军人、孤寡贫病等缺粮对象,粮食部门贯彻“及时收购,同时安排”的方针,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丰补歉,细水长流,留有余地”为原则,采取救济、减免、退库、返销、议销等措施,及时安排、发放粮食。1988年和1989年,遭遇洪灾后,粮食部门先后安排、发放救济大米289.85万公斤、面粉168.7万公斤、玉米391万公斤、粮票5万公斤。联合国世界粮食署援助3789项目小麦1840吨,折算资金110万元,用以建造湖头、前良新村。据不完全统计,1987至2021年,粮食部门拨出的生活安排粮和救济粮有标二早籼米856.2万公斤、标一早籼米670万公斤、上白粉228.2万公斤、玉米391万公斤、粮票14.1万公斤。补助供应。1986年起,只保留林业基地及骨干苗圃的育苗补助供应。1986至1990年,补助14.44万公斤,后未作补助。种子供应。1985年起,后备种子由农业部门所属的种子公司制定收购计划,由粮食部门定点收购,储藏供应。良种由种子公司直接收购、供应。出售种子的农户,凭种子公司的收购发票到粮食部门按常规品种1∶1(前者种子粮,后者定购粮)、基地草子种1∶3、大麦1∶0.5、杂交水稻1∶5至1∶7的比率顶抵定购任务。常规品种供应,按议销价计价。平、议价之间的差额款,按种子实销数,由种子公司结交粮食部门。供应积余需转为商品粮的,由粮食部门按比例价收购。杂交水稻种子以粮换种。普通粮食由粮食部门就地收购,农民凭收购凭证或粮票,向种子公司购买。议价收购的种子,实行议价供应。城镇居民口粮。1986年,城镇定量人口52041人,年供应1447万公斤。根据国务院逐步压缩平价销粮的精神,1987年4月停止发放每人每月0.5公斤熟食品票,取消工种补差以外的各项补助用粮。1991年4月取消每人每月10张豆制品票(折合黄豆1.5公斤)。1992年,定量人口62240人,年供应1121万公斤。是年第三季度起,浙江省定额粮票、浙江省农村粮票实行按季使用,过季作废。1993年1月1日起,除军用粮票外,不再使用粮油票证。城镇居民按户发给市镇居民粮食证,保留城镇粮户关系。城镇居民粮源充裕,农副产品丰富,粮食消费观念改变,早籼米滞销,杂交米需求量大增,经常出现排队购买现象。粮食部门曾一度采取限量供应或在节日期间专门印发票证供应的措施,还加工精米、精面供应居民。2021年5月起,取消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明、农村粮食关系转移证和准许转移粮食关系通知书。2021年底,城镇非农业人口101649人,供应约1800万公斤。军粮。军粮供应以“先前方后后方,先军队后地方”和“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方便部队,确保供应,利于管理”以及“抓大放小、择优扶持、合理布局、完善网络”为原则,确保军粮按时、保质、定点、足量供应。嵊州市的军粮主要供应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战士用粮凭军用粮票供应,粮款由国家财政支付。部队干部和人武部工作人员用粮按国家牌价收款供应。1993年,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后,继续以国家统销价供应军队用粮,供应价与成本倒挂的差价及正常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承担。2021年起,军供食油、大豆和饲料不再执行国家规定的统销价,由部队按国家贸易部规定的价格到粮食部门采购。军粮差价补贴款由财政、粮食部门和部队后勤军需部门逐级下拨。2021年4月1日起,调整军供大米、小麦粉的结算价格。2021年4月1日起,执行新的军粮供应等级标准,同时执行新的军供价。2021年8月,省粮食局、省财政厅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军粮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军粮供应实行分级管理、定点代理的管理体制。嵊州市2021年投资22万元改造原委托供应军粮的营销部,经省粮食局审核嵊州市军粮供应站为符合兼供站条件、具有军粮供应资格的军供站。工商行业用粮。商业行业包括食品、饮食、副食、酿造等行业的用粮。粮食部门按计划核给行业铺底粮,各行业在销售粮食制品时,收回等量粮票和豆制品票。用粮行业凭核定计划和粮票、豆制品票,向粮食部门购买原料用粮。1990年10月起,统销计划内的行业用粮退出统销,改为议价供应。1991年4月起,水作行业的原料黄豆也改为议价供应。1986至2021年,供应行业用粮3796.2万公斤。工业用粮。1985年度开始全部改为议价供应。1986至2021年,供应工业用粮11838万公斤。补贴用粮。主要有定量差额补贴、出差补贴、夜餐补贴。1993年起,不再补贴。港、澳、台胞和华侨用粮。港、澳同胞和华侨回乡,一年内凭当地政府部门证明,按一般市价,掌握在成人每人每月成品粮17.5公斤以内,10岁以下儿童每人每月12.5公斤以内供应口粮。一年以上者,则按当地居民定量同等供应。1988年1月,省粮食局规定,回乡台胞凡居住在亲友家中的,可凭公安部门的暂住户口证明和本人的旅行证件,按统销价格成人每人每月15公斤以内、10周岁以下儿童每人每月12.5公斤以内供应口粮。由外事、侨务部门负责接待的,则按实际耗用报粮食部门审核后,供应统销价粮食。1991年规定,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定居城镇者,口粮实行城镇居民定量办法供应;定居农村者,则跟其他归侨、港澳同胞一样,按农村定销办法供应,价格统一按统销价执行。对侨汇物资供应的粮食,按省定标准发给等值的侨汇商品供应证,粮食部门凭证供应统销价粮食。1993年起,改为议价供应。特困户用粮。2021年,建立特困证制度。按照“坚持标准、动态调整、总量平衡”的原则,每年给总收入在当年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职工或年度内家庭发生天灾人祸等特殊困难的职工,发放特困证。凭特困证和嵊州市粮食供应优惠证,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每季度购买标一杂交米50公斤。2021至2021年,供应5.2万公斤。饲料精细饲料。有畜禽、农副产品收购奖售,幼禽繁殖,鱼种、乳牛、种畜和商业部门在途、存栏禽畜饲养以及临时性补助饲料。由粮食部门按规定标准发放饲料票,凭票供应。供应品种有稻谷、大麦、玉米、薯丝等。1986至1992年为平、议价兼营阶段,供应饲料粮2749万公斤,其中议价供应2089万公斤。1993年起,精饲料粮统销价计划供应改为议价经营。1993至2021年,供应饲料粮2614万公斤。混(配)合饲料。1986年,供应混(配)合饲料1178万公斤。1988年,饲料生产上扬,年供应混(配)合饲料1959.5万公斤。1989年,供应量仍达1330.4万公斤。1990年,县饲料公司试制87全价饲料获得成功。1991年又与浙江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高效能的全价饲料和颗粒饲料。是年供应全价饲料79.9万公斤、颗粒饲料8.86万公斤。1993至2021年,供应混(配)合饲料7636.57万公斤。统糠饲料。1986年4月起,对合同定购内收购的每100公斤稻谷,由原退二八糠12公斤改为退米糠2.5公斤。9月起重新恢复原政策。1993年,停止购粮退糠,改为议价供应。用于耕牛越冬的饼类饲料从1987年起取消统销价计划供应。市场交易1986年,除南山区外,各区设立粮油交易所。城关交易所按旬向国家商业部上报粮食行情。1990年,有国家粮油交易所8处,成交粮食60.9万公斤。1992年8月,黄泽粮管所粮油交易所更名黄泽粮油批发交易市场。9月,城关粮管所在浦口镇、三界粮管所在三界镇的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相继经营。11月,县粮食局发布《嵊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规范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管理。12月,县粮油公司投资的嵊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开业,滞销的早籼谷和短缺的杂交米、玉米、小麦等品种在场内交易,至2021年,交易粮食4788万公斤,交易额4712万元。1993年,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后,粮食市场场内交易量减少。至2021年底,有市粮油公司管理的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以及三界、长乐、崇仁、北漳粮管所的粮油批发交易市场。2021年,贯彻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8月,成立粮食市场管理协调小组,又成立由乡镇政府、粮食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的粮食市场协管员组织。10月,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根据“统一收购、掌握批发、放开零售、搞活集贸”的原则,规定农民及其他粮食生产者的余粮,由国有粮食收储公司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除良种凭收购许可证组织收购外,禁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直接向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收购。粮食批发实行准入制度。符合批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经申报登记,分别由市粮食局、市工商局核发粮食批发经营资格证和营业执照,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责令其停止营业。是年,查处违规收粮案4起,计稻谷8200公斤。2021年,放宽粮食购销企业登记条件,允许用粮企业直接收购自用粮食。8月,省粮食局和省工商局印制浙江省自用粮食收购证、浙江省种粮大户粮食批发证和浙江省自产粮食批发证。2021年,粮食市场放开后,鼓励多种所有制的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和个体粮商依法经营粮食。2021年底,市工商局注册的个私粮商有30家。议购议销议购1987年,议价收购啤酒大麦1635万公斤,占议购粮的50%以上。1990年,议价粮实行由政府确定保护价、粮食部门按质价标准敞开收购、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的政策,议购春粮987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482万公斤。但春粮、早籼谷议销价格却一跌再跌,产生购销倒挂现象。议价经营从7月份起出现政策性亏损,至12月底亏损344.70万元。同时,大量议价粮滞销积压,县粮食局严格控制外地粮食流入嵊县。1991年,粮食部门以随行就市、不低于市价为原则,仍积极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1993年,议价粮收购处于随行就市状态。1994年,规定凡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除早籼谷予以保护性收购外,其他品种随行就市。1995年,根据购得进、销得出的原则,确定小麦、啤酒大麦的议购价,其他品种随行就市,是年仅议购631万公斤。1996年,按照定购价保护性收购议价粮,收购量成倍上升。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价粮的通知》。粮食部门以定购粮基准价作为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的余粮。1986至2021年,议购粮食39936.7万公斤。议销粮食议销的对象除制酒、饲料、食品、饮食等工商行业外,扩大到部分口粮不足的居民和入城经商、务工的农民,以及部分粮户关系尚未落实人员的口粮。1986年,议销粮食1926万公斤。1988年高达2928万公斤,其中啤酒大麦1126万公斤。1989年,粮食市场议价粮滞销。1990年,县粮食局计付议价粮促销费,9月,对几个主要品种规定了最低销售批发保护价,以确保议价粮油的正常经营。1992年,议销粮价格上扬,销量激增。2021年,市粮食收储公司通过拍卖公司竞价拍卖稻谷331.37万公斤。2021年又拍卖173.5万公斤。1986至2021年,议销粮食55505.9万公斤。价格奖售价格收购价格。1986年,合同定购价未变。早籼谷按“倒三五、六五”(即35%按原统购价,65%按原超购价),晚粳、晚糯、晚籼、杂交谷按“倒二八”,小麦、玉米、籼糯、早粳、早糯谷按“倒三七”比例作价。是年起对完成合同定购任务的另付每100公斤晚粳谷、晚糯谷2元,杂交谷1元的优惠补助金。1987年小幅调高粮食收购价。1988年除继续执行优惠补助金外,对投售的早籼谷、晚籼谷、红突晚谷、晚糯谷、小麦、玉米等品种,实行每百公斤4元的价外补贴。1989年4月,提高粮食收购价。稻谷价外补贴取消,每百公斤小麦、玉米的价外补贴分别调整为1元、2元。7月,确定议购指导价。11月,又确定小麦、大麦议购中心指导价。1990年,粮食市场疲软,议价购销倒挂。为保护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议价粮收购实行由政府确定保护价,粮食部门按质价标准敞开收购的政策。1992年4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决定提高粮食购销价格,实行“购销同价”政策。议价粮按随行就市的原则放开收购,不实行保护价,也不作中心指导价。1993年,按合同收购的粮食,实行最低保护价,合同外粮食随行就市。1994年,县政府规定早籼谷市场价每100公斤低于82元的,粮食部门按82元予以保护性收购。1994至1996年,又连续调高收购价格。其中1994年调幅最大,早籼谷、杂交谷、晚粳谷、晚糯谷、小麦、玉米等品种平均升幅达49.11%。1995年起,每50公斤早籼谷在定购价和价外补贴款的基础上再作农资差价补贴12.26元。是年议购粮除小麦和啤酒大麦外,其他品种随行就市,不作指导价。2021年4月起,实施修订后的《浙江省主要粮油品种收购质量标准和计价办法》。是年大、小麦退出定购价和保护价范围。2021年,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推行粮食订单收购,原则上不再实行收购保护价,并取消价外加价补贴。1993年,“三挂钩”实物奖售改为价外加价,合同内的粮食价外加价标准为每50公斤稻谷3.74元,小麦、玉米4.20元,大豆5.50元,在收购时兑现。此后,虽曾一度恢复定购粮化肥奖售政策,但价外加价政策一直至2021年,只是在加价额度和具体做法上稍有调整。2021年价外加价标准是每50公斤早籼谷10元,晚籼、晚粳、晚糯谷3元。1995至2021年,对优质早稻品种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定购内收购被确定为优质品种的早稻谷,计价时在定购价和价外加价的基础上再予加价。1995年,确定“舟优903”和“嘉育948”为优质品种,收购时每50公斤均加价5元。此后,优质品种种类和加价幅度略有变动。2021年,优质品种确定为“舟优903”,每50公斤补贴3元。销售价格。1987年4月提高稻谷收购价格后,于7月1日起,相应调整部分返销农村的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国家常年供应基地专业菜农的口粮,仍按原来的比例价格供应。1989年4月和7月,调整定购粮的收购和返销农村的口粮价格。返销农村的粮食,凡原按购销同价供应的,执行调整后的定购价,并加适当费用;凡原执行统购价的,按调整后的统购价执行,不加费用;凡原按统销价供应的,价格不变。1991年5月起,调高统销价。1992年4月起,提高小麦、稻谷、玉米的定购价,并按照购销同价的原则,同时调整统销价。同年10月,军供大豆的统销价格每50公斤由45元提高到55元。返销农村的定销粮,统一按新的统销价执行。为使城镇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因粮油提价而受到影响,按照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在两次调整统销价时,给城镇居民适当补偿。1993年,除军粮仍按统销价供应外,其他用粮的销价一律放开,随行就市。1994年5月,国务院、国家计委先后发文统一粮食销售的作价原则和作价方法。6月,省政府下达各县市主要粮油品种的零售价格。1995年6月和1996年7月,省定零售价又作调整。2021年1月起,国家贸易部规定,每500克标一质量的军粮供应价:粳米0.47元,早籼米0.37元,中籼米、晚籼米0.39元,面粉0.41元,。黄豆、菜油、饲料改为议价供应。2021年4月起,改为特等标准粳米0.52元,中晚籼米0.40元,特制一等面粉0.52元。2021年起,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贯彻顺价销售政策。顺价销售价格按保本微利的原则,以粮食收购价为基础,加上合理费用和利润确定。粮食议销价格以“高进高出,略有盈利”为原则。1986年,每50公斤早籼米27.90元,晚粳米30.20元,晚糯米37.50元,上白粉37.50元。此后几年每年都有提高,至1989年早籼米提高到65元,晚粳米75元,晚糯米80.20元,上白粉70元。是年下半年起,议价粮销价大幅下滑。1990年,上述品种降至45.50元、58元、65元和53元。是年9月,县粮食局规定了议价粮最低销售批发保护价,每100公斤早籼米91元、晚粳米116元、上白粉106元、标准粉96元。1992年后议销粮根据随行就市原则,不再确定中心指导价。2021年9月起,政府取消对大米、面粉销售价格的审批制度,由市场调节。2021年底,市场一般零售价格为:每50公斤标二早籼米75元、标一早籼米80元、晚籼米90元、晚粳米120元、晚糯米150元、特一面粉110元、太湖米110元、东北米130元、干面条110元。奖售1986年起,国家对签订粮食合同定购的农户,实行“三挂钩”实物奖售,补助供应平价化肥、柴油、水泥等物资。每100公斤定购粮,国家补助平价尿素3.5公斤、柴油0.5公斤,县再补助平价碳铵10公斤、水泥10公斤。1987年起,国家补助尿素标准逐年增加,至1990年,每100公斤定购粮16公斤,柴油补助从0.5公斤提高到2公斤。1989年每议购100公斤黄豆,奖售碳铵30公斤。是年起,水泥补助取消。1991年,除实行每100公斤粮食奖售尿素12公斤、碳铵12公斤、柴油2公斤外,还对农业税现粮部分外的定购入库小麦每100公斤给予价外补贴1元,奖售平价碳铵30公斤。议价投售的春粮每100公斤奖售平价碳铵20公斤。次年,议购粮随行就市,不作中心指导价,但春粮奖售政策不变。1993、1994年“三挂钩”奖售实物改为价外加价。1995年,除农业税现粮每100公斤定购粮奖售平价尿素16公斤,仍保留价外加价补贴。1996年起,农业税现粮也实行粮肥挂钩政策。2021年在继续实行粮肥挂钩政策的同时,还对市级春粮早稻丰产示范方每亩供应优惠价尿素5公斤、柴油2公斤。2021年,不再实行粮肥挂钩政策,并调整价外补贴办法,主要用于大、小麦和早稻谷定购。储运仓库1986年,增建仓容155万公斤。是年底,粮仓仓容9942万公斤。甘霖粮仓于1987年竣工,仓容720万公斤。是年在三界区长桥、甘霖区马塘建成225万公斤仓容的粮仓。1988年,在“7·30”特大洪灾中,黄泽粮管所456万公斤粮仓被毁。省粮食局拨款120万元,于1990年重建完工,仓容402万公斤。1990年,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春粮、早籼谷滞销,粮仓爆满。县粮食局拨款77万元,搭建1100万公斤棚仓。20世纪80年代末,县粮食局制定了1990至1992年建仓规划。至1992年底,在太平、小砩、范村、仁村、崇仁镇三村、三界镇江东等地新建仓容862万公斤。是年,县粮油贸易批发市场的配套仓库建成,仓容250万公斤。2021年,为改善和增加省级粮食储备设施,扩建甘霖粮管所粮食储备仓库,仓容360万公斤,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同年,城关、黄泽粮管所扩建仓容90万公斤、迁建仓容160.5万公斤。2021年9月,经省粮食局筛选审核,市粮食收储公司甘霖粮库成为全省首批具备承储省级储备粮资格的仓储单位之一。1989至2021年,因建设时间早、设施破旧、大修困难、仓点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报废使用面积26674平方米、仓容4178万公斤的粮仓。2021年底,有粮食仓点43处,仓库188座,使用面积46387平方米,仓容8204.5万公斤。其中收储公司粮食仓点32处,仓库160座,使用面积42468平方米,仓容7532万公斤。仓储管理粮食储存。有周转(商品)库存、国家(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和代农储备。1992年,嵊县省级储备粮750万公斤,市县级储备粮750万公斤,市县级储备食油7.5万公斤。2021年8月,市级储备粮规模调整到1000万公斤。1992年9月,国家粮库内尚有代农储备粮537.96万公斤。粮食部门根据储粮生产队意愿,采取返还粮食或议价收购等形式,进行了一次性处理。储粮虫害防治。主要粮仓害虫有58种,其中危害较大又容易繁殖滋生的有玉米象、麦蛾、谷蠹、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赤拟谷盗、锯谷盗、粉斑螟、锈赤扁谷盗,以及书虱、螨类等10余种。粮食仓储部门根据“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遵循“安全、卫生、经济、有效”保粮原则,积极开展清洁防治、机械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和综合防治科学保粮。至2021年底,粮仓全部配备了粮食微机温湿度自动巡回检测系统,机械通风率达到100%。“一符四无”粮仓活动。“四无”1986年为“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四无粮仓”合格率占总仓容的99%。1991年,“无霉”改为“无变质”。1993年,充实账实相符内容,改称为“一符四无”。为巩固和提高“一符四无”质量,2021年,嵊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一库一点一仓”样板仓工程活动。被选定的甘霖粮库、城关北门粮仓等9个库点,都在“一符四无”的基础上达到了“仓墙白化、空地绿化、仓房完好、粮面平整”的样板仓标准。2021年4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精神,省粮食清仓查库小组进驻嵊州市,对市国有粮食企业的43个仓点、178座粮仓、35322吨存粮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查。清查结果账实相符、储粮安全、质量完好。1989至1992年,“四无粮仓”合格率均达100%。1995至2021年,每年的“一符四无”粮仓合格率也达100%。在仓储管理中,涌现了许多先进单位和个人。1995至2021年,甘霖粮管所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粮油仓储先进单位。城关粮管所保验员葛其正以站为家,刻苦钻研业务,严格遵守储粮制度,自1984至1991年,先后6次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90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省粮食系统劳动模范,199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调运原粮的调出品种以本地产早籼谷为主,调入则以本地短缺的小麦、晚籼(杂交)谷、大豆、杂粮、食油为主。1986年,调出原粮(下同)2420万公斤,调入517万公斤。至2021年,调出最多的为1991年,达2458万公斤;调入最多的为1988年,达1402万公斤。1989年,在救灾粮源组织和调运工作中,县粮食局获得国务院粮食货源组织和调运领导小组、国家商业部组织救灾粮食调运先进单位称号,并通报表彰。20世纪90年代以后,县粮食局仍严格遵照国家调运计划管理制度、装具定额管理制度、运费管理制度、运输损耗管理制度,每年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调拨计划。2021年,省粮食局取消市县之间指令性的对口调拨计划,实行省指导下的市县对口衔接。1986至2021年,调出原粮19284万公斤,调入4604.5万公斤。第二节油脂收购食用油料以油菜籽为主,其次为油茶籽、芝麻、花生果等。油菜籽1986年继续实行统购价和加价收购。菜籽购留比例统一确定为购六留四。为便于计算,按每收购100公斤籽供应一部分比例价油,最多不超过12公斤。至1993年,统购油菜籽521.9万公斤。1994年起实行议购。油茶籽1986至1993年统购8.67万公斤,1994年起停收。棉籽1986至1989年,统购0.2万公斤,1990年起停收。芝麻、花生果等1986年起全部实行议购,至2021年停止收购。食用油料的兑入以油菜籽为最多,兑出亦以菜油为主。1986年兑入油料73.44万公斤,兑出油脂19.16万公斤。此后,兑换数量逐年减少,1993年起,油料兑换不再进行。至1990年,兑入油料109万公斤,兑出油脂28万公斤。非食用油料非食用油料主要有桐籽、桕籽、蓖麻籽。1986年仍然实行议购。1993年起,粮食部门不再收购。销售城镇居民的食油定量,自1965年10月起每人每月200克,直至1992年未变。1986至1992年,供应定量人口食油132.83万公斤。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每人每月掌握在250克以内供应。超过一年,按当地居民定量供应。1988年1月起,台湾同胞回乡期间,每人每月亦在250克以内统销价供应。由外事、侨务部门负责接待的台胞则按实际耗用供应。1991年规定,台胞定居城镇者,按城镇居民定量办法供应;定居农村者,则跟其他归侨、港、澳同胞一样,按农村定销办法供应,价格统一按统销价执行。侨汇物资供应中的食油,按省定标准,发给等值的侨汇商品供应证,粮食部门凭证供应统销价食油。除定量食油外,还有节日、临时和特殊用油等项补助。1993年1月起,食油统销计划供应改为议价供应。行业用油主要供应糕点、饮食、水作等行业。1989年7月起,计划内行业及部分其他用油,改按优惠价供应。1990年,除供应豆制品用油外,其他行业取消计划供应。供应量减至7.39万公斤。1986至1990年共供应行业用油127.16万公斤。1991年4月起,取消行业用油计划供应制度,行业用油全部转为议价供应。工业用油1986年无供应量,1987年仅供应100公斤,1988年起实行议价供应。议购议销油脂(料)议购1986年,议购油菜籽、油茶籽、芝麻、花生果35万公斤。1988年,议购油菜籽高达168.6万公斤,是最多的一年。1994年起,食用油料不再定购,全部实行议购。1986至2021年议购油菜籽711.87万公斤。1986至1993年议购油茶籽0.93万公斤。1986至1996年议购芝麻38.69万公斤。1986至1991年议购花生果11.45万公斤。桐籽和桕籽议购最多的是1988年,分别为10.46万公斤和11.2万公斤。蓖麻子议购数1986年最多,为3100公斤。1986至1993年,议购桐籽19.99万公斤、桕籽43.59万公斤、蓖麻子0.53万公斤。1993年后不再收购。油脂(料)议销随着餐饮、食品加工业的兴起,食用油脂(料)议销量逐年增加。1988至1991年,工商行业用油逐步转为议价供应。1991年,议销菜油高达44.92万公斤。1993年起,食用油脂(料)议销量减少。1986至2021年,粮食系统议销菜油368.29万公斤、芝麻油14.91万公斤、特制油13.84万公斤、油菜籽5.83万公斤、芝麻14.91万公斤、花生果5.22万公斤、葵花子49.85万公斤。1986年,议销桐油3.41万公斤、桕油2.45万公斤、梓油1.93万公斤。1992年,议销桕油3.34万公斤,为桕油议销量最多的年份。1994年非食用油料停止收购后,议销也同时停止。1986至1993年,销售桐油9.87万公斤,桕油7.95万公斤,梓油4.94万公斤。价格奖售价格油脂收购价格。1986年油菜籽、油茶籽、棉籽等食用油料仍按“倒四六”比例价收购。1986至2021年,油脂(料)收购价格作多次调整。销售价格。1986至1990年,食用油统销价格一直稳定不变,购销价格长期倒挂,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1987年7月起,每500克精棉油的比例价提高到1.26元。1989年7月,在调整返销农村粮食价格的同时,也调整返销农村食油的价格。规定凡原按购销同价供应的,执行调整后的定购价,并加适当费用;凡原执行统购价的,按调整后的统购价执行,不加费用;凡原按统销价供应的,价格不变。调整后每50公斤机榨油,菜油定购价158.4元,定购价加费用178.4元;精棉油定购价145.5元,定购价加费用165.5元;茶油定购价188.7元,定购价加费用208.7元。同时,计划内行业及部分其他用油,统一改按优惠价供应,每50公斤菜油200元,茶油210元,精棉油150元,菜油议销价为250元。1991年5月,调整食油统销价,其中每500克二级菜油提升1.32元、精棉油提升1.22元、二级茶油提升1.43元、二级豆油提升1.34元。同年12月规定,一级菜子油、高级烹调菜子油每50公斤的统销价分别为229元和260元。1993年,取消城镇居民食油票,销售价格随行就市。1994年6月,省政府规定嵊县二级菜油的零售价格每500克为4.2元,次月调整为4.85元。但直至2021年底,普通菜油的市场价格往往低于此定价,食油价格一直处于随行就市状态。2021年底一般的零售价格每500克菜油为3.3元,色拉油3.5元。奖售1985年后,油菜籽实行化肥奖售。1988年、1989年,每交售50公斤油菜籽,奖售平价标氮5公斤。1990年,县实行倾斜政策,每收购50公斤油菜籽,奖售标氮105公斤。是年收购油菜籽111.91万公斤,奖售化肥234.63万公斤。1991年,对定购入库的油菜籽每50公斤奖售平价标氮5公斤、平价碳铵100公斤。1992年保留标氮,不再奖售碳铵。1994年始,油菜籽不再奖售化肥。储运储油容器1986年,有金属油罐64个,容油量63万公斤,1990年,金属油罐增至65个,可容油68.6万公斤。砖砌水泥油池废弃不用。此后,金属油罐未有增加。调运1986至1991年,调出油脂0.76万公斤,调入76.7万公斤。1992年起,油脂实行议价经营,不再下达调拨任务。第三章商贸流通第一节农副产品农副产品经营遵循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农民发展茶叶、蚕茧、长毛兔、蘑菇、苎麻、烟叶、柑橘、黄桃、李子、大青梅、甜叶菊、药材、土副产品等农业产业,收购农副产品,开拓营销市场。1986年,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6124万元。1989年,农副产品收购达10171万元。以后年份,随农副产品购销政策调整和市场逐步放开,农副产品收购呈现波浪式增长态势。1990年,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8684万元,1996年18689万元。2021年,随着批发市场的运营,全系统收购农副产品高达82366万元,次年达108756万元。2021年,全市农副产品收购值113815万元。蚕茧1986年,蚕茧收烘由三代鲜茧改为交售干茧,实行厂商二级验收制度。是年收购蚕茧1823吨,比上年增4.1%。1987年,蚕茧收购量持续上升,达1914吨,在价格上实行“品种、价格、比例”三项加价贴农,每公斤收购均价达66.75元,比上年增29%。1988年,春夏期蚕茧收购爆发蚕茧大战,为治理市场秩序,蚕茧继续统一收购,收购量与上年持平。1989年,蚕茧生产升温,发种量达64070张,比上年增12.2%,收购量增11.7%。1991年,县政府加强蚕茧市场宏观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蚕茧发种量84116张,收购蚕茧2858吨。次年蚕茧生产持续发展,发种量比上年增42.3%,收购量达3778吨,增32.2%。是年,茧丝绸市场疲软,白厂丝价格下跌,厂商蚕茧库存增加。1993年,收购蚕茧2241吨。此后3年,茧丝市场低迷不定。1996年,收购蚕茧1205吨。2021年起,蚕茧收烘划归市茧丝绸总公司一体化经营。2021年,蚕茧产量达2343吨。蘑菇1986年,收购1684吨,比上年增长31%。1987年,更新蘑菇品种,收购924吨,每公斤收购均价2.70元,比上年加价25.6%。1988年,收购蘑菇1156吨,投放金额422万元。1989年,蘑菇外销渠道受阻,县政府协调多部门以“三个一点”(农民负担一点,供销社承担一点,财政扶持一点)解决蘑菇卖难问题。次年,蘑菇外销形势滞呆,以销定产,调减种植面积41.9%,并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公斤收购均价2.67元,收购蘑菇889吨。1991年,逐步导入市场机制引导农户种植蘑菇,收购蘑菇减至593吨,次年减少为256吨。1993年,收购蘑菇仅50吨。以后年份,农户零星种植,随行就市。兔毛1986年,兔毛市场持续滞销,供销社、畜产公司在种兔、饲料、物资、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兔农,保护价收购兔毛146吨。1987年,收购兔毛比上年增长1.3%,投放金额1014万元,继续采取保护措施,发放长毛兔生产扶持资金30万元,饲料补贴及返利50万元,优惠供应兔用颗粒饲料350吨,调剂种兔7000余只,供应带胎母兔400只,对参加长毛兔服务社的兔农保证收购合同数量兔毛,还调剂兔毛给浙江华兴毛纺厂加工兔毛纱。1989年,兔毛滞销,毛品由高档转向低档。次年初,兔毛库存量增加,市畜产品公司开拓粗毛、绒毛购销,收购量减至83吨。1991年下半年,内销市场中档等级兔毛价格上扬,每公斤均价高达120元,市场争购兔毛激烈,供销社收购74吨。1992年,国内外兔毛销售市场松动,兔毛产量350吨,收购104吨。是年,嵊县被商业部命名为全国长毛兔生产示范县。1993年,兔毛收购量恢复到1986年水平,达142吨,次年收购量跃升为333吨。1996年,成立嵊州市长毛兔专业合作社,组织兔农发展长毛兔生产,收购兔毛301吨。2021年,制定《嵊州市地方长毛兔系列标准》,年末长毛兔存栏60余万只,产毛量663吨。2021年,获兔毛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收购兔毛290吨。2021年初,兔毛市场由畅转滞,供销社及5万余户兔农在扩大销售的同时,分户储存兔毛,抵御市场风险。烟叶烟叶商品由国家专卖管理,供销社为国营烟草公司代购。1986年,收购烟叶543吨,其中香料烟占98.8%。1987年,收购香料烟672吨。1991年,扩大种植面积,收购香料烟925吨,投放金额484万元,每百公斤均价522元。1992年,产大于销,每百公斤均价下降42%,收购量仍达973吨,但库存增加。1993至1995年,香料烟销路不畅,产量大跌。1996年,收购量增加为410吨。2021年,加强烟叶专卖管理,香料烟收购700吨。次年,贯彻国家“市场引导,计划种值,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调控种植香料烟,收购174吨。2021年收购量略有上升,2021年收购353吨。2021年,遭遇干旱,产量下降,收购香料烟218吨。柑橘1984年起,柑橘取消统派购政策,随行就市。1986年,柑橘受冻减产,供销社收购35吨。1987年,柑橘投产面积扩大,又逢丰年,总产量在1万吨以上,收购474吨。1989至1993年,柑橘市场行情变化较大,累计收购1227吨。1994年,华达食品厂生产出口橘子罐头,收购鲜橘750吨,次年购进1342吨。1996年,浙东水果批发市场建成营业,收购柑橘3148吨,此后2年累计收购6481吨。2021年,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建,经营规模扩大,收购柑橘4250吨。2021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拓展市外省外流通渠道,收购12641吨。2021年,收购11544吨。2021年,因水果消费市场发生变化,仅收购4035吨。苎麻1986年,苎麻产销活跃,地方麻纺工业升温,供销社收购苎麻239吨,比上年增长1.4倍,投放金额294万元,每公斤平均收购价6.13元。1987年,收购量增至725吨。是年,苎麻产大于销,销售价下跌,压库严重。2021年,收购170吨,次年收购145吨,每公斤收购价2.20元。随后年份地方麻纺工业用量减少,供销社少量收购供应零星用途。芦笋1987年,由浙东农贸发展(原土产公司)向外地引种8.53公顷,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中爱、仙岩、城关、甘霖、江东、黄泽、北漳等沿江滩地。次年复种36.13公顷,起产14公顷,收购49吨,收购额10.2万元。1989年,复种33.33公顷,起产22.67公顷,收购216吨,主要调拨给华达食品厂加工芦笋罐头。1990年,起产38.87公顷,收购芦笋376吨,投放金额83万元。1991年,复种28.73公顷,起产28.07公顷,因气候影响,产量趋减,收购173吨。1992年,起产42.67公顷,收购224吨,收购额39.2万元。随后年份农户自营种植、销售,供销社少量收购。第二节生活资料百货纺织品1986年,经营百货纺织品的零售商店121家,经营品种1.3万余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自做衣服逐渐减少,棉布销售下降,成衣销售逐年上升。至2021年,专营棉布销售的商店仅有两家个体小店。棉布类商品一般在前店后场的成衣店中销售。1988年前后,城镇流行西装,穿着时装化逐渐形成,服装商场和个体服装店迅速发展,遍布城镇。成套床上用品、窗帘饰布专卖商店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增。2021年,纺织品服装鞋帽零售额达5868万元。交电用品代步工具1986年起,自行车进货渠道增加,取消凭票供应,品种从重型转向轻型,女式车逐步增加,山地车、赛车等花式品种增加。2021年起,电动自行车在市场上逐渐替代普通自行车,年销量从数百辆增至2021年的2021余辆。摩托车1985年销售37辆,以后则成倍增长,至2021年,销售7370辆。轿车1995年销售34辆,2021年增至415辆。家用电器1986年,销售黑白彩色电视机7707台。1988年后,彩色电视机销量骤增,黑白电视机逐渐退出市场,彩色电视机从14吋至21吋,发展到21吋以上,城镇居民以购置25吋到33吋为主。2021年,销售电视机7746台,影碟机2216台。电冰箱1986年销售仅99台,到20世纪90年代初年销售达1000台以上。冰箱容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到20世纪末,180立升以上无霜两门冰箱成为主要选择。2021年,销售电冰箱3070台。1986年,尚无家庭购置空调器。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空调器逐渐进入家庭。1992年,零售房间空调器19台。尔后销量成倍增长,至2021年,空调器价格大幅度下降,销售大幅增加。是年,销售房间空调器3255台,部分家庭开始购置立式空调器。1986年,洗衣机仅销381台,尔后逐年成倍增长,至90年代,城镇家庭开始普及,并向农村发展,2021年,销售3857台。电脑20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动销,而后以成倍增速增长,电脑销售店也迅速增加。至2021年电脑零售店100余家,年销量2021余台。卷烟卷烟购销1986年,卷烟实行计划调拨,统价销售,凭票及侨汇券供应。1987年,销售卷烟21244箱,销售额2259万元,利润31.58万元。1988年,国家放开13种名优卷烟价格,同时取消统价销售办法,卷烟市场掀起云南烟消费热潮。1993年,购销省外烟5553箱,销售额3076万元,利润118万余元,云南烟占省外烟销售60%以上。1994年,购进省产烟11910箱,销售11895箱,销售额达4390万元,省产烟销量占公司年销总量的60%以上。2021年始,实现全面访销、全面配送、专销结合、访送分离方针,招聘人员给零售户送货上门。2021年,实行以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化城网建设规划,实施一库制配送体制。是年,销售卷烟22476箱,比1987年增加5.8%;销售额30087万元,为1987年的13.82倍;利润3427万元,是1987年的108.52倍。1986至2021年,累计销售卷烟338147箱,销售额203145万元,利润15183.86万元,上缴税收10942.4万元。专卖管理1987年,发放烟草专卖许可证3303份,其中批发许可证15份,零售许可证3288份。1990年,为打击走私、贩私,加强路检、路查,查获违法卷烟47.8万条,其中走私烟12万条,上缴罚没款263.38万元。2021年,公安局在烟草局设立联络室,烟草局成立专卖管理稽查大队,设立5个专卖所。至2021年,烟草专卖局出动路检路查7200余人次,市场检查48960人次,查处案件11202起,查扣卷烟271.14万条。其中假冒烟43.1万条,走私烟30.06万条,上缴罚没款1375.60万元。食盐购进1986至1993年,食盐由上虞盐业站供应。1994年1月起,食盐购进列入省盐业公司统一计划,每月按计划组织购进,1994至2021年,从宁波盐业站购进为主。销售1986至1993年,县糖业烟酒公司负责城关镇和临城区的食盐销售,其他农村集镇由基层供销社销售。1993年9月,成立盐业公司,与糖业烟酒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负责食盐销售。1996年4月,盐业公司从糖业烟酒公司分离出来,设立12个转批站及36个转批分站,形成销售网络,并购置车辆,送货下乡。工业用盐按照各厂矿单位使用量登记造册,进行销售。管理1987至1993年,盐业由上虞盐业站负责管理,盐业市场基本处于失管状态。1993年9月,县商业局内设盐政股。1996年成立盐务管理局,与盐业公司合署办公,设立盐政股。1996至2021年,查处盐业违法案件22起,没收私盐14吨。通过加强食盐专营管理,食盐年销量稳步上升,市场占有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覆盖率均在99%以上,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危害。糖酒食糖1986年,县烟糖公司批发食糖4800吨,民用糖人均4.5千克。20世纪80年代末起,食糖消费量逐年下降,价格平稳,经营完全放开。2021年,民用食糖人均2.5千克。酒1986年,供应黄、白酒8380吨,以后酒类经营完全放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档白酒、进口酒销量快速增长。2021年,居民人均酒类消费121元,农村人均64元。猪禽蛋猪肉1985起,实行生猪购销体制改革,猪肉购销实行多渠道经营。1986年,个体经营占82%。猪肉购销放开后,价格有所上升,刺激了养猪户的积极性,家庭养猪和养猪专业户发展加快,猪肉市场供应渐趋充足。但由于市场放开经营后放松生猪购销工作的管理,大量的个体屠工屠商参与经营,一度出现生猪购销混乱和乱宰滥杀现象,造成环境污染和生猪疾病流传,极少数不法屠商以病死猪肉或公母猪肉充好猪肉销售,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1990年,县政府在石璜镇进行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试点,对生猪购销工作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1991年在全县推开,至21世纪初,有屠宰点25个,其中城区8个,进点屠宰率在90%左右。1986年,生猪零售12万头,至2021年,猪肉市场供应充足,管理有序,生猪零售达25万头。家禽主要是鸡、鸭、鹅。1984年前为计划购销,每年收购近3万羽,其中70%上调。1985年起,放开经营。至2021年,无购销数。禽蛋嵊县原为省鲜蛋(鸡、鸭蛋)上调基地之一。1985年收购445吨,零售265吨。1986年以后,市场完全放开,多渠道流通。至2021年,无购销数。中西药1986年,县医药公司有医药商店11家,中、西药批发部各1个,其中有百年老中药店鹤年堂。20世纪80年代末,医药市场逐步放开,医药流通由计划供应转变为市场采购供应,县医药公司积极扩大县外市场,把药品销往安徽省一些县市和本省的玉环、温岭等市县。90年代,每年市外销售药品占总销售额的50%以上。经营西药、中成药1300余种,年销售额从2021年起突破1亿元。至2021年,市医药总公司的医药商店增至15家,医药市场进一步放开,私营、个体药店开始出现,易心堂大药店、老百姓大药房等先后开业,参与市场竞争,药品价格开始下降,广大消费者获得实惠。第三节生产资料燃料煤炭20世纪80年代起,计划外煤炭进入市场,计划统配与市场调节双轨经营。1986年,燃料公司供煤94039吨,占煤炭消耗量的69.16%,其中市场调节39147吨,占供应总数的41.63%。1987年起,计划煤统配逐年减少,1994年完全取消,煤炭经营户迅速增加。2021年,批准经营单位11家。由于境内纺织、领带、服装、电声等新兴企业以电力为主要动力,对煤炭的需求量增长趋势较缓。1990年,煤炭消耗量为169655吨。2021年,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煤炭消耗量为154284吨,2021年为258236吨。石油1986年,供应汽油2021吨,柴油1818吨,煤油657吨,主要由县石油公司供给。随交通运输业发展,各种车辆增多,汽油、柴油供应量逐年增大。1993年起,境内加油站增加,至2021年,有加油站20个,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嵊州分公司(原县石油公司)16个,是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设立1个,其他渠道3个,供应汽油17123吨,柴油28101吨,煤油104吨。金属材料1986年,物资系统通过计划供货、外汇购买、市场调节、厂方直供等途径,供应钢材5663吨、生铁1033吨、铜21.29吨、铝4.99吨。1988年,遭受60年罕见洪灾,为支援灾区建设,采取协作、串换、补偿贸易等供应救灾钢材724.55吨。是年,供应钢材11147吨、生铁1169吨、铜105吨、铝114吨。2021年金属材料公司解体,金属材料供应由个体公司供应。2021年,钢材市场成交额达5002万元。化工建材化工1986年,物资系统供应硫酸950吨、烧碱455.53吨、纯碱370吨。1995年,供应硫酸86吨、烧碱169吨、纯碱263吨、橡胶256吨、轮胎33只、炸药330吨。2021年,供应硫酸13吨、烧碱150吨、纯碱279吨、炸药234吨。建材1986年,物资系统供应水泥17612吨,玻璃8166标箱、油毛毡22134卷。1993年,供应水泥14920吨、玻璃8801标箱、油毛毡14353卷。后建材全部进入市场调节。机电1986年,市场逐步开放,部分物资由市场调节。1995年后,市场全面开放,销售渠道多元化。2021年12月,市机电公司改为股份制企业。主要机电设备品种有汽车、电动机、拖拉机、打稻机、联合收割机等20余种。1986年,电动机供应5.37万千瓦,2021年供应7.43万千瓦,1986至2021年共供应109.40万千瓦。五金工具1986年,由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经营,销售元钉115吨、铅丝92吨、扳手8800把、钢丝钳6500把。1988年起,计划供应取消,经营渠道放开,至2021年,五金工具主要由私营个体户经营。木材毛竹木材1986年,木材市场开放,销售木材1849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起,除县内调节外,木材出县年销售量达9000立方米左右,其中原条原木只占少数,大部分以成品、半成品、人造板等外销,原材料从外地购入为主。2021年,出市销售9839.7立方米,原条原木只占1333.2立方米,2021年为10581.3立方米,其中原条原木2275.5立方米。毛竹1986年,收购2.75万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建筑业发展,毛竹出县(市)销售量增大。2021年,出市销售39.33万株,2021年58.75万株,为历史最高,2021年36.3万株。主要销至上海、嘉兴、德清等地。农业生产资料1986年,粮食分配和各种奖售化肥发放量大,化肥、农药、农具等三大类农资商品销售额全面增长,供应化肥66103吨,农药676吨,农膜118吨,农用柴油2187吨,中小农具(犁头、犁壁、锄头、镰刀、竹箩、竹簟、畚箕、喷雾器等)38.2万件。1989年,农资经营实行专营,供销社发挥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1990年,农资专营后,货源较充裕,市场渐趋平稳,价格稳中有降。是年,销售化肥73294吨,其中复合肥销量回升,磷肥、钾肥持续增长。兑现粮挂尿素8925吨,农药销售795吨,中小农具销售21.5万件,供应柴油2585吨。1994年,根据国务院和县府办有关文件精神,清理整顿从事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由县工商局核准具有农资经营资格单位136家,其中供销社115家,农业系统19家,县农委、林业各1家。2021年,农资市场多渠道竞争激烈,开展红盾打假保农业活动,销售化肥40547吨,农药681吨,农膜145吨,中小农具99700件,柴油999吨,销售总量有较大回落。2021年,加强对农资商品质量监督,保护农民权益。供销系统销售化肥25426吨,农药454吨,农膜35吨,柴油636吨,中小农具13698件。第四节物流业运输工具除交通部门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外,个体和联户购买货运车辆经营货物运输的逐渐增多,私营业主购置货车运输的比较普遍。1986年,有载货汽车159辆。1988年,有载货汽车952辆、3925吨位,2021年,有载货汽车2530辆、5243吨位,以及拖挂车37辆185吨位,其他机动车451辆。2021年,有货运汽车3058辆、5759.07吨位。在车型上,小的半吨,大的十吨、十几吨,还有厢式货车、冷藏车、集装箱车等。运输方式物流业货物流通方式,以企业形式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道路运输政策的放宽,个体或联户货物运输量急剧增长。1986年,道路货运量达182万吨,货物周转量10009万吨公里,最高的2021年达1058万吨、18502万吨公里,2021年为851万吨、28549万吨公里,至2021年,货运量达966万吨,货物周转量28891万吨公里。随着商品生产增长,工业产品、农副土特产品、手工业产品以及矿沙、矿石、煤炭等输出输入量大幅度增加,货物运输的方式也有了新的改变,有化零为整及时运输的,有以整为零散运和一票到底直达运输的,也有开展公公、公铁、公水货物联托运的,各地成立了一些小型联托运中心。1987年,县璺物联运托运站、长乐货物联运托运站、甘霖货物联运托运站相继产生,并在长乐、崇仁、甘霖、博济等地设立业务受理点。2021年,市货运公司成立货运配载交易中心,2021年发展成联运、货的、出租于一体的经济组织。至2021年,有国有、集体、个体和挂靠经营联运站18家。商品储藏20世纪80年代中期,物流的储藏条件简陋、分散,主要由商品经营部门自行组织仓库,自己组织保管,委托交通部门安排运输,实行货物转运协议。粮食部门因关系到购、销、调节、储存及加工等环节,专门购买一定数量的货运车辆,设立仓库和保管人员,组织粮油食品的流通。商业物资部门也为适应流通,组建一定的运输储藏保管的仓库和车辆。交通部门只在江滨东路(原汽车南站)有一仓库,作临时货物中转之用。为便于公铁联运,嵊县运输公司和长乐、甘霖等运输公司先后在上虞曹娥铁路站设中转站和库房,县航运公司在曹娥设水铁、水水联运站点,以拓展交通物流业。2021年,在104国道禹溪与上三高速公路嵊州出口处,投资2990万元,占地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的嵊州市交通物流中心正式启动。20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小企业聘用人员劳动合同书
- 购销合同纸箱购销合同
- 股份制企业合同样本集
- 汽车修理厂场地租赁合同
- 健身器材租赁合同
- Unit 4 Sharing Using Languag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生活中的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药事管理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城市学院《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兽医流行病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一册全部课件(共16课)
-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模板
- 《离骚》PPT课堂大赛一等奖
- 洁净厂房监理实施细则
- 初三九年级下册部编人教版历史考试必背资料(2020最新版)
- 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课件
- 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维保方案
- 冷作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三版)教学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程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 图解2022年新制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学习解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课件
- 家谱树形图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