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1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2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3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4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1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4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8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11

《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14

《塑料模设计及制造》教学大纲...................................................17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

《三维CAD技术》教学大纲........................................................22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4

《现代质量控制》教学大纲.......................................................27

《CAD/CAM技术》教学大纲........................................................29

《液压传动与气动》教学大纲.....................................................32

《营销基础》教学大纲...........................................................36

《挤出成型与模具设计》教学大纲.................................................39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41

《钳工实训I》教学大纲...........................................................44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大纲.......................................................45

《机械测绘实训》教学大纲.......................................................47

《冲压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48

《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学大纲...................................................49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大纲...................................................50

《CAD/CAM实训》教学大纲........................................................51

《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Moldwizard》教学大纲......................................52

《注塑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53

《特种加工技术与编程实训》教学大纲............................................54

《模具钳工实训》教学大纲.......................................................55

《岗位实习》教学大纲...........................................................57

《毕业设计与答辩》教学大纲.....................................................58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课程代码:5140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120学时,8学分(其中讲课72学时,实践4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

业基础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

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

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

规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3、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4、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

6、能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和装配图,并能对软件进行安装。

二、课程内容

(-)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投影原理及各种几何元素的投影特点、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组合体尺

寸标注、螺纹等常见标准件的规定画法、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零件图的视图

选择以及装配图的画法,计算机绘图等。

课程难点:换面法的原理及应用、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齿轮与弹簧割部分的尺寸

计算方法及尺寸标注法、公差与配合的正确理解及灵活应用。

(-)课程内容

机械制图部分:(第一学期)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1、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

2、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

3、简单图形的几何作图方法

4、平面图形的分析及尺寸标注法

5、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1、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重影点的概念

3、各类直线投影的特性及交叉直线的投影特性

4、平面投影特性,平面上点、线的投影,以及换面法的理解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

1、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2、截交线

3、相贯线

第四章组合体

1、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2、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3、组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标注

4、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轴测图

1、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2、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和画法

3、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和画法

4、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第六章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

1、视图的认识

2、剖视图的概念、画法及种类

3、断面图的概念、种类、及其标注

4、局部放大图

5、简化画法

第七章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

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2、键及其连接的尺寸标注和画法

3、齿轮表示法

4、滚动轴承的结构、画法和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

5、弹簧的规定画法

第八章零件图

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2、各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

3、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及画法

4、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5、零件测绘

6、阅读零件图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第九章装配图

1、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2、装配图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

3、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计算机绘图部分:(第二学期)

第一章、AUTOCAD2006中文版操作基础

AUTOCAD2006中文版的安装、启动、基本图形界面的作用和基本操作。

第二章辅助绘图工具、图层的设置

第三章基本绘图命令及方法

第四章基本编辑方法

第五章块的定义和使用

第六章文本编辑与标注

第七章尺寸标注

第八章三维绘图初步

2

第九章工程绘图范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实验教学的要求

通过安排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在手工测绘与制图方面有一个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

是在理解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1、本课程可根据进程安排适当学时的课堂实践,以训练学生的手工制图能力;

2、本课程安排34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认识、

甚至掌握机械制图的常用软件(如AutoCAD),

3、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

(-)实验安排

序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

号求

1手工绘图机械制图的手工训练,对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增加手工绘图

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作课的技能。

堂作业

2AutoCAD1、基本绘图方法掌握绘图基本元素的画法、能够对34

2文本标注、尺寸标注有公差配合要求的图样作正确的

标注.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

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

计算机绘图采用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最后上机操作60%。

五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4

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8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102

第四章立体表面的交线102

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法104

第六章轴测图42

第七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62

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6

第九章装配图62

AutoCAD834

合计7248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制图》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机械制图习题集》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推荐参考书

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制图》陈廉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制定:陈树彬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

3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514030

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其中讲课72学时,实践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有两部分组成:《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通过

对.《工程力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物体机械运动

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理解物体变形与所受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

和破坏的规律,为解决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应用领域;

掌握常用机械运动机构(如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蜗轮等等)的工作原理、应用

特点和设计准则,掌握零部件结构设计基本方法,能利用有关资料进行常用机械机构和零部

件的设计;掌握利用AutoCAD等软件进行机械部件图和零件工作图绘制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上,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

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圆柱扭转时

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直梁弯曲时

的变形和刚度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钱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机构的设计、螺

纹强度计算、轴毂的联接、带传动的基本理论、V带传动的设计、链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链传动的张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轮传动的精度、直齿齿

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参数,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课程难点: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平面内各点的速度

分析、较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链传动的张紧、直齿齿轮

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构件的静力分析

1.静力分析基础

2.平面汇交力系

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4.平面任意力系

5.摩擦与自锁

第二章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

1•点的运动

2.构件的运动

3.运动的合成

4.动力学方程

4

第三章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

1.杆件拉伸和压缩受力分析

2.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

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第四章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

1.抗剪强度计算

2.挤压强度计算

3.圆轴扭转时的内力与应力

4.圆轴扭转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第五章直梁抗弯强度计算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剪力和弯矩

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4.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5.梁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第六章杆件的其它强度问题

1.组合变形

2.压杆的稳定

第七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平面机构的组成

2.平面机构的运动筒图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2.平面连杆机构演化及工作特性

3.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

第九章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2.凸轮机构工作原理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3.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4.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5.棘轮机构

6.槽轮机构

第十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1.螺纹的基本知识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

3.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4.螺纹联接强度计算

5.螺纹联接结构设计

6.螺旋传动

第十一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1.带传动概述

2.普通V带和带轮结构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5

4.链传动的应用与结构

5.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6.链传动的设计

第十二章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和应用

2.渐开线齿廓啮合的几个重要性质

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5.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

6.齿轮传动的精度

7.渐开线齿轮传动强度设计计算基础

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

9.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强度计算与设计

10.锥齿轮传动设计

11.齿轮的结构设计和齿轮传动的润滑

第十三章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3.蜗杆传动的强度设计

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

5.蜗轮、蜗杆的结构,及其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第十四章轮系

1.轮系的功用及分类

2.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

第十五章轴及其联接

1.轴的分类和材料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

4.轴毂联接

5.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

第十六章轴承

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

2.滑动轴承的结构、材料及润滑

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

4.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5.滚动轴承的特点、结构及应用

6.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代号及选用

7.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安排了8学时的实践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常用机构及零件。

(-)实验安排

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

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平面机构运动1、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2

6

制2、会结合一些具体条件进

行机构的设计计算。

2材料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掌握材料力学性能2

2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常用机构原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2

动分析

3齿轮根切现象分析用展成法加工齿掌握根切现象的原理2

轮,观察根切现象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统一考试。

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

五、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

第一章构件的静力分析42

第二章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2

第三章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42

第四章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4

第五章直梁抗弯强度计算22

第六章杆件的其它强度问题2

第七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42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42

第九章凸轮机构2

第十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4

第十一章带传动和链传动6

第十二章齿轮传动1()22

第十三章蜗杆传动4

第十四章轮系6

第十五章轴及其联接4

第十六章轴承4

复习4

合计7286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李铁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二)推荐参考书

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设计基础》中国机械教育协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制定:张淑敏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

7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代码:51403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84学时,6学分(其中讲课78学时,实验6学时)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

1、初步掌握机械制造过程和方法实质,工作特点及其基本原理,并具有选择毛坯、零

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2、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使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大致结构和适用范围。

3、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加工性能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初步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5、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金属切削过程;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性能。

6、掌握刀具结构、刀具材料知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角度的作用,及其对加工精度、

表面。

7、粗糙度的影响,使学生具有合理选择刀具角度的能力。

8、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

的能力。

9、理解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使学生具有设计合理的零件结构的能力。

10、掌握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合理地安排零件加工过程。

二、课程内容

(-)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选择方法、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切削用量三要素、

刀具几何角度的标注、切削层公称横截面要素;切削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切削过程

基本规律的应用;车削加工、铳削加工、磨削加工和齿轮加工的基本知识;零件工艺规程的

内容和要求、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等。

课程难点:金属毛坯的成形方法、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刀具工作角度、刀

具儿何角度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齿轮加工、基准及定位基准的选择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机械工程材料

1、金属的结构

2、钢的热处理

3、合金刚

4、铸铁

5、有色金属

6、硬质合金和超硬刀具材料

7、非金属材料

第二章金属毛坯的成形

1、铸造

2、锻压加工

8

3、焊接

第三章金属切削原理

1、基本定义

2、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

3、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4、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5、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

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

1、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2、车削加工

3、铳削加工

4、磨削加工

5、齿轮加工

6、其它切削加工简介

第五章机械加工质量

1、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2、机械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

3、影响机械加工编码质量的因素

4、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第六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1、概述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准备工作

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

4、工序设计

5、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6、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第七章机床夹具

1、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2、定位误差

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4、各种机床夹具简介

第八章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1、轴类零件加工

2、套筒类零件的加工

3、箱体类零件的加工

4、圆柱齿轮加工

第九章装配工艺

1、概述

2、装配方法

3、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第十章现代制造技术简介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2、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

3、柔性制造系统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9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本课程学习、要求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实习环节主要以参观实训中

心、实习单位为主。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机械加工方式,熟悉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

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

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

第•章机械工程材料8

第二章金属毛坯的成形10

第三章金属切削原理82

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14

第五章机械加工质量102

第六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6

第七章机床夹具82

第八章典型零件加工工艺6

第九章装配工艺6

第十章现代制造技术简介2

总计786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制造基础》苏建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推荐参考书

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金属工艺学》邓文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金属切削机床》戴曙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

制定:陈树彬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

1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代码:51402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26学时,2学分(其中讲课22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4学时)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互换性与测量技

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

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

理等许多方面。没有互换性生产原则的指导,没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电子工业不可

能获得发展。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高校机类、仪器类、机电结合类各专业-门

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和计量的基本概念。比较确切地理

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与定义。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

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

测量器具以及处理测量结果的能力。结合实验课教学,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

尽快的适应工作,成为应用性专门人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应用

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木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能正确选用公差与配合,拟订测量

方案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互换性的意义及特征。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公差带的

构成规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随机误差与数据处理。形位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形

位公差项目,公差原则及形位公差选用原则及图样表达方法。螺纹公差与配合特点。螺纹公

差与配合的选用。渐开线齿轮主要儿何参数误差及公差的含义及分析。

课程难点:随机误差与数据处理。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公差带的

构成规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互换性生产的意义、特征、分类及优越性

2.互换性与设计、制造及使用的关系

3.标准化的意义,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

1.概述

2.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计量器具

4.测量方法

5.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11

第三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

1.概述

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

4.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5.尺寸的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

1.概述

2.形状公差与误差

3.位置公差与误差

4.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

5.形位公差的选择

6.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1.概述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

1.概述

2.量规公差带

3.量规设计

第七章尺寸链

1.概述

2.解尺寸链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充分掌握并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安排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

1直线度误差测量必做2

2长度测量、平行度测量必做2

总计4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

2、考核办法:平时30%,考试70%。

五、学时分配表

习题时

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

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62

第三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4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2

12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2

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2

第七章尺寸链2

合计224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陈于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二)推荐参考书

教材与参考书名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黄云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制定:陈树彬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

13

《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冷冲压设计与制造》

课程代码:514040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学时学分:60学时,4学分(其中讲课54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6学时)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前

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

了解国内、外金属板材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冲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

握冲压工艺过程设计与冲模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冲

压工艺过程及冲模设计。

课程内容

(-)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

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方法。通过

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

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

冲压设备的能力。

课程难点: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

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

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

计和制造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1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1.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

2.冲压设备及选用

3.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4.模具材料选用

5.模具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编制

第2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1.概述

2.冲裁变形过程分析

3.冲裁模间隙

4.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5.冲裁排样设计

6.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7.冲裁工艺设计

8.冲裁模的典型结构

9.冲裁模零部件设计

10.冲裁模设计程序

14

第3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1.概述

2.弯曲变形分析及变形特点

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4.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5.弯曲力的计算

6.弯曲件的工艺性

7.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8.弯曲模典型结构

9.弯曲模结构设计

第4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1.概述

2.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4.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5.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

6.拉深件的工艺性

7.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8.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9.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第5章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1.概述

2.胀形

3.翻边

4.缩口

5.旋压

6.校形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实验教学的要求

对于本课程学习,通过拆装冲压模具能够认识模具结构,理解组成模具的每一个零件的

作用,设计中等难度的冲压模具。

(-)实验安排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

1冲孔模拆装必做3

2复合模拆装必做3

15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理论测试闭卷;

2、考核办法:平时20%,期中20%,考试60%。

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

第1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6

第2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22

第3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12

第4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10

笫5章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4

实验6

总计546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刘建超,张宝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二)推荐参考书

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冲压工艺学》李硕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冲压设计资料》王孝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制定:陈乐平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

16

《塑料模设计及制造》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塑料模设计及制造》

课程代码:514057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其中讲课56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4学时)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塑料模设计及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

用前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

学生了解国内、外注塑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注塑成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注塑模具工艺过程设计与塑料模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模

具设计。

二、课程内容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

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

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

课程难点:合理地选用塑料成型设备及根据成型设备设计相应的塑料模具。掌握模具加

工的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正确地分析塑料制件质量,残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工艺因

素,提高改进措施;对美化的维修改进提出可行的方案。

(二)课程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设计在工业中的地位;

2.塑料模具的分类:

3.塑料成型模具的发展趋势;

4.怎样学好塑料成型模具课;

第二章塑料成型基础

1.塑料的特性与用途;

2.塑料的分类;

3.通用塑料;

4.工程塑料;

第三章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料成型制件的工艺性

1.塑料成型原理与成型工艺特性;

2.塑料制件的加工工艺性;

第四章注射成型模具结构及注射机

1.注射模具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2.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

3.注射模具与此同时注射机关系;

第五章注射模设计

1.塑料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2.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设计;

17

3.成型零件设计;

4.合模导向结构设计;

5.推出结构设计;

6.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7.温度调节系统;

8.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简介;

第六章压缩模设计

1.压缩模结构及分类;

2.压缩模与压机关系;

3.压缩模成型零件设计;

第七章压注模设计

1.压注模分类及格结构组成;

2.压注模零部件设计;

3.浇注系统与此同时排气槽设计;

第八章挤出模设计

1.管材挤出机头;

2.棒材挤出机头;

3.吹塑薄膜机头;

4.板材、片材机头;

5.异型材机头;

6.电线、电缆机头;

第九章、气动成型模具设计

1.中空吹塑成型工艺于模具设计;

2.真空成型工艺与此同时模具设计;

3.压缩空气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4.其它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5.多色注射成型与模具设计;

6.泡沫塑料成型模具设计;

7.聚四氟乙烯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实验教学的要求

对于本课程学习,通过拆装塑料模具能够认识模具结构,理解组成模具的每一个零件的作

用,设计中等难度的塑料模具。

(-)实马佥安排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

1单分型面塑料模拆装必做2

2双分型面塑料模拆装必做2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2、考核办法:平时30%,考试70%

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

塑料成型基础8

注射模结构与注射机6

浇注系统的设计1

18

成型零部件设计8

结构零部件的设计6

推出机构设计8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6

温度调节系统4

注射模新技术的应用6

实验4

总计564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屈华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推荐参考书

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李德群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

《塑料模具设计》陈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制定:陈健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

19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

课程代码:500015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28学时,2学分(其中讲课28学时)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专业英语是模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是较好地掌握了英语语音、语

法知识。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已领会式掌握275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

掌握的单词不达意1800个)。其教学目的:让学生接触、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词汇和文

章,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翻译与模具专业相关的英文书刊和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

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知识。本课程的要求:词汇:掌握350个左右专业词汇。2、

语法: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分析句子,理解文意。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能借助于词典,正确阅读和翻译难度中上的专业文章。

课程难点:专业词汇量。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PREFACE

UnitOne

Lesson1ToolMaterials

Lesson2HeatTreatingofToolSteels

UnitTwo

Lesson3CuttingToolDesign

Lesson4WorkholdingPrinciples

Lesson5JigandFixtureDesign

UnitThree

Lesson6PressTypes

Lesson7TheInjection-moldingMachine

UnitFour

Lesson8BlankingTechnique

Lesson9PiercingandBlankingDieDesign

Lesson10BendingDies

UnitFive

Lesson11Plastics

Lesson12CompressionMoldingforPlastics

Lesson13TransferMoldingand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