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分析报告_第1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分析报告_第2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分析报告_第3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分析报告_第4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分析报告

阻碍农村生态保护的因素(一)农村整体环保意识不强重视农业生产,忽视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仍然存在。另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够科学,存在只重视经济效益、产品产量、消费需求,对环境效益、资源合理利用、公共环境保护建设等方面的意识淡薄。(二)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转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此项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农村环境建设历史欠账很多,要搞生活污水、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则更显捉襟见肘。目前我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三)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农村环境是一个与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综合体,环境没有地域、行业界限。一些基层政权组织缺少规范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自上而下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四)环境规划的制定和执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大部分乡镇没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出现了重项目、轻环保、重发展、轻生态的局面。另外,农村环境执法在我市仍然是一个盲点。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五)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2003年后执行的新的排污费制度在集中使用上仍然没有考虑农村污染的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本着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加快畜禽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健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为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一)坚持农村生态优先,源头减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优化种植和养殖生产布局、规模和结构,强化农村环境整治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源头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立足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合理运用试点示范经验,分区分类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监督管理,实现精准治理和科学治理。坚持系统治理,协调推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城乡一体、流域统筹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机制,强化多污染物、全要素协同治理,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同步治理。坚持能力提升,共治共享,健全污染防治的法制、监测、监管和执法保障体系,提升污染治理数字化、科学化、智慧化水平。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局面。农村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一)农村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一般的观点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这实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农村环境保护不仅直观地表达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两个方面而且深层次地渗透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两个方面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也是一个生态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过程,更是一个生产、生活方式向生态文明靠拢的过程。发展生态农业,天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生产方式向科学、生态、环保转变的政策导向。只有科学、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的确立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农村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从源头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否则,农村环境保护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农村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指向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内涵。在有8亿居民的农村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积极防治农村水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让农户喝到清洁的水,吃到安全的食物,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追求。城乡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在实践中,大量的城市污染或污染企业向乡村转移已经成为一种严重污染农村环境的来源。千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基本的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如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陈万志所说:中国城市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村的环境为代价的。农村环境的恶化不仅将继续扩大现有的城乡不平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后代人缩小城乡不平等的能力,妨碍了城乡差距的缩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使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而不是垃圾场,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价值取向。(三)农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因为相对来说,农村环境质量相对于城市环境质量要更高。但农村的环境污染也有些城市没有或少有的问题,如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在农村建设生态文明也面临着资金匮乏、科技手段利用少、居民观念落后等各种障碍。但是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环境水平上,未雨绸缪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污染,使成本较低,而收益较高。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树立牢固的居民生态文明观念,仍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只有把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的环境保护好,才是真正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理性之举。并且,保护农村环境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的手段实现,良好的农村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因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要通过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来实现,虽然这并非全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和降低污染从而进一步降低污染处理的数量和成本。而良好的农村环境不仅使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而且使农村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将有助于降低城乡差距,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和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农村仍然沿用刀耕火种的传统生产方式,焚烧秸秆和山林还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生活能源的获取主要还是依靠薪柴和煤炭;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不高,这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仅浪费木材、破坏植被,使农作物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养殖场污染源治理的速度却相对滞后。养殖场的污染源处理设施不匹配或者不能正常运转,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也无序排放,致使部分地区因养殖污染而导致养殖场附近地下水中的氨、氮、硝酸盐超标,给环境造成了污染。生活饮用水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广大农村人口造成巨大的威胁。(二)农村种植业不合理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塑料棚膜(容器)、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是不可估量的;塑料棚膜(容器)使用量增多和随意丢弃,难易降解的塑料棚膜(容器),在漫长的降解过程中不断的释放有机物和有毒物质,严重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阻碍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很大。另外,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使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据统计我国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破坏土壤微生态系统,导致土壤板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逐步下降,土壤质量日趋退化。特别是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流失率高,由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过量的使用农药对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非同小可;他不但污染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而且流入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这些农药又流入水里,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特别是水生生物(如鱼、虾)造成危害。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三)工业排放物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为适应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各种工业企业向城市周边村镇发展;并且随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民营工业企业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厂也大量涌现,造成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垃圾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剧,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不可忽视的原因。,特别是分布在乡镇的一些小企业、城镇的小餐饮等,由于分散隐蔽,污染难以监管和治理,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践行乡村生态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力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改善明显2019年1月,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鄂环发〔2019〕1号),对我市24个千吨万人乡镇级水源地划定了一、二级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已完成全市2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标志建设。各区组织安排每季度对万人千吨水厂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对饮用水水源、用户水龙头水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公示。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我市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组织各区进行专项清理排查,建立问题清单,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落实《武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超79810万元,支持各新城区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对有条件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优先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对离城镇较远的人口密集村庄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对分散且人口少的村庄采用分散式处理。截至2022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含改厕、纳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为96%,全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78.9%(含在建设施)。(三)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顺利起步依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19〕826号)相关要求,以区为基本单元,对行政村内村民主要集聚区域的水体以及村民反应强烈的黑臭水体开展全面排查,确定水体基本信息,识别主要污染问题,分类形成清单档案。经全面排查识别,分区复核,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共126处,其中列入国家监管清单农村黑臭水体34处。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截至2022年底,完成11个国家监管清单、2个省级监管清单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初步探索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模式。(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建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市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垃圾治理实现5个覆盖(收集设施覆盖所有农户家庭,保洁员覆盖所有自然村湾,收运设施覆盖所有行政村,中转站覆盖所有街乡镇,收运体系覆盖所有农村地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1775个,占比97%,涉及农户65万余户,建成使用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10座(台),日处理厨余垃圾170余吨;取缔3.3万座敞口垃圾池,配置钩臂箱2.1万余个、村内收集车3000余台、转运车辆400余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五)农村种植业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建立两减核心示范区52个,示范面积1.1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1.23万亩,示范区累计减施化肥350.29吨,化肥减施35.35%,累计减施化学农药3.09吨,化学农药减施41.92%,示范区累计增产678.54吨,增收965.41万元,带动周边地区减施化肥2529.24吨,减施化学农药19.41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两减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加强。(六)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效推进出台《武汉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武农〔2018〕17号),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规范划定,开展年度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专项检查,以生猪、蛋鸡、奶牛等大型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对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情况、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情况及环境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启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指导工作,开展涨渡湖、鲁湖周边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截至2022年底,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型畜禽养殖场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武汉农村环境现状(一)农村环境恶化给生态文明建设造成巨大压力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已经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甚至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生态破坏已经成为武汉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在武汉农村,传统的点源污梁与新兴的面源污梁并存,生活污梁和工业污染香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二)农村环保观念落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隐形障碍如果居民的居住环境太差,以至于抑制了他们的生产发展,那么经济发展不仅直接降低了社会福利而且降低了生产潜力。农村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造成他们对环境污染的侵袭极度缺少必要的抵御能力。但农村相关主体环保意识薄弱。(三)农村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是限制生态文明建设的攀笼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污染增加的重要因素,,生态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而且极大地降低排污水平。可以说,生产生活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转变就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就是切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落后的居民生活方式,为生态文明造成巨大压力。许多乡镇没有建立沼气系统,没有有效利用人畜粪便、秸秆转化为照明、燃料能源。经过沼气净化发酵过的肥料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吸虫、涤虫等的传播传染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大量一次性碗筷、塑料袋、桌布的使用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新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白色污染。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研究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问题点多面广、基础薄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十四五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