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管理制度15篇_第1页
药物管理制度15篇_第2页
药物管理制度15篇_第3页
药物管理制度15篇_第4页
药物管理制度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管理制度15篇名目

【第1篇】医院管理-药物讨论室工作制度

药物讨论室工作制度

(一)本室应依据本院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开展新药、新制剂、新剂型的研制工作。

(二)本室应由从事药专业五年以上,具有从事科研力量,工作作风严谨的人员担当。

(三)药物讨论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得弄虚作假。

(四)药品讨论的讨论项目、设计方案及审批等,应按“新药审批方法”办理。新药或新制剂,必需取得生产批准文号或制剂注册文号后,才可进行生产、配帛、用于临床。

(五)药品讨论工作应建立技术操作规程,试验记录清楚、完整,随时记录,不得涂改,按时总结,发觉问题准时改进。

(六)本室工作应有方案和目标,年终,将工作状况及科研经费等汇总,报药剂科,并制定下一年工作方案、经费预算,报药剂科。

(七)依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并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九)本室所用器,应按“计量法”定期检验,确保衡器计量的精确     、牢靠。

【第2篇】药物流通管理制度比较探讨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章规定,从事兽药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需具备与所经营兽药相应的经营条件,经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并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之后,方可在允许范围内经营兽药。其中,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企业必需经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兽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连续经营兽药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到原发证机关申请换

发兽药经营许可证。

《兽药管理条例》其次十五条规定,兽药经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经营企业购销兽药,应当建立购销记录和兽药保管制度。兽药入库、出库,应当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并有精确     记录。《兽药管理条例》其次十七条规定,销售处方药应遵守兽用处方药管理方法。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方法》将兽用生物制品分为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由农业部指定的企业生产,实行政府选购,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分发,符合条件养殖场可以向定点生产企业选购自用的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可以将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直接销售给使用者,也可以托付经销商销售,且经销商只能将代理产品销售给使用者。

进口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管理适用《兽药进口管理方法》。

欧盟

依据《欧盟兽医药品法典》的规定,成员国应实行一切措施确保兽药的批发、零售供应置于管理部门的掌握之下。任何不符合“欧盟兽医药品法典”和“欧盟中央注册程序法规”规定的兽药不得在成员国上市销售。

经营者条件等必需符合法律规定,经成员国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可获得兽药分销许可证并进行销售。销售要保留具体进出货记录3年以上。分销许可证有效期是5年,5年后需要更新。销售许可证持有者须在期满前至少3个月递交更新申请,并更新以往提交的材料。

另外,欧盟兽药的分销与注册是分别的,即便是欧盟境内没有相应疫病,该兽药也是可以注册的;但是,在欧盟注册的兽药,假如某欧盟成员国没有相应疫病或者已经被扑灭,该成员国可以禁止该注册产品在本国销售。

对非处方药,生产商或者进口商可以将非处方药销售给批发商,由批发商销售给零售商,零售商再销售给终端用户。对处方药,生产商或者进口商可以将该处方药销售给批发商,由批发商销售给执业兽医或药剂师。执业兽医可以将该处方药销售给终端用户或者直接用于动物;终端用户也可以凭执业兽医处方在药剂师处购买该处方药。假如重大疫情发生,国家储备的兽药直接由执业兽医取得,再到终端用户。

美国

在美国,兽用药品和兽用生物制品是分开管理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下属的兽药中心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负责兽用药品(不含兽用生物制品)的管理工作。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兽用生物制品中心依据《病毒血清毒素法》负责兽用生物制品的管理工作。

美国实行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处方药的销售由州管理部门依据地方管理法规指定专人或公司负责。处方药的销售必需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擅自将处方药销售给外行人员属于违法行为。注册兽医师有权在自己服务的客户中使用和经销处方药品,被药厂或经销商聘用的注册兽医师无权将处方药销售给其他客户,除非这些客户与该兽医建立了紧密的服务关系。对经营企业的监督主要是对药剂师的管理,为此颁布的《药房和药剂师法》,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兽药流通环节的管理。

启示

欧美国家动物保健品流通管理主要聚焦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和销售流通渠道的记录和报告制度,以注册兽医师为主要通路。中国应在已确定实行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兽药管理条例》规定)的基础上,颁布和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并尽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和培训注册兽医。一支高水平的注册兽医队伍是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兽药流通管理的重要保证。

同时,管理部门应颁布有关兽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方法,使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尤其是注册兽医,能够在发觉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峻不良反应时准时报告。

【第3篇】其次医院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其次医院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掌握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临床应用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阅历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担当。

二、临床科室使用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相关规定

1、住院患者确须使用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别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见附件),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看,对于已消失严峻不良反应的,马上停药,并乐观救治。

4、紧急状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5、特别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必需附病历中。

6、医师未根据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使用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根据医院违规违纪的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三、详细特别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流程

填写《特别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

科室提出申请会诊

争论打算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方法、时间、剂量等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执行处方或医嘱并准时向医院汇报相关治疗

【第4篇】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选购管理制度程序

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选购管理制度和程序

第一条临时选购的抗菌药物是指临床抗感染治疗急需的、在省集中招标选购名目中标,但是尚未列入《新沂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名目》的抗菌药物,或虽未中标但无替代品种而临床确需使用的抗菌药物。由于按新药引进规定不能满意临床急需,可提出单次临时购药申请,用药量只限一份量选购。

其次条抗菌药物临时选购由临床各科室主任提交申请报告,说明申请购入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和使用理由。报医务科、药剂科审查,确认状况属实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一次性购入使用。属于特别状况紧急性用药的,报医务科、药剂科审查,确认状况属实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后购买,事后到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备案。

第三条药品购进后第一时间通知临床申请科室,处方一次性开走,用不完不准退药。

第四条医务科、药剂科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应当严格掌握申请临时选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对同一临床科室在1个月内连续2次以上或全院临床科室在1个月内连续5次以上申请临时选购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时,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应当进行调查,打算是否同意连续临时选购或者列入常规药品选购程序。

【第5篇】医院医疗抗菌药物使用分线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抗菌药物使用分线分级管理制度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别使用'分级管理规定,建立抗菌药物分线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订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一)第一线药物:抗菌谱相对较窄、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分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二)其次线药物:抗菌谱较广、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昂贵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应掌握使用。

(三)第三线药物: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峻后果的品种,例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两性霉素b、恶唑烷酮类等,应严格掌握使用。

各医疗机构应依据医院详细状况制订一、二、三线药物名录,并定期调整、更新。

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

(一)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下专业职称可使用)。

(二)依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药物治疗时,由药敏结果证明;若无,应由高级职称医师签名,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

(三)依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争论看法,或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家询问小组'批准。选用特别使用抗菌药物应从严掌握,须经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阅历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四)下列状况可直接使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若培育及药敏证明第一线药物有效时应尽可能改为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峻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i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峻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峻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缘由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症;⑧老年患者。

3.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五)紧急状况下临床医师未经会诊或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处方量不得超过一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六)在阅历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前,应做细菌培育与药敏试验,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参照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第6篇】附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第三医院抗菌药物的分级和使用管理制度

依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状况,依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药品价格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别使用三类进行管理。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临床医师需依临床需要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3.特别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便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爱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峻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别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签名。

4.紧急状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第7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合使用,有效掌握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依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卫生部令第84号)和《重庆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名目(2023年版)》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本院名目依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别使用级。

二、本院名目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最低要求。各科室可依据本科室详细状况将“非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限制使用级”,或将“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特别使用级”以加强管理,但不得下调抗菌药物管理级别。

三、各科室应加强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级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和权限授予机制,有效掌握限制级和特别级抗菌药物使用。

(一)我院按以下原则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各级医师均具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主治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二)医务科要定期组织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学问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和调配权限。

(三)严格掌握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病人使用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别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阅历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当。

(四)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状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具体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四、使用《名目》以外的抗菌药物品种,应当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前应当按抗菌药物品规填写《重庆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备案表》,并报药剂科,由药剂科向卫计委

【第8篇】消杀灭药物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的消杀灭药物管理,保证人员的安全健康,特对药物的管理规定如下:

1、公司的药物主要是用于消杀灭工作,除指定人员外,其他人员严禁领用。

2、药物的购买由安全生产部的安全员负责统一购买。

3、所购药物必需要求存放特定地点,有专人管理。

4、药物的进出库必需登记台帐。

5、药物进库、出库时,接收人与领用人必需签字。

【第9篇】药物中转库安全管理制度

一、运输或领取的工作人员,必需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规定。

二、工作人员必需穿好棉布工作服,穿软底鞋。

三、运药物的工作人员,必需按生产任务需要到药库少量多次运至中转库,使中转库药物按量核定量存放,禁止超量储存。

四、运输药物的工作人员,必需轻拿轻放,严禁丢、碰、撞、拖,防止摩擦引起事故。

五、领取药物的工作人员,应按规定领取药物,不行超量领取。

六、中转库的药物摆放要整齐,药物名称标签显目,不行有混乱现象。

七、随时打扫中转库的卫生,保持库内干净洁净。

八、到中转库领取药物只允许单人进出,禁止多员超员同时领取。

九、用后的剩余药必需准时退回库内。

十、凡消失与违反上述规定,对当事工作人员按有关条款处理。

【第10篇】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某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是由医疗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质管、院感职能部门详细负责实施的。

2、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削减毒副反应,削减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掌握缺乏指征抗菌药物的使用,坚决制止滥用抗菌药物。乐观开展并规范围术期用药。

3、必需贯彻有样必采的原则,药敏结果未报告前或病情不允许状况下,可依据临床阅历用药。用抗菌药前采样(可多次)送培育和药敏,待药敏报告后再调整。

4、遵循分线用药原则,依据病情应用抗菌药物,提倡应用第一线药物,掌握其次线药物,严格掌握第三线药物的使用。

5、一般感染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倡首选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上应由主治医师以上批准后方可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依据药敏或有关专家会诊或疑难病争论看法,由经管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批,报分管院长或质管科审批后方可使用。

6、审批后的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期限不超过七天,若确需连续使用,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7、实行三线抗菌药物使用审批登记制,详细由质管科负责。质管科每月对使用审批状况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科室抗菌药物量化考核。

8、坚持量化考核结果与奖罚措施挂钩,对状况特殊严峻者予以通报处理。

【第11篇】药物混合安全管理制度范例

1、严禁携带火种、电器进入车间,不准穿化纤衣物和硬底鞋;操作前要穿戴好防尘等劳保用品,双手触摸静电杆;

2、严禁酒后、心情不佳时上班;

3、药物混合时肯定要手脚轻松,严禁将筛子一端搁在工作台上用力混合;

4、药物混合时要做到“三和三筛”,不得偷工减料;

5、药物消失发热等特别现象时,要快速摊开或人离开,并报告主管人员;

6、雷雨、大风天气应马上停止作业;

7、搬运药物时要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轻拿轻放;

8、每次只能混合一包药物,混合好后要马上送到存药车间;

9、每混合好一包药后,要马上清扫地面和工作台,下班时要进行水冲洗。

【第12篇】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二)

一、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三)“特别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便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爱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峻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的依据。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名目”(见附件二)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定,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方案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番使用,详细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详细使用方法

1、一线抗菌药物全部医师均可以依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有用药依据,依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需严格把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争论,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紧急状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状况可直接使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若培育及药敏证明第一线药物有效时应尽可能改为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峻者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峻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峻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缘由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3)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第13篇】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1、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38号)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掌握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学问调查及本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状况提出订正与改进看法。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状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供应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5、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掌握在50%以内。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头抗菌治疗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细菌培育送检率应达到50%以上。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险病例,可依据患者年龄、发病状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赐予抗菌阅历性治疗。获知细菌培育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6、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科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8、严格把握为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掌握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加强为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9、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10、医院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别使用三类进行管理。

1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整理、分析、上报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对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调查缘由,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保证用药安全。

【第14篇】医院抗菌药物审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审批管理制度

(三)

1、抗菌药物审批管理制度目的是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住院医生工作站加入抗菌药物审批管理模块,住院医生开具抗菌药物长期医嘱时,需进入审批程序。

3、进入抗菌药物审批程序后,如当前住院病人医嘱为初次使用抗菌药物、初次医嘱抗菌药物皮试结果为阳性需更换医嘱的、非工作时间开具抗菌药物医嘱且填写相关审批理由的,均自动审批通过提交到护士工作站并执行,停嘱时间依据医生选择的不同分别置为2天后、3天后、5天后。

4、如当前医嘱非

第三条所述状况下的抗菌药物医嘱时,审批表单内的审批使用理由必需填写,该条医嘱作保存处理,待临床药师审批通过后才可提交到护士工作站并执行。

5、医生开具抗菌药物临时医嘱,自动审批通过提交到护士工作站并执行。

6、医务科定期抽查抗菌药物临时医嘱和供应使用理由审批的长期医嘱,如病历资料及各项检查结果无法供应执行相应抗菌药物医嘱的合理依据,经查实即扣开具该条医嘱的医生100元,同时扣科主任30元,并在医务奖罚通告上予以公布。

【第15篇】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某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根据“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进一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结合本院实际,特作以下规定:

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正确采集标本,准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搁的状况下,可依据临床诊断针对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阅历治疗。一旦获得感染病原培育结果,则应依据该病原菌的固有耐药性与获得性耐药特点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

3、感染性疾病的阅历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非常重要,须仔细对待。在阅历治疗前应尽快推断感染性质,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一般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或严峻感染、难治性感染应依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想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掩盖面广、抗菌活性强及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可以联合用药。对导致脏器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感染所应用的抗菌药物应掩盖可能的致病菌。

4、培育与药敏试验结果必需结合临床表现评价其意义。依据临床用药效果,尽快确定致病菌及其耐药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菌药。无感染表现的阳性培育结果一般无临床意义,应排解污染菌、正常菌群和寄殖菌的可能。

5、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的适应性、毒负反应和给药剂量、用法,制订个体化的方案。限制无指征的抗菌药物使用,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染者原则上不得使用抗菌药物。选用药物应以同疗效药物中的窄谱、价廉的药物为先。力求选用对病原菌作用强,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品种,此外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⑴患者的疾病状况:疾病、病情严峻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⑵药物的有效性:包括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汲取、分布、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细胞内浓度等),药效学特点及不良反应等。

⑶本地区、医疗机构、病区细菌耐药状况:选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⑷给药途径:应依据感染的严峻程度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打算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

⑸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⑹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供应等。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