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及现代儒商企业伦理审视_第1页
儒商及现代儒商企业伦理审视_第2页
儒商及现代儒商企业伦理审视_第3页
儒商及现代儒商企业伦理审视_第4页
儒商及现代儒商企业伦理审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摘要儒商是指具有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商品经营活动中去的商人,即所谓“以儒术饰贾事〞者。儒商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儒人理念型〞的商业实践者。“诚〞,是儒商思想精华,它是贯穿在从“天道〞到“人道〞再到“商道〞实践中的重要德行。而儒商的内在价值取向又成为其“商道〞的形成因素和重要表达。“商道〞就对儒商经商活动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等方面的总结,也是儒商取得成功的经历总结,它具有内在的层次性,并且各层次都具有各自的价值功能。将西方经营理念与儒商之道做比较,可以看到二者在管理基点、管理手段和管理组织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现代企业灵活运用。儒商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具有指导作用,主要表达在企业根本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方式、企业管理的根本手段以及企业家的成功之道上。儒商管理把儒家长于伦理、注重理性的思想观念引入商业经营领域,塑造了义利结合、理欲兼溶的经营价值观念,对纯商业活动产生的功利追求和物欲冲动加以必要的限制和调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性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适度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对于完善商业运行机制,促进经济活动的有序和规*使商业经营摆脱了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窠臼。本文拟采取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用新的视角从儒家思想抽取和梳理出儒家管理思想,通过对管理与伦理关系的比较分析,提醒其各自作用、特点及两者的内在统一性,为管理学与伦理学的学科结合进展论证。旨在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管理思想局部的抽取和提炼,并结合儒家思想在其商界典型代表—儒商阶层身上的实际运用情况,以到达总结儒家管理伦理思想的目的,论证伦理规*对儒商管理的突出作用,开拓儒家文化作为管理哲学的研究。关键词:儒商,儒商伦理,管理哲学,经营理念。

AbstractTheConfucianismmerchantreferstoagroupofperson,whodobussinessfollowingtheConfucianismcriterionandtakeadvantageofit,namelyso-called"decoratebussinessactionbyConfucianism".It'scertainthattheConfucianismmerchantisakindofhistoryphenomenon,theyworkingonbussinesswiththecharacterofconfucianismprincipletype.IntegrityistheessenceoftheConfucianismmerchant'sidea.Furthermore,theirinternalvalueorientationnotonlyformatebutalsoshowtheirbussinessidea.Andasthesummaryofthesuccessfule*perienceandthemanagementconcepts,themerchant'sideahasitsowninternallevels,andeachleveltakeonitsvaluefunctionrespectively.paringwiththewesternmanagementconcepts,theConfucianismmerchant'sideahavedifferenceatfoundationofthemanagement,managementmethodsandtheorganizationalwayofmanagementobviously.TheConfucianismmerchant'sideaiscapableofinstructingthemodernenterprise.Itincludesthebasicthoughofmanagement,thebasicwayofthemanagement,theultimatemethodsofmanagementandthesuccessfule*perienceoftheentrepreneur.Confucianbusinessmanagementmi*edtheConfucianist'smeritsinethicstheideologicalemphasizeonrationalnaturewiththemercialactivitiesfieldhavemouldedaviewpointofvaluewhichunificatedtherighteousnesswithbenefitandbinedthereasonablenesswithlibidobyusingrighteousness.Thesevaluesmakeanecessaryrestrictioninoureconomicpursuesandutilitysearchings,representinganappropriatebinationofutilitydoctrinewiththemoralsdoctrineofChinesetradition.Bythiskindofbinationcanwegettheridofunilaterallypursueofeconomicbenefit,andperfectingbusinessoperation,promotingeconomicactivities,makingtherunningofmercialbusinessorderlyandstandard.Thispaperadoptsthemethodofhistoricalanalysisandlogicanalysis,usinganewviewtoe*tractandstraightenthemanagementthoughtfromtheConfucianism.Bydiscussingandpar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anagementandethicstorevealsthefunction,characteristicinnerunityofeachparttodemonstratethesubjectbinationofadminitrationandethics.AimingatcontractthemanagementidealsfromtheConfucianismandbiningthethoughtoftheConfucianistinitstypicalrepresentatives,therealityoftheConfucianbusinessstratumtosummarizethebusinessethicsidealsoftheConfucianist,e*poundsandprovestheoutstandingroleofitsbusinessmanagement,thendevelopetheresearchoftheConfucianismtobeamanagementphilosophy.Keywords:Confucianbusinessmen,Confucianethics,managementphilosophy,BusinessPhilosophy.目录TOC\o"1-3"\h\u6552摘要I23937AbstractII6742前言910644第1章儒商及儒商伦理概述11195411.1儒商概念的界定、内涵与特质11198591.2儒商的起源与开展14154921.2.1先秦时期儒商的初步形成14189791.2.2秦汉魏晋时期儒商的潜在开展16150081.2.3唐宋时期儒商的崛起18253591.2.4明清时期儒商的兴盛19271991.2.5近代以来儒商的新开展21185951.3儒商伦理的根本特质22126201.3.1商业价值观上的特点2332711.3.2处理义利关系的特点2459251.3.3金钱价值观的特点24189551.3.4竞争伦理观念的特点255171.3.5内部管理伦理原则的特点26215111.4儒商伦理的核心2727741第2章中国儒家文化与儒商精神32173372.1儒商经济伦理精神32149132.1.1仁爱善良的人道观3219852.1.2强国富民的目的观34223112.1.3公正互利的权益观3481182.2儒商的商业价值观3618036“经世济民〞的商业理想3689352.2.2创家立业的功业意识37260392.3儒商的经济管理原则38302682.3.1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38218912.3.2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40292092.3.3老实可信的竞争观4126179第3章中国传统儒商精神的转型及其当代价值431173.1现实呼唤儒商精神4342203.1.1传统儒商的优越性43154883.1.2传统儒商的局限性44318353.1.3在市场经济实践中造就一代新型儒商45103743.2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49313643.2.1儒商精神与商业行为的规*49296903.2.2儒商精神与道德人格的完善4983133.2.3儒商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50232443.2.4儒商精神与世界经济的和谐开展5133453.3本章小结5112407第4章从儒商伦理到中国商人的理想人格53158334.1儒商伦理的现代审视53318454.2中国商人的理想人格55256894.3儒商与中国商人人格的构建5731395第5章对儒商企业管理各具体环节的伦理审视59252265.1关于儒商管理的人性假设的伦理审视59109955.2关于儒商管理的组织原则的伦理审视6041065.3关于儒商管理的控制方式的伦理审视61106935.4关于儒商管理的根本目标的伦理审视6213766第6章对当代儒商企业管理伦理建立的思考与启示64106526.1我国与东南亚现代儒商企业管理现状分析64236116.2当代儒商企业管理伦理建立的伦理资源65227586.2.1我国当代市场经济特点及伦理要求6610367“合经济〞与“合道德〞要求结合一一规*框架的方法6880226.2.3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伦理建立的要求及制约因素7098906.3当代中国企业伦理制度建立模式71141356.3.1树立科学管理的价值理念7151786.3.2提倡可持续开展原则7226576.3.3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7251286.3.4塑造**企业文化7414253结语7615392参考文献783348致谢79前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思想:“没有企业家阶层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开展,没有道德宪章就没有企业家阶层,没有**信念就没有道德宪章。〞韦伯对**伦理的推崇未必确当,但他所提醒的市场经济、企业家和伦理精神有着内在必然联系的思想却是正确的。确实,没有一种健全的企业家伦理精神,就不可能造就一个健全的企业家阶层,没有一个健全的企业家阶层,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伦理是人们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自古就是人类十分常用和重视的内容,伦理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被运用到管理当中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将道德的根本原则转化为管理的原则和规*来为管理者所用。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企业,其行为不仅要遵循市场法则、法律政策,还要符合伦理道德。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讲,良好的企业经营都意味着必须符合伦理。只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自觉地运用和追求伦理道德标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都应该加以伦理维度的考量,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相协调,才能使企业有效的到达成效。所以,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伦理更加表达出她的活力和重要性。企业伦理作为社会主义伦理的重要组成局部,有其自身独特的内涵。它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企业行为提供着人文根底。正确把握企业伦理的表现形态则是加强企业伦理建立的重要条件,而把握企业伦理的内涵是加强企业伦理建立的逻辑起点。现代儒商作为儒家文化精神(尤其是儒家伦理价值观念)和商业经营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世纪交替之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构架的今天,已经日益成为商界精英的代名词,他们的管理伦理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焦点。现代儒商是文人与商人的完美统一,他们既拥有了时代赋子的精神,又不失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既传承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充分涉猎了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儒商企业管理把儒家长于伦理、注重理性的思想观念引入商业经营领域,塑造了义利结合、理欲兼融的经营价值观念,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功利追求和物欲冲动加以了必要的限制和调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性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适度结合。正是这种结合,对于完善商业运行机制,促进经济活动的有序和规*,使商业经营摆脱了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窠臼。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的第一主角,成为当代企业家的理想形象。现代儒商的典型人物有“克勤克俭,富而不奢〞的李嘉诚、“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荣氏家族(荣毅仁、荣智健)、还有邵逸夫、霍英东等等。随着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华人商人的成功崛起的实际例证,不仅证明了儒家传统思想在当代的历史意义,使儒家管理思想突破了西方管理思想独霸天下的格局,在东方这片儒家文化圈中掀起了儒家资本主义的热潮,儒商企业的成功使得人们不再只将企业的成功归结于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科学化、规*化,而是把视野转向关注管理与伦理的结合,转而关注伦理对管理的意义。本文就将现代儒商企业作为目前商界儒家伦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结合的典*,从伦理角度审视儒商企业管理的合伦理性,为管理与伦理结合找到契合的模式,以兹当代企业借鉴。第1章儒商及儒商伦理概述1.1儒商概念的界定、内涵与特质现代儒商需要继承传统儒学中的“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同时又需要改造传统儒学中的“礼〞。消除等级差异,建立对等关系中的契约文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对商人的看法往往不佳。“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等道德谴责无处不在,人们一谈起商人,就是贪欲、欺诈、恃强凌弱、惟利是图,似乎商人集中了人类的一切卑劣行径。有的人认为,只有那些心术不正、贪得无厌的人才去经商,更多的人则认为,经商就像一口大染缸,把谁放进去都会变色,“好人〞经商三年,也会五毒俱全。对于这种观点的形成,我们需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寻找解答。中国历史上对商人的歧视,追根溯源,得从儒家谈起。儒家诞生于重视亲情伦理的社会环境之中,其道德观念是建立在传统社会构造根底之上的。这种社会构造以血缘和亲属关系为根本内涵,即以血缘与亲属关系为中心,把亲属关系社会化,由“亲亲〞到“尊尊〞,并沿着“推己及人〞的道路展开。儒家的伦理规*本质是“仁〞,即像关心和保护亲人一样关爱他人;具体的实施规则是“礼〞,即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划分关爱他人的程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圆心、以亲属关系〔后来扩展到社会关系〕的等差扩展开来的同心圆道德圈。儒学道德理论的根底在以人为本,在孔子那里,对人的关心是十清楚显的,即使经过汉儒和宋儒改造开展了的儒家学说,人本思想依然有着清楚的痕迹。但是,一直到近代的社会转型前,儒家所说的以人为本,不是自我个性的发扬,而是以他人为坐标的价值实现。这样,划分等级贵贱的“礼〞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成了人们判别事物的法则。在“礼〞的尺度*围以外的人,通常不在儒学的关心之列。尽管儒者有着“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宏大目标,但他们的天下是分等次差异的。亲人是最值得信任的;远一些的人,信任度也就要下降一些;没有关系的陌生人,一般是不能信任的;至于那些压根儿没听说过的番邦外国,是否具有常人的资格都大可疑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没听说过“夷狄〞“牧同犬羊〞吗!因此,儒学的社会,从本质上说是熟人社会。从熟人社会的逻辑出发,商人是不值得信任而且也是不能够信任的。理由很简单:商人通常都是陌生人。不管是富商大贾还是小摊小贩,相对于熟人社会来说,他们来自别处,同交易对象没有亲族关系的约束,在传统社会又不能形成屡次重复交易而建立的准熟人信任关系,更何况他们明确以盈利为目的,而在传统社会商业交易的零和博奕中,你盈利通常就意味着我吃亏。所以,人们难免要以疑心的眼光打量他们,谨防他们欺骗了自己。“无商不奸〞的习惯思维,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和道德观念下逐渐形成,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铸造了人们对待商人的根本观念。在这样一种商业环境下,商人要想得到人们的信任,就必须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尽可能建立与顾客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没有其他途径,只能按儒家的“亲亲尊尊〞原则,联络感情,融化隔膜,把陌生人变成熟人。由此,逐渐产生了历史上的儒商。所谓儒商,实际上就是以儒学规定的处世准则,运用由内及外、推己及人的方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是游走江湖的社会流动成员试图建立“准熟人〞关系的呼喊。所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也正是把顾客当作自己亲人的行为规*。正是这种背景,在古代,人们对儒商不乏赞誉。但这种赞誉,在本质上赞赏的是“儒〞而不是“商〞。赞美之余,更是反映出对“奸商〞警觉。可以说,传统社会的儒商,建立在人伦本位的根底之上。因此,传统儒商同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经营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如同小贩与超市、旧式钱庄票号与新式银行的区别。传统儒商的经商方式,是以人际信任为前提的;而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是以契约信任为前提的。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和革命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旧有传统道德的挑战和否认。但是,这种挑战和否认,又无法摆脱传统的内省式道德修养途径。所以,现代人们对儒商的呼唤,更多地寄希望于传统儒家修身养性式的道德自律。例如,各种名目繁多的“学习〞,倡导“无私奉献〞,甚至“狠斗私字一闪念〞,都曾作为我们重建道德、恢复社会诚信的措施。但无可讳言,在改革的大潮中,这种方式的效果不断递减。甚至可以断言,社会转型越彻底,这种方式的效果越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真诚地希望,中国能够产生大批儒商。这种儒商,最终将会成为中产阶级的主体,构成社会的中坚。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现代儒商与古代儒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如果认为仅仅从传统中找到一些*例,熟读?论语?、?孟子?和?四书集注?就能成为现代儒商,未免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不是没有伦理,而是具有同传统社会不完全一样的伦理。从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到阿玛蒂亚.森的?道德与经济学?,对法治社会的伦理准则有着不断深入的阐述。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由于亲情关系的差异,其伦理准则在本质上是有等级的。中国的先哲在倡扬人的主体性时,注意到了这种问题,试图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来消除这种差异,但是,历史的局限使他们未能突破“礼有等差〞的社会格局。而在法治社会中,伦理准则建立在平等的根底上。有的学者指出,法治社会的伦理道德是“个人对社会的单方不成文契约〞,建立在契约双方的互相信任上,其实质就是打破亲疏界限的公共价值准则。没有这种对“陌生人〞的诚信,就会产生大家都不负责任的“公地现象〞,出现对公共产品“搭便车〞而不承担其本钱的利己行为,引发道德蜕化与价值崩溃。西方社会的伦理责任,在古代和中世纪主要是由人们的**信仰和贵族自律来承担的;而中国社会的伦理责任,在古代和中世纪主要是由人们的人伦约束和士大夫自律来承担的。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建立新型社会伦理道德的责任,需要新一代中产阶级来承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现代儒商群体的出现,将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意义。对于“传统儒学,现代儒商既要继承,又要改造,对外乡伦理道德资源进翻开掘和扬弃,赋于外乡伦理观念以新的内涵,使其与法治社会融合为一体,实现优秀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总体上说,现代儒商需要继承传统儒学中的“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同时又需要改造传统儒学中的“礼〞,消除等级差异,建立对等关系中的契约文明。例如,以“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伦理道德规*约束市场经济下的交易行为,形成社会公认的“儒商〞标准,以尊重公利的内涵对传统伦理进展相应的改造,实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儒商〞这一名词本身起源就较晚,是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经兴起的环境下才广泛流行的。“儒〞作为传统伦理的象征,而“商〞作为不讲道德的代表,两个貌似对立的字结合在一起,恰恰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传统伦理向“陌生人〞领域的扩展。建立现代伦理,最根本的,是把“亲属〞和“熟人〞关系中的诚信推广到全社会,弘扬针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人本观念,建立契约型的平等社会关系。一个有作为的现代商人,要想真正成为现代儒商,需要对传统伦理和现代法治有透彻地了解,能够把传统儒学“仁者爱人〞的胸怀和法治社会“人人平等〞的观念有机融合为一体。在当前,尤其是要解决双重伦理标准所造成的问题。转型社会造成了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的脱节,社会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旧有的人伦约束被打破〔传销中-的坑害熟人就是例证〕,新型的契约伦理尚未完善〔造假就是比较普遍的缺乏契约伦理例证〕,导致伦理失*。有些人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往往律己不严,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空泛的道德说教和自身的道德沦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致使伦理责任严重缺失,也加剧了社会评价中的“奸商〞指斥。只有新一代儒商切实承担起伦理责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风*,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向市场经济。1.2儒商的起源与开展儒商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展和儒家文化的传播逐渐产生和开展起来的。考察儒商的历史演变开展过程,不仅可以使我们对儒商有一个更为纵深的了解,而且可以从中看出儒商伦理形成和演变的轨迹,为后面对儒商伦理的具体分析提供一定的历史根底。大致说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商就开场初步形成,历经汉唐宋元的渐进开展,到明中叶以后成蔚为壮观之势,到清末至民国时期进一步开展,并扩*到海外华人商人之中。儒商的开展大致经历了,先秦初步形成时期,秦汉晋魏潜在开展时期,唐宋的崛起时期,明清的兴盛时期,近代以来新的开展时期。先秦时期儒商的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早期商品经济快速开展的时期,也是我国文化创新和开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早期的商品经济与初步形成的文化传统的逐步结合,开场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精神,出现了一些被后世中国商人奉为楷模出色商人,如子贡、*蠡等,这些商人可称为中国最早的儒商。尽管这时儒家文化和商品经济还处于早期开展阶段,儒商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但这时期出现的少数出色商人及其商业精神却奠定了以后中国商人传统的根底,儒商和儒商精神就是在这一根底上开展起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第一个较为迅速开展的时期。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生产力迅速开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需要交换和可用于交换的商品不断增多;奴隶制度日趋衰落,“工商食官〞已被打破,私营经济迅速崛起,自由商人大量出现;加之诸侯战争的需要,一些诸侯国,像齐、*、卫等都采取鼓励工商的政策,因此,到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以后,商品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商品交易活泼,城市市场繁荣,大批自由商人,南来北往于各国之间,财货不绝流转于市肆之中。商业经济的开展,促使了其主体一一商人的成熟与开展,一批高层次的自由商人脱颖而出。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开展、文明大创造的黄金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并起。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成为“显学〞。由于孔子大量的授徒讲学,“贤人七十,弟子三干〞,同时又周游列国进展传播,儒学在当时影响不断扩大。孔子之后,通过其子弟和再传子弟的不断传播,儒学的影响更加深入社会之中。儒学所提倡的一些仁义道德,像仁、义、礼、智、忠、孝等与一般的社会道德合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同,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也必然影响到人们的商品经济活动,使商品经济活动打上儒家等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色,逐步孕育出了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人一一儒商。在春秋战国时期,称得上儒商的代表人物首推子贡。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公元前520一?),可以说是中国儒商第一人,他既是大商人,又是孔门弟子,儒学传人之一。儒与商在他身上高度地集于一体,成为历代儒商推崇的典*。明清时的一些儒商就是以子贡为典范来为自己儒而行商作依据的。后世商人所称道的“端木生涯,陶朱事业〞,前者指的就是子贡儒而经商的事迹,可见子贡对后世商人影响很大。子贡儒而商的形象作为中国历代高层次商人所追求的一个潜在模式,演变开展而形成了有鲜明东方特色的、代表着中国优秀商人典型的儒商。子贡长于经商,善于预测行情,孔子称他“臆则屡中〞;他很会利用价值变化赚钱,司马迁说他“好废举,与时转货〞。即善于贱买(举)贵卖(废),掌握时机从中交易获利。他认为商品价格的上下取决于供求关系,提出“物以稀为贵〞的理论,说“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眠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氓之多耶〞。同时,子贡又崇尚儒学,是有名的孔门弟子,他随孔子周游列国,以自己的财富支持了孔子的毕生事业,并广泛宣传孔子的学说。所以,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子贡精于商,又崇于儒,既以财货显赫于世,又因儒士扬名于时,其行为既中货殖之理,又合儒家之道,是一位典型的儒商。与子贡同时或稍后的被誉为“商业之神〞的陶朱公(也即*蠡),也是当时有名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儒商。*蠡在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建立霸业以后,却悄悄收拾起“轻宝珠玉〞,携带家眷奴仆,“乘扁舟浮于江湖〞,更名易姓,当商人去了。*蠡用“计然之策〞来经商,善于“择人而任时〞,注重利用社会时势与自然规律的变化采预测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预作经营准备,“时用则知物,知斗则修备〞,“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善于掌握供求规律,及时买进卖出,“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不贪求高价,“不敢居贵〞,注意加快资金周转来增加利润,使手中“无息币〞,“财货欲其行如流水〞,经营获得巨大成功,“家累万金〞,“陶朱公〞也因此而成为历代商人所尊奉的“商业之神〞。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苦心戮力〞,勤奋经营;不欺不贪,“不敢居贵〞,只取“什一之利〞;“务实物〞,讲求质量,注重信誉,而且“富而好行其德〞,屡次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分散给贫穷的亲戚乡党,是一个典型的“良贾〞、“义商〞。先秦儒商的另一位出色代表人物就是被后世奉为“商业之祖〞的白圭。白圭是士大夫出身,曾任魏相,后转经商于**、齐国,买卖丝漆谷物。白圭不仅是当时著名商人,而且也是*鑫以后最大的商业理论家。他把自己的商业经营看成是“仁术〞,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经商之术。他还提出了合格商人的四个根本要素,即智、勇、仁、强。“智〞就是通“权变〞,要有灵活性;“勇〞就是善“决断〞,要当机立断;“仁〞就是能“取予〞,满足人们的需求;“强〞就是能持守,有耐心和毅力。白圭的“治生之术〞和商业实践,既本于*鑫又有新的开展,既强调灵活性,要“乐观时变〞,又强调有耐心,能持守,既注重赢利,又主*满足人们的需求,薄利多销,行“仁术〞。他提出的商人的四个根本素质,成为后世商人衡量合格商人的根本标准。他的“治生之术〞为历代商人所推崇,“天下言计生祖白圭〞。子贡、*蠡、白圭这三位人物都是后世商人所推崇的商人典*,他们对中国商人,特别是儒商影响极大。“端木生涯,陶朱事业〞,“白圭仁术〞,为历代商人所乐道,特别是为儒商所追求。但他们生活的年代毕竟还是中国商品经济开展的初期,商品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相当有限,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传统也还在形成之中。因此,尽管*蠡、白圭和子贡都是出色的,但在如何自觉地把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商品经济法则结合起来的问题上,比之明清时“以儒术饰贾事〞的典型儒商,还处于形成阶段,而且人数很少,也无关联。因此,我们认为这时期是儒商的初步形成时期。秦汉魏晋时期儒商的潜在开展自秦统一中国,由汉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中,儒商开展相对寂静,处于潜在开展时期。这时期既在高层次上没有出现象先秦子贡、*蠡那种出色的代表人物,在一般层次中又远未形成群体性的儒商现象。在历史上流传下来,为后世所称道的“良贾〞、“义商〞也不多。唐凯麟、罗能生教授在?契合与升华?一书中,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展了中肯的分析。他们认为,造成这一时期儒商开展低落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的社会条件促使了儒学与商业经济的别离。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备受推崇,士被列为四民之首,享尽尊荣。而商业和商人自秦以来就一直被抑制。秦国用法家之术实施重农抑商自不必说,自汉以后,汉高祖*邦发布“贱商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操兵器〞,“子*不得为吏〞,并以“重税困辱之〞。汉武帝也实施抑商政策,剥夺商人财富以充国库之需。以后历代统治者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抑商或剥夺商人的政策。商人被列为四民之末备受歧视。高高在上、备受推崇的儒学和儒士与处于社会低层的备遭歧视的商业和商人成了社会荣辱的两极,加之儒学固有的重义轻利倾向与商人求利取向的冲突,儒与商的结合当然就是很困难的了。一方面,儒士所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取仕、升官发财,或所谓的“修齐治平〞,是儒士们所追求的根本甚至是唯一的理想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巨商大贾多出自豪强地主,大都巧取豪夺,为富不仁,根本不理会儒家那套不实用的“仁义道德〞,中小商人出身市井,文化水平低,也没有多少条件去直接接触儒家文化典籍。所以,儒与商的别离,儒商的潜在开展就是必然的了。但是,这并不是说,儒与商这一时期就完全没有结合,儒商及其儒商精神的开展就中断了。潜在开展也是在开展,只不过是缓慢不显著而己。实际上,这时期儒商是在另一种方式下存在和开展着,这就是儒家文化的世俗化与民间商业精神的结合。自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经统治阶级的大力宣传与弘扬,逐步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并逐渐为老百姓所承受成为一种世俗观念。儒家学说本来就是讲日常人伦的,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而它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逐步成了老百姓自觉的生活准则,并演变为一种传统习惯。这种世俗的儒学观念对商人、特别是中小商人有很大影响,产生了一些运用儒家伦理精神于商业经营中的“良贾〞、“义商〞,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贤人所以致富者〞,冶铁致富的商人卓氏、程*、孔氏、曹邮氏,盐商刁间,粮食商人任氏,畜牧商人无盐氏等。以及?后汉书?所记载过的“享有义声〞的卜式、韩康、任暇等。他们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力求使自己的行为合符世俗的伦理道德,使义与利结合起来。儒商精神在他们当中存续并开展着。唐宋时期儒商的崛起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开展。随着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增强,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观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朝廷的抑商政策在逐步放松,人们的轻商观念也日趋淡化,儒与商、士与商的分隔不断被打破,相互间的转变和融合逐步变得普遍。一方面,商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进入官僚士大夫阶层,到武则天时期甚至出现了“富商豪贾,尽居缨冕之流〞的情况。另一方面,士大夫经商也活泼起来,一些士子儒者也参加到经商的行列。?旧唐书.高士廉卷?记载**士族“曾贩卖木材以获利〞,**萧逸人士不第后经商,“凡数年资用大饶〞,相国韦宙也以善治生闻名。此外,唐代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义商〞,如宋清就是典型。宋清的事迹在?唐国史补?有记载,大文豪柳宗元还专门写了一篇?宋清传?以记其事,可见宋清在当时影响是很大的。宋清是长安的一位药商,他不仅以药物货真价实,诚信不欺为人称道,更以“义〞声显誉一时。当时长安传遍“人有义声,卖药宋清〞的说法。贫穷人家生病,来店买药交不起药费可以赊账,而后实在无力支付的,宋清主动将债单烧掉。而且急公好义,“人有急难,倾财救之〞。但是,宋清的“义〞举并未影响他的利润收入,反而“岁计所入,利也百倍〞。宋清可以说是“义利统一〞的一个典型,既善于经营,又力行道义。其“义〞归宗儒家伦理,其经营又表达出商人的精明,义声遍于当时,流芳后世,经营又大发其财,可以说是一位充分表达出儒商精神的典型商人。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盛唐辉煌以后开场走下坡路的时代。但商品经济却进一步开展,不管是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还是商业交易方式的水平都超过唐代。从观念上看,西汉以来重本抑末的轻商观念更趋淡化,甚至开场被疑心、否认。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像叶适等对抑商思想提出了反对意见。叶适说:“夫曰民交致其用,而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苏轼、袁甫等正统派人物也主*“农末具利〞。甚至理学大师朱熹也在答复学生提问时肯定了经商“也无害〞。据?朱子语类?卷一一三载:“问:吾辈之贫者,令不学子弟经营,莫不妨乎?曰:只经营衣食亦无甚害。陆家亦作铺买卖。〞朱熹在这里成认了作商业经营“亦无甚害〞,并以陆家即心学大师陆九渊家也曾做过买卖为例来说明。可见,当时人们的抑商轻商观念开场转化。从事实上看,当时一些士大夫开场从事经商。清朝学者沈鑫说:“宋太祖乃收尽天下之利归于官。于是士大夫始必兼农桑之业方得赡家,一切与古士异。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非父兄先营事业于前,子弟则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可见,从宋代起,四民界限开场不则明确,士而商,商而士的现象开场普遍出现。明清时期儒商的兴盛明清时期是儒商的兴旺兴旺时期。这是儒商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的真正形成时期,是儒商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时期,也是儒商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开场被社会所认识的时期。这段时期内,大批儒士纷纷“弃儒就贾〞,投身商海,他们“以儒术饰贾事〞,“用儒意以通积聚之理〞,把儒家文化精神与商业经营法则结合起来,形成了独著特色的商业经营风格,取得了卓越的商业成」就。儒商从此作为中国优秀的高层次商人的典型而显誉当时,承传后世,至今不绝。明清儒商的兴盛,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儒商开展的积累以外,更重要的是明清的现实社会条件所促成的。余英时在?中国近世**伦理与商人精神?一文中,认为明清大批儒士“弃儒就贾〞的原因,一是人们对“商〞的观念的变化,使儒士能沉着于商;二是仕途的困难,迫使一些儒士转而从商;三是商人的成功,诱惑着儒士从商。余英时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不过稍嫌简单。唐凯麟、罗能生教授在?契合与升华?一书中对明清如上的兴盛进展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明清儒商兴盛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开展,经商时尚的兴起,是儒商开展的社会前提。明清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以更大规模向前开展时期,而且商品经济开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质的变化。一是商品交换*围进一步扩大,全国性的商品流通网络开场形成,在全国*围内依据商人的籍贯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商帮〞,如徽商晋商、陕商、浙商等,这些商帮纵横全国,促成了一种新的商人群体的形成,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人的自由开展。二是商人资本开场了对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场萌芽。商品经济新的开展,促使了大批商人的涌现。徽商、晋商中巨商大贾比比皆是,商人财富急剧增长,“资本二三十万的还只算中等商人,多的竟达百万,至于富达千万者也不是个别的〞。巨商大贾的社会示*效应,商业利润的巨大诱惑,促使社会上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到明中叶以后,全国上下都形成了一种经商风气,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官僚,下至贫民百姓、士兵、书生都被卷入了经商浪潮之中,明正德皇帝在、临清等地开设了多处私人店铺一一皇店,自己也打扮成商人在店中与人讨价还价;明代**“民之贾十三,而官之贾十七,近而广之十郡,远而东西两洋,无不有也〞;军人也不甘落后,非法经商,农民也“多去本求末,以商贩为利〞,等等。总之,当时全国上下一派经商风气,货殖逐利成为一股时代朝流。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在商业厚利的引诱下,一些儒士也不再甘守清贫寂寞,转而投身于商品经济大潮之中。第二,仕途困难,功名难求,迫于生计,愤而为贾,是儒士“弃儒服贾〞的一个重要原因。明中叶以后,全国人口大量增加,读书人也越来越多。据有人统计,明朝初年全国生员(秀才)只有3万人,到晚明则达50万之众。但举人、进士的名额却未相应增加,因而考中功名的时机越来越少,大局部儒生都是屡试不第。待仕的儒生越积越多,考中的时机也就越来越少,而经商却比较容易成功。当时就有人说:“士而成功者十之一,贾而成功者十之九。’,既然如此,又何必去挤那也许永远也挤不上的取仕独木桥,而不走经商致富的阳光道?儒士的“弃儒服贾〞也就是必然的选择了。第三,观念的转变是明清儒商兴起的精神背景。前面我们讲到,由于长期以来的抑商政策,轻商观念,使儒士耻言货殖,不屑为商。传统的轻商观念在宋元开场淡化,到明清之际则已被打破。不管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还是普通民众轻商观念都得到改变,本末意识已被淡化,甚至出现了“趋商〞、“重商〞观念。这就为儒士弃儒从商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明代大儒王阳明提出了“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点,充分肯定了“商〞与士农工是平等的。明人王献芝提出“士异术而同志〞的观点,把士与商连为一体。明末清初著名思想黄宗羲更是彻底否认了以工商为末的传统观念,旗帜鲜明地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充分肯定了工商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近代以来儒商的新开展清中叶以后,由于清朝统治者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明中叶以来的商品经济开展的良好势头没能持续下去;儒商的开展也由明清之际的兴盛期进入相对低落时期,但其内涵却在不断开展,形成了不少新的特质。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翻开了中国的大门,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权辱国,而西方商品的大量倾销又使民族的经济遭到极大危害,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深刻危机。面对危机,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危机不仅在于军事上不如人,更根本的是工商的开展不如人。西方列强的强大正是以他们工商业的开展作为强大后盾的。中国要救亡图存,必须开展自己的工商业,与西方列强展开“商战〞。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一批知识分子抱着“工商救国〞、“实业救国〞的目的,投身于民族工商业的开展中,儒商又进入一个新的开展时期。从清末民初的渠本翘、*睿、陈启沉,到三四十年代的卢作孚、*旭东、宋裴卿等,一批批出色的儒商为现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开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也把传统的儒商和儒商精神开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近代以来的儒商的开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后。这一时期是传统儒商向近代儒商的转化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走向寿终正寝之时,也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时期。儒商与时起伏,也经历了传统儒商向近代儒商的转化。这时期的儒商出身大都是传统儒士,而具体进入商界,转化为近代儒商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传统商人适应时代的变化开展转化为近代儒商,像晋商渠本翘、徽商李宏龄、华之鸿等;一种是传统儒士直接投身近代工商业成为近代儒商的,像状元出身的*睿等。这一时期是传统的商品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的转变时期,也是儒商由传统商人向资本主义商人的转变时期。第二个时期则是指20年代到40年代末,儒商开场进入现代开展时期,这时的儒商根本上都属于我们平常讲的民族资本家,其代表人物有卢作孚、*旭东、*国钧、宋裴卿、荣敬宗和荣德生等。他们所经营的已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企业的组织方式、资金筹措、技术运用、财务管理、营销方式等都己经是现代资本主义化的。他们广泛地运用当时己创造的科学技术于生产中,广泛地运用西方工商管理的一些根本原则和方法来经营。当然,作为儒商,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仍保持传统儒商特色,像家族式管理风格,注重精神发动,讲究诚信,和气生财等,但其经营运作的根本框架是按照现代商品经济开展的要求而确立起来的。这时期的儒商已经是一种比较完全的现代商人。1.3儒商伦理的根本特质儒商在长期的开展过程中,在处理商品交换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商业伦理精神。本文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伦理,即认为但凡涉及到价值判断的观念和行为都属于伦理的*畴。因此,本文认为儒商伦理主要是由儒商价值观、儒商道德规*和儒商道德精神的总和构成的。价值观是儒商行为的根本伦理尺度,道德规*是儒商在从事商品经济过程中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准则,儒商道德精神则是儒商在商品经营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精神心态。作为一种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商人伦理,儒商伦理是儒家伦理精神与商品经济法则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儒商的商品经济实践中形成的。一方面表达了商品经济开展的内在要求,是商品交换关系的伦理反映。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儒家伦理的根本原则,表达了儒家伦理对人的行为的根本要求。我们知道,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化的交换经济,涉及到诸多的利益主体,要有效地调节相关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维护商品经济运行秩序,就必须对人们行为进展规*,除了外在的制度、契约规*外,还需要主体内在的自律规*,这就是伦理道德。儒商伦理作为一种商业伦理,首先就是适应商品经济开展的要求产生的,是调节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它的性质和内容受着商品经济的性质和要求所规定。商品经济受价值规律支配,要求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的法则,这一法则表达在人们处理交换关系的行为中,就是要求人们遵循公平交易的伦理准则。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不是为自己使用生产,而是为了他人的需要生产,商品生产者的产品只有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得到他人的成认,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具有一种考虑他人利益、满足他人需求的意识,由此也就产生了商品交换中的互利伦理。此外,商品经济是一种主动经济,不像自然经济那样,生产者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制约,而主要是靠生产经营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它要求主体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的伦理意识等。应该说,儒商伦理中的“以义取利〞,“买卖公平〞、自强不息等伦理原则和精神,都是商品经济开展要求的表达。我们知道,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总是要反映到人们的商品经济活动中来,给不同民族的商业伦理打上深刻印记,形成不同特色的商业伦理文化。世界上有西方商人、犹太商人、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东亚商人等,儒商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孕育出来的高层次的商人,其伦理追求也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背景中生长起来的商人的特质。比较分析儒商伦理与其他商人伦理的不同特点,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儒商伦理的特质。商业价值观上的特点儒商价值观深受儒家文化中家庭本位、“修齐治平〞人生理想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儒家传统特色。他们既不把从个人利益作为商业经营活动的最高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通过经营活动来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商业经营的根本价值目标在于家庭,在于光宗耀祖、显亲扬名,而最高的商业理想则是“济世利民〞,救国救民。与儒商不同,西方商人和犹太商人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个人主义的,经营活动的价值目标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很少像儒商那样去考虑自己的经营活动与天下国家的关系,从不给自己的商业活动加以*种经营之外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他们看来,商业活动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去获取利润、金钱,至于社会开展是政府的事情,国家安危则是政治家军人的职责。当然,西方商人有时也标榜为社会、国家效劳,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广告,而不是一种真实的价值追求。他们有时也向慈善或公益事业捐款。但一是不普遍。二是其捐赠的目的要么就是作为一种纯粹的行善,与经营没有什么关系,要么就是把捐款作为获取商业信誉、更多地去赚钱的一种手段。与西方商人一样,在犹太商人的价值观中,也是把赚取更多的金钱作为自己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很少把自己的商业活动与承担社会义务联系起来。犹太商人千百年来没有国家,漂泊异国他乡,受尽排斥和歧视,因而他们对所在地的国家和社会也就缺少认同感和义务感。他们是孤立的,他们只能靠自己经商赚钱来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开展,也只为自己的生存和开展去赚钱。处理义利关系的特点义和利的关系是经营伦理观的一个根本问题。“义〞就是道义。经营中的道义,一是指经营合符道德。二是指经营中超出利益的道德追求。不能说,西方商人、犹太商人都是不讲道义的。任何正派的商人都在遵守着一定的道德原则,西方商人、犹太商人也是如此。但在对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上,特别是在对超利益的道德追求上,儒商与他们又有着明显差异。儒商强调“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把道义作为取利的前提,提倡“义然后取〞。在中国传统商人中广泛流传着像“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礼接人,以义应事〞等俗语,充分说明了中国商人特别是儒商对道义的自觉。而西方商人、犹太商人则是从利益原则出发来注重道德的,道义只是作为取利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为利而守义,“利然后义〞。他们从来不在经营中去放置超利益的道德追求,经营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儒商则总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力求去赋予经营“义〞的目的,有时为了义可以舍利,甚至是牺牲大利也在所不惜。在明清商人特别是晋商中,最崇拜的“神〞是与商业无关却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晋商足迹所至之处,到处修建规模宏大的“关帝圣庙〞来作为会馆,关帝的忠肝义胆成为他们最推崇的精神。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商人,特别是儒商对道义的追求。这种对“义〞的不懈追求是儒商区别于西方商人、犹太商人的一个显著特点。金钱价值观的特点商人都追求金钱,儒商也不例外。但如何来对待金钱的性质和作用,儒商与犹太商人、西方商人又有着明显区别。首先,儒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对金钱常常首先要考虑其性质,把钱区分为干净的钱和不干净的钱。“义然后取〞的钱是干净的钱,是可以去追求的钱,“不义之财〞是不干净的,是不应该去得的。也就是说儒商对金钱赋予了善恶的伦理内涵,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被道德化了。可犹太商人和西方商人则很少去考虑金钱本身的善恶、干净不干净的问题,在他们看来金钱就是金钱,金钱只有数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只要能获得更多的钱就行。当然,这并不是说犹太商人、西方商人在赚钱时就都不讲道德和法律,而是说他们不把道德与金钱直接联系起来,遵守道德与法是另外的一种义务。有人说,面对一桩生意,中国商人首先考虑的是“应不应该去赚这个钱〞,西方商人考虑的是如何去赚到这笔钱,而犹太商人首先计算的是它能赚多少钱。面对一笔有利可图的生意,这三种不同态度可以说明显地表达出三者对金钱的不同观点。儒商的态度是“义以为上〞,先从伦理角度去审视金钱。西方商人和犹太商人的;态度则是“利以为先〞,先从利益角度对待金钱。对于儒商与西方商人、犹大商人对金钱的这种不同看法,我们很难简单地断定谁对谁错、谁优谁劣。从社会意义上而言,儒商的态度无疑是更合理一些。但也可能造成因受太多外在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而丧失经营的时机,特别是当道德观念是陈旧的时候,无疑就会拖住自己经营活动的手脚,变得无所作为。西方商人和犹太商人注重金钱本身的性质和价值,而不太注重它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他们往往能无所顾忌地去赚钱,全心身地关注经济效益。因此,经营上有时更容易取得成绩。但这种对金钱社会属性的无视也常常驱使着他们不择手段地去赚钱,为赚钱而视道德法律于不顾,结果不仅破坏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秩序,也将最终危及自身的经营。儒商与西方商人、犹太商人在金钱观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后者对金钱的价值和意义看得更重一些。西方商人和犹太商人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拜金主义倾向,他们把钱看得高于一切,把赚取更多的钱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马克斯·韦伯曾指出,那些具有新教伦理精神的西方企业家,常常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把更多的赚钱作为人生的天职〞。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紧追梦境赚取钱财的人生是最为理想的〞。犹太商人更是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他们认为唯有金钱才是可靠的,有了钱才会有一切,丧失了金钱也就会丧失一切。因此,他们总是抓住一切时机,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赚取更多的钱。儒商作为商人,像西方商人、犹太商人一样看重金钱,但并不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他们赚钱,但不贪得无厌,他们追求金钱,但只是把钱作为一种实现人生其他目的的条件。他们能全身心去赚钱,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去对待钱。中国人有一种对钱的传统观念,认为“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多数儒商也受这种观念影响,并不像一些西方商人和犹太商人那样崇拜钱,他们能很坦然地把自己赚来的钱无偿捐给社会。春秋时商人*蠡曾三次把自己赚来的钱全部散给亲友和乡党;汉代商人卜式主动向朝廷捐献自己财产的一半来保卫边防;唐代商人宋清每年都要烧掉数百*赊欠药款无力归还的账单;以及当代华人商人普遍地无偿向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捐资。这些无不说明,儒商对金钱有一种超然态度。竞争伦理观念的特点竞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法则。具有竞争意识也是任何商人必备的一个根本素质。但如何去参与竞争,用什么方式和手段去进展竞争,如何去对待竞争对手,这在儒商与西力商人、犹太商人中又有着很大不同。后者,特别是西方商人信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对竞争对手往往不择手段,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几乎都是靠无情地吞并其他企业而壮大开展起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因无情捏杀竞争对手而获“刽子手〞之称。他有一个为其无情吞并进展辩白的所谓“蔷薇花开〞理论。他说:“当红色的蔷薇花含苞待放时,唯有剪除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他正是为了自己的“一枝独秀〞,采用经济的、政治的以至阴谋欺诈、巧取豪夺的手段,吞并和剪除了许多竞争对手而成为美国石油市场的霸主。其他像以“专制者〞闻名的“汽车大王〞福特,以“冷酷的心〞著称的“钢铁大王〞卡耐基,无不是以残酷吞并竞争对手而称王于各自的经营领域的,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众多企业和企业家的消灭和不幸的根底上的。儒商作为商人,当然不能不参与竞争,并通过竞争来求得自己的开展,竞争中彼此斗智斗勇也是常事。但儒商在竞争的同时,也注重“和〞。这表现在一是儒商不像西方商人那样热衷于相互吞并,你死我活,而是在竞争的同时,又希望能和平共存,提倡“有钱大家赚〞。乘人之危,吞并竞争对手,这一西方商人贯用的手段在儒商看来则是不道德的,为正派儒商所不取。如果谁这样做,就会在同行中失去信誉,生意就不会好做。二是提倡“和气生财〞,注重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甚至互助。像晋商各大票号之间无疑有着明显的竞争,但在业务上又有着合作关系,*一票号遇到困难时,其他票号可以出于道义而不是利益进展支持。这些充分说明了儒商对“和〞的伦理精神的追求。儒商信奉儒家“和则相生〞、“和为贵〞的思想,认为过于争胜斗强常常会导致两败俱伤,而合作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去共创利益,相互开展。内部管理伦理原则的特点西方商人在内部管理中提倡的根本原则是公平,或者说公平竞争,即确立一个统一的利益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来调节雇主与雇员的利益关系,并让每个员工在统一的利益标准面前参与竞争,衡量优劣与取舍。谁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谁就可以提升,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则少。如果一个员工不能再给企业带来利润时,公司则毫不留情地辞退他。同时,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契约化的利益关系,而很少注重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作用。儒商在企业管理中则不仅注重利益机制的作用,也特别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把培育企业内部的和谐的道德关系,看成是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内部管理的伦理原则主要是“和〞与“仁〞。“和〞是处理企业内部各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原则,其根本要求就是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上下左右之间都要团结协作,和衷共济。“仁〞则主要是雇主对员工的伦理态度,也就是要关心员工的劳动和生活,不仅在利益上给予合理报酬,而且在精神上给予关心,人格上给予尊重,不随意辞退职工,对职工困难给予照顾等。总之,儒商伦理与其他文化传统中的商人伦理既有一致性的地方,又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儒商伦理的特色。这些特色表达在诸多方面,但贯穿其中的根本特征是儒商伦理更为充分地表达了义和利的统一,更具有一种对功利的超越倾向。应该说,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开展看,这种特色积极和消极方面都有,但积极方面还是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对于中国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开展而言,更是如此。对于现代中国企业家来说,应该积极地对其进展批判继承,弘扬其积极的特色,扬弃其消极的方面,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家伦理精神。1.4儒商伦理的核心儒商伦理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如“济世利民〞的价值观、诚信为本的伦理理念、和气生财的运作方式、贵群合作的道德精神等,而贯穿在所有儒商伦理中的最根本原则或根本特征,是义利统一,强调“以利制义〞、“以义取利〞、“以利为义〞。儒家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儒商则把义利统一看作是儒商伦理的根本原则。儒商的所有伦理准则都是义利统一原则在不同方面的展开和表达,甚至儒商的整个活动,实际上都是以不同方式对义利统一原则的实践和诠释。商人是通过进展交换来获取利益的人,因此,作为一种商人伦理,儒商伦理不可能是超功利的,它实质上是对商人牟利行为的一种规*和优化,其直接目的是为了通过调节商品经济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维护商品经济的运行秩序,使商业行为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商伦理是儒商更好地去获得利润的一种手段,即所谓“以义取利〞、“因义成利〞。但是,儒商伦理又是一种伦理,其直接性质是非功利的,而是对利益关系的规*与升华。特别是,儒商伦理是建立在儒家伦理根底上的,儒家伦理特别强调“义以为上〞,注重道德,强调礼仪,是一种典型的“道义论〞伦理体系。作为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儒商,“义〞始终是他们内在的一种信念,尽管他们从事着牟利的商业活动,他们在内心却保持着对“义〞的崇敬,这就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用“义〞来规*、约束自己的商业行为,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义取利〞,甚至能够“富而好行其德〞,“利而行义〞。儒商之所以成为儒商,就在于他们始终没有迷失在商业利欲的追逐中不能自拔,而能够在求利与守义、金钱与道德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和协调,他们抑制了一般商人那种对利益的非理性冲动,牟利而不失其义,也扬弃了儒家重义轻利的教条,尚义也重利。因此,表达在儒商伦理中,坚持义利的统一也就是必然的了。当然,如果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义利统一或义利结合也是所有商品经济道德的要求,。如前所述,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化的交换经济,商品只有满足他人的需要,被他人所成认和购置,才能实现其价值。也就是说在商品经济中人们之间的利益实现是严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这就要求商品经济的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相关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尽力为他们提供有用的产品和效劳,并且要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提供完善的效劳。这就是唐凯麟教授所提醒的商品经济具有为己谋利性与利他效劳性统一的伦理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实际上也就是义利的统一。儒商伦理作为一种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伦理,当然,也必然具有这种广泛意义的义利结合的特征。不过,儒商伦理所坚持的义利统一与一般商品经济伦理的义利结合规定还是有着重要的区别,它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根源,也有着特有的内涵。儒商的义利统一原则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它强调经商要循义取利,以义制利。即用正当适宜的方式和手段去取利,用道德精神规*求利行为。也就是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买卖公平,遵纪守法,不贪不义之财,不谋非法之利。对于儒商来说,循义取利是一个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历代儒商无不信守这一原则。明代著名商人王文显提出商人做生意要“利以义制,名以清修〞,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父顾径野“以八金起家,大方义市,重诺然,不沾沾锋两,不数年货大起〞。又如:清朝乾隆年间,有个“缎子王〞,他给自己经营的绸缎铺制定的一条企业宗旨是:“忠厚不蚀本,刻薄不赚钱。〞他老实经商,货真价实。购置者不熟悉市价,多给钱的他主动退回;银两不够,铺子里肯赊账。他“仁义〞经商的名声一时大震,乾隆皇帝对他大加赞赏,给予表彰和资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闻名全国的“缎子王〞。其次,利而行义,富而乐善。他们经商获利以后,或周济族人乡里,泽及众人;或贩灾备荒,扶危救困;或修路筑桥,造福一方;或赞助文化教育,培养人才。在儒商中这种义举可以说相当普遍,史不乏例。?唐国吏补?记载了“义商〞宋清的事迹:“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辄卖药迎送之。贫士清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岁年人,利亦百倍。长安言:“人有义声,卖药宋清。〞,柳宗元也专门写了一篇?宋清传?,记载和称赞了义商宋清的己生活节省,“食不兼味,衣不重彩〞,而急公好义,乐于助人却从不吝音。“邻里之急,辄应之恐缓。至架桥梁,辟道路,筑梵宇,备贩仓,类多争义助〞。曾有客欠其父千金,又有淮阳*人向他借百金,后因贫穷无力归还,他主动烧去债券。明代学者吴梅村在?卓海幢墓表?中也介绍了**瑞安著名商人卓禺的义行,说他:“为善里中,尝斥千金修桥梁之纪坏者,岁饥出困粟,所全活以百数。彼其于吾儒义利之辨,佛氏外命之说,深有所得,岂区区焉与废著裔财者比耶。〞像这种好义行德的儒商在当时是相当普遍的,以至于清初学者沈鑫说:“睦娴任邮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转而见于商贾。〞当代儒商也继承了传统儒商这种利而好义、富而乐善的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例如:菲律宾华人女富豪*绵绵于1989年9月10日,宣布捐款25亿元菲币(相当于1.17亿美元)给一个慈善机构一一*龚抱月国际基金会,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公益捐款〞。世界“电脑大王〞王安为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市韦尔斯大学等基金会捐献数千万美元。至于**巨富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更是热心于公益事业,大方解囊赞助祖国各项公益慈善事业。据统计,李嘉诚仅对**大学的捐资就己达6亿多港币,霍英东多年来的社会捐赠总计已达十几亿港币之多,邵逸夫的捐资到1996年底达12亿港币之巨。值得称道的是,儒商的这种种义举主要并不是把它作为一种获取声誉从而更有利于赚钱的手段,而是出于一种“君子富而好行其德〞的传统精神,出于一种扶危济困、回报社会的自觉道义。再次,利以成义,舍利取义。把对义的追求作为最高目标,把经商赚钱作为实现社会道义的手段,为实现社会之义,能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利益。像陈嘉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