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王淑华_第1页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王淑华_第2页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王淑华_第3页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王淑华_第4页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王淑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中国王淑华杨仁君〔**大学文学院〕【内容提要】随着学习者学习的深入和词汇量的增加,近义词辨析日益成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近义实词来说,可从概念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考虑。就近义虚词来说,它们出现的语境在时〔过去、现在和将来〕、体〔已然和未然〕、主观性、位置、搭配、音节、句式或句类的选择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关键词】对外汉语近义虚词辨析OntheSynonymDiscriminationintheTeachingoftheChineseVocabularytoForeignersWangshuhuaYangrenjun〔Schoolofliterature,shanghaiuniversity〕【Abstract】Withtheforeignlearners’gradualimprovementandincreasingvocabularyinChinese,synonymdiscriminationisincreasinglybeingthefocusanddifficultyintheteachingoftheChineseVocabulary.Astothesynonymicnotionalwords,thediscriminationcanbemadefromthefollowingthreeaspects:i.e.,theconceptualmeaning,thecolormeaningandthegrammaticalmeaning.Theconte*tswherethesynonymicfunctionwordsappear,however,showacertaindegreeofdifferenceintense(past,presentorfuture),body(perfectorimperfect),subjectivity,location,collocation,syllable,sentencestructureorsentencepattern.

【Keywords】Foreigners’learningofChinese,thesynonymicfunctionwords,discrimination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词汇教学一直是根底而重要的组成局部。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语言能力的培养就会遭遇阻碍,而随着汉语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不断推进,学习者所学词语数量的不断增多,近义词的辨析也就成了一个需要倾注一定精力的教学内容。如何区分词语之间的差异,如何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词汇,是教学活动中应该教授学习者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近义词的辨析一直是对外汉语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孟祥英〔1997〕指出近义词辨析,可以以词为单位,突出“同外之异〞;也可以以义项为单位,突出“同中之异〞;杨寄洲〔2004〕主*针对不同词性的近义词,采取辨析不同的方法;*博〔2007〕主*转换视角,认为基于中介语词语偏误的现实更有针对性地进展易混淆词辨析;李绍林〔2010〕认为在辨析过程中要坚持简单实用、明白易懂、温故知新和解决主要矛盾四项原则;苏英霞〔2010〕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归纳出9个易混淆虚词辨析的根本视角。纵观以往的相关研究,关注的中心一个是近义词的概念与*围,另一个是宏观的辨析方法,较少有人根据实词与虚词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我们认为,鉴于实词和虚词在意义的“实〞“虚〞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进展近义词辨析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辨析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实词辨析一般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含概念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三个组成局部。近义实词的意义相近但不完全相等。相近的局部,主要是表现在它们的概念意义上,而相异的局部,则可能在概念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等方面均有所表达。〔一〕从概念意义上辨析近义实词概念意义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特征的反映,会在词典中固定下来。传统近义词的辨析方法都是先释义后辨析,考虑到大局部近义词都有一样的语素,所以我们可以一组近义词中不同的那个语素入手来发现近义实词之间的差异。例如:布满——充满。在辨析这组近义词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含有共同的语素“满〞,因此,我们可以把辨析的重点放在“布〞和“充〞上。“布〞的语素义指“分布、散步〞,它所支配的应该是一个二维平面处所;而“充〞的语素义指“填充〞,它所支配的应该是一个三维立体处所。所以,与“苔藓、铁路、云、脚印〞等搭配的词应该是“布满〞,与“泪水、气体〞等词搭配的应该是“充满〞。又如:失望——绝望。这组近义词中都有共同的语素“忘〞,因此我们只要辨析“失〞和“绝〞即可。“失〞强调“失掉、丧失〞,“绝〞强调“彻底断绝〞,因此,“失〞和“绝〞就显示出了这两个词在语义轻重上的差异。再如:边界——边境。共同的语素“边〞先放置一旁,查词典可知“界〞的语素义是“界限〞,“境〞的语素义是“地方、区域〞,因此,“界〞和“境〞语素义的差异显示出了本组近义词在词义*围大小上的差异。此外,我们从近义词的构词语素入手,在关注相异语素意义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各语素之间的内部构造关系。例如:帮助——帮助,是汉语学习者经常混淆的一组词。在解释“忙〞、“助〞两语素不同意义的时候,如果考虑到语素之间的构造关系,则解释起来必将事半功倍。“帮助〞中,“忙〞是“帮〞的宾语,因此“帮助〞后面不能再加宾语;而“帮助〞中,“助〞与“帮〞是联合关系,都是动词性语素,因此“帮助〞后面可以加宾语。〔二〕从色彩意义上来辨析近义实词色彩义属于词的附属义,反映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对于那些词义大体一样,只是附属义不同的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展区分:雅俗色彩。如:去世——死,它们的根本意义完全一样,但因人们在使用时注入了不同的情感因素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去世〞指“离开人世〞,一般用于值得尊敬的或年长的人的死亡,而“死〞则更直接,只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并不包含感情因素。它们的差异也表现了中华文化中长幼尊卑、忠孝节义的观念。语体色彩。如:谈话——聊天儿。“谈话〞是书面语,显得严肃庄重,“聊天儿〞是口语,显得随和自在。褒贬色彩。如:鼓舞——煽动——煽动。虽然这三个词语都可以表示“激发人的情绪使人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舞〞是褒义词,“煽动〞是中性词,“煽动〞是贬义词,在色彩上有很明显的差异。〔三〕从语法意义上来辨析近义实词语法意义是词的表示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的意义,是一种概括性更强、概括程度更高的意义类型。就实词来说,其语法意义一般由词类和句法成分两大局部构成。例如:战争——打仗,概念意义比较接近,但“战争〞是名词,一般处在主宾语、定中短语的定语和中心语位置上;“打仗〞是动词,多处在谓语位置上。又如,偶然——偶尔,都表示不经常,但“偶然〞是形容词,可以受“很〞修饰,除做状语、谓语以外,还经常作定语,如“偶然的时机〞“偶然的事情〞“偶然的现象〞;“偶尔〞是副词,一般只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再如,突然——突然,它们都表示在短时间内速度快,但“突然〞是形容词,可以受“很〞修饰,可以做状语、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如“突然情况〞“突然的变化〞“突然的打击〞等等,偶尔还可以作宾语,如“感到突然〞“事出突然〞;“突然〞是副词,,一般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谓语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虚词辨析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多集中在实词方面,虚词由于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虽然一些近义词辨析词典也收入了一些虚词,但相对来说,仍然是处于被忽略的境地。对于近义虚词的辨析,我们认为,只有将它们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寻找与它们共现的语言环境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才能到达辨析目的。〔一〕时态在语法里,时或时态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和说话时的关系,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汉语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但在辨析*些近义虚词的时候,句中*个成分所要求的时态对我们来说很有帮助,*些虚词可能只适用于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态。1、一直——从来。这两个副词都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这样〞,但“一直〞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从来〞只能用于过去和现在,不能用于将来。〔1〕他从来/一直没有晚来早走过。〔2〕你们必须坚持下去,一直到最后胜利。〔*从来〕2、已经——曾经。这两个副词都可以表示有过*种事情或状态,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可以替换不影响根本意义,但在表示将来的句子中表达出较明显的差异。李丽*敏〔2005〕指出“已经〞表示的事件一直延续到参考时间,所以,只要设定适当的参考时间,“已经〞便可以用于将来;由于“曾经〞表示的事件在参考时间以前就已经完毕,因此只能用于过去。〔3〕他已经/曾经受过两次伤。〔4〕等到明年的今天,我已经在*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漫步了。〔*曾经〕3、从——自从。这两个介词都表示起点,但它们引介的词语在时间上有差异。当两者都带有时间词时,“从〞后可以是过去的时间,也可以是现在和将来的时间;而“自从〞后面只能跟表示过去的时间。〔5〕从/自从去年八月以后,我就没有见过他。〔6〕从明天开场,我要锻炼身体。〔*自从〕〔二〕已然和未然“已然〞是指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未然〞指尚未发生的事件或情况。在虚词辨析时,“已然〞和“未然〞也是我们辨析的重要参考因素。1、又——再。虽然它们都表示同类动作或情况重复发生,但是“又〞一般用于表示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彭小川等〔2004〕指出只有在表示将来肯定会出现的重复、对将会重复出现的情况进展估计、表示由于客观的需要或主观的意愿将要重复出现*种情况时,“又〞才可以用于将来尚未发生的事情或情况。彭小川等〔2004〕指出只有在表示将来肯定会出现的重复、对将会重复出现的情况进展估计、表示由于客观的需要或主观的意愿将要重复出现*种情况时,“又〞才可以用于将来尚未发生的事情或情况。〔7〕他又唱了一首歌。〔已然〕〔8〕好,我再唱一首歌。〔未然〕2、赶紧——连忙。这两个副词都表示时间快,不拖延。“赶紧〞既可以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尚未发生的事情。但“连忙〞只能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表示尚未发生的事情。〔9〕听到爸爸回来了,她赶紧/连忙跑过去开门。〔10〕下星期就要考试了,我得赶紧复习功课。〔连忙*〕3、立刻——顿时。“立刻〞和“顿时〞都表示时间短,但“顿时〞只能用来表达已经发生的情况,而“立刻〞既可以用于已经发生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尚未发生的情况。〔11〕他的演讲完毕后,听众席上立刻/顿时爆发出来雷鸣般的掌声。〔12〕你明天一到那里就立刻给我发短信。〔*顿时〕〔三〕主观与客观Lyons〔1977〕认为,“主观性〞指语言的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说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与此相对,客观性就是如实陈述事实,话语中不含有个人的主观感情和态度。很多近义虚词在是否含有主观性方面表现出差异。1、很——太。虽然它们都是表示程度很高的副词,但“很〞一般只是用来说明客观的情况,“太〞却包含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也就是说,说话人用它来表示自己的看法、感情。〔13〕**很大。〔客观陈述〕〔14〕**太大了。〔含有主观评价〕2、不——没。虽然都是表否认的副词,但“不〞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意愿,“没〞只是陈述客观现实。〔15〕2001年我决定不参加NBA选秀,但感觉上有些失落。〔主观决定不参加〕〔16〕在这份中,没参加过奥运会的新人大概占到2/3。〔客观上不能参加〕3、不再——再不。两者都表示以前曾经有的情况停顿了,但“不再〞通常是客观地陈述*种变化,“再不〞通常表示主观上的决心或保证,经常用来发誓,说明*种情况以后永远都不会发生。〔17〕从此,他不再喝酒,不再稀里糊涂,并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客观陈述〕〔18〕“你说再不喝酒了,可仍说话不算数,咋日又喝醉酒了。〞〔主观保证〕4、但——却。两者都是具有转折意义的虚词,“但〞表示转折时,侧重于客观表达;“却〞表示转折时,暗含比照,侧重于主观评价,表达了*种语气。〔19〕你每天都要走过教室的台阶,但你很可能并不知道台阶一共有多少级,因为你没有记住台阶的目的。〔客观表达〕〔20〕“你是个坏蛋!你父亲不久前死去,给你留下1块金表,你却已将他卖了!〞〔表示不满〕〔四〕强调内容强调指词语所侧重的对象或*围,很多近义虚词正是因为它们所强调的对象或*围的不同而相互区别。1、对于——关于。“对于〞侧重于指出对象,这个对象多是主句谓词所涉及到的;“关于〞侧重于指明*围,介绍出关系到的事物。〔21〕对于我们的学习方法,教师很满意。〔22〕关于我们的工作学习方法,教师说有很多毛病。彭小川等〔2004〕指出例〔21〕中,教师的态度是“很满意〞,“我们的学习方法〞是“满意〞的对象;而例〔22〕中,不是在说教师的态度,而是在说“有毛病〞,用“关于〞引出*围,说明“有毛病〞的是“我们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别的方面。2、都——净——全。这三个副词都可以表示“全部〞,但侧重点不同。“都〞表示前边提到的人或物的全部,强调这些人或物之间具有一样性;“净〞强调在*一*围内,事物的性质单一,只有一种;“全〞强调的是人或物的全部,在它前面一般有一个确定的事物的*围。〔23〕桌子上都是课外书。〔桌子上的书具有一样点,属于同一类——课外书〕〔24〕桌子上净是课外书。〔桌子上只有一类书——课外书〕〔25〕你要的课外书,我全带来了。〔“你要的课外书〞是“全〞的*围〕3、正——在。这两个副词都可以表示动作进展或状态持续,但侧重点不一样。陆庆和〔2006〕指出,“正〞着重指时间〔说话的那段时间*动作正在进展之中,不能中断〕,“在〞着重指状态〔*动作处于进展、持续的状态,这种状态还没有完毕〕。〔26〕铃响起来的时候,我正洗澡呢。〔不能停下来接〕〔27〕铃响起来的时候,我在睡觉呢。〔睡觉的状态还在持续〕〔五〕句中位置虚词出现于句子中的具体位置,也可以作为我们辨析近义虚词的重要参考。虚词句中位置的不同首先表现为位于主语之前〔句首〕还是主语之后〔句中〕。1、而——却。两者都是具有转折意义的虚词,有时可以互相替换而不改变根本意义。但是连接分句时,它们的位置有较大的区别。〔28〕感谢信从祖国的各个方向飞向你,而你依然则平静。〔“而〞用在主语之前〕〔29〕感谢信从祖国的各个方向飞向你,你却依然则平静。〔“却〞用在主语之后〕同样是处于句中位置,虚词和能愿动词连用时,是置于能愿动词之前,还是置于能愿动词之后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2、还——再。“还〞的根本用法是表示延续,常常位于能愿动词的前面;“再〞的根本用法是表示添加,常常位于能愿动词的后面。〔30〕这件衣服很漂亮,我还要买一件送给我妹妹。〔31〕这件衣服很漂亮,我要再买一件送给我妹妹。〔六〕共现成分近义虚词间的差异有时还会在与之共现的成分比照中显现出来。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必须与*成分共现;二是与之共现的成分在语法特点上有何差异。1、很——怪——太。“很〞是客观性的程度副词,“怪〞和“太〞是主观性程度副词。它们形式上的区别在于“怪〞必须和“的〞共现,“太〞经常和“了〞共现,“很〞则没有此项限制。〔32〕这件衣服很贵。〔33〕这件衣服怪贵的。〔*怪贵。〕〔34〕这件衣服太贵了。2、不——别。虽然它们都可以表示否认意义,但“不〞是单纯的否认,否认的对象既可以是动作,也可以是性质或状态,因此既能跟动词共现,也能跟形容词共现。“别〞是表示制止或劝阻,用于祈使句中,所以一般只能跟动词共现,不能跟形容词共现。〔35〕没有金刚钻,不/别揽瓷器活。〔36〕海滨气候宜人,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别冷,*别热〕3、和——并——而。这三个连词都能连接词和词组,但是所连词和词组的类别不同。“和〞一般用于名词性成分的连接,“并〞一般用于动词性成分的连接,“而〞一般用于形容词性成分的连接。当“和〞连接动词性成分或形容词性成分的时候,该短语一般是处在句中非谓语〔主语、宾语和定语等〕的位置上。〔37〕中国象棋协会秘书长容坚行对第四届棋王赛感触很深,认为这是一次提高和普及的典*。〔38〕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坚强。〔七〕搭配音节根据搭配音节的单双来辨析的近义虚词多集中于近义副词和近义介词中。这类近义虚词本身有单双音节的对立,因此与它们搭配的词在音节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对立。1、据——根据。它们都是表示凭据的介词,但在所搭配词语音节的单双方面,表现出来一定的差异。和“据〞搭配的,既可以是单音节词,也可以是双音节词;但和“根据“搭配的,却不能是单音节词。例如:据悉、据说、据传……据考察、据了解、据研究……*根据悉、*根据说、*根据传……根据考察、根据了解、根据研究…… 2、过——过于。都是表示超过一定限度和分寸的副词,但和过搭配的一般都是单音节词,和过于搭配的一般都是双音节词。例如: 过长、过累、过热……*过慎重、*过马虎、*过庞杂…… *过于长、*过于累、*过于热……过于慎重、过于马虎、过于庞杂……〔八〕句式及句类的选择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近义虚词在不同句式或句类的选择上也表现出较明显的不同。有些差异表现在肯定形式与否认形式的对立上,有些差异表现在陈述句、祈使句等不同句类的对立上。1、千万——万万。两者都是用于劝阻的语气副词,但“千万〞既可以用于肯定句,也可以用于否认句;“万万〞只能用于否认句。〔39〕这件事情,你千万要替我**啊!〔*千万〕〔40〕损人利己的事千万/万万做不得。就句类来说,“千万〞只能用于祈使句,不能用于陈述句中。〔41〕他万万没有想到,来人并非一般的买主,而是有着极特殊的身份。〔*千万〕2、毕竟——终究。“毕竟〞只能用于非疑问句;终究〞既可以用于疑问句,也可以用于非疑问句。〔42〕老工人毕竟/终究是老工人,干出的活儿就是不一样。〔43〕爱情,你终究是怎么一回事.〔*毕竟〕3、常常——往往。两者都是表示行为、动作屡次发生的频率副词,经常可以互换。但是“常常〞有否认形式“不常〞〔常用形式〕“不常常〞〔少用〕,“往往〞没有否认形式,不能说“不往〞“不往往〞。〔44〕我每次去那里,都觉得不太舒服,因此我不常去那里。由于“往往〞一般只能用于过去的时间,而祈使句表示的动作、状态等都是还没发生的,因此,“往往〞不能用于祈使句。〔45〕他握手辞别时一再嘱咐:“要好好学习,要常常给家里写信。〞〔*往往〕此外,由于“往往〞多是根据过去的经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所以根本上也不用于一般疑问句中。〔46〕你怎么知道我常常做白日梦呢.〔*往往〕〔47〕年轻人啊,你们有没有常常去思考你们的未来.〔*往往〕结语词汇教学一直是贯穿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说得是否地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