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目标】1、掌握、了解孔子及《论语》等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课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中的文言特殊句式。3、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掌握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难点】如何理解”吾与点也”【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乐”“德政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的思想。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等观点。晚年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作品介绍】《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题目解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陪老师闲坐。子路

即仲由,字子路,又叫季路,比孔子小9岁。

“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初仕鲁,后事卫。曾皙

名点,与其子曾参同为孔子学生。

“鲁之狂士”冉求

字子有,统称冉有。比孔子小29岁。

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公西华

名赤,字子华,比孔子小42岁。

“乘肥马,衣轻裘”【重点字词读音】论语饥馑

曾皙哂舞雩铿尔

小相沂冠者喟

俟撰摄

比及毋冉莫春者

端章甫lúnjĭnxī

shĕnyúkēngxiàngyí

guànkuì

sìzhuànshè

bìwúrănmùfǔ【课文分析】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翻译口诀【课文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因为,介词。年纪比你们大不要闲居,平时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用,做【特殊句式】①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②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③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句子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课文分析】【句子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轻率急忙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夹指军队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比(bǐ)等到道理微笑【课文分析】【句子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方圆,纵横或者动词,治理。比(bǐ)等到使动用法,使……足。至于等待【课文分析】【句子翻译】“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或者穿礼服戴礼帽名作动诸侯相见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官【课文分析】【句子翻译】“曾点,你怎么样啊?”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同“稀”铿的一声放下起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何妨【课文分析】【句子翻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通“暮”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风,动词,吹风。【课文分析】【句子翻译】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长叹的样子赞同落在后面罢了【课文分析】【句子翻译】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用谦让同“欤【内容理解】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

写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

四子述志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

写孔子评志

【人物形象分析】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2.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人物形象分析】3.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4.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人物形象分析】【深入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同桌间梳理文本脉络。志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开头至“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至“吾与点也”“三子者出”至结尾2.研读第二部分,分小组讨论,分析四个弟子各自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强兵富民明礼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深入探究】【深入探究】3.研读第三部分,归纳分析孔子对弟子的志向的态度?曾皙(点)与之子路(由)哂之冉有(求)叹之公西华(赤)惜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吾与点也4.结合工具书和预习资料,分析孔子为什么赞同曾晳的志向?明确:

(1)曾晳的志向内容:太平盛世图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是孔子的政治理想;(2)曾晳的行为特点:曾晳舍瑟而作,一方面体现了孔子的礼乐思想,另一方面曾晳的洒脱、不愿为官,符合当时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现状;(3)曾晳的志向中未提及治国,却高度概括出了孔子理想中礼乐治国后的社会特点,表现了孔子对大同世界的向往。【深入探究】5.体会孔子形象(1)孔子为什么不直接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而是先从自己谈起?【深入探究】明确:

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作出铺垫。体现了孔子态度谦和、亲切,循循善诱的教风。5.体会孔子形象(2)还有其他地方表现出孔子这一教风吗?【深入探究】明确: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励曾点说出自己的想法。6.孔子为什么独独赞赏曾皙,说“吾与点也”?

【深入探究】明确: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③“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旨中心】本文是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写作特点】1.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知识点归纳】如果至于或者或者方形纵横,方圆道理,是非准则正给赞成跟、和“欤”,相当于“吗”结交。

因为认为做用而【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比在和、跟在你(们)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助词,相当于“然”

你【知识点归纳】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走在后面戴帽子吹风道理,礼仪小,小事。大,大事。回答使……富足【知识点归纳】“以”同“已”,停止“希”同“稀”,稀疏倒装句倒装句倒装句倒装句倒装句倒装句省略句省略句【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千乘(ch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