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中
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与变革2009年12月14日参考文献:汪光焘,《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切实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全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7月21日张文奇靳东晓等,《城市用地结构和人口规模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城市规划资料集·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邵爱云马赤宇,《关于我国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几个问题》,2005年张勤曹传新王明田等,《关于改进城市规划中人口分析与预测工作的研究》,2005年《城市规划原理》其它有关文章、书籍等提纲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传统工作方法及其不足
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市场经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
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人口预测的难点改进人口分析预测工作的思路《城市规划法》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另,特大城市指100万人以上,超大城市指200万人以上。目前,有70万人的镇,也有10多万人的市。1、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2)人口规模是判断城市区域地位的重要指标。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以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有序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协调城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制定公共政策,维护公众利益。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为城市规划工作确立了新的目标,对城市规划中人口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3)2、传统工作方法及其不足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人口的内涵一定地域、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预测的理论依据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空间落实”。这一时期的城镇人口预测模型较好地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是这一时期普遍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预测方法。马克思指出“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量,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3)劳动平衡法、劳动比例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时间序列法、相关分析法、区位法、类比法、环境容量法方法一:劳动平衡法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服务人口及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来确定人口规模。公式为: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4)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的百分比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的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的百分比)适用于将有较大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比较具体落实、人口统计资料比较齐全的中小城市和新兴工业区。
分析年龄构成确定,45-50%分析生活水平、城市作用、特点确定,12-20%,大城市高30-40%大城市低,小城市高劳动平衡法依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将城镇人口划分为基本、非基本人口两个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项目分配,在此背景下,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划分是相对确定的。因此,采用劳动平衡法就能较好地预测城镇人口规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城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竞争(招商引资)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方法三: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职工人数与部分职工带眷情况来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该方法更多的应用于新建工矿城镇的人口规模估算。其社会经济背景是计划下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管理。带眷职工和单身职工的划分、职工数量的确定都带着明显的计划经济和户籍管理的时代特征。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6)方法四:综合平衡法根据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来推算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城市现状人口+规划期内自然增长人数+规划期内机械增长人数适用于难以确定基本人口(或生产性劳动人口)的城市。需要有历年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方面的调查资料。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7)方法五:时间序列法从人口增长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中找出两者之间的规律,建立数学公式来进行推算。
这种方法要求城市人口要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该方法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缓和的城市。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8)方法七:区位法根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来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析预测。如有确定城市规模分布模式的城市首位率、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则、“断裂点”分布等模式。该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里思泰勒中心地理论模式地区的城市。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0)方法八:类比法选择发展条件、现状规模和性质相似的城市进行对比分析,从已知的城市人口规模来推算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此方法只适用于城市人口规模的校核。对某个城市进行人口规模预测时不能用这种方法。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1)方法九:环境容量法(门槛约束法)
根据环境条件来确定城市允许发展的最大规模。昌平人口规模的匡算: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152.4万人绿色空间人口承载力124.4万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62~84万人有些城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如水资源短缺、地形条件恶劣、开发城市用地困难、断裂带穿越城市、地震威胁大、有严重的地方病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目前的技术条件所能解决的,或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增加的经济效益低于扩充环境容量所需的成本,经济上不可行。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2)城市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分成托儿、幼儿、小学、中学、成年、老年六组,老龄化趋势)性别构成(需基本平衡)家庭构成(核心化趋势,1949年上海平均每户为4.9人,1990年3.1人,2000年平均为2.8人)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职业构成(从事劳动行业占总人口的比例)等构成情况。2.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2)对人口就业问题研究不够
城市产业与人口是互动关系,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人口规模预测要充分考虑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城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化也要考虑城市和相关地区的就业需求。一些城市一方面在规划中提出要做大城市规模,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又强调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目标与城市人口规模脱节。
就业岗位的普遍减少引发城镇集聚人口的能力下降,导致城镇化步伐缓慢(1997年以来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来看,全国年均增长1.44个百分点,而吉林省年均增长0.78个百分点,只及全国增长速度的一半)。吉林省各地从业人员变化情况(1995-2003年)3、市场经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3.1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1)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应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3.1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2)城市人口的内涵地域性(实体概念)——一定区域,建成区。时间性(阶段性)——城市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而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类别性(三种人)——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组成: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000年78.6%的流动人口迁移(暂住半年以上)至设市城市(663个)。设市城市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为33%,总体上看,规模大的城市吸纳的暂住人口多。影响流动人口的因素较多,且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判断,使得对流动人口数量、流向及时段的预测变得非常困难。在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流入城市的暂住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等级关系和区域背景的关系更为密切。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我国的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城市体系结构。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流动的进程仍将持续。在为流入地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城市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人口流动趋势的判断,成为人口预测的难点。
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
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
流动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有流动人口253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7.5%;规模居前5位的还有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合计流动人口5695万人,占全国流动人口的39.5%。流动人口规模最小的5个省区是西藏、海南、青海、宁夏和甘肃,合计流动人口394.3万,占全国的2.8%。
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
流动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比重最高的5个省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和浙江。比重最高的北京为34.2%,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比重在10%以上、已经进入移民时期的省区还有辽宁、江苏、福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海南、宁夏、青海和新疆,加上前述5省,共16个省区。
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
中国远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相对集中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大省,流出人口最多的是四川省,其次是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江苏、贵州、浙江和河北,该十个省区远程流出人口3113.9万人,占全国的73.4%。3.2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1)城镇人口增长的根本动因来自于就业岗位的增加,准确把握劳动力的变动趋势,是城镇人口预测的前提。事实上,劳动平衡法等方法也是从就业岗位入手来预测城镇人口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岗位与项目计划直接挂钩;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项目计划难以掌握,需要利用宏观经济总量、结构等发展目标预测劳动力数量。3.2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2)方法一:劳动力需求法基本原理:将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和科技进步、劳动力、资金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挂钩,进而根据各规划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城市人口。利用柯布—道格拉斯非线性生产函数分析科技进步、劳工、资金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弹性系数,进而通过经济增长速度间接计算劳动力增长速度。在运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宜结合定性分析结果,将规划期划分为若干发展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分别确定相关参数值,逐段向前递推预测。该方法中参数的确定是预测的关键,需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通过长期历史数据分析或对比类似城市加以慎重研究。3.2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3)方法二:劳动结构与就业岗位分析法通过各产业的增加值预测指标和劳均增加值计算各产业劳动力的需求量。该方法根据预计的国内生产总值,然后根据目标对应的产业结构比例和相应的劳均GDP,计算三次产业结构的就业岗位,再根据就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就业率)即可测算出城市人口规模。该方法中,就业率、产业结构比例、劳均GDP等数据根据历史或经验数据修正得来,具有一定主观性。且在经济发展比较高的阶段,经济数据一般根据国外的城市数据整理,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值得进一步研究。3.2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4)方法三:综合增长率法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城镇总人口=基年人口×(1+综合增长率)年数。综合增长率的确定,考虑人口的自然、机械增长的历史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经济发展带来的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变化及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政策对人口的限制因素等。该方法目前在规划中广泛应用。3.2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5)方法四:双系列多因素分析法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有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城市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充分研究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复杂性、区域性、动态性和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的“双系列多因素分析法”。所谓“双系列”是指“宏观系列”和“微观系列”,“多因素”是指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在各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对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作为预测全市人口的依据;机械增长率要通过多年全市迁入、迁出人口变化情况的统计来进行预测。城市化水平的确定需要分析:全市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或某一区域范围内所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全省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和发展水平,从大的区域范围里来考虑本市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全市城镇人口如何在建制镇、县级市、市区中进行合理分配是目前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要做好几点研究:各类城镇发展条件(制约条件和有利条件)分析;城镇等级结构、规模结构分析;城镇布局结构分析;城市化机制分析。
暂住人口的预测有两种方法:递推法:即根据多年暂住人口的增长情况,求得一增长率,然后计算出规划期末的暂住人口。类比法:可先求出当年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再与国内规模相类似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的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的比例关系相比较,并根据本市的情况作一定的调整,确定规划期末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
方法现状20102020综合增长率法247.09325437Logistic回归法318390趋势外推法290370GM(1,1)法320410合理配级法390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综合法305386GDP相关分析法292372综合结果315390其中:户籍人口137.86152180其中:暂住人口109.23163210城镇人口155.16246351城镇化水平(%)62.87890多种方法预测与校核
3.2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流动成为一种趋势,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引起的人口流动大大增加,城市规划的不可预见性加大。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1.4%。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本次规划在基础设施等方面指标暂按2000万人预留。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模预测的适度与弹性3.2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7)1750180017501617180017471857179018602100180005001000150020002500绿色空间适宜人口密度水资源条件1水资源条件2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综合增长率法保持目前增长率适度人口规模
北京人口规模预测采取生态和水资源承载力法、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综合增长率法,综合各种因素,确定2020年北京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从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出发,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人口发展态势。1600万人左右时,重点发展三个新城:顺义通州亦庄1800万人左右时,整体推动11个新城的发展,并适时启动亦庄新城永乐组团。2000万人左右或超过2000万人时,启动城市预留发展用地,同时更加积极的引导面向区域的人口疏散。3.3新时期人口预测的难点(1)统计口径与数据质量问题
(1)统计口径问题目前,统计出版物提供两种城市人口统计资料。一是城市市区的非农业人口,认为城市人口即为市区范围内的户籍为非农业的人口。二是城市市区总人口,即统计市区这一行政区划地域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具体而言包括户籍农业人口、户籍非农业人口以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城市规划需要统计的城镇人口,是与城镇建成区这一实体空间地域相对应的常住人口。而上述两种统计口径都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2)数据质量问题统计数据的偏差;区划调整,也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3.3新时期人口预测的难点(2)模型应用问题
(1)模型适用条件每一种预测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如不加甄别,随意选用预测方法,则难免造成预测结果的偏差。此外,考虑到人口预测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应区分近、中、远期,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2)参数选取问题很多预测方法都涉及到参数选取问题。规划各期参数数值选取是否准确,将直接决定预测结果的准确性。(3)预测结果的校核实际工作中,在综合预测结果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只是对多种方法最后的预测结果加以简单算术平均,而不是进行真正的校核工作,由此可能带来预测结果的偏差。。科学的公式,不科学的参数3.3新时期人口预测的难点(3)基础研究工作薄弱
(1)注重规模预测而不注重结构研究如从年龄结构的预测分析为住宅开发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老龄化分析),从人口就业结构的分析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托,从人口社会属性分析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解决提供方案,从人口文化结构分析为城市人才开发策略提供对策等。(2)对人口流动问题的研究较少目前区域层面的规划,如城镇体系规划,只给出规划期末的城镇人口规模,是一个静态的人口指标,而对于人口如何在区内、区际流动,流量和流向如何,均未给予解答。暂住人口的“折算”问题深圳暂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占总人口的83%;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暂住人口对各项设施的需求能力、消费水平与户籍人口存在极大差异。在公建配套及用地安排上,如何“折算”成为规划的难点。深圳当量系数:特区内:0.6—0.77;特区外:0.52—0.55“五普”人口700.8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579.36万人;按需求标准折算的当量人口为464万人。3.3新时期人口预测的难点(4)预测人口的指导思想有偏差(领导干预)
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按照现行的《城镇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人均用地指标推算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做法,一些城市借做大人口规模,达到做大用地规模的目的。一些地方通过政府文件下达人口规模目标,规划编制中只能被动“验证”人口规模。也有一些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囿于当时政策背景,为了规划能够顺利批复,人口规模小的不切实际。规划批复之际,就是修编之时。规划对城市实际指导作用不够。例如:
200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其中确定信阳市到2020年将进入100万人口大城市。2003年适逢信阳市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市政府落实省文件精神,决定加快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样,重庆市委、市政府也确定万州区建成100万人口城市,要求总规落实。人口规模之争目前成为规划师与地方政府在研究规划时的首要问题,其核心则是——对人口规模的讨价还价实际上是对用地规模的争夺,而这又涉及到城市政府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因此,在财税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人口规模之争不会停息,并会越来越削弱规划的科学性。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地均产出人均产出人均占地全市村镇建设用地2003年合计为363.8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47.2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用地125.76平方米。规划目标120平方米。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7.10亿元,工业总产值1544.29亿元,分别人均2万元和6.25万元。目标值人均GDP1万美元,人均工业产出20万元2003年全市工业用地地均工业总产值14亿元,仅为上海虹口工业园区55亿/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火炬区的一半。目标值50-60亿元/平方公里。社会事业改进汇报方法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生产总值与工业总产值间的比例关系由1:3增长为1:2.3左右;人均产出的增长(6-19万元),有赖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及产业发展的高级化;地均产出的增加,有赖于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型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强对现有工业用地(约111平方公里)的改造,提高其土地产出;资源环境的保护,取决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年均增长11.5%)、用地规模的适度投放(年均投放6平方公里)及人口规模的合理控制(年均增加8.4万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指人口由农村转为城镇,还包含地域空间上的转化、产业发展上的转化、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化,基础设施的更新乃至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众多因素的不断变化,需要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和谐社会”的构建。规划审批的简单化导致人口预测的不科学城市总体规划由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三家核定综合增长率3%以下,OK;3-5%,需要研究;超过5%,PASS。善意提醒:城市人口规模中未包含的人员:——部队人口——服刑犯人人、地不对应北京、南京等城市有40平方公里特殊用地,其用地纳入建设用地范畴,但人口未予统计。4、改进人口分析预测工作的思路(1)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人口分析预测要摒弃重发展、轻保护,重需要、轻可能的传统思路,加强对区域背景、人口构成、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科学预测人口规模,为引导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提供规划依据。要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客观性。——要从单纯的数量预测转变为数量、构成和属性的综合分析;——要从静态的规划理念转变为体现协调、互动的动态规划理念;——要从就城市论城市封闭的人口预测分析模式,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产买卖协议案例
- 临时借款补充协议范本
- 银行贷款续期合同
- 冰雪路面防滑安全行动
- 消防安全责任合同签订指南
- 绿化工程劳务分包协议
- 招标采购文件编写标准
- 五金工具采购合同
- 管理保证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关键
- 招标文件备案快速指南
- 百词斩-定语从句课件-(;)
- 新旧公司法对照表
- 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3 Look at me-人教(PEP) (6)(共30张PPT)
- 西方音乐史课程大纲
- 2022-《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 三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
- 合法离婚协议书(2篇)
- 水轮发电机组大修质量标准
- 项目主要技术方案计划表
- 汽车零部件开发质量管理课件
- 20m29.6m30.4m20m钢箱梁桥实例设计内容与表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