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的几家大银行投资土耳其铁路建设。为争取巴格达铁路的修筑权,德皇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土耳其,并在演讲中称自己是土耳其苏丹至死不渝的朋友。1899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科尼亚—巴格达—波斯湾铁路租借权的“初步协议”。德国的上述举措(

)A.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体现了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滋长C.反映了欧洲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意在推动土耳其的工业化进程2.1919年,法国的女性法学学生是1914年的10倍,女性医学学生是那时的3倍;超过30岁的英国妇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选举权,德国的妇女投票权更为完整;裤子成为可以接受的妇女服装,裙角也骤然上升。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科学教育水平提高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工业化迅速开展的需要3.1920年,德国派遣使节到华商谈恢复通商事宜,次年签订了《中德通商条约》。其中关于关税税则的规定为:“两缔约国约明,关税税则等事件,完全由各该国之内法律令规定”。该规定(

)A.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 B.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的影响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4.1913年至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1920年,美国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2/3。据此可推知,当时(

)A.美国操纵国联大发横财 B.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C.西欧霸权地位逐渐衰落 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5.一战后,美国参议院主席及诸多参议员对威尔逊总统进行批判并拒绝加入国联,他们认为国联盟约规定的义务影响了美国的利益与外交目标,没有保留美国对移民的控制且没有将美国国内事务排除在国联之外。这表明当时美国(

)A.认为大国一致原则有损国家利益 B.不满英法等国操控国联的局面C.立法权的保守性制约着外交决策 D.孤立主义仍能适应称霸的需要6.“欧洲已经被这场四年战争弄得动乱不宁,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在加快推行工业化;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这段话论述的是(

)A.欧共体建立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美苏冷战的根源 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后果7.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05年,德国就制定了相关作战计划,取道比利时迅速攻入法国,直捣巴黎,在几周内战败法国,然后,挥师东进,三至四个月击溃俄国,结束战争。这表明当时德国(

)A.存有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B.拥有战胜协约国的综合国力C.幻想以局部冲突战胜对手 D.力图缓和与英国的利益冲突8.中国政府成功废除了与德奥间的不平等条约,是因为(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抓住了“一战”的有利契机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国民大革命打倒军阀除列强9.一战之后,德国丧失了战前领士的13%,人口的10%,耕地的15%,铁矿藏的75%。协约国还要求德国在66年内赔偿1320亿金马克。“这意味着参加第一次界大战的德国人的孙子辈们也得为他们的先辈们的‘战争罪责’进行赔偿”。此种状况(

)A.刺激了纳粹主义兴起 B.导致两次柏林危机C.反映国联有效制止侵略 D.影响马歇尔计划出台10.日本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日本的成长营造环境”。以下对这次签约“合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列强在打败中国的基础上逼签此约 B.中国借此机会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日本在“八个签约国”中受益最大 D.“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华的共同原则11.一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著名的14点方案,但是美国在提出这一方案参加巴黎和会之前并没有经过与英法盟友的协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美国为战争贡献了力量 B.英法顽固坚持殖民体系C.美国试图成为大国领导 D.战时同盟体系彻底瓦解12.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张协约国把德国的赔款削减到合理数额,然后美国向德国提供资本,德国利用美国资本实现经济复兴后再向协约国偿付战争赔款。美国这一主张旨在(

)A.维护世界和平 B.建立全球霸权C.转嫁经济危机 D.维持欧洲均势13.写有威尔逊大名的广场、街道、火车站和公园遍布欧洲,墙报呼吁:“我们要威尔逊式的和平。”群众狂热地呼喊:“美国万岁,威尔逊万岁!”这种现象真实反映了(

)A.威尔逊给欧洲带来了和平 B.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C.欧洲群众对威尔逊的崇拜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14.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军;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出(

)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 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 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15.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C.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天然”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具有世界性”和“爆烈度前所未有”的理解。1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一战爆发后,以往那种为将军们所熟悉的机动作战样式迅速地被刻板的堑壕对峙所取代,面对以铁丝网和重机枪为主所构成的严密防御工事,进攻一方总是在白白浪费大量生命之后而几乎一无所得。于是,一种能够冒着枪林弹雨压倒这种防御体系的机械手段便成了交战各国孜孜以求的对象。在经过了英、法、德、奥匈各国的设计师们一系列搭载机枪的履带式拖拉机、移动火炮、装了钢板的四轮汽车等不着边际的奇思妙想后,第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设计,终于在1915年秋天的英国诞生了。这个集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等多项技术门类于一体的新鲜事物获名“小游民”,即后来的坦克,相当于是一种披挂着钢板的加强型拖拉机,它能够碾轧遇到了障碍物,同时可以用车载的武器向敌人开火。——摘编自阿廖沙《战车的黎明——英国坦克一战欧陆战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坦克诞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坦克在一战中的作用。18.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

1919年1月,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同时要求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国内蔓延。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甚至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赢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地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摘编自任梦君《凡尔赛条约——德国的绞刑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对《凡尔赛条约》不满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资本主义大国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交战方均以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为最终目标。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摧毁了他们速战速决的侥幸心理,长期消耗的总体战又将各国的全部国力及其殖民帝国也卷入其中,使整个社会基础受到了空前重创。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全世界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大众对和平社会有强烈的期待,导致世界和平运动大大发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各国必须找出某种办法来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发生。这就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有效的原动力和动机。”——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和平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和平运动发展的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1899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科尼亚—巴格达—波斯湾铁路租借权的‘初步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连接欧洲大陆和巴格达的现代铁路建设问题,一直是德英冲突的焦点,此前铁路主要由英国或者法国修建,科尼亚—巴格达—波斯湾铁路的建设推动了德国在欧洲大陆势力的延伸,遭到了英国的激烈反对,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A项正确;军国主义思想滋长主要体现在德国国内和对外扩张,材料与此无关,排除B项;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国家实力对比方面,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点,排除C项;德国修建铁路主要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推动土耳其的工业化进程属于客观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9年,欧洲女性获得更多的教育、政治等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男性数量大量减少,战后经济政治的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这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B项正确;科学教育水平在当时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且这与女性权利增多关系不大,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与女性权利增多关系不大,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1919年主要是战后经济政治建设,而不是工业化的开展,排除D项。故选B项。3.B【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德国派遣使节到华商谈恢复通商事宜关于关税税则的规定为:‘两缔约国约明,关税税则等事件,完全由各该国之内法律令规定’”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德国之所以派遣使节到华商谈恢复通商事宜,是因为一战中德国和中国分别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方,且德国战败,所以《中德通商条约》中“关税税则等事件,完全由各该国之内法律令规定”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中国主权,该规定体现出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的影响,B项正确;《中德通商条约》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命运,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排除C项;《中德通商条约》的签订并不能代表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1913年至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信息可以得出,一战期间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在经济发展方面大受影响,又根据材料中的“1920年,美国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2/3”信息可以得出,一战后美国实力迅速上升,这就使得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巨大挑战,综合可知,一战重大后果之一就是西欧霸权地位逐渐衰落了,C项正确;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它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所以“美国操纵国联大发横财”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排除A项;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国”到“多国”这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发生在二战结束以后,仅从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国联有损美国的利益,因此不满英法等国操控国联的局面,拒绝加入国联,B项正确;国联确立的是“全体一致”原则,排除A项;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而不是立法权的保守型,排除C项;材料强调美国利益,而且并未提到美国称霸,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这场四年战争”“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这次战争严重削弱了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B项正确;“这场四年战争”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67年欧共体建立,排除A项;“这场四年战争”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开始冷战,排除C项;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05年德国制定了“一战”作战计划,先取道比利时在几周内打败法国,然后东进俄国,三四个月击溃俄国。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中西线战场,德法马恩河战役,德国战败,标志着“速决战”破产。因此德国制定的军事计划没有实现,表明德国存有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国的综合国力,事实上德国实力无法与英法两国相抗衡,排除B项;“一战”前已经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德法战争不是局部冲突,排除C项;“一战”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材料反映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而制定快速决战,不是为了缓和与英国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条约,因此是抓住了“一战”的有利契机,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9.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这意味着参加第一次界大战的德国人的孙子辈们也得为他们的先辈们的‘战争罪责’进行赔偿。”并结合所学可知,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元首希特勒等人正是调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发扬光大,纳粹主义得以形成,A项正确;柏林危机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联有效制止侵略,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所述与马歇尔计划出台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本题考查《九国公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可知,此约为《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签订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成为欧美列强共同的侵华原则,D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九国公约》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九国公约》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上升,其意图成为大国领导,因此在一战后提出了14点方案,而且试图绕开英法,C项正确;A项是一战战胜国的共性,不构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当时美国也支持殖民体系,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同盟体系尚未瓦解,排除D项。故选C先。12.D【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张协约国把德国的赔款削减到合理数额,……德国利用美国资本实现经济复兴后再向协约国偿付战争赔款。”可知,一战后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恢复德国的发展,体现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安排,表明美国旨在维持欧洲的均势,D项正确;维护世界和平,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一战后美国还不具备建立全球霸权的实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经济大危机发生于1929年至1933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以后,威尔逊及其提出的十四点和平计划深受欧洲社会和群众的推崇,反映了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B项正确;威尔逊提出和平计划的目的是谋求世界领导权,并非为了欧洲和平,排除A项;欧洲群众对威尔逊的崇拜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发展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虽然不在凡尔赛体系内,但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却插手其中。如这一体系下法德以及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爆发的矛盾,最终需要美国的插手才得到解决,这说明凡尔赛体系的不足,内部协调存在问题,A项正确;美国在当时并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B项;法德之间的宿怨在一战后并没有得到解决,为二战中法德双方的缠斗埋下了祸根,排除C项;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1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欧洲形势日趋紧张,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能说明德军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不能表明德国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排除A项;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排除C项;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排除D项。故选B项。16.(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矛盾日益激化;狭隘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的盛行;西方大国推行强权外交;大国领导人对形势的误判;缺乏制度性协调机制。(2)“具有世界性”:为重新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参与的国家分布广泛;改变世界格局,建立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爆烈度前所未有”:工业化战争,武器杀伤性大,死伤人数多,规模空前。【详解】(1)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爆发的背景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矛盾日益激化;根据材料“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可得出狭隘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的盛行以及西方大国推行强权外交;根据材料“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可得出大国领导人对形势的误判;根据材料“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可得出缺乏制度性协调机制。(2)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具有世界性”可以从“一战”的起因、参与国家、影响等角度理解,起因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参与的国家分布广泛;影响是改变世界格局,建立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爆烈度前所未有”可以从战争的规模、伤亡人数等理解,工业化战争,武器杀伤性大,死伤人数多,规模空前。17.(1)历史背景:堑壕对峙成为一战的主要作战样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国设计师们都在尝试突破压倒枪林弹雨的机械手段。(2)作用:有利于改变协约国在堑壕对峙作战当中的被动局面;为战争优势逐渐向英国等协约国方面转移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战争进程。【详解】(1)根据材料“以往那种为将军们所熟悉的机动作战样式迅速地被刻板的堑壕对峙所取代……进攻一方总是在白白浪费大量生命之后而几乎一无所得”可得出堑壕对峙成为一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根据材料“于是,一种能够冒着枪林弹雨压倒这种防御体系的机械手段便成了交战各国孜孜以求的对象”可得出各国设计师们都在尝试突破压倒枪林弹雨的机械手段;根据材料“这个集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等多项技术门类于一体的新鲜事物获名‘小游民’,即后来的坦克”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根据材料“相当于是一种披挂着钢板的加强型拖拉机,它能够碾轧遇到了障碍物,同时可以用车载的武器向敌人开火”及第(1)问坦克诞生的历史背景,可从有利于改变协约国在堑壕对峙作战当中的被动局面;为战争优势逐渐向英国等协约国方面转移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战争进程等方面考虑,言之成理即可。18.(1)原因:德国要承担全部战争罪责;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给德国经济造成极大负担并影响人民生活;德国疆界大幅度缩减,重要工业区丧失;海外殖民地被战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