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材料二: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诗人的活动和观念时常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就不可能出现。B.东汉末至魏晋诗歌中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这是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表现。C.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D.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中,诗人的第四种态度无疑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因此这一类作品便有了新的风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B.魏晋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的结果。C.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3.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
)A.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B.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C.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D.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4.请简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沙棘侯发山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爹……”“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䦆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民。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老党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你,不走了?”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乡长……”“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慈爱地拍着儿子坚实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实。他的眼睛湿润了。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选自《芒种》2020年第9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先以“沙漠”一词点明了老党的工作环境,随后对其外貌和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最后宕开笔触,转向了“有了阳光才能生长”的沙棘。B.老党被溻湿的衣服像地图,然而他却喜欢这样的热天气;去种沙棘,路途越远,心里越高兴。矛盾的表述更见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义。C.从“别叫爹,我是乡长!”到“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语言称呼的变换,折射出老党对儿子从气恼、不满到欣喜、感动的情感变化。D.文章中老党任乡长,认为种沙棘的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领土,这表明边境上基层干部对国家和人民的忠减、对工作的奉献精神。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发生在差不多一天时间里故事,节奏紧凑、时间集中;所选事件十分典型、有力,着重突出了人物的优秀品质。B.小说多用伏笔,文章中“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两处描写,为后文儿子说沙棘用处广泛,并决定留下来等内容埋了伏笔。C.文章始终以含蓄隽永的风格来进行叙述,“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的结尾使主题表达既深刻又隐晦。D.文章主要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这使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更有利于展现父子两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更有代入感。8.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请赏析划线句子中的景物描写及其表达效果。9.文章以“沙棘”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文本二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选自王灼《碧鸡漫志》)[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要结发戴冠,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称为“弱冠”。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管理者是礼部尚书。C.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辛弃疾曾为此地写下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的句式参差不齐,但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词也称为曲子词、诗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从小深得母亲教诲,博闻强记,曾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激励他成为范滂那样的人。B.苏轼当政徐州,遇到水灾,他阻止富人弃城而逃,并身先士卒,率领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言辞激烈,不欢而别。D.苏轼知政有方,文章写得好,虽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但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4分)(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4分)14.苏轼被称为“天下奇才”,表现他才学之高的事迹有哪些?请简要概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注]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注】远烧,远方的落日好似燃烧的烈焰。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孤云”“归鸟”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滞留异地,思念家乡却长久不得归的惆怅、伤感。C.尾联写诗人在水边徘徊,望见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给人以顾影自怜的感觉。D.此诗采用情景分写法,即在每两联中先写景后抒情,构思颇具匠心,耐人寻味。16.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两句,用环境的寂静衬托出琵琶女弹琴技艺的高超。(2)在韩愈的《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轻视师道、拒绝从师学习的理由是“
,
”。(3)古代诗歌中出现的“猿啼”多指哀音,常寄寓诗人的愁苦、凄怆之感,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一幅书法展开了,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摩肩接踵一路走来,都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了。倒是那个喜欢放鹅睡在东床的王羲之音容犹在,留下千古佳话。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犮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作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指鹿为马。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其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噓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杷其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
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朕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模,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为成名成家的
。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B.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C.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D.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非议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举足轻重B.无可厚非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举足轻重C.无可非议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举重若轻D.无可厚非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举重若轻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B.将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C.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D.用气韵生动形容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
者:
①
?王亚平: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每项训练,都十分具有挑战性。以模拟失重水槽训练为例,我们每次水下训练都会持续四到六个小时,体能消耗巨大。曾经我们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每次水下训练的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次“全马”。在水下训练时,航天员所穿服装会有四十千帕的余压,这就需要我们先用一部分力去和服装对抗,然后再做动作,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力量消耗。记得我刚来航天员大队时,听师兄们讲,每次水下训练完成后,手会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记
者:
②
?王亚平:每次练完都会很高兴。因为在我心里,会觉得自己又练了一次,离梦想就又近了一步。在我们航天员眼中,本次的空间站任务迫在眉睫,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刻苦地训练。你看,我这胳膊上的肌肉块练得“杠杠的”,也是在为空间站任务不断提升自我。记
者:
③
?王亚平:我想对他们说,(
)——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21.下列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梦想是彼岸盛开的鲜花B.
梦想就是沙漠中的甘泉C.梦想就像夜空中的灯塔D.
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22.新华社记者在神舟十三号发射前,专访了航天员王亚平。请根据王亚平的回答,分别在横线处补写出记者的问题,每处不超过20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冷与热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中,还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以及对事物的处理方式中……有时我们需要以热来应对冷,有时却需要以冷来应对热。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021.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如果……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错。对应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原文中提到的是,如果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就不会诞生人的觉醒,而人的觉醒并不等同于对生死存亡的思考。故选A。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二第二段,“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以东晋玄言诗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而不是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故选D。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原文中对第四种态度的解释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与道家精神契合。A.出自于《驱车上东门行》,意思是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是感叹人生过于短暂,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B.出自于郭璞的《游仙诗》,意思是富贵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托身仙山,借游仙也表达了归隐的向往。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C.出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体现了顺应自然的超越态度,属于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D.出自于《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及时行乐”的主题,对应的是第三种人生态度。故选C。4.【答案】首先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新思潮以及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写了“人的觉醒”在当时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影响)。
5.【答案】①《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②诗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表达了对于“人才难得”的忧愁和广纳人才的渴望。③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曹操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也就是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随后对其外貌和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分析错误。开篇第一段是比较粗略的勾勒了老党的外貌(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心理(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但不是“细腻刻画”。故选A。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文章始终以含蓄隽永的风格来进行叙述”表述错误。文章只是最后这句“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是含蓄隽永的风格,整体看是平实质朴、通俗易懂的。故选C。8.【答案】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描写叶片和果实的颜色,从嗅觉角度描写果实香味,表现出沙棘盎然生机,表现了老党对沙棘的喜爱之情。②用拟人手法。沙棘果仿佛对老党说话,赋予人的情感,表达了老党对沙棘果浸入的深厚情感和殷殷期望。9.【答案】①文章以沙棘为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种沙棘展开情节,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②衬托人物形象,文章通过描写老党父子以不同方式用沙棘守护沙漠边境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执着坚守,吃苦耐劳的老干部形象和一个头脑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形象。③丰富升华小说主题,老党和沙棘是坚守沙漠,儿子种沙棘是改变沙漠,两代人对沙漠的不同守护,象征了对祖国边境的奉献精神代代传承,代代相传。10.A
【解析】
“轼庐于其上”中“轼”作主语,在前面断开,排除BD。“过家”指路过家门口,“家”作“过”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应在宾语“家”后断开,排除C。11.C【解析】“辛弃疾曾为此地写下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法有误,“京口”指的是现在江苏镇江。12.C【解析】由原文苏“轼戏(开玩笑)曰”“安石笑而不言”可知“不欢而别”说法错误。13.【答案】(1)河水将要毁坏城墙,情势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抗洪)。(“害”,毁坏:“事”,情势:“虽”,即使:“且”,暂且。)(2)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礼数吗?(“所以”,用来……;“非常”,非同寻常;“可以”,可以用;“岂……乎”,反问句式,难道……吗?)14.【答案】①20岁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②参加礼部考试以“《春秋》对义”一文名列第一:③被举荐深得欧阳修赏识:④宋仁宗夸赞其知政方略;⑤宋神宗夸赞他的文章。参考译文文本一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而以“《春秋》对义”一文(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为第一。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被淹,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城。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重大犯罪事件,您就不说一个字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常理。皇上不按一般礼节对待您,您对待皇上,怎么也可以用一般的礼节呢?”王安石大声说:“那我必须得要进言了。”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人一定要明白每一个不正确的行为,处死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辜的,直到天下人都不做(错误的事),才可以。”苏轼开玩笑说:“现在的当官的,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宋仁宗初次读到苏轼、苏辙的治政方略,下来后非常高兴,说:“我今天得到了两位可做宰相的谋士。”宋神宗更是喜欢他们的文章,在宫中不断品读他们的文章,常常专研得忘了进食,称他们为天下奇才。然而他们(苏轼、苏辙)最后却没有得到重用。文本二长短句虽然一直到本朝才兴盛起来,但是自从前朝的人所创立,就一直没有达到用真情去创作的阶段。东坡先生并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偶尔作一首歌,却能指引出一条奋发向上的道路,让所有人都有新的认识,文人才开始知道振奋自身。15.【答案】C【解析】“望见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给人以顾影自怜的感觉”错。应为诗人害怕容颜衰老,不敢临水照影16.【答案】①“下”字准确写出了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的动态,“入”字生动表现了夕阳由余晖返照远处秋山的一片火红,到渐隐山后显得暗淡的变化过程:②表现了诗人伫望之久,思念之深。③营造了寂静落寞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乡愁。(6分。每点2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17.(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3)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昆琶行》)
或: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青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18.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一、语序不当,“目前”应放在“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前;二、搭配不当,“问题”与“关心”搭配不当,应把“关心”改为“关注”。B.“对我们”主客体颠倒,排除B。全部改对的只有A。故选A。1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处,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结合语境“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说明有缺点,故应用“无可厚非”。第二空处,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眨义。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入学合同协议书样本模板
- 版房屋买卖合同书
- 农资产品互市销售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过户法律程序解析
- 律师见证房产买卖合同的流程与细节
- 检测合作合同范例
- 专业技能培训的效果评估方法考核试卷
- 昆山教师合同范例
- 买卖无证房屋合同范例
- 法院扣押车辆出售合同范例
- 低钾血症护理
- 中药项目投资合同范例
- 2024-2030年中国浮法玻璃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动态分析报告
- 2024年秋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5单元19《大雁归来》
- 北京市丰台区怡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 2024年辅警考试公基常识300题(附解析)
- 舞蹈就业能力展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研究生
- 《免疫缺陷动物》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