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2、3课 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_第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2、3课 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_第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2、3课 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_第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2、3课 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_第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2、3课 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汉代儒学和明理学同步测一、选择题.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而次一次的“更始”上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此年号现象说明汉()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尚农抑商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年号现象没有体现对民意的重视,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因此“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亦乐”,影响到政治理念,故B项确;材料中年号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政治局势的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与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A“民贵君轻”说C.知行合一”论

B“五德始终”说D.天感应”说答案D解析“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因而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项误;“五德始”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学说一般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知行合”是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C项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之死不其传焉”并宣称“之道乃子孟、1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立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答案D解析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流这是韩愈的做法不是目的,故A项误;格物穷是朱熹的主张,故B项误材料中有涉及三教合一和儒学吸收佛道精髓的信息,故项错误据料“韩愈则强调儒家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知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故D项确。.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神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答案A解析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下命于天”神话了皇权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确。汉国学案卷九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表)A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B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C.代社会秩序较混乱D.家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儒学确立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目中并未出现明确的时间,故A项误;根据题目中“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以决”得出儒学运用于2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国家的政治生活,故B项确;根据题意,并未出现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项误;根据题意,是在处理相应的政治事件时,并非处理日常行为,D项错误。.公元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和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A解析太学教授的内容是儒家经,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思想大一统,故A项正确;太学博士子弟合格者入朝为官,并没有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形成于隋朝的科举制而非西汉时期的太学选官制,故C项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故D项误。.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C.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D.治下儒家独尊观念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儿子依据汉律应论死罪但儿子出于孝心应当无罪免刑再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推崇伦理道德,故A项确;材中审判先是依据汉律,但最终判决依据孝心,可知汉代审判有依据标准,不能说是混乱,故B项错误“唯一说法错误,故项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司法审判的依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孝治天下,D项误。从学自身发展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所调的义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3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D.缚的思想和压制人性答案B解析“汉唐儒学”也有强调三五常的内容,故A错误;宋代以前儒学服务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则将伦理说成世界的本原学成为人生哲学儒的伦理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之中,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的目的,故B项确;“谶纬神”主要出现在西汉以后,所维护的是“君权神”故C项错误;儒学从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后,就“束缚的思想和压制人性”的作用,故D项误。南氏遗书卷二载:(程)昔见周茂叔周敦,每令寻颜子、仲尼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新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答案A解析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于宽泛,故D项误。10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先有此理”这说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A从政治需要出发C.万物本原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D.人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董仲舒已经从政治需要出来解释伦理纲常,故A项误;材料说明的是天和理的先后关系,与天人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朱熹认为理先于天地存在,说明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项确;材料未提及人的本性,故D项误。.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A罢黜百家的结果

B科举制度的繁荣4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C.间书院的兴盛

D.明学的影响答案D解析罢黜百家使儒学思想获得尊地位,但发生在汉代,不能解释宋代的变化,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主要涉及选官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误;民间书院的兴盛不足以促使儒学独尊的变化,故项误;据材料“以后则是先‘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宋明理学的影响,故D项确。12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两篇,与《语》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为后世科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是因()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B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D.家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学《子并非孔子所著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故A项错误;据材料“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可知是选官的重要依据,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B项确项题意无C项误材说明“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并未说明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项错误。13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C.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D.定“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经皆我注脚合所学指九渊“心即理”调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社的体现“三纲五”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本”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误。14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突出宋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5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C.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商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答案A解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想较为开放所女服也不拘一格而代随着理学的兴起理学家提倡的三纲常等道德观念逐渐普遍化服也随之变得内敛拘谨故A项正确;南宋以后理学才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风气应该更为开放,女服不会变得内敛拘谨,故项错误;市民阶层壮大,女服应该更加世俗化,而不是内敛拘谨,故D项错误。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分是全新的创造中“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化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先秦儒学就已经强调人的会责任,故A项错误;汉代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学说,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不是题干所述的宋代理学,故项错误;宋代儒学家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用学化的理论体系改造了一直以来语录式的儒家说教C项正确;董仲舒已经开始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误。二、非选择题16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仲舒《春秋繁露》6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儒学和宋明理学同步检测材料二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专制皇的行政支柱这个有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请回答: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答案(1)点:性是善的载体;性非全善;重视教化。背景:大一统局面出现。内:纲五常。措施: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重用儒生。影响:发展先秦儒学;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锢人性发展。解析

第小问观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