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_第1页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_第2页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_第3页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_第4页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所以被称为幼儿期。又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

当前1页,总共88页。一般特点:

1.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2.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当前2页,总共88页。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大脑结构的发展①脑量继续迅速增加:

出生:390g;3岁:1000g;7岁:1280g;成人:1400g(平均)②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所导致。当前3页,总共88页。③脑电波的变化:脑电波是脑发育的一个重要参数。关于儿童脑电波的研究还表明,儿童大脑各区域的成熟按照一定的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我国的有关脑电波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在4—20岁之间,大脑的发展存在两个加速期:5-6岁左右(幼儿期);13-14岁左右。当前4页,总共88页。当前5页,总共88页。(二)大脑机能的发展①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增强,条件反射易形成和巩固a、兴奋过程:儿童觉醒时间不断增加,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条件反射易建立。b、抑制过程:进行比较精确的辨别;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②两种信号系统协同发展a、第二信号系统作用不断增长,但仍以第一信号为主。b、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开始发生。当前6页,总共88页。神经系统迅速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布洛姆:智力发展的速度递减规律

5岁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假定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1岁4岁8岁13岁17岁20%50%80%92%100%当前7页,总共88页。

第二节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的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半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8页,总共88页。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

由于游戏活动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对游戏进行研究,而提出各自的观点。1.早期的传统的游戏理论(1)复演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复演说。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而游戏则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当前9页,总共88页。

(2)精力过剩说

“精力过剩说”是由德国的思想家席勒(J.C.F.Schiller)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赛(H.Spencer)提出来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发泄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

当前10页,总共88页。(3)机能快乐说

“机能快乐说”是由彪勒提出来的。彪勒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

(4)生活准备说

这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K.Gross)提出来的一种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准备性练习。当前11页,总共88页。

(5)成熟说

博伊千介克(Buytenclijk)提出了游戏的成熟说。他认为,游戏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第一是发展个人主动性的欲望;第二是适应环境的欲望;第三是重复练习的欲望。幼儿之所以如此地喜欢游戏,需要游戏,就是因为他们同时拥有这三种欲望。

当前12页,总共88页。2.当代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对游戏的喜欢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事件的手段。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摆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尝试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危险冲动,缓和内心的紧张,发展自我的力量以适应现实的环境。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既可以重复快乐,也可以抚平创伤。当前13页,总共88页。(2)认知动力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进行游戏是由其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来决定的。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认识新的事物,可以巩固和扩大已有概念,也可以发展新的认知结构。他还指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是由其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游戏的发展水平是与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不同。当前14页,总共88页。

(3)学习理论

游戏的“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桑代克(Thorndike,1974—1949)提出来的。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各种特定的文化对不同的行为会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抑制,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而游戏也遵循“效果律”。效果律认为,强化会增加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性,而惩罚则会减少它出现的可能性。游戏中的强化者为社会上的成人。当前15页,总共88页。二、游戏的种类幼儿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游戏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根据游戏的目的性分类,幼儿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划分,游戏可分为机能游戏、建筑性游戏、假装游戏和规则游戏;从社会化程度的角度划分,游戏可分为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当前16页,总共88页。当前17页,总共88页。当前18页,总共88页。

1.根据游戏的目的性划分

(1)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筑游戏等。

(2)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编制的游戏。

(3)活动性游戏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幼儿体力的一种游戏。

当前19页,总共88页。

2.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划分(1)机能游戏机能游戏也叫感觉运动游戏,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一般是年幼的儿童所玩的。它包括简单地、重复性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反复摆弄某物体。游戏的形式以抓、摸、拿等动作为主,对儿童来说这就是感知、动作的训练。(2)建筑性游戏

建筑性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种,是指儿童为了建成某种东西而对物体(如积木、木块、沙子等)进行的操作。当前20页,总共88页。(3)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4)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一般都是由两个人以上参加。规则可以是由儿童自己制定的,也可以是由具体的某个游戏情境决定的。当前21页,总共88页。

3.从社会化程度角度划分(1)无所事事游戏无所事事游戏是指儿童并未真正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也可以说是儿童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儿童只是偶尔注视一下所感兴趣的事情,如儿童站在一边发呆或乱跑、闲荡,摆弄自己的衣服,在地上跳来跳去,四处张望,这是社会化程度最低的一种游戏。

(2)单独游戏单独游戏是指儿童可以精力较为集中地、独自地玩某种玩具或其他的东西,不与旁人发生关系,不参加别人的游戏。当前22页,总共88页。(3)旁观游戏旁观游戏是指儿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观看别人的游戏,为别的小朋友喝彩、加油,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表现出兴奋或焦虑,将自己的情感或精力投入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但自己不参加。

(4)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几个儿童以一种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的或类似的玩具,彼此的空间距离很近,也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但彼此不交谈,也无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各自的游戏内容也没有什么联系。当前23页,总共88页。

(5)联合游戏:几个儿童共同玩一个游戏,其间虽有言语交流,但不受统一目标约束,也没有角色之分。一般属幼儿中期和末期的游戏。

(6)合作游戏:一组儿童有组织地进行游戏,且有一定的目的,儿童之间彼此协调合作。这种游戏始于幼儿中期。当前24页,总共88页。

三、儿童游戏的发展

儿童游戏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表现在儿童游戏特点的发展和游戏的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游戏的特点1.婴儿的游戏特点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由成人发起的主动游戏;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从简单摆弄实物到以实物的功用做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当前25页,总共88页。

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如用竹竿当马骑。象征性游戏的特征如下:(1)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种相似性。(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4)具有想像的特点,如骑竹竿,竹竿似“马”的性质寓于“骑”中,从而有骑马的想像。(5)具有概括性质,在游戏中体现某一类活动的一般行为。当前26页,总共88页。3.童年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

童年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游戏的情境和角色都是内隐的,而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游戏的内容逐渐丰富、深刻;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复杂,集体性逐步增强;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当前27页,总共88页。

四、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游戏认识环境,认识物质特性,发展感知觉、想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儿童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性地、创造性地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如“过家家”,“拿枪打仗”等。当前28页,总共88页。(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在游戏中发挥他们的想像、才智,表现他们的技能和灵活的独创精神,体现领导、组织能力。(四)培养健全的人格游戏要求自信和坚持性,要求具有责任感并遵守规则,在游戏中体现助人和协作精神。(五)增强体质当前29页,总共88页。益智游戏:(训练记忆力)

看10秒钟后遮起,要求凭记忆依次说出名称。

当前30页,总共88页。益智游戏:(训练注意力)

有效命令和无效命令当前31页,总共88页。结构游戏

幼儿利用各种结构玩具或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如积木、竹制材料、塑料、金属材料以及粘土、纸和浆糊等,或玩水、玩雪、玩土、玩沙等。当前32页,总共88页。返回结构游戏当前33页,总共88页。当前34页,总共88页。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化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期,是连贯性言语逐步发展的时期,也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到幼儿末期,儿童已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的口头言语。幼儿期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当前35页,总共88页。

(一)词汇的发展

幼儿词汇的发展表现在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类的扩展上。1.词汇量的增加综合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的研究结果可得出一个词汇量的大体一致的发展趋势。其中年增加量最大的年龄段是3—4岁,增加率约为70%,此后增加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就平均值而言,幼儿每日要增加2~3个词汇或更多。3岁词汇量有1000左右,6岁3000左右,7岁4000左右。当前36页,总共88页。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国内外的研究还表明,幼儿词汇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幼儿最初赋予所获得的词的意义与成人所理解的词义并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与成人词义部分重叠。儿童对词汇的理解是从不确切逐渐发展到确切、从对词义的肤浅理解到理解不断加深、从具体性向概括性转化、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正的过程。当前37页,总共88页。

3.词类的扩展

1岁到1岁半儿童所掌握的词,多为名词和少量的动词,到3岁以后逐步掌握各类词汇,但是不同词类的多寡差异很大。研究发现,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名词中具体名词占80%~85%,在动词中外显的动作行为词汇约占85%。这表明幼儿的词汇中具体名词和可见的外部动作词汇占绝大部分。这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38页,总共88页。4.积极词汇的增长由于受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幼儿所掌握的词汇量中,并不是所有的词汇都是幼儿能正确运用的或正确理解的。其中有些词汇是幼儿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叫积极词汇;有些是幼儿能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叫消极词汇;还有些词汇则是幼儿既不能正确理解也不能正确使用的。当前39页,总共88页。(二)语法结构的发展儿童要掌握语言必须获得语法结构,掌握组词成句的规律。年幼儿童具有独特的获得语法结构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规则的能力,并大致按照如下趋势发展:第一,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儿童说出的句子的结构是一个逐步分化和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出现的主谓不分的单词句到双词句,而后又发展到简单句,最后出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复合句。当前40页,总共88页。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到幼儿期,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感叹句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到幼儿期末,陈述句仍然占有三分之一左右,占主要成分。他们对被动句、反语句、双重否定句等形式复杂的句子仍难以正确理解。

第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儿童最初使用的简单句并无修饰语,以后逐渐发展到有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当前41页,总共88页。第四,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

通常以句子的长度作为衡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指标(量的指标),汉语是以词作为计算句子长度的单位。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进幼儿期言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幼儿期的言语发展水平,将会影响到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当前42页,总共88页。(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言语发展的集中表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两个主要发展趋势:1.从对话言语向独白言语发展

婴儿期儿童的言语交际形式主要是对话言语,即与成人之间的问话与回答;幼儿期儿童的表述逐渐从对话语向独自叙述自己的体验、经验和意愿发展;一般到幼儿期末,儿童就能较为清楚地向他人讲述自己所欲表白的事情了。当前43页,总共88页。

2.从情境性言语向连贯性言语发展幼儿初期儿童的言语具有很明显的情境性,并要以表情、手势为辅助。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境性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逐渐发展。

据研究结果,4岁儿童约有1/3能运用连贯语,到6岁运用连贯语者可达1/2左右。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44页,总共88页。

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幼儿记忆的发展可以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方面。短时记忆以记忆广度来说明,长时记忆则从三种发展趋势来说明。(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据我国的研究资料,幼儿记忆容量如下:3岁3.91,4岁5.14,5岁5.69,6岁6.10。研究数据表明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当前45页,总共88页。(二)幼儿记忆类型的发展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在幼儿初期是无意识记占主要地位,这时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都是无意记忆的结果。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内容,或特点鲜明的事物都容易被记住。到幼儿晚期,儿童的识记逐渐地能服从一定的目的性,这就是有意识记。有关研究发现: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好于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两种识记的效果都呈增长趋势,但幼儿有意识记效果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无意识记。当前46页,总共88页。2.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在幼儿初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而对词的逻辑记忆能力还很差。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儿童形象记忆的成绩优于词语记忆,且这两种记忆能力均随幼儿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幼儿后期,词语记忆能力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

当前47页,总共88页。(三)记忆策略与元记忆的形成(1)记忆策略的形成儿童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记忆的效果。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二是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三是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当前48页,总共88页。

①复述:复述为儿童提供了提取信息的练习机会,所以它是儿童最有效的记忆策略之一,儿童复述策略的形成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年幼儿童开始时并不认为复述是识记的好方法,到了幼儿后期,幼儿才意识到复述的作用,这时复述才主动出现。

当前49页,总共88页。

弗拉韦尔(JohnFlaven,1966)等人的一项实验,向5、7、10岁的儿童呈现一系列卡片,要求他们记住。结果发现,儿童在识记图片的过程中,5岁幼儿中只有极个别的被试(10%)显示自言自语的复述,而7岁儿童中60%有复述行为,10岁儿童85%有复述行为。帕里斯(WeissbergParis,1986)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幼儿也能运用复述策略,只是使用频率较低。3—4岁的幼儿中43%有复述行为,6—7岁儿童中79%有复述行为。当前50页,总共88页。

②组织(系统化):是指个体找出要识记的材料所包含项目间的意义联系,并依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包括对信息储存和提取这两方面的系统化。事实上,这是一种帮助学习者将学习材料作为有意义的逻辑知识纳入自己的认识结构中去的一种记忆策略。当前51页,总共88页。弗拉韦尔等人(1969)曾进行过儿童系统化策略的研究。他们以5—11岁儿童为被试,刺激物为四类图片:动物、家具、交通工具和衣服。图片被摆成圆形,两两相邻的图片都属于不同的类别。要求儿童学习并记住这些图片,期间可以进行任何有助于记住这些图片的活动。结果发现:10、11岁的儿童基本上能自发应用归类策略以提高记忆效果,而其他年龄儿童则不能。但经过短暂的归类训练,年幼儿童也能达到10、11岁儿童自发归类水平。当前52页,总共88页。卡巴西格瓦(KobaSigawa)则研究了儿童运用类别提问线索进行回忆的情况。他以6、8、11岁的儿童为被试,刺激物为8类图片,3张为一类,共24张。同一类图片(如猴子、骆驼、熊)与一张大图片放在一起呈现,大图片与类别标志有关(如动物园中有三个空笼子)。当所有图片以这种方式呈现完毕后,对被试进行不同的回忆测验。其中之一是给出一些大图片,让被试回忆小图片。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自发使用大图片进行回忆的人数逐渐增加,6岁儿童中有33%,8岁儿童中有75%,11岁儿童中有90%;儿童使用策略的有效性也越来越高,三个年龄组的平均数分别为11、16.2、19.7。从上述可见,年幼儿童自发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还很有限,但经过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当前53页,总共88页。(2)元记忆的形成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包括(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2)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已表现出一定的元记忆的能力。如弗拉韦尔等人(1975)的研究发现,5岁儿童已知道记住一个短的词要比记住一个长的词容易,记住昨天发生的事比记住上个月发生的事容易,记住熟悉的事比记住生疏的事容易,这反映出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元记忆知识。当前54页,总共88页。二、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当前55页,总共88页。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指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的理解,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婴儿期儿童的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语言的丰富,为思维从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转变为具体形象思维。

当前56页,总共88页。+=?幼儿能正确回答6块糖2个人分,一个人分3块,却不知道3+3=6.有的儿童想把电视机打开看看里边有多少人,体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好学、好问。当前57页,总共88页。

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通过抽象逻辑思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在抽象思维中,人们不再用外部世界的感性映象来活动,而是用词的映象即概念来活动。幼儿初期,儿童更多地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体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当前58页,总共88页。①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提问类型的变化表现在从提问“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高涨,好奇心强,他们经常不厌其烦地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二三岁儿童的提问以“……是什么”为主,这反映他们的求知水平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四五岁儿童的提问类型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这与儿童所渴望理解的内容、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相适应。大量的“为什么”说明儿童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欲望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当前59页,总共88页。

分别说出生活在陆地、天空、和水中的动物?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当前60页,总共88页。②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概念的发展和概括水平发展的反映。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幼儿末期开始能按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如动物、水果等。幼儿掌握概念直接受概括水平所制约。幼儿的概念水平属于形象概括水平,从幼儿末期开始出现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出现率约为50%),此后抽象概括能力得以迅速发展,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力也开始发展。研究也表明5岁~6岁儿童已经开始具有某种推理能力。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只能说在幼儿后期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当前61页,总共88页。

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语言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也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在幼儿初期,言语只是儿童行动的总结;到幼儿中期,言语能够伴随儿童的行动进行;最后到幼儿晚期,言语才成为行动的计划者和组织者。与此同时,幼儿的思维活动起初是依靠行动进行的,后来才逐渐发展到依靠言语进行,并开始带有逻辑的性质。当前62页,总共88页。

有关的研究(如柳布林斯卡娅,1959年)探讨了不同年龄幼儿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动作主要是受视觉映象或表象调节的,言语在动作过程中不起什么作用,只有在做完这个动作以后,他才能在言语中把它反映出来;中班儿童往往是一面动作,一面言语,言语的计划作用还很差;大班儿童已能在行动之前就用言语表达想要做什么和如何做等,这时儿童的言语具有了目的性和计划性。

当前63页,总共88页。☆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1.具体形象性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是指,感知行动内化为表象,原有思维中的各种感知与行动被简化、被压缩,而内化为头脑中的表象,通过表象之间的联系、运演进行思维活动;思维所反映的内容属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和非本质联系。当前64页,总共88页。2.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幼儿的认识水平还基本上处于了解事物的鲜明特点、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阶段,因此往往具有不清晰、不确切、缺乏连续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这是思维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非本质联系的特点。当前65页,总共88页。3.具有符号功能运用形象符号的能力和言语在思维中的调节作用是衡量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标志。幼儿符号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以使用图形符号为例,二三岁儿童绘画使用的符号是象征性的,只具有个体信号性的意义,他人不容易读懂。从四五岁开始,绘画中就出现了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符号,如蝌蚪人、树、太阳等,这些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普遍标志,是具有与人们交往的性质的,所以可称为符号。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了符号功能。这些符号是用词标志的,是可以通过言语调节的,他人都可以读懂的。当前66页,总共88页。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由于思维具有了一定的词的概括性和言语的调节性,他们便可以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思考过去的经验,联想有关的形象,从而能计划自己的行动,预见行为的结果,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当前67页,总共88页。(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

1.三山测验

2.守恒实验当前68页,总共88页。(三)幼儿初步概念的掌握

1.幼儿掌握初步概念的特点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直接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并开始向本质抽象的概括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幼儿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①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每一个词只能代表特定的某一事物或特征,而不能代表一类事物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②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③概念的概括特征主要是外部的、非本质的。当前69页,总共88页。

2.幼儿最初实物概念的掌握

幼儿是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然后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的。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一般发展过程包括:①实物概念的内容基本上只能代表儿童所熟悉的某一个或某一些特定的事物,一般3、4岁的儿童正处于这一时候;②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功用上的特征,4、5岁儿童处于这一时候;③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但是还只限于所熟悉的事物的某些外部和内部的特征,但还不能初步地掌握某一实物概念的本质特征,5、6岁或7岁的儿童处于这一时候。当前70页,总共88页。

3.幼儿最初数概念的掌握

数的概念相对于实物概念来说,是一种更抽象的概念,儿童数概念的掌握要稍晚些。有关的研究表明(如刘范,1979;林崇德,1980等):2—3岁、5—6岁是儿童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年龄,而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在5岁左右;儿童数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数词和物体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和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当前71页,总共88页。4.幼儿类概念的掌握幼儿在对事物或现象的意义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则可以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儿童可以逐渐掌握要领系统。同时,分类也是心理学研究儿童概念掌握水平的常用方法之一。国内外的心理学家用实物或形象的材料为实验材料来研究儿童的类概念。

当前72页,总共88页。如维果茨基(1956)、皮亚杰(1964)等人的实验研究,和我国的刘静和、王宪钿(1963,1964)的儿童类概念发展的研究。国内、国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上一致,都表明4岁以下的儿童基本不能进行分类,而6、7岁的儿童已能按事物的功用和本质特点进行初步的分类。这说明6、7岁的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已开始初步发展。当前73页,总共88页。(四)幼儿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1.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幼儿以直接判断为主,到幼儿晚期,其间接判断的能力开始有所发展;②幼儿起初对事物的判断常常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而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但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开始摆脱“主观化”或“自我中心”的倾向,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关系中寻找判断的依据;③年幼儿童常常意识不到判断的根据,即使有时他们能作出某种判断,稍大些的幼儿开始明白作出判断需要有根据,也意识到应该自己去寻找根据。当前74页,总共88页。2.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已能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但水平比较低,表现在其推理的抽象概括性、逻辑性、自觉性都较差。所以在幼儿的推理中,有许多看起来是荒唐可笑的。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发展趋势上。当前75页,总共88页。(1)幼儿的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可以说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幼儿的概括尚处于具体形象水平,所以只能对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进行归纳,很难抓住事物间的本质联系进行归纳推理,有时会出现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随着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类概念的形成、归纳推理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当前76页,总共88页。(2)幼儿的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它与归纳推理相反。三段式是一种最简单而又典型的演绎推理形式。研究表明,幼儿演绎推理能力尚处于萌芽时期,但经过专门的训练,幼儿也能掌握三段式逻辑推理。当前77页,总共88页。

(3)幼儿的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类比推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类比推理能力也逐步提高。3岁儿童基本上不会进行类比推理;4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开始发展,但水平很低,如他们能正确地选择答案,但不清楚理由是什么;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