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2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3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概述

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简称流脑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呼吸道传播,病变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主要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淤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本病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第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概述脑膜炎球菌病:还可引起肺炎、心包炎、骨髓炎、关节炎、眼炎等,统称脑膜炎球菌病。第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病原学第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

病原学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形态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菌体呈肾形或卵圆形,直径0.6—0.8um,凹面相对成双或四联排列寄生于中性粒细胞内,仅少数在细胞外。仅存在于人体,可自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血液、脑脊液、皮肤淤点中发现。本菌裂解可释放毒力较强的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第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第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流脑csf革兰染色成对排列双球菌第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8病原学理化特性本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琼脂平板,在5%~l0%CO2、pH7.4~7.6下最易生长。最适宜温度为35~37℃,低于30℃或高于50℃均不能生长。体外生活力及抵抗力均很弱,对干燥、寒、热和常用消毒剂均甚敏感。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第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9细菌血清学分类

1.荚膜多糖

为群特异性抗原,据其抗原性的不同将脑膜炎球菌分为A、B、C、D、X、Y、Z、29E、W135、H、I、K和L共13个血清群。其中以A、B、C三群最常见,占流行病例的90%以上。A群引起大流行,B、C群引起散发和小流行。近30年我国流行株一直是A群,占90%以上,B及C群为散发菌株,但近年来B群流行有上升趋势。目前欧美国家致病菌以B、C群为主,A群极少。第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0第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1细菌血清学分类2.脂寡糖抗原(LOS):为外膜脂质成分,是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其抗体具有补体调节活性。据LOS抗原性可将脑膜炎球菌至少分为L1—L12血清型,我国A群株至少有L9一L113个血清型,L10为流行优势株。第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2细菌血清学分类3.外膜蛋白型特异抗原: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Opa—e)共5种,但并非所有菌株都含有全部5种蛋白。其主要抗原决定簇在Opa,刺激机体产生杀菌抗体,第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3细菌血清学分类4.菌毛抗原:细菌菌毛与致病有关,细菌透过菌毛与鼻咽部上皮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菌粘附并侵入人体。菌毛有相的变异,无菌毛相有助于细菌离开定殖部位向他处扩散。菌毛主要成分为菌毛蛋白,为型特异性抗原。第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4流行病学传染原传播途径易感性流行特征第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5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但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远不如带菌者重要。本病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细菌可存在于正常人鼻腔,不引起症状而成为带菌者,且带菌者不易被发现,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显著增高,可达50%以上。第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6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

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奶、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传染本病有重要意义。室内空气不流通、人口流动及居住拥挤等均有利于本病的传播蔓延。第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7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自母体获得免疫而很少发病;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但目前在流动人口、大学生中常有发生。新兵发病高。人感染后可对本群病原菌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本病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约30%为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点型,仅约1%为典型流脑表现。第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8流行特征①季节性:全年可发生,但冬春季为高峰。②周期性:本病呈周期性流行,一般每3~5年小流行,7~10年大流行(57、67、77、84年)。1967,400/10万,发病300多万,病死16万多。但由于在易感者中普遍进行预防接种,可打破此周期性流行。第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9③地区分布:见于世界各国,呈流行性或散发性如美国每年发病3000例,非洲许多国家有流行(脑膜炎地带)。一般大城市散发,中小城市较多,山区农村多无病例,但可爆发。第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0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第二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1

发病机制

人体免疫力强

细菌消灭病原菌鼻咽部免疫力较弱无症状带菌自愈上感、鼻咽炎

免疫力明显低下侵入血循环菌血症

败血症偶可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迁徙性病灶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2细菌内毒素小血管、毛细血管出血、坏死、栓塞淤点淤斑

大量内毒素全身小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广泛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下降DIC

出血激活内、外凝血系统凝血物质下降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败血症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3细菌

CNS脑脊髓膜炎症颅内高压

脑疝脑实质炎症(惊厥、昏迷)

内毒素脑血管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脑水肿

3.侵入CNS脑脊髓膜炎.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4病理解剖败血症期主要病变: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皮肤粘膜局灶性出血,肺、心、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等脏器亦可有广泛出血。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5病理解剖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早期表现为脑膜血管内皮充血、出血、炎症和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后期大量纤维蛋白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脑脊液混浊血浆外渗亦可引起颅底部炎症、粘连,而发生视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或听神经等脑神经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6病理解剖暴发型脑膜脑炎型病变主要在脑实质,引起脑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颅内压显著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少数病人可引起脑室孔阻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可引起脑积水。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7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2~3日(1~10日)。轻型普通型暴发型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8(一)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可无表现或可有低热、咽痛、咳嗽及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咽拭子培养可阳性。持续1—2日。

临床表现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9(一)普通型2.败血症期①毒血症症状:起病急,寒战高热,伴头痛、全身不适、乏力肌痛及精神萎糜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哭闹不安、惊厥②皮肤粘膜淤点或淤斑(出血性皮疹):最显著的体征,约70%-90%病人出现,1-2mm至1-2cm大小,初为鲜红色,后为暗紫色,重者淤斑迅速扩大,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持续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③少数病人有脾肿大。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0第三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4(一)普通型3.脑膜炎期多与败血症症状同时出现除高热和毒血症症状外,出现CNS症状

⑴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⑵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因神经根受刺激而出现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及抽搐等。颅压升高及脑实质受损有关通常在2-5日内进入恢复期。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5(一)普通型4.恢复期

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可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可出现口唇疱疹一般在1—3周内可痊愈。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6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7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8(二)暴发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败血症休克型分型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91.

败血症休克型⑴有普通败血症期表现,但更严重①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伴头痛、呕吐及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精神萎糜、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②全身皮肤粘膜广泛淤点、淤斑,可迅速增加并融合成片伴中央坏死。⑵休克征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指紫绀、皮肤花纹,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⑶易并发ARDS、DIC、MOF等。⑷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⑸脑脊液检查大多正常。淤点涂片和血培养可阳性。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0第四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1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2

2.脑膜脑炎型

⑴脑实质损害特别严重,除高热、头痛、呕吐外,有较深的意识障碍,迅速昏迷,频繁抽搐,锥体束征阳性。⑵脑膜刺激症特别明显⑶颅内压严重升高者可发生脑疝,常见的有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或天幕裂孔疝(颞叶钩回疝),均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⑷淤斑淤点可不突出。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3

3.混合型

以上两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极严重,病死率高。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4(三)轻型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皮肤粘膜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脑脊液多正常无明显变化,咽培养可有病原菌。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5(四)慢性型多见于成人,病程可迁延数周甚至数月,临床表现不典型,血培养阳性。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6婴幼儿流脑的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呼吸道症状:咳嗽等消化道症状:拒食、吐奶、腹泻等烦躁不安、尖叫、惊厥及囱门隆起而紧张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7

老年人流脑的特点①免疫功能差,暴发型发病率较高。②临床表现重,上感症状多见,意识障碍明显,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发生率高。③热程长,多10日左右;并发症及夹杂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据统计其病死率为17.6%,而成人流脑病死率为1.19%。④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可能不高,示病情重,机体反应差。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8实验室检查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9(一)血象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亦明显增高。并发DIC者血小板可减少。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0(二)脑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1、颅压升高2、CSF常规: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可达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3、CSF生化: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低。但发病早期或败血症休克型病人脑脊液检查可正常。必要时可复查脑脊液,以免漏诊。第五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1(二)脑脊液检查注意事项:对颅压明显增高的病人,腰穿时应注意防止发生脑疝,先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压后再操作。腰穿时应使脑脊液缓慢流出,以免流出过快量多致颅压急剧下降,必要时穿刺针芯不要完全拔出。操作后病人应平卧6—8小时。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2(三)细菌学检查确诊的重要方法1.直接涂片染色

淤点:阳性率可达80%脑脊液离心沉淀后:阳性率为60%-70%2.细菌培养可取淤斑组织液、血或脑脊液检测,但阳性率较低,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检测。阳性者须做药敏试验。

因本病原菌体外易自溶,故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细菌培养阳性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3(四)血清免疫学检测协助确诊,多应用于已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学检查阴性者。

1.特异性抗原检测病人早期血及脑脊液中之细菌抗原。可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法。上述方法灵敏、特异、快速,有助于早期诊断。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4(四)血清免疫学检测2.特异性抗体

可用间接血凝法、杀菌抗体试验、ELISA及RIA法检测,阳性率约在70%左右。尤其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可定量检测A群脑膜炎球菌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可高达90%,明显高于其他方法。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5

(五)其他

1.核酸检测

PCR法敏感性、特异性、快速性,不受抗生素影响。

2.RIA法检测脑脊液β2微球蛋白

流脑病人早期即明显增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

3.鲎溶解物试验

用于内毒素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6

并发症与后遗症

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均已少见。

(一)并发症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等。

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7化脓性关节炎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8(二)后遗症

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动眼神经麻痹、耳聋及失明等,亦可有肢体瘫痪、癫痫、精神障碍或智力减退。并发症与后遗症

complicationandsequela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9斜视(外展神经受损)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0诊断与鉴别诊断第六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11.流行病学资料:

冬春季流行,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2.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表现暴发型败血症型、脑脑膜脑炎型,而有感染性休克、神志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一)诊断

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2(一)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脑脊液或血液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可确诊(确诊病例)淤点或脑脊液涂片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临床诊断(推定病例)抗原阳性,培养阴性,为可能病例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3(二)鉴别诊断

1.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脑鉴别:共同特点: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重者脑实质损害表现,颅压增高,CSF呈化脓性改变。与流脑不同点:无季节性,多散发,无淤点、淤斑。确诊需细菌学检查。

(1)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人,常继发于中耳炎、肺炎、颅脑外伤及手术病人。易复发。

(2)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6-18M婴幼儿。

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4(3)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多继发于皮肤感染或败血症等。(4)铜绿假单孢菌脑膜炎:常继发于腰穿、麻醉或手术后;(5)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常继发于中耳炎、颅脑手术后病人。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5

2.结核性脑膜炎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起病1—2周后才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皮肤粘膜无淤点、淤斑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更明显,外观浑浊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多在500×106/L以下,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耐酸杆菌。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预后病死率由70%降至目前5%左右。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暴发型预后凶险;②小于l岁的婴幼儿及老年人预后较差;③有反复惊厥、持续昏迷者预后较差;④治疗较晚或治疗不彻底者预后较差,且易伴有并发症和后遗症。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7治疗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8(一)普通型1.一般治疗早期诊断,就地隔离治疗。密切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必要时给氧,保证足够液体量及电解质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9(一)普通型2.病原治疗

早期、足量、敏感药物

(1)青霉素G:目前为治疗流脑首选。为一种对脑膜炎双球菌高度敏感的杀菌药物,脑膜炎症时为血浓度的10%-30%,大剂量治疗有效。剂量:成人每日20万u/kg儿童每日20万-40万u/kg,

分次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疗程5—7日。不宜做鞘内注射。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0(一)普通型(2)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抗菌活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且毒副作用小。剂量:成人2g,儿童50—100mg/kg,每12小时静滴1次。第七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1(一)普通型(3)氯霉素:对脑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好,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为血浓度的30%-50%。剂量:成人每日2-3g,儿童50mg/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内静滴,好转后改为口服或肌肉注射,疗程5-7日。但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故一般不首选。(4)磺胺:可用SD或SMZco,现已不用或少用。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2(一)普通型3.对症治疗高热:可用物理降温及应用退热药物;颅压升高:可用20%甘露醇1-2g/kg,每隔4-6小时一次,静脉快速滴注。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3

(二)暴发型休克型

1.抗菌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G,每日20万-40万u/kg,分次静脉滴注。常联合应用氯霉素或头孢菌素。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4(二)暴发型休克型

2.抗休克治疗

①扩容:可用低右、平衡盐等,在1-2h改善微循环,逆转休克,6-12h血压基本稳定,24h脱离休克。②纠酸。③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后可降低病死率。山莨菪碱,每次0.3-0.5mg/kg,重者可用1mg/kg,每隔10-15分钟静脉推注一次,应用数次好转后,可减少剂量及延长注射问隔时间而逐渐停用。多巴胺、间羟胺、酚妥拉明等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5(二)暴发型休克型

3.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机体对感染的耐受力,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毒血症,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升压、抗炎、解毒作用。氢化可的松:成人300-500mg/kg.d,儿童8-10mg/kg.d,一般应用不超过3日。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6(二)暴发型休克型

4.DIC治疗:如皮肤淤点、淤斑不断增加,且融合成大片淤斑,并有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及早应用肝素:每次0.5-1mg/kg加入10%葡萄糖100m1内静脉滴注,4-6小时可重复一次,多数病人应用1-2次即可见效而停用。同时应输入新鲜血、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也可联合应用6-氨基己酸4-6克静注。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7(二)暴发型休克型

5.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如心率明显增快时可用西地兰。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78(二)暴发型脑膜脑炎型(1)抗菌治疗同前(2)脱水治疗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及呼吸衰竭,应及时脱水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