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1页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2页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3页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4页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曹刿论战》记录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文章主要记述的不是战争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的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战场上把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关键是远谋,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的鄙陋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一、首先要了解作品本文选自《左传》,是春秋时期的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把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二、战争背景《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当时,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三、通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对于初三的学生,这篇文章是中考的必考篇目,也是中考阅读的重点,必须做到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能够准确译出。(附全篇译文)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高官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跟齐国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些(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到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对神)虚报夸大,一定如实(禀告神)。”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职责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与您一同前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手扶横木望了望齐军,(然后)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殆尽而我们的士气正旺,所以打败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车轮印混乱,望见战旗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四、掌握一些重点词、句的翻译和一些文言语法现象1.重点句: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谋:谋划。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说:“高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进入(宫殿)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肉食者:高官厚禄,此指当权者。鄙:浅陋,无知。乃:于是,就。以:用,凭,靠。远谋:深谋远虑。3)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汇报。”牺牲,猪、牛、羊等祭品。玉,玉器;帛,丝织品。力口:虚报夸大4)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据实情审理。”狱:诉讼案件。虽:即使。必:一定。以:根据。情:实情。察:明察。5)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了。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减。竭:尽。8)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对方的士气消失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齐国是大国,很难估测,我害怕他们有埋伏。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克:战胜。测:估计。惧:担心。伏:埋伏。2.重点词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隙)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今义:为正义献身)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译: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第二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古义:类今译:同一家族的人)通假字小惠未〈诵〉:“幅”同“遍”,遍及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 2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原因2)从:民弗从:服从,顺从故逐之:所以战则请从:跟随3)其: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公问其故:其中的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4)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5)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四、了解文章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段:叙述站前曹刿要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第一层(从开头一一“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第二层(从“问:何以战”一一段末)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第三段:写曹刿战后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五、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内容,就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一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一一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幅,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一一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六、正确评价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曹刿: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而且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并有着独特的政治思想和洞察力的人。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在政治上的无能:战场上他急切求成,胜利后,不知道胜利的原因,说明他对军事的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他有所感悟,明白了民心向背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并在作战过程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说明他是一位明智的国君。七、了解写作特点文章写得最好,详略得当,而且都有声有色,对这场战争没有细致的描绘,简单地用曹刿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战争的经过,以便使战前战后的论战更加突出。如果说战前论战体现了曹刿的以民为战争之本的基本战略思想,那么,战后论战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不过他不是只凭借勇力,“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则体现了他谨慎的态度。这种写法对突出曹刿形象起着极大的作用。一、精要笔记:1、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2、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3、取胜的原因: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抓住进攻的时机一一“彼竭我盈”之时;抓住追击的时机一一“辙乱旗靡”之时。(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 (2)齐师败绩()・・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四、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小惠未幅,民弗从也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4、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5、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6、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阅读文段D,完成38-43题。(15分)文段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40.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选段主要使用了的表达方式,通过 描写和 描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 5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3分).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发生的时间是,地点在。(3分).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2分)答案:38.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分)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2分)39.在击鼓驱车(追赶) 于是40.B.记叙语言、动作42.长勺之战 鲁庄公十年长勺4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幅,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 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幅,民弗从也。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2分)答案:9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各1分,共2分)10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分)1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分)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幅,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案:17.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18.略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鼓:(2)既克,公问其故 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共2分).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幅,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日:“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2)公令疏军而去之( )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翻译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文段理解。(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参考答案(一)8.(1)参与(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9.B(2分)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1)远谋鄙(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幅,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耆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注释】①既:尽。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chd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Gng)敌:强敌。⑦胡耆(gdu):很老的人。⑧儳(chd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翻译下面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 9答案:12.(4分X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X答对一个1分)(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挤;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解释加点的词。(4分)肉食者鄙 忠之属也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幅,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内部资料,请妥善保管,以便随时查看。10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⑴又何间焉 (2)公将鼓之⑶遂逐齐师 (4)望其旗靡.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⑴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