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子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子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子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子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子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子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利用,意在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知识。石油裂化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液态轻质汽油,A项错误;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煤制煤气是化学变化,D项错误,故答案为:C。2.下列四种物质中,只能跟盐酸反应,不能跟烧碱反应的是()A、NaHSO4

B、Na2S

C、Al(OH)3

D、NH4Cl参考答案:答案:B3.短周期元素X、Y、Z、W、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WQ

A.工业上获得Y、Q单质的方法通常是用电解法

B.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r(Y)<r(Q)<r(W)C.Z的最高价氧化物可溶于水,也能溶于强碱溶液D.X的气态氢化物浓溶液可用于检验管道氯气的泄漏参考答案:C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较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B、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二倍,其理论依据是构造原理C、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时,总是自由配对,优先占据同一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反

D、钠的焰色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参考答案:BC略5.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A.Cu2+

B.Fe3+

C.Fe2+

D.H+参考答案:C略6.如图所示的两个电化学装置,图1中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图2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而铬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有色气体.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Cr为正极,Cu为负极B.图2中Cu电极上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u﹣2e﹣═Cu2+C.金属铬的活泼性比铜强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H2D.金属铬易被稀硝酸钝化参考答案:A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观察到图1装置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说明图1中,Cr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上析出氢气,而图2装置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有色气体,说明铜被氧化应为负极,正极上应是硝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图1为原电池装置,铜为正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A错误;B.图2装置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有色气体,说明铜为负极,铬电极为正极,负极发生Cu﹣2e﹣═Cu2+,故B正确;C.由图1根据原电池原理知金属铬的活动性比铜强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H2,故C正确;D.由图1根据原电池原理知金属铬的活动性比铜强,但图2装置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有色气体,说明铜被氧化应为负极,说明铬易被稀硝酸钝化,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答题时注意体会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度不大.7.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B.V=224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gD.V=448参考答案:D8.“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B.制CuSO4:2Cu+O2=2CuO;Cu+H2SO4(稀)=CuSO4+H2OC.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D.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参考答案:B解析:A、每生成1molCuSO4需要2molH2SO4并且还有SO2等污染性的气体生成,故A错误.B、原子的利用率高且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性的物质产生,符合题意,故B正确.C、每生成1molCu(NO3)2需要4molHNO3并且还有NO2等污染性的气体生成,故C错误.D、每生成1molCu(NO3)2需要8/3molHNO3并且还有NO等污染性的气体生成,故D错误.故选B.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①溶有足量氨气的无色溶液中:K+,NH4+,Na+,HSO3-,PO43-,MnO4-②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K+,Na+,AlO2-,NO3-,S2-,SO32-③水电离出的H+浓度c(H+)=10-13mol/L的溶液中:Cl-,CO32-,SO32-,Fe3+,K+④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Na+,NH4+,K+,SO42-,Cl-,Br-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Fe3+,Na+,K+,NO3-,SO42-,Cl-⑥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 ̄、SO42-⑦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NH4+,Na+,SCN-,I-,Br-⑧25℃的溶液中:Na+,K+,SO42-,SiO32-,NO3-A.①③④⑥

B.①③⑥⑦

C.②④⑤⑧

D.②⑤⑦⑧参考答案:C解析:①溶有足量氨气的溶液呈碱,HSO3-不能大量存在,MnO4-紫色不能大量存在于无色溶液中;②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呈碱性,K+,Na+,AlO2-,NO3-,S2-,SO32-彼此间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③水电离出的H+浓度c(H+)=10-13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当溶液呈酸性时CO32-,SO32-,不能大量存在,当溶液呈碱性时Fe3+不能大量存在;④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当溶液呈碱性时NH4+不能大量存在,当溶液呈酸性时离子可能大量共存;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Fe3+,Na+,K+,NO3-,SO42-,Cl-彼此间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⑥中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Fe3+;⑦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SCN-,I-不能大量共存;⑧所给溶液呈碱性,Na+,K+,SO42-,SiO32-,NO3-彼此间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答案选C10.25℃,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

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pH=5.5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B.W点表示溶液中:

c(Na+)+c(H+)=c(CH3COO-)C.pH=3.5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mol·L-1D.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c(CH3COOH)+c(OH-)参考答案:C略11.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二: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A和溶液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大C.方案一可能产生氢气,方案二可能剩余铜

D.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参考答案:B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水解只生成葡萄糖;B.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均存在顺反异构现象;C.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金属Na有无色气体生成;D.CH2=CHCOONa在一定条件下缩聚可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参考答案:B略13.(双选题)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单质与氢气反应较Z剧烈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比Z强C.X单质氧化性强于Y单质D.X与W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9参考答案:AB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则Z的第一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Z应为S,结合位置可知,Y为O元素、X为N元素,W为Cl元素,并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解答:解: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则Z的第一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Z应为S,结合位置可知,Y为O元素、X为N元素,W为Cl元素,A.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Y>Z,则Y单质与氢气反应较Z剧烈,故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W>Z,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比Z强,故B正确;C.X为N元素、Y为O元素,氮气的氧化性小于氧气,故C错误;D.X为,N元素、W为Cl元素,二者原子序数相差:17﹣7=10,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正确推断各元素名称为解答关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参考答案:C15.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电极a电极bA溶液B溶液现象或结论ACuZnCuSO4ZnSO4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与b减少的质量相等BCuZn稀H2SO4ZnSO4盐桥中阳离子向b极移动CFeCNaClFeCl3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b→aDCCFeCl3KI、淀粉混合液若开始时只增大FeCl3溶液浓度,b极附近溶液变蓝的速度加快

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为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I.取5mL0.1mol/L的KI溶液,滴加5—6滴FeCl3稀溶液;

Ⅱ.继续加入2mL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

Ⅲ.取少量分液后得到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Ⅳ.移取25.00mLFeCl3稀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KSCN溶液用作指示剂,再用cmol/LKI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mol/LKI标准溶液VmL。(1)探究活动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请将探究活动Ⅱ中“振荡静置”后得到下层液体的操作补充完整: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2)探究活动Ⅲ的意图是通过生成红色的溶液(假设溶质全部为Fe(SCN)3),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

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密度为0.71g/mL,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暗蓝色沉淀,用K4[Fe(CN)6](亚铁氰化钾)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溶液更高。结合新信息,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①请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步骤一:若产生暗蓝色沉淀,则

。步骤二:若乙醚层呈红色,则

②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一”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3)根据探究活动Ⅳ,FeCl3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参考答案:2Fe3++2I-=2Fe2++I2(2分)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2分)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步骤一:取萃取后得到的上层清液,加入2滴K4[Fe(CN)6](亚铁氰化钾)溶液(2分)若产生暗蓝色沉淀,则猜想一不成立(1分)步骤二:取探究Ⅲ中所得溶液,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分层(2分)若乙醚层呈红色,则猜想二成立(1分)4Fe3++3[Fe(CN)6]4—=Fe4[Fe(CN)6]3↓(2分)

0.04cV(2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铁及碳的化合物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已知:①Fe3O4(s)+4C(s)3Fe(s)+4CO(g)△H=+646.0kJ?mol﹣1②C(s)+CO2(g)?2CO(g)△H=+172.5kJ?mol﹣1则Fe3O4(s)+4CO(g)3Fe(s)+4CO2(g)△H=

.(2)反应Fe(s)+CO2(g)FeO(s)+CO(g)△H的平衡常数为K,在不同温度下,K值如下:温度/K973117313731573K1.472.153.368.92①从表中数据可推断,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②温度为973K时,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有关说法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A.c(CO2)=c(CO)

B.v正(CO2)=v逆(CO)C.体系压强不变

D.混合气体中c(CO)不变(3)如图图1、2表示反应:H2(g)+CO2(g)CO(g)+H2O(g)△H>0有关量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

①图2中若t1=0.5min,则0~t1时间段内,H2O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

mol?L﹣1?s﹣1.②图1中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

(任写两种,下同);图2中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

.(4)水煤气中的CO和H2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若在某燃料电池一极通入CO,另一极通入O2和CO2,熔融碳酸钠作为电解质,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

;若使用该电池电解熔融Al2O3制取10.8gAl,则理论上需要氧气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参考答案:(1)﹣44.0kJ/mol;(2)①吸热;②BD;(3)①0.006mol?L﹣1?s﹣1;②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或增大水蒸气浓度或减小氢气浓度;(4)CO+CO32﹣﹣2e﹣=2CO2;6.72.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热化学方程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1)发生反应:Fe3O4+4CO=3Fe+4CO2,根据盖斯定律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2)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根据平衡常数变化确定反应热;②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3)①图2中若t1=0.5min,则0~t1时间段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6mol/(L.min)=0.001mol?L﹣1?s﹣1,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②图1中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催化剂或压强;图2中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增大水蒸气浓度或减小氢气浓度;(4)以CO为燃料制作燃料电池,负极上CO失去电子,电解熔融Al2O3,利用电子守恒计算.【解答】解:(1)已知:①Fe3O4(s)+4C(石墨)3Fe(s)+4CO(g)△H=+646.0kJ/mol②C(石墨)+CO2(g)2CO(g)△H=+172.5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Fe3O4(s)+4CO(g)=3Fe(s)+4CO2(g),故△H=+646.0kJ/mol﹣4×(+172.5kJ/mol)=﹣44.0kJ/mol,故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Fe3O4(s)+4CO(g)=3Fe(s)+4CO2(g)△H=﹣44.0kJ/mol,故答案为:﹣44.0kJ/mol;(2)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根据表中数据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②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A.c(CO2)=c(CO)时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平衡状态,故错误;B.v正(CO2)=v逆(CO)=v正(C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所以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体系压强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D.混合气体中c(CO)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BD;(3)①图2中若t1=0.5min,则0~t1时间段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06mol?L﹣1?s﹣1,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H2O)=v(CO)=0.005mol?L﹣1?s﹣1,故答案为:0.006mol?L﹣1?s﹣1;②图1中t2时刻改变的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催化剂或压强;图2中t2时刻改变的条件时,二氧化碳浓度增大、CO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增大水蒸气浓度或减小氢气浓度,故答案为: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或增大水蒸气浓度或减小氢气浓度;(4)以CO为燃料制作燃料电池,负极上CO失去电子,负极反应式为CO+CO32﹣﹣2e﹣=2CO2,电解熔融Al2O3,由电子守恒可知,4Al~12e﹣~3O2,理论上需要氧气的体积为××22.4L/mol=6.72L,故答案为:CO+CO32﹣﹣2e﹣=2CO2;6.72.18.(18分)Heck反应是合成C--C键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反应化合物II可由以F合成路线获得:(1)Heck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V→I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反应(2)化合物II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1mol化合物III最多可与_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