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8课—《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视频导入1.知道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华北危急、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2.通过观看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多种史料的呈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3.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西安事变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本课重点学习目标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1.背景: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②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日军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大陆政策”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2.概况:沈阳柳条湖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3.蒋介石的态度: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年8月16日)不抵抗的妥协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共产党威胁更大寄希望于国联以损失东北换取今后的安宁无论日本人做什么,都不抵抗!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4.结果:日军对我平民大屠杀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奴化教育掠夺资源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短短4个月时间,相继占领东三省。东三省沦亡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4年抗战由此开始(1931-1945年)5.影响: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沈阳长春哈尔滨锦州1932年春,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目的)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1945年,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6.建立伪满洲国:壹·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7.东北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游击队1936年初,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城偕亡”的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共产党员杨靖宇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贰·华北危机与

一二九运动贰·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东三省沦亡华北大大滴,全速前进!日军侵占山海关1933年1月1935年下“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贰·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2.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手举大旗标语,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935.8.1)毛泽东作报告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共产党方面: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国民党方面: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激烈的争辩苦口婆心的劝谏声泪俱下的哭谏兵谏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

——蒋介石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轰动国内外,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对蒋介石的杀与放都将对国内、国际时局发生重大影响,国内外各种势力开始暗流涌动……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英美等国:担心日本扩大侵华规模,削弱美英等国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何应钦等亲日派:讨伐张学良,置蒋介石于死地,并取而代之。宋美龄等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4.结果——和平解决:叁·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5.意义: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之前西安事变之后国共关系剿共、内战和平解决民众抗日分散、自发的局部抗战联合抗日有组织有纪律的联合抗战扭转时局的关键知识拓展——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及其秘书、卫士和家人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1937年12月:偷回国,被软禁西安事变后:被撤职,被迫出国2001年:逝世,享年101岁1995年:侨居美国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解放战争后:继续被软禁西安事变后:被软禁课堂小结经过时间、地点柳条湖事件(借口)意义时间、目的、人物结果原因后续发展结果、影响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时间、地点口号、结果性质影响经过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随堂训练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始于()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B.1936年西安事变

C.1937年七七事变

D.1937年八一三事变

2.下图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见证了()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CA随堂训练1.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全面反攻阶段BA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六新课导入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学习目标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3.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新课讲授一.九一八事变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①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2.借口——柳条湖事件东三省沦亡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长春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结果1931年9月18日沈阳借口:柳条湖事件战场:北大营、沈阳东北三省全部沦陷3.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杨靖宇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华北危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2.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时间地点口号结果影响1935年12月9日北平新华门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三.西安事变1.历史背景(1)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政策的感召(3)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4)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2.概况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时间目的人物性质经过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张学良杨虎城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国民党:讨伐派(亲日派何应钦)和和平解决派(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亲赴西安,首先与张杨沟通;然后又与蒋谈判。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课堂小结日本侵略中国抗争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日联军(局部抗战)扩大侵华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随堂演练1.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全面反攻阶段BA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A.吉鸿昌B.杨靖宇C.佟麟阁D.赵登禹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A.抗日义勇军B.抗日救国军C.八路军D.新四军BA5.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