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感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2.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活动,探究求周长的策略。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教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纸片、直尺、线等教学过程:一、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1.板书:长度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老师写的什么?(长度)师:那你觉得什么是长度?学生说一说。2.(出示铁丝)师:那这根铁丝有长度吗?那你觉得这根铁丝有多长?可能出现:60厘米或30厘米,其他。师:这根铁丝到底长多少呢?谁来量一量?(到黑板上用米尺测量:30厘米)师:这可是一根有魔力的铁丝仔细看,发生什么变化了?(把铁丝不断弯曲)3.揭示“封闭图形”观察:师:让它再继续变啦(连起来),现在怎么了?师:观察很仔细,这根铁丝的头和尾连在了一起,我们说,它的首位相连。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师:只有首尾相连才是封闭图形。现在想测量这根铁丝的长度,又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是多少厘米?生指从头到尾(30厘米)4.揭示概念师:哦,现在首尾相连,也就是要量出这一周的长度!其实啊,同学们,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师:现在谁能试着和老师一样说说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3名学生说一说。5.利用图形巩固概念师:现在你能试着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师:(出示△)什么图形?它的周长,应该是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学生指一指。再出示:□师:这是什么形状?□师:一起指指它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生指着说一说。师:这个图形呢?(教师拿边是曲线图形)师:

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师:如果从这个点(另选一点)开始,你还能指指吗?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展示一个不封闭图形)为什么?学生说一说师:如果从它的头量到尾,是这个图形的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再从头量到尾,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用线绳围封闭图形,进一步体会概念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根同样长的铁丝。多少厘米?(30厘米)。你能用手中的铁丝快速围一个图形吗?师:同学们,活动之前我们先看要求(课件)(1)

围一围:同位合作用线绳快速围成一个封闭图形!(2)

指一指:你所围成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3)

想一想:它的周长是多长。学生活动,作品反馈3个。分别请学生到台前指一指:所围成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利用学生三个不同的作品)师: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三个精美作品,它们的周长是多少?(都是30厘米。)师:为什么?学生说一说。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出示课本情境图片)1、师:这是我们学校的花坛,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师:老师想给这些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米的护栏?有什么方法吗?师:这位同学给我们出了一个不错的主意,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一算。2、测量活动师:老师按照一定的比例做出了花坛的模型,(学具图形卡片)(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师:它们的周长你能量出来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学生活动2.汇报(1)直边的测量方法。1、师:这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正方形测量的结果?生边说师边将测量结果记在黑板上。8+8+8+8=32(厘米)8+5+8+5=26(厘米)2、曲边测量方法师:再来看看扇形,为什么不直接用尺子量?那怎么办?生:扇形的弧形的面不好量,先用线沿着它的边围起来,再把线拉直了,量一量线的长度,再加上那两条直的边的长度就可以了。师:这个扇形不好量,就用绳子沿弧形围了一圈,再把绳子拉直了用直尺量!这根绳子的长度就是扇形的周长。师:像这种弯的、曲的,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的图形,我们就可以用线围一围,拉直再测量,其实这在我们数学上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化曲为直,对我们以后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四、提升练习1、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2、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这么短时间就理解了什么是周长,并能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现在老师考考你。这是一个长方形花坛。中间被栅栏隔开了。1号和2号,他们的周长怎样?可能出现:1号和2号它们的周长都是都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加上中间的弧线,所以一样长。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图形的周长,是看这一种的总长度,与图形这块空儿的大小没有关系,可千万别受它的干扰!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围、指、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长度”“一周”“封闭图形”等的含义,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部分学生对于周长这个概念具有初步的理解,但多数都是建立在对周长“形”的理解上,即图形的一周就是图形的周长。对于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打算从长度入手,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学生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在教学周长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和开发的。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孕伏。【效果分析】1、从长度入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在尊重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弯一弯”,理解长度和封闭图形这些抽象的概念;二是通过“指一指”,体验感知一周;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三是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物体某个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理解周长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概念的认识也呼之欲出。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把重点放在周长计算的结果上,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则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验证与解释─应用与拓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以保护广场上的花坛为素材进行探究,要给花坛做护栏就要知道花坛的周长。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去求图形的周长。重点是解决曲边图形周长的测量,这个环节学生的表现非常好,对于不能直接测量的曲边,他们能自己想到用线去围,通过测量线的长度得知周长的方法,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教材分析】如何理解周长?周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难于理解的概念。什么是周长?在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应当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理解这个问题。为此,我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同时对人教版、西南师大版、新世纪小学数学三种版本的教材中的《周长》章节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关于周长的定义,人教版教材定义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西南师大版教材定义为: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定义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辞海”中对周长的解释为:圆、椭圆或其他闭合曲线的周界长度。无论是“封闭图形一周”,还是“围图形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到最后的“闭合曲线的长度”,要正确理解周长的定义首先要理解图形的一周,而围绕图形一周的边线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周长概念中形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即周长,这是一个数量概念,是周长概念中量的本质。前者直观后者抽象。后者通过前者来显示,前者通过后者来计算。在周长的教学中“量”和“形”的感知缺一不可,在此过程中体会对周长的理解,是对周长认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这节课,我利用铁丝,从长度入手,先量铁丝的长度,在不断弯曲的过程中,发现铁丝的长度不变,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通过“指一指,说一说,围一围”的活动,进一步理解一周的含义,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长度”“一周”“封闭图形”等内容进行分解,步步深入,从而逐步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在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后结合给花坛围护栏这样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测量(一条边一条边地量,或用绳子围着量等),体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评测练习】一、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667711444444668108二、①和②周长一样吗?三、他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用数学课程改革的思想来指导我的教学,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研究,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合理、灵活地组织和利用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在尊重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弯一弯”,理解长度和封闭图形这些抽象的概念;二是通过“指一指”,体验感知一周;三是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物体某个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理解周长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概念的认识也呼之欲出。2.自主探索,交流活动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课堂的生命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围绕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设计“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去表达、去交流,在大量测量周长方法的开放性操作活动中体验、内化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为学习周长的计算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3.有效体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中,我有意设计对多个不同形状实物的测量,在这里有对规则图形的测量,也有对不规则图形的测量,尤其是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感悟到测量周长有多种方法,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对事实或事件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什么是周长?我希望自己的教学设计凸显现代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十分广阔的空间,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4、在反思与追问中不断调整教学行为。课后我在不断,追问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些问题仍需深入研究。如:如何恰当地处理“形”与“量”的关系?要不要刻意把教学层次分得如此细:长度—封闭图形—一周—周长?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时是不是一定要规范的数学语言?如何将测量周长的环节改进得更有效、更开放?【课标分析】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在尊重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弯一弯”,理解长度和封闭图形这些抽象的概念;二是通过“指一指”,体验感知一周;三是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物体某个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理解周长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概念的认识也呼之欲出。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立足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课堂的生命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围绕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设计“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去表达、去交流,在大量测量周长方法的开放性操作活动中体验、内化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为学习周长的计算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皮亚杰曾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