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对防排烟的要求0_第1页
建筑防火设计对防排烟的要求0_第2页
建筑防火设计对防排烟的要求0_第3页
建筑防火设计对防排烟的要求0_第4页
建筑防火设计对防排烟的要求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防火设计对防排烟的要求

2009年火灾案例

1月31日晚,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发生特大火灾,共造成15人死亡。当晚11时30分左右,长乐市拉丁酒吧10名左右男女青年开生日聚会,在桌面上燃放烟花,引燃天花板酿成火灾。火灾于2月1日零点20分左右被扑灭,现场陆续救出35名人员,其中15名因窒息经现场紧急抢救和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陆续死亡2月5日9时18分,湖北省武汉市汉正街批发市场武房1号楼发生火灾武汉市公安消防支队接警后立即调集20个消防中队、79辆消防车、318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15时55分,明火全部被扑灭。起火建筑为9层商住楼,3层以下为商用,主要经营化妆品、针织品等小商品,4至9层为居民住宅。燃烧部位主要在一、二层商铺,过火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火灾原因初步认定为商铺内电源线路故障引燃可燃物所致。2月9日20时许,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在建大楼发生火灾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20时27分接警后迅速调集27个消防中队、85辆消防车、595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大火于10日4时01分被彻底扑灭。起火建筑为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在建大楼,共30层,高159米,建筑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火灾原因初步认定为业主违规燃放礼花引发火灾。

2月20日10时23分,广州市在建高25层的富力盈泰广场顶层空调冷却塔起火支队立即调派4个中队、15辆消防车、96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消防力量到场后,迅速登至顶层利用室内消火栓和手提灭火器全力控火,并迅速通过水泵接合器和沿外墙垂直铺设供水线路的战术措施实施高层供水。11时05分扑灭火灾,先后疏散和抢救出150余名施工人员。3月1日16:08分,北京市朝阳区在建高19层的招商上苑2号楼顶层发生火灾。总队119调度指挥中心立即调派4个中队、21辆消防车、120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并利用高点视频监控系统监视灾情发展,及时传递信息.首批力量到场后,迅速携带灭火装备通过施工电梯抵达着火楼层,利用临时消防竖管出水灭火,16时42分扑灭火灾。

3月2日15时29分,乌鲁木齐市高23层、集市场与办公一体的国贸大厦A座8层外墙铝塑板装饰材料起火。

支队立即按照高层建筑灭火力量编成方案,一次性调派5个中队、34辆消防车、113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消防力量到场后,战斗人员迅速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水控火,堵截火势向上及楼内蔓延,并采取向水泵接合器加压、沿外墙垂直铺设水带的供水方法,保证了供水不间断。同时,利用举高车、高喷车、A类泡沫车从外部打击火势,内外夹攻灭火,在20分钟内即将5000余名员工和顾客紧急疏散。16时14分,控制并扑灭了8至20层外部装饰材料火势,成功避免了一场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防烟&排烟

适用范围

1.防烟分区

1.1

何为防烟分区?

在建筑内部屋顶或顶板、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

——“建规”2.0.221.2

为何划分防烟分区?

A.为避免火灾时烟气无度漫延造成大面积群死群伤,故而在设置有排烟设施的相关场所,安装挡烟装置以配合排烟系统的有效运行。

B.发达国家(如日本)之经验可以借鉴。

C.

科学实验证明:面积过大不划分区挡烟,排烟效果微乎其微。

《挡烟梁挡烟效果研究》(中科大、川消所)

《挡烟垂壁有效垂度数学模化研究》(川消所)

D.无数火灾教训证明:烟气不能及时排除乃酿群死群伤之祸首。

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死325人,内285人为中小学生洛阳东都商厦火灾死309人均为熏死。

1.3防烟分区之设置部位及措施“高规”:

5.1.6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1.3防烟分区之设置部位及措施建规:

9.4.2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小于等于6.00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不燃烧体等进行分隔。问:为甚么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净高超过6m的房间又应该采取甚么划分措施?

——

同济大学xxx教授

答:净高超过6m时,我也没得啥子划分措施。

理论依据: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空间较低,烟气沿室内顶板或吊顶向四周扩散及沉降所需时间均较短,其结果必然是扩大受灾面积。为延缓其扩散速度并限制其扩散范围,故而需要划分防烟分区,并通过防烟分区内的排烟井道将其及时排至室外。

(Tonextpage

)净高大于6m的大空间厅、堂,由于空间较高,储烟量相对较大,烟气水平扩散及沉降所需时间均较长,从而为人员疏散争取了宝贵时间。加之高大空间屋顶排烟系统的及时排烟,能够切实保障逃生者的安全。这一点,我们从真实的高大空间演艺厅火灾试验中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PlaytheDVD)

1.4.

设计安装挡烟装置之误区

A.

排烟口设于两下排烟口朝地(西北XX设计院方案遭消防支队驳回);

B.

山东XX市大型超市挡烟垂壁悬空明显违背挡烟理念(照片所示)。XX大型超市顶板下部安装的挡烟垂壁

1.5.

挡烟垂壁之定义

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活动挡烟垂壁系指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

问:

不设排烟设施的场所是否需要划分防烟分区?

答:

不划分防烟分区。理论依据:防烟分区主要是服务于排烟部位,提高排烟效果。所以,“高规”5.1.6条文说明明确指出:“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

1.6.“高规”防排烟设施分类

A.

防烟设施: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

施。

B.

排烟设施: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高规”8.1.1~8.2.2

1.7.

“建规”防排烟方式分类

A.

防烟: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B.

排烟:可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

“建规”9.1.1

1.8.

“高规”:需设防排烟设施之部位:

A.一类高层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a.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b.建筑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c.

高层建筑的中庭或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B.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C

注意:“高规”8.1.5条:

8.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

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

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排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1.9

“建规”:需设防排烟设施之部位:9.1.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9.1.3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

1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m2丁类厂房;

2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

3

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m2地上房间;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

4

中庭;

5

设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7其它建筑中第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9.1.4

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当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火措施,并应符合机械排烟系统的有关要求。9.1.5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排烟管道应采取隔热防火措施或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排烟管道的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9.1.6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风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2

自然排烟

2.1

“高规”/“建规”

对比分析建规高规9.2.1下列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1按本规范第9.1.3条规定应设置排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

2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厂房(仓库)外8.2.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建规高规按第9.1.2条规定应设置防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

问18:条规定:“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8.2.1条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根据上述两条规定,我设计的一座50m高的塔式写字楼采用了剪刀楼梯间,设了一个前室。因为楼梯间靠外墙,将其设计为自然排烟,请问:

我做得对吗?

——江苏XX设计院

答:错了!该写字楼属公共建筑,根据条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所以,只设一个前室是错误的,必须分别设置前室。至于塔式公共建筑的剪刀楼梯间可否做自然排烟,尽管条文中没做明确规定,但在条文说明6.1.2-3中已经阐述的比较清楚:

3.高层旅馆、办公楼的剪刀楼梯间,设防烟前室的数量,要求每个楼层都布置两个防烟前室。剪刀楼梯是同一楼梯间的两个楼梯,楼梯之间设墙体分隔之后是两个独立空间,设计中应按这样的特点来考虑加压送风系统,才能保证前室和楼梯间是无烟区”。

关于塔式住宅内的剪刀楼梯,在本规范

条中也已做了明确表述:“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理论依据:由于自然排烟的楼梯间受外界自然条件(如季节、主导风向等)的影响较大,其防烟效果远远不如正压送风系统。加之靠外墙的剪刀楼梯间,因受立面效果设计的制约,两个楼梯间的排烟窗之间极易发生“短路”——即互相窜烟所以,塔式高层建筑以“两座楼梯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为宜。问:剪刀楼梯前室可不可以“

三合一”

答:“高规”对剪刀楼梯前室的“三合一”并未限制。只要处理得当是可以的。

理论依据:1.国外很多剪刀楼梯的前室“三合一”并不少见,例如。美国芝加哥玛丽娜双塔楼、纽约的特鲁木普塔楼和福哈姆山公寓等均采用了三合一前室。

2关键是剪刀楼梯间前室的两个出口和消防电梯出口最好不要同设在一个前室内,这样会造成疏散和救生的不便,至于塔式住宅,由于允许设一个前室,两个楼梯出口只能放在一个前室内,所以条文说明告诫:“…两个楼梯口均开在一个前室之内…不利于疏散,不能采用更不能推广”。所以08.12局部修订提出的意见为“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时其前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2.00㎡、短边尺寸不小于2.40m,合用前室的两座楼梯应分别加压送风”以解决塔式住宅中两个剪刀梯与消防电梯出口同处一室带来的弊病。

问:商住楼,54m高,楼梯间为机械加压送风,其前室为开敞式阳台,可以吗?

浙江XX设计院

答:不可以。

理论依据:

1.54m高的商住楼属一类公共建筑(详见表3.0.1);

2.“高规”第6.2.1条规定,一类建筑应设防烟楼梯间。

3.“高规”8.2.1条:“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言外之意: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是不允许做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的。

4.“高规”8.2.1条文说明解释得非常明确:“二,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着火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一旦采用的自然排烟方式其效果受到影响时,对整个建筑的人员将受到严重威胁。对超过50m的一类建筑和超过100m的其它高层建筑不应采用这种这种自然排烟措施”。建规高规9.2.2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2;

8.2.2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建规高规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m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建规高规

3

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

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建规高规

4

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建规高规

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建规高规9.2.3

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进行防烟,或前室、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且开口面积符合本规范第9.2.2条规定的可开启外窗时,该防烟楼梯间可823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防烟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建规高规不设置防烟设施。9.2.4作为自然排烟的窗口宜设置在房间的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8.2.4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3机械防烟

3.1

“高规”/“建规”对比分析建规高规9.3.1下列场所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1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

2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8.3.1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建规高规

3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封闭避难层(间)。

问:有人对“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提法不敢苟同,您的观点如何?

答:我也不敢苟同。

理论依据:实体高层建筑火灾模拟试验证明:这种结构的防烟楼梯间内气流组织特性是:仅对单人逃生有利,而对人流逃生不利。(根本原因在于逃生的人流造成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同时打开,破坏了气流组织的挡烟功能)

。(试验讲解,提出建议)建议:采用直灌式送风方式。该方式是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北京、上海、山西消防总队、中国建筑研究院、山西省设计研究院、北京当代消防设备公司等单位,由国家科技部下达专题研究项目得出的研究结论。该项目荣获公安部科技二等奖并已在网上公示。同时写入GB《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具体要求如下:3.1.4

当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时,其楼梯间也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3.3.3

当不具备设置加压送风竖井的条件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超过15层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多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层。

2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比计算值或表3.3.11-1、3.3.11-2中的送风量增加20%。3

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首层。建规高规9.3.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当计算结果与表9.3.2的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大值。

8.3.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执行。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勘误说明:高规”8.3.2条条文说明“二、公式的选取”中,其压差法公式有误,应改为:

L=0.827A•1.25•3600△P1/n其中:L—加压送风量;

A—

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量总面积;

△P—门缝两侧的压差值;

n

指数,门缝及其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窗口面积

1.25—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建规高规

(无此种情况)8.3.3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8.3.4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建规高规

(无此种情况)

8.3.5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30m3/h计算。建规高规9.3.4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

8.3.6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问:对于机械送风加压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可以只给楼梯间送风加压,前室不设送风加压系统?

答:对于防烟楼梯间而言,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均以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为宜。

理论依据:

1.“高规”

8.3.6条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

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2.8.3.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

3.8.3.1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

只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垂直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和封闭式避难层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

4,火灾发生后,逃生者首先推开的是前室的门进入前室(而不是先推开楼梯间的门),由前室已经具备的25~30Pa的压力将追随逃生者的烟气拒之门外——造成人流与烟流相反的安全走势,然后再推开掩闭着的楼梯间的门,进入已具40~50Pa压力的安全区域;反之,当逃生者推开前室门,由于楼梯间的门呈关闭状态,前室内没有压力,追随而来的烟气必将称虚而入,翻过前室的上门槛进入前室。由于流体突扩作用,烟气迅速布满前室上部空间,即使逃生者跑至楼梯间门前,推开防火门使楼梯间的压力泄入前室,也难再将烟气逼出。这一现象,我们在开展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机械排

烟技术研究》试验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尽管条文说明的表17中例举了多种垂直疏散通道防烟部位的设置,也介绍了目前国内三种通常做法,我们仍然认为前室应具有自己独立的压力,而不宜依靠楼梯间泄露出的非定值压力来向前室加压,因为这样做确实难于保障前室的额定压力。建规高规9.3.5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送风口应每层设置一个。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置一个。

8.3.8

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注意:计算时转角摩阻!)建规高规9.3.7高层厂房(仓库)的机械防烟系统的其它设计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执行。

4

机械排烟4.1“高规”/“建规

对比分析建规高规9.4.1

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8.4.1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建规高规

的内走道。

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建规高规

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问:“高规”中,条中,超过60m的内走道该设机械排烟。若中间有(漏天)平台、阳光花园(将走道断开),如何?

——xx大学设计研究院叶教授

答:可以分别计算走道长度。

例1:某35m高二类高层,内走道长80m。仅两端设自然通风窗,明显违规,但在走道中间设一(漏天)平台或一通风良好的阳光花园,将走道明显断开,则走道长度各小于40m,符合“高规”要求。例2:某35m高二类高层,内走道长80m。仅两端设自然通风窗,明显违规,如果在内走道中间两侧专设自然排烟窗,内走道未断开,则仍属违规,必须增设机械排烟才能满足“高规”要求。

关于中庭排烟量

“高规”原来遗留的印刷错误本次局部修订将其纠正,即:

高规:

中庭体积小于l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小于102000m3/h。

(旧条文为“

;

”,本次改为“

,”)建规:

9.4.5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不应小于表9.4.5的规定。

表9.4.5机械排烟系统的最小排烟量

条件和部位

单位排烟量[m3/(h.m2)]换气次数(次/h)备注中庭体积小于等于17000m3——6

体积大于17000m3时,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体积大于17000m3——4“高规”:8.4.3带群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群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群房部分不具备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正压值应符合8.3.7条的规定。

问:“高规”

8.4.3:“带裙房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是否很合理?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加压方法?

答:不尽合理。只是给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比不加压好些。诚然比这更好的方式应该像本条文说明中所阐述的那样,不考虑裙房以上部分已经具备的自然排烟条件,将整座防烟楼梯间按正压送风的方式处理。正如09年“高规”修订稿中第3.1.4所强的那样:

“当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时,其楼梯间也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理论依据:将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按规定设置正压送风系统,远远优于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这是因为正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不仅不受主导风向的干扰,而且也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建规高规9.4.6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烟口或排烟阀应按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或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8.4.4

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建规高规锁,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

2

排烟口或排烟阀平时为关闭时,应设置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3排烟口应设置在1.0m。排烟口平时关闭,并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建规高规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建规高规

4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半地下场所,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50m2的房间外,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

5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建规高规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支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0C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6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8.4.5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支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0C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建规高规9.4.3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向应按防火分区设置;2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排烟管道宜设置在管井内;8.4.6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火分区设置。建规高规3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在穿越处设置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排烟防火阀的试验方法》GB15931的有关规定。建规高规9.4.6机械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防火分区设置。排烟口或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8.4.8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动启动。建规高规应能自行启动;

2

排烟口或排烟阀平时为关闭时,应设置手动或自动开启装置;

3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建规高规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4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半地下场所,除歌舞娱乐放映建规高规游艺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50m2的房间外,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

5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支管上应设置挡烟气温度超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