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这是因为()A.肠液分泌的过少 B.唾液分泌的过少C.胃液分泌的过少 D.胆汁分泌的过少2.某人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3.下图是人体膝跳反射活动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若没有橡皮小锤,也可用手掌内侧边缘叩击B.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C.膝跳反射大脑没有参与,大脑不能影响完成D.膝跳反射属于先天性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4.小明到医院看病时,作了血常规化验,结果医生告诉他可能有炎症,医生判断的依据是()A.红细胞增多 B.白细胞增多C.血小板减少 D.血红蛋白减少5.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B.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C.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消除异物的作用6.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 B.实验法 C.资料分析法 D.观察法7.呼吸时,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A.扩散作用 B.渗透作用 C.主动运输 D.离子交换8.张鹏同学连续重复三次测定跑完200米后,每20秒钟内数得一次脉搏次数,每间隔5秒,记录三次数值分别是40次、41次、45次.他跑完200米后的心率应该确定为()A.120次/分 B.123次/分 C.126次/分 D.135次/分9.杂技演员表演高空走钢丝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是()A.脊髓B.小脑C.脑干D.无法确定10.关于心脏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右心室B.心脏四个腔中,左、右心房相通,左、右心室相通C.和心室相连的血管是动脉,和心房相连的血管是静脉D.心脏的心房壁厚,心室壁薄11.下列物质中,不能被在消化道被直接吸收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维生素D.菜油12.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减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霈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①听觉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A.③⑥②⑤①④B.③⑥①②⑤④C.⑥③②⑤①④D.③①②⑥⑤④13.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严重的贫血病时,应该分别输给()A.鲜血和红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C.血浆和红细胞 D.鲜血和白细胞14.血液的组成包括()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小板 C.血浆和血细胞 D.血浆和红细胞15.胰岛素分泌过多时,人可能出现以下症状()A.血糖升高,出现休克B.血糖降低,出现休克C.智力下降D.产热少,怕冷16.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则()。A.不能进行,能运动 B.能进行,不能运动C.不能进行,有感觉 D.能进行,无感觉17.科学研究证明,人类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A.猴子B.猩猩C.森林古猿D.长臂猿18.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D.膀胱的暂时储存作用19.下列反射活动中,不属于人类特有的是()A.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千手观音”是在老师手语指挥下完成的B.有同学读书读到感人之处,流下眼泪C.看到酸杏时唾液分泌量增加D.听到别人讲笑话时,捧腹大笑20.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21.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从丁中流出液体是尿液C.尿液排出的途径是甲→乙→丙→丁D.在乙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22.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A.排汗 B.排便 C.水分经呼吸系统排出 D.排尿23.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24.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和血细胞B.3处重吸收回去的物质是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C.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1的通透性发生改变D.如果在某人尿液中检测出有葡萄糖,可能是结构3的功能发生障碍,或者胰岛素分泌过少25.下列对青少年健康生活认识正确的是A.吸烟不影响身体健康 B.毒品是世界公害,拒绝吸食C.青少年不驾车,酗酒也无妨 D.熬夜不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26.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他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请据图回答问题:(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_____的基本单位。(2)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基本不能完成运动,但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中枢正常,至少说明下列哪一结构一定完好无损?_____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3)ALS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结构主要是_____(填字母)。(4)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_____。A.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B.没感觉,发生膝跳反射C.有感觉,发生膝跳反射D.没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这个实验验证了脊髓的_____功能。生活中我们手指不小心被蜜蜂刺蛰后立即缩回,然后产生了痛觉,说明脊髓还有_____功能。(5)霍金虽然不能运动,但视觉和听觉都相当敏锐,视觉感受器及产生听觉的部位是_____和_____。(6)霍金去世后,其亲朋好友都情绪激动,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是_____调节的结果。27.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a表示葡萄糖的吸收,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_中(填器官名称)。

(2)图中b、d代表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在b过程中,膈肌的状态是_____;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氧气含量会___。(3)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图中e表示生理过程是__。(4)当膀胱储尿达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排尿反应,这属于__反射。(简单或复杂)28.探究实验: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为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模拟酸雨对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a.实验前两周,分别在3个花盆(标注为1号、2号和3号)中各培育5株玉米幼苗,等到玉米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开始实验;b.用醋和清水分别配制成pH为5和4的两种醋酸水溶液;c.每天分别用清水、pH为5和pH为4的醋酸水溶液浇灌1号、2号及3号盆中的幼苗;d.每天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势(如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结果显示:用pH为4的醋酸水溶液浇灌的幼苗长势最差,其次是pH为5的醋酸水溶液浇灌的幼苗,用清水浇灌的幼苗长势良好。(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水溶液配制的_____值。

(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某同学计划在小区内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你能为他设计一句宣传口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2018年11月1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云南省威信县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兽医局表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会传染给人,只会在猪之间进行传播。(1)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_____,与酵母菌相比,该病原体的特点是没有_____结构。(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感染非洲猪瘟的家猪属于_____。(3)在防范非洲猪瘟疫情的过程中将病猪全部扑杀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4)如果非洲猪瘟疫苗研制成功,该疫苗注射进入家猪和野猪体内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从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30.“肾功能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下图是肾透析仪示意图和正常人体内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一一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阅读上述资料,比较肾透析仪示意图和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________相似。(2)上述尿液形成示意图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A、B、C共同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3)血液在流经A时,通过________作用,除________和________外,血液中其它成分,都可以进入B中,形成原尿。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作用。3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医学研究证明,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1)符合献血的条件的年龄为____之间。(2)一位正患有贫血的患者能献血吗?____为什么?____。(3)每次献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躯体健康的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1、D【解析】

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分泌不足必然影响脂肪的消化。【详解】肝脏的功能是分泌胆汁,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炎病人的肝功能受损,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的消化,而油腻食物含脂肪较多,因此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故选:D。【点睛】解答该题要从肝脏的功能以及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方面考虑。2、C【解析】

本题考查尿的形成过程,可以结合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肾单位的结构进行解答。【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另外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糖的代谢,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造成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因而出现糖尿。

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C【解析】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详解】A.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可以用橡皮小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A正确。B.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B正确。C.膝跳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受大脑的控制,C错误。D.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4、B【解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因此,明到医院看病时,作了血常规化验,结果医生告诉他可能有炎症,医生判断的依据是白细胞。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5、A【解析】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一出生就具备,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消除异物的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6、A【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7、A【解析】试题分析: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渗透作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消化作用是对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变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作用,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呼吸作用是指组织细胞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考点:气体扩散8、C【解析】考点:脉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率和脉搏的知识,首先明确的是心率和脉搏的概念。解答:心率指的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指的是60~100次每分。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题中是测了张鹏每20S记录一次,所以心率应该是40+41+45=126,所以他跑完200米后的心率应该确定为126次每分。故选C9、B【解析】

题考查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详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杂技演员表演高空走钢丝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是小脑。故选B。【点睛】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10、C【解析】

心脏的结构: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详解】A、心脏有四个腔,肌肉最发达的是左心室壁,A错误。B、心脏的四个腔,左、右心房不相通,左、右心室不相通,B错误;C、和心室相连的血管是动脉,和心房相连的血管是静脉,C正确;D、心脏的心房壁薄,心室壁厚,D错误。【点睛】关键是掌握心脏的结构.11、B【解析】菜油中的脂肪,分子大,结构复杂,需要被消化成分子小、结构简单的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12、A【解析】耳的结构图如下:据示意图可见,外界的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②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⑤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A正确。13、C【解析】试题分析: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皮肤受损,体液丢失严重,所以应该输入血浆;贫血指的是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严重贫血是因为缺乏红细胞,血液结合氧能力不足,因此应该输红细胞。考点:输血的原则。14、C【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的组成。15、B【解析】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详解】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会降低,严重时会出现休克现象。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激素的作用及缺乏症。16、C【解析】试题分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据此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7、C【解析】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与黑猩猩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点睛】关键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8、D【解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由于血液循环不停的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此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膀胱的作用。19、C【解析】试题分析: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人看到酸杏时唾液分泌量增加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考点: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20、A【解析】

(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2)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通气,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据此解答:【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A正确。【点睛】掌握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21、D【解析】

图中甲是肾脏,乙是输尿管,丙是膀胱,丁是尿道,结合尿的形成分析作答。【详解】A、甲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A正确。

BC、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图中,尿液在人体内形成和排出的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即甲→乙→丙→丁,BC正确。

D、乙是输尿管,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在肾小管处重吸收,D错误。

故选:D【点睛】知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并正确识图是关键。22、B【解析】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据此解答。【详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点睛】掌握排泄的途径和主要途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23、C【解析】

试题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A正确。酸雨还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故B正确;酸雨还可以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故D正确。但是煤和石油等燃料是人类必须的化石能源,无法做到不使用。人类目前只能加快研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等等,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危害。故选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酸雨的危害和预防,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酸雨的危害和预防措施。24、A【解析】1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内是血液与2肾小囊腔内的原尿比较,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内,但是葡萄糖能滤过到原尿中,故A错误;3处肾小管内是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回到血液内,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故B正确;如果某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是因为1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血细胞滤过到肾小囊腔内的原尿,故C正确;肾小管的重吸收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回到血液内,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主要是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发生了障碍,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D正确。故选A。点睛:血液与原尿比较,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和尿液比较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否则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25、B【解析】试题分析: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A错误;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所以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B正确;过量饮酒酒精或长期酗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等,可见喝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应该酗酒,C错误;晚上熬夜读书,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D错误。考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26、结构与功能CEA传导反射视网膜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神经、激素(缺一不可)【解析】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实现反射弧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图中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详解】(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2)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基本不能完成运动,但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中枢正常,说明其脑干一定完好无损。故选C。(3)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ALS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结构主要是E效应器。(4)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是因为发生萎缩的结构是效应器,所以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有感觉,但不能发生膝跳反射。故选A。这个实验验证了脊髓的传导功能。生活中我们手指不小心被蜜蜂刺蛰后立即缩回,然后产生了痛觉,说明脊髓还有反射功能。(5)由分析可知,视觉感受器及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和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6)霍金去世后,其亲朋好友都情绪激动,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是神经和激素调节的结果。【点睛】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过程等知识。27、小肠收缩增加(或上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简单【解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a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完成这个过程的主要器官小肠。(2)图中b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氧气进入肺,二氧化碳从肺中排出,这一步指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根据图示可知:图中b、d代表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在b过程中,膈肌的状态是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氧气含量会增加(或上升)。(3)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据图可知,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图中e表示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排尿反射是由反射弧来完成的,当膀胱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膀胱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到位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尿道括约肌,括约肌舒张,尿液就从尿道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属于简单件反射。因此,当膀胱储尿达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排尿反应,这属于简单反射。28、pH1号酸雨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通常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造成的酸雨占酸雨中总酸量的绝大部分。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详解】(1)对照组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本实验是模拟酸雨对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该实验中的变量是水溶液配制的pH值。(2)每天分别用清水、pH为5和pH为4的醋酸水溶液浇灌1号、2号及3号盆中的幼苗,通过分析,实验的对照组是1号,用清水进行浇灌,2、3号是实验组织。(3)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酸雨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已经知道酸雨的危害性,我们在生活中做到绿色出行(步行,骑自行车等),开发新能源减少石油、煤炭等燃料的使用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为提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某同学计划在小区内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点睛】本题主要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