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友情提示: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題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第Ⅰ卷(选择题)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能为研究我国早期人类起源提供可靠证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能够直立行走,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的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是北京人。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A符合题意;B项反映人类会种植稻谷,排除;CD项体现手工业的发展,排除。故选择A。2.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特点是A.使用木结构水井 B.广泛使用打制石器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已学会种植农作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会种植粟,河姆渡居民会种植水稻,他们都会种植农作物,这是二者的共同点,D符合题意;AC是河姆渡居民的特点,不符合题意;B不是二者的特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的是磨制石器,B不符合题意;故选D。3.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A.盘古、女娲 B.黄帝、蚩尤C.炎帝、黄帝 D.尧、舜、禹【答案】C【解析】【详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两个部落,在融合中形成中华民族的主干--华夏族,炎帝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4.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标志着A.国家的产生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疆域的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A符合题意;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疆域的扩大,C排除;秦朝是我国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排除。故选择A。5.下列表述与下图最相符的是A.严格的等级界限消除 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C.青铜器成为百姓日常用品 D.青铜器使用不分权力大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反映出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选项B符合题意;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选项ACD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B。6.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答案】A【解析】【详解】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最早在龙骨上发现,是汉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A符合题意;BCD项出现在甲骨文之后,排除。故选择A。7.下图中属于第二手史料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即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第二手史料是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由此可知,A属于第二首史料,符合题意;BCD选项都是出土文物,都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故选A。8.公元前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西周灭亡距今(2021年)多少年A.2790 B.2791 C.2792 D.2793【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灭亡距今:2021+71-1=2791,故B正确;ACD错误综上故选B。

9.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评论商鞅变法,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得到秦孝公支持 B.满足地主阶级要求C.措施推广到他国 D.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符合题意;ABC项不是“秦法未败”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择D。10.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均发生在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个诸侯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由此可看出这三次战役都发生在战国,故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11.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是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故A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B排除;孟子主张实行仁政,C排除;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D排除。故选择A。12.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在全国各地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故选C;A是魏国的货币,排除;B是齐国的货币,排除;D是汉武帝统一的货币,五铢钱,排除。13.秦朝时,中央负责掌管军事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中央集权制在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故B正确;AC错误;西汉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设置刺史,秦朝没有刺史制度,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4.“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材料表述的是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连年战乱,导致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国家贫困、社会动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因此,材料表述的是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过程和意义,排除BCD项;故选A。15.与“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国人暴动 B.春秋争霸 C.战国称雄 D.楚汉之争【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所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应该选择的是楚汉之争,D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A排除;BC项题干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16.以下属于“文景之治”措施的是A.开凿灵渠 B.释奴为民 C.兵皆罢归家 D.田赋三十税【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租降到了三十税一。故D符合题意;开凿灵渠是秦始皇的施政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释奴为民是光武帝时期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兵皆罢归家是汉高祖刘邦的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在长安兴办太学的是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明帝 D.汉献帝【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儒学人才,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18.西汉政府为管辖★号处(见下图)所设立的官职是存A.卿大夫 B.太史令 C.盐铁官 D.西域都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号处是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D符合题意;ABC项官职与西域的管理无关,排除。故选择D。19.派遺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是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方面的措施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20.对丝绸之路开辟意义认识正确的是A.加强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交流 B.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推动天山一带与内地融为一体 D.强化中央对西南边疆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1.“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宗室……外戚……宦官又盛”,这是说东汉后期,由于即位的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宗室、外戚、宦官三者之间权力消长变化,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22.司马迁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索历史资料以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A.坚持“有闻必录” B.轻视文献记C.注重实践调查 D.忽略鉴别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司马迁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索历史资料以完成《史记》的著述”可以得出司马迁注重实践调查,C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坚持“有闻必录”、轻视文献、忽略鉴别材料的内容,排除ABD。故选C。23.下列事件与道教有关的是A.大泽乡起义 B.漠北之战 C.王莽篡汉 D.黄巾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黄巾大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故D正确;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反抗秦朝暴政的大起义,漠北之战是汉武帝与匈奴之间的战役,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24.据下图可知华佗A.实施外科手术 B.注重强身健体C.擅长针灸治病 D.编撰医学药典【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发明了麻沸散,自创了五禽戏。华佗晚年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但材料提供的是“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是反映华佗注重强身健体,故B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答案应为B。25.这场战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曹军大败。赤璧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排除A项;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排除B项;383年,前秦与东晋爆发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排除D项。故选C。26.230年,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是()A.魏国 B.蜀汉 C.吴国 D.东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故C符合题意;孙权是吴国人,魏国和蜀汉是与吴国相并列的国家,故AB不符合题意;东晋在230年还未成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7.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民族大融合 B.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C.北方统一的实现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辖下各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又推动了黄河流域民族的大融合,A符合题意;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无关,B排除;北方统一的实现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之前,C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D排除。故选择A。28.下图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C.中央集权制逐渐加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当时的突出特点,D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A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是秦朝的时代特征,B排除;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C排除。故选择D。29.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他是A.钟繇 B.刘徽 C.顾恺之 D.祖冲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故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故A不符合题意;顾恺之是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0.书法艺术历史源远流长,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宜示表》 B.《兰亭集序》 C.《张猛龙碑》 D.《比丘道匠造像题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选项B符合题意;《宜示表》,是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的作品,A排除;《张猛龙碑,》碑上无撰书人姓名,书体为楷书,C排除;《比丘道匠造像题记》是《太觉造像》的题记,无造像纪年,依据其风格和所处位置,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间,D排除。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已有两干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孔子传》序言(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对中国历史进程、文化理想影响最大的是孔子”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儒家学派。

(2)同意。儒家在汉代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统治者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捍卫,儒学岁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之远,是其他任何人与学派无可比的。【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根据所学知识,我同意材料中关于“对中国历史进程、文化理想影响最大的是孔子”的说法。因为儒家在汉代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统治者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捍卫,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之远,是其他任何人与学派无可比的。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政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畅无阻,提高了行政效率,把全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且各级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保障各级权力可以一统于皇帝本人。——摘编自刘明辉《试论“一”政治思维对秦帝制初创之影响》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斯塔夫里阿诺斯《金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行的目的。(2)指出材料二中“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令”实施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制度的相同作用。【答案】(1)制度: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

(4)巩固统治【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可知,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根据材料二“把全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且各级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保障各级权力可以一统于皇帝本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郡县制的推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据材料“汉公元前127年,汉皇帝(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封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郡县制和推恩令的实行都有利于巩固统治。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巨大飞跃,促进这一巨大飞跃,便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随着铁制农具出现,牛耕在农业中得到更普遍的运用。牛耕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农业耕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深耕,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材料二这项水利工程的主体,是将岷江的水流分散,内江水引入灌县城南,用于灌溉。李冰又命人将卵石累叠在河床底部,使大堤得以建成,并能承受巨大洪水的冲击。工程建成后,极大改善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环境。材料三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地区许多农作物相继在江南大量种植,谢灵运(385-433年)始宁墅(注:位于今浙江省)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米(稻)、菽、麦、胡麦、胡麻、大豆、小豆、香粳、粟等,其中有的作物在此前仅限于北方种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毂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水平飞跃原因。(2)指出材料二中“水利工程”的名称,根据材料概括此工程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北方农作物在江南大量种植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至少写出两点)【答案】(1)铁器和牛耕的应用。

(2)都江堰;用于灌溉,防洪,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此时期,北方战乱,人们纷纷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作物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4)先进的生产工具;水利工程的修建;先进的技术;充足的劳动力。【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促进这一巨大飞跃,便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随着铁制农具出现,牛耕在农业中得到更普遍的运用“的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水平飞跃的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