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贸企业_第1页
服务外贸企业_第2页
服务外贸企业_第3页
服务外贸企业_第4页
服务外贸企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务外贸企业检验检疫知识宣讲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9月目录TOC\o”1—1"\h\z\u第一讲:原产地业务及通关便利 3HYPERLINK\l”_Toc241824876”第二讲: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 10HYPERLINK\l”_Toc241824877"第三讲: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工业品出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4HYPERLINK\l”_Toc241824878”第四讲:保安全促发展全力支持农产品出口 20HYPERLINK\l”_Toc241824879"第五讲:履行职责、携手合作,全面提升出口食品安全水平,_Toc241824881”第六讲:进出口食品企业卫生注册及作用 31百亿"美元的目标。2007,我国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对智出口比重大幅上升.其中,我国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5。2亿美元,增长72%;电器及电子产品6.4亿美元,增长61%;小轿车也实现突破,出口了4837辆,合计2800万美元。另外,我国从智利进口的铜及铜制品、木材、鱼粉、葡萄酒及其他初级加工品也连创新高。自2006年10月1日起,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我国出口到智利的产品签发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FORMF。5.《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2008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正式签署。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协定》已于2008年10月1日开始生效.新西兰将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国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绝大部分自新进口产品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自2008年10月1日起,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开始签发《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6.《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2008年10月23日,中国和新加坡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贸易自由化进程,拓展了双边自由贸易关系与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根据《协定》,新方承诺将在2009年1月1日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0年1月1日前对97。1%的自新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2009年1月1日开始,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开始签发《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7.《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2009年4月28日,中国和秘鲁签署了《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协定》涵盖领域广,开放水平高,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中秘双方将对各自9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中秘两国的全部货物产品将分为五类实施关税减让。第一类产品在《协定》实施后当年实施零关税,分别约占中、秘税目总数的61。19%和62.71%.第二类产品在《协定》生效5年内逐步降为零,分别约占中、秘税目总数的11.70%和12。94%。第三类产品在《协定》生效10年内关税逐步降为零,分别约占中、秘税目总数的20.68%和14.35%。第四类产品为例外产品,不作关税减让,分别约占中、秘税目总数的5.44%和8。05%。第五类产品将分别通过8、12、15、16、17年关税逐步降为零,分别约占中、秘税目总数的0。99%和1.95%。《协定》实施后,中方的轻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化工、蔬菜、水果等产品和秘方的鱼粉、矿产品、水果、鱼类等产品将从中获益.目前,双方正按照《协定》的相关规定,抓紧完成各自国内法律程序,以使《协定》早日生效。一旦完成,我国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将开始签发《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二、各类原产地证申报程序(一)原产地注册(备案)登记申请原产地证书的单位必须预先办理注册(备案)登记手续,经核查合格后,方可申请领取原产地证书。1.提交材料:(1)《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有效复印件;(2)营业执照有效复印件;(3)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有效复印件;(4)《原产地证书注册登记表》一式二份;(5)生产单位需提供产品成本明细单以及产品原材料进料发票复印件。2.流程:受理申请-书面审核—实地调查(生产型企业)-注册(备案)登记3.注意事项:(1)需进行注册实地调查的单位应安排单位负责人协助调查,并保证申报产品和原料在库及备齐主要原材料来源证明(进口报关单、转厂单、发票等)备查;(2)经注册登记的申请人,应建立原料来源、生产加工、成品出货等相关记录,并应至少保存3年;注册登记表需在企业注册有效期内保存;(3)注册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或增加签证产品时,申请人应及时向签证机构申报,审核合格后,签证机构予以办理相关手续。(二)原产地证书的申请申请人应于货物出运前向签证机构申请办理原产地证书,并提交以下资料,缴纳签证费:1.原产地证书申请书一份;2.审核正确并缮制完毕的原产地证书一套;3.出口货物商业发票正本一份;4.对含有非原产成份或签证机构需核实原产地真实性的货物,申请人还应提交《产品成本明细单》,对于异地货物,申请人提交货源地签证机构出具的《异地货物原产地调查结果单》;5.对从日本进口原料加工制作后又出口至日本的(即采用日本给惠国成份)货物,需提供日本进料发票和《从日本进口原料证书》;6.对从欧盟进口原料制作加工后又出口至欧盟的(即采用欧盟给惠国成份)货物,需提供含有欧盟出口商声明并经其所在地海关核查后加盖印章的进料发票;7.合同、信用证、报关单、海关手册等签证机构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三、检验检疫通关便利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居世界第三位的贸易大国。高速发展的外贸使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如此之大的出入境物流也给口岸造成巨大的通关压力,就给口岸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在此背景下,以提高进出境货物通关速度,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度和促进贸易增长为宗旨,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为突破口的“大通关”制度便应运而生.“大通关”就是通关便利化的形象表述。出入境检验检疫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是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的一个方面,是口岸通关流程中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法定环节.国家质检总局对通关便利化建设高度重视。2002年初提出建设检验检疫大通关的设想,2003年8月组织召开了检验检疫“大通关”工作会议,明确检验检疫部门建设大通关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实施电子监管,实行产品质量等级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对企业生产进行全过程监控,实施出口货物源头管理等.在这个基础上,从2008年起,国家质检总局形成了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的总体工作布局。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主要达到以下三项重要目标:一是实现检验检疫机构与口岸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协调配合,提高货物通关速度。二是在确保严密监管的前提下,手续前推后移,全面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率.三是加快实货验放,使企业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便捷的服务。(一)推广检验检疫“三电工程"国家质检总局按照“提速、增效、减负、严密监管”的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不断改革传统的口岸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不断推进检验检疫电子化进程。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电子申报、电子签证、电子转单。其后,随着快速核放系统、电子审单系统、进境许可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身份认证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检验检疫工作不断向电子信息化推进,并逐渐形成以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为基础,以“三电工程"——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大通关”建设格局。(二)推行“绿色通道”制度为加快口岸通关速度,方便出口货物通关放行,促进出口,检验检疫系统自2003年开始实施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所谓“绿色通道”是指对诚信度高、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质量稳定、具有较大出口规模的生产、经营企业(含高新技术企业、加工贸易企业),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核准,对其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实行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免于查验的放行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了四次公告,全国共有2937家企业获准享受绿色通道制度。(三)推行“直通放行"制度从2008年7月起,为减少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损失,国家质检总局推行了直通放行制度,包括出口货物直通放行和进口货物直通放行。出口直通放行制度是指符合条件的企业出口可实施出口直通放行范围内的货物经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后可直接签发通关单,企业可凭通关单在报关地海关直接办理通关手续,企业无需在口岸二次申报,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仅实施随机查验。进口直通放行制度是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口可实施进口直通放行范围内的国务,在进口口岸报关的,可在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并签发通关单,口岸不实施检验检疫,货物直运至目的地报关的,可直接向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由目的地局直接出具通关单并实施检验检疫.(四)推行通关单联网核查为确保对出入境货物的有效监管、方便进出,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加快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自2008年1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按照“依法行政、职权明确、协调配合、简化程序、便捷操作”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通关单联网核查",通过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联合监管,达到通关单信息和报关单信息“一对一"的比对核对,这对于简化通关手续,降低企业贸易成本,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具有明显作用。(五)实施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为建立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家质检总局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对进出口企业遵循公平公正、统一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诚信等级评定;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根据评定结果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给予便利的检验检疫监管和通关措施,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实施加严监管措施.通过信用管理,达到扶优汰劣,鼓励诚信经营、严惩违法行为的目标,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大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发展.(六)实施减免收费政策为切实减免企业负担,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积极实施一系列减免收费政策:一是2004年4月1日起,统一执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办法》(发改价格[2003]2357号)收费标准总体水平比原标准降低了三分之一;二是在我国发生禽流感疫情期间,对出口的禽类全额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三是报经发改委、财政部批准,自2007年9月1日起,降低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志成本费,所有检验检疫标志均减半收费;四是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出口农产品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政策。根据该政策,对出口活畜、活禽、水生动物以及免验农产品全额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对其他出口农产品减半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五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研究出台了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政策,2009年在继续对出口农产品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的同时,对出口纺织服装产品的检验费用降低30%。(七)推动地方电子口岸建设为推动物流业发展、方便企业报检报验,维护我国进出口秩序,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电子口岸的建设工作,本着“加快开发、密切配合、全面开放、热情服务"的原则积极参与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推行“政府牵头协调、统一信息平台、手续前推后移、加快实货验放"的建设方针,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要求,促进与相关部委和地方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共同建设良好的口岸通关环境。(八)支持边贸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扶持边境省份经济发展,国家积极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边贸的优惠政策,极大的促进了边贸发展,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中俄、中越边贸发展到顶峰。边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经济合作开发”以及新亚欧大陆桥等在内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九)开展国际电子证书联网核查为促进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打击伪造假冒证书行为,提高口岸验放效率,国家质检总局一直致力于通过多双边谈判建立国际间的官方证书联网核查机制,目前已与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美国、韩国等国的有关部门达成了电子证书合作意向,并开发了《检验检疫官方证书信息交换与核查系统》。通过建立电子证书信息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证书信息双向自动交换和一对一的核查。同时建立检验检疫证书管理中央数据库,实现证书格式和内容的集中统一和证书从领用管理到应用签发的全过程监管.目前经授权的进口国主管当局可通过国家检总局电子证书信息平台实现电子证书的网上浏览、证书下载、数据核对、核查反馈和查询统计。国家质检总局在电子证书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十)推行了生产过程监管为适应外贸发展,既监管有效、又方便进出,检验检疫在结合全面质量管理以及过程方法的基础上,实行过程监管模式.即:以生产企业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符合性为基础,检验部门通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关键工序和过程实施抽样检验、检查及监督管理.过程检验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了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了企业诚信经营和质量管理水平,加快了通关速度。(十一)提供检验检疫优惠措施对在中国举办的重大国际活动给与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包括已经举办的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即将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在既要保障通关的顺畅、又要做到有效监管的前题下,给予绿色通道、简化手续、优先报检、优先检验、优先放行的便利措施;对于团组携带入境的低风险的自用物资,采取由主办方出具担保文件,审核备案后直接放行的措施,提高通关速度,同时也做好后续监管,确保其在活动后出境.另外,我们还优化检验检疫窗口服务,实施24小时预约检验和5+2工作模式,全国分支局向社会公布预约检验工作电话,随到随报、随验随放;在全国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的报检大厅设立报检服务窗口,对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充分利用检验检疫网站优势,设立“电子窗口”,网上解答企业咨询。第二讲: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113号令,以下简称《办法》),2009年6月14日颁布,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检验检疫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完善检验监管制度、创新检验监管机制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出口企业、服务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不仅对检验检疫机构提高检验监管效率效能、加快检验通关速度产生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出口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更对扩大出口、实现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办法》出台背景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方式是我们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经验,而《办法》是指导各地检验检疫机构有效行使行政执法职能,提高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纲领和指南。自1989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正式实施以来,检验检疫部门一直紧密围绕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经济形势,紧紧围绕服务和促进外贸发展,大力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2003年出台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总局原51号令),对加强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新的对外贸易形势对进出口检验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总局2006年就启动对原《办法》的修订工作.经过三年的广泛调研论证、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今年6月出台了《办法》。《办法》吸收了全国检验监管工作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各个层次和方面,是今后一个时期检验监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二、《办法》的核心内容《办法》明确了两个监管对象和两种管理手段,即产品和企业两个管理对象,检验和监管两种管理手段。《办法》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实施二维分类管理和五种检验监管模式《办法》针对企业和产品两个管理对象确立了“企业分类+产品风险分级”二维监管理念.“企业分类”是根据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质量信用和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并按评定结果的优劣程度将企业类别由高到低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四种类别。“产品风险分级”是根据产品的固有特性、质量数据、敏感因子将产品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三个等级。在企业分类、产品风险分级二维基础上,分别采取特别监管、严密监管、一般监管、验证监管和信用监管五种不同的检验监管方式。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五种检验监管方式的采用是以综合评定企业类别和产品风险等级为基础。这就是《办法》引入的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二维监管理念.二是采用何种检验监管方式,不是由企业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企业类别和产品风险等级两个要素决定的.同一企业或类别相同的企业,产品风险等级不同,或者风险等级相同的产品,企业的类别不同,采用的检验监管方式将不同.二维监管模式其核心要素是“435”,即企业分为四类,产品风险分为三级,检验监管方式分为五种。(二)将检验和监管科学有效结合《办法》提出的五种检验监管方式分别包含了丰富的检验和监管内容.《办法》中检验和监管两种管理手段相互作用、互为补充。产品检验是对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验证,也是对监管措施是否有效的验证,是调整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三)实施主动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办法》对出口企业实施主动分类,改变了以往凭企业申请进行分类考核和管理的做法,在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的基础上确定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检验监管方式。同时引入企业类别和产品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检验监管的实际结果和产品或企业情况的变化随时对其分类进行动态调整.(四)增强企业诚信自律和主体责任意识《办法》将企业质量信用作为企业分类评定标准的第一要素,是确定、调整检验监管方式的重要依据。对一类企业出口工业产品一般采取验证监管或信用监管等较为宽松的检验监管方式,真正使好企业得到更大的便利和实惠;同时建立“特别监管企业”制度,对于在出口产品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检验检疫法规行为或发生重大质量事件的企业进行降级处理,甚至列入“特别监管企业”名单,采取严格的检验监管措施。从而引导企业诚信自律,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鼓励出口生产企业诚实守信,增强自主管理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五)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办法》是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同国际惯例接轨战略之举.一是明确规定动态调整的降类企业完成整改后可以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对企业进行重新评估,杜绝了拖延的现象。二是为企业对分类结果有异议时开辟了救济渠道,企业可以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或者其上级检验检疫机构直至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诉,防止检验检疫机构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仅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效率优先的原则,也提高了企业对分类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三、《办法》的重要意义《办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质检总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检验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体现。《办法》吸收了我国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了外贸发展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在理念上有许多创新和突破,既考虑到现有制度,又为将来的发展提供空间,实现了从“检”到“管"的重要转折,改变了过去以批检验为主要手段的监管方式,进一步适应商品快进快出的需要。《办法》强化了三大监管,一是强化了风险分析与动态监管的科学结合;二是强化了企业负主体责任与完善可追溯体系的诚信监管;三是强化了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紧密结合下的有效监管。它是今后一个时期检验监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进一步加强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重要手段.二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促出口、稳外贸、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产品外需减少、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出口增速明显下滑,许多出口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抵御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较低,产品质量不高,生存困难,发展无力。我国出口工业产品已连续五年为欧盟RAPEX全球通报批次最多的国家.其中,2007年被通报了700起案例,占总数52%。2008年被通报了909起案例,占总数59%,相对比例增加了7%。而来自非洲国家通报的案例近两年来也成倍增长,一些国家甚至通过外交渠道希望我国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外贸形势的严峻,急待企业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提高自身抵御危机的能力。通过《办法》的实施,检验检疫部门进一步优化检验监管模式、加快检验监管放行速度,通过加强对出口工业产品企业的监管管理,促进出口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顺利出口,落实国家“促出口、稳外贸、保增长"的经济发展方针。三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贯彻国家以质取胜、扶优扶强的迫切需要新办法的实施,就是要通过改变现有检验监管方式,真正实现对出口企业的有效监管.通过对诚信度好,质量管理水平高,质量保证能力强、社会责任意识良好的企业的出口产品给予检验监管上的优惠和便利,实现扶优扶强。同时,通过对诚信度差,质量管理水平不高,质量保证能力较弱、社会责任意识较差的违法违规企业的严厉惩处,强化企业的质量诚信意识和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敦促各类企业严格守法经营,做到诚信自律,扎扎实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出口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四、《办法》对企业带来的好处(一)有利于提高企业出口产品检验监管放行速度、减少企业库存、为出口企业节约成本办法除对一类企业出口的少数高风险产品实施验证监管方式外,对较高风险、一般风险和其它高风险产品,均采用信用监管方式,即对产品不再实施批批检验和抽批检验,只是对企业实施常规的监督检查。因此企业不必等到产品生产出来,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再放行。对二类出口企业的一般风险产品、部分较高风险产品和一类出口企业的少数高风险产品也只是实施符合性审查,必要时抽批检验。上述信用监管方式和诚信监管方式不仅提高了检验监管效率,而且提高了出口产品的出口通关速度,真正实现出得快、零库存的目标,为出口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另外对于一类出口企业,优先给予出口免验和实施绿色通道。(二)有利于企业提高诚信自律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办法对企业的分类是依据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信用度和产品质量3大要素26个评价要点进行评定,将企业信用情况和质量保证能力作为企业分类评定标准的重要要素,通过健全守信便捷、失信惩戒制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通过对企业自身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检测能力,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树立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三)简化了申请和考核方式,进一步方便出口企业对企业分类采取主动分类,不再需要企业提出申请,减少企业分类实施现场考核,进一步方便了出口企业,减轻了企业负担。但对企业的要求并没有降低,无论是企业分类还是产品风险分级,都需要企业提供部分证明性材料.五、《办法》对出口企业的要求作为出口企业,应当积极配合检验检疫部门推进分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出口产品质量,加强诚信自律,营造向优秀企业看齐,争当一类企业的良好氛围。因此,对出口企业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牢固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广大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企业是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出口企业应当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二)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人员素质我们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体系不健全,不了解国外标准,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建议出口企业应充分认识建立有效地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体系认证工作,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人员素质。(三)诚信自律,明确责任出口企业应加强诚信自律,模范遵守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配合检验检疫部门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六、《办法》对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1.对原有分类管理企业进行相应转换,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保证出口分类管理工作平稳过渡。对新企业采用新的分类管理办法进行分类.同时对出口工业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评价,年底前完成所有现有企业分类转换或评定以及产品风险等级评价工作。2.严禁滥用职权借分类管理实施增加企业负担。对未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分级分类评定,造成出口工业产品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3.认真履行检验监管职责,不得擅自放松或放宽对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逃避责任。对分类管理工作中违反规定擅自将高风险产品改为低风险产品放行或者擅自提高生产企业分类级别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第三讲: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工业品出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Agreementon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协定)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1994年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订立的《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一个重要附件,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成员国间货物贸易多边协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文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成员国,TBT协定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项重要规则。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使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与影响日趋加剧。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工业和中国经济来说,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具有清酲认识。一、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年,我国外贸出口14285.6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7。2%;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其中2008年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出口价格上涨5.1%,较11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下降7.5%.2009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5215。3亿美元,同比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同比下降25。4%。出口价格总体下跌4。5%,扣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下降18.1%。其中,6月份当月,我国外贸出口9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4%;进口8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出口价格总体下跌8。8%,扣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下降13。8%.从上述统计数据和海关总署公布的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值月度走势图可以看到,自2008年10月起,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出现了持续5个月的出口下降.尽管到2009年3月起出口回稳,但月贸易额同比下降超过20%,较之月度出口峰值更是下降约30%.从商品构成来看,2009年上半年工业品进出口数量双双下降.初级产品出口价格下跌8.4%,出口数量下降18。7%;工业制品出口价格下跌3.9%,出口数量下降18。4%。出口产品结构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并出现日益合理的态势.服装、鞋类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虽然增长,但增速都大大低于出口的总体增长速度;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两者同比分别增长24%和20.6%,但比上年同期减缓4个和4。2个百分点。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对美国出口数量降幅远小于对欧盟和日本.2009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价格下跌3.3%,出口数量下降14。1%;同期,对欧盟出口价格微降0.1%,出口数量下降24。5%;对日本出口价格上涨4。5%,出口数量下降23.8%。二、从宏、微观层面看我国出口贸易和出口企业所遇到严峻挑战和实际困难第一方面,国际市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减弱,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方面,能源资源价格将持续走高。通胀升温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涨幅多逾20%,国际海运费也涨了30%以上。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成本落差缩小。长此以往,我国产品的优势将渐被抵消,出口竞争力下降。经过长期高速增长,我国许多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接近极限,难以继续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保持高增长,只能使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和需求增长速度保持一致。第三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期,由于美国实行《斯慕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大幅提高,引发各国群起效仿.此次次贷危机是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为应付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严重衰退的压力,必然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其表现有二,前者主要由美国政府主导,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为手段,而后者将以美国企业为主导,将利用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世界贸易组织(WTO)1月26日汇总了一份工作文件,表示自2008年秋季以来由于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低迷,总计共22个国家及地区采取了提高关税、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策等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措施。发达国家借助不断出台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暗行新贸易保护主义。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推出绿色健康环保题材的技术法规,仅2008年度,世界日均出台8项新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出口有很大依赖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正呈现出广泛性、合理性、隐蔽性、歧视性、灵活性、双重性、针对性、争议性等多个特点,而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政治用意,使用不同形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使得当前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得更加广泛化、频繁化、复杂化和尖锐化。目前,技术性贸易措施已被认为是继汇率之后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受到广大外贸企业的高度关注。三、工业产品出口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加剧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消息,仅2009年1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48项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比增长1。6%。其中通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175项,动植物卫生及检验检疫措施(SPS)73项.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与我国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共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83项,占1月份WTO各成员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总数的33。5%。2009年3月17日,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发布名为《贸易保护:正在萌芽但趋势忧人》的报告,向在危机背景下再度兴起的新一轮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发出最强警告。报告指出,尽管2008年11月的全球金融峰会已针对新形势下保护主义的抬头打了“预防针”,但自那时起,G20集团中有17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新保护主义措施.世行报告指出,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共有47项贸易限制措施得以实施,分别来自G20中的17个国家。上述限制贸易措施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调高关税,其它措施中技术性贸易措施占有很大比重。G20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这一组织率先推行保护主义,据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4月至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08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2007年为34。6%,2006年为31。4%,2005年为25。1%),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2007年为494。59亿美元,2006年为359。2亿美元,2005年为288.13亿美元)。对我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五位的是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拉美国家,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农食产品、纺织鞋帽、木材纸张、非金属和化矿金属。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产品认证要求、包装及材料的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技术要求、环保要求、人权体系要求等。影响我国农产品、食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主要是: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食品添加剂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以及加工厂、仓库注册要求等。在此,有必要对自2008年底以来全球各国、各地区在工业产品领域的新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初步列举:1.2008年12月3日2.欧洲议会于2008年12月18日3.2008年12月18日4.阿根廷于2009年3月11日起禁止制造、销售、进出口用浓度大于0。1%的可塑性原料生产的玩具及儿童护理产品,这些可塑性的原料包括二邻苯二甲酸盐(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墨西哥政府发布一项法规(NOM—137—SSA1—2008),修订NOM—137-SSA1—1995中对国产和进口医疗设备的标签要求。该法规2009年26.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继续就《消费品安全加强法(2008)》条文进行各项实施工作.其中包括,儿童产品铅漆的第三方测试规定于2008年12月22日生效,关于婴儿床和橡皮奶嘴的测试规定由2009年1月21日起生效,关于小部件的测试规定由2009年2月16日起生效。由2009年2月10日及8月14日起,儿童首饰含铅量分别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六百及百万分之三百。由2011年8月14日起,含铅量上限将降至百万分之一百(除非委员会认为对某种产品或某产品类别来说并不可行).关于符合儿童首饰含铅量上限的第三方测试规定,适用于2009年3月23日7.美国成衣及鞋类协会(AAFA)公布了其全球限制物质名单(RestrictedSubstancesList)RSL第四版修正稿,增加了对纺织品、羽绒制品及塑料部件中铅含量及邻苯二甲酸盐含量的限定。此外,还增加了对中国纺织品重金属限量要求;8.2009年1月16日,欧盟《官方公报》发表了欧委会指令2009/2/EC.该指令是因技术进步而对有关有毒物质的分类、包装及标识的框架指令67/578/EEC所做的第31次修订。这一最新修订采用或修改了欧盟对超过600种物质的协调分类和标识要求.最新一次(第31次)修订的指令中的新物质包括200多种已被确认为CMR(即,致癌、致突变或对生殖系统有毒的物质)的物质。危险物质的分类还须结合欧盟的REACH法规的要求。REACH法规要求对在欧盟制造或进口至欧盟的大多数物质进行注册,如果归类为CMR,他们需进行评估和最后的授权。根据REACH法规,CMR物质被列入高度关注的物质种类目录,而这些物质投放市场和/或在欧盟使用属于禁止,或在有明确授权情况下的限制使用;9.2009年2月5日,欧盟《官方公报》刊登关于简单型彩电机顶盒环保设计规定的欧洲委会员第107/2009号法规。新法规实施第2005/32/EC号指令(用能产品生态设计EuP指令),旨在削减简单型彩电机顶盒的耗能,于2009年2月25日生效;10.墨西哥政府针对所有在墨西哥境内销售的整装商用制冷设备颁布新的技术法规(NOM—022-ENER/SCFI—2008),自2009年3月11日开始生效。这项技术法规明确了能效和安全方面的要求、测试程序以及标签要求,对象为全新的、旧的和翻新过的容量超过50升(含)以上的制冷设备,包括单门或多门的立式制冷设备,台式制冷设备、立式或者台式冷藏柜、冷柜和冰袋储柜11.欧委会于2009年3月18日通过两项生态设计法规,以提高民用、办公用、街道和工业用照明产品的能效.这两项法规所订立的能效要求,到2020年将节省近80TWh(约为比利时的用电量,或为2300万欧洲家庭的用电量,或等于20座500兆瓦的发电站的年发电量),每年将减少32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非节能型白炽灯泡将从2009年开始逐步被能效好的替代品取代,2012年底全部取代。欧盟《官方公报》于2009年3月24日刊登第244/2009号及第245/2009号欧委会法规。这两套法规对各类照明设备实施环保规定,是欧委会根据第2005/32/EC号大纲指令(耗能产品指令)采纳的新实施细则。第244/2009号法规,制订非指示性家用灯具的新环保设计要求。第245/2009号法规就不带集成式镇流器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以及能运作此类照明设备的镇流器和灯具,订立环保设计规定。两法规均于2009年4月13日生效12.2009年3月28日,《委员会2009年3月12日决议,确定授予电视机共同体生态标签的修改的生态标准》在欧盟官方公报L823至8页公布,并将从2009年1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13.为应对玩具安全领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危害,ASTM最近公布了最新修订版F963《玩具安全标准消费者安全规范》,其中包括吞入磁性部件、嵌塞危害、声音、阻燃性和其他许多部分的修改;14.印度政府于2009年1月23日发布紧急通知,宣布其后6个月内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直至进一步通知。这一禁令是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因为2007年有大量中国产玩具被发现铅含量超标。此举一个多月来导致印度玩具商缺货,玩具价格上涨30%到100%不等.印度对外贸易总会2009年3月2日发布公告称,印度政府已决定放松对中国玩具的进口禁令。公告说,如果进口商能够提供相关证明,证明进口的中国玩具符合国际通行的品质标准,则可以进口中国玩具。此外,进口商还须出示生产厂商提供的证明,证明其玩具产品是经过国际实验室认可组织授权的独立实验室检验的;15.2009年4月21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通过了2009年版的《电气安全(设备)条例》和《电气安全(设备效率)条例》,并指定某些澳新标准(AS/NZS)为强制性标准;16.欧盟理事会于2009年5月11日通过全新的玩具安全指令,取代已有20年历史的旧指令(第88/378/EEC号指令),玩具业须大幅改变多年来的做法以遵行新指令的规定.新指令规定,玩具内的化学物质必须遵守欧盟第1907/2006号法规,即《化学品注册、评估及许可法规》(REACH)。指令亦降低多类物质的使用上限,例如铅、砷及有机锡。此外,指令亦详细说明规管玩具发出噪音的基本安全规定以及藏于食品内玩具的特别规定。新指令亦详细列明制造商应遵守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合格评定机构和主管当局的责任;17.澳大利亚发布声明,原定于2010年4月1日实施的空调更高能效比和性能系数标准将提前至2009年10月1日实施,届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将遭遇生产或进口限制;18.2009年5月28日,欧盟通过了决定2009/425/EC,进一步限制对有机锡化合物(organostanniccompounds)的使用.决议2009/425/EC指出自2010年7月1日起欧盟将在所有消费品中限制使用某些有机锡化合物。该决定同时也是对76/769/EEC指令所作的最新两次技术补充之一(另一个为同一天通过的2009/424/EC)。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6月1日起,REACH法规的附录VXII取代了76/769/EEC的附录I,但两者内容是一致的.因此,虽然76/769/EEC指令已经作废,但是其规定的内容还是有效的,只是转到了REACH法规的附录VXII中;19.新西兰政府发布一份《2009年不安全产品通知》(儿童玩具中的铅含量),宣布禁止某些儿童玩具中可接触到的部件中铅迁移水准大于90毫克/千克,其测试步骤和结果解释需参照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ZSISO8124。3:2003《玩具安全,第3部分:某些元素的迁移》。该通知即日起生效,替代2007年9月20日发布的18个月临时禁令。澳大利亚政府最近也发布了一项类似禁令,即《2009年第13号消费保护通知》,对所有可接触到的部件的铅迁移量超过上述限值的儿童玩具实施永久禁令,其测试步骤和结果解释依据也与上同;20.2009年4月30日,欧洲三十个国家的国家标准局(NSBs)正式宣布使用EN15194标准中针对电力助动车(EPAC)的安全标准。这三十个国家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冰岛、挪威和瑞士。EPAC标准是通过国家标准局的公布而生效的.在EPAC标准公布六个月后,所有欧洲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国家标准机构都将把EPAC标准看成是国家标准一样来执行,同时2009年7月31日之前,以往任何国家标准都应以予撤消.EPAC标准的执行因国家而异.目前为止,法国和英国将它列为强制性的法律.其他一些国家,该标准属于欧洲产品安全管理的一部分;21.欧盟《官方公报》于2009年6月26日刊登欧委会第552/2009号法规,修订《化学品注册、评估及许可法规》(即REACH法规)附件17。REACH法规从今年6月1日起取代第76/769/EEC号指令.第76/769/EEC号指令主要是限制危险物质以及含有诸如邻苯二甲酸盐及偶氮染料的危险物质的玩具、纺织品和电池在市场投放;22.欧盟《官方公报》于2009年6月30日刊登新玩具安全指令(第2009/48/EC号指令)。新指令在2008年12月经欧洲议会投票通过,2009年5月获欧盟理事会通过。指令刊登后,欧盟27个成员国须于2011年1月20日前根据指令修订国家法规、条例和行政规定,并由2011年7月20日起推行该等措施;23.欧盟7月22日通过了四项生态设计法规以提高工业用马达、循环器、电视机、冰箱和冰柜的能效.这些法规提出了能效要求,到2020年将每年节能约190TWh,这相当于瑞典和奥地利每年用电量;24.电烤箱、面包机等厨房家电出口德国将遭遇新的认证评估关卡。德国安全中心(ZLS)发布最新决议,《便携式煮食器具的特殊要求》(新版EN60335-2—9)所涉及的所有加热产品在今年之前须按条款A12做非工作表面温升测试,否则GS证书(德国安全认证标志)全部无效.按照欧盟规定,电器出口须符合低电压设备指令(LVD)要求,其认证核心是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须严格控制表面温度,因此通过新版EN60335—2—9/A12的测试成为产品进入德国市场的首要条件。新测试须在2009年11月6日前完成,时间极为紧迫,一旦错过时限或到时不符合测试要求,GS证书将会被取消,CE报告也会失效,产品将面临清理出局的风险,甚至可能在欧洲其他国家也会遭遇困境;上述列举的新技术性贸易措施也仅是这半年多时间中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量未列举到或正在计划制定中的。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企业要不断去适应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规范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的出口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四、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越来越高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出口门槛使得外贸出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国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对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三个方面分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外贸出口企业一是充分了解和学习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合理、合法地保护自身权益。二是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时要积极应诉,特别是在应诉时要注意团结作战,一致对外.三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生产源头抓起,在出口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规范管理,广泛推广国际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四是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避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恶性竞争”。即便是在非洲、中东、中亚、东欧等新兴出口市场,也不应再走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的老路。五是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发展高新技术和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提升竞争力。切忌被得来不易的国外订单冲昏头脑而疏忽对方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不了解对方国家技术法规要求的,及时与境外客商沟通了解,及时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求助,签订合同前多做这方面的准备。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绕开贸易性贸易措施,到海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到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去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二)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积极主动加强对国际市场技术准入条件和出口商品技术竞争力的监测,通过多渠道收集国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加强对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政策、法规及技术性贸易措施、标准等的研究,为企业做好信息咨询、培训等工作。二是加强多双边磋商,充分利用WTOTBT/SPS委员会以及各相关平台进行交涉,积极维护和争取我国利益,根据WTO原则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合理内容提出异议,为企业出口争取主动便利条件;政府除展开多层次交涉外,还应与中介组织、企业等在信息收集与共享、联合应诉、法律抗辩、公平贸易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建立长效联系机制.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积极为帮助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构建以我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集团,充分利用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和东盟的主要对话国,加快我国同东盟一体化进程,提高本国的竞争实力和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应最大限度的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用一切可能的公开场合,积极开展维护自身利益的活动。五是内部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防止国内企业一窝蜂式投入某些产品领域,使产业过度发展,恶性竞争,快速消亡。同时,政府部门决不充当生产、经营伪劣商品、损害中国形象的低质产品企业的保护伞,要从维护市场秩序、重树“中国制造”声誉的角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六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扶优扶强,兼顾公平.政府部门要给那些自身有能力适应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企业松绑,支持这样的好企业优先出口,优先发展.同时,对那些没有足够能力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引导企业用最小的成本投入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使产品满足对方国家的技术要求得以出口。(三)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各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行业协会应利用与国外同行协会的联系交流渠道,及时掌握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动向,通报给业内企业。出口企业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的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调研、指导、协调、咨询、服务等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出口提供决策依据。第四讲:保安全促发展全力支持农产品出口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继续,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在进出口方面,应该说影响十分明显。虽然我国经济率先启稳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初现复苏的迹象。但总体而言,现在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旺,挤压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空间,已有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生产停滞或破产。今年以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以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各级检验检疫机构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大力开拓市场,千方百计促进我农产品出口。总局这次开展检验检疫知识巡讲,就是要让广大出口企业了解国外的检验检疫要求,知己知彼,积极应对国外的技术措施,安全输出农产品。下面就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国外动植检技术措施,检验检疫机构应对危机促进出口采取的措施作简单介绍,并就促进进出口提出一些建议供企业界朋友们参考。一、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形势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中国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1年的3.40%上升到2006年的3。90%。2000-2008年,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从148。5亿美元迅速上升到401。9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农产品出口虽然突破400亿美元,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势头明显受挫。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我国农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实际出口数量降幅大于20%,11月份和12月份降幅更是超过30%。2009年1-6月农产品出口仍呈现整体下降的态势,出入境农产品检验检疫批次和货值同比下降14.2%和14.4%。但我国水果出口出现逆势上扬的局面,同比增长3。2%,共出口269.6万吨。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成为近期制约农产品产品出口的首要因素。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如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市场的消费需求大幅放缓,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二是国际农产品价格震荡下行,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2008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呈现大起大落走势,尤其是下半年,农产品价格全面大幅下跌。而受农资产品、劳动力价格提高和人民币升值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三是有害生物感染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陷入信用危机.近年来,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因为质量问题屡屡发生退运或封杀等事件,而2008年的“毒饺子”、“三鹿奶粉”等事件曝光使得国际市场对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信任感加剧,农产品出口遭受的贸易壁垒措施不断增多。虽然遇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国外技术措施的影响,但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我们认为潜力巨大:1.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着各类农产品、食品出口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千千万万农民的就业和福利,对于缓解国内农产品剩余压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多年来,中共中央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下发一个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都涉及到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内容。2.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近年来,由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大型农产品出口基地数量快速增加,许多省市启动了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方案。随着政府、企业、协会的多方努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水产、畜禽、果蔬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明显,出口农产品的加工程度有所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3.农产品出口的国外市场和国内区域的集中度降低,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显现。尽管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仍将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但随着贸易地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市场集中度将有所下降,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农产品对亚洲出口过度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善,其他市场的成长性较好,如俄罗斯、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可能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对主要市场高度依赖的状况将有所缓解.二、国外有关农产品贸易技术措施的主要特点及动向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利用WTO/SPS规则制定贸易壁垒就更显突出,涉及到农产品的技术壁垒屡见不鲜。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对中国实行技术壁垒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占95%以上,其中欧盟为41%,日本为30%,美国为24%。如近年来的北美以防止亚洲型舞毒蛾传入采取的检疫措施、美国因为星天牛对我国出口木制品采取的检疫措施、欧美因星天牛对进口苗木采取的紧急措施、韩国水生动物疾病管理法等等。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门槛”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制定了复杂的动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其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有害生物防治,同时为维护本国的生物安全,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也制定了许多检疫限制措施,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盆景是我国出口的传统特色园艺产品,2002年8月美国公布关于人工矮化植物的法令,要求树龄大于2年的盆景应当在温室内种植不少于2年;2004年1月美方发布进口中国介质盆景的最终法令,要求盆景植物终生不得种植或接触土壤;2009年1月,美方又发布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检疫措施,禁止直径大于1厘米的寄主植物输往美国,致使中国介质盆景始终无法输美。2008年,欧盟也藉星天牛之名,限制中国盆景的出口.第二,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越来越高,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如恶喹酸检测限量一般为0.05mg/Kg,但韩国方面却设置了过严的标准,从而使我国出口韩国的鳗鱼受阻。出口加拿大柑橘的农残指标达90多项,美国对苹果及其制品的农残要求高达102项。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在食品中的残留都做出了规定,设限数量大幅增加,限量标准更为严格。“肯定列表制度”反映出近年来进口国市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已从微观技术化向宏观制度化层面转变的趋势,影响深远。第三,利用风险分析拖延农产品的准入时间.一些国家在接受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申请后,要求我方提供病虫害发生治理有关技术材料,以配合其完成风险评估工作。在此期间,输入国常以开展分析所需技术人员紧张为由,拖延对我国农产品的解禁进程。一旦启动了风险分析程序,则无休止提出补充材料要求,分析进程极其缓慢.如我国于1998年正式向美方提交苹果输美技术材料,随后美方启动了中国苹果的风险评估,并于1999年列出了800多种有害生物名单,中方回复反馈意见;2003年美方又提出787种有害生物,要求中方确认;直至今年7月中美17次双边会谈美方仍称还在评估之中。在风险分析中采用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划分品种和产地逐个逐地予以解禁。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从我国进口梨,就按产地区分为产自河北、山东地区的鸭梨,及产自新疆的香梨,产自山东、陕西的苹果,分期分批解禁,而不能一次性解决。第四,苛刻的溯源制度、标签制度与包装要求。目前,大部分国家对我出口水果、宠物饲料等农产品有产地注册的要求,明确要求水果生长期间要开展实蝇监测,记录生长期间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情况,规定产品包装及标识要求,满足所谓的“溯源”要求,导致贸易成本的上升.目前在美国的USDA网站上征求意见的“中国木制工艺品输美检疫要求”不仅规定必须经过检疫处理,出具官方植物检疫证书,而且要求在包装上加施生产厂商的标签。如实施该项法规,USDA估计将使每批货物贸易成本增加175美元到500美元。最近三年,仅WTO成员出台的SPS措施达3500多项,平均每个工作日出5项。其中2008年1252份,涉及植物的311份,动物的277份。面对繁多的SPS措施,我们不坐以待毙,对可能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AQSIQ一直以来积极组织专家评议,加大对外交涉力度,利用双边、多边磋商机制,打破壁垒,通过我们的大量交涉和应对,很多措施已经在延缓延迟,有的采纳了我方意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这样一个信心,我们的企业也要积极的去应对,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从而共同促进外贸的发展。三、检验检疫部门应对的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们检验检疫机构加大了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开展“检验检疫在基层,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做到质量服务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积极开展贸易政策的宣传、培训,帮助企业降低出口成本;通过“邻省合作”、“检贸合作"、“关检合作”、“检检合作”等平台,为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促进企业扩大出口,共渡时艰。(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国外SPS措施的新特点,出台了多项涉及水果、粮食、食用水生动物等检验检疫规范,如为符合国外对宠物饲料的要求,促进出口,今年9月1日实施的《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了出口注册及日常监管等要求。为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引进国外良种,出台了《进境动物隔离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体系.(二)充分利用多边、双边合作,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主动服务农产品出口通过积极对外交涉,加大出口农产品解禁工作力度,促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口品种不断增加,出口数量明显增长。2006年实现了活羊、活牛首次出口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和科威特,香梨首次出口美国和澳大利亚;促使河北、山东鸭梨全面恢复对美国、加拿大出口;促使鲜切花对澳大利亚出口、杂交稻种对印尼、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出口,促使日本解除我国部分稻草制品的输日限制,实现了苹果、梨出口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国家;07年新辟我国水果出口南非、韩国、新西兰、秘鲁、智利,活畜禽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宠物食品出口比利时、丹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