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蓝色的文明——爱琴文明及古代希腊艺术一、教学目的:了解古代希腊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二、教学要求:思考古代希腊艺术特点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其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古代希腊艺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那些美学上的原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古代希腊艺术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2、古代希腊艺术与其地理、气候位置之间的关系。
3、古代希腊艺术与古希腊神话、哲学之间的关系。四、学时分配:2学时五、教学过程:一.爱琴文明希腊文明丘欧洲文明的摇篮;古代希腊文明渊源于爱琴文明。当埃及和两河流域文化繁荣时,爱琴海也出现过类似的高度发展的文化,爱琴文明是希腊艺术的前奏。
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欧洲文明开始于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半岛,这之前的欧洲文明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R据希腊大诗人荷马所写的“伊里亚特”、“奥德塞”以及希腊有关的传说想象了。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克里特迷宫、遍地黄金的迈锡尼等等人们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些。毫无根据的传说而已。然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考古发掘使这些传说和幻想竟变成了事实。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先后在地中海东岸土耳其境内的古代特洛伊城遗址以及希腊本土的迈锡尼等地进行考古发掘.获得了意外的巨大成功。他发掘出了特洛伊城遗址,迈锡尼的城门和国王陵墓,还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20世纪初英
国学者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岛的考古发掘中获了许多重要成果,甚至找到了希腊神话中所说的克里特迷宫。这些考古发现使我们确信,在希腊文明产生之前爱琴海曾经出现过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这一发现把欧洲文明向前推进了上千年。这个新的文明,我们今天称作“爱琴文明”或“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未能释读克里特的线形文字,对这一文明的了解还停留在较初级阶段。
在美术史上,爱琴文明主要包括克里特岛、迈锡尼城和基格拉迪群岛三个地区,时间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一前1lOO年,克里特岛的文明又作米诺安(Min。an)文化,这个名称来自克里特岛的米诺斯国王。迈锡尼属于希腊本土,基格拉迪是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这几个地区各自保持着本身的特点,相互之间又彼此有着联系。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文明的发源地.迈锡尼文明是克里特文明的继续.基格拉迪群岛的文明是希腊文明最早的起源。1、克里特岛里特文明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至公元前1200年结束,它的繁荣期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一前1400年,这也是埃及新王国艺术繁荣时期。当时埃及和克里特有一定往,在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大臣陵墓中,曾发现绘有克里特人朝贡的擘画。克里特的文明不同于埃及和两河流域,它缺少延续性,断断续续,忽有忽无。但克里特的艺术奇异而丰富,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轻快、流畅而充满活力,而且几乎没有描绘王权和战争的内容。可能克里特人长期生活在没有战争和侵略的大海中,因此也很少有战争的观念。
克里特艺术主要集中在克诺索斯宫,它可能是米诺斯王的宫殿。这是一座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内有厅堂、神坛、卧室、浴室和储室,还有开敞的柱廊,被称作“迷宫”。宫中的柱子上粗下细,墙上绘有美丽的壁画,表现手达同两河和埃及艺术有一定联系(如人物的头和脚为侧面,身体却是正面)。宝座殿的“怪兽图”,以及“巴黎少女”和“斗牛图”等壁画相当生动感人。这些壁画的造型都非常优美,使用了极流畅的曲线,完全不象埃及艺术那样稳定和刻板,有一种特别的轻盈飘逸的气质,它使人觉得克里特艺术家很少受到什么约束,创作得轻松而潇洒。
克里特主要有一些小型的雕刻,如“持蛇女神像”,这是陶制的小像,大约为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作品。这位女神头戴高冠,坦露胸部,身着圆筒形长裙,双手各拿着一条小蛇。她是当地宗教里的女神还是神庙中的女察司已无从确定。类似的雕像还有用象牙刻成的,它们大多都很小,不超过几十厘米高。在克里特发现的一只滑石瓶上的浮雕也相当生动,它被叫做叫收“获者滑石瓶”,下半部已不存在,上面刻着一群收割归来的农夫,他们赤着膊,扛着长柄镰刀或耙子一类的农具,正引吭高歌。其中领头的人手里还摇着手铃样的东西,他肌肉突起,情绪欢快。由此可以看出雕刻者的细心观察和幽默感。此外,克里特的陶器也相当独特,因为陶器上的花纹也象壁画一样有一种轻松洒脱的风格。这些陶器几乎都是以海洋中的动物或植物为主题,造型相当别致。
总的来看,克里特艺术较少宗教气氛,没有神庙建筑而主要是宫殿,没有战争描写、主要表现平静的生活和动植物形象。绘画和雕像都显得较自由、活泼、俊美。2,迈锡尼迈锡尼是希腊本土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座古代名城。这儿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开始了它的文明,前1500年一前1200年为其文化繁荣期。这儿发掘出的古代文物同克里特岛有某些相似之处,估计这儿的文化来自克里特岛。
•
迈锡尼的建筑大多都修建在高丘之上,四周用石块砌成的厚墙加以保护。城中有宫殿建筑,同克里特一样都是一些不规则的房间,宫殿中心是国王的主室。遗留下来的迈锡尼建筑中最负盛名的是城墙上的“狮子门”,这是在石门上方安一块三角形大石板,上面刻着一根石柱,石柱两旁各有一只前腿立起仰头怒吼的狮子浮雕。据说当后来昨希腊人看到这座狮子门时,还以为是神话中的独巨人所修建的。狮子门显得对称而威严,它是公元前1250年左右修建的。
在迈锡尼,施里曼及以后的考古学者还发现了不少陵墓。被希腊人称为“阿特累斯宝库”的建筑,其实是迈锡尼的一种陵摹。当它被发现时,人们见他如此巨大,误以为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阿特累斯的宝库,因而得名。这是一座圆锥形建筑,石条垒成,其中藏有不少珍贵的文物,但这儿很早以前就被掘盗过。在迈锡尼发现的其他一些保存完好的陵墓中,人们在帝王的尸体旁发现了许多金银制作的面具,这些面具用来复盖在死者脸上。这叶风俗很象埃及新王国时期法老去世后头上放金面罩的习俗,以此显示死者的富有。我们发现陵墓中还有很多日常用品,如酒杯、匕首、珠宝和一些武器,这些东西不少是用金子打制成的,手工非常精细。举世闻名的“瓦菲欧金杯”便是其中之一。这两只纯金杯子上饰有人类捕捉和驯服野牛的场面,啖表现手法相当粗犷,野牛显得很有力量,动态也很自然,就象通常在生活中能见到的样子.没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也没有克里特艺术那种轻快的流动感,因此我们认为它一定是迈锡尼本土的创造。当时迈锡尼同克里特、埃及均有一定的交往,它们的文化艺术也相互有所影响。3.基格拉迪群岛基格拉迪群岛散布在爱琴海中,早在公元前2600年就开始了它的文明,到公元前1l00年才结束。这儿的居民除石墓外,很少留下更多的艺术遗迹。不过石墓中的陪葬却不少,最有特色的是一些石雕偶像。它们大多是站立的几何形女性裸体雕像,名为裸体雕像,其实几乎没有今天富有曲线美的女性雕像的特征,不过是一种双臂交叉胸前身体扁平,造型极简洁古朴,略带女性特征的雕刻。它们的脸往往是椭圆的,仅刻出了鼻子,并无其他的五官,小至几厘米,大的同真人等高。它们可能是母性的象征,‘同当时的宗教观念和典礼有关。墓葬中也有一些几何风格的陶器。1967年,考古学家在梯伦岛又发现了一些宫室壁画,如“春之室”,描绘春天的花草和飞来的燕子,“拳斗”表现两个打斗的少年等等。二、古代希腊艺术希腊的文化艺术是古代世界最为辉煌的一页,也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在哲学、文学、戏剧、造型艺术、数学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世界文化发展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它所创造的高度文化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隽永的魅力。然而希腊的文明究竟始于何时?它同爱琴文明有何联系呢?要弄清这些问题,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大约在公元前1109年左右,来自希腊半岛北部的一个新的民族南下征服了迈锡尼人,然后5-慢分散到爱琴海和小亚细亚一带,使高度繁荣的爱琴文明突然中断,这些征服者,就是希腊人。他们主要由两个民族组成,一支是以后居住在希腊本土上的多利安人(Dorian),另一支是分散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的爱奥尼亚人(10nian)。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他们终于创造了伟大的希腊文化。考古发掘证明,这些希腊人部分继承了爱琴文明的成就,吸取了埃及和两河流域文化的营养,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艺术。
希腊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它们社会历史、民族特点和自然条件密切扣关。希腊诸岛就象撒在爱琴海中的明珠,曲折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使大海.成为希腊人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航海事业的兴起致使希腊的商业日趋发达,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逐步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贸易促使希腊社会发展成为与东方专制政体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希腊土地上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大大小小的城帮国家,在这些城帮中普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尽管这种制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同东方的君主专制相比毕竟带有较多的民主性。希腊城帮的公民在希腊民主制度下,物质生活简朴,吃的是圆葱、橄榄,喝的是清水,住的是朴素的石屋,但精神生活却相当丰富。他们谈论政治,辨论哲学问题,思考宇宙和人生,寻求美的客观标准……希腊人就象天真烂熳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对什么都爱刨根问底。在希腊人的探索中,“数”成为他们认识和衡量世界的基本准则。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就曾说过:“什么是最智慧的?——数”。古希腊许多学园门前都立有木牌,上面写着“不懂几何学的人不得入内”.可见数和数学在希腊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他们一切从数的观;念出发,讲究比例的匀称及和谐。无论是人体还是建筑;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均以数学的关系来判断。黄金比就是希腊人发明的。希腊的雕刻建筑都遵循着比例和谐的审美观念。
希腊各城帮之间或同其他国家之间常发生战争,因此他们要求有体魄强健的国民。各城帮共同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倡导体育锻炼、展示人体魅力、选拔勇猛斗士的绝好机会。这样,希腊人很早就培育了自己对人体美的审.美观念。在他们看来,人体优雅匀称的比例,灵活强健的四肢是神在世间最完美的创造,是最值得赞颂、最引入自豪的。因此最初的希腊运动会.男子全都是裸体参加各种竞技活动。
希腊人还虔诚地崇拜神明,不过他们崇拜的神并不是凌驾于一切之上、高不可攀的凶恶暴君,而是最强健最俊美的光荣的男人和女人,这些神有同人一样的情感和形体。对于希腊人来说,他们既崇高,又亲切,在这些神面前希腊人用不着象埃及人在他们的神面前那么诚惶诚恐,卑躬屈膝。在盛产石料的希腊土地上,人们把最美的建筑——神庙献给美丽的希腊神神祗。
总之,希腊优美的自然环境,开放的社会,奴隶主民主政治,简朴的生活,对神明的崇拜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使希腊人既有清醒的理智,又有丰富的情感。希腊民族征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情感与理智,现实与理想等方面都处于和谐融洽的状态。这种内在的和谐显现为外在的美,便产生了以优美、和谐、典雅为美学特征的希腊艺术。
我们按照希腊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把它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加以介绍。这就是几何风格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1、几何风格时期(公元前12世纪一前8世纪。)
何风格时期是希腊人摧毁爱琴文明,建立自己的国家和文化,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希腊文明的酝酿时期。我们对希腊人的这段历史了解很少,希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自公元前8世纪才开始,我们只能从荷马,史诗中对这段历史得到一些模糊的印象。
因此有人又标几何风格时期为柑马时期。希腊神话形成于此时,主要艺术晶是几何风格的陶器和小型雕刻品。
希腊最早的陶器上绘着抽像的图案,有三角形、菱形或同心圆等形状。这些陶器造型简朴,用来敬奉希腊诸神或作为陪葬品。到元前8do年左右,人体和野兽的造型开始出现在几何图案中。在雅典的底比隆(Dipylon)墓地发掘出的一组陶器,可以说是几何风格艺术的最佳代表作。
底比隆陶瓶
这只底良隆南瓶高约130厘米;相当巨大,可能是贵族的墓葬品,瓶底层有一个洞,献给死者的症液可以通过洞流到坟墓里。瓶身上部绘有横躺着的死者,两旁分列着双臂放在头上以示哀悼的人群.下部绘着马车和步行的武士组成的丧礼队伍。所有的造型都呈极简略的几何形,这些几何形并≤E都由直线构成,也有曲线变化,富于装饰性’。把这些造型用于今天的装饰艺术中一定非常有特色。2.古风的时期(公元前7世纪一前6世纪。)
古风时期希腊城帮形成,每个城帮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希腊本土的科林斯是一个大的商业中心,富庶而豪华。斯早达以军事上的骁勇善战而著称。阿戈斯城出现了一批铸铜技师。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城市雅典则产生了最美的艺术、诗歌和戏剧。
古风时期也是希腊艺术的形成期。这时希腊各城帮在贸易方面不断同其他地区交往,东至黑海,西到西西里,同埃及、两河流域、意大利南部广泛接触。这些地区古老的文化,辉煌的文明,串富的艺术形式使希腊人深深折服,渴望学习。于是他们将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西部及北非的文化艺术引进到希腊本土。约在分元前8世纪初,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创造出希腊字母。约在公元前725--前650年间,希腊古老的艺术在大量吸取东方艺术样式和构思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后希腊人又逐步摆脱了东方艺术的影响,最终创造了闻名于世界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希腊艺术。古风时期奠定了情节性瓶画的类型,出现了希腊柱式,确立了雕塑发展的基本特征。这时期的主要艺术包括瓶画、建筑和雕刻。(1)、瓶画公元前8世纪末到7世纪中叶,希腊瓶画中出现了狮身人面像、鹰头狮身像和其他东方国家特有的动物形象及植物纹样(如漩涡形、手掌形、玖瑰花形等等),这无疑是对东方艺术的模仿。以后人类的形象和活动在希腊的一些地区也成为瓶画的主要内容。古风时期荷马史诗非常流行,许多瓶绘家都渴望自己成为荷马那样的讲故事能手,因此他们开始扔掉传统的图案,代之以叙事性的动人故事为瓶画主题,人物尺寸较大,手法较以前更写实一些。
公元前7世纪末,在摆脱了东方风格的影响后,黑绘式风格的陶器出现了。这是一种在红色的陶器底子上面画上黑色釉料人物和图形,然后用尖利的器具在上面刻出内外梧廊线的方法。人物多采用侧面,尤如剪影,有一些细部表现,衣褶处理较干板。这种表现手法突出了平面装饰效果,公元前6世纪达到空前的繁荣。科林斯、雅典等城帮成为了最大的陶器生产中心。最负盛誉的黑绘式作品有双耳大瓶“掷骰子的游戏”它是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最伟大的黑绘师埃克赛吉亚斯(Exekias)的作品,瓶上绘着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相对而坐正玩着掷骰子的游戏场面。还有“狄奥尼索斯盘”,描绘海盗被酒神变为海豚的故事,以及“弗朗索斯瓶”,绘有埃阿斯背着他的朋友阿喀琉斯的尸体的精彩画面。
这些黑绘式人物造型都非常优美,采用了大量的弧线,并根据陶器表面弯曲度进行设计。人物的头为侧面,眼睛却仍然被描绘成正面的但人物的身子却不是埃及那样的正面式,臂和手也不象埃及绘画那样僵硬。人物的身体常常处理成有透视感的侧面,被遮挡住的那支手只描绘出一部分,使人感觉到有一定的空间透视,突破了古代的一些绘画准则。
红绘式风格的陶器于公元前6世纪末出现,在雅典被大量生产。这种风格的瓶画恰好同黑绘式相反,就是把传统的颜色设计倒过来,将底子涂上光亮的黑色,让有图样的部位留出赭红本色,然后再用深棕色线条勾出轮廓线来。它不象黑绘式用刀或针刻线条,而是用笔描绘,因此红绘式显得更流利活泼,衣褶较柔软,人物更接近写实的手法;解剖也较为准确。红绘式不只限于画侧影,它可以充分利用线条来表现形象的前后关系、衣纹的复杂变化和人体结构等特点。红绘式在公元前5世纪非常流行,大多数画家都采用这种方式设计陶器。红绘式佳作有“伊娥和门农”陶盘,这是表现晨曦女神抱着她死去的儿子的画面,还有“麦邱利与安太角斗”陶杯等等。(2)、建筑古风时期在建筑上的重要成就是围柱式的神庙建筑出现,多利安和爱奥尼亚柱式确立。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因为希腊人总是把最美的建筑献给诸神。最初的希腊神可能是从迈锡尼的建筑演化而来的,那是一种长方形带柱廊的木建筑。到公元前7世纪围柱式的石建筑才成为希腊建筑的主要形式。围柱式社是中间是长方形厅室,四周皆以开敞的柱廊环绕。希腊神庙是供人们聚会和祭祀的公共建筑,这些活动通常都在神庙外边进行,砷庙内部仅作为神的栖身之所,放神像之地,建筑师并没有更多地去处理内部空间,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神庙外观的完美和柱式的和谐方面;
希腊神庙建筑的基座、柱子、檐部之间的关系,至公元前•7世纪各部分都有了定型的做法,这种梁柱结构体系叫做柱式。多利安柱式是一种最基本最古老的柱式,它由笋利安人创造于公元前7世纪初叶,主要在希腊本土、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流行。多利安柱式的神庙通常建在三级台阶上,这种柱式的柱子没有柱基,直接立在台阶座上,柱身上细下粗,中部微蚊起,柱子上有凹槽,整个柱子显得朴素粗壮。柱头也很简单,仅仅为一个圆盘,盘上是方形顶盘,顶盘依次往上为横梁、浮雕板、飞檐和三角楣墙;多利安柱式很少装饰,给人以朴实、庄严之感。公元前7世纪建于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前6世纪建在科林斯的“阿波罗神庙”等都是多利安柱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爱奥尼亚柱式略晚于多利安柱式,约产生•在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由爱奥尽亚人创造的,它分布在小亚细亚西部沿岸,爱琴海诸岛和希腊本土濒临爱琴海的沿岸。爱奥尼平柱式比多利安柱式更雅一些,它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柱身凹笮较深,柱头带产漩涡卷形,远远望去象带有装饰味的棕榈树。横梁分为三层,梁上没有多利式的浮雕板,而为一长条饰带浮雕。爱奥尼亚柱式有较多的装饰,整个柱式显得精巧、优奉、轻快甲活泼。古罗马著名建斑师维特鲁威认为,多利安柱式的比例取自刚强的男性人牛,爱奥尼亚柱式取自柔和的女性人体。可能希腊人在创造这些柱式时确实从人体比例中得到启发。爱奥尼亚柱式最负盛名的建筑是以弗所的“阿尔特密斯神庙”它建成于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
除多利安和爱奥尼亚柱式外,在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人还创造了一种新的柱式——科林斯式。它是从爱奥尼亚式演变来的,其柱头为复杂的毛莨花叶形装饰,相当精致华丽。希腊建筑样式具有单纯、庄重和布局清晰的特点,它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在西方的城乡中还随处可见,对欧美的建筑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雕刻
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希腊人使用石料进行人像雕刻。希腊艺术家开始雕刻石像时;是从师法埃及人和亚述人起步的,尤其是埃及人的方法和比例。从现存的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雕像可以看出,希腊艺术家确实曾研究和模仿了埃及雕像,并从中学会了如何雕刻石像的技术。早期的青年男子立像同埃及雕像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大都是宽肩细腰,双手握拳,两臂垂在身体两旁,左脚向前跨出一步,膝盖结构特别突出,头上有埃及式的较刻板的发型。整座雕像类似扁圆形柱子。不过希腊艺术家并不象埃及艺匠那样严守前辈传下来的雕刻枉式,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他们开始亲自进行实际的观察不断改进雕刻技术,使希腊雕像逐步获得了新的样式。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希腊雕像出现了有起伏-6勺曲线,有细节刻画,有一定表情和肌肉解剖等特点。例如作于公元前570年的雕像“荷犊的男子”就是一件有一定新意的作品。这是一千扛着献给神的小牛犊的男子,他身材高大,穿着一件贴身的薄外套,透露出身体肌肉的曲线,两个嘴’角向上提起,露出一丝微笑。这种微笑被人们称为“古风式的微笑”,因为公元前6世纪的雕像几乎都有这干篇一律的笑容,为的是让雕像具有一种容光焕发的生动表情。不过这种程式化的表情并没有什么生动可言,只是成为古风时期雕像的突出标志而已。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数都是裸体的?人体比例很匀称,但站立的姿势仍然较拘谨呆板。人们通常称这种男子雕像叫“考罗斯”,即“少男”之意。而,这时的女像则几乎全是着衣人像,人们称之为“柯拉”,意为“少女”。萨莫斯岛出土的“赫拉”女神像是古风时期女像雕刻的代表作品.约作于以元前6世纪上半叶。雕像高约2米,头部已不复存在,身体象一根圆柱,右手垂在身旁,左手放在胸前,衣褶自然下垂。整座雕像圆润光洁,起伏的外形显露出女性的特色和匀称的比例。在雅典卫城发现的“柯拉”雕像较“赫拉”像又有了一些进步,这件少女雕像作于公元前6世纪末。艺术家对人体的理解更成熟,衣纹与人体关系的处理更生动,头发不是呆板的假发,而象真发一样轻柔地披散在双肩上,脸上仍然露着古风式的微笑。这些古风时期的雕像原来全都是着色的,今天只留下石料的本色了。
古风时期的浮雕也很发达,它们多是建筑上的装饰雕刻。这些浮雕多见于神庙建筑的三角楣墙上,受到建筑空间的制约,雕刻家们便按照三角形外框巧妙地安排雕刻。希腊当时广泛流行建筑上的高浮雕,这些高浮雕几乎接近于立体的圆雕,只有后背靠着墒,在建筑上能造成明显的体感效果。科弗岛阿尔特密斯神庙三角楣墙浮雕是古风时期早期的建筑,约建于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它的三角楣墙中心是曲膝奔跑的女妖美杜莎,脸上带着古风式的微笑。两只大狮子位于她的两旁,构图中穿插了一些缩小的人体。这些早期的浮雕显示了希腊人学习东方艺术的痕迹,显得粗犷而怪诞。3.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前4世纪。)
希腊人善于思索,敢于冒险,具有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经过200多年的探索终于在筑、雕刻、绘画、哲学、文学、戏剧以及政治;经济等诸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希腊逐步走向它的繁荣鼎盛时期,艺术也达到了顶峰。希腊艺术家的技艺日臻成熟,艺术思想摆脱了古风时期的束缚。长久以来希腊人努力追求的理想开始实现。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希腊艺术的古典时期。根据艺术发展的不同特点,我们又把古典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称为古典初期,即希波战争前后。希腊与波斯在公元前492
前449年进行了一场战争,最后以希腊获胜告终,从此确立了希腊在东地中海的朗权。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称为古典盛期,这是希波战争后伯利克利连任首席执政官;希腊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都达到繁盛的时期,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雅典和斯巴达争夺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公元前4世纪称为古典后期。古典初期(前490年一前450年)
古典初期的希腊艺术家竭力摆脱古风程式的束缚,探索人体雕刻能够体现希腊人审美理想的表现形式。不过这时的表现手法还不够自由开阔,还带有1日的痕迹,显得严谨有余,活泼不足。我们便称古典初期的艺术为“严谨风格”的艺术。
古典初期的神庙建筑仍以多利安柱式为主。围柱式的神庙各部分比例和装饰因素、柱数逐步形成固定的程式,一般正面为6根柱子,侧面为13根柱子。这些神庙庄重、明快,呈规整的几何形结构。柱石肃立挺拔,体现了希借人纯真高尚的美感。古典初期神庙的典型代表有爱吉那岛上的雅典娜神庙,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等。
最能体现这个时期艺术风格的是雕刻作品。—著名的建筑雕刻有爱吉娜岛雅典娜庙三角楣墙上的高浮雕“受伤的战士”和“拉弓的赫拉克利斯”。这些倒地或跪立的姿态比古风时期更生动真实,解剖结构也更正确。不过他们的面部仍带有古风式的微笑,还未完全放弃古风时期的样式。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上的雕刻略晚于前一座神庙的雕刻。东三角楣墒上以希腊英雄赛车为题材,西三角楣墙上描写的是勒底比人与堪陀儿之战,各组形象运动激烈,同静立于正中的阿波罗形成对比。这位阿波罗已经同前一座神庙雕刻有所区别,他脸上没有古风式的微笑,只有严肃、静穆的表情,体现了希腊人追求的理性美。这些建筑雕刻都是近于圆雕的高浮雕,显得简练而宏大。
除建筑雕刻外,这个时期的独立圆雕作品更多也更有名。
对人体雕像重心和运动感的处理是古典雕刻具有革命性的变革。从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学习埃及雕刻开始,他们就始终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希腊人不满足于古老的既定程式,总希望塑造出更完美更富于动感,符合多样统一原则的完美人体。经过200年的尝试,这种理想化的人体姿态终于诞生了。最早的理想化的雕像是一座被称为“克里提俄斯少年”(Kritios)的男子的立像,约作于公元前480年。他高1米多一点,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重心的变化。古风时期的雕像重心都在两只脚正中;这位少年雕像的重心移到了左腿上,右腿放松,呈稍息的姿态,髋也随腿的变化略有倾斜,整个身体呈s形微摆动的曲线,人体的头、胸、腹、
三大体块并不朝向同一个方向而显出有变化的扭转。整个站立姿态给人以富于变化、自然舒畅的感觉。我们称这种姿态为“歇站式”。它后来成为希腊雕刻的固定程式,影响至今。古典初期代表性的雕刻有“德尔菲的驭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
德尔菲的驭者
这是一尊发现于德尔菲的青铜像,高约216厘米,可能是一场赛车后献给神的祭品中的一部分。车已不复存在,只有这位高大的驾车青年留存到今天。他身着长袍,可以感觉到衣纹下的双脚稍有不同,重心落在左脚上,肩与头略倾向右方。他的头部非常引入注目,一张理想化的椭圆形脸,直鼻梁.双唇紧闭且微微鼓起。眼睛是彩色石头镶嵌的,头发、眼睛和嘴都镀着一层薄薄的金,雕像具有一种华美而庄严的情调,既单纯又完美。他是保留至今少有的大型希腊原作铜雕。类似的青铜原作雕像还有“宙斯像”(有人又称它为海神波赛冬),这座雕像被描绘成正向敌人投掷雷石有动感的样于,今天它的复.制品被放置在联合国大厦的门厅里,它大约作于公元前460年,1928年在海中发现。
掷铁饼者
腊雕刻吏上克服古风传统,塑造理想化人物最有成就的艺术家是米隆(myron)。他善于用铜做材料自如地表现人体比例和运动,这件作品是他最有名的雕像。可惜原作铜像已经遗失,今天广为流传的“掷铁饼者”是罗马时代的大理石仿制品。这是一个裸体青年在即将投出铁饼那一瞬间的动态形象,他弯腰扭身,旋臂向后,躯干朝向正面,脚为侧面,正好显示出入体各部分的特征。整个动作的外轮廓清晰明确,姿态逼真优美,现代运动员已把他作为一种典范和掷铁饼的标准姿态。艺术家把掷铁饼的一连串动作浓缩到这个简单的姿态中,采用了重心落在一条腿上另一腿可自由屈伸的方式,他还塑造了一张宁静单纯的脸,同紧张弯曲的躯体恰好形成对比。
古典初期有些浮雕作品也很有名,如鲁多维奇宝座上的“维纳斯诞生”浮雕,描绘了两位女神将美神维纳斯扶出海水的情景。
古典初期的陶绘艺术为大型壁画所取代,可惜这些壁画原作已荡然无存。红绘式陶器逐步被白绘式取代,白绘式就是先将瓶身涂白然后以红、黄、赭、黑等多种颜色勾画上色。古典盛期(前450•年一前410,年)
希腊诸城帮中,雅典在美术.史上最负盛名。当希腊人打退波斯人的入侵之后,雅典成为海上主人。在伯利克利领导下,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这里汇聚了来自希腊各地的学者和艺术家,雅典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那些名震遐尔的建筑、雕刻大多产生于这个时期。
希波战争中波斯人摧毁了雅典城中心的卫城和神庙,战争结束后,雅典人团结一心用大理石重建了雅典卫城。这个重建212作是当时最具雄心、艺术上也达到最高水准的工程。这些空前高大宏伟和富丽堂皇的神庙,成为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也成为希腊艺术达到成熟的一个标志。雅典卫城的建筑是在当时最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亚斯(Pheidias)领导下修建的,它由建筑师伊克提诺斯(1ktinos)设计。卫城耸立在高高的山石上,它包括山门、尼开小神庙、依列克提翁神庙以及最主要的建筑巴特农神庙。雅典人每四年一次欢庆雅典城的保护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节日,那时全城公民聚集在广场上,先载歌载舞环绕卫城一周,然后从山
门登上卫城,到雅典娜神庙前向女神献祭。游行过程中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尽情欣赏卫城巍峨壮观的建筑。
巴特农神庙
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中最精湛的建筑,它始建于公元前448年,直到前432年才建成。它座落在卫城中最显眼的部位,是一座供奉雅典朔6女神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巴特农神庙采用了围柱式建筑型制,以多利安柱式为主,如外廊列柱全都是刚健有力的多利安柱式,内殿四根立柱则是爱奥尼亚柱式。第二层列柱下采用了饰带浮雕的装饰手法,这取自爱奥尼亚柱式系统。由此可见建筑师大胆革新的精神,敢于把两种柱式系统揉合在一起。它的列柱高10.5米,东西三角楣墙上装饰着高浮雕。建筑师在柱式上进行了许多调整,如把柱头减小,间距离加大,地面和柱顶盘并不平行而略呈一定角度等等。这些调整使严谨的多利安柱式变得更轻快协调,让整座建筑也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巴特农神庙整个长70米;宽31米,它在建筑结构、装饰性、纪念性等方面成为了建吏上的典范。
巴特农神庙上的装饰雕刻是当今我们所见到的古典雕刻遗迹中最伟大、最丰富的作品。不幸的是这些雕刻大都受到损害,我们以只能从遗留下来的残片中窥视到它原有的部分风采,这些雕刻是在当时最有才气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的辛痔下完成的。这位大师为神庙雕刻的最辉煌的作品是高22米的雅典娜巨像。女神身着戎装,左手执盾牌,右手托胜利女神小像。她用木头雕成,外面再镶上象牙片和金片,白中间黄,光彩照人。遗憾的是她今天日不复存在,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载和罗马留下的一件大理石仿制品中了解到它当初的风貌。
巴特农神庙的装饰雕刻还包括三角楣墙雕刻、饰带浮雕和浮雕板。它西三角楣墙上雕刻着雅典娜和海神波赛冬争做雅典保护神的故事,这些浮雕损坏严重。在三角楣墙雕刻描写雅典娜从宙斯脑袋中诞生时受到众神欢迎的景象,中间部分损失严重,两角的雕像尚保存完好。其中有坐着或躺着希腊诸神,他们正观看诞生的场面。这些雕像动作十分自然,也非常具有空间感。其中脍炙人口的作品有“德修斯像”(也称酒神狄奥索斯像)和“命运三女神”。德修斯半躺在地上似乎刚刚苏醒,强壮的体魄自然而松驰,很富有活力。同德修斯的青年裸体雕像相反,命运三女神则是着衣女性雕像,两位坐着,另一位斜躺着。三位女神的头部都已损坏,但身躯仍完好。她们温柔丰满的身体披着一层薄薄的衣衫,衣纹似道道泉水流布全身,衣袍下显露出充满女性魄力和青春活力的身体曲线。可见希腊艺术家对人体结构的极端重视,他们对人体解剖和运用衣褶表现人体的手法相当精通并运用自如。直曰今天,这种“曹衣出水’’似的雕刻手法仍为写实雕刻家们广泛采用。“命早三女神”是古典建筑雕刻最完美的典范。所有三角楣墙上的雕刻都是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巴特农神庙上的浮雕板原有92块,今天只有牛数保存下来。为什么巴特农神庙的雕刻损坏如此严重呢?原来1687年威尼斯人同占领雅典的土耳人仗时,战争破坏了卫城的建筑。好在我们今天还能从残存的浮雕板中看到夕日巴特农神庙的辉煌。这些浮雕板均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包括“众神与巨人作战”(东面),“希腊人与阿马戎作战”(西面),“勒底比人与堪陀儿之战”(南面)和“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战’’(北面》。四面的浮雕风格和手法各不相同,显然它们出自不同学派的艺术家之手。这些艺术家均能巧妙地运用浮雕板的平面将内容安排得既多样丰富又得体。
神庙内层的饰带浮雕总长160米,高l米,内容是雅典市民4年一次为雅典娜制献新衣的挚祀行列。其中刻画了整装待发的马队、老人、乐师和带着盒子与酒坛的年游行队伍,还有少女、长者和男女祭司,也有观看游行队伍的雅典娜和众神。艺术家匠心独具地处理了这个庞大的构图,;巧妙地安排众多的人物和各种动态;但他们并不去表现每个参加者的个性,只是强调整个场面的情绪和效果;加上饰带上的彩绘和铜料,氨缀,使它更显得精妙绝伦。伊列克提翁神庙
卫城中与巴特农神庙相对的另一座闻名遐尔的小神庙就是伊列克提翁神庙,它不但有苗条秀丽的爱奥尼亚柱式,更以南面的女像柱而闻名于世。女像柱共有6根,建在高台上。这些女像石梁,呈歇站姿势,衣褶随人体的动态自然下垂散落全身,显得优雅而端庄。不过她们头顶上那些沉重的横梁总叫人感举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雅典卫城的山门“普拉比列依”是卫城的入口,它也是一座有双层柱廊的建筑物,外面为多利安柱式,内部通道两旁是爱奥尼亚柱式。山门两侧的望楼一大一小,小望楼前有一座尼开小神庙。其中采用了爱奥尼亚柱式,显得小巧玲珑,亲切悦人。在本来不对称的山门建筑中增加尼开小庙,建筑师一定是出于视觉上应达到平衡的考虑。
古典盛期的雕刻艺术始终与菲迪亚斯(前500
前451年)的名字联在一起。他除了前面提到的主持完成了巴特农神庙的雕刻和女神巨像外,还完成了一尊高约lo米,手持长矛立于卫城广场上的雅典娜女神像,一尊高14米,手持尼开像坐在宝座上宙斯像,后者放在奥林匹亚神庙中;可惜这些雕像均未保存下来。菲迪亚斯生动而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长久地影响着希腊的雕刻艺术。
古典盛期几乎与菲迪亚斯齐名的另一位雕刻家名叫波留克莱特斯(Polyclitus)。菲氏是石刻巨匠,波留克莱特斯则是铜雕大师,不过他留传下来的作品已非原作真迹,只是罗马的石雕仿制晶。波留克莱特斯除从事雕刻外,还致力于理论研究,他在自己的论文《论法规》中系统阐述了其艺术创作原则。今天我们只能从后人著作中略知其理论片断,他在论著中首先提出了理想的人体比例,即头与入高之比应为l:7。他自己几乎全部按照这一法则进行创作,照这种比例雕刻出的人体显得粗壮结实,透露出一股雄健的气魄。例如他的名作“荷矛的人”和“束发的运动员”。波留克莱特斯成为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艺术的首脑,在他周围有一大批弟子,形成一个学派。他塑造人体的技巧和铜雕技术对希腊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波氏强调人体比例的美学观主要来自风行于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种观点认为美在客观,在不变的数量的和谐,把美数量化和绝对化,注重形式方面的探讨。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甚大。
古典盛期还有许多墓碑雕刻,祭神或装饰国家法令的碑志浮雕,它们都显示出高超的雕刻技术,表明了这一时期雕刻艺术的高度水平。
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绘画也相当盛行,不事的是丝毫未保留下可考证的实物,只能从陶器上的装饰绘画中略知一些情况。从史料上我们得知,这一时期的绘画大多无环境描写,艺术家把注意力都放在追求形体明暗、色彩和体积感方面,努力在于面上塑造出空间感。前5世纪末希腊各地的画师众多,相传以弗所的巴哈苏斯同西西里岛的宙克西斯比赛绘画,前者画的葡萄使小鸟误以为真,竟前来啄食。后者画的包布复盖在画上使观众以为画幅尚未揭开,骗过了人的眼睛。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达。古典后期(公元前4世纪)
古典后期指雅典和斯巴达之间进行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年一前404年)结束后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统治希腊这段时间,这也是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逐步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这时产生了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伟大哲学家,也产生了÷系列重要的哲学和美学思想。雅典失去了夕日的繁荣和辉煌,代之而起的是斯巴达和小亚细亚沿岸的城市,不过它们已不可能象伯利克利时代的雅典那样成为希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这时出现的各种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冲击着原有的单一而庄严的古典理想模式,使希腊艺术较上一个世纪呈现出更丰富多样的面貌。
公元前4世纪出现了科林斯式柱头,它的柱基与柱身和爱奥尼亚式相似,但柱子更修长苗条,柱顶有复杂的毛莨花叶装饰,整个柱子显得更华丽雅致。这种柱式最初用在建筑内部,以后它取代了爱奥尼柱式也用于大型建筑的外部。到罗马时代,它已成为一种最常用的标准柱式。
公元前4世纪建筑方面的变化是民用公共建筑的繁荣,例如剧场、会堂、浴室、体育场占了建筑的很大比重。埃•比道鲁斯剧场就是建于公元前350年的一个露天剧场,它依山而建,可容纳万余观众。这时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数“毛索留斯陵墓”(Mausoleum)。它建于小亚细亚的哈里卡纳苏斯。这座体积巨大装饰华丽的建筑物,在古代被列为奇迹。它高近50米,采用爱奥尼亚柱式,柱头间和饰带上布满各种雕刻。在结构和装饰上,建筑师把小亚细亚传统、希腊柱式和埃及金字塔结合为一体,所有雕刻作品均出自希腊人之手。可惜它没有保存下来。
古典后期的雕刻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倾向。如果说古典盛期的雕刻在菲迪亚斯和波利克莱特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性典型的样式,那么古典后期的雕刻则开始转向对真实的人的研究,他们塑造出来的雕像不仅仅象盛期那样有年龄特征的表现,而且还有了个性、感情和情绪方面的变化。雕刻家也愈来愈专门化,一些人擅长表现激情,另一些人善于描绘温柔,雕刻题材变得多样化了,女性裸体也开始出现。’这些特征标志着希腊雕刻的进一步成熟。这时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雕刻家,有风格优雅秀美的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有作品充满动感和悲剧性风格的•斯柯帕.斯(Scopas),有倾向干自然质朴风格的留西波斯
(Lysippus)等。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公元前4世纪最伟大的雕刻家,以擅长雕刻温柔、抒情和耐人寻味作品而著称,他的雕刻大多为石雕。“赫尔美斯和幼年酒神”、“尼多斯的阿芙洛蒂特”等雕刻作品是他的代表作。
赫尔美斯和幼年酒神
19世纪在奥林匹亚赫拉神庙遗址中出土的这尊雕像,表现了神的使者赫尔美斯一手抱小酒神,另一只手正在逗弄小酒神的情景。如果把这座雕像同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相比较,便能看出200年间希腊雕刻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就是同盛期雕刻相比,也有相当的进步。这件雕刻没有任何呆板的痕迹,赫尔美斯比例修长匀称,姿态轻松而不失尊严,身体上有着柔和的线条,各关节部位有意被强调,柔软的皮肤下隆起的筋肉和活动着的关节生动地示了人体的典雅优美和皮肤的光洁。赫尔美斯脸上那一丝恬淡的微笑,柔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柜间通风系统协议书
- 船员服务协议书
- 维修水沟协议书
- 城镇商品房预订协议书
- 发制品合作合同协议书
- 提取公积金托管协议书
- 退耕还田协议书
- 调换门面协议书
- 生育补贴协议书
- 酒店团购协议书
- 【9化二模】2025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5月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全球经济趋势》课件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年辽宁中考物理模拟练习卷(3)(含答案)
- 顺丰快递公司管理制度
- 2025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
- 工业蒸汽生产安全操作规范
- Unit 4 Healthy food Part A Let's learn(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 计算机类创业计划书
- 第三单元 主题活动三《建筑模型我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