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第三章 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_第1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第三章 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_第2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第三章 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_第3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第三章 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_第4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第三章 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教育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节学前教师的权益与保护第四节教师职业制度-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一、学前教育政策的概念与特点一、关于权利与义务(一)权利和义务的含义1.权利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有其他人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01权利的本质由法律规范所决定,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国家应当通过制裁侵权行为保证权利的实现。02权利是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的行为,因而权利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权利的特点:03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因此,权利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04权利总是与义务人的义务相关联。离开了义务,权利就不能得以保障。权利的特点:2.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必须从事的一定行为或不行为。首先,义务所指出的是人们的“应然”行为或未来行为,而不是人们事实上已经履行的行为。已履行的“应然”行为是义务的实现,不是义务本身。义务的性质表现在两点:其次,义务具有强制履行的性质,义务人对义务的内容不可随意转让或违反。一是义务人必须根据权利的内容做出一定的行为,法学上称为“作为义务”或“积极义务”。义务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二是义务人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义务,称为“不作为义务”或“消极义务”。(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论述,主要有以下4点:1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2社会生活中的(数量)对等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4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二、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一)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概念教育权利是教育法规赋予人们所享有的有关教育的权益,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作为或不作为某种教育行为。教育义务是教育法规要求人们应履行的有关教育的责任,规范人们必须作为或不得作为某种教育行为。(二)有关教育权的研究按照教育权行使的主体,教育权可分为家长教育权、教师教育权和国家教育权。从受教育的观点来看,教育权主要是指儿童受教育权(学习权)。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认识,主要有3种观点:1.生存权说这种观点认为,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公民的一种生存权利,应属经济上的权利。社会特权性是受教育权应有之义,人们通过接受教育可以过上健康而有文化的生活。同时,对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者,国家应予以补救。2.公民权说这种观点认为,为了培养公民的民主政治能力,公民应当有受教育的权利,即在现行法律规定下,公民行使其参政权利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受教育权也被看作是“政治权利”。3.学习权说这种观点认为儿童通过接受教育进而促进其发展,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人权。人权的基础在于生存权利。第一节教育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节学前教师的权益与保护第四节教师职业制度-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一、学前儿童的法律地位从法学视角看,学前儿童的本质属性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儿童是国家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是儿童是在依法成立或法律认可的学前教育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获得学籍的公民。三是在学前教育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公民。二、学前儿童的权益(一)学前儿童的人格权学前儿童的人格权与儿童的身心健康紧密相连。(二)学前儿童的生存权学前儿童的生存权是学前儿童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三)学前儿童的健康权学前儿童的健康权与儿童的生存权密切相关。(四)学前儿童的发表意见权和参与权儿童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五)学前儿童的隐私权与名誉权学前儿童隐私权又称信息人格权。(六)学前儿童的肖像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姓名权和名称权可称为“标志性人格权”。(七)学前儿童的学习权与发展权1.学前儿童享有平等的学习权2.学前儿童享有全面发展的权利我国对儿童权利进行法律保护的根本宗旨: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1.儿童优先原则2.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原则3.公平和平等原则4.成年人义务原则三、学前儿童权益保护(一)学前儿童权利保护原则1.国家的保护国家保护的主要途径如下:(1)国家立法保护。(2)国家通过它的政府及政府机构的执法活动进行保护。(二)学前儿童权益保护的主体与途径(3)国家的司法保护。学前教育机构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定手段的实质是履行其法定义务,即学前儿童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2.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其保护的法定手段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履行法律义务,依法进行保护01对学前儿童受教育的平等权益保护02对学前儿童受教育的人格权益保护03对学前儿童受教育的生命健康保护04对学前儿童受教育的条件权益保护05对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收益权益保护06对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救济073.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保护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了监护人职责,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求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设立了第二章“家庭保护”。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3类:思想道德手段、义务性手段和禁止性手段。4.社会的保护法律意义上的社会保护是指上述保护主体之外与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实现有关的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它们是法律上的实体。综合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护主体在促进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实现方面主要有以下权利:①帮助学前儿童实现受教育的条件权。②帮助学前儿童实现受教育的司法救济权,包括隐私保护、司法救助等。③帮助学前儿童实现受教育的健康保护权。社会保护的主要手段如下:(1)义务性手段①保护条件权②保护健康权③保护救济权④保护收益权(2)禁止性手段①保护健康权②保护条件权第一节教育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节学前教师的权益与保护第四节教师职业制度-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一、学前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二、学前教师的权利教师在法律上的权利分为两部分:0102作为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享有的权利(一)作为基本公民所拥有的合法权利作为普通公民,学前教师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二)作为学前教师所拥有的合法权利01教育教学权02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权03管理儿童权04指导和评定儿童的权利05按时获取报酬、福利的权利06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07参与学前教育机构民主管理权三、学前教师的义务教师的义务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学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的行为的约束。(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三)对儿童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和组织儿童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儿童,尊重儿童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儿童健康成长的行为和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学前教师应履行以下义务:四、学前教师的权益保护(一)教师权益保障体系构成组织保障自我保障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二)教师权益保护政策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师权益保障的相关法规不仅注重教师工资待遇、福利发放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更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各项权益的保障,从而保障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文件明确说明了学前教师这一职业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并对学前教师的师德与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节教育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节学前教师的权益与保护第四节教师职业制度-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的政策法规一、教师资格制度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其中提出了“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这一概念,这是我国最早以法律的形式提出的关于“教师资格”的说法。《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同年,又颁布了《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考核、证书发放等,为以后教师资格的可行性提供了法律参考。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从此,该项制度的法律地位被正式确立。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还对涉及教师资格的诸多方面,如申请的标准、前提条件、种类、认定机构等做出了明确要求。1995年3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针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一部专门性的行政法规——《教师资格条例》。它详细地规定了教师资格的分类、申报、考试和认定等相关内容。自此,我国初步建立了教师资格制度。(一)教师资格类型《教师资格条例》第四条将教师资格分为以下几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应依照上述规定确定类别。(二)教师资格条件教师资格包括公民身份、思想品德、学历、教育教学能力4个方面的条件,具体如下:1.公民身份条件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是中国公民。2.思想品德条件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3.学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4.教育教学能力条件《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测试办法和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三)教师资格考试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每年进行一次。参加前款所列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全部及格的,发给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当年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可以在下一年度补考;经补考仍有一门或者一门以上科目不及格的,应当重新参加全部考试科目的考试。(四)教师资格申报程序依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及要求,受理并认定申报者相应的教师资格,组织对被认定教师资格者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凡被认定教师资格者,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教师资格证书,并将其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存入本人档案。(五)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三条对认定机构做如下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六)教师资格的丧失与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教师资格: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二、教师职务制度(一)教师职务制度的法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四、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六、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二)教师职务制度的内涵教师职务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对学校教师的岗位设置、各岗位任职的条件和获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它至少涉及4个要素:聘用主体、岗位申请人、聘任标准及聘任程序。(三)学前教师职务制度1.岗位小学教师职务设有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三级教师。各级教师职务应有定额。小学高级教师为高级职务,小学一级教师为中级职务,小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三级教师为初级职务。2.聘任或任命小学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聘任或任命教师职务,必须经过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从政治思想、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成绩和履行职责等方面进行评审,认定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由学校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聘任或任命。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可以续聘或连任。3.任职条件《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小学教师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师德,遵守法纪,品德言行堪为学生的表率,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结合工作需要,努力进修,提高教育和学术水平。其他的具体条件,各省市自治区依据本条例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各自地方性的规章制度要求。4.考核和评审(1)考核学校要对被聘任或任命的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成绩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建立考绩档案,为教师职务的评审和聘任或任命提供依据。

(2)评审小学教师职务的评定工作,由省、地、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级领导,并在地、县两级分别设立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各级评审委员会,由同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或学区设立评审小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评审小学教师职务时,应由本人提供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和履行职责情况,填写“小学教师职务评审报表”,经过相应的评审组织评审后,报主管部门审核。小学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由地级评审委员会审定;小学一、二、三级教师的任职条件,由县级评审委员会审定。阅读资料3-1有人认为,一方面应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及晋升的考核内容,设置独立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与晋升体系,以体现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另一方面,打破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晋升中的“公”“民”之分,只要达到国家所规定的职称评审晋升的条件,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能公平地参与。对此,你有何看法?三、学前教师教育与培训制度(一)学前教师教育与培训的法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条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做了如下规定:(1)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各级师范学校学生可享受专业奖学金。(2)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3)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给予协助。(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二)学前教师教育与培训的依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以师德为先、儿童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为维度,提出了14个领域、62条基本要求。该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本章小结学前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主要是指幼儿园中的学前儿童、学前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正是这些处于某种法律关系中的人关注的核心。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最为核心的内容。受教育权包括学习权和发展权。学习权是指学前儿童教育应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保障学前儿童学习权的真正实现;发展权是指学前儿童享有全面发展的权利。本章小结儿童权益保护应遵循儿童优先原则、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原则、公平和平等原则、成年人义务原则。儿童保护的主体与途径:国家的保护;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护;教师的保护;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保护;社会的保护;学前教师的权利。教师权益保障体系构成包括法律保障、社会保障、自我保障和组织保障。教师职业制度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学前教师教育与培训制度。案例分析义务,岂可不履行鸿兴幼儿园通过幼儿及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该园教师进行了一次综合考评,但考评结果不尽如人意。核实后,园长对评论较差的教师做出了相应的处理,部分受处分教师颇有微词。情形一:教师肖静常常无故缺课、迟到、早退,并在园内组织的多次业务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在多次劝导无效后,鸿兴幼儿园决定将其解聘。肖静不服,认为自己并没有在工作中出现重大过错,园方不应该对她进行如此处理。案例分析分析:教师违反法定义务、不称职的,可予以解聘。教师的义务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学做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的行为的约束。教师如不能自觉履行义务,幼儿园首先可以对其进行警告与劝导;劝导无效,可予以处分和解聘。肖静在任职期间没有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没有履行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因此,园方可以将其解聘。案例分析情形二:教师陈红经常对幼儿用语极不文明,常把“你真笨”“谁教你谁倒霉”等挂在嘴边。鸿兴幼儿园根据其规章制度中“文明用语、关心爱护幼儿”等规定扣罚了陈红年终奖金。陈红非常不满,多次找幼儿园上级领导哭闹。案例分析分析: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制定的、旨在保证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享有劳动权利的规则和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也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我国宪法第五十三条将“遵守劳动纪律”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也将“遵守劳动纪律”规定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案例中,陈红违反了鸿兴幼儿园规章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