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现代物流园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O一六年一月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1.2报告编制依据及内容.....................................................11.3项目概况...............................................................31.4分析结论...............................................................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2.1项目建设背景...........................................................62.2项目建设必要性.........................................................8第三章市场需求分析......................................................113.1行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分析.................................................113.2漯河市物流产业发展状况和主要特征.......................................153.3漯河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73.4区域物流业发展优势分析.................................................203.5发展前景及展望.........................................................213.6本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22第四章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254.1建设地点...............................................................254.2建设条件...............................................................254.3综合评价...............................................................28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295.1建设原则...............................................................295.2建设规模与内容.........................................................295.3园区功能定位...........................................................305.4项目建设各区布局与功能设计.............................................315.5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案...................................................32第六章专业技术方案......................................................366.1总平面规划.............................................................366.2建筑结构...............................................................386.3给排水.................................................................396.4供电与照明.............................................................396.5通风与供暖.............................................................406.6通讯工程...............................................................406.7消防..................................................................406.8绿化工程...............................................................41第七章节能................................................................427.1设计依据...............................................................427.2节能设计原则...........................................................437.3节能措施...............................................................44第八章环境保护..........................................................49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498.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498.3环境保护措施...........................................................518.4环境保护结论...........................................................53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549.1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549.2安全措施方案...........................................................549.3工业卫生...............................................................549.4消防..................................................................55第十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5810.1项目组织机构..........................................................5810.2劳动定员..............................................................58第十一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6011.1项目建设期管理.......................................................6011.2实施进度.............................................................61第十二章项目招投标方案..................................................6312.1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6312.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6312.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64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513.1投资估算..............................................................6513.2资金筹措..............................................................68第十四章财务评价........................................................69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69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69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7014.4财务分析..............................................................7214.5不确定性分析..........................................................7314.6财务评价结论..........................................................74第十五章社会效益分析....................................................75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7616.1结论..................................................................7616.2建议..................................................................77附表.......................................................................78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1.1项目名称某某市××现代物流园区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项目建设单位公司名称:注册资本:法人代表:1.2报告编制依据及内容1.2.1编制依据交通部《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的服务若干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10〕38号);《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14号);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5、《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10〕127号);《漯河市促进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漯政[2009]53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城市污染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2)124号;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1.2.2编制原则本报告的编制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对某某市××现代物流园区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以节能为重点,选择性能先进,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经济耐用,并且安全、环保、卫生的设备及各种配套的器具。选择效果好、易操作的“三废”治理方案,搞好环境保护。1.2.3编制内容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图布置方案研究;对工程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对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进行研究;对节能、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提出研究方案;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3项目概况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拟选址在河南省漯河市东城产业聚集区内,东临东环,南临漯周路(人民东路),北临黄河东路。项目建设规模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3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15000平方米。包括:仓储库28栋共140000平方米,职工宿舍30000平方米,办公楼15000平方米,汽车检测修理厂14000平方米,现代物流信息平台3000平方米,停车场13000平方米。装备各类车辆3100台。项目建成后,年可周转货物10亿立方米,吸纳并带动当地近万人的劳动力就业,带动漯河及豫中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项目经营范围货车销售、公路运输、货车租赁、汽车维修、仓储、汽车检测、二手车交易、车辆注册登记(上牌)、劳务服务等。项目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及土地使用费7.2亿元,流动资金8000万元。本项目总投资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8亿元。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计划建设起止年限为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1.4分析结论本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项目正常运营年可实现收入32115万元,年均税后净利润13172万元,年均交纳营业税金及附加1607.36元,所得税4390.7万元,本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属物流园建设项目,可直接解决300人劳动力就业问题,间接带动近千人就业,有利于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本项目市场前景好,投资效益可观,无风险,对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漯河市的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1.4-1。表1.4-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2011年,我国物流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比持平,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1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5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拥有民用机场18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正日益受到重视,现代物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城市和地区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体现,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河南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漯河是豫中南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具备较为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拥有巨大的商贸货物吞吐量,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鼓励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的大好形式下,某某市××运输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同时借助漯河市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提出了“某某市××现代物流园区项目”。2.2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的建设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能够直接带来物流业的规模扩张,同时,将为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餐饮、会展等相关服务业带来客观的配套服务需求,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另外,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区域市场,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培养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是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物流连接着制造业的采购、生产、储运、销售各环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制造业与物流业日益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降低企业采购商品成本,提高企业采购商品可得性,提高产业附加值。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产业专业化分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物流业与制造业既相互依托又相辅相成,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物流业规模扩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从而促进招商,吸引资金,聚集高端产业,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提升本地区制造业层次;还可以吸引更多商品在区域内集散,繁荣区域市场,从而实现产业、物流和市场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经济运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本项目规划占地330亩,总投资8亿元,年可周转货物10亿立方米,吸纳并带动当地近万人的劳动力就业,预计可实现年收入3.2亿元,年创利税5900多万元,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项目的建设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物流业衔接生产和消费,产业关联度高,劳动就业吸纳能力强,拉动消费作用大。发展壮大物流产业,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有效获取、分配和使用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要素,从而提高各种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商品及其物流服务需求。

第三章市场需求分析3.1行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分析3.1.1国家政策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规划》指出:“在贯彻落实好现有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兼并重组,尽快做强做大。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制定系统的物流产业政策。”同时,《规划》指出:“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投入。要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正式公布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意见》指出:“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抓紧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问题。研究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进一步降低过路过桥收费,按照规定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减少普通公路收费站点数量,控制收费公路规模,优化收费公路结构。”同时,《意见》指出:“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改进资质审批管理方式。”“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统筹规划和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扩大物流需求,推动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等共享共用。”“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和联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政府资金扶持,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11日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流通品牌创新发展。”“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提高流通产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流通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完善流通业税制。”3.1.2地方政策项目所在地河南省漯河市鼓励物流园的发展,2009年8月,河南省漯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漯河市促进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漯河市促进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分别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规划与用地、财税、物流运输、产运衔接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措施,促进漯河市的物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措施》指出“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引导和支持物流业的发展:一是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二是支持物流园区及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三是扶持食品及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鼓励物流企业争创国家A级物流企业。凡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认定为国家2A级、3A级、4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由市政府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50万元。”《措施》指出“物流园区建设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对新建并且列入市定重点项目的物流项目、食品及农副产品市场建设项目,在符合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合理地确定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国土部门应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并享受工业项目用地价格。”《措施》指出“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我市物流企业,在组建物流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水、电、土地、房产、车辆、通讯设施过户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部门在规定范围内按最低标准收取。引进国内外大中型现代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在享受漯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可一事一议,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享受其他优惠政策。”“物流企业用水、用气价格与工业用水、用气价格并轨;物流企业用电价格按一般大工业用电价格标准收取电费。凡涉及口岸的行政性收费,国家有明文收费标准的,按照国家下限标准收取,没有明文收费标准的,一律不收费。”3.2漯河市物流产业发展状况和主要特征2012年,是漯河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并实现不断深化的一年,也是漯河物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政策方面,一直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流通服务特别是物流业的发展,在物流规划布局、市场准入、税收改革、交通环境和信息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不断加大公路、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综合运输网络已初具规模。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以市场为依托的流通网络和体系逐步建成,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信息平台。全市物流业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物流企业与物流市场成长迅速。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庞大潜在市场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物流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部分物流企业还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专业化的服务,逐渐从普遍服务向行业服务发展。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我市从事生产、销售及采购活动的公司和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市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储运设施方面,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3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和装备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信息通讯方面,现有几十套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并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信息化模式,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市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促进了物流效率的提高。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货物搬运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全市物流活动中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传统的手工搬运方式。3、物流产业带动相关领域健康发展。首先,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降低产品成本,调整传统的经营组织形式,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型商业企业形式的发展。第三,物流产业促进了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改变运输企业以运力为中心的经营观念,进而促进运输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与此同时,运输企业大力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另外,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带动和促进了其它相关领域的发展,如物流设备制造行业、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等。。3.3漯河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总体上看,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低级阶段,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物流业比重大,社会物流成本高,特别是为生产服务的物流,规模、效益、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等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从企业的辐射范围看,多数的企业难以形成跨区域的运输体系,这种局面也造成了企业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化程度低。物流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的标志与核心,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的限制,部分企业还未能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对信息化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只是片面的把信息化作为改变策略、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手段,仅仅把它当作节约时间、节省劳动力成本的工具。因此不能从企业的全局和长远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整体水平不高。虽然说近年来全市的公路里程飞速增长,场站设施落后的面貌也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在交通运输的软件——运输管理和信息交流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运输行业服务质量不高,运输效率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经营方式单一,集约化、专业化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输市场信息流通不畅,车辆空驶现象严重,降低了运输效率;信用体制不健全,“崩货”现象时有发生;道路运输尤其是货物运输和物流行业存在地区分割和壁垒,阻碍了道路运输网络化和物流一体化优势的发挥等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秩序的不规范导致了物流市场的混乱,阻碍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公平竞争。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限制,使得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过低。只要符合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要求,不管是否具备相当的设施和条件,都可以注册成为从事物流业务的公司,这就造成中小物流企业的大量涌入,企业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分额,纷纷降低运价,从而引发过渡竞争、恶性竞争,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低迷。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显现。人力资源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全面掌握企业内部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的综合知识。由于我市物流业起步较晚,真正具备综合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十分短缺。缺乏物流人才,企业也就缺少了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物流企业低效率运行、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二、长期以来,人们对物流统计的认识和理解比较肤浅,或仅仅停留在比较宏观的层次上,而忽略了其更深层次的涵义。物流统计没有与物流业同步发展。我国物流统计中的主体部分,如储运统计、物资统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无论是统计思想还是统计内容,都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至今,现在的物流统计仍然采用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我市现有的物流统计数据是从相关行业的统计中估计或推断而来的,如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部分铁路运输部门甚至没有被纳入到全面物流统计当中。用这些指标来衡量物流规模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我市物流行业发展的全貌。物流统计不能完全反映物流活动的全部过程。由于物流产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物流一般是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并应用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当前的物流统计很难完整的反映出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3.4区域物流业发展优势分析政策环境宽松。近年来,漯河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优惠措施,制定发展战略,建立了现代物流工作综合协调推进机制,积极规划物流产业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不断整合资源,加快技术更新步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物流业发展的体制和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区位优势明显。漯河境内地势平坦,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物流口岸中心建设、以双汇物流为代表的冷藏、仓储等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立足本地、开阔视野,建立广覆盖、大框架的现代立体物流网络已成为全市工作的重点之一。品牌效应显著。经过20年的发展,漯河积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围绕“中国食品名城”、“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等城市名片建设,依托完善的食品工业、新型的造纸产业、丰富的盐矿资源,漯河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入驻,随着企业之间、城市之间、地区之间流通贸易的不断繁荣,进一步增大了我市物流市场的规模和效应,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及展望物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部门,已经进入全面、快速的发展阶段。相比较而言,虽然我市的物流产业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相当一些领域和部门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从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一是随着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这类企业的优势在于经营观念、机制体制、管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也将成为我市物流产业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二是部分传统工业的运输、仓储、批发企业,在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总体来看,漯河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漯河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和新的增长点。本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漯河市发展物流业的需求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它不仅涉及公路、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经营企业,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通信等设备的制造和经营业;不仅涉及农业、工业、货代、仓储、包装、堆场、电子商务、邮政、通信、银行、保险、消费者等生产经营和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用户,还涉及政府、税收、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因此,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使生产者、经营者能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使消费者的需求能更便捷、更好地得到满足;二是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物流业也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三是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物流业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全市现阶段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四是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节能降耗,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总体上看,漯河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低级阶段,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物流业比重大,社会物流成本高,特别是为生产服务的物流,规模、效益、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等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都是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而正是这些问题影响着漯河物流行业的发展,而物流行业的发展又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着。因此,漯河物流行业亟待大踏步发展,亟待又好又快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漯河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物流产业发展;同时,将物流产业的发展纳入了《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一次把物流产业的发展纳入政策纲领,为漯河市物流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了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漯河市十二五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漯河市发展物流产业的需求。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需求物流连接着制造业的采购、生产、储运、销售各环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制造业与物流业日益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降低企业采购商品成本,提高企业采购商品可得性,提高产业附加值。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产业专业化分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物流业与制造业既相互依托又相辅相成,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物流业规模扩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本项目位于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于05月4月开始规划建设,07年被河南省委统战部批准为漯河台商投资区,08年底被省政府列为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园区位于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漯河交汇处,总规划面积12.05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4.05平方公里,发展区4平方公里,控制区4平方公里。东城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双汇第二工业园、益生园生物科技、康达实业、正邦食品、中博彩印、宏源包装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及配套,以光华电子科技、圣华OLED、科年达数码科技为代表的电子机械等两大产业集群。物流业与其他工业产业既相互依托又相辅相成,本项目建成以后的运营离不开产业集聚区内众多其他工业的企业;而同时,集聚区内的众多制造行业企业对物流行业的需求也是不言而喻的。本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综合性物流区,为产业集聚区的其他工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因此说,本项目的建设也是东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需要。第四章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4.1建设地点项目拟选址在河南省漯河市东城产业聚集区内,东临东环,南临漯周路(人民东路),北临黄河东路,项目总占地330亩。场址周边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基础设施齐全,适合项目建设。4.2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气象条件属于温暖性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6℃,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49.2~845.2毫米,日照时数为2187~2359小时。地质地貌全区地质构造属于华北凹陷,覆盖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厚度约400米左右。早在新世时,为湖相沉积。沿古沙河和古汝河发育了三角洲相砂体,中、早、晚在新世时为河流冲积层,形成带状砂体。质粘土、亚粘土,其中裂隙发育,潜育强烈。召陵区地处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地势较平坦,局部低洼,土层深厚,土壤类型较多,全区共有四个土类,分别是褐土、潮土、黄棕壤土、砂姜黑土。褐土属中性土壤,比较均一,土体深厚,易于耕作,保水保肥性能强;潮土肥力水平高,通气透水性能好,耐旱耐涝,易于耕作;黄棕壤土,通体壤质,比较松轻,保水保肥,耐涝耐旱;砂姜黑土,质地粘重,结构不良,通透性差,适耕期短。全区属平原洼地,最高处召陵镇老寨海拔高度为89.2m,最低处青年村乡和庄海拔高度为50.1m,相对高差39.1m。按微地貌划分,全区土地可分洼地、平地和岗地。根据查阅相关漯河市相关地质资料,本项目选址场地内无活动断层及地震断层通过,没有发现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适合项目建设。4.2.3主要建设条件1、区位及交通条件漯河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铁路向西与焦枝线相连.三条铁路在漯境内构成十字交叉,使漯河火车站成为全国一级的枢纽编组大站。京港澳高速、南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项目所在地东城产业集聚区位于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漯河交汇处,不出5分钟,可上两条高速,可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港口,西临国家一级编组站——漯河火车站和豫南陆路口岸物流中心、行车50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分钟即可直达郑州国际机场。占据东城,通达各地、辐射全国。分钟即可直达郑州国际机场。占据东城,通达各地、辐射全国。2、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位于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截止目前,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7亿元。已修道路6条,总里程15公里;35kv、110kv变电站建成供电,架设高低压线路20公里;完成了电信、网通、移动、联通等电讯运营商线路改造;修建排水管网25公里,已基本实现全线贯通,起步区实现“七通一平”。2010年,全面完善供热工程、供气工程、双回供电线路工程、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等,计划总投资3.54亿元,这些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实现集聚区与区外设施的衔接和共享,成为全省功能较为完善的集聚区之一。。本项目建设所需供电、给排水、燃气力等均来自产业集聚区,能够满足项目需要。3、施工条件该工程建设场地两面环路,地形平坦、开阔,各种建材和机具进出便利,施工条件良好。4.2.3当地经济状况漯河市2011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35.1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1亿元,增长8.7%。人均生产总值30081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为12.4:69.7:17.9。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75.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被调查的八大类项目均保持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3.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9%。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66.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2.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33.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1万人。4.2.4投资政策条件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制订了多项优惠,鼓励到此投资的企业:到东城产业集聚区投资的境内外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返五减半”的优惠,本辖区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金免。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代理服务制,以全程保姆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最平安、最宽松、最优良的投资环境,是企业在这里能够快速的成长,做大做强。4.3综合评价综合以上几个方面,该选址符合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条件和发展余地上均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项目所在地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区内项目的建设。随着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的不断发展,该区域基础和服务设施将会更加齐全,为项目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因此,项目拟选址是非常理想的物流园建设区域。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建设原则符合国内外社会经济与物流业发展的总趋势;符合河南省及漯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漯河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符合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符合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建设规模与内容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况和漯河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本项目拟在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内建设集“货车销售、公路运输、货车租赁、汽车维修、仓储、汽车检测、二手车交易、车辆注册登记(上牌)、劳务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某某市××现代物流园区项目规划总占地330亩,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其中:仓储库28栋共140000平方米,职工宿舍30000平方米,办公楼15000平方米,汽车检测修理厂14000平方米,现代物流信息平台3000平方米,停车场13000平方米。装备各类车辆3100台。项目建成后,年可周转货物10亿立方米,能够吸纳并带动当地近万人的劳动力就业,带动漯河及豫中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园区功能定位5.3.1园区系统功能设计货物集散、中转、仓储功能对生产厂家出厂准备运销的产品或需中转的货物,提供集散、运输、仓储、中转换装、理货、分拣、分拨及流通加工等服务。同时,按照生产厂家或其代理商的销售、运输信息,代其直接销售,运营和结算。运输配送服务功能通过发展运输配送,整合资源,组建物流运输部门,负责货物运输配送。通过自有车辆及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整车及零担干线运输。提供个性化特色服务——物流解决方案。针对客户要求,为客户量身定制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解决方案并提供专业物流咨询服务,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共赢。办理零担货物业务办理零担货物的受理托运、检货过磅、验收入库、货物交接、中转仓储及运输业务。受发货人委托,对在本物流园区进行仓储的产品或货物进行分拣、包装、换装等服务,以及商贸交易、展览服务。车辆销售、租赁、检测、维修等功能提供货车销售、货车租赁、二手车交易等服务。建立汽车检测修理厂,为园区物流公司服务,如各类机械车辆的技术检测、维修、保养等。同时,提供各种车辆上牌、保险等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功能建立以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为中心的通信信息网络系统,收集处理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建立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受理和交易系统、结算系统、车辆移动通信网络、库存管理系统,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生活辅助服务功能除对物流园区内部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外,还面向社会提供多种有偿服务。如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保健、购物、商务等。5.3.2园区服务对象定位某某市××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的主要市场服务对象是: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物流需求;以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产业带为中心的物流需求;漯河及周边地区城市配送物流需求;项目建设各区布局与功能设计本项目构建主要服务于漯河以及以漯河为中心、半径为50公里的城市经济带的、集库存管理、货物配载、装卸和运输、信息处理等基础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同时,通过与相关的代理机构实现对接或战略联盟,使园区功能得到立体延伸。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要满足区域物流系统中园区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通过对物流公共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公共信息交换,为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提供支撑;为园区的内部管理提供系统支撑;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作用,宏观规划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本质在于为企业提供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因此,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应该为综合信息服务、异构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打造以下五大平台: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的畅通流动,对提高区域物流运作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区域物流信息沟通普遍不畅通,造成车找不到货、货找不到车的局面,物流活动效率低且资源浪费严重;政府部门得到的物流信息零碎、分散,没有聚合性、针对性,难以有效地辅助决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连接了区域物流企业、物流运作设施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是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汇集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区域物流资源的窗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具有信息发布和查询功能,要满足不同物流信息需求主体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例如,对于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要发布和查询物流供求、物流运作成本和物流服务质量等实时信息;对于政府部门,发布政策法规等行业信息,查询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范围内、甚至是一定物流功能范围内的反映物流活动的历史统计数据,了解、分析其发展趋势,辅助政府宏观决策。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集中发布园区制度文件,发布物理相关的知识和法规,促进入驻园区的企业及时得知园区动态。园区企业可以通过园区管理平台,提出咨询的问题,反馈现在遇到的问题,寻求支持;物流业务交易支持平台电子商务时代要求电子化物流与之相适应。电子化物流业务交易应该对交易双方进行身份确认以及资质的审核,确保交易者信息的唯一性和不可抵赖性,以保护交易各方的利益,实现安全交易。另一方面,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同样电子物流交易同样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建立这样一个交易支持平台可以大大加速网上交易的安全保障,促使物流企业由传统交易向电子交易转变。因此,这个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物流综合信用认证、安全认证、网上采购招标、电子订舱、电子支付与结算、网上保险、网上报关、网上交税、网上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等货物跟踪平台随着通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GPS/GIS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可以利用GPS/GIS技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实时跟踪货物及运输车辆的状况,从而为物流企业的高效率管理及高质量的服务提供技术支持。GPS/GIS综合服务系统包括了通讯平台、传输方式、网络、中心数据库、车载单元等部分。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GPS/GIS监控中心、GIS电子地图、GPS/GIS智能车载单元。然而,我国目前很我企业所用GPS/GIS系统由不同公司提供,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系统的接口困难。另一方面,GPS/GIS监控中心和GIS电子地图投资比较大,而且电子地图更新比较快,这对我国本来就缺乏资金的物流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区域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货物跟踪支持功能,各物流企业只需购买GPS/GSM智能车载单元即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状态跟踪服务。5、行业应用托管服务平台虽然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只有少量的大型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人才等无法自建和维护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只能依靠传统方式进行物流业务管理,这严重制约着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为大型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一体化搭建桥梁,还应承担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化服务的职责。应用服务提供商(ASP)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应用软硬件设施租赁服务,与ASP合作搭建物流行业应用服务平台是解决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应用服务平台,中小物流企业能方便地应用所需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仓储、运输、调度、客户、财务等作业管理与日常管理的信息化。第六章专业技术方案6.1总平面规划6.1.1总体布局原则操作有效性。明确空间位置、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和主要服务对象等。规模适宜性。物流设施建设规模的确定,要科学合理,杜绝浪费土地、岸线等资源现象,积极鼓励物流经营模式的创新,提高土地利用率,牢牢确立资源稀缺性意识,坚持规模的适宜性。经济合理性。以现代物流理念所倡导的高效率、低成本原则为指导,结合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对象分布特征,力求贴近主要的物流需求源和充分利用既有物流资源,改造和新建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环境和谐性。充分结合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规划框架,注重物流基地所处场址的交通组织,避免选址不合理等所带来的迂回、集散不便等问题,确立环境和谐性原则。理念前瞻性。物流基地设施的布局,既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如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运作、信息是第一要素等理念,又要全面贯彻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本理念、循环型社会理念等,坚持理念的前瞻性。6.1.2功能结构及用地布局项目分为三大功能区园区服务及管理中心以园区的行政管理为主,兼有生活辅助配套服务功能。包括综合办公楼、职工食堂等,以及购物超市、饭店、宾馆等配套设施。物流配送区形成集集货、仓储、分捡、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的配送中心。包括仓储库、信息服务中心及配送中心等货运车辆停车区以停车、货物露天堆场、汽车检测修理、货车销售等于一体的区域。包括汽车检测修理厂、汽车综合服务区(提供货车销售、二手车交易等服务)等。6.1.3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原则园区道路层次结构与功能分工,基本达到客货分流;合理安排车流路径,保障交通畅通;保证园区与主要物流集散地有便捷的客货运通道;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交通对环境的影响;5、在满足园区近期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为园区发展保有较大的交通预留。本项目为300-500米的方格网式路网结构,各街区交通便捷畅通,外围形成环状交通和部分停车位,同时为业主的车行系统深入各个单元,在加工集散区提供集中静态交通设施,为车流和物流的转换提供足够的空间,而各单元分散的停车位又为部分停车提供了可能。6.1.4景观规划二轴一区:中心区形成十字景观轴,行政办公区的集中绿地。本案明显特征是简洁的交通流线基础上形成整体的城市空间和轴线,提供高效的交通和令人愉快的景观环境。本案建立了一个以创造空间为基础的街区结构;一方面,建筑物与路网系统平行,开放空间沿道路布置;另一方面,突出了相对围合的丰富的内部庭院空间。宽阔的林荫道栽种的花草树木使布局严谨的规划平面变得柔和,从而使新建的物流园区象是镶嵌在绿色的框架中一般。沿次干道均为重要景观轴线,两边均有绿化带蔓延,并在南北向主轴线形成景观节点,强调场所的可识别性和区域的内聚力。各单元院落空间在整齐的格网布局下谨慎介入,形成系列富于变化的城市空间和沿街景观。办公区大面积开放空间为下步设计留有余地,并将成为最富情趣和生活化的场所。6.2建筑结构本项目区域内建筑物按地震烈度6级设计。综合办公楼采用混凝土结构;职工宿舍采用砖混结构;仓库采用钢架结构;信息服务中心采用框架结构;园区内道路及停车场采用混凝土铺设路面。6.3给排水研究依据给排水设计依据《xx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生活饮用水质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进行设计。给水方案物流园及住宅生活用水使用产业集聚区供水公司自来水,室外消防用水由室外消防栓直接供给,目前生活及消防用水均已进入该地边缘,只需联接即可。进水管道为Ф600~800,远期规划供水能力约10000m³/日。排水方案结合地形特征和道路建设铺设排水管道,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放。室内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用管道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室外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排系统,所有雨水、污水均集中排入市政下水道,由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6.4供电与照明本项目用电设施包括停车场、堆场高杆照明,仓库、办公楼等建筑的照明,通信信息等设备用电。项目拟采用漯河产业集聚区市政电网供电,园区内设110千伏安变电站,供电负荷等级二级。办公楼内的通讯信息系统,按一级负荷供电设计,需设置不间断电源(50kW,三相,2小时)。所有照明线路采用BV型塑料铜芯线穿PVC阴燃塑料管在棚内、墙内敷设。综合办公楼等采用节能型荧光灯作照明光源,并采取防眩光、频闪等措施,照度控制在200Lx左右;各类建筑照度控制在250Lx左右,其它建筑等照度均在150Lx左右;停车场、道路照明等其它公共活动场所平均照度约在30Lx左右。6.5通风与供暖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定,设置适当的采暖、通风、空调及防排烟设施。为库房内能达到劳保要求,封闭库房需设置通风装置。机房及出入库管理办公用房等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房间需设置相应的空调系统,所有库房不设供暖空调系统,要求高的房间可以根据房间的位置及面积设置普通的空调器或小型柜式空调机组。6.6通讯工程园区内建筑均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采用模块化结构,星型布线并且有开放系统,能支持电话及各种计算机数据系统。信息线路选用六类8芯双绞线,由建筑内配线架进行通话和信息分配。6.7消防根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本项目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库房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钢结构,根据要求设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并配有急救消防设施。1、消防给水系统在库区内设消防储水池及泵房一座,可利用原有的消防储水池及泵房,设置智能型变频稳压消防给水机组。在配送中心外设室外消防给水管线,埋地设,呈环状布置,管线上设置室外地上式消防栓。在库房内各防火单元均设置室内消火栓,每个消火栓处设有火灾报警按钮,信号送至库区消防控制中心。高架库房内易燃区根据情况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急救消防设施配送中心库房内各防火单元内均配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并在变配电室等处配置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时扑灭初起火灾。消防水量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L/S自动喷水灭火用水量:30L/S本工程消防总用水量:70L/S6.8绿化工程本项目以绿色、环保为建设目标,场地内的绿化设计与不同功能区内建筑的形态相组合,充分发挥整体环境效用。场区四周环置绿化带,既能美化环境,又与外界隔离,减少干扰,并且建设实施时种植品种应选用吸收废气、阻隔噪音、防粉尘、树冠美观的植物品种。第七章节能为贯彻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同时保持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项目将采取具体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主要有建筑节能设计及电气环保节能措施等。7.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通知(计交能〔1997〕2542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建科〔1996〕530号);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暂行办法;11、河南省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实施意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43-200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2)。7.2节能设计原则节约能源和合理的利用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减少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减地球变暖的趋势。建筑节能是功在当代、萌及子孙、造福人类的大事,是发展我国建筑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凡承担本项目任务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层层把关,确保本项目能耗水平达到节能标准。7.3节能措施7.3.1建筑节能措施建筑物自身的节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规划、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节能建筑规划设计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同样形状的建筑物,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的冷负荷小,因此建筑物应尽量采用南北向。如对一个长宽比为4∶1的建筑物,经测试表明:东西向比南北向的冷负荷约增加70%。在建筑物内布置空调房间时,尽量避免布置在东西朝向的房间及东西墙上有窗户的房间以及平屋顶的顶层房间。因此,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空调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如果是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空间布局应比较开敞,开较大的窗口以利用自然通风。而设有空调系统的建筑,其空间布局应十分紧凑,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窗洞面积,这样可以减少空调负荷。绿化对节能建筑的影响绿化对居住区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居住区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增强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据有关资料介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1W/㎡•K。在其他工况不变条件下,空调系统设计计算负荷增加近30%。所以改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上的首要节能措施,我国《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对空调建筑外维护的传热系数作了规定,对舒适性空调的最大传热系数规定为0.9~1.3,可采用玻璃棉、聚苯乙烯板、加气混凝土等保温材料,也可采用中空玻璃、顶层架空隔热层等空气间层起隔热作用。外墙的节能措施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本项目框架结构建筑外围护墙体为200mm厚页岩空心砖墙体,混合砂浆砌筑。门窗的节能技术措施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面积约占建筑外维护结构面积的30%,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3,其中传热损失为1/3。所以门窗是外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条件下,尽量减少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有资料表明,房间换气次数由0.8h—1降到0.5h—1。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通过改进门窗产品结构(如加装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