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普查报告_第1页
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普查报告_第2页
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普查报告_第3页
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普查报告_第4页
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普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演化背景浙江省位于东海之滨。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属楚,秦时属会稽郡,汉属扬州,三国时属吴,唐置浙江东西两道,始有浙江一称。元属江浙行省,明置浙江布政司,清为浙江省。现辖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其中宁波市为全国计划单列市),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9个地级市,36个县、22个县级市、32个市属城区。全省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省会杭州。第一节自然地理背景一、地理位置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经118°00′~123°00′、北纬27°12′~31°31′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全省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海域广阔,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全省耕地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人均只有亩。二、地质地貌地质浙江省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全境以江山——绍兴断裂带为界,分为两大地质单元,浙西北属扬子准地台;浙东南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西北发育沉积岩,地层齐全,沉积厚度大,构造以北东——南西向为主的紧密线状复式褶皱及与其平行的断裂带为特征。浙东南火山岩发育,地壳厚度较薄,火山喷发活动强烈,覆盖了大片的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地质构造以强烈的断块活动为主,断裂十分发育。浙北和浙东沿海平原发育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形成封闭式、多层次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分布的地下水系统。地貌浙江省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呈阶梯状下降。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西南为海拔千米左右的中低山,龙泉市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本省最高山峰;中部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金衢盆地等40余个“红层”盆地错落其间;东北部为沿海堆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按地表形态的相似性和地域间的差异性区分,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形成了众多的港湾,如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温州湾、乐清湾等。杭州湾是我省最大的港湾,钱塘江江河口呈喇叭形,由于潮汐的作用,在海宁附近形成举世闻名的钱江潮。浙江的大陆岸线北起平湖市金丝娘桥,南至苍南县的虎头鼻,长达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形同串珠,北自嵊泗县花鸟山岛,南至苍南县七星岛,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有3061个,其中舟山群岛占全省岛屿的半数以上。三、水文条件浙江省境内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甬江、灵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和苕溪等八大水系,其中苕溪流入太湖。钱塘江全长605公里,其中在省境内长公里。其流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其中在省境内的流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2%,为本省第一大江。此外,还有以杭州为起点,贯穿杭嘉湖平原的京杭大运河,浙江境内长129公里。浙江省江河众多,多年平均年径流量92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38条,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和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以京杭运河和杭甬运河为主干,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河湖相连,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其中,杭州西湖、绍兴鉴湖、嘉兴南湖、鄞州东钱湖、湖州太湖为浙江名湖,而千岛湖为新安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一个巨大人工湖,水域面积达平方公里,已经成为山水相宜的风景湖泊。四、气象气候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全年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过渡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甚多,冷暖变化亦大。我省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年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同时,因濒临海洋,受明显的海洋影响,温、湿条件比同纬度的内陆季风区优越,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全省太阳年辐射量在4000~4800MJ/m2之间,较我国同纬度的内陆省份为多。全年日照时数在1100~2200小时之间。各地无霜期230~270天,普遍浙南多于浙北,平原多于山区,其中东南沿海最长,杭嘉湖平原最短。全省年均气温自北向南在~18.3°C之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最热月份为7月(海岛为8月),最冷月份为1月(海岛为2月),年极端最高气温各地在33~43°C之间,地区差异较大,总体分布内陆高于沿海、浙西高于浙东。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7.4°C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年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100~2000毫米之间,系我国降水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分布特点是海岛、平原少,丘陵、山地多。全年雨日大约为140~180天之间。一年之中,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月—8月盛夏,干旱少雨,惟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晴冷天气。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本省也经常出现一些灾害性天气。冬季低温、寒潮,盛夏高温酷暑,伏秋干旱和台风,汛期洪涝,春夏季的冰雹大风等,均是我省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五、生态系统土壤浙江土壤种类繁多,据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可分为10个土类,21个亚类。浙江省土壤在中国土壤地理分区上属“江南红壤黄壤水稻土大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黄壤、棕黄壤。低山丘陵还零星分布着一些岩性土,如石灰土、紫色土、铁(镁)粘土(基岩性土)等。滨海平原盐渍地区、河谷平原冲击地区、水网平原河湖相沉积地区多为盐土、潮土、水稻土等平原土壤。植被根据《中国植被》区划的划分,浙江全省范围均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浙江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频繁,目前除少数地方外绝大多数原生植被已被人为影响下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所代替。浙江的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水生植被、人工植被等。其中针叶林则是浙江森林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并且多为层次单一的常绿针叶纯林。野生动物境内多变的地形,森林植物之丰富,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环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资源蕴藏量不多。随着近年来动植物保护的加强,鸟类和兽类的资源量从低谷走向回升;多年难见踪影的华南虎、狼、豹重现山林;我省的梅花鹿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主要分布区。浙江省共有鸟类47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7种。数量最多的鸟是棕头雅雀;浙江省的兽类资源总体稀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华南虎、梅花鹿、云豹、金钱豹、黑麂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黑熊、獐、猕猴、短尾猴等。第二节历史与人文背景一、历史沿革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唐朝时浙江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元代时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二、人文历史7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同时,河姆渡还是世界水稻栽培的发祥地。距今约5300~4200年,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两岸的良渚文化,则是继河姆渡文化以后在浙江出现的又一远古文明高峰,丝的发明和玉器雕刻是良渚先民对人类的最主要贡献。传说中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大禹,死后葬在绍兴。大禹陵、禹王庙,成为人们的景仰之地。在佛教史上,浙江也享有盛名。公元四世纪,新昌大佛寺、宁波阿育王寺和天童寺、天台国清寺、杭州灵隐寺都是当时的名刹。其中国清寺是日本天台宗的发祥地,天童寺是日本曹洞宗的发祥地。1000多年后的今天,它们依然是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是瓷器的国度,浙江更是青瓷的故乡。公元11、12世纪,中国有五大名窑,浙江就占了两座——龙泉窑和杭州官窑。浙江的丝绸、茶叶和造纸业也很发达,其中所蕴藏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东方美学意蕴丰富而神秘。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英杰辈出。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事业一直颇为发达,文学、戏剧、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杭州、宁波、绍兴、衢州、临海,其中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三、文化艺术浙江的戏剧艺术底蕴丰厚。越剧是中国的主要剧种之一,20世纪初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曲调优美婉转,细腻抒情。较有影响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西厢记》、《五女拜寿》等优秀剧目。除越剧外,浙江还是中国古老南戏的诞生地,并拥有婺、绍、瓯、甬、姚、湖等多种剧种。浙江的书画艺术流派纷呈,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2世纪,浙江曾是全国美术活动中心之一。19世纪以来,浙江书画更是独放异彩,对中国画坛产生重大影响。历史上浙江曾出现王羲之、俞世南、褚遂良、吴镇、赵孟頫、赵之谦、任博年、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现当代有出现了黄宾虹、潘天寿、马一浮、张宗祥、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知名书画家。浙江浓郁的乡土风情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龙舞、狮舞、竹马、高跷、灯会遍及城乡,山歌、田歌、渔歌、民间器乐种类繁多。“三雕一塑”——东阳木雕、青田石雕、温州黄杨木雕和“瓯塑”蜚声中外。东阳木雕兴盛于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两代,在雕刻技法上以高浮雕、多层次、构图饱满、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而著称。温州乐清一带的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因取材于黄杨木而得名。青田石雕以当地得天独厚的石材—叶蜡石为材质,石色五彩缤纷。石雕艺人根据石料的天然色彩、质地、纹理、形态进行精心设计,使作品的物象与石料天然妙合。温州“瓯塑”又称“油泥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用油泥在平板、墙壁等物体上堆塑人物,再现景物,形式酷似浮雕、油画。此外,浙江的剪纸、刺绣、染织、编织和灯彩享有盛誉。以嘉兴秀洲、宁波慈溪和舟山代表的农民画和渔民画更具影响。浙江民间的舞蹈、音乐、器乐、戏曲、曲艺独具特色,群众文化的众多领域在全国颇有影响。全省涌现了一批“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化模范地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第三节社会与经济背景一、社会经济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92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83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3648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变化为∶∶。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3730亿元,占40.5%,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增加值为5470亿元,占59.5%,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4790亿元,占52.1%,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9730元,比上年增长13.2%。浙江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2%,重工业中相当一部分工业也属于小型金属、机电轻工业和精细化工业。轻纺、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丝绸、纺织、服装、皮革、食品、饮料、造纸、普通机械、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省很6个工业产业中24个属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数量多,占全省企业的99.6%以上,有较强的活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产品市场覆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中国同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2003年,全省进出口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42家。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亿美元。全年实施境外投资项目301个,投资总额9658万美元。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额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42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境外入境人数万人次,其中外国人万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全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41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41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6889亿元。全年保费收入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亿元。二、居民生活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上年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0元,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有2.7%的农村居民家庭新建或购买了住房,人均居住消费支出775元,比上年增长34.4%,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城镇家庭人均购建房支出达到1516元,增长40.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6%和38.2%,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全省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7%以上。初步建立了200多家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7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已达179万吨。杭州、宁波两市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已有38个县(市)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其中绍兴、磐安、临安、泰顺、开化、安吉已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34个村(镇)开展生态村(镇)建设,奉化滕头村、宁波上李家村、绍兴夏履镇、萧山山一村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称号。全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总面积16万公顷,占全省面积1.57%。省内八大水系主体水域、主要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的三类标准。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文教卫生2003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2所(含正在筹建的8所高职学校),普通高考录取率为7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分别招生6863人和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规模万人。高职学校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全省小学在校学生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8.49%、99.85%。初中招生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84.6%。高中段教育共招生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万人,职业高中招生万人。2003年,全省共有125万人次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全年本专科毕业万人。各类城乡文化技术学校培训职工、农民万人。全省拥有幼儿园11560所,在园幼儿118万人。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9个,群艺(文化)馆、文化站1674个,公共图书馆83个,博物馆70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各有1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34%和98.14%。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万户。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1177个,其中医院480个、卫生院2506个;病床床位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万张;卫生技术人员万人,其中医生万人,注册护士万人。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4个,卫生技术人员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88个,卫生技术人员万人。乡(镇)卫生院共有2347个,床位万张,卫生技术人员万人。为预防非典等突发性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得到强化,全年投入公共卫生建设基金亿元,全省已建立艾滋病监测点31个。四、邮电交通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浙江境内有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浙江——江西)、杭甬(杭州——宁波)3条铁路复线和杭州——宣城、金华——温州的2条铁路干线。到2001年底,浙江拥有铁路营业里程1193公里,其中复线为595公里。新长(江苏新沂县——浙江长兴县)铁路于2001年9月全线铺通。萧甬(萧山——宁波)铁路复线三期工程完成。浙江境内现有6条国道和66条省道公路,全省通车总里程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4公里。到2002年末,浙江将形成省会杭州至各市之间的“4小时交通圈”。至2005年,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2000公里。浙江现有杭州、宁波、温州、义乌、衢州、黄岩、舟山7个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70余条。浙江已基本建成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综合利用的快速邮运网,设立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个航空通运局以及杭州国际邮件交换站。全省交换机总容量达1672万门,可与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长途直拨。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达1090万户。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移动。数据通信、声讯信息服务、智能业务等信息化应用在全国领先。到2001年底,互联网注册用户达86万户,公众数据通信和会议电视覆盖率居中国各省(市、区)首位。

第二章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是以调查区内的旅游资源、资源环境及其保护状况、开发条件作为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利用一定的工具,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做出评价和鉴定,从而为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提供依据。第一节评价依据与方法一、评价依据对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评价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以下简称普查标准)(GB/T18972-2003)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普查和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一)普查对象与范围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普查的对象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它既包括客观存在的、稳定的实体事物和现象,又包括客观存在的、不稳定的非实体事物和现象。考虑到普查成果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影响,本次普查下述五类资源暂不列入普查范围:=1\*GB3①明显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2\*GB3②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3\*GB3③开发后有损于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4\*GB3④影响国计民生的;=5\*GB3⑤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的。(二)普查与评价的基本单位为保证旅游资源普查结果的客观性、可比性和可度量性,提高普查成果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旅游资源普查和评价的基本单位是各种旅游资源单体,即是指“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而不是以往经常采用的、缺乏可比性和可度量性的旅游区或旅游点。二、评价原则(一)实地评价原则对于旅游资源,坚持实地考察这一最根本原则,以获取最大量的对资源的感性认识,然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科学评价其价值高低、大小、好坏和功能,充分应用地学、美学、历史学、建筑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做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力求进行客观评价。(二)发展评价原则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因此要有动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趋势,从而旅游资源及其利用开发做出积极和全面的正确评价。(三)定性与定量评价原则常见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一般有定性与定量两种。定性研究方法,使用简便,包含的内容丰富,但缺乏可比性,只能反映旅游资源的概要状况,主观色彩较浓;而定量分析,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客观量化处理,其结果具有可比性。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旅游资源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四)集体评价原则在对资源进行评价的具体过程中,采用集体评价而不是单个人进行评价的原则。这样才能避免个人所固有的片面性问题,同时可以比较全面的记录资源的特性以及相关数据等。(五)兼顾三种效益原则评价旅游资源,我们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效益。首先是经济效益,即能增加经济收入,对当地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是环境效益,即能美化和保护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些有利身心健康的生态平衡的空间场所。最后是社会效益,即能吸引游客,为其提供开拓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场所,使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环境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得到提高。总之,要通过合理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挥其潜在的优势,获得多效益综合的效应。三、评价方法本次资源普查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采用资料整理与实地踏勘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由调查小组的成员查找资料,完成《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草表等先期工作,再由普查小组成员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实地调查,采集单体数据,并在原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查表。然后按照定量的评价标准由资源普查小组成员进行多人评价打分,再综合平衡小组成员的分值得出最终的平均分值,然后确定其相应等级。(一)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也可称为旅游资源分类法,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现存状况、形态和特征等性状,对赋存资源予以分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内资源状况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的一种方法。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按照国家《普查标准》,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其中有1个主类、2个亚类和12个基本类型。(详见表2-1)。表2-1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分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遗址(E)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EAB文化层EAC文物散落地EAD原始聚落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EBA历史事件发生地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EBC废弃寺庙EBD废弃生产地EBE交通遗迹EBF废城与聚落遗迹EBG长城遗迹EBH烽燧数量统计1主类2亚类12基本类型(二)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也称共有因子评价法,即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共同拥有的因子、由调查组依据该标准中制定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打分评价,并最后按照相应的等级评定系统进行等级确定的一种方法。1.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层次。评价项目包括“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3项。“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包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包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项目中包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的评分均以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其中:“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附加值”项目以及其中的“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因子,分正分和负分。每一评价因子均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2)。表2-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22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13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5-1珍稀奇特程度(15分)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13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7-5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3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2-1完整性(5分)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资源影响力(15分)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3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2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1附加值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10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32.旅游资源单体的等级评定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个等级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总分≤29分的单体称为“未获等级旅游资源”或等外旅游资源。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又称为“极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统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统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的丰度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过程中,实地调查工作覆盖到了全省11个地市的32个市辖区、22县级市和36个县中的1610个乡镇街道(包括553个乡、824个镇、233个街道)。各地普查组调查和记录的旅游资源单体共21126个,单体密度为个/百平方公里。遗址遗迹类资源单体1002个(含等外单体75个),分布在全省的89个区、县(市),仅杭州市的滨江区没有本类单体,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一、旅游资源类型及构成根据普查标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分为2个亚类,12个基本类型。其中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亚类有4个基本类型,即人类活动遗址(EAA)、文化层(EAB)、文物散落地(EAC)和原始聚落(EAD),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EB)亚类有8个基本类型,即历史事件发生地(EBA)、军事遗址与古战场(EBB)、废弃寺庙(EBC)、废弃生产地(EBD)、交通遗迹(EBE)、废城与聚落遗迹(EBF)、长城遗迹(EBG)和烽燧(EBH),具体见表2-1。浙江省共有遗址遗迹类旅游单体1002个(其中等外级单体75个),占全市基本单体总量21126个(等外级单体856个)的%(不包括外级单体的为4.57%),覆盖了遗址遗迹类的2个亚类及12个基本类型,覆盖率均为100%(见表2-3、2-4、2-5)。表2-3浙江省遗址遗迹类亚类统计情况表亚类基本类型数量确定类型数量实际单体总数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44190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EB)88812合计121210022-4浙江省各地、市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单体统计表地区单体数量单体总数所占比例%亚类数量基本类型数量杭州16627072(100%)11(91.7%)宁波8719002(100%)12(100%)温州9532792(100%)10(83.3%)嘉兴12011562(100%)8(66.7%)湖州8915282(100%)9(75%)绍兴8218632(100%)9(75%)金华4919502(100%)7(58.3%)衢州9215702(100%)8(66.7%)舟山6410252(100%)9(75%)台州6117832(100%)11(91.7%)丽水9723652(100%)9(75%)全省合计1002211262(100%)12(100%)注:单体数量中包括等外级单体在内,另括号中数量为浙江省该类型占普查标准百分比。表2-5浙江省各地、市遗址遗迹类基本类型分布表亚类代码基本类型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132727219811EAB文化层7136113100421EAC文物散落地231109206011EAD原始聚落81000000000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EBA历史事件发生地3020138142071511516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914241424920111115EBC废弃寺庙4614101921151123201015EBD废弃生产地241352926101221428EBE交通遗迹197104869651313EBF废城与聚落遗迹789106621117EBG长城遗迹11000000010EBH烽燧03300000220合计166879512089824992646197从资源单体拥有量看,在普查确定的1002个基本单体中,废弃寺庙类单体最多为204个,占遗址遗迹类单体总数的20.36%;其次为历史事件发生地159个,占%;第三为废弃生产地145个,占14.47%。上述3种基本类型数量已经达到508个,已经占到基本类型总数的50.69%。其余9个基本类型的数量为494个,占到基本类型总数的49.31%(见表2-6)。由该表我们也可以发现,原始聚落、长城遗迹和烽燧类单体非常稀少,三类单体均不超过10个,分别为9个、3个、10个,总共仅占总体数量的2.2%。表2-6浙江省遗址遗迹类基本类型比重表亚类代码基本类型单体数量占总体百分比(%)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53EAB文化层93EAC文物散落地35EAD原始聚落9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EBA历史事件发生地159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133EBC废弃寺庙204EBD废弃生产地145EBE交通遗迹100EBF废城与聚落遗迹58EBG长城遗迹3EBH烽燧101合计1002100二、旅游资源丰度及构成从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单体等级来看,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单体拥有五级资源12个,四级资源28个,三级资源72个,二级和一级资源为292和523个,另有等外级资源75个。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二级与一级,这也与全省资源的等级分布基本吻合。从各基本类型丰度储量来看,丰度储量较大的基本类型是文化层、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废弃寺庙、废弃生产地,其储量得分为238、357、326、289和314分。较小的基本类型是文物散落地、原始聚落、长城遗迹、烽燧,这主要与该类型拥有的资源单体数量有关。但资源单体的等级高低也是影响丰度储量分值大小的重要因素,如军事遗址与古战场,该类型虽然只有133个资源单体,但其储量分值却超过废弃寺庙(该类型单体个数为204个)。(见表2-7)。表2-7浙江省遗址遗迹类基本类型等级及丰度储量统计表亚类代码基本类型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等外总计储量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01222171153100EAB文化层2493443193238EAC文物散落地01142723551EAD原始聚落104130936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EBA历史事件发生地2615497314159357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271443589133326EBC废弃寺庙0263414319204289EBD废弃生产地3212467210145314EBE交通遗迹11737495100212EBF废城与聚落遗迹1321733056125EBG长城遗迹010110311EBH烽燧0004421016合计1228722925237510022075另外,从各地市丰度储量看,得分最高的几个地市为杭州市、宁波市和嘉兴市,得分分别为370分、241分和262分。得分最少的是金华市,仅93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与各地历史进程中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历史上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尤其是古人类出现地,该地区的遗址遗迹资源就丰富,等级也高,因此丰度储量得分也高,如杭州(良渚文化发现地)、宁波(河姆渡遗址所在地)等。(见表2-8)表2-8浙江省各地、市遗址遗迹类资源单体等级及丰度储量统计表地区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等外总数储量杭州4610461000166370宁波43103040087241温州05102555095215嘉兴05742660120262湖州0272058289167绍兴1152154082159金华014113304993衢州02518333492126舟山011618172164178台州1133026061148丽水11531411897176合计1228722925237510022075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品质旅游资源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区域范围内所有旅游资源单体的平均品质,其二是所有旅游资源单体的等级构成。前者可用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分加以表征,后者可用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的数量及其所占总量的比重予以反映。一、资源单体的平均品质及分区差异将各等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数量分别乘以权重10(五级)、7(四级)、5(三级)、3(二级)、1(一级),再将其总和除以各等级旅游资源单体总数,即为旅游资源单体的平均品质分(见表2-9)。表2-9浙江省各地、市遗址遗迹类资源单体平均品质表地区遗址遗迹类资源储量遗址遗迹类平均品质分与全省该类相比名次全省所有类型平均品质分遗址类与所有类型相比浙江省2075//杭州3705宁波2412温州2154嘉兴2627湖州16710绍兴1599金华9311衢州12682舟山1781台州1483丽水1766注:平均品质分计算中,未把等外级资源单体进行计算平均品质分。由上表可见,浙江省各地市平均品质分最高的是舟山市,平均品质分为3.42,超出全省平均1.18;其次为宁波市,平均品质分为2.77。但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市平均品质分均低于全省平均,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和丽水共七个地市。其中金华市遗址遗迹类资源平均品质分最低,仅为1.9,低于全省该类品质分0.34。此外,从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与全省所有类型旅游资源品质分比较来看,总体上稍弱,遗址遗迹类低于所有类型平均品质0.32分。具体到各地市而言,仅宁波市与舟山市遗址遗迹资源品质分超出该地区内所有类型平均品质。由此可见,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品质较低,可以作为辅助性资源予以开发,或通过保护、修复或改造等手段,使该类资源获得更大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或其他价值,从而提高其资源等级和品质。二、优良级资源及区域构成由表2-10可见,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单体中共拥有12个五级资源,28个四级资源,72个三级资源,292个二级和523个一级资源,另有等外级资源75个。分别占该类旅游资源总体的1.20%、2.79%、7.19%、29.13%、52.20%和7.49%。表2-10浙江省遗址遗迹类资源单体等级构成表等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等外总数单体数量122872292523751002所占比例%030100由于浙江省各地域历史发展不一致,因此造就了各地区遗址遗迹数量的多寡不一,等级也有优劣高下。其中优良级单体较多的地区有杭州市(20个)、宁波市(17个)和温州市(15个),相对较少的有绍兴市(7个)、衢州市(7个)、丽水市(7个)、金华市(5个)和台州市(5个)等,详见表2-11和表2-12。表2-11浙江省遗址遗迹类优良级资源单体区域构成表地区五级四级三级合计占总体%浙江省122872112100杭州461020宁波431017温州051015嘉兴05712湖州0279绍兴1157金华0145衢州0257舟山1168台州1135丽水1157表2-11浙江省各地市遗址遗迹类优良级资源单体一览表地区五级四级三级杭州南宋皇城遗址、良渚文化层、严子陵钓台、跨湖桥遗址水下古城、老虎洞窑址、南宋官窑窑址、万松书院遗址、桐君山、西湖博览会旧址永庆寺(龙居寺)、圣果寺遗址、孔庙、严子陵钓台东台、周总理纪念馆、茅湾里印纹陶窑址、瑶山祭坛遗址、莫角山遗址、反山遗址群、汇观山遗址宁波上林湖越窑遗址群、河姆渡遗址、“海上丝绸之路”起航地、镇海口海防遗址麻将起源地、保国寺、龙泉山四先贤文化遗址戚家山营垒、徐福东渡遗址、永丰库、慈城古县衙、宋酒税务旧址、云湖窑遗址、王锡桐起义遗址、陶公钓矶、东钱湖越窑遗址、梁祝古迹遗址温州碗窑古村落、环海楼、浙南小延安、天关古道、浙南红军路石拱门、东长城、朱曼妻址别、下北阁古村、古驿道、龙岗山新石器文化遗址、龙湾炮台山、烽火台遗址、山皇古寨、红十三军军部遗址嘉兴天妃宫古炮台、南湾古炮台、罗家角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南湖红船郭家石桥遗址、仙坛庙遗址、大往遗址、新地里遗址、昭明太子读书处、姚家村遗址、国界桥湖州钱山漾遗址、下菰城遗址莫干山小学、上马坎遗址、贡茶院·吉祥寺遗址、铜官山铜矿遗址、千金上石村遗址、南苕胜境遗址、妙西杼山绍兴古纤道上虞窑址群兰亭古道遗址、日铸岭古道、古驿道(新昌)、尚德当铺、坡塘战国遗址金华铁店窑遗址金华安国寺、夹溪寨、抗日战壕、国共合作谈判旧址衢州仙霞古道、衢州古城三卿口古瓷村、何田福岭山、营盘山、细菌战受害区遗址、龙游商帮活跃地舟山鸦片战争主战场遗址马岙古文化遗址烽火台抗倭遗迹、登步岛、人民公社旧址、高丽道头、白桦庵、鉴真东渡泊舟处台州长屿硐天桃渚军事古城青瓷窑址群、下汤遗址、三合潭文化遗址丽水大窑青瓷古窑址好川古文化遗址苍岭古道、大溪滩窑址群、保定古窑址、古银矿洞群、六六三六工地极品级(五级)遗址遗迹类资源单体简介:1.南宋皇城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原为隋唐时期州治、五代吴越国(907-978)的王室所在地和北宋杭州州治。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赵构君臣一行,南渡抵达杭州,以此为行宫。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临安(今杭州)后,以行宫为基础,在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麓,南抵笤帚湾,北达万松岭,方圆9公里的范围内,是皇帝大朝的地方,其西是日朝的垂拱殿。宫城后苑,林木葱郁,怪石夹列,四时花木各题雅名,以及一系列供皇帝四季游乐的亭台楼阁,有醉卧的钟美堂、夏季避暑的翠寒堂、中秋赏月的依桂阁、冬天观雪的明远楼。苑内还有叠石如飞来峰,甃池似小西湖。德祐二年(1276),元兵进占杭州,元将伯颜掳走了宫内所有人员和器物。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民间失火,殃及皇城,宫内建筑焚毁过半。嗣后,改垂拱殿为报国寺,改后殿为小仙林寺,改福宁殿为尊胜寺,改芙蓉阁为兴元寺、改和宁门侧为般若寺。至正十八年(1358),重修杭州城垣,将南宋皇城截于城外。元末诸寺相继圮毁,皇城渐成一片荒丘。今凤凰山摩崖上,尚存“忠实”二字石刻,相传为宋高宗赵构所书;“凤山”二字石刻,是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洛人王通的题字。2.严子陵钓台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严岩,字子陵,他博学多才,少有高名。年轻时与汉光武帝刘秀为同窗好友,刘秀登帝位后,严子陵改名换姓,隐身不见,来此耕种垂钓。严子陵钓台共有严先生祠、客星厅、双清厅、沧波桥、高风阁、清风轩、诗文碑园、天下第十九泉等胜迹,供游人访古揽胜。严子陵钓台分东、西两台,高约百米,并列江湄,堍岩凌空,形胜天成,有蹬道可登。1981年重建东台石亭,沙孟海题额“七里滩先”,楹联为“登钓台而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右侧有棋盘石,平坦可容数十人,其前一石笋临空矗立。西台石亭经整修,镶楹联“生为信国流离客,四结严陵寂寞邻”,并与亭前树“西台恸哭记”石碑。登钓台眺望,但见绿树迷离,云山茫茫,江流一线,帆影片片,令人飘然物外,神朗气爽。两台之峡有双清亭,民国14年(1925)建。其下有郭沫若诗碑亭,1984年建,碑镶郭沫若1961年10月游钓台诗。3.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1990年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发掘出房屋残迹、灰坑等遗址。出土遗物有陶、石、木、骨(角)器,文化面貌独特。石器以锛为主。陶器以黑陶为主,多夹砂陶;器行有圆底、平底、圈足器,不见三足器;釜则呈盘口、卵腹、尖圜底;交叉绳纹装饰颇具特色。发现较多彩陶片。出土了一些带榫木构件。经碳14测定的碳素标本距今年代有四组:7618±242年、7282±155年、7069±210年、6690±176年,树轮梭正为7310±176年。其年代明显早于河姆渡4层及罗家角4层,是浙江地区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一组文化遗存。4.良渚文化层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一支优秀的古文化,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300至4200年,良渚文化先后延续数千年之久。遗址分布的良渚镇、瓶窑、安溪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地。良渚文化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遗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主要分布在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镇地域内。以莫角山为核心呈辐射分布,达50余处,总面积有33.8平方公里,有村落、墓地、祭坛、大型建筑基址等各种遗迹。从1987年至1993年,最能代表良渚文化的四大遗址依次发现,即莫角山遗址(1993年发掘)、反山遗址(1987年发掘)、瑶山遗址(1987年发掘)、汇观山遗址(1991年发掘)。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良渚文化的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祭坛遗迹与宗教器物说明良渚先民的日常生活中宗教已占很大比重。同时在一些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了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总之,良渚文化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5.镇海口海防遗址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镇海口海防遗迹与全国其他海防遗迹相比,不仅范围大、遗迹多、类型广、保存好,而且与山海风光、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是宁波市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所在的镇海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北临杭州湾、长江口,南连闽、粤,为南北转运、补给和海上交通之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之称。自明中叶以来,镇海军民先后经历了抗倭和抗英、抗法、抗日等闻名中外的抗击外敌入侵的自卫战争,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海防历史遗址,构成较为完整的文物史迹网。它包括宁波市镇海区甬江入海口南、北两处以金鸡山、招宝山麓为主要地段的30多处海防遗迹,分布在以招宝山为核心的4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有甬江两岸的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吴杰故居、吴公纪功碑亭、泮池──裕谦殉难处、俞大猷生祠碑记、明、清碑刻、金鸡山炮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镇远炮台、宏远炮台、戚家山营垒、抗日“四绝台”等。镇海口地势险要,历来为军事要塞。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用自己的血肉,凝聚成不畏强暴、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材——镇海口海防遗址。6.“海上丝绸之路”起航地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海上丝绸之路”泛指全球东西方通过海洋进行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在人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上,宁波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质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令世人瞩目。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兼顾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又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史料充分证实:宁波不但是与世界各国、地区进行海上贸易的名港大埠,而且是开展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宁波现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约1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7.河姆渡遗址位于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在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河姆渡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4米左右,叠压着4个文化层,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3000年。遗址是1973年被发现的,经两期发掘,合计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700余件,为研究农业、畜牧、建筑、纺织、艺术等学科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在第四文化层较大面积内分布着稻谷堆积层,最厚处近1米。伴随出土的代表性农具石骨耜,出土170余件。稻谷和骨耜的发现对于探讨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及其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8.上林湖越窑遗址群位于宁波市慈溪市桥头镇、匡堰镇,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中国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是中国青瓷的重要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遗址环慈溪上林湖呈桃叶形分布,蜿蜒长达20km,窑址总数达120余处,时代上至东汉、下及北宋,以晚唐、五代、北宋为最多。这些古窑址,是我国一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青瓷画廊,也有人称为“青瓷露天博物馆”。以上林湖为中心地的越窑青瓷的发展,使瓷器同丝织品一样成为明州港输出的主要商品。在唐代,开辟了从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达高丽(朝鲜),东至日本。南经广州,通向两条路线,一是向东南,通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诸国;另一是向西南,沿海岸至越南达泰国、缅甸,经孟加拉湾,到印度、巴基斯坦,以至直抵波斯湾和地中海沿岸伊朗、埃及等。现代印度、伊朗、埃及、日本等国古港口、古越堡遗址,均发现有上林湖所产青瓷遗物。9.古纤道位于绍兴市绍兴县,古纤道又称运道塘,官塘,铁连桥。古纤道依浙东大运河建,由低孔石梁桥和高孔石梁桥组合而成。全长百余里,尤以钱清至柯桥镇上谢桥全长15华里为典型,堪称水上奇观。古纤道始建于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的西兴运河。唐元和十年(815)浙东观察史又对其进行了修复。明弘治年间,山阴知县李良改用石砌。目前还有凡江的贯虹桥及钱清附近、绍兴城北大滩几处残迹《纤道桥碑记》“自太平桥至板桥止所有塘路及宝带桥计二百八十一洞光绪九年八月”、“乡士章文镇、章彩彰重修,匠人毛文珍、周大宝修”。古纤道是水乡的标志,它造型优美平面呈“S”形,时而破水而过,两侧碧水相应;时而依岸而筑,临河垂柳依依。古人曾有“白玉长堤路”的美誉。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运河上来往般只已由昔日的人力驱动变为机械驱动,古纤道的功能也由单一的行舟背纤而发展成为观光旅游、欣赏水乡景色等多种用途。10.鸦片战争主战场遗址鸦片战争主战场遗址位于舟山市定海古城东南部,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二次战争的主战场区,范围涉及大五奎岛、小五奎岛、西蟹峙岛和定海区竹山公园部分区域以及东岳宫。公元1840年7月,鸦片战争定海战役爆发,英军军舰炮轰定海城,随即登陆攻城。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军五千八百名将士,与敌浴血奋战六昼夜,相继壮烈殉国,将士多数伤亡,英军也有410多人丧生。“那六天洒流五千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颗国人心”,这一仗为中国近代史上抗击英军入侵的重要一仗,成为中国近代人民革命战争的光辉起点。竹山就是当年定海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见证。11.长屿硐天长屿硐天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中南部的长屿镇境内。199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长屿硐天为浙江省省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内的山脉为北雁荡山余脉,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南段东侧。区内山体主要岩性为凝灰岩和流纹岩,石质洁白细腻,易于开采加工,是千百年来开采石板的工人一斧一凿地凿出来的。长屿硐天以竖井开采、平硐运输、连硐扩展为特点,从而构成特有的硐天景观。长屿石板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六朝时期,历经1500多年,规模不断扩大共凿出了28个硐群,现还留有1314个硐窟。最高的硐高达177米。岩硐的形态有如古钟,顶如覆锅,四壁如桶,硐高数十米乃至100多米,底径三、四十米不等。古岩硐遗址保留较为完整的主要有八仙岩硐群、道源硐硐群、观夕硐硐群、双门硐硐群、水云硐硐群、紫云硐硐群、上中下硐群等,集中了长屿硐天风景区的精华景观。从总体上来看,长屿硐天不论从开采的规模上、历史上,还是从开采的特点上看,都是价值很高的自然与文化景观。12.大窑青瓷古窑址龙泉大窑青瓷古窑址,在丽水市龙泉市城南35公里的琉华山下,明代以前称琉田。制窑始于五代,世传南宋章生一、生二兄弟在此置窑,所制青瓷各有特色。生一所制之器,胎质坚实、薄如蛋壳,釉层丰富饱满,釉色浓淡不一。淡白者称米色,稍浓者称豆绿。釉有断纹,号白极碎,即鱼子纹。其器紫口铁足,产品为朝庭所垄断,精品专供御用。因其为兄,所制之器名为“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生二作品则继承龙泉青瓷传统风格,因有发展,着色葱翠,创造了梅子青、粉青、白胎厚釉,光泽柔和、滋润如玉、扣之如馨,极耐磨。其精品皆进呈宫廷。因其为弟,所制之器名为“弟窑”。又因其作品风格继承龙泉晋唐青瓷,又名“龙泉窑”,亦称“章窑”。20世纪30年代,解放后曾任故宫博物院陶瓷馆馆长的陈万里到龙泉考察研究青瓷,在《瓷器与浙江》、《中国青瓷史略》等书中发表了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50年代以来,国内陶瓷专家、考古工作者对龙泉古窑址和青瓷生产原料、工艺、烧制等作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1988年1月,大窑青瓷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青瓷遗址名胜》已选入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粤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今日中国旅游世界》大型丛书。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分布一、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1.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单体在数量上相对其他类型资源单体较少,详见表2-12。表2-12浙江省八类旅游资源单体地区分布一览表A类B类C类D类E类F类G类H类浙江省40261553139714210021077910681159杭州278152138161661640204113宁波14486137587125385103温州1081422192139513567743嘉兴525265912065381124湖州146100122158985586115绍兴23311473382953180225金华36112116634911564054衢州334127139209266772119舟山270382013644955372台州49814613317617697485丽水6291952122897982116106由该表可见,除D类天象气象与特殊景象类旅游资源外,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比其他六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要少。尤其是与F类建筑设施资源比较,相差近十倍。一方面固然与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分类较少有关(亚类2个,基本类型12个),但主要还在于由于人类历史进程中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造成对历史遗存的破坏与损毁。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大多数为废弃性的建筑、设施、文化层以及事件发生地等,其使用价值、观赏价值相对较低,倘若科考价值也相对低的话,则会由于单体评分低而未列入资源列表,这个原因使得未列入名目的遗址遗迹不在少数。2.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等级品质较低由表2-13可见,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相比,尽管在优良级绝对数量上高于D类旅游资源,与C类旅游资源基本持平,但优良级资源单体相对比例是最低的,仅为11.18%。而且,在平均品质得分上,也是最低的,仅为2.24分。这些数据客观反映了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等级与品质上的劣势。表2-13浙江省八类旅游资源单体等级分布表A类B类C类D类E类F类G类H类等级五级472686121042425四级134523210283034277三级61628212638721411188254二级1227510480452923424328402一级1774609705375235713467357等外22874466753641944合计40261553139714210021131910681159丰度储量99434173307949220752620129253622平均品质优良级数量797360166541121818254356优良级比例(%)3.遗址遗迹类资源在空间与密集度上的差异由表2-14可见,浙江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不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数量上的多寡,在单位空间的密集度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杭州市虽然以166个资源单体高居首位,但其单体空间密度却只能以1个/百平方公里居于中游;舟山市虽然遗址遗迹类资源单体较少,但其区域面积也小,却能以5.61个/百平方公里的单体密度居于首位。各地域遗址遗迹类资源单体空间密度最大极差达5.16个/百平方公里,为八类资源极差之首。表2-14浙江省各地市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单体空间密集度一览表县区面积(平方公里)遗址遗迹单体数量(个)每百平方公里储量(个)杭州市165961661宁波市936587温州市1178495嘉兴市3915120湖州市581889绍兴市790182金华市1090049衢州市92舟山市114064台州市941161丽水市1730097全省1018001002二、遗址遗迹类资源富集区1.杭州南宋皇城遗址群。南宋皇城遗址群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原为隋唐时期州治、五代吴越国(907-978)的王室所在地和北宋杭州州治。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赵构君臣一行,南渡抵达杭州,以此为行宫。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临安(今杭州)后,以行宫为基础,在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麓,南抵笤帚湾,北达万松岭,方圆9公里的范围内,建设起南宋皇城。皇城南之丽正门为正门,皇城之北门称和宁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似,门外也设有百官侍班阁与待漏院,与御街相接。门前自万松岭六部桥直至清洁平山宝莲山一带,为官员聚居之地,也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德祐二年(1276),元兵进占杭州,元将伯颜掳走了宫内所有人员和器物。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民间失火,殃及皇城,宫内建筑焚毁过半。嗣后,改垂拱殿为报国寺,改后殿为小仙林寺,改福宁殿为尊胜寺,改芙蓉阁为兴元寺、改和宁门侧为般若寺。元末诸寺相继圮毁,皇城渐成一片荒丘。2.杭州皋亭山遗址群。皋亭山遗址址群位于杭州市江干区丁桥镇与拱墅区半山镇。皋亭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山的南麓有杭州最古老的上塘运河。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皋亭山西南(今半山)的水田畈,就已是杭州先民的繁衍生息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皋亭山南麓人工开凿上塘运河后,这条水路便成为了杭城北隅的交通要道。宋元明三代,皋亭山数次成为北兵南下攻取杭城的必争之地。明代,“皋亭积雪”为杭城“湖墅八景”之一,“半山观桃”为杭人四时幽赏的习俗之一。清代,皋亭之桃,西溪之梅,河渚之芦共称为“湖墅三胜景”。宁宗皇帝、宋高宗、康熙、乾隆、杜牧、王蒙、薛昂夫、陆游、郁达夫等都到过此山。沿山村一带存有赤岸滨古迹、丁桥、兰桥、丁桥古街、“二十四孝”丁兰故里、古官道、晾网亭、古樟树等;皋城村一带存有龙居寺遗址、金门槛、乾隆皇帝奶娘墓遗址、清了法师道场、鲍家渡等。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皋亭山还曾留存永福庵、班荆馆、黄鹤仙洞(仙姑洞)、珍珠泉、钱王寨、丁兰井、渥注池、龙洞、母山、老虎山、雨花泉、游龙潭、浴龙池、冯氏井、喷玉泉、润玉亭、龙池、留月泉、双龙泉、芳杜州、卓氏别墅、介如堂、夕阳明半楼、月波楼、灵籁馆、白云堂、友梅轩、琴鹤轩、崇恩院、月轮寺、承天宫、柳翠修道归真塔等。3.杭州西溪遗址群。西溪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俗名“沿山河”,它以秦亭山为源头,西堪桥为埠头,旧属杭州府城之川流,故有“杭川”之称,相传旧时从秦亭山舟行至留下十八里,沿水有十八座桥、十八个湾,沿山有南宋十八里辇道,景区内有一百零八个景点。自唐代以来,西溪就以赏梅、竹、芦、花而闻名。“西溪探梅”为西湖十八景之一。从宋代起就有文人在此游历或隐居,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词。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和乾隆都曾到过西溪,并留下了大量笔墨。西溪多庵,据说最盛时有68个,西溪的庵文化独具一格。庵堂在古代扮演着客栈的角色,而另一些庵堂则是高人逸士为寻求心灵解脱、回归自然的隐居之所。现在,这些庵因为战乱和文革都已不复存在了。西溪景区内目前还存有千斤漾、龙舟渡、秋水庵、神道寺、梅竹山庄等历史遗迹。4.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瓶窑、安溪等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一支优秀的古文化,据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300至4200年,良渚文化先后延续数千年之久。遗址分布的良渚镇、瓶窑、安溪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地。良渚文化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遗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主要分布在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镇地域内。以莫角山为核心呈辐射分布,达50余处,总面积有33.8平方公里,有村落、墓地、祭坛、大型建筑基址等各种遗迹。从1987年至1993年,最能代表良渚文化的四大遗址依次发现。即莫角山遗址(1993年发掘)、反山遗址(1987年发掘)、瑶山遗址(1987年发掘)、汇观山遗址(1991年发掘)。5.萧山跨湖桥遗址群。萧山跨湖桥遗址群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1990年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发掘出房屋残迹、灰坑等遗址。出土遗物有陶、石、木、骨(角)器,文化面貌独特。石器以锛为主。陶器以黑陶为主,多夹砂陶;器行有圆底、平底、圈足器,不见三足器;釜则呈盘口、卵腹、尖圜底;交叉绳纹装饰颇具特色。发现较多彩陶片。出土了一些带榫木构件。经碳14测定的碳素标本距今年代有四组:7618±242年、7282±155年、7069±210年、6690±176年,树轮梭正为7310±176年,其年代明显早于河姆渡4层及罗家角4层,是浙江地区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一组文化遗存。此外,该遗址群周围还有西周时期的蜀山遗址、吴越时期的城山遗址、于2003年5月新发现的下孙遗址,以及反映自湘湖建湖以来留下的各种水工水利设施遗址等。6.镇海口海防遗址群:镇海口海防遗址群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其所在的镇海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北临杭州湾、长江口,南连闽、粤,为南北转运、补给和海上交通之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之称,镇海口地势险要,历来为军事要塞。自明中叶以来,镇海军民先后经历了抗倭和抗英、抗法、抗日等闻名中外的抗击外敌入侵的自卫战争,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海防历史遗址,构成较为完整的文物史迹网。它包括宁波市镇海区甬江入海口南、北两处以金鸡山、招宝山麓为主要地段的30多处海防遗迹,分布在以招宝山为核心的4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有甬江两岸的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吴杰故居、吴公纪功碑亭、泮池──裕谦殉难处、俞大猷生祠碑记、明、清碑刻、金鸡山炮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镇远炮台、宏远炮台、戚家山营垒、抗日“四绝台”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用自己的血肉,凝聚成不畏强暴、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7.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起航地遗址群:该遗址群位于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泛指全球东西方通过海洋进行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在人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上,宁波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质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令世人瞩目。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兼顾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又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宁波现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约1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遗址遗存时间跨度自汉代至近现代,历时二千多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始于汉代的上林湖越窑遗址,世界著名,保存完好;建于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的保国寺,气势雄伟,结构独特;东钱湖南宋墓道石刻群,以存世甚众、雕刻精美、保存完好而填补我国南宋美术雕刻史的空白;元代永丰库遗址,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规模宏大,布局清晰,保存完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元代地方大型仓储遗址;天一阁建立430多年来,主体建筑与藏书楼格局仍保存完好,被誉为“中华第一藏书楼”;建于公元1853年的安庆会馆,既是我国现存著名会馆和天后宫之一,又是一处闻名遐迩、宫馆合一的近现代海事舶商行业议事聚会场所。8.上林湖越窑遗址群:上林湖越窑遗址群于宁波市慈溪市桥头镇、匡堰镇等地,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中国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是中国青瓷的重要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遗址群环慈溪上林湖呈桃叶形分布,蜿蜒长达20km,窑址总数达120余处,时代上至东汉、下及北宋,以晚唐、五代、北宋为最多。这些古窑址,是我国一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青瓷画廊,也有人称为“青瓷露天博物馆”。经考古发现,上林湖有东汉晚期至三国时期的窑址7处。从唐代开始,上林湖窑址数量剧增,窑炉结构、装烧技术和施釉方法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匣钵的普遍使用,青瓷的质量跃居我国五大名窑之首。以上林湖为中心地的越窑青瓷的发展,使瓷器同丝织品一样成为明州港输出的主要商品。9.宁波北仑区海防遗址群:北仑区海防遗址群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是甬江口海防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东至青峙沙头,西至金鸡山麓,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北仑区小港一带是古代和近现代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目前遗留下来的海防遗址不仅数量繁多,而且规模宏大,在这一带4平方公里范围内,重要遗址、文物自然景观多达30余处,集中分布在金鸡山、笠山、钳口门一带。这些遗址从类型可分为炮台、碉堡、掩体、瞭望台、战壕、营垒、长堤、烽火台等,包含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光辉灿烂的历史。从古代到了近现代,这里一直是抗击外来侵略的前沿阵地。戚继光、郑成功、裕谦、林则徐、薛福成等等许多爱国将领和有识之士都在此留下光辉足迹;1885年爱国将领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率军驻扎金鸡山,取得了抗法大捷;金鸡山完好保存着全国现存唯一的清朝营房隧道遗址;笠山山顶的宏远炮台是甬江两岸最大的炮台,该台也拥有甬江口最大的巨炮等等。钳口门炮台,主要集中在四座连接在一起的环形山巅上,由于那里炮台众多,规模很大,当地群众称这些山“炮台山”。10.宁波慈城古县衙遗址群:慈城古县衙遗址群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古县衙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约二万余平方米,南北总长约150m,原建筑群规模宏伟、形制严格、工艺精湛。历经千余年风风雨雨,至今除了部分基础以外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现今的规划设计图是以清代《光绪志》中的“县署图”作为主要参照而重建,以显晚清前后的风貌,是体现慈城古县城文化区别古镇文化的重要载体。现重建的古县衙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为仪门、大堂、宅门、川堂、卷棚和清清堂。仪门后为一长方形庭院,由大堂、东侧厢房兵刑部和侧厢房吏户礼围合而成。大堂为单檐硬山顶建筑,三开间,明间抬梁式,大堂地面和前廊均由红石板铺砌。兵刑部和吏户礼为单檐硬山顶,七间二弄,穿斗式建筑结构。檐下有平身科,明间五攒,次间四攒,座斗下为伏远瓣,无出跳,斗拱间有透空雕花。川堂为三开间抬梁式建筑,紧连宅门而建。分大堂后院为二小院。院内中心各植广玉兰一株。卷棚为三开间,穿斗式建筑,紧接川堂而建。清清堂为单檐硬山建筑,明间抬梁式,硬山顶明间中央空地上还残留唐代古县衙石坡路。慈城古县衙遗址附近还有宋酒税务旧址、慈城普济寺遗址、清道观遗址、句章港遗址、半浦渡及古灯遗址、八字桥遗址、宁波木屐出土地、云湖窑遗址、郭塘岙古窑遗址等遗址遗存。11.温州瑶溪文化遗址群:瑶溪文化遗址群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瑶溪村,该遗址群主要包括三个文化遗址聚落:一是龙岗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在龙岗山坪上,为罗山支脉,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遗物丰富,有石器和陶器两类根据出土器物特征,上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至战国。二为张璁文化遗址,该遗址群是明代张璁在瑶溪一带留下的活动文化遗址,主要有罗峰书院、贞义书院、万竹亭等,原有大批园林主要分布在现钟秀园,但历经沧桑,今已存不多,主要有些诗碑刻字以及右桥仍存,现“兄弟岩诗碑”和“观菏亭记碑文”仍在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