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33张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33张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33张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33张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33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

整体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一、课程标准(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1.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倾向,我们并不能就此断言散文阅读不会出现在2023年的高考试题中。近两年,仍然有省市考查的是散文阅读,这些省市的命题特色有可能会被全国新课标卷借鉴吸收。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仍然要对散文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我们近年来独立命题的部分省(市)的试题为例,来阐释散文文本考查的相关内容,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考情。2.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二、散文阅读备考(2)题型:不管是小说阅读,还是散文阅读,题型都应该包括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其他省(市)独立命制的试题一般设置4~5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全是主观题,有的试卷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道主观题。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四选一或五选二)、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题目)居多。(3)从散文试题的布局看,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尤其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3.特别提醒: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科素养、语文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的具体表述有诸多增加和改动,这些变化在散文阅读考查中如何体现,应在备考中予以充分关注。从广义讲,散文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现代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带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性质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现代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1.“形散”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与小说相比,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三、散文体裁特征2.“神聚”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的约束。3.结构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4.语言

某种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更具文学特色,风格更具多样性,内涵更为丰富蕴藉。5.分类

根据写作内容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议论思辨等类。散文的整体阅读:一是抓散文共有的文体特征;二是按散文的分类,确定不同类别的散文的阅读侧重点,从而使答题思路更清晰。四、散文整体阅读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阅读示例——写人记事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霎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第一步:弄清记叙的基本要素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人、物、事?文章所写的人有“玛丽亚·索”“乌热尔图”“鄂温克人”;物有根河、森林、草原、驯鹿等;事有玛丽亚·索与森林、驯鹿相守,乌热尔图辞去京官重返故乡,走出山林的鄂温克人努力与未来接轨。第二步:厘清基本思路作者的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作者围绕“根河之恋”,先后叙写了几类人物的表现:玛丽亚·索与森林、驯鹿相守也就是与根河相守;乌热尔图文化寻根,是对祖先和根河的眷念与报答,是自觉承担文化传承之责的体现;走出山林的鄂温克人在根河迎接和创造新生活。文章从老、中、新一代鄂温克人的“根河之恋”来组织构思,既能体现根河的母性,又能体现鄂温克民族依恋根河的普遍性,同时这种表现也是对美好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坚守,鲜活地体现出文化自信。第三步:分析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突出新一代鄂温克人形象的?塑造了他们怎样的形象?第一问:①环境描写。如“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咖啡色外墙,小尖顶”等;②肖像描写。如“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等;③动作描写。如“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翩翩起舞”“笑着来又笑着去”等;④对比。与玛丽亚·索的山林生活相比,新一代鄂温克人的生活变化很大,过上了城市生活。第二问:塑造了新一代鄂温克人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新生活的特点。第四步:把握文章主旨主旨: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很好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第五步:赏析基本技巧依时间顺序叙述,由个体到群体。事小旨大,主旨一步步明晰,结尾总结升华。文笔质朴,自然亲切。岳桦任林举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那时长白山还没有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也是那样,尽管一路上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只有那些岳桦树,对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一个惊奇。(二)阅读示例——写景状物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厉的叫喊。这些树的名字,就叫作岳桦。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作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也许叫“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构成这个阵营的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肩负怎样的使命?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子。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美,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但用到树上,肯定不准确,应该是命运决定性格。岳桦,之所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有删节)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第一步:研读标题,找切入点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岳桦。第二步:划分层次,厘清思路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1~3段写作者第一次到长白山时,岳桦给自己留下了深刻记忆。4~6段写岳桦身躯匍匐而树梢吃力翘起,它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7~8段写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9~11段写残酷的环境使白桦变成了岳桦,实现了对树本身的超越,发生了某种生命质变。第三步:抓“形”析“情”,体悟意蕴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岳桦?突出了岳桦的哪些特点?手法:文章灵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岳桦。特点: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身躯匍匐,树梢翘起;倔强壮烈,富有精神。第四步:深挖情感,明确主旨主旨:本文通过对身处绝境,身躯匍匐,但倔强壮烈的岳桦的描写,抒发了对岳桦以及像岳桦一样不断超越自我,让生命发生质变的人的赞美。挺拔之姿

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三)阅读示例——议论思辨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第一步:划分层次,厘清思路仔细阅读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行文的。首先,从打开魏晋艺术史册引出话题——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第1段)接着,作者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和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竹的挺拔之姿的内涵:①由叙述“我”和魏晋间人相近的一段山野生活的经历过渡到阐述对竹挺拔之姿的认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手法;(第2段)②叙写“我”在鹤峰原度假的感悟,突出竹从容优雅的特点,运用记叙、描写、联想、议论手法;(第3段)③写出了竹孤高兀傲、风骨高洁的气质,运用描写、联想、抒情、议论手法;(第4段)④突出了竹清简的精神,运用联想、议论手法;(第5段)⑤主要叙写了竹坚韧忍耐的精神,运用记叙、抒情、议论手法;(第6段)最后,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讴歌竹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第7段)第二步:分析材料,领悟技巧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及联想和想象等表现手法,内容丰富而又集中,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引用等,使得形象生动,内容充实。全文语言表达流畅,古朴典雅。第三步:抓住关键,明确主旨主旨:本文通过对“我”在与魏晋间人相近的山野生活中与竹相处的感悟,写出了竹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坚韧忍耐、争先向上等精神气质,赞美了竹子所具有的挺拔之姿和品格,激励人们在生活中要有拼搏、奋斗的精神。《岳桦》(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开头,主要是为了呼应下文,暗示那时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值得记忆的景点不多。B.文章始终以岳桦与白桦的对比为主线,通过白桦养尊处优、风流浪漫与岳桦身处绝境、倔强不屈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C.文章最后写到,“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并非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