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第1页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第2页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第3页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第4页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

学校名称:荆楚理工学院中心名称: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中心网址:://中心联系心通讯地址:荆门市象山大道23号申报日期:二○一○年四月V是否申请国家级示范中心:□是□否V

湖北省教育厅制

填写说明

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2、“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目录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52.实验教学 16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62-1-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162-1-2实验教学理念、定位及规划 162-1-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17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18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202-3-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202-3-2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各类实验的比例 212-3-3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 23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242-5.实验教材 273.实验队伍 283-1.队伍建设 283-1-1队伍建设规划 283-1-2政策和措施 29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 303-2-1中心队伍的职称现状 303-2-2学历学位现状 303-2-3年龄结构 303-2-4培养、培训现状 31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 323-3-1教风建设 323-3-2教学科研技术能力、承担教改、科研项目 333-3-3成果应用 333-3-4对外交流 334.体制与管理 344-1.管理体制 344-1-1管理结构图 344-1-2 中心管理运行模式 344-1-3中心资源利用 354-2.信息平台 354-3.运行机制 355.设备与环境 385-1.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385-1-1设备购置、更新、利用情况 385-1-2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情况 385-2.维护与运行 385-3.实验中心环境与安全 396.特色 417.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427-1.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427-1-1学生学习效果 427-1-2教师实验教学成果 427-2.辐射作用 438.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448-1.自我评价 448-2.实验教学中心今后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 449.审核意见 46附表1-1中心仪器统计表 47附表1-2主要科研成果统计表 51附表2-1中心开设的实验项目统计表 56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名称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所属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隶属部门/管理部门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立时间2008.10中心建设发展历程荆楚理工学院是一所涵盖理、工、医、文等多学科门类的省属普通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位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荆门,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白龙山麓。荆楚理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源于1996年建立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和2001年建立的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工电子实验室。2002年3月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合格评估;2004年,学校投资270多万元,实施了电工电子实验室的整体建设和环境改造;2006年10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12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升本评估;2008年5月,原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工电子实验室整体迁入。学校根据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需要,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于2008年10月成立了荆楚理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立项校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现了全校性的资源共享。“中心”秉承两校实验教学的优良传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神,紧紧围绕学校“队伍提高工程”、“优势学科孵化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园资产资源运营工程”的人才培养核心,为实现学校“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人才办学”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工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求,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运行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实践,实验教学条件显著改善,规模进一步扩大,实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第一、构建了满足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需求的硬件平台。先后共投资600多万元,建成19个电工电子实验室,总面积达2309㎡,实验仪器设备1559台套;第二、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第三、构建了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第四、建立了独立的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第五、实施了实验中心开放的运行管理模式。“中心”现有实验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47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4人;博士2人,硕士26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26人。“中心”下设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电工基础、通信原理、高频电子、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彩电原理、电力电子、电机拖动、PLC、电气控制、自控原理、EDA、单片机应用技术、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17个专业基础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同时还建有大学生综合创新实验室和电子综合实训室。每年面向全校14个专业约2000名本、专科生承担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任务,年均完成实验人时数超过19万,为理工科学生的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还面向工科学生开设了《小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等公选实验课程,。中心主任姓名吴麟章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9.08民族汉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位博士毕业院校清华大学通讯地址荆门市象山大道23号邮编448000电子邮箱dzxxgcxy@联要职责负责实验中心全面工作,主持实验教学改革,规划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教学科研主要经历

1、工作和学习简历:1993.9-1996.3浙江大学信息电子系硕士研究生学习1996.3-2000.8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研究生学习1997.6-1999.6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四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2002.4-2006.2武汉科技学院、光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所工作2006.2-2007.12湖北工业大学工作2007.12—至今荆楚理工学院工作2、主要讲授课程《量子物理》、《现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3、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研究课题(1)国家高新技术重大研究计划863项目: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效率量子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制;(3)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与应用研究;(4)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5)湖北省光伏中心:湖北工业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先进示范基地建设;(6)湖北省新世纪高级人才工程项目: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7)湖北省光伏中心: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集成控制技术;(8)武汉市科技晨光计划项目:高效率III-V族半导体太阳能电池;(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效率量子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10)人事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择优资助:量子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参加学术兼职:(1)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3)中国物理学会会员;(4)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5)《Chinesephysicsletters》特约审稿人;(6)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委会委员;(7)华中科技大学“21世纪电气信息学科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

教学科研主要成果1、发表了科研论文30余篇:(1)SCI收录11,EI收录9篇;(2)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2、获奖12项:(1)1999年德国文化交流奖学金;(2)1999年获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称号;(3)2000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4)2001年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5)2002年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6)2003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级人才工程;(7)2004年《显像管表面摩擦试验机的研制》获科技成果转化奖;(8)2005年入选湖北省跨世纪人才第一、二层次;(9)2005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一成果人);(10)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200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12)2007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3、主持学科建设项目5项:(1)2003年主持创建信息光电子学科;(2)2004年主持筹建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2005年主持筹建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005年主持申报成功物理电子学硕士点;(5)2006年始主持建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博士点。专职人员

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年龄人数51413152261814739占总人数比例11%30%28%31%4%56%38%

2%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实验项目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2525214196819.2932万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23091559606.880198%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主编参编2/13

/近五年经费投入数额主要投向近年来,学校用于设备购置和自制的经费606余万元,添置仪器设备1559台套。为保证“中心”的正常运行,学校投入67余万元用于实验设置的维修、实验耗材、教学与科学研究、实验教材建设和实验人员培训等。中心近五年经费投入情况见表1-1所示。中心仪器设备统计表参见附表1-1(见第47页)。表1-1、近五年经费投入情况简表2004年前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计设备费(万元)187.32274.9514.8811.9134.212.4571.17606.88运行费(万元)19.2327.551.989.8667.63小计(万元)206.55302.4617.3813.8138.8514.4381.03674.51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近五年来,“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参见表1-2:主要教学科研成果汇总表。表1-2主要教学科研成果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数量备注1教学研究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4项2教学研究论文31篇E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3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4校级教学团队1个电子信息类教学团队5出版教材、自编实验指导书教材15部、实验讲义13部国家规划教材1部6自行研制开发实验装置9种7科研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项目各1项、省部级10项8科研论文89篇EI收录4篇、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9科研获奖情况6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科技成果转化1项、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主要教学成果1、承担教学研究项目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4项。具体见表1-3:主要教学研究项目一览表。1-3主要教学研究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年度负责人级别本科层次嵌入式系统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8田原省级IT蓝领系列专业方向办学探索与建设2006田原校级高职高专自动化专业教改思路的研究2006黄向龙校级计算机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2009李素若校级5《软件工程》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2007刘珊艳校级2、中心教师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1篇,其中E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具体见表1-4:主要教学研究论文一览表。1-4主要教学研究论文一览表序号作者姓名论文名称发表刊物名称出版时间作者序号1田原基于AJAX的教学Web应用研究(EI收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1012胡玉荣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设计初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成人教育2007.613王荆中电子竞赛与电子信息教学改革管理观察2008.714刘冬梅论运用网络教学信息资源进行远程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8.715陈涛小论对生产线实习的教学把握科教探索2008.1116何川多媒体教学模式及应用效果初探科教探索2008.1117王军论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交流2008.1018王军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探讨广西轻工业2008.1219陈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思考素质教育论坛2008.3110陈洁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素质教育论坛2008.7111陈洁关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112陈洁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7113胡博文电子示波器的EWB仿真方法及效果初探科教探索2008.11114刘冬梅PLC的基本环节编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广西轻工业2008.3115王恒C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大众科学2009.7116王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与探讨教学交流2009.12117邓鹏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1118陈万华新农村职业教育展望成人教育2008.619陈万华《图文混排》教学设计科技信息2009.9120刘珊艳基于UML高校选修课管理系统建模设计长江大学学报2005.2121田原基于Web和Web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研究情报杂志2006.6122胡玉荣浅谈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123胡玉荣浅议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东陆职教论坛2005.7124李素若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计算机教学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5125杜华斌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培养电脑知识与技术杂志社2005.12126杜华斌试论现代教学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2004.11127黄向龙探索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改方向大学时代2006.11128黄向龙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改探索科技信息2006.12129黄向龙高职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教改实践职业时空2007.8130郑全新应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模拟教学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8.10131郑全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仿真系统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0413、建设精品课程共计6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具体见表1-5:主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1-5主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评审时间课程负责人级别1多媒体课件制作2008李成银省级2网页设计与制作2009杜华兵省级3模拟电子技术2010王寿槐校级4电路2010王军校级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10黄向龙校级6C语言程序设计2010李素若校级4、建设校级教学团队1个:电子信息类教学团队。5、编写出版教材15部,自编实验讲义13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部,高等学校教材12部。出版教材情况参见表1-6:主要编著教材情况一览表;自编实验讲义情况参见表2-3:中心人员自编讲义目录(P27页)。1-6主要编著教材情况一览表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情况计算机导论(第2版)田原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XML与VisualBasic.NET编程技术田原等科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6Delphi7.0程序设计田原等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5C#程序设计田原等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5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指导与习题集李素若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7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李素若等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7数据结构李素若等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8ASP动态网页设计李素若等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9软件测试方法与技术李素若等中国商务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910软件工程与软件文档写作[M]文斌等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511C#程序设计[M]文斌等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512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Authorware李成银等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513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杜华兵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214机械设计基础蔡南武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515熔化焊基础蔡南武等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86、自行研制开发了9种实验装置。▲DSP系统教学实验箱▲单片机教学实验箱▲接触器、继电器控制板▲时间继电器降压起动电路板▲按纽、接触器、双重联正反转控制线路板▲车床控制线路板▲电机起动控制线路板▲电机星形/三角形联接板▲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板二、科研主要成果1、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重大研究计划863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共计18项。具体情况见表1-7: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1-7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来源时间1吴麟章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国家高新技术重大研究计划863项目20072吴麟章高效率量子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3吴麟章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与应用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20064吴麟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20075吴麟章湖北工业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先进示范基地建设湖北省光伏中心20076吴麟章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湖北省新世纪高级人才工程项目20067吴麟章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集成控制技术湖北省光伏中心20058吴麟章高效率III-V族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武汉市科技晨光计划项目20039吴麟章高效率量子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10吴麟章量子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人事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择优资助200311胡玉荣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在高等学校教学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0712田原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探索之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0413胡玉荣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校科研处200814李素若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环境影响评估与管理软件的开发校科研处201015李成银考勤管理系统校科研处200616李成银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校科研处200717杜华斌基于软件模式和组件重用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校科研处200618王寿槐电子束实验仪的研究与改进校科研处20072、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共计89篇,其中EI收录4篇、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具体情况参见附表1-2:主要科研成果统计表(P51)。3、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科技成果转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1)国家发明专利:吴麟章,光伏构件,2006年;吴麟章,柔性太阳电池,2006年;吴麟章,量子阱太阳电池,2007年;郑全新,光电控制自动换气装置,2009年。(2)科技成果吴麟章,显像管表面摩擦试验机的研制,2004年。(3)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吴麟章(第一成果人),一种系统的、自洽的半导体激光器性能表征理论与技术,2005年。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成员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吴麟章男1969.08博士主任教授光电应用2全面负责中心建设是2田学军男1968.09学士副主任副教授机电工程14分管实验教学是3向汉江男1968.02学士副主任副教授机电工程14负责日常管理是4王寿槐男1958.01学士基础实验室主任副教授物理9管理、教学是5王军男1962.09学士创新室主任高工电气工程7管理、教学是6王荆中男1974.07学士电气与控制实验室主任讲师电气工程10管理、教学是7陈洁女1964.10学士电子综合实训室主任工程师自动控制技术10管理、教学是8王恒女1983.07硕士保障室主任助教信息处理技术4管理、教学是9孙歆钰女1981.08硕士办公室主任助教自动控制技术4管理、教学是10裴永才男1952.01学士工程师通信技术3管理、教学是11袁氢女1983.05硕士通信与信号实验室主任助教自动控制技术2管理、教学是12邹云峰男1980.08硕士助教通信技术6管理、教学是13邓鹏男1981.09硕士EDA实验室主任助教自动控制技术2管理、教学是14付俊男1980.03硕士助教自动控制技术2管理、教学是15唐文涛男1982.01硕士嵌入式系统实验主任助教微电子学2管理、教学是16郑兴华男1958.06本科研究员档案管理14管理、教学是17陈涛男1983.01硕士助教通信技术2管理、教学是18王燕女1981.03硕士助教电子信息4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19刘冬梅女1976.11硕士讲师电气技术6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0黄静女1972.03硕士讲师电气工程7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1张秀丽女1964.10学士讲师电气工程7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2何习佳女1968.06学士讲师电气工程7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3谢娅娅女1979.05硕士讲师信息处理技术4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4吴玉萍女1967.11学士讲师电气工程6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25郑笔耕男1981.05硕士助教信息处理技术4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6李正燕女1974.12硕士讲师电气工程3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7王小梅女1983.04硕士讲师电气工程2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8胡博文女1984.02硕士助教通信工程2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29何川男1983.12硕士助教电子技术2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30赵娟女1979.01硕士助教通信技术5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31马雪芬女1979.10硕士讲师通信技术5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32李艳丽女1981.10硕士助教通信工程3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33郑全新男1972.05硕士讲师电气技术8实验教学否电信学院34陈万华男1967.01硕士副教授计算机应用6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35刘珊艳女1984.05硕士助教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36田原男1969.10学士教授自动控制10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37胡玉荣女1970.07硕士副教授计算机应用6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38武永成男1971.09硕士副教授计算机应用5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39李素若男1969.12学士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40杜华斌男1967.01学士副教授电子精密机械9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41李成银男1960.02学士副教授多媒技术8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42文斌男1973.08硕士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实验教学否计算机学院43张思团男1966.12博士高工机制及自动化8实验教学否机械学院44蔡南武男1959.01学士正高工机制及自动化9实验教学否机械学院45黄向龙男1968.11学士副教授生产过程自动化7实验教学否化工学院46胡书屏男1941.03学士教授自动控制技术4实验教学否47罗炎林男1947.01学士顾问教授无线电电子学2管理否合计47人,其中:教授4人,正高工1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研究员1人,讲师11人,工程师2人。博士2人,硕士26人,学士18人。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2-1-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为建设一支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成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管理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心,我校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深入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管理运行机制。2007年,荆楚理工学院成立后,实时制定了《荆楚理工学院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学科建设整体规划,形成了《荆楚理工学院关于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依此针对性地相继制定了《荆楚理工学院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荆楚理工学院实践教学工作条例》、《荆楚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荆楚理工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荆楚理工学院实验室规则》、《荆楚理工学院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荆楚理工学院实践教学工作流程》、《荆楚理工学院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暂行规定》、《荆楚理学院实验室评估标准》等一系列具体政策与规定。这些政策明确了实验教学在学校中心工作中的地位,规范了管理、理顺了关系,有力地保障了实验教学的软件和硬件的建设需要,为提升实验教学层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和适宜的外部环境。2-1-2实验教学理念、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推行从课堂教学向实验教学转移,以知识传授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转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队伍互通,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实验教学定位:立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规划:结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标准,对中心建设规划如下: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更新,加大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力度。探究实验平台的功能,究其所需,尽其所能。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依附理念教学的传统观念,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协调发展,实验教学与提高学生素质齐头并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合理配备教师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投身实验教学,激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实验教材和实验平台的建设,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学生个性发展兼容,保证实验队伍的健康发展。4、健全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和评价体系。明确实验人员管理职责,制定实验室开放制度和教师实验指南,健全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含工具)、材料的领用、发放、借出等制度,逐步建设电子元件库,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5、加强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探索校企一体、学训一致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紧跟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设计实训项目及产品制作范围,突出学训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6、加强网络资源与信息化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时效。充分完善信息化管理功能,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

服务于师生,提高“中心”资源的利用率和开放度。2-1-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依据学校关于实验教学的理论及定位,确立实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是:以人才市场需求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导向,结合校情和办学条件,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驱动,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专业实践技能为重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改善实验条件为基础,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1、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出发,开发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根据各实验室的功能,逐步构建以基本操作型、综合应用型、创新设计型等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课程体系;打破课程界限,进行实验重组,尽量独立开设实验课,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实验项目,深入探讨电子信息企业存在的工程实践问题,教学内容贴近企业工程实践能力的需求。2、教学模式改革:破除按课程设置实验室的传统观念,按模块设置实验室,实现校内实验和工厂实习的有机结合;广泛争取社会力量办学,完善产、学、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在实验教学中融入企业实用项目,保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以实训融入生产,生产推动实训,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实验室开放实行预约登记与教师指导制度;丰富实验课程的网络资源,开展面向全校的实验公共选修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3、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可编程等现代化技术的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答疑与讨论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计划内与计划外相结合、学生预习与网络实验演示相结合、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4、考核方式的改革: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建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多元化考核体制。如采用实验操作现场演示、答辩、按工位操作、上机考核、设计作品等形式,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5、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实行教师自评与学生评比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实验教学通过对授课形式、教学引导、教学辅导、教学过程控制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等环节评价,其中学习效果以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及实践能力评价为主,从学生的操作规范、预习情况、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技能测试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6、保障体系改革: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实验室管理。落实“中心”组织、任务、责任;落实管理制度、运行经费、激励机制;落实监控体系;落实实施项目的管理。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每年完成的人学时等)“中心”目前承担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化工与药学院等涉电专业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共计开设有实验课程25门,涉及14个专业,年均约2000名学生。实验教学年均人学时数超过19.2万。面向各专业开设的实验教学情况详见表2-1:面向各专业实验教学情况统计表。表2-1面向各专业实验教学情况统计表序号课程名称计划学时数专业名称班级数学生人数年均时数1电路26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2454118042电工学、电工电子技术20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及制造、数控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301098219603电工实训1周电气自动化技术311923804模拟电子技术36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038276406数字电子技术34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字逻辑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546488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周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1038276409电子测量18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5192345610通信原理16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79126411高频电子16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5192307212EDA原理与应用20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79158013信号与系统36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79284414数字信号处理1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79110615单片机与接口技术34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545185301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4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94361482417电力电子技术20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2201402018彩电原理34应用电子技术3113384219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30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6250750020机床控制与PLC10数控技术2107107021小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2周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72801120022电子CAD34应用电子技术6233792223电气CAD48电气自动化技术3119571224自控原理16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5186297625电气测量24电气自动化技术3119285626电机与电力拖动(上)14电气自动化技术3119166627电机与电力拖动(下)14电气自动化技术288123228电子线路设计与实践32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5192614429电视机原理与实践10物理教育13232030小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10全院公共选修课80800合计192932注:少数课程名称因授课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2-3-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在“中心”改革思路指导下,结合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要求,依据目标定位,在充分跟踪调查电子信息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压缩必修科目和验证型实验,开发反映新技术领域的实验项目,增加与学科前沿相关的选修课或独立实验课。如在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中,增加软件仿真;整合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内容,独立开设电子技术实验课;开设仿真技术、嵌入式系统实验等选修课。设立课外文化科技创新活动学分,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科技创新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开放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提供教学资源,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活跃学生第二课堂。“中心”在改革、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培养电工电子实践能力为主线、“四级实验教学平台”为基础、分层次(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模块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四级能力培养(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体系。电工电子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体系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基础实验平台:包括常用仪器的调节与使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工程应用软件基础实验三个模块。常用仪器的调节与使用模块主要使正确掌握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模块含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和电路实验;应用软件基础实验模块主要学习电子CAD、电气CAD、Matlab、Ewb、组太软件等专业应用软件。该平台以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综合实验平台:包括通信与信号处理综合实验、电气与控制综合实验、EDA综合实验、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四个模块。通信与信号处理综合实验含通信原理、高频电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彩电原理等实验;电气与控制综合实验含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PLC、自控原理等实验;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模块含单片机、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实验。该平台以综合设计型实验为主。工程训练平台:包括电子产品组装实训、电气控制及PLC实训、单片机实训、企业仿真四个模块。该平台以专业技能训练、生产操作训练和企业生产技术培训为主。创新平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毕业设计、校企技术合作等三个实践活动模块。主要为学科竞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教师参与校企技术合作等提供支持。基础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为每门实验课程必须包含的实验内容,创新型实验则独立于课程模块之外,内容和选题不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实验具体要求如下:基础型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目标是进行综合实验技术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和应用、综合设计、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型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技术,尝试进行科技开发与应用研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合作学习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综合应用素质。创新实验活动包括实用功能小系统设计、大学生科研项目、学科知识竞赛、教师科研、校企合作等,要求从工程实际出发,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实用性,为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及校企技术合作等创造环境。2-3-2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各类实验的比例1、中心开设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中心开设有252个项目,其中基础型134个,综合设计型78个,创新型40个。除了上述所列的常规实验项目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申请增加自主实验项目。中心开设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见附表2-1:中心开设实验项目统计表(见第57页)。2、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所占比例分层次统计的实验教学内容项目(学时)见表2-2: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项目(学时)统计表。表2-2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项目(学时)统计表序号课程名称计划学时实验个数基础型项目数基础型学时综合设计项目数综合设计学时创新型项目数创新项目学时1电路261616332电工实训2033203模拟电子技术3653122244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07112685数字电子技术345426186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055207电子测量1895104168通信原理169720289高频电子161171441610EDA原理与应用201182031211信号与系统361183231212数字信号处理1473641613单片机与接口技术341262262414单片机课程设计402011619241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41272252016电力电子技术201061241617彩电原理341581674418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301316124819PLC课程设计4010104020电子CAD34432411021电气CAD48433211622小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4052833223自控原理1674831224电气测量2413132625电机与电力拖动力281210322826嵌入式系统20731241627仿真技术189510416合计736252134431783944092以实验项目数计算:共252个实验项目。其中:基础型实验:134个,占53%;综合设计型实验:78个,占31%;创新型实验:40个,占16%。以实验学时数计算:各实验课程总学时917,其中:基础型实验:431学时,占47%;综合设计型实验:394学时,占43%;创新型实验:92学时,占10%。各类实验所占比例分配如图2-2: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比例。各类实验所学时占比例分配如图2-3: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学时比例。图2-2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比例分配图图2-3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学时比例分配图2-3-3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中心”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调整实验项目,以学科建设为依托,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1、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注重将教师科研成果设计为实验项目,研制、开发、改进、更新实验仪器与设备。例如在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中,将单片机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开发实验箱,设计出单片机外围拓展电路,将项目实例转化为实验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中心”教师还将学科竞赛等应用性、研究性强的内容选为实训项目,更新实验内容,使得学生较早地得到这方面的锻炼。2、校企合作开展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心”与广东格兰仕集团、广东雪莱特光电股份、温州欧龙、扬中科泰电子、许昌瑞新电气、浙江天煌科技实业、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历届学生进行见习、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实验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与实训。“中心”与武汉莱特电子科技合作,由企业工程师培训实验指导教师,共同组建指导小组,指导学生生产调频耳机,企业回收产品,有力保障了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中心”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并将其植入课堂、植入实验室。在教学中按照企业的运行方式,以几个典型产品为纲,如:调频耳机、U盘、音箱、电子钟、收音机等,完成该产品从设计、生产、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教学的开展是以此产品为驱动,以生产流程中的技术要点映射到时电子、电气专业的各个主要知识点。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学生协助企业生产产品。如:武汉莱特电子科技为“中心”提供中央信号源、频率感应器、衰减器等电子产品测试设备,学生利用小型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课程实训,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按企业质量标准生产调频耳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如:“中心”充分利用设备和教师资源,与广州士美日用品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已在校内开办“好家风”合作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将企业课和专业课有机融合,使学生提前介入企业文化。3、教学与培训、竞赛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中心”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与培训活动。“中心”已被与荆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定为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开展了电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积极组织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子产品设计竞赛等活动。将学科竞赛融入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力量研讨历年全国和省级电子设计大赛的课题,并归整为《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项目,应用于实验教学。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心”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基金。学生自选创新项目,自行立项,经中心老师评审通过,予以资金扶持,并提供专门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结题。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内容和社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强化了师生科技创新的观念。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心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生个性能力发挥,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工程应用、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1、实验教学方法“中心”按照四级能力培养体系,最大限度地赋予各实验应用背景,据此设置多层次课程体系和多层次实验内容,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活动。(1)计划内与计划外相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学生可自主选择预约实验时间、地点和教师;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题、自主设计,通过预约,自主完成实验。(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基础型、综合型实验以实验教师现场指导为主,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操作、学生独立实验,对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设计型实验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由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引导。(3)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创新型实验主要采取探究式、讨论式的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4)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结合。由于“中心”校企合作紧密,学生实训、实习的项目往往是企业的产品,企业都会派工程师深入教学实际。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完成学生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对接,企业工程师将工程经历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升华实践教学内涵。(5)学训结合,校企一体。将生产具体产品列为学生实训内容,使课堂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完成课程实训,提前体验企业文化。(6)教学与竞赛相结合。将学科竞赛内容列为自主开放型实验项目,学生可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准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总结研究报告等工作。这种竞赛融入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实验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采取各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1)开发应用网络课件和多媒体课件。

“中心”加强了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积极进行了现代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探索。①建设了学习网站,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方便师生使用;建设了《模拟电子》、《电路》等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②实验课程的课件提供了相关实验的指导、实验过程、步骤、方法等信息。③有些实验还提供了网上虚拟实验方式,如《模拟电子》实验课程应用了PSPICE、EWB软件仿真电子线路。(2)应用虚拟模拟仿真软件。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虚拟、模拟仿真软件,如EDA仿真、DSP仿真、PLC仿真、单片机仿真、虚拟仪器等软件,达到了软硬结合、虚实相辅的目的,有力地丰富了实验中心建设内涵,从而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觉性,彻底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理念,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环境和条件。3、实验考核方法中心积极探索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为目的,根据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1)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课内实验主要采用以平时成绩为主评定成绩,根据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态度和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等环节给出综合的实验成绩,最终的实验成绩百分比构成:预习实验10%,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50%,实验报告20%,实验考试成绩20%。并按30%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2)操作、报告、笔试、口试等相结合。单独设课的实验课主要采用考核成绩与平时成绩加权综合。考核采取操作、笔试、口试相结合,以操作考核为主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不低于总成绩的30%)不合格者不能参加课程考核。(3)立项、作品或报告、答辩相结合。主要针对课程设计、实验选修课、课程实训、综合创新项目等采用。其中课程设计、课程实训、实验选修课的报告成绩权重占60%,而综合创新培训的作品和答辩的成绩权重占80%以上。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中心”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对实验教材进行了不断更新。“中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了各实验项目的内容和方法,及时更新了实验教材。目前,“中心”各实验课全部采用自编讲义和获奖教材作为参考教材。近年来,中心人员自编的实验讲义见表2-3。表2-3中心人员自编讲义目录序号实验教材名称编者编制时间备注1EDA实验指导书邹云峰2007.03在用2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王军2007.03在用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荆中2007.03在用4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指书王荆中2007.03在用5PLC实验指导书刘冬梅2008.03在用6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王荆中2008.03在用7DVCC-51S(SH)单片机实验指导书邹云峰2008.09在用8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指导书刘冬梅2008.03在用9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陈洁2008.03在用10DGJ-2型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王军2009.03在用11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邹云峰2009.09在用12高频电路实验指导书刘冬梅2009.09在用13彩电原理实验指导书王寿槐2009.05在用

3.实验队伍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3-1-1队伍建设规划随着实验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实验设备的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例逐年提高,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十分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工作,制定了建设规划,引进了激励机制,从而充分发挥了实验队伍的潜能,保证了教学队伍的稳定,激活了运行体制。1、制定队伍建设规划(1)改革实验教学观念。对实验课程组建实验指导教师小组,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2)制定队伍提高计划。组建专职教授挂帅、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并注重专职教师的工程经历。通过队伍内的传、帮、带,承担科研和教改任务等方式进行继续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和业务水平。(3)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多种渠道充实实验队伍。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且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聘用思想素质高、动手能力较强的实验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将高层次人才稳定、引进、培养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4)深化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验教学规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模拟、仿真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对在实验教学中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5)教学与科研、产业开发相结合,互相激励,为创一流师资提供可靠保证。(6)按实验教学需要确定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结合学校“三定”工作,建立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聘任机制和设岗聘任方案,施行定岗聘任和岗位考核制。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1)鼓励中青年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加强对年轻教师和专职实验人员的培养,制订年培训计划,继续执行新来的年轻老师包括硕士和博士必须进实验室锻炼、熟悉所在专业和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的制度。(3)采取措施让低学历、低职称的教师任助教,参与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增强实验师资力量、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水平。(4)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到国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校外实习基地等对口进修、培训。表3-1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三年内人员培训和引进计划表项目培训计划引进计划时间2008年2009年2010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实验教师13101003实验技术人员5511223-1-2政策和措施

学校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规划,制定了高水平实验人员的培养、引进、聘任方案,出台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有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建立了专职与兼职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实现了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优化。1、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水平教师进入实验室,投身实验教学《荆楚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明确要求遴选责任心强、基础扎实的教师到实验室工作,注重专职教师的工程经历。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有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各实验室的主任。《荆楚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职称评聘上向实验人员倾斜,津贴发放给实验人员优惠政策,以事业留人,以良好的实验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对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计入其教学工作量。设立实验室工作优秀奖,对在教学竞赛、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校予以奖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低人一等的不合理现象。2、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荆楚理工学院院系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办法》明确将高层次人才稳定、引进、培养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出台了《荆楚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办法》、《荆楚理工学院关于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实验教师学历提升、实验技术专业培训、外出进修等方案。这此措施改变了实验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了“中心”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3、倡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验教学规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模拟、仿真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依据《荆楚理工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在实验教学中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4、定岗聘任,严格考核,完善其评价体系加强“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实验人员”三级责任制,施行定岗聘任和岗位考核制。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包括按照工作职责考核和教学情况考核。上述政策和激励机制有力保障了实验教学的有序性,激发“中心”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学历进修的热情高涨,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开发实验项目、自制实验设备明显增多,充分彰显了学校政策导向的成效。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目前,“中心”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队伍相对稳定,并逐步形成梯队。3-2-1中心队伍的职称现状“中心”现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计47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教授4人、正高工1人,占人员总数的11%;副高职称(14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研究员1人,占人员总数的30%;中级职称(13人):讲师11名、工程师2人,占人员总数的28%;初级职称(15人):助教15人,占人员总数的31%。副高职称,14,副高职称,14,30%正高职称,5,11%助教,15,31%中级职称,13,28%正高职称副高职称中级职称助教图3-1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分布图3-2-2学历学位现状“中心”现有博士2名,占人员总数的4%;有研究生学历人员26名,占人员总数的56%;有学士学位人员18人,占38%;有本科学历1人,占2%。学士,18,38%学士,18,38%博士,2,4%本科,1,2%硕士,26,56%博士硕士学士本科图3-2教师队伍学历、学位分布图3-2-3年龄结构“中心”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6人,约占总人数的13%;40-50岁的有15人,约占总人数的31%;30-40岁的有12人,约占总人数的26%;30岁以下的有14人,约占总人数的30%。40-50岁,15,40-50岁,15,31%50岁以上,6,13%30-40岁,12,26%30岁以下,14,30%30岁以下30-40岁40-50岁50岁以上图3-3教师队伍年龄结构3-2-4培养、培训现状表3-2近五年电工电子中心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统计表培训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培训学习时间培训学习地点备注马雪芬研究生学习2006-2009华中科技大学王燕研究生学习2008-2009华中科技大学何川研究生学习2008-2009武汉大学郑全新研究生学习2007-2010湖北大学郑全新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05.08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王荆中出国培训2007.10-2008.5马来西亚英迪大学王荆中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培训2005.5东南大学黄静研究生学习2005-2009河海大学孙歆钰研究生学习2006-2009华中科技大学王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培训2007.8武汉大学王军电气自动化教学培训2008.6华中科技大学王军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培训2009.8湛江职业技术学院谢娅娅研究生学习2006-2009华中科技大学郑笔耕研究生学习2006-2008华中科技大学郑笔耕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培训2008.8武汉大学郑笔耕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培训2008.8三峡大学郑笔耕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培训2009.7长江大学王恒研究生学习2008-2010华中科技大学陈涛研究生学习2006-2009华中科技大学赵娟研究生学习2006-2009华中科技大学赵娟实验培训2005.8华中科技大学邹云峰研究生学习2006-2009华中科技大学邹云峰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培训2006.8武汉大学李艳丽研究生学习2006-2009武汉大学王寿槐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培训2006.8武汉大学王寿槐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讨会2009.5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胡博文研究生学习2008-2009武汉大学傅俊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培训2009.8湛江职业技术学院上述统计结果表明,“中心”拥有较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中心”教师在切实做好实验教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了实验技术培训,提升了自身专业素质。同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一方面,实验教学为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加强了教师对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加深了教师对实验训练在现代科研中重要作用的理解,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3-3-1教风建设“中心”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较高的实验教学水平。为了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良好的教风形成,“中心”每年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和很满意评比活动,大力推进示范课活动,以促进优良的教学风气形成,促进优良的师德、师风传承,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在制度上也促进了教风建设。期初、期中、期末的三次教学大检查,规范了实验教学行为。同时校、院二级教学督导机制和教学信息员的监督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教学监控网络,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中心归口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以来,以电子信息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引领,使“中心”逐渐形成浓厚的教学和学术氛围。团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有力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进程。近五年来,“中心”教师在评教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测评成绩在良好以上。吴麟章教授先后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级人才工程、湖北省跨世纪人才第一、二层次,200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心”教师15人次获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荆楚理工学院2009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中心”教师谢娅娅、李艳丽、王小梅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3-3-2教学科研技术能力、承担教改、科研项目“中心”教师积极参加实验教学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