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概述广义:指所有偏离正常的心理过程或行为。狭义:心理障碍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偏离常规或公认规范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一、概念
变态心理是指人的感知、思维、情感、智能、判断、行为、记忆及人格等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发生异常。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地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地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异常心理活动的特点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精神障碍人群心理活动并不全是异常人格有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系统治疗后异常部分能得到改善或完全矫正正常与异常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在人群中永远并存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1.经验的标准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2.统计学标准
比较客观,操作简便,但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正态分布;受到社会文化影响,不能普遍适用。3.医学标准病理心理现象+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根据;部分心理障碍仍缺少可测量的生物学指标。4.社会适应性标准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与自身常态比较;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一)个人经验标准人的心目中实际上都有一种主观标准,即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体验来判断自己或他人心理活动是否异常。运用经验标准必须有个前提:判断者要健康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否则,判断会黑白颠倒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是难以判断自己和他人的,否认自己有病的主观体验正是异常的表现。经验标准因人而异,主观性大,即使是专家,在运用中也难免出现失误,为了避免判断者的偏见,可以采用多位专家评定的办法,取其综合意见。
(二)社会文化标准根据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来判断心理是否异常是最常用的一种标准。心理异常者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差,与养育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格格不入。需要提出的是,某一文化下的正常不一定是健康的,比如同性恋行为在西方某些国家得到宽容,但却有害于健康;另一方面,某一文化下的不正常行为也可能是有益的,如在宗教黑暗统治时期的科学思想萌芽和实践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变化,比如手淫曾被看作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而如今却认为,如果适度,则是一种健康促进行为。
(三)症状检查标准如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该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来确定诊断。检查患者的症状常常作为医师们采用的手段。临床检查方法包括医学系列检查和心理测验,可以发现异常的心理症状和体征,如幻觉、妄想、怪异行为等。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对判断神经方面的病变具有重要意义,而心理测验对确定人的智力低下、病态人格和情绪行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症状检查标准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有许多边缘的心理异常者并不表现出典型的症状,有的人平时可能是一位正人君子,而在特殊的应激条件下则成为施虐者或受虐者,尤其是人格障碍者在检查中常常有掩饰倾向,使临床观察受限。心理测验固然可以测出一定的人格缺陷,但在测验中的干扰因素有很多,被试的求治动机、测试环境和实施方法、测验工具本身的信度和效度等等均影响测试结果,目前尚没有一种万能的测验工具来对所有的心理变态症状予以确诊。
(四)数理统计标准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社会人文科学中的问题,用量化分析取代定性描述,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心理异常的判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即认为健康人的心理状态呈一种正态分布曲线,距均值较近的为大多数,称为正常,远离均值的就可能存在异常,常常把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作为正常值范围,偏离此范围者为异常。
评价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统计常模;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3、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5、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找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的绝对分界线,是几乎不可能。至今很难找出一个完全统一的、公认的判别标准。原因:产生心理异常的条件十分多样(1)遗传基因极其表达的环境条件(2)先天发育和后天生存的自然与社会条件(3)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4)主观经验系统的个人特征(5)个人认知的模式与倾向性(6)个人社会化特征以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三、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生物学因素
先天愚型由遗传因素所决定,而在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乃至神经症患者家族中,变态心理的发生率均高于一般居民。心理因素精神动力学派行为学派人本主义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A、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意识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B、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S.Freud1856-19392、依据上述两个命题,有以下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libido);(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3)人的心理结构最上层:意识中间层:前意识最下层:潜意识举例:海上冰山、喝醉酒的人
一名热恋中大学生
右手麻木的母亲
遗忘,笔误、神经症症状等(4)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超我(superego):社会化产物——社会规范、道德原则自我(ego):有意识行为——现实原则本我(id):生理本能,企图满足——快乐原则(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的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防御机制”压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射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多情反向此地无银三百两合理化“酸葡萄”心理,“阿Q精神”升华化悲痛为力量抵消打碎碗——岁岁平安幽默自嘲嘲讽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条件;心理刺激太多心理刺激太少性心理“固着”性心理“退化”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性心理发展受到挫折(2)“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时常体验焦虑与紧张。(3)克服冲动的心理过程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压抑力量不足冲突、矛盾、非理性冲破防线异常心理与行为冲突、矛盾、非理性冲不破防线意识不到的痛苦隐藏到潜意识扭曲的形式变相表达自己显形梦、隐性梦、口误、失误、遗忘、神经症症状(焦虑、紧张、强迫、转换和分离性癔症、疑病、躯体化)潜意识(二)行为主义的解释代表人物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狗B.F.Skinner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小白鼠A.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狗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心理现象,并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解释“心理冲突”的机制。步骤1、通过动物实验,由此判断高级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比如兴奋、抑制、兴奋与抑制的集中与扩散过程、互相正负诱导过程等;2、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3、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如生活事件使人兴奋,同时又必须努力克制自己,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人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病。斯金纳(B.F.Skinner)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小白鼠班杜拉(A.Bandura)
社会学习理论----人强调社会因素的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与人之间有相互关系;与动物有区别:个人的行为受外部和内部双重因素的影响;认知的重要性。小结真理侧面精神分析
----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的动力之一。行为主义----人类无论是在种系进化中,或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或称之为“认知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人本主义----把握了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对立统一问题。2心理健康的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A_Maslow等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志: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标志,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智力低下者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健康难以维持,需要特殊教育和护理。
(二)情绪稳定情绪稳定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愉快的情绪反映出人的身心活动和谐与满意。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良好、乐观、开朗满意的情绪状态占优势;而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三)意志健全意志健全表现在意志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上,心理健康者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能适时作出决定,而且自觉去执行,还能够保持长时间专注的行动去实现既定目标。意志不健全的人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违拗,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
(四)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者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非健康者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五)个性良好心理健康者个性相对稳定,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勇敢,谦虚,诚实,乐于助人;而心理不健康者个性多变,性格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吝啬,孤僻,敌意,自卑,缺乏自尊心。
(六)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意识正确主要指自我评价符合实际,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自尊自爱,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信心。
(七)人际交往和谐人际交往和谐是指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协调。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心理健康者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别人,待人慷慨与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者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计较,猜疑,嫉妒,退缩,不能置身于集体,人格格不入,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八)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备不同的心理特点,儿童的过于早熟心理和成年的太幼稚行为常常被看作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四、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我国制定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第5章主要分类类别如下: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
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缓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系统将精神障碍分为十七大类: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
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
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
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
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6.心境障碍
7.焦虑障碍
8.躯体形式障碍
9.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disorder)
10.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disorder)
11.性及性身份障碍
12.进食障碍
13.睡眠障碍
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
15.适应障碍
16.人格障碍
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CCMD-3将精神障碍分为: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4变态心理研究简史
变态心理的讨论自古代就有,但作为一种系统探讨和科学解释只有百年历史。我国从秦汉时期一直到18世纪末,变态心理的讨论和实践一直走在世界各国前列。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2年)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共18卷162篇,它从整体观点出发,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思想对人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治、预防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心理异常和心身的关系等方面,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成为心身医学和变态心理研究的至理名言。
西方的变态心理研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60年),他把心理异常归结为体内四种体液的失衡,认为心理疾病有其器官上的原因,必须进行医学治疗,反映了变态心理研究的生物模式思想。
公元前100年,希腊另一名医生阿克列比亚德(Asclepiades)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等术语。这些均说明古希腊学者对心理变态已有初步认识,并指出了心理异常和人脑的联系。
中世纪(公元476-1700年)被称为是黑暗时代,由于神学和宗教占统治地位,心理异常现象被看作是魔鬼力量的体现,不同的心理异常是由于附体魔鬼的不同特点造成的,治疗心理异常就得采用“驱魔”手段,即用残酷的禁闭、停食、拷打、水淹和火烧等方法处理精神病患者,给他们带来悲惨的后果。
17世纪以后,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医学逐渐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束缚,心理异常被看作是精神病的表现,它需要治疗。从此,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一起作为科学逐步发展起来。
(一)从黑暗到复兴
法国医生比内尔(Pinel,1745-1826)是这一变更历程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精神病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主张给予精神病人以人的待遇,并亲自解开精神病人身上的锁链,使精神病收容所状况完全改观。这种对心理异常者的同情和人道主义精神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人性主义思想逐步取代神权思想,解放精神病人的运动提到了议事日程。
美国的比尔斯(C.W.Beers)是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倡导者。比尔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名为《一颗自我发现的心》(《AMind,ThatFoundIt’self》)的著作,深刻揭露了精神病院的残暴及精神病人的痛苦,并强烈呼吁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该书于1908年3月出版后,引起社会的极大震动,得到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和精神病学家梅耶(A.Meyer)的同情与支持。1908年8月,比尔斯发起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协会以维护心理健康、防止精神疾患、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普及精神病知识为宗旨,迅速向全美开展活动。1909年在纽约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不久以后又出现了“心理卫生”杂志,其他各州也成立了州的“心理卫生协会”,于是心理卫生运动在美国形成一股热潮。
(二)从思辨到实验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Kraepelin,1856-1926)是这一变更历程的代表人物,他改变了心理异常讨论的思辨方法,通过实验把变态心理学和现代医学联系起来。他跟随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里研究了药物对人的心理作用、精神病人的反应时、记忆、思维、情感、人格和书写特点等。
(三)从外因到内因
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FreudS1856-1939)是这一变更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精神病人外在因素和生理病因的看法,而重视病人的内部冲突和动机,使心理异常的研究变成探究内心动力的精神分析。尽管他的理论体系有明显的错误和弊端,尤其受到注重外因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批评,但仍旧是变态心理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
(四)从医院到社区
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异常的研究更加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精神病人的防治工作也从医院扩大到社区,一大批学者主张变态心理的研究要放弃对病人内部作用的探讨,而重视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各种因素对人心理的致病机制,认为任何人在相应的内外紧张刺激作用下都可能引起精神障碍,社区环境不良对人缺乏支持是人精神崩溃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的研究要重在社区预防和促进,这一变更使得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在世界范围深入发展,变态心理的研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第二节精神病性障碍(一)精神病性症状
1.幻觉(hallucination)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一)精神病性症状
2.妄想(delusion)
是病人在意识清晰下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按
妄
想
内
容
分
类被害妄想关系妄想
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钟情妄想
嫉妒妄想被洞悉感关系妄想
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典型病例】
女
22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近半年来自感痛苦,不愿与人接触,也不愿去上班,说:“马路上人的一举一动都针对我,有的人看到我就咳嗽,甚至吐痰,就是看不起我,故意贬低我;有的人看到我冷笑,认为我这人没有修养,素质差;商店里的营业员对我态度也很生硬,说我这人很小气,没有派头;单位里同事也指桑骂槐,讲我这人是垃圾,看到我进办公室,故意扫地,赶我出门。被害妄想
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典型病例】男38岁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患者近半年来觉得上下班的路上有好几个人装扮为便衣警察跟踪自己,说“我乘公交汽车他们就跟着上车,我换乘地铁,他们也乘地铁,我提前下车,他们也下车……”,并认为这些人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家中装有微型摄像机监视自己的行动,说:“他们怀疑我是特务,盗窃国家机密,吓得我不敢外出。”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而不能自主。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典型病例】男42岁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患者3年来始终感到外部有一种特殊的仪器控制自己,控制其思想、言语、行为甚至包括大小便,认为自己处于“全控制”状态。当受到控制时,头脑非常难受、有紧束感、反应迟钝、不听自己指挥;四肢肌肉抽痛,背部发热难熬,早晨不让他起床,也不允许料理个人卫生。而当仪器关掉时,才是一个自由人。
夸大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可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及某些器质性精神病。罪恶妄想
又称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患者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疑病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
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
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反复纠缠不休。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典型病例】男
23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系大学生,半年他来常去图书馆看书,发现一女同学也在看书,认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主动写信表示自己爱慕之心,但遭到拒绝,并将信退回。患者认为对方是在考验他,故又多次写信给这位女同学,但对方均未理睬,患者认为对方已默认。一天这位女生穿了一件红色外套,患者认为对方向自己表露一颗赤诚的心,觉得其他同学都很羡慕他们。当同学告诉患者,“对方已有男朋友,她根本不喜欢你”,但患者坚信这事不是真的,认为默默相爱是独特的方式,周围人是不理解的。
嫉妒妄想
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为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或截留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寻觅私通情人的证据。【典型病例】男
42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近年来坚信妻子有外遇,认为妻子和她单位里的同事有染,经常打电话了解妻子是否上班,有时到妻子单位,在窗外张望,看到妻子与男同志讲话,回家就要盘问妻子,并叫她交待,有时要检查妻子的内裤。弟弟劝告患者不要多疑,患者怀疑弟弟和妻子有“暧昧”关系。妻子在厨房烧饭和邻居打招呼,认为妻子和邻居眉来眼去,肯定有不正当关系。
3.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和内省力,
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
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4.兴奋状态
所谓兴奋指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患者有言语、动作、行为的明显增多。5.木僵状态
指患者精神活动的全面抑制。6.意识障碍(1)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
指对周围环境感知的清晰度降低,意识范围变窄或在此基础上意识内容发生变化。(2)自我意识障碍
指对自身的独特存在、精神活动的自我支配及与其他人或事物的界限的认识发生障碍。二、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1.精神分裂症
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情感淡漠、思维破裂、脱离现实。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发展为精神衰退的可能。症状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明显的思维松弛被动被控制原发性妄想情感倒错怪异行为明显的意志减退男,15岁,一年来逐渐出现性格古怪。行为离奇。经常拒食或吃饭时不肯咀嚼,要硬性吞下去,不敢吃猪肝,说“吃了猪肝自己会变成猪”。自称“大脑神经细胞被人偷窃了”入院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问他拒食原因,答道:“吃饭时米会感到痛苦”,问他根据什么,则答:“过去妈妈说过植物也有神经系统的”。
男,29岁,断言半年来姑母要害他而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精神检查证实病人确有被迫害妄想,坚信姑母要将表妹强嫁于他。病人为此十分气愤,认为近亲结婚是绝对不会答应的。问他这种想法的根据时,病人说一天他去姑母家,表妹拿了一碟玫瑰酥与核桃酥请他吃。他认为玫瑰是爱情的表示,核桃是合起来志同道合的意思,因而他断定表妹看中了他。并说以后姑母又串通其他人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逼他就范。2.偏执性精神病
临床表现为不可动摇的、固定的系统性妄想,慢性演进,呈不易缓解的持久性,多见被害妄想或嫉妒妄想,患者意识清楚,智能良好,且妄想具有逻辑性、高度系统化的特点,而他们对这些妄想的情绪反应也是恰当的。患者对妄想对象可能施行暴力伤害。病程持久,既不会完全缓解,也不会发生严重的精神衰退。
李某,男,22岁,未婚,汉族,中专毕业,粮食局职员。
2011年7月父病故又加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多少天了,我有罪,领导认为是我让单位的其他人犯了错误。”拒绝就医。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说“了不得,天下在乱了。”不出门,独处一隅,喃喃自语自笑。于8月送入某市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给予阿咪替林、冬眠灵等治疗,19天后家属要求出院,返家途中突然凝视前方,旋即返身惊恐而逃,说“前面有一道白光太厉害了”而其两位兄长均未见到。听见鸟鸣狗叫也恐慌,在家休息数月,至2012年元月去上班,尚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对人说他耳边常听到一些说话声,内容则说不出。至2012年5月份,见到公安人员就恐惧,口称“我有罪”,回家后即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一次,听到汽车声就惶恐地说:“社会大乱了”;看见小汽车则恐惧地问家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某晚仰卧于床,忽然说:“怎么我在屋里能看见天?”
精神检查:病人意识清晰,定向力良好,接触合作,言谈切题,记忆智能无障碍,唯孤僻离群,独卧于床,不与病友交往,生活被动懒散,时而恐惧紧张,时而激愤,时而自语自笑,有时凝神倾听,若有所闻。一次某病友打开水龙头听到流水声的同时,病人称他脑子里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李某(病人名)得了这病没本事,无能”,还有一次病人突然对电风扇下跪,口称“我有罪,该死。”问其故,说刚才他听到电风扇嗡嗡声的同时,电风扇里还有一男声在责骂他是“叛徒”,“内奸”,故请罪下跪求饶。某次在床上侧耳听,说是耳边听到他母亲、哥哥及其他人在谈论他,母亲的声音说:“他不争气,得了这个病,”哥哥的声音说:“他该好好治病,好了再工作。”还有一次看见两命子在飞翔,就说他父母有大灾大难。有时病人说自己“是个已死的人,虽然还会走路说话,实际上已不存在”,感到自己脑子里想的事并未跟别人说,但别人都知道了。病人认为可能是通过监视器得知的,认为监视器就是瓴邻居家的录音机和自己戴的手表。诉:“自己想什么事,在别人的言行举止中就有反应,我想什么事,耳边就听到声音在说自己所想的事,这就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对的。”病人还说:“有时想着什么事,一个死去的人就把他的想法‘抽走’了,使他难以继续想下去,有时想到一半,下面的想法就被抽走了。”病人认为他的脑子被一名死者控制了,能支配他产生一些想法,如产生去为死者上诉申冤的想法,上诉什么内容则不知道。问其为何时哭时笑,病人说:“这也是那位死者强加给我的,支配我的,我哭笑都不受自己支配,不该哭的哭了,不该笑的笑了。”病人自称像个“木头人”,本该痛心的事可就是没有心痛的感觉。谈到为何怕见鸡狗,说是自己怕那个死者会把自己变成鸡狗。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主要出现以下一些症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症状):
1、行为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
2、机能性幻听:在听到一真实声响的同时,出现机能性语言幻听。
3、读心症(被揭露感):他脑子想什么,耳边就听到一个不是他自己的声音在说他所想之事。
4、评论性幻听:幻声在评论他的言行。
5、强制性思维:这是一种不由自己意志所支配的思维,病人感到陌生和厌烦,且欲摆脱而不能。
6、释义妄想(象征性思维):如见到白鸽在飞,就认为他父母有大灾大难。
7、思维被夺:认为死人把他的思想“抽走了”。
8、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动体验);认为死人控制了他的脑子,使自己的大脑失去自我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想一些问题;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表情动作都是外力强加的,受外力控制支配,失去了自主性。3.反应性精神病
指一组由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与应激源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经过恰当治疗,预后良好。4.器质性精神病
指由脑部疾患或脑以外的躯体疾患引起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除精神病性症状外,常有意识模糊、遗忘及痴呆。三、精神病性障碍的处理(一)抗精神病药物1.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2.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有氯氮平、维思通、奥氮平等(二)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教育
在精神病性障碍的早期和康复期,患者有部分或完全的自知力,可以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时解决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急漫性应激,或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进行培训,对患者的家庭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家庭和患者的应对技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第三节抑郁性障碍抑郁性障碍:
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小崔,听说你抑郁了!?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据WHO统计,全球约1.2~2.0亿抑郁症患者美国1984年终生患病率4.9%1994年终生患病率17.1%1996年(WHO)在中国调查有20%的人有抑郁症状(7%的重型抑郁)抑郁症的处理:经济方面
1990年抑郁症的开支
437亿美元直接开支($124亿))间接开支(US$313))
直接开支占28%,间接开支72%全球疾病负担中精神疾病的情况15-44岁组中,负担占前10位的疾病有5项为精神疾病:1、抑郁症(10%)2、自杀3、双相情感障碍4、精神分裂症5、酒精及药物依赖一.抑郁的主要症状1.情绪低落三无症状:无助、无望、无价值三自症状:自责、自罪、自杀积极性和动机丧失自我评价显著下降严重而深刻的失落感兴趣显著下降和减退昼重夜轻抑郁发作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3.活动减少行为缓慢、不愿交往、生活被动、懒散。4.抑郁的伴随症状——生物学症状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睡眠障碍——早醒性欲减退或丧失体重下降内脏功能下降:胸闷气短、消化道症状、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女,19岁,2012年起无明显原因自觉头昏、头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失眠、是有早醒,感觉特别空虚和无聊。白天上课精神不振,自我感觉差,“脑子不够用”,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给予“安定”、“谷维素”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效果。随后心情经常抑郁、沉重,“作业成了自己的最大负担”,“过去的热情、信心、抱负、毅力逐渐消失”。随着高考的临近,更加烦躁,易激怒,常独自一人饮泣,学习总是力不从心,虽然每天看书长达10余小时,但收效甚微。家人让她休学,使其心情更加沉重,终日少语,不与人接触,但又感到孤独,希望有人能理解、同情,常觉得人生渺茫,怀疑人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拼搏”是否得不偿失,到头来还不是一场游戏?平时多愁善感,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完了,没有希望了,被称为“当代林黛玉”。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万念俱灰,认为活在世上对社会、对家庭都没有意义,希望自己是个白痴,几次企图自杀,自述“当安眠药迟到口中时,突然觉得,人生还有许多值得留念的东西……不愿撇下亲人,让他们为我的离去而悲伤,故又吐出来了”。二、诊断诊断【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1、目前一线的抗抑郁剂包括SSRI类药物,如帕罗
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2、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异丙肼3、三环类抗抑郁药(TCA),以丙咪嗪为代表。4、对于一些焦虑明显、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一些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理治疗
合适于急性期无消极观念的轻中度抑郁症、以及各类抑郁症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的巩固和维持治疗,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要求患者有一定的理解领悟能力,能够持之以恒。第四节神经症性障碍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
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疑病症或神经衰弱等症状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神经症是门诊的常见疾病。
神经症总患病率国外报告在5%左右;
我国1982年调查发现患病率为2.2%,
初发年龄为20~29岁,40~49岁患病率最高,一般女性多于男性。神经症共同特征心因性障碍机能性障碍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有一定人格特质基础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神经症的主要类别恐怖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焦虑症: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症强迫性障碍: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神经衰弱
一焦虑性神经症
指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型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发作.(一)临床特征惊恐发作(Panicattack)(1)突发,无相关特定情境,不可预测。(2)惊恐,伴有涉死感或失控感。(3)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4)发作时意识清晰。(5)时间5-20分钟<1小时(6)呈发作性,间歇期有预期性焦虑
男,42岁。因害怕晕倒死亡1年半,相继怕病悲观1年3月而求医。1年半前,目睹一位体壮亲朋旧友不幸暴病误治身亡,并为之操持丧事。事后,感慨生命脆弱,联想及己,惊从中来。常害怕自己突然晕倒死亡;随后联想回忆难以自控,紧张不安,心慌气憋,头晕,身肢酥软甚至发抖。不敢独自出门,外出须人陪伴,常于路上至归家门口前自觉行将倒下而呻吟呼救,随后经喝白糖水并卧下被按压人中穴等处即可缓过气来。夜眠0-4个小时,恶梦多而易醒伴冷汗。3个月后,又担心有重病或潜在危险疾病,伴所担心并注意的部位出现不适感。每次检查无事时,可稍安心并舒适些;但不久即复疑而难受。又4个月,治疗无果,且家庭困境和矛盾日增,渐对未来失望,生活无趣,头痛胸闷,悲痛欲绝,但尚希望能治好病。1年半来,反复检查身体,长期服用多种中西药,亦常求神拜佛并受人劝慰,效果似有似无。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anxiety)
(1)焦虑(2)运动症状(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4)警觉性提高主诉:
因“无故紧张害怕,导致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正常工作”而就诊。个人陈述:
他诉说近来常常感到心里发慌,无缘无故地紧张而害怕。心里想的几乎都是担忧的事情,如害怕上班迟到、担心被解雇、怕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等等。而且每时每刻都感到全身酸痛,肌肉紧张。这种状况令自己非常苦恼,以致难以入眠,无法正常工作,身体健康状况也不佳。
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迎面相逢,病人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行失措。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活动,有同事与其主动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借故走开,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脚步,避免与人同行。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不敢与人相处。
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然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传书,每次决定约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托,一直忐忑不安。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此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窘迫,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诊断依据与结果)【病例讨论】
本例病人的症状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符合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本例诊断】
社交恐怖症(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惊恐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无明显诱因,不可预测发作间歇症状不显强烈恐惧,自主神经紊乱,濒死感发作突然一个月至少三次,发作不超过两个小时鉴别诊断:躯体疾病、老年性痴呆、物质所致、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二)诊断与鉴别诊断2.广泛焦虑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伴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型不安功能损害,痛苦标准症状至少六个月排除躯体疾病及物质所致,或其他精神疾病或神经症伴发鉴别诊断:躯体疾病、、药源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三)治疗(Treatment)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过高估计可能性过分戏剧化或灾难化想象行为疗法behavioraltherapy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支持疗法supporttherapy药物治疗(drugtreatment)苯二氮卓类三环类及SSRI类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罗某,女,35岁,已婚。因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气急、怕疯、怕死10月余。2013年10月入院。病人2010年结婚,婚后多年不孕,四处就医。2011年1月做诊断刮宫,术中无明显不适,但术后出现阴道流血。病人较恐慌,听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更加紧张,感气促、心慌。2周后,经处理出血停止,但病人恐惧患有不治之症,又怕不能生育被丈夫抛弃。失眠、烦躁、易激惹,对外界环境兴趣降低,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3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作性极端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自觉会发疯、变傻,有濒死感,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不等,几乎每天皆有发作。发作间歇仍有烦躁,担心再发,但尚能控制自己。至5月份,症状更加严重,以无明显间歇期,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有明显的自杀企图,主要是因为“太难受了”,但同时又怕死。不愿去精神病院看,爱人只好请医师至家中,病人抓住医师不放,反复叙述自己的病痛。经常无故找爱人吵闹,将自己的不适归咎于爱人的不关心、不理解。彻夜不眠,也不让爱人安睡,对爱人十分苛刻,要求他百依百顺,否则就大吵大闹。怕听收音机,怕看电视,怕人打扰,但周围无人又感到十分孤单。看到离婚或丧偶的女性则触景生情,心中出现“一阵阵绞痛”。整日愁眉苦脸,喋喋不休,叫喊“不得了”。严重时撕头发,捶胸顿足,两手不住在腹部揉搓,致使上腹部皮肤发红肿胀,有时甚至在地上打滚。至此,完全丧失工作和操持家务的能力,生活难以自理。(诊断依据与结果)【病历讨论】本例表现有以下特点:1.
亚急性起病,病前有明确的精神刺激,病人对这些刺激反应较为强烈。2.
有多种焦虑症状表现:(1)
心理症状:烦躁不安,易激惹,神经过敏,悬念,过分担心,紧张,认为自己会疯、会死。(2)
运动紧张:坐卧不宁,捶胸顿足,撕头发,甚至在地上打滚。(3)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胸闷,气急,心悸,头昏,手脚麻木,出汗。3.
抑郁症状:哭泣,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会死,欲自杀等。4.
无明显精神病症状。5.
无明显器质性原因。6.
病程: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的,重金出现一段时间的急性焦虑发作。
【本例诊断】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二强迫性性神经症
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一)致病因素
1、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脑组织结构因素。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强迫症状与脑中的基底神经节及前额叶的病变有关,也有通过颅脑手术而成功治疗顽固性强迫症状的病例。必须指出,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可有强迫症的表现,因此,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患有强迫症状的都是强迫性神经症。
2、心理社会因素
(1)压力与创伤
(2)人格因素:2/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3)心理动力因素: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5)认知行为因素:认知失调,常常对正常人不在意的信息过分主义,反复思考又使焦虑增加,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二)临床表现
强迫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
1、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最为常见。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特点是“闯入性和不适性”。
(1)强迫思维
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强迫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强迫对立思维,头脑里总是出现与他人相反的观念,如,别人说“漂亮”,便想到“丑陋”,说“成功”,便想到“失败”;
强迫性回忆,头脑里总是出现经历过的往事,挥之不去,如与某人相处时不愉快的情景。
强迫症案例:男性,27岁,于2007年6月亲眼目睹了一场交通事故,受惊吓后出现多虑,担心母亲及家人被车撞到,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明知母亲不会被车撞倒,但控制不住的想“会”还是“不会”,无休止地“想”,没有解脱的时候。以后病情逐渐加重,担心口袋的东西会掉,怕高压锅、煤气瓶会爆炸,反复检查自己的衣服有没有穿端正,又反复检查自己的牙齿是外突了还是和原先一样,经常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照镜子,怕自己手脏染上细菌,吃东西要生病。不敢用手拿东西,反复洗手。有时多达上百次,明知无必要,但无法自拔,为此感到焦虑不安,情绪烦躁,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感到十分痛苦,迫切需要治疗。性格内向,做事认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意向临床表现强迫动作及行为强迫性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检查[案例]
我总有一些“可怕”的想法。当我想到自己的男朋友时,会希望他去死;当母亲下楼梯时,我会希望她从上面滚下来摔断脖子;当姐姐说要带她的小孩去海滩时,我会希望他们都被淹死。这些想法简直快要把我弄疯了。我爱他们,为什么我还希望他们遇上这么可怕的事情呢?这使我变得野蛮,觉得自己是不齿于社会的疯子,也许让我去死都比“诅咒”我所爱的人更好。治疗
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加强病人对本病认识。分析病人的人格缺陷,引导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行为疗法:系统脱敏、厌恶疗法。
药物治疗:本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如情绪改善则强迫症状也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好转。氯米帕明最为常用,150-300mg,2次/天。第五节人格障碍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患者多有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流行病学1982年和1993年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均为0.1‰。目前国外所作的调查结果,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部分在2%~10%。病因及发病机制1.生物学因素
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多项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2.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3.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友”及经常混迹于大多数成员具有恶习的社交圈子,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偏执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齐鲁工业大学《宝石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然语言处理Ⅰ》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傲慢与偏见读书报告1000字
- 2023绩效考核指标5篇
- 大学愿景规划
- 企业战略合作意向合同模板
- 淘宝客服员工述职报告
- 2024年智能医疗健康系统:个性化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
- 2024年工程制图教案设计新思路
- 2024年PE工程师培训教材:成就行业精英
- 中小学班会课评价表
- 型钢桥梁拆除施工方案范本
- 指导青年教师记录表
- 08江山实习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GB/T 10000-2023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 高中英语-The Sky Railway教学课件设计
- 长松制度-薪酬管理全
- 数独题目100题2(可打印)12951
- (完整版)《工程伦理》历年真题
- 骨盆骨折PPT完整版
-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