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考点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考点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考点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考点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考点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网络构建】知识点一、城市的功能区形成和布局1.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带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特别提醒】工业区选址的原则工业区的布局可以从“风”“水”“宝”“地”四个方面考虑。(1)风——注意风向,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水——考虑河流,有水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的下游,避免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3)宝——关注矿产,许多工业特别是原料指向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要靠近区域中的矿产产地。(4)地——地域联系,运输量大的工业要靠近河流和铁路线,高新技术工业要靠近航空港。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知识点二、城市的区位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2.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知识点三、城市化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景观变化的影响①不利影响②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问题及表现形式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①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城市社会问题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分析①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同时需要考虑盛行风向和河流的流向。②分析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否合理的条件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①交通是否便利;②工业用地是否合理;③卫生防护带是否合理;④占用良田是否多;⑤居民区是否离开了污染源;⑥与旧城市的关系是否合理。此外,城市的远期发展余地是否较大,各部门间是否便于协作,也是判断城市各功能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高频考点一、考查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例1、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图2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4.B

5.A

6.C【解析】4.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B项。5.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答案选A。6.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点集中区,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变式探究】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下列各题。(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图中林地分布在各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分散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第(2)题,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①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即城市西北方,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③处较合适。【答案】(1)B(2)A【变式探究】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观察选项特征,是对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的合理布置问题。①与主城区有一定距离,有电车轨道连接主城区,附近分布有步行街,最可能是别墅区;②处为步行街,最适可能是绿化区;③处位于河流下游,有铁路和电车轨道连接,附近有火车站,交通便利,适合布置工业区。因此本题选D。第(2)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地租最高处应分布在城市中心的中心商务区,老城区主要分布政府建筑和教堂,不是地租最高处,A错误;图示随交通的发展,城市中心主要向东、东南、南移动,城市空间形态发生相应变化,B错误,C正确;仓储式购物中心,占地广,应位于交通便利、地租较低的城市环路旁,D错误。【答案】(1)D(2)C高频考点二、城市化例2、(2019年江苏卷)某县地处平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图22为“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城市道路网络类型为_______,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有____________。(3分)(2)图中①地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为_______,理由有____________。(3分)(3)概括甲类功能区布局的相同点。____________(2分)(4)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2分)【答案】(1)方格状交通分散灵活;不便于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2)仓储区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货物集散;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3)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4)工业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沿河打造生态走廊;绿地面积大【解析】考察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相关内容,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的分化过程、原因和特征等基础内容,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为方格状的网络类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既有有利也有不利。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交通通达度高,四通八达,但是对角线之间的距离只能通过垂直走向,而非对角线线段走向,延长了对角线的距离,不方便对角线方向进行联系。(2)该区域土地面积广阔,空间较大,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并且位于城市的外围,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并且还靠近客货运总站,有利于交通联系和人流物流的配送可以布局仓储区。(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类功能区主要位于城市的外围,并且靠近交通线,交通通达度较高。该类功能区有可能是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而且还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离河流较远。(4)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既要要是隔绝污染,又要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并且面积相对较大,沿河流地区有湿地分布,调节湿度和温差。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开,有利于减轻工业污染。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基础性因素,对于现代来说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交通通达度和地租水平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最明显。文化社会因素也有影响,但是相对较小。一般住宅区在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城市住宅区的形成一般随着城市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分离而逐渐形成,高级住宅区要求清洁的环境,故一般布局于城市边缘,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地区,低级住宅区一般布局于环境条件较差的工业区附近。城市发展的初期一般没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分化,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应和地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区逐渐与商业区分离,工业区不断向城市的边缘地区转移,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工厂企业不断向公路沿线转移是为了趋于便利的交通条件。【举一反三】(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1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庆市17558.87.444.248.4成都市12170.23.943.053.1南京市10503.02.439.258.4(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从成渝地区的位置判断,成渝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处于我国西部地区,参与我国西部大开发,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可知,成渝地区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较多,从材料三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地区生产总值高,第一、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比南京小。(3)分析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应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城市间发展均衡状况及城市间功能互补、城市间联系等方面分析。(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上一问中城市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举一反三】(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双选)2.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A.日照市 B.潍坊市C.青岛市 D.威海市3.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解析】第2题,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威海和青岛两个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类和N类城市的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基本相同,但是N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高、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低,而M类城市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单位GDP污染小,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则其单位GDP能耗不可能大。【答案】2.CD3.BC【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显示,1992~2012年()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区人口数量比较接近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2.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图中只显示人口比例变化,并未显示人口数量的多少,虽然老城区人口比例略有下降,但城市人口总量在逐渐增大,所以老城区人口不一定减少;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两城市远郊区、县区人口比例相当,但两城市人口总数不一定相同,远郊区、县区人口数量可能有差别。第2题,两城市都位于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在提高,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不断增大,说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应该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答案】1.D2.B高频考点三城市规划和城市区位因素例3、(2019年江苏卷)某县地处平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图22为“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城市道路网络类型为_______,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有____________。(3分)(2)图中①地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为_______,理由有____________。(3分)(3)概括甲类功能区布局的相同点。____________(2分)(4)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2分)【答案】(1)方格状交通分散灵活;不便于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2)仓储区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货物集散;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3)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4)工业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沿河打造生态走廊;绿地面积大【解析】考察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相关内容,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的分化过程、原因和特征等基础内容,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为方格状的网络类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既有有利也有不利。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交通通达度高,四通八达,但是对角线之间的距离只能通过垂直走向,而非对角线线段走向,延长了对角线的距离,不方便对角线方向进行联系。(2)该区域土地面积广阔,空间较大,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并且位于城市的外围,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并且还靠近客货运总站,有利于交通联系和人流物流的配送可以布局仓储区。(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类功能区主要位于城市的外围,并且靠近交通线,交通通达度较高。该类功能区有可能是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而且还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离河流较远。(4)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既要要是隔绝污染,又要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并且面积相对较大,沿河流地区有湿地分布,调节湿度和温差。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开,有利于减轻工业污染。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基础性因素,对于现代来说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交通通达度和地租水平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最明显。文化社会因素也有影响,但是相对较小。一般住宅区在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城市住宅区的形成一般随着城市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分离而逐渐形成,高级住宅区要求清洁的环境,故一般布局于城市边缘,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地区,低级住宅区一般布局于环境条件较差的工业区附近。城市发展的初期一般没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分化,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应和地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区逐渐与商业区分离,工业区不断向城市的边缘地区转移,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工厂企业不断向公路沿线转移是为了趋于便利的交通条件。【举一反三】图21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_______。(3分)(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_______。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_______。(5分)(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2分)【答案】(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2)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两点)【解析】(1)城镇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大,组团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亲近自然,有利于城镇居住环境改善。(2)读图可知,该城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城镇西南方,处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方向,减少对城市大气和水污染,地形平坦,有利于工业布局。W处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所以适宜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需要加强各组团联系,主要通过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各组团之间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变式探究】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读下图,回答1~2题。1.与图中城市最初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条件优越B.河流提供水源C.矿产资源丰富D.河流提供水运2.近几年来,喀什市发展较快,关于其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资源的开发B.军事地位突出C.逐渐成为宗教中心D.政治因素【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水源,水源是图示区域城市最初形成的关键因素。第2题,喀什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答案】1.B2.D高频考点四城市功能分区例4、(2019年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图7),回答8~9题。8.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9.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答案】8.B9.D【解析】8.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上面两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下面两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从上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从下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范围明显增大、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对;从上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错;从下面两图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且新增住宅主要分向中东部地区扩展,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错。故选B。9.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增加,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需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D正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A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B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适合,C错。故选D。【变式探究】图甲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路分布图,图乙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甲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据图乙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解析】第3题,图示几条地铁线都经过甲区域,该地交通通达度最高,是人流、物流集聚区域,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第4题,地铁站人流高峰和流向,与市民白天离家上班、夜晚回家休息规律一致,所以最可能位于住宅区。【答案】3.A4.B高频考点五城市等级体系例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5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6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6分)【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解析】(1)读材料可知,鲁尔区目前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说明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是城市数量多,计算可知平均每座城市10万人,城市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鲁尔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知,建成区连片,说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近,区内城市分布密集。【变式探究】读不同等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模式图,回答5~7题。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乙、丙城市的等级关系()A.甲=乙=丙B.甲>乙>丙C.乙>丙>甲D.丙>甲>乙6.生活在甲地的人们,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A.在甲地购买高级轿车B.去乙地上大学C.去丙地买生活日用品D.在甲地设立某商品的全国代理办事处7.下列有关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B.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C.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较低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D.等级较高的城市距离较近,等级较低的城市距离较远【答案】5.C6.B7.D【解析】第5题,根据甲、乙、丙城市的服务范围大小判断。第6题,由于甲城市的等级较低,故提供的服务级别较低,可就近获得服务等级较近的行为,如买生活日用品适合在甲地。而甲城市不能提供服务级别很高的服务,如购买高级轿车,设立某商品的全国代理办事处,需要到等级更高的城市。故上大学,属于服务级别较高,到乙地正确。第7题,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彼此间距离越远;等级越低的城市,数量越多,彼此间距离越近。D项错误。(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 B.边缘性C.集中性 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2.B3.A【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1.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2.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3.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2019年江苏卷)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图12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23.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24.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A.优化产业结构 B.加快工业化进程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答案】23.CD24.AD【解析】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3.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1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要瘦身强体意味着规模缩减或者是产量所见,因此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面临着资源枯竭,可开采量减少的问题。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的减少产量。正确答案选择CD。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社会、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AB错误。24.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选项A正确。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选项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D正确。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选项C错误。(2019年北京卷)图6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第8题。8.该图体现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答案】D【解析】从图中看,两种用地类型并未呈交错分布,A不对;从图中看,商业区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较大,农业用地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很小,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大,B不对;图中反映的是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付租能力的高低变化,无法反映商业用地向郊区拓展的情况,C不对;从图中看,在城市城郊结合部,商业用地地租远高于农业用地地租,说明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租金低,D对。故选D。(2019年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图7),回答8~9题。8.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9.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答案】8.B9.D【解析】8.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上面两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下面两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从上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从下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范围明显增大、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对;从上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错;从下面两图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且新增住宅主要分向中东部地区扩展,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错。故选B。9.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增加,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需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D正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A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B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适合,C错。故选D。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5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6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6分)【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解析】(1)读材料可知,鲁尔区目前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说明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是城市数量多,计算可知平均每座城市10万人,城市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鲁尔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知,建成区连片,说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近,区内城市分布密集。(2019年江苏卷)某县地处平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图22为“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城市道路网络类型为_______,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有____________。(3分)(2)图中①地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为_______,理由有____________。(3分)(3)概括甲类功能区布局的相同点。____________(2分)(4)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2分)【答案】(1)方格状交通分散灵活;不便于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2)仓储区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货物集散;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3)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4)工业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沿河打造生态走廊;绿地面积大【解析】考察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相关内容,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的分化过程、原因和特征等基础内容,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为方格状的网络类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既有有利也有不利。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交通通达度高,四通八达,但是对角线之间的距离只能通过垂直走向,而非对角线线段走向,延长了对角线的距离,不方便对角线方向进行联系。(2)该区域土地面积广阔,空间较大,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并且位于城市的外围,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并且还靠近客货运总站,有利于交通联系和人流物流的配送可以布局仓储区。(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类功能区主要位于城市的外围,并且靠近交通线,交通通达度较高。该类功能区有可能是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而且还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离河流较远。(4)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既要要是隔绝污染,又要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并且面积相对较大,沿河流地区有湿地分布,调节湿度和温差。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开,有利于减轻工业污染。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基础性因素,对于现代来说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交通通达度和地租水平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最明显。文化社会因素也有影响,但是相对较小。一般住宅区在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城市住宅区的形成一般随着城市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分离而逐渐形成,高级住宅区要求清洁的环境,故一般布局于城市边缘,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地区,低级住宅区一般布局于环境条件较差的工业区附近。城市发展的初期一般没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分化,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应和地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区逐渐与商业区分离,工业区不断向城市的边缘地区转移,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工厂企业不断向公路沿线转移是为了趋于便利的交通条件。(2018年全国Ⅱ卷)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答案】4.C5.C【解析】本题组以澳门半岛的城市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4.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5.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故C项正确。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2018年全国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如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D4.C5.B【解析】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故选D。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5.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表1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城市面积(平方千米)经济总量(万亿美元)东京135121550.95巴黎106028450.74纽约8337980.90伦敦97817380.5210.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11.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答案】10.C11.A【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综合能力。一个区域的地域文化有多个标识,不能把某一种简单经济活动当作区域的地域文化代表。10.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主体;同样,美术馆、电影院屏幕也是巴黎地域文化的组成或反映,并不是标志。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外籍学生是受伦敦教育的吸引而来,并不是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据此分析选C。11.餐厅、剧院都属于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图书馆、博物馆则属于文化设施,据此结合图示,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东京、纽约,选A。(2018年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0.该城市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II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IV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11.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10.A11.D【解析】10.据图可知,I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正确,C错误;II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错误;IV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误。故选A。11.据题干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市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正确,其它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ABC均错误。故选D。(2018·海南卷)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1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4~5题。4.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A.公园 B.工业园区C.住宅 D.物流园区5.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答案】4.A5.D【解析】4.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正确。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故B、C、D项错误。5.材料显示: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正确。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故A、B、C错误。(2018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20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材料三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1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2分)(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5分)(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4分)(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3分)【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解析】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1)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20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2018年江苏卷)[城乡规划]图23为“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3分)(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4分)(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3分)【答案】(1)集中式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2)城市中心;道路两侧交通拥堵;道路功能复杂(3)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解析】本题以城市规划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特点、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和引发的问题及其原因、城市对外交通布局所考虑的原则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读图可知,该城市各功能区由中心向四周不断拓展,商业中心位于城中心,属于集中式布局;其特点从布局的紧凑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和交通状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2)从图中看,商业用地主要布局在市中心、交通线路两侧。这种布局造成的城市问题,可以从交通角度作答,如交通拥堵;其原因,主要结合商业区布局在道路两侧对道路功能的影响分析。(3)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考虑的原则主要结合对外交通线路的功能,从交通网络布局、对外连接程度以及对沿线地区的干扰程度三个角度作答。【2017全国卷I】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答案】1.B

2.D

3.A【解析】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特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图2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4.B

5.A

6.C【解析】4.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B项。5.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答案选A。6.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点集中区,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

B.b

C.c

D.d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答案】1.C

2.A【解析】1.据图片可知:盘山的上盘以松取胜,中盘以石取胜,下盘以水取胜。在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水,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聚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因此下盘的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故本题选C。2.读图分析可知,天津凡带“沽”字的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区,近些年来,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化不断稳步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集中连片,范围不断扩大,距离原来河流也越来越远,因此再称之为“沽”已经名不符实,导致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难以寻觅,故本题选A。【2017江苏地理卷】

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21~22题。2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2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21.AD

22.BC【解析】21.读图可知,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又减少。22.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大量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

【2017江苏地理卷】图21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_______。(3分)(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_______。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_______。(5分)(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2分)【答案】(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2)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两点)【解析】(1)城镇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大,组团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亲近自然,有利于城镇居住环境改善。(2)读图可知,该城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城镇西南方,处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方向,减少对城市大气和水污染,地形平坦,有利于工业布局。W处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所以适宜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需要加强各组团联系,主要通过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各组团之间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016•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2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10.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12.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1\*GB3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2\*GB3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3\*GB3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4\*GB3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1\*GB3①=3\*GB3③ B.=2\*GB3②=3\*GB3③ C.=1\*GB3①=4\*GB3④ D.=2\*GB3②=4\*GB3④【答案】10.C11.B

12.A

【解析】10.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最为平衡时,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和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高,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12.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2016•江苏卷)图7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图7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14.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答案】13.A14.C【解析】13.住宅区一般面积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①面积最大,所以它可能是住宅区。14.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地租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较高,C较符合。(2016•上海卷)(十二)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23.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24.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答案】23、D24、B【解析】23、秦皇岛北部是山地,南部临海;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可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来调整城市布局。选D正确。24、秦皇岛市南部沿海打造休闲旅游、出海港口建设,引导工业向中部、北部发展,可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选B正确。(2016•上海卷)(九)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17.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A.客户的消费能力B.地域的文化元素C.服务的专业水平D.地区的自然资源18.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内设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①员工素质②科学技术③资本投入④客户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7、B18、C【解析】17.迪士尼是美国文化的主题乐园,在上海建迪士尼且装饰中国风格12生肖壁画,体现了商业服务要考虑地域文化元素。B正确。18.自动化的服务设施需要较大科技和资本的投入;与员工素质、客户需求无关。C正确。(2016•上海卷)(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答案】11、C12、D【解析】11.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城郊间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与水运动无关;酸雨是天气和污染现象,也与海绵城市无关;海水倒灌是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绵城市是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不能减缓因河水水位下降导致的海水倒灌。选C正确。12.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的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