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攀枝花技师学院可行性论证报告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四川省首批高职院校,地处中国钢铁钒钛之都——四川省攀枝花市。学院以服务攀钢,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宗旨,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指引下,踏实办学,精心育人,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攀钢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历经35年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企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之路,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四川省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优化和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在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重点组建10所技师学院的重大举措,为促进学院深入推进职业资格考核制度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加大力度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提高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造就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学院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技师学院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深入分析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需求、攀枝花市钢铁钒钛产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现有基础和条件,认真制定了学院设立攀枝花技师学院的发展规划,并聘请专家多方论证,认为学院具备良好的设立技师学院的条件,现提出如下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学院概况学院于1973年11月开始建校。先后创建了“攀钢冶金工业学校”、“攀枝花冶金职工大学”、“攀钢技校”,并先后合并组建攀钢职教中心,又先后合并“攀矿中专”、“攀矿技校”、“攀钢向阳职工培训学校”等办学实体。2001年成功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起了一座初具现代化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担负起了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办学以来,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毕业生3.6万余人、实施了3.3万余人次的职业培训。学院占地891.5亩,其中,马家田校区570.4亩,金江校区313.7亩,江北校区7.4亩;校舍面积178405m2;固定资产(不含土地资产)原值达1.2944亿元。建有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41.3万册;建有400m和300m塑胶跑道绿茵运动场各一个,标准游泳池两个,运动场面积46406.26m2。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7963人,其中,全日制学历教育5539人,成人学历教育1575人。各类培训849人(2007年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共计3046人次)。有教职员工6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含在读)教师68人,高级技术职务教师133人,双师素质教师88人,兼职教师120人。每年还有1-2名外籍教师在校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学院设有材料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部、实验实训部等7个教学业务部门。开设有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6个专业。学院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现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11门。2006年4月,学院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二、设立技师学院的必要性(一)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十五”期间,四川经济总量完成了一次升位:从全国第十位升至第九位,其根本动力来自工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超过50%。工业加速态势显现,和“九五”比,快5.5个百分点;和全国比,快5个百分点;近3年和本世纪初比,发展速度更快。工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四川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依靠工业经济的做大做强,构建强大的增长点、增长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三次产业全面繁荣。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川省把钢铁钒钛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确定为三大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建设。“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以上。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正当工业强省战略的东风吹遍四川大地的时候,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亦突显出来。《四川省钢铁钒钛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四川省文化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显示出涉及生产管理、环保管理、电气工程、冶金物化、钒铁原料工、钛液制备工、集成电路、软件、网络、数控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市场营销、项目管理、数控工艺、数控车工、人力资源部主管、会展旅游教师等300余个主要岗位均紧缺高级技能人才。其中,钢铁钒钛产业现人才总量约为20.9万人,占全省工业人才的8.9%,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比例偏低;由于受区位、经济、社会综合条件限制,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较低,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不足,高技术开发人才流失严重,企业之间人才竞争激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四川钢铁钒钛产业特别需要职业素质高、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知识、熟悉国际国内市场运行规则、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决策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者;本行业国内依靠用至国际知名的、具有相当竞争力的高级专家和一大批国内外客座专家;熟练掌握新技术、具有专门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强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迫在眉捷。学院办学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职业培训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开设有钢铁冶金、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35个专业,学院作为四川唯一的机电和冶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培养钢铁钒钛类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优势,并在培养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等四川省优势产业所需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学院义不容辞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作更大贡献。(二)攀枝花市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需要钒钛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化工、医学等诸多领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其人均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钒和钛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钒钛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进一步把发展钒钛产业列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根据我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法规的精神,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200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加强东西互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钒钛资源等对全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四川省政府多次表示大力支持钒钛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优势矿产资源,大力推进钒钛磁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尽快把攀西地区建成世界级的钒钛产业基地”。攀枝花市也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写入“十一五”规划中,并确立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新目标:到2010年,钒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55%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突破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新流程和高钛型高钛渣提钒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到2015年将钛资源回收率提高到40%以上,到2010年钛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最终建成全球最大的涵盖钛原料、钛白粉和钛金属、钛材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攀枝花市被誉为“中国钒钛之都”,钒、钛资源储量丰富,在国内、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世界罕见的超大金属矿床,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达98亿吨,其中,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1%,钛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0%。钒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高达6.25万亿美元,钛资源的价值更为可观。攀枝花已初步形成了以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钒制品生产商攀钢(集团)公司为主体、国有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组成的17家钒制品产业集群,可规模生产钒渣、钒氧化物、钒氮合金、钒铁等系列产品,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钒原料约占全国的74%左右,钒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占世界的18%,钒制品年销售收入约23亿元。攀枝花现有50多户企业组成的钛产业集群,具有钛渣、钛精矿、钛白粉、钛铁、纳米钛白等系列产品规模生产能力,其钛精矿产量达100万吨,钛白粉产量约7万吨,成为全国最大钛精矿供应基地,产量占全国40%以上,年销售收入约11亿元。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由攀枝花乃至全国最大的钒钛生产企业攀钢投资举办的攀枝花市唯一的一所高职学院,理所当然、义不容辞为钒钛产业的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高技能人才,为中国钒钛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三)攀钢做强、做大的需要攀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是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攀钢以其世界领先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技术,在我国钢铁工业中享有独特地位,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四十多年来,攀钢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依靠自主创新推动钢铁钒钛产业跨越式发展,已经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钢铁钒钛企业集团。“十一五”期间,攀钢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的步伐,“十一五”期末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近期攀钢将在西昌地区建设一个400万吨左右的钒钛钢铁新基地,其中包括拟建设360万吨1780mm热轧板卷等产品深加工项目。从攀钢目前的人才结构看,存在高技能人才结构断层问题。攀钢是学院的依托,学院是攀钢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攀钢过去的发展依赖于学院培养的人才,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学院提供的人才支撑。三、设立技师学院的可行性(一)办学条件良好学院现有62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48个主要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及电教等大型教学设备总值3200万元。大多数专业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装备较为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场所。电工电子电机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电工实验台、德国PLC西门子S7—300系统等部分装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较为先进。2005年8月,学院的理化、机械基础、电工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气技术等五个实验室全部通过四川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成为了全省最早通过该项评估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投资16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达15000m2的实训大楼,并已投入使用,很好地整合了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形成了系统优势;近3年,新增1000多万元,用于增加教学仪器设备;采用BOT方式引资2113万元,新建16563m2学生公寓两栋,并对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改造;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200万元支持,成为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攀钢投入140万元的配套资金,用于该项目建设。(二)办学定位准确、领导能力领先学院领导班子现有成员6人,平均年龄47岁,大学本科学历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学院领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班子成员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具有多年领导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经历,是高职教育大发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班子的办学理念先进,战略规划、实施和资源整合能力强,是学院综合实力提升的统筹者,长期从事学院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学院领导班子一直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攀钢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作为办学目标;以“服务攀钢,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宗旨;制定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四川省为中心,以钢铁钒钛产业为重点,面向全国,为四川乃至全国的钢铁钒钛产业和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学院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产业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科(教)研管理和目标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学院领导班子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考核评为“四好班子”,学院先后获得“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职教学会授予的“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攀枝花市创建文明城市示范单位”、“攀枝花市校风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三)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学院是攀钢举办的,学院与攀钢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攀钢每年都要给予学院大量的经费支持,仅从2001年至2007年,攀钢就累计为学院投入23267万元,保证了学院办学条件居于较先进水平。学院与攀钢的联系没有只限于攀钢投资办学,而是秉持“校企双赢”的理念,与企业多方面多层次地合作,形成了“校企一体,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1、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攀钢积极支持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每年都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建设,学院现有冶金类、电气类、电子类、控制类、机械类、焊接类、驾修类、艺体类等校内实训基地,大多数专业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装备较为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场所。部分装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较为先进,如,电工电子电机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电工实验台、德国PLC西门子S7—300系统等。不少设备与生产现场较为接近。如,机械加工、钳工拆装、电工钳式吊车控制系统、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家电维修等。现在,攀钢投资1500万元修建的15000m2的实训大楼和新添置的价值近300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已投入使用。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学院学生实验实训的场所,也是企业职工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共享。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攀钢作为中国大型钢铁联合生产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生产管理科学,工种齐全,人才丰富,是学院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20多年前,在攀钢技校初创之时,实习场所缺乏,时任攀钢总经理的黎明就对各厂矿说:“攀钢的厂矿都是技校的实习厂”。今天,学院突破了以前一昧依靠行政手段,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的方式,强调“校企双赢”,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通过向企业专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科技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生产一线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此外,实训教师或相关的专业教师也可与企业联系,在双方长期合作产生的信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作,拟定“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院已与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西昌新钢业股份公司、江阴联合铁钢有限公司、攀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攀宏钒制品厂、攀钢轨梁厂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生产性实训基地。2、学院与企业相互培养人才,提供人力资源学院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学院近三年就为企业输送了2754余名毕业生,分别就职于攀钢各厂矿、分子公司、宁波钢铁、浙江甬金、张家港浦项、LG电子、西昌新钢业集团等公司。这些公司己经连续多年到我院选用毕业生,就业学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同类高校中我院就业率名列前茅,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均超90%。学院为企业提高职工职业素质:学院承担了企业的多项职工培训,涉及冶金行业工种高级技师在职培养、冶炼工种技能提高脱产轮训、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人技师继续教育综合类培训、经营管理干部轮训、工人高级机加工培训等项目。2001至2006年共培训职工达16930人次,技能鉴定达12605人次。学院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企业参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人才:学院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全方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采取定点挂职于一个企业,进行现场锻炼的方式,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现场。同时,企业作为学院的人力资源补给地,也不断地为学院提供技术人才,尤其攀钢,已成为学院重要的人才库。仅冶金技术专业目前就从企业聘请了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级高工2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这些兼职教师的到来非常有力地增强了学院的师资力量。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学院吸纳了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进一步确立了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等观念,推进了学院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接轨,按照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了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学院在攀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结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入手,全方位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提炼出了“求真知、做真人”的办学价值观、“奉献、超越、发展”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校园精神、“走改革之路、办特色学校、创一流水平”的办学方针等校园文化理念和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院以向企业输送人才、培训企业职工的途径把校园文化传播到企业,让企业从文化的深层层面认识学院,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企业内部逐渐衔接、吸收、乃至融合,推向进一步的发展。(四)教育教学改革领先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以教育资源为基础,兼顾专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做到‘宽窄结合、以宽为主’”的原则,努力进行专业建设。学院现有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院级教改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改成果在2004年获得了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专业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学院按照“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能满足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以突出“应用性”、加强“针对性”为原则,进行课程建设。理论教学体系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注重培养各专业毕业生需要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课程体系中有机融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在课时安排上,减少理论课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11门,在建的院级精品课程10门。强化企业参与,建立主动适应机制和系统保障。学院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就业为导向、紧扣需求设置专业。主动与企业联系,取得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企业参与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学生实习实训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定“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攀钢也以政策支持,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学院始终坚持“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依托“企校一体”的办学优势,在充分了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思路,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生职业技能得到了大大提高。多年来,学院坚持素质教育。早在20年前,就创造性地提炼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劳动育人、活动育人”的“六育人”机制,并提出以“六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创建并完善了以“六育人”机制为核心的“大育人”观,成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大育人”格局。不仅强调强调育人活动和效果的延续性和终身性,而且强调全方位渗透和育人活动整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人文性。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毕业生在岗位上干得十分出色,深受用人单位的重用和肯定。(五)职业培训经验丰富、成效显著学院根据攀钢生产、经营和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面向攀钢职工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别、多专业、多工种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职业培训。培训质量不断提升,效果显著,得到了(集团)公司职能部门、送培单位和参培职工充分肯定。培训层次包含有干部培训、初中高级工培训、技师培训和高级技师培训等;类别上有文化达标培训、素质提高培训和技能培训等。培训的专业和工种涵盖了攀钢主要专业和工种。学院除常年开设有30多个培训班外,还在瓜子坪、向阳村设有两个以培训服务为主的独立办学点。同时,为满足各厂矿的具体需要,学院还设有多个驻厂合作办学点。近年来,为满足攀钢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加大了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相当部分的攀钢职工经过培训,已成长为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在生产一线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2001至2006年共培训职工达19940人次,技能鉴定达13021人次。除攀钢外,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中国石油公司攀枝花分公司、北京华联、攀枝花火车站以至周边郊县也是学院的重要培训服务对象。学院有效利用较为先进的设备条件、技术优势,为加快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为攀枝花市教育局、盐边县教育局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学院组织了针对帮扶对象学校的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举办了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制图、艺术等专业的专门培训。近两年,先后为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培训教师近200人,完成企业和学生技能鉴定12605人次。对促进其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六)有充足、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攀钢历来重视教育,无论效益好坏,均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在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攀钢更重视对学院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年初即为学院拨入足额的费用,保证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34年来,攀钢为学院累计投入经费近5亿元。仅2002年至今,攀钢就累计为学院投入20000余万元,保证了学院办学条件居于较先进水平。公司除了按照年度计划及时划拨经费给学院外,还指导和协助学院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学院自筹经费历年上升,2004年学院自筹资金1539万元,2005年学院自筹资金2244万元,2006年和2007年学院自筹资金均有增加,分别达到2477万元和2785万元。四、技师学院2008年——2012年的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宗旨,以市场和攀钢对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中心,全面推进现有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职业资格培养考核制度与高校学历培养相结合,实现一专多能、技能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二)发展目标把技师学院建设成为立足攀钢、服务攀枝花市及四川省内各冶金企业,为四川省钢铁钒钛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及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培养造就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攀枝花市、四川省以冶金类为主,兼顾其它四川省紧缺人才类别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三)具体设想1、学科门类的设置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暂设冶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等五类学科。2、生源、学制及规模到2012年在校生规模达3000人以上,其中,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在校生达1200人以上,开展企业在职职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提高培训每年至少500人次。高级技工:主要招收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人员。学制为2-3年。预备技师:主要招收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制为2-3年。部分知识技能型职业,可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为4年。技师或高级技师:主要招收企业在职职工中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有生产服务一线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职业培训:招收企业在职职工开办高技能人才技能提高班、技师班。3、培养目标与就业培养适应企业、行业、地方经济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同时,学院将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努力开拓新的就业基地,对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咨询、服务、推荐等工作,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关注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技师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技师学院致力于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校企融合的广度,促进工学结合向纵深发展。(1)完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探索学校与企业之间,如何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培养、科研开发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和类型。(2)丰富“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学生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度融合,工厂与学校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上学校聘请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靠市场和企业需求,做到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在课程建设上学校聘请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设立课程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确立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上加强实践教学,正确处理“学”与“做”的关系,实施“工学交替”、“工学并行”、“分阶段完成学业”、“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学生管理上根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培养,修订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管。在教学评价上以企业评价为导向。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以市场、企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3)创新“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确立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健全双方需求合拍的驱动机制、互利互惠多赢的利益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衡机制、动态发展的调整更新机制、校企双方参与评估的考核机制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校企双方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切实避免“校热企冷”现象。5、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打破现有高职学科体系型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体现工学交替,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体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能力培养与职业标准相统一”的课程体系。以市场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本位、工作过程为中心,将职业岗位标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企业技术标准、行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开发课程等步骤,使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体现社会的需要;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相一致,把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统一,体现职业工作的需要。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和案例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集中建设一批“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课程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仿真和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的课程。6、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利用5年的时间,建立一支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专兼教师队伍。使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占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技师职业资格及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达20%以上,从企业中聘请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0%。通过校企合作一体化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鼓励教师到企业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等无机化学》课件
- 2024年跨学科教学:《逃家小兔》语文与绘画融合课件
- 2024年智能工厂环境下EMC电磁兼容问题深度解析培训
- 2024届山西省昔阳县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4年春季教材更新:20以内加减法课件全新解读
- 数控编程零件加工理论题
- 2024年教育技术新篇章:《童心是小鸟》课件的崛起
- 2023年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整改5s通知单空白模板
- 2020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各章节考点:流水施工方法的应用-68
- XX医院康复科建设方案
- 出差申请表(模板)
- 中药材技术创新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有机合成化学(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 商标法题库1(答案)
- TMF自智网络白皮书4.0
- 电视剧《国家孩子》观影分享会PPT三千孤儿入内蒙一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PPT课件(带内容)
- 所水力除焦设备介绍
- 改革开放英语介绍-课件
- pet考试历届真题和答案
- 《企业员工薪酬激励问题研究10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